会议纪要撰写要求范例6篇

会议纪要撰写要求

会议纪要撰写要求范文1

1合法性(1)符合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宪法、法律;(2)符合本系统、本机关主管业务方面的有关法规、规章;(3)了解同层次有关系统、机关的重要决策并与之保持一致。2实效性。(1)根据需要发文,反对形式主义与文牍主义。(2)公文的内容务求符合客观实际。(3)注重时效。

3规范性。要求主题明确,结构完整,格式规范。

4严谨性。要求用语庄重严谨,简明通顺,平实得体。

二、公文写作的程序

1写作前准备:(1)明确要求:(2)确立主题;(3)选择文种;(4)收集资料;(5)选择表达方式。

2撰拟文稿。(2)安排结构;(3)拟写提纲;(3)撰写文稿。

3审核修改。

三、选择文种的依据公文文种主要根据下列依据进行选择:

1国家关于公文处理法规中有关文种的规定;

2发文者与受文者之间的工作关系;

3制发机关的职责地位;

4行文目的。

四、公文开头(导语)的主要形式

1文体制发根据和目的;

2概述制发背景

3揭示全文主题

4阐明基本观点;

5以提问的方式写明公文的结论;

6表明批准、批转或转发执行的态度;

7表明贺意、谢意、敬意。

五、公文结尾(结语)形式举要

1使用专用词语、总结全文;

2概括与深化主题;

3再次强调行文目的或陈述具体要求;

4发出号召,提出希望要求;

5说明公文生效、施行时间或宣布原公文废止以及处罚措施等有关事项。

六、书写文稿的要求

1撰拟文稿应用具有规范格式的发文稿纸。

2文字、图形、符号均应写在图文区内。

3使用碳素墨水、蓝黑墨水、墨汁等,原则上不使用圆珠笔和铅笔。

4对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引文必须准确具体。

5引用公文须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

6日期应写具体的年、月、日并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7结构层次序数依次为"一、(一)、1(1)"。

8文内使用简称一般应先用全称,并注明简称。

9公文数字,除成文时间、部分结构序数和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都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七、规范性文件的特点:

1文件所针对问题具有普通性。

2文件内容具有强制性。

3生效程序严格。

4语言运用规范。

5效用上具有独立性。

八、条例、规定、办法的结构

1标题。一般由内容加文种构成,必要时可在文种前加"暂行"、"试行"、"实施"、"补充"等限定词。

2或通过或生效日期。标注于标题之下用圆括号括入。

3正文。(1)总则,阐明制定目的、依据、适用范围,有关定义、主管部门。(2)-分则,阐明具体的规范内容(3)附则,阐明施行程序与方式、施行日期、有关说明事项。

九、规范性文件的写作要求

1维护文件的高度一致性。"

2维护文件的高度严密性。

3维护文件的条理性。

4维护文件的简明性。

5维护文件的稳定性。

6维护文件的连续性。

十、命令(令)的适用范围

命令(令)用于国务院行政法规;国务院及其各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区政府规章;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县级以下(含县)人民政府采取重大行政性强制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

一、命令(令)的特点及结构。

1特点:(1)具有法定的强制力(2)限定权限。(3)限定内容

2结构:命令(令)的总体结构由标题、正文、机关名称、日期、印章或领导人签章五部分构成。标题由发文机关、内容和文种构成,根据不同的内容性质"命令"、"令"、"嘉奖令"、"特赦令"、"通令"等。

十二、命令(令)的分类与各类令的撰写要点

1令。用于行政法规与规章,赋予所的法规、规章以立即生效并予以施行的法定效力。

2行政令。用于采取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实施行政领导和指导。

3任免令。用于任免事项。一般以"令"的名称颁布。

4嘉奖令。用于嘉奖有关人员。

5惩戒令。用于惩戒有关人员或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令)。

十三、决定的特点与结构

决定是国家行政机关用于重大事项或重要行动作出安排时使用的具有规定性与决策性的公文,决定有三大特点:即规定性、指导性、稳定性。

结构一般由标题、成文时间、主送机关、正文、制发机关几大部分组成。

十四、决定的写作要求

1决定的内容要求合法并符合实际。

2决定的结构必须合理,文字必须精炼。

十五、决定的分类与各类决定的撰写要点

1对重要事项(事件)作出处理或安排的决定。撰写这类决定,要求主题集中,重点突出;根据充分、事实准确;观点明确、入情入理;词语概括、简要。

2对重大行动作出安排的决定。撰写这类决定,首先要讲清形势;其次要具体清楚地阐明重大行动的方针政策、原则、措施和步骤;最后要求层次分明,词语严谨、庄重,词义明确,语气肯定。

