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习心得感受范例6篇

大学生实习心得感受

大学生实习心得感受范文1

关键词: 学生社会支持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观意图,是学生为追求一定学习目标而产生的内在原因。[1]一切学习行为都是由学习动机引起的。[2]它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对学习有启动、指定、维持等作用。[3]然而,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心理问题,而缺乏学习动机是主要表现之一,学习没有明确的方向甚至厌学,学习松懈;没有学习热情,缺乏必要的学习压力;没有学习抱负与希望,兴趣多集中在娱乐或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学习肤浅,对知识一知半解,没有掌握学习规律,学习能力较弱成绩不好等现象。[4]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促使学习成绩大幅提升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因此学习动机一直是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社会支持是近年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的科学概念和研究内容,其研究既有社会学意义又具有心理学意义。社会支持是指建立在社会网络机构上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主观和客观的影响力[5][6]。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以及稳定的婚姻(家庭、婚姻等)或不稳定的社会联系的非正式团体、暂时的社会交际等大小和可获得的程度。这类支持独立于个体的感受,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另一类是主观体验到的或情感体验到的支持,包括个体在社会上受尊敬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对此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感受到的支持比客观支持更重要,因为虽然感受到的客观支持并不是现实,但是被感受到的现实却是心理的现实,而正是心理现实作为实际的变量影响人的行为和发展[5]。

我国学者肖水源基于大量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还存在另一类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即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情况,有些人虽然可以获得支持却拒绝别人的帮助[6][7],这样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的社会支持。人与人之间的支持是相互的,支持别人的同时也为别人提供帮助打下了基础。因此他把社会支持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客观的、实际的或可见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二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或情绪上的支持,主要指个体在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和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三是社会支持利用度。

上世纪70年代后,出现了关于青少年社会支持的研究,例如Vaux(1981)的一项涉及社会支持与逃学关系的研究,CauCe,Felner和Primavera(1982)关于高中生的社会支持与学习适应关系的研究等。此后社会支持与学习动机的关系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8]从已有文献来看[9],社会支持对高中生的学习动机有促进作用和直接影响,社会支持总体水平与动机呈显著正相关。

根据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的多少,可以看到学习动机水平的高低[10],对社会支持的感受与利用程度对心理调节有很大的帮助,良好的社会支持对学生提高自信心和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而缺乏社会支持或社会支持利用不够的学生则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失去自信心,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下降易导致学习成绩下滑,更难获得社会支持,进而沉迷网络、游戏等,丧失学习动力。

学习动机作为学生行为最基本的动力,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发现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对学习动机的影响,能为教师和家长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辅导提供借鉴,教师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支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更容易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有所得,也能让教师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总之,社会支持是提高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社会支持越好越有利于学习动机的提高,而学习动机的提高又会提升学习成绩,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二者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循环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包括学习压力、升学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如果得不到相应的社会支持,就容易产生学习倦怠,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减少。家庭、学校、社会应给予更多关怀和理解,不能只重视学习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感受,不能过分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而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中,应该全方面地提供各种支持,加大对学生的社会支持力度,包括客观的可见的支持,主观上可体验的支持。如学校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安全感、能受到激励、得到资源和支持的环境,让学生感受文字、图像等信息和大家的帮助,在愉悦的氛围中自我发展;同时也可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家长在给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条件时,也应关注学生的精神动态,多给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学习中,如果得到更多来自父母、老师、同伴等方面的情感支持,就会更易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在学习中提高自我认同感,如此便可以慢慢提高学习动机。这些措施都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业成绩。

参考文献:

[1]陈新叶.合作教学对初中生学习动机、社会支持影响的对比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VOL48,(4):124-127.

[2]卜荣华.学习动机研究综[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VOL25,(4):117-119.

[3]田澜,潘伟刚.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的初步编制[J].社会心理科学,2006,VOL21,(6):42-46.

[4]许珂,廖丽娜.大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J].高教研究,2009,(3):24-26.

[5]汪向东,忘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

[6]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2,(2).

[7]肖水源.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VOL1,(1):184-187.

[8]唐本钰.中学生知觉的社会支持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

[9]李勇.高中生学习动机内化水平及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9.

