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应急管理范例6篇

护理应急管理

护理应急管理范文1

【关键词】急诊护理;急诊分诊管理控制;抢救效率;价值分析

急诊科是临床重要科室之一,由于急诊患者具有病情危急、复杂及发展迅速等特征,加之受到疾病影响,易导致患者及患者家属出现负性情绪,促使其治疗依从性与配合度下降的同时,还易影响临床急诊救治效率,增加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风险,甚至于还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所以需要急诊护理人员的高度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应对能力以及优质的服务态度来配合急诊救治,从而提高急诊救治效率。为此,此次研究中对急诊护理管理中采取了急诊分诊管理控制,并分析其在临床实践应用中的价值,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对象为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急诊处就医的40例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22例与18例,年龄在12~65岁,平均龄(38.52±0.63)岁;另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急诊收治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女患者各23例、17例,患者年龄12~66岁,平均年龄(39.02±0.72)岁,两组基本资料数据对比差异较小(P>0.05)。纳入标准:①患者和(或)其家属知情并愿意参与本研究。②无语言功能、智力功能障碍。③可积极配合研究。④经核实满足急诊救治要求。排除标准:①智力功能障碍、言语功能丧失。②存在精神疾患。③存在严重肝肾、心血管疾病。④合并恶性肿瘤。⑤试验途中退出。

1.2方法

对照组在急诊救治过程中提供急诊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急诊分诊管理控制,内容如下。①卫生及护理服务管理:组建救治小组,小组成员由急诊主管医师、高年级护士和科室主任组成,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升医护人员对急诊患者的急救措施操作能力、应急反应以及对各种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同时要制定做好岗位责任制管理,确保每个环节定岗定位,每个岗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病史及药物过敏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确保患者各环节救治过程中准确无误。同时护理人员要简便快速的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给予亲切的鼓励安慰,减轻患者和家属过度恐慌不安情绪,进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家属的配合度。并要在急诊大厅摆放急诊就诊流程展示图,减少家属咨询时间,提高就诊效率[1]。②完善分诊管理:结合患者病情予以分级管理干预,评估急诊患者病情,按照由重至轻将患者分作四个级别,Ⅰ级:濒危且需及时予以心肺复苏者;Ⅱ级:高热惊厥且合并严重抽搐者,需开通绿色抢救通道;Ⅲ级:病情紧急者需优先诊治;Ⅳ级:病情较为严重需协助完成急诊会诊。同时要密切监测各级别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应急准备方案[2]。③急救物品管理:护理人员要做好急救物品的准备工作,将重复使用的急救物品做好消毒处理,每日要详细检查各类急救物品的质量及数量,确保急救过程中的使用安全性[3]。④急救护理管理:在急诊救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医护人员要做好防护措施,卫生消毒处理,避免在抢救过程中发生感染现象,同时医护人员要加强配合,确保接到患者后,护理人员要迅速对患者采取心电监护,同时快速进行血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等检查,详细评估掌握患者病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急救药物,给予有效吸氧,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情况,并要做好应急准备[4]。

1.3观察标准

①统计管理质量,指标包括急救物品、急诊分诊、抢救室、卫生服务质量及急救管理,以院内自制考核评分进行评估,单项指标为0~20分,分越高则显示管理质量越优。②统计成功抢救率,患者各项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且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即可判断为成功抢救。③统计并发症与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评价量表选取调查问卷方式,分为3个评价标准,即不满意、基本满意与非常满意,分越高则满意度越高,总满意度为基本满意与非常满意例数/每组纳入例数。1.4统计学方法本文所得数据以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以%、(x-±s)表示,分别以t与χ2检验,若组间数据差异显著,检验结果为P<0.05,则具有检验意义。

2结果

2.1管理质量

通过对两组各项管理质量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成功抢救率、并发症及护理差错事件与对照组患者最终