3规定重要管理原则、办法的决定。撰写这种决定,一般按条款形式安排内容,重点写明应当做什么和怎样做,词语概括庄重,准确有力,语气坚决肯定。

十六、指示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指示用于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是上级领导机关制发的指导性公文。有如下特点:

1法定作者广泛,不限定制发范围。

2具有强制约束作用。

3内容广泛、具体

十七、指示的结构与写作要求

指示的结构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制发机关名称和成文时间构成。

指示的写作要求是:

1有明确的政策依据和法规依据。

2从实际出发,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3指示的内容要求明确具体,即工作原则明确政策界限清楚,措施与方法具体;文字表述简明易懂,条理清晰。

十八、通告的适用范围及其特点

通告,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需要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广大人民群众需要遵守或周知的有关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秩序,加强经济建设与行政管理的政策、措施与行为规范或其他需要引起警觉与注意的事项。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具有知照性与约束力,二是具有专业性。

十九、通告的结构与写作要求

通告的总体结构由标题、正文、机关名称与成文日期构成。其写作要求有三:

1内容明确具体.

2分条列项表述,用语简明易懂

3勿滥制发通告,维护其严肃性.

二十、通知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通知,是机关常用的公文,主要用于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

其特点为:

1应用广泛,使用频率高。一是不受内容轻重繁简的限制;二是通知的作者广泛。

2内容单纯,行文简便。

3具有执行性。通知多用于下行文。

二十一、通知的写法

1指示性通知。写作时,要求明确交代制发通知的政策依据、法规依据及行文目的,并说明需布置的工作任务与执行要求。在写作上与指示的区别是,一般不用命令和告诫的语气。

2知照性通知。在写作时要求将说明的事项简要而周密地原原本本交待清楚,不必予以议论评价和阐发意义。

3转发公文的通知。有两种写作方法:(1)以简要的文字写明所转发公文的制发机关、标题与转发机关的原则要求。(2)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受文单位提出如何贯彻执行的指示性意见。

4批转公文的通知。在撰写时,也有两种方法:

(1)对批转的公文表明态度或作出评价与简要批示。

(2)在表明态度之后,还要针对批转公文的内容,作进一步的阐述与论证,指出意义、执行重点与执行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

5规章的通知。在写作时一般需要说明印发的意义和施行的要求,用以履行生效的程序。

6会议通知。在撰写时一般有三种形式:

(1)人数较少的一般性会议、只需简要写明会议的名称、目的、时间、地点、与会人员、准备事项即可。

(2)内容比较复杂、日期较长、与会人员较多的会议,要写清楚名称、期限、报到时间、地点、与会范围、差旅费报销方、准备事项与注意事项、入场凭证、联系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号码等。

(3)对于十分隆重的会议,在会议通知之后,还应附上会议日程安排和有关证件。

7任免与聘用干部的通知。在撰写时,需以简要文字分条列项写明任免的机关(会议)、日期与被任免、聘用人员的姓名与职务。

二十二、通报的特点及结构

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其特点为:

1具有教育性质。

2通过事实与数据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3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其结构为:

1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部分构成。

2主送机关。(有时可以省略)

3正文。开头写明批评或表彰对象的基本情况;中心部分写明需批评或表彰的事实;结尾部分写明批评或表彰的决定,同时提出希望、要求。若情况通报则写明针对情况所提出的对策。

4通报的日期

二十三、通报的写作要求

1内容必须典型。

2材料必须真实

3应使用说明与叙述的表达方式,叙事平实具体,分析入情入理。其中:表彰性通报,重在把事迹写深写细;批评性通报除要求平实准确之外,还要注意不良影响;情况通报,应写明通报的情况,应采取的对策和希望与要求。

二十四、报告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及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的使用的陈述性公文。根据内容可分为工作报告、调查报告、答复询问的报告。其特点如下:

1使用普遍,适用面广。

2报告不需要批复。

3报告一般使用叙述的体裁。

二十五、工作报告的写作要求

1宜采用概括叙述的表达方式。避免逻列具体事实与数字。

2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3报告的内容应具有信息价值。

4点面结合。

5实事求是。

6不能夹带请求事项

二十六、调查报告正文的写法及要求

1写法:

(1)开头部分。①说明调查工作的基本情况;②概述调查对象的情况;③以议论、提问的方式揭示全文主题。

(2)主体部分。①按内容分列若干问题或若干方面,分别叙述;②按时间顺序或工作发展阶段安排层次;③按照对比的方式安排层次;④综合两种方式安排层次。即纵横结合式。

(3)结尾分。①以简要的文字概括全文,进一步点明主题;②展示前,寄托希望,发出号召;③对报告内容作必要的说明;④不写结语,让报告自行结束。

2写作要求:(1)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2)在调查研究中提炼正确的主题(3)必须真实而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4)文字表述要求灵活、生动。

二十七、答复询问的报告的写作要求

答复询问的报告,是下级机关答复上级机关询问时使用的文种,写作要求如下:

1在开头处照应有关询问的内容和来文日期。

2内容集中。有针对性地回答上级机关询问的问题。

3内容准确。不夸大成绩,不掩饰过失。

4用语简明、得体、分寸适宜。

二十八、请示的特点与结构

请示,属于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的呈请性公文。其特点如下:

1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上行文。

2属于要求领导机关必须予以回复的公文。

3内容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内无权处理或难以处理的问题或事项。

4表达方式上采用叙述和说明,忌用议论。

请示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标记、制发机关名称与成文时间五大部分组成。

二十九、请示的写作要求

1观点明确,申请的理由与事项清楚具体。

2层次清楚,文字表述明确具体。

3主题集中,一文一事。

4正确选择主送机关,不要多头主送。

5文字表述简明、简体。

三十、批复的特点及写作要求

1特点:(1)权威性。(2)被动性。(3)针对性。

2写作要求:(1)行文前认真地进行调查

(2)批复的意见应明确、具体可行。

(3)批复的内容必须围绕请示的事项逐一答复。

三十一、批复的结构

批复的总体结构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制发机关与成文时间四大 部分构成。

1标题。标题要写明发文机关、内容和文种,与其它公文的不同在于,批复一般在标题中标明作者对所请示问题的态度。

2主送机关。批复的主送机关与请示的发文机关对应。

3正文。开头部分写明来文(请示)的日期和内容。中心部分写明批复的内容。结尾部分,用专用语结束全文。

三十二、函的特点结构

函,指公函,用于平行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函具有以下等点:

1灵活简便

2种类多、使用的频率高。

3具有公文的法定效用。

函的结构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与成文时间几大部分

1标题通常写明发文机关、内容与文种。

2主送机关是对函负办理或答复责任的机关。

3正文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1)制发函的根据与理由。(2)商洽或询问(答复)以及请求批准具体事项。(3)结尾。

三十三、函的写作要求

1以简要的文字、将需商洽、询问(答复)、申请、知照的事项(问题)明确、具体地交待清楚。

2用语谦和,讲究礼节。

3函是正式公文的文种,必须行文郑重。一切按正式公文的格式进行。

三十四、函的分类与各类的撰写要点

函按内容可分三大类:

1商洽公务的函。这种函在写作时先写制发函的根据或理由,而后陈述需要商洽的具体事项。最后提出予以复函或予以尽决办理的具体要求。

2询问或答复问题的函。即问函或复函,前者要求集中询问一个问题,方便对方尽快答复。复函要求针对来函内容给予确切答复。先明确表明意见,然后说明理由或提出具体的处理的办。

3请求批准的函。用于向平行或不相隶属的主管机关请求批准有关事项。撰写时,要求理由充分,事项明确清楚。并在最后提出具体要求。

三十五、会议纪要的特点

会议纪要,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与要求有关单位共执行的议定事项。是机关贯彻会议主要精神与议定事项的重要依据,也是检查议定事项执行情况的凭据。它的特点是:

1会议纪要制成于会议后期或会议结束之后。

2会议纪要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要求与会单位或下属单位予以遵守或执行。

3具有知照性、参考性、规定性、协议性、指导性等多种性质。

4会议纪要的结构由标题、成文时间、正文三大部分构成。成文时间一般标注于标题的正下方,外加圆括号。

三十六、会议纪要的分类及其正文的定法

会议纪要,可以为例会、专题性业务会议、座谈会、现场会以及布置全面工作的会议的纪要。其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1会议的基本情况。各类会议纪要的写法分别是:①专题性大型会议适合用归纳叙述法。②例会适合用分条列项法。③座谈会可在分述发言内容之前,概括介绍有关基本情况。

2会议讲座与决定的事项。①专题会概括成若干层次,按小标题分项叙述。②座谈会先按逻辑关系分列问题,再按发言顺序分别叙述。③例会按会议讨论的顺序整理纪要。

3写明会议的希望,要求或号召。

三十七、会议纪要的写作要求

1要求真实、准确。写成后应提请会主持人审核与签发,重要会议的纪要,应经与会者讨论认可。

会议纪要撰写要求范文2

一、总体要求

分析检查阶段既是学习调研阶段的深化,又是整改落实阶段解决问题、完善制度的基础,是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村党员领导干部要围绕本村实际,把握好方法步骤,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摆、分析检查,切实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源,明确今后工作方向,为整改落实阶段打好基础。

二、时间安排

三、主要环节

分析检查阶段主要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材料和组织群众评议3个环节。

(一)认真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

要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村发展实际,深入查找班子和个人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落实的措施。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广泛征求意见。根据组织生活会的原则,召开组织生活会前,要广泛征求基层群众的意见;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也要广泛征求党员的意见。通过召开座谈会、讨论会、支部会等多种形式,征求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找准影响制约***村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广泛收集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建议。要把征求意见贯穿分析检查整个阶段,在分析检查材料形成和评议过程中,要进一步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查找梳理问题。要对征求到的各类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归纳,把汇总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的反馈给个人或组织。并在召开领导班子、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撰写分析检查材料中认真吸纳。

3.开展交心谈心。要在领导班子之间谈心交心,就班子和个人在科学发展上的思路、措施及党性党风党纪等情况,沟通思想、交换意见。

4.撰写发言材料。要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分析检查班子和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撰写发言材料,着重查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5、要组织召开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分析查找在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二)完成分析检查材料

从分析检查阶段一开始,领导班子和支部成员就要认真抓好分析检查材料撰写工作。撰写材料要紧密联系我村工作实际,充分运用学习调研阶段、征求意见、召开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的成果,突出检查分析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明确改进措施这个重点。分析检查材料的撰写党支部主要负责人全程主持,其他成员要积极参与,要对整个材料提出具体的意见建议。分析检查材料以分析和检查为重点,避免写成一般的工作性总结和报告。

通过召开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分析检查材料的意见和建议。召开党支部会议,分析检查材料进行讨论和修改完善。对参会人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梳理,将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体现到分析检查材料中,以检查分析问题和理清科学发展的思路为重点,努力使分析检查材料成为***村科学发展的重要文件。

(三)组织群众评议

分析检查材料形成后,要采取座谈会或书面评议等形式,认真组织党员群众进行评议,广泛征求意见,使分析检查材料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更好地体现群众意愿、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更加广泛地形成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科学发展上的共识。最后,根据评议意见,分析检查材料进行修改完善,采取适当方式公布评议结果。

四、工作要求

分析检查阶段是把认识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的关键阶段,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取得实效。

(一)是要坚持把学习贯穿始终,继续深化学习,深入开展解放思想讨论,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工作,确保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二)是要认真抓好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的落实,坚持边查边改,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整改落实阶段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时间紧、任务重。一定要按照领导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正确处理完成日常工作与学习实践活动的关系,统筹兼顾,认真组织,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会议纪要撰写要求范文3