大学生实习心得感受范文2

[论文摘要] 初中英语教学是小学英语基础上的更高级的语言应用能力训练,将情感教育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和现代社会的要求。本文以情感模式带入英语教学的五种不同角度分析讨论了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方法,需要以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为基础,将情感培养的一般性规律作为方向指导,结合初中英语教学的特点与生本素质教育理念,通过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在情感教育的模式下增强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一、以情感教学促进学习动机的生成

学习动机是初中英语学习的根本途径,动机是人类思维和情感产生能动性的第一步。在英语教学中应当帮助学生生成正确方向的学习动机,首先要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出发,了解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事实作为依据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学习英语在实际生活中重要意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内容,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具有情感教学意义的课内外实践活动,提升英语学习在学生情感认知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中,使学生具有正确导向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和语言的积极情感,才可以将充足的学习动力贯穿于初中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在认识到英语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将来发展和未来社会的需要时,才能唤醒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内心愿望。

二、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推动力,要实现初中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除了使学生明白英语学习对于自身及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之外,还需要教师自身对先进教学理论和英语发展的深入研究,保持英语教学与时展的一致性。教师需要了解当前环境下学生心理的特殊表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拘泥于常规的教学模式,保持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新鲜触觉,灵活运用征文、朗诵、歌曲等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适合初中英语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运用英语语言功能的过程中获得认可,找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三、通过积极情感的环境影响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可

学习氛围是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减轻学生厌学情绪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以积极的情感影响整体教学氛围,多以鼓励和信任的情感表达与学生交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在这样的和谐氛围中,学生能够在英语的实践应用中主动发现、解决问题,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微小的进步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真正地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对学生的关爱和呵护中,使学生对教师建立起信任和敬爱的积极情感,还可以缩短彼此的距离感,让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中不存在情感障碍。在公正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在学生认可的教师指导下,英语学习能够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愉悦,激发学生对英语的求知欲望,并获得应用英语实践的自信心。

四、以情感策略更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根据教材的实际教学内容,建立更好的语言情境,使学生有强烈的代入感,在更容易理解的直观形象表达中感受真切的语言氛围,通过具有愉快直接情感的参与方式,体验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加灵活、更加生动的英语学习方法。语言的学习高层次学习方法,是具有策略性的自我情感置入方法。这是语言学习的独特性,也是由语言的应用规律所决定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把握三个基本原则:第一,学习方法应与学生的独特个性相适应;第二,学习方法要与英语语言能力训练相配合;第三,学习方法要与学生情感接受相一致。英语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按照学习过程的一般规律进行指导,还要符合学生个体的情感接受能力。这样的指导能够使学生迅速接受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五、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情感

大学生实习心得感受范文3

一、中学生英语学习情感态度的教育现状

目前的中学英语教学由于受升学、就业等压力因素,过分强调应试的情况依然相当严重,英语教学仍存在着较为普遍的过多注重认知教育,忽视学生情感培养与发展的现象。学生的英语学习仍然处于被动随从的心理状态,缺乏学习主动性、自信心和独立学习的意向。英语课堂上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学习意向或愉悦情绪,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较多,不堪重负,致使学生感到英语课比较枯燥。同时,伴随着考试成绩不佳,教师的批评、家长们的指责、同学们的冷遇接踵而至,这些会对学生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英语教师、英语学科产生消极的情感,不少学生,特别是初中八年级学生,就开始怕上英语课,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中学英语教学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带有情绪性,处理问题常常带有片面性和情绪冲动,这使得他们不善于用理智支配情感,常常是以情感影响理智,致使他们的学习效率经常受到情感发展的严重影响。

二、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情感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情感因素固然很多,但学生个体的心理因素是主导因素。常见的影响中学生学习效率的情感具体表现为:

第一,逆反心理。少数学生由于学业成绩欠佳或品德、能力欠佳或因其他原因遭受挫折,得不到理解、支持和激励或着是被忽视、鄙视、奚落,他们对学业就会采取淡漠或反抗的态度。

第二,厌烦心理。有些同学认为英语难学,上课虽努力听课,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记不住英语词汇,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这部分学生常表现出学习无动力、缺目标、消极应付。

第三,恐惧心理。有些同学在初中剐起步时英语成绩较好,决心在初中努力学习英语,但是一段时间下来,特别是到初中八年级上学期随着学习进程的加深,成绩开始下滑,开始产生了“英语不是那么好学”想法。当所遇到的学习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另外,家长、老师过高的期望值、同学的歧视等也是产生恐惧心理的重要原因,在学习时经常表现出知识瞬间遗忘,联想受阻,思维紊乱,这类学生多数性格较内向。

第四,依赖心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讲风过盛,使得有些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遇到学习中的困难总是依赖于别人,课堂上常常坐着等老师讲解,给出答案。

第五,满足心理。有些同学在仅掌握了部分知识或在几次甚至一次测试中获得较好的成绩后,产生了“学得还可以”的满足心理,这样就放松了学习。有这种心理的同学,情绪大多数容易冲动,自制力差,稍有成绩便沾沾自喜,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常常一知半解,考试、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遗漏和粗心大意的错误。