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差错投诉率及满意度各项指标的85.00%、15.00%、20.00%、85.00%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其结果均达到了97.50%,同时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差错投诉率分别仅为2.50%和5.00%,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相比,观察组优势更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护理应急管理范文2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急诊;护理管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62-01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一种模式,更是一门艺术。如何在新的医学模式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位护士的潜能,是每一位护士长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一切管理工作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做好人的工作,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好,管理的客观效益也越高[1]。急诊科是一个充满高风险的场所,病种复杂,病情变化快,患者及家属不良情绪多,易发生冲突,甚至受到人身伤害[2]。因此,要使护士们都能安心在急诊科工作,对护士采取人性化管理是护理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我院急诊科于2010年5月起将人性化管理运用在急诊护理管理中,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1 人性化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1.1 尽量满足护士的排班要求 我科专门设立一本特殊休假登记本,每位护士在护士长排班之前有特殊要求的均可写在登记本上,护士长排班时根据护士们的特殊要求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各位护士的要求。另外,实行APN排班,进行新老护士搭配,减轻了年轻护士对抢救、疑难技术的心理压力,达到了护士业务水平互补互助的目的。每班设一名最高年资的人员为值班组长,小组成员相对固定,增加了协作精神,提高了团队凝聚力, 充分发挥了组长及组员的主观能动性。使排班更科学、更人性化。

1.2 加强沟通技巧 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护士长要对护理人员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并要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奖罚、评优等,使各护理人员感受到公平和公正,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此外,护士长在工作中了解护士的思想动态及个性特点,关心护士的婚姻家庭生活,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领导的关怀,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由于目前护理队伍中知识层次、性格、年龄不同,形成了护理人员素质的明显差异。因此,护士长必须根据护士的不同年龄、不同性格、认识水平因人而异地做好工作。对年轻护士主要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恋爱、婚姻等情况, 了解他们的思想情绪变化;对中年护士则要启发他们,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困难, 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1.3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是护士长调动和发挥护士积极性的一个主要手段。一个人如果没有激励, 其能力只能发挥20%~30%, 而受到充分激励后能力可发挥80%~90%[3]。因此,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要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与创新意识, 保证个人潜能的最大限度发挥。在护理管理工作中, 激励护士人人有目标,个个有追求,以激励他们工作的动机[4-6]。对于优秀的护理人员,要对其的工作表现及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和赞扬,并为她们提供外出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帮助她们实现职业发展;对工作上有失误的护理人员,要先从管理环节上找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并耐心帮助她们认识和改正错误。在物质激励上要做到按劳分配,奖罚分明,对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护理人员要进行物质激励。

2 结果

2010年5月将人性化管理在急诊护理中进行全面的管理,2012年12月,患者的满意度由90%提升到95%,患者投诉率由3%降低至1%;护理人员的离职率由5%降低至0。

3 讨论

3.1 提高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人性化护理管理改善了人际关系,护士长与护理人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互相尊重,融洽相处,提高了科室凝聚力,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2012年患者的平均满意度由90%提升到95%,投诉率由3%降低至1%;护理人员的离职率由5%降低至0。因此,人性化管理运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提高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3.2 提升个人的能力 采用人性化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7, 8] ,有利于培养护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其知识、技能发挥最大的潜能,体现层级护理人才的自身价值,稳定护理队伍。我科已经有2名护士提升为护士长。

综上所述,人性化管理是现代护理管理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护士长应将人性化管理应用在护理管理中,倡导以人为本, 真正地理解、关心、尊重护士,让每位护士体验到工作的快乐,感受到工作的价值, 从而更加热爱护理工作,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通过医院的品牌效应,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1-22.

[2] 李 慧.影响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 (32):383-384.

[3] 刘梅英.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护理中的应用[J].青岛医药卫生,2004,36(1):58.

[4] 傅丽丽.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实践[J].护理研究,2007,21(1B): 165-167.

[5] 赵秀萍.人性化管理在我院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6C): 1680.

[6] 谭彩姬,陈丽红,赖素芳.基层医院手术室人性化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护理研究,2009,23(2C):545-546.