    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出现了包括通史、断代史和史话在内的近十种俄苏文学史着作,而且与以前比较,研究的视野、角度、方法和规模有了质的飞跃。按出版年份排列的话,1980年代出现的文学史着作主要有:易漱泉等编写的《俄国文学史》、臧传真等主编的《苏联文学史略》、雷成德主编的《苏联文学史》、刘亚丁的《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纲》、彭克巽的《苏联小说史》、李明滨等主编的《苏联当代文学概观》、徐稚芳的《俄罗斯诗歌史》、马家骏等主编的《当代苏联文学》和曹靖华主编的《俄国文学史》等。这里既有纵览俄苏文学发展的全过程的通史,也有断代史、文体史、简史和史话等。在通史类着作中,曹靖华本和易漱泉本最为丰厚;断代史着作中,李明滨本和刘亚丁本值得关注;文体史着作中,彭克巽本和徐稚芳本颇有特色。1980年代的俄苏文学史编撰所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它们显示了中国在这一研究领域所达到的水平,对中国俄苏文学研究摆脱庸俗社会学的困扰起了积极作用,也为今后架构新的文学史体系和取得研究方法上更大的突破打下了基础。少数优秀的史着至今仍在发挥它的作用。当然,这些文学史着作的总体框架大都仍遵循着传统的格局。这个格局与1950年代以季莫费耶夫的《俄国文学史》为代表的苏联式的文学史写作模式的影响有关。这是三段论式的模式:社会背景、文学概况、主要作家。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文学发展历程清晰,重点思潮和主要作家作品突出;缺点是形式和内容的二分法写作思路,重社会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轻作品本体的审美观照。写作框架自有其优劣,且不做评论,但重阶级分析的痕迹在1980年代中国的外国文学史编撰中仍较明显。这一时期的俄苏文学史编撰基本不涉及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俄罗斯文学(即所谓“白银时代文学”),有的着作对非主流的文学笼统地加以否定,称之为“资产阶级颓废派文学”。

    进入1990年代,中国的俄苏文学史编撰有了新的发展,共出版了20多部俄苏文学史。其中主要有:黎皓智的《苏联当代文学史》、许贤绪的《当代苏联小说史》、曹靖华主编的《俄苏文学史》(后两卷)、马家骏的《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朱宪生的《俄罗斯抒情诗史》、叶水夫主编的《苏联文学史》、汪介之的《现代俄罗斯文学史纲》、刘文飞的《二十世纪俄语诗史》、倪蕊琴和陈建华的《当代苏俄文学史纲》、许贤绪的《20世纪俄罗斯诗歌史》、李明滨主编的《二十世纪俄罗斯非主潮文学》、李辉凡和张捷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等,其中通史8部,断代史13部。通史类着作中,曹靖华主编的《俄苏文学史》(三卷,其中第一卷在1980年代出版)和叶水夫主编的《苏联文学史》(三卷)体量较大,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这一时期,俄苏文学史的编撰得益于学术环境的改善和专业研究人才的涌现。这十年的文学史数量较前十年是一个量的飞跃,几乎翻了一番;学界在保持对通史的关注的同时,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白银时代和当代等断代史;研究更具个性化,文学史的分期也开始多样,更加注重从文体和审美角度评述文学现象;“重写文学史”的讨论引发了文学史编写者对文学史观的反思和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文学史写作的类型开始多样,研究的视角更加细致,总体上体现了1990年代国内学界在俄苏文学史研究领域所达到的高度。新世纪前十年,中国的俄苏文学史编撰仍较为活跃,出现了近20部相关着作,有的着作更多地显现出个性色彩。这一阶段的主要着作有:李毓榛主编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谭得伶等的《解冻文学和回归文学》、张冰的《白银时代俄国文学思潮与流派》、任光宣主编的《俄罗斯文学简史》、刘文飞的《插图本俄国文学史》等。这一时期,虽缺少如上一时期那样的厚重的文学史着作,但断代史,特别是现当代史颇有特点;对苏联文学的反思仍延续到新世纪俄罗斯文学史的编撰之中;学界对如何评价白银时代文学和苏联主流文学等文学现象上仍存在较大分歧;出现了以史料编撰为主的着作,它们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史着作,但因密切关注俄罗斯文坛的新动向,提供了翔实资料,对文学史建构也很有帮助。