三、中学英语教学要高度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教学

教育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感交流过程的统一,也是学生全程参与,内心体验,形成态度,建构价值观的过程。情感富有个性化的特征,态度是一种相对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的情感倾向,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作为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功能、动力功能、强化功能、感染功能、迁移功能,因此教学中必须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发展。

第一,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遵循教育规律的体现。情感是人的一种自然的心理过程,在人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有着重要作用,情感既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又是教育的结果,在教育活动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促进作用。情感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的过程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和信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第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和英语课程改革深化与推进,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情感又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情感意识的调动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充分发挥情感的教育功能,才能使素质教育和历史教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大学生实习心得感受范文4

按照本体论的观点,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它包括“教”的本体——教师和“学”的本体——学生这两个方面。因此,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应该从教与学的本体出发,最终实现、完成教与学转化的效益,即有效教学应是以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素养为前提、以激发学生潜能为核心的教学。基于此认识,笔者尝试进行了“享受式语文教学实践”,忐忑表达于此,期待大方之家指正。

一、实施“享受式语文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钱理群老师在《我的教师梦》一文中写到,“回顾自己一生的教师生涯,真是想想要哭,很多次让你要哭,想想又要笑,很多事让你笑,这就是生活的真实,教师生活的真实。我们正视它,又永远摆脱不了它,形成了生命的一种缠绕,而生命的真实意义正实现在这种缠绕之中。”这是钱老的心声,也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笔者认为,处在新课改时期的教师应该能够在新的形势下,正视教师生活的真实,真正把教育当做自己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热爱并专心于自己的工作,在工作的付出与创造中享受生命的充实,提升生命价值,从而也就能够自然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教师在繁忙琐碎的工作中,应以积极的职业心态发挥创造才能,享受语文教学、语文研究的过程,享受作为一个语文人的丰富与充实。语文教师可以享受备课,与文本、与同仁、与教学大家、与自我心灵进行精神对话;可以享受课堂,欣赏或美或不美的细节;可以享受辅导,感受学生个性差异;语文教师可以享受成功的教学,体味成功的自豪,可以享受失败的教学,获得失败的启迪;语文教师可以享受课外阅读,可以享受研究思考……总之,一切尽可享受。

语文教师有了享受的观念,自然就会流露出一种会心的微笑,就会自然地精神饱满、激情充沛地投入到教学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二、实施“享受式语文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教学的有效最终是通过学生体现出来的,教师引领学生享受语文学科、语文学习之美会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借鉴王国维的“三境界”说,把语文学习分成快乐学习、享受学习、觉解学习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的划分依据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目的是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增强对语文学习的明确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一)快乐学习阶段

这是最初级的、最感性的阶段,是教师开始引领学生学习语文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内,学生对语文学科、对教师还不够了解,教师的工作是研究学生语文学习的学情,包括研究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的业余兴趣、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语文学习的潜力、其他方面的学习潜力、学生学习语文的总体困难、学习“这一课”的个体学情、语文学习特长生、困难生……

在研究学情的基础上,教师可采取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体味语文文本之美,增强生命体验,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教师可以根据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层次(兴趣心理层次、趋利心理层次和内省心理层次),根据不同文体以及不同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领略语文丰富的内涵,获得学习的愉悦。

案例:诗歌教学,笔者课前安排了鉴赏诗歌的作业,课上,学生觉得单调,笔者就临时增加了鉴赏歌词的环节,结果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当堂学生鉴赏了《龙文》《传奇》《异乡人》等歌词,学生在习作中就写出了与歌词句式相同的句子:“我们需要与自己默契合作的力量,一次接应,一句告慰,一种关怀,一份心情,拥有这些,我们才能张扬着一张明媚的笑脸,去迎接胜利的朝阳!”(2011届学生梁鉴楠《篓中蟹的悲伤小调》)“轻轻的风,轻轻的云,轻轻的流年似水;暖暖的笑,暖暖的情,暖暖的似水流年……放飞年轻的心,看鸢与纸鸢在天空中翩翩起舞,一切都是那么美好”(2011届学生宋冰玉《笑脸》)。

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其实对于一些学生而言,这个阶段是假快乐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学生的快乐很多时候需要教师的引导、提醒。

(二)享受学习阶段

这个阶段是相对高级阶段,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真正地感受到了快乐的阶段,是学生在学习语文一段时间后,能够自己发现一些问题,并能够进行初步分析、初步解决问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并引领、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或者合作解决问题。在这个阶段笔者曾尝试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讲课。学生讲的内容在前一周的周末由本小组成员讨论确定,然后在下周某一固定时间由每组选派的学生来讲。实践证明,学生的讲课更贴近学生心理,既锻炼了讲课同学的能力,又提升了全班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感觉到了语文学习的轻松、自如、大有作为,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的成就感,教学效率自然得到了提高。