护理应急管理范文3

[关键词] 护理管理;层级管理;护理质量;满意度;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0(b)-0159-03

现阶段的社会环境实施责任制度是最有效的发展措施。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种服务的质量追求也提升了一个层次,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医院也在不断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将人性化服务理念融入到护理工作中去[1]。患者就医时不单单选择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关注。为了避免医患之间发生纠纷和促进医院稳定持续发展,如今治疗服务已经从“治疗疾病”为中心转化为“以患者为主”的个性化医疗服务。急诊科是医院接触患者及其家属的重点部门,急诊科的各项工作可以看到医院护理服务水平的程度,护理服务质量与医院的形象之间有很大的关系。较高的护理质量既可以满足患者和医生的要求,同时也利于医院稳定的发展,而提高护理质量就要有一套完善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2]。本研究针对提高急诊的工作质量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又在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实施护理层级管理方案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共46名,其中年龄19~52岁,平均年龄(32.7±3.5)岁;4名副主任护师,9名主管护师,18名护师,15名护士。分别有预检分诊、急诊抢救室、清创缝合室、留诊观察室、输液区等岗位。

1.2 实施方法

急诊科实施基层管理方法,首先根据护理人员的基本资料合理分配工作,确定各人员即护士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每层次护理人员的责任有:①护士长负责培训以及考核护士的内容,针对护士的护理服务质量进行点评,对门急诊病区内所有护理工作进行安排和所有行政事件进行管理,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中所有的相关业务。②由主管护师或有较高工作能力的护师担当责任护士,针对所在任务范围内的患者责任护士可以根据护理程序指导护理人员进行整体护理,对于有难度的护理工作或者程序复杂的护理过程进行有效教导,并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医生和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完善护理制度。③由工作时间超过3年的护士担当辅助护士,根据责任护士指导的工作程序运行临床护理工作,在实施工作过程中需要熟练护理程序中的步骤以及对遇到的问题要提高应变能力,针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工作辅助护士需要对助理护士进行指导和监督,为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需要定期考核助理护士的工作质量。④由工作时间低于3年的护士担当护士助理,辅助护士针对患者的需求,指导和监督助理护士完成护理任务,护理助理可以根据一些技术性较低的方法或者非技术性的方法展开日常护理工作。

1.3 判断标准

根据测定护理措施良好率、基础措施落实良好率、护理差错率的数值,判断急诊科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与实施管理后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在此期间制作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医生满意度调查表和护士自我满意度调查表,判断急诊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与实施管理后的护理满意程度并进行前后比较。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与医生满意度调查表的制定主要是针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和心理感受进行评价,护士自我满意度调查表的制定主要是针对护理人员自身对这段期间的工作感受和工作内容进行评价。满意调查表一般都设为4个程度的内容,即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与一般满意之和除以调查总人数。急诊科在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前需要调查所有护士以及服务的患者和相关的医生,保证与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后的调查内容全部真实,存在比较的意义,满意度调查表需要全部得到回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后的护理措施良好率、基础措施落实良好率、护理差错率均优于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施护理层级护理管理前针对急诊护士、患者以及相关的医生经过统计处理后,结果见表2。实施护理层级护理管理后针对急诊护士、患者以及相关的医生经过统计处理后,结果见表3。经过比较,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后的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护士自我满意度均优于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见表4。

3 讨论

在一般的医院中,急诊科的护理工作人员都采用轮班制度,使工作处于消极状态,同时工作量会不断的堆积导致工作人员对于要完成的任务不能进行科学性的处理,间断性的工作会引起工作质量的降低,不能达到“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因此,会引起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降低,并且护理人员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也不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所以,护理人员的服务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3]。

急诊科是接触各种患者的重要部门,其不但是转移患者的部门,也是对危险或重症患者进行及时抢救的一个独立部门。急诊护理学与临床各部门护理学在医学中已经具有同样的地位,急诊护士的工作是以抢治和观察各种急性病情、交通事故创伤以及自然原因引起的灾害等为主。急诊的护理工作主要是针对危重病患者进行抢救,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为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治疗争取更多的条件。为了使急诊护理更快地融入到现代化急诊医学中,医院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阶段患者对急诊护理工作的需求,所以,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适用于急诊科。