    二、“重写文学史”的提出和文学史观的变化

    “重写文学史”概念的提出,在近30年我国俄苏文学史编纂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的逐步宽松,苏联学界开始质疑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标准统辖一切的文学史写作模式,主张除主流文学外,应该将非主流文学纳入俄苏文学史的框架。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学术界对20世纪俄罗斯文学经典的看法有进一步的调整,“重写文学史”提上了议事日程。例如,莫斯科大学编写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教学大纲》(1994)、斯米尔诺娃主编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1995)和阿格诺索夫主编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1999),在重点作家的选择上分别为49位、16位和26位,这些作家中既有传统的经典作家如高尔基和肖洛霍夫等人,也有过去曾遭批判的或在苏联境外创作的侨民作家,如勃洛克、布宁、阿赫玛托娃、扎米亚京、布尔加科夫、普拉东诺夫、索尔仁尼琴和布罗茨基等人。尽管这些大纲和着作所关注的作家有所不同,但有相似性,即新增作家的数量超过原主流作家,而别德内依、奥斯特洛夫斯基和法捷耶夫等作家从重点作家的名单中消失。上述选择从侧面反映了当代俄罗斯学界文学史观的调整。俄罗斯学界的调整引起了我国学界的思考。1993年,周启超在《国外文学》刊物上发表《“20世纪俄语文学”:新的课题,新的视角》一文。文章对“20世纪俄语文学”作了如下界定:“在时间跨度上,‘20世纪俄语文学’指的是1890年以来将近一百年来的俄语文学发展进程中所出现过的全部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实践。它不以1900年这一自然的纪元年度为起点,更不以1917年十月革命这一社会政治事件为界限,而是以上世纪最后十年间俄罗斯文学新格局的生成为开端,即以古典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终结,以及新型的现实主义文学与新生的现代主义文学所普遍表现出的对‘文学性’的空前自觉为标志,俄罗斯文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纪;在空间范围上,‘20世纪俄语文学’指的是运用俄罗斯文学语言、渗透俄罗斯文化精神的所有文学创作。”这一时空的界定包含着“重写文学史”的思考。《俄罗斯文艺》随即辟专栏对此展开了讨论,陆续刊载的文章主要有:周启超的《直面史实,走出误区》、陈建华的《也谈“20世纪俄语文学”的新架构》、张建华的《寻求新的突破》、任光宣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之我见》、汪介之的《阶段性: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的一个参照点》、谢天振的《从比较文学角度着重写俄苏文学史》、陆肇明的《苏联文学的个性》、吴泽霖的《苏联文学发展的独特性和我们的研究方法》、余一中的《重新审视苏联文学》、刘亚丁的《面与线:建构俄罗斯文学史的框架》和何云波的《世纪末的回眸》等。

    讨论主要围绕概念的提法和内涵问题、文学史的总框架问题、研究的方法问题等展开,关键是如何重写文学史。讨论中,有的学者强调将“显流文学”、“潜流文学”与“侨民文学”作为架构文学史大厦的三块“基石”;有的学者认为应当把用俄语创作的非俄罗斯作家的文学创作纳入;有的学者认为,20世纪文学史可分为白银时代、变迁时代、滑坡时代、“解冻”与“停滞”时代、改革时代、解体以后几个阶段;有的学者则建议用三分法,即争夺文化霸权时期、中心话语与边缘话语对话时期、众声喧哗时期等。学者们的见解不尽相同,“但它却表明中国文坛传统的俄苏文学史研究正在走向一个新的层次。”专栏讨论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关于文学史观和研究方法更新的思考却是持久的,影响深远。从后来召开的学术会议、相关期刊中出现的论争,以及而后的文学史编撰实践中可以见到这一点。如1995年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的年会就以“文学史重构与名着重读”为主题。在这次会议上,李明滨介绍了俄罗斯编撰的《苏联文学史》十年三变的情况,任光宣指出了国内高校在俄苏文学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陈建华提出了新文学史架构的设想,胡日佳和徐家荣等重新评价了俄苏文学史中的某些文学现象。在期刊上有关的论争也持续不断。如关于李辉凡和张捷撰写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1998)的论争就是一例。对这部由长期致力于俄苏文学研究的着名学者撰写的颇为厚重的文学史着作,有人给予了强烈的质疑。余一中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能够这样写吗?》一文指出了该书存在的诸多问题,特别是文学史观的陈旧。该书中对布尔加科夫、扎米亚京、索尔仁尼琴等非主流作家的具体论述中多有指责,如称布尔加科夫“用他本人带色的善恶标准和道德观来衡量苏联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生活,既没有客观、历史的眼光,更没有辩证、发展的视力,因此,他的观察是片面的”。质疑者认为,这是因为该书的作者“受斯大林思想文化模式和苏联文学教条的影响”所致。然而,赞美该书的文章也不罕见。有人撰文称赞该书作者运用的是“科学的文学史观”,该书“最大特点”是用这一史观“描述20世纪俄罗斯文学版图”:“作者用敏锐的目光和辩证的思维,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本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在曲折而又崎岖的发展道路中廓清了各种不同的文学思潮、流派的面貌。”[不仅在对该书的评价上,在对俄苏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作家作品的评价和定位上也有过激烈的论争。学界在如何重写文学史存在着明显的分歧。

    毫无疑问,“重写文学史”概念的提出受到了俄罗斯学界史观的变化和中国文学界“重写文学史”的讨论的影响,但最根本的还是基于中国俄苏文学界对旧的文学史模式的反思。具体的问题可以讨论,但陈旧的文学史观的革新是必须的。有人曾将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文学史模式归纳为五个方面:(1)机械的他律论,以相对忽视文学自身规律的社会决定论来支撑文学史的研究;(2)传统文化与治史模式,用治史的方法治文;(3)自律性的失落与形式研究的贫乏,忽视文学自身的特殊规律;(4)忽视文学史内部的流变研究,缺乏整体观和系统观;(5)体例的僵化与研究主体性的失落,社会环境、作家介绍、作品分析三者机械的拼贴相加成了通行几十年的编写模式。学者们本着科学求实的精神对以往的文学史模式进行反思,对较为单一的文学史观和写作手法加以矫正,更加注重文学的本体和审美价值,倡导文学史作者的个性和创新意识,这都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尽管编撰更为多元的和科学的文学史并非一蹴而就的事,但这个趋向已不可逆转。

会议纪要撰写要求范文4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的启动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我们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出的一项重大决定。

回顾《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第一版,由邓小平同志亲自决策,是在国家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形势下,以实现我国科学技术和世界发展接轨为目标,组织当时最有权威的老一代科学家编撰的。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中国经济已走上快车道,掀起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高潮,科学技术的发展比原来预想的要快,尤其在工程技术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在各方面迫切要求下对第一版进行了修订与改写。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是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已从一个工程科技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很多产业、工程、技术方面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情况下编写的。

所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的编撰工作,既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也是按照的要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国复兴的伟大宏伟目标而努力的标志性知识工程。

对矿业与冶金工程来说,中国矿产品的开采和消费已经是世界第一,一方面是针对中国矿产资源成分复杂、品位不高的情况,如何进行合理采选,提出其中有效成分。另一方面我们的采选矿企业已经走出国门,先后在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成立合资或独资公司,既保证了国内矿业的需求,也帮助了所在国经济的发展,受到各国好评。我们的冶金工业更是突飞猛进,钢铁的产量已经十年稳居世界第一,绝大部分钢的质量,已接近先进工业国家的水平,钢铁工业的装备技术已有相当部分进入世界的前列,有色金属中铝、铜等冶炼加工技术也先后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因此,《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的矿冶分卷,既是承载着数百万矿冶技术人员20多年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成果与奉献,也是参与矿冶分卷编撰的各位专家,满怀家国情怀对祖国交出的一份答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矿冶工程学科于2015年11月20日召开学科第一次工作会议,编撰工作正式启动。2015年12月、2016年1月学科编委会、分支编写组分别组建完成,同时确定学科条目框架、制定条目表并审改提交。2016年1月之后进入试写、样条、撰稿、审稿阶段。学科编委会工作会议从2015年11月20日至2016年11月共计召开8次,沟通商讨条目表、条目稿件问题。各分支共计召开24次会议,分别就不同阶段的任务进行讨论。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矿冶卷条目数1291条,第二版矿业冶金工程学科条目数1354条。第三版矿冶工程学科确定条目数4064条,较第二版增加了近3倍。(详见附表)

条目增加的重点是采矿、选矿和冶金领域新发展的技术条目及传统技术革新的条目,如矿业环境保护和绿色矿山建设及矿山智能控制和矿难防止方面。冶金方面有闪烁炼铜、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等方面。