护理层级管理可以细化各部门内的护理工作,科室内所有护理人力资源均得到充分利用,最大程度的优化了护理效果,使护理人员的工作均得到适当的分配,即根据护士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进行逐级管理,可以达到用少数资源实现最大利益的效果。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不但可以增加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还可以更深层地挖掘护士自身内在的潜能,以及为护士提供更好的平台展示他们的才华和能力[4]。同时,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护士长可以培训和考核所有护士工作的内容,点评护士的护理服务质量,对急诊病区内所有行政事件进行管理,以及对护理工作进行安排规划,对临床护理工作中所有相关业务进行指导。根据护理程序,责任护士可以指导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有效指导有难度的护理工作,对程序复杂的护理步骤也可进行指点引导,并在护理患者或医生需求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护理服务质量,逐渐改善护理制度中的缺陷。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帮助辅助护士运行临床护理工作程序,辅助护士在实施工作过程中,对熟悉护理程序中的步骤可以起到增强的作用,同时针对碰到的各种护理问题可以提高应变能力,在患者的生活护理工作中,辅助护士可以指导和监督助理护士的工作,并可以规定在一段时期内对助理护士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以便提高助理护士的护理服务水平。针对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辅助护士可以指导和监督助理护士完成护理任务,护理助理为展开日常护理工作,可以根据一些技术性较低方法对患者进行服务。所以,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后,各级护理人员不但会积累许多宝贵的经验,及时发现传统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地补救措施,同时也可以增强了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纠纷发生情况,提高了护理服务的安全性[5]。

护理工作需要护士与患者、医生之间具有的良好沟通环境,所以增加护患之间的交流可以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有利于护士顺利地开展各项护理工作。针对复杂的护理步骤或者有难度的护理,可以由资历深或经验多的护士对其进行处理,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后获得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后,对急诊科的护理服务水平可以提高一个程度,以及这种老带新的监督指导护理工作模式,可以快速提高层级较低的护理人员,以提高急诊科的护理质量[6-10]。

在本次研究中,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后的护理措施良好率、基础措施落实良好率、护理差错率均优于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后的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护士自我满意度均优于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这说明护理层级管理可以与现阶段患者对急诊护理工作需求相适应,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推动护理人员对工作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护理层级管理的实施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不但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并对其合理分配工作,还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完善了服务质量和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各大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廖全全,邹红梅,王从华,等.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 25(7):1-4.

[2] 冯健兰,蔡敏,罗玫,等.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8):603-604.

[3] 史四季,徐海珍.层级能力培养视角下护士专业化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54-355.

[4] 熊妙华,任少华.护士层级管理结合层级培训在急诊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250-252.

[5] 李赛梅,岑小浴.护士分组层级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1):105-106.

[6] 余志群,姜林辉,黄炫杰,等.护理小组长负责制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1):99-100.

[7] 王水妹,钟运彩,张艳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3):96-97.

[8] 童云薇.质量控制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5):91.

[9] 王红丽.脑卒中患者的社会心理现状及急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972-1973.

护理应急管理范文4

关键词:风险管理;急诊科护理;临床应用

在对于患者诊治护理抢救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这些意外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外界以及患者和医务护理人员三方面内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所引起。在管理学中,通常将这些意外情况称之为风险(risk)[1]。同样在护理学领域中,患者的个体差异性,也同样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领域系统的逐步完善,在护理学领域中,相关学者将管理学中的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应用到其中。风险管理主要是将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阻碍性因素,进行识别,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预防[2],尽可能的消除减少风险。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我们将风险管理引入其中,对于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进行预判,通过采取措施降低风险从而提高护理水平。

在急诊科中,由于患者一般病情比较重,并且往往具有一些不能预测的变化,因此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的护理中进行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将我院急诊科2011年4月~2012年6月收治的2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对照组,讨论管理分析在护理中的相关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急诊科2011年4月~2012年6月收治的2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27例,女性患者133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2.31±5.78)岁,在急诊患者中,高血压患者52例,心脑血管意外患者55例,急性中毒患者26例,多发性创伤患者39例,消化道出血患者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4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130例,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61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0.13±5.92)岁;实验组患者130例,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72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2.31±5.78)岁。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抢救原因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在急救的护理中,给予常规护理,即对患者从入院开始,对患者的相关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同时对患者进行手术或者其他护理操作的常规护理。对于实验组患者,在急救护理过程中,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护理中,加入相关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相关内容如下:①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相关风险管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 由于在急诊科中患者具有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并且复杂多变,发生护理风险的几率是医院中所有科室中最高的。因此,在日常中应当对于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教育,使得风险意识深入到护理人员的心中。②对护理人员加强护理技能培训 在急诊科的护理过程中,往往需要较快的时间,这样才能够提高对于抢救急诊的成功率,因此对于护理人员需要有较为过硬的专业技能以及较高的素质。我院成立专门的专家小组,采用不定期讲座以及操作比赛的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养。③重视对于急诊科患者的护理记录,在急诊科中,对于患者的护理记录是对于患者今后治疗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在护理人员中,规范对于患者护理的相关记录,使得文书更为全面,及时,连贯。为今后对于患者的治疗作为参考,同时,规范化的文书记录还能当做今后对于突况处理的一些参考资料。

1.3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将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进行划分。并对两组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保证实验结果真确有效,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当P

2 结果

进行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进行应用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0.23%,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2.13%,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诊科作为在医疗科室中处于最前线的科室,要求较高,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通过在急诊科护理中实行风险管理后,由于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因此护理的效果也大大提高,并能够很好的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今后的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护理应急管理范文5

[关键词] 护理;危机管理;急诊外科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6(a)-168-01

急诊外科护理危机无处不在,作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防范护理危机不仅可以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而且可以避免护理差错或缺陷的发生,减少医院和当事人的损失,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危机管理的实施:护理危机管理是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在医院护理危机爆发前的预防、预控危机,并于危机爆发后以迅速有效的方法控制解决危机,尽量避免和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最终从危机中获利。护理危机管理是一种超前的管理,对护理管理者来说,能有效地防范和处理危机,就能为医院、科室赢得信誉和效益[1]。

1 增强危机防范意识

护理危机的识别是护理危机管理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分析、识别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机。护理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危机防范意识,时刻警醒,才能在第一时间预测和发现护理工作中潜藏的危机。将危机防范落实到个人,树立人人都是防范危机的管理员的意识。

2 提高护理人员识别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具体体会如下:①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定期组织学习和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②定期组织讨论本院或媒体报道的相关护理危机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③定期互查互纠,提出在护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危机,给予提醒,注重细节管理,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操作流程和急诊抢救工作流程,因为完善的制度是确保护理风险管理顺利落实的有力保障,对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行为给予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2]。④通过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和定期操作考核,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急诊抢救应急能力。⑤合理配置人员,科学排班。根据急诊外科工作特点,在节假日、交接班前后、繁忙时段科学灵活排班,保证工作“不脱节”。在就诊高峰期加设分诊护士,专门维持就诊秩序,负责准备物品。为医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效率,从而缩短患者待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避免危机的发生。⑥严抓高危时段、高危人员(责任心或能力不强、新护士等)、高危患者、高危药物、高危环节,及时窥探危机。总之,要不断提高危机的识别能力,才能防范危机于未然。

3 提高综合护理技术水平

3.1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急诊护士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将其渗透到一切护理活动中。服务要主动、热情、耐心、周到,加强护患沟通,争取患者及其家属最大程度的信任和配合,解决护患沟通障碍的难题。

3.2 抓好护理业务质量建设

急诊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加之患者疾病的复杂性、特殊性、多变性,而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护理技术水平低下、临床经验不足或相互配合不协调,因此必须全面抓好护理业务质量建设[3]。研究表明,护士的素质能力与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的联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4]。定期派相关护士到省或实力雄厚的、级别较高的医院进修、取长补短,不断培养能独挡一面的相关专业护理能手。因为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是防范护理纠纷、减少风险的根本所在。