学科编撰完成后预计总字数达到350多万字,70%的条目作者进行了配图;每分支依据条目性质,提出了若干多媒体制作要求,已制作好的l目7条,其他几十条正在制作中。参与本次编撰的专家包括学科、分支编委会成员共计844人,全部是教授以上专业人才,其中院士20余人。

会议纪要撰写要求范文5

(一)撰写发言材料

委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科学发展、四求先行”和“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以“港城当崛起、争先行、纪检走前头”为实践载体,紧密联系业务工作、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和个人思想作风等方面的实际,重点查找班子和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认真查找落实“四个对”要求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要做到“三查三比三看”,即:查思想、比觉悟、看大局意识强不强;查作风、比实绩、看履职能力高不高;查纪律、比廉洁、看自我要求严不严),认真撰写发言材料。委局领导和各室负责人要带头深入分析检查,在解决问题、取得实效上作表率。

1、委局领导结合分工,重点查找班子和个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

2、其他党员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四个对”要求,通过“三查三比三看”认真分析查找自身在思想、工作、生活、作风、遵章守纪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广泛谈心,征求意见

1、班子成员之间、分管(主管)领导与所分管(主管)职能室的负责人和党员干部之间相互谈心,交流思想,征求意见、建议。

2、各室负责人与本室党员相互谈心,相互交流思想、征求意见、统一认识。

3、委局机关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征求区直各单位、区直各纪检组(纪委、纪工委)对委局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方面的意见、建议。

(三)召开委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1、5月日,委局机关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区委组织部、区直机关党工委、区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区委第五指导检查组报告召开委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有关安排。

2、5月日,召开区纪委常委会议,研究讨论委局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提纲。

3、5月日,委局领导班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4、向区委组织部、区直机关党工委、区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区委第五指导检查组报告委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

二、形成委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年5月底至7月上旬)

(一)撰写委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1、深刻剖析问题。委局领导班子从思想、作风、能力和体制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查找问题,认真查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港口中心城区建设、落实“四个对”要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进行“四对照四检查”:一是对照第一要义,检查服务发展的思路清不清,研究解决围绕中心、站位全局,更加自觉、更加有效履职的对策;二是对照以人为本,检查执纪为民理念强不强,研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党员干部合法权益的具体措施;三是对照全局观念,检查统筹兼顾好不好,研究用发展的思路和创新的思维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办法;四是对照党性党风党纪,检查作风正不正,研究解决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够强、机关作风漂浮、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举措,进一步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2、认真撰写报告。在充分运用学习调研、解放思想大讨论、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的基础上,突出检查分析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改进措施这个重点,认真撰写委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本单位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形成的共识;二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本单位履行职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情况,取得的成效,全面梳理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分析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三是本单位推进“港城当崛起、争先行”的努力方向、总体思路、工作要求和主要措施;四是本单位按照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

3、突出边查边改。按照“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把解决实际问题、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先行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组织机关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区委组织的以“一服务两促进”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学习实践方案中确定的六个方面的重点问题,努力做到“执纪守纪作表率、服务发展走前头”。紧密结合委局机关工作实际,坚持边检查、边实践、边整改,特别对“我为纪检监察工作建言献策”活动中收集到的党员干部、群众反映的影响和制约纪检监察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要制定详细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切实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二)征求对分析检查报告的意见

1、委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印发区直各纪检组(纪委、纪工委)负责人和委局机关各室负责人征求意见。

2、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进行讨论,及时汇总意见、建议,并把汇总情况报送委局机关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修改完善分析检查报告

1、委局机关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收集整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分析检查报告。

2、召开区纪委常委会议,讨论修改并完善分析检查报告。

三、群众评议(年7月上旬)

1、组织委局机关党员干部代表和各纪检组(纪委、纪工委)负责人,采取召开座谈会或书面评议的形式,对委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

会议纪要撰写要求范文6

根据县纪委监委文件要求,现将派驻住建局纪检监察组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及时安排部署。收到县纪委《关于学习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政务处分法》的通知后,我组及时全组人员学习文件精神,并明确了学习重点和督促落实任务。结合工作实际,我组及时制定并向各监督单位下发了长武县纪委监委派驻住建局纪检监察组《关于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通知》,对各监督单位学习贯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