4 制订预警计划

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分工到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对科室潜在的危机作出分析、评估和预测。加强护理紧急预案的制订及管理,如火灾、水灾、盗窃等事件发生时的处理预案;突然停电时正在手术患者、上呼吸机等危重患者的处理预案;发现患者摔倒、坠床、烫伤或有自杀倾向时的处理预案;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紧急抢救预案;发生差错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患者投诉处理预案等[5]。通过建立健全各种护理危机预案,一旦出现问题可有规可循,迅速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总之,要及时识别危机所在,防患于未然;一旦危机发生,实事求是地进行鉴定、评估,多方面、多渠道沟通,将危机损失降至最低,转危机为契机,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曹君君,于淑英,刘玉春.重视危机管理 减少医疗纠纷[J].护理管理杂志,2002,2(3):14-16.

[2]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832.

[3]姚玉蓉.护理风险管理的难点及对策[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9):1090-1091.

[4]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缺陷[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2.

护理应急管理范文6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急诊患者;安全管理

急诊科室的病人大部分病情急危重,同时变化无常,发现迅速,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其护理风险非常高,极易引发医疗投诉和纠纷。因此,急诊科一定要在护理管理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进而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本文笔者选取2013年9月-2015年4月在我院急诊科接收的患者一共有82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5年4月在我院急诊科接收的患者一共有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当中,观察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在18-54岁,平均年龄为32.7±5.9岁;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在20-57岁,平均年龄为35.1±6.2岁。两组病人相关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一般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监护[1],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1.2.1完整规章制度临床护士长要根据自身科室相关特点,同时以护理安全管理制定作为依据,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并且还要征取病人的同意,以免发生医疗纠纷。另外,对意外突发性事件还要制定一个应急预案,使相关规章制度给予不断完善,进而保证急诊科室护理工作顺利进行。1.2.2增强风险管理意识急诊科室相关领导要每个月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工作,其中包括急救护理知识、设备操作以及物品使用方法等,并且大家要在一起进行探讨,同时对工作当中发现的问题给予总结,分析,临床操作当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同时制定一个完整的急救操作流程。另外,急诊科室的临床护士还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要明确掌握,可以拿起手中的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1.2.3规范护理书写记录临床护士在密切检测病人病情变化和救治期间应该规范护理书写记录,确保书写记录客观、真实、准确,尤其是高度关注“三无人员”,留院观察病历应该给予有效存档,并且还要定期审核检查病例。1.2.4抢救用药和仪器管理急诊科室应该增强管理抢救用药和仪器的保管,应该有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同时对药品和仪器给予清洁以及保养,并且还要做好收取和登记,每天要对仪器使用情况给予检查以及清点,如果发生异常情况要立即上报,并及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1.3临床观察指标(1)对两组病人抢救物品完好率和护理缺陷发生率情况给予记录对比;(2)对两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给予记录对比[2]。1.4临床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抢救物品完好率和护理缺陷发生率情况对比观察组抢救物品完好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详见表1。2.2两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对比观察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在临床医疗工作当中,护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关键的焊接,其可以表现出连续性、动态性、具体性以及直接性的特点,并且具备非常强的技术。临床护士在临床操作期间与病人长时间接触,所以,具有非常高的护理风险。现如今,随着人们知识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的相关法律和维权意识也逐渐增强,然而急诊科室因为其特殊性,在每一个环节当中均存在护理风险,因此,如何降低护理风向,使急诊临床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已经成为相关人员热烈讨论的话题。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3],在急诊病人安全管理当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使护理风险降至到最低,对护理薄弱环节给予改进和完善,并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同时还可以提高护士自身护理风险防范意识,进而避免发生医疗纠纷,目前,被众多基层医院广泛应用,和本文试验结果相一致。总而言之,在急诊安全管理当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可以使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减少,使临床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潘多,祝莹,陈水红,等.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流量变化规律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7):599-601.

[2]孙萍,李晓红,吴蓉,等.建立标准化转运流程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4):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