(三)觉解的阶段

这是一种豁然开朗的、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阶段。“觉解”一词源于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人生的境界》一文,冯友兰认为: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这种了解与自觉就是“觉解”,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学生对于语文、对于语文学习、对于自己的语文修养、语文成绩也应该有一种觉解,这种觉解,会带给学生一种清晰的了然,会淡化一些不必要的沉重。例如让学生独立总结语文学习方法、语文阅读方法、做试卷分析、写出读考试说明的体会、语文学习的体会等等,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一件很容易、很幸福的事。

有效的语文教学应该是返璞归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师生共同感受语文、实现生命价值的教学,应该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的精神之旅。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不应忽视教师和学生任何一个方面。

[参 考 文 献]

[1]张文质.中国最佳教育随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大学生实习心得感受范文5

 

关键词:初中英语 情感教育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方法,需要以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为基础,将情感培养的一般性规律作为方向指导,结合初中英语教学的特点与生本素质教育理念,通过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在情感教育的模式下增强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一、以情感教学促进学习动机的生成

学习动机是初中英语学习的根本途径,动机是人类思维和情感产生能动性的第一步。在英语教学中应当帮助学生生成正确方向的学习动机,首先要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出发,了解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事实作为依据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学习英语在实际生活中重要意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内容,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具有情感教学意义的课内外实践活动,提升英语学习在学生情感认知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中,使学生具有正确导向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和语言的积极情感,才可以将充足的学习动力贯穿于初中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在认识到英语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将来发展和未来社会的需要时,才能唤醒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内心愿望。

二、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推动力,要实现初中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除了使学生明白英语学习对于自身及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之外,还需要教师自身对先进教学理论和英语发展的深入研究,保持英语教学与时展的一致性。教师需要了解当前环境下学生心理的特殊表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拘泥于常规的教学模式,保持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新鲜触觉,灵活运用征文、朗诵、歌曲等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适合初中英语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运用英语语言功能的过程中获得认可,找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三、通过积极情感的环境影响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可

学习氛围是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减轻学生厌学情绪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以积极的情感影响整体教学氛围,多以鼓励和信任的情感表达与学生交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在这样的和谐氛围中,学生能够在英语的实践应用中主动发现、解决问题,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微小的进步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真正地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对学生的关爱和呵护中,使学生对教师建立起信任和敬爱的积极情感,还可以缩短彼此的距离感,让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中不存在情感障碍。在公正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在学生认可的教师指导下,英语学习能够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愉悦,激发学生对英语的求知欲望,并获得应用英语实践的自信心。

四、以情感策略更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根据教材的实际教学内容,建立更好的语言情境,使学生有强烈的代入感,在更容易理解的直观形象表达中感受真切的语言氛围,通过具有愉快直接情感的参与方式,体验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加灵活、更加生动的英语学习方法。语言的学习高层次学习方法,是具有策略性的自我情感置入方法。这是语言学习的独特性,也是由语言的应用规律所决定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把握三个基本原则:第一,学习方法应与学生的独特个性相适应;第二,学习方法要与英语语言能力训练相配合;第三,学习方法要与学生情感接受相一致。英语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按照学习过程的一般规律进行指导,还要符合学生个体的情感接受能力。这样的指导能够使学生迅速接受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大学生实习心得感受范文6

关键词: 情感教育 中学英语教学 应用

一、情感教育的理论基础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人具有自己的主观世界,当外界的事物刺激作用于人时,人就会产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外界事物符合人的需要,就会引起人的爱、尊敬、满意、愉快、欢乐等内心体验,反之则易引起人的恨、不满意、不愉快、痛苦、忧愁、恐惧、羞耻、慎怒、悲哀等内心体验。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是情感发展的快速时期,其情感、情绪不够稳定,因而外界事物更容易引起他们产生某种情感反应,他们的情感态度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毫无疑问,积极的情感情绪体验将会使他们对探索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信心;反之,则易导致他们产生对抗、逆反等行为、心理。兴趣是英语学习成功的根本前提,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也是英语教师面临的最根本难题。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对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对英语教学及习得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情感教育是《义务教育普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普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得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得动力并取得成绩。”因而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建立成就感和自信心”。英语学习往往需要学生付出较多的时间读、记,情感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具有更为突出的促进作用。语言主要是符号性的,它具有任意性,强制学生对语言长期进行机械识记,对于多数中学生来说,是缺乏这种自控能力的。而且把语言作为一种符号性的事物,即使学生能够勉强自己进行机械识记,也难以巩固。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维持较长时间的识记,而不致于产生厌倦的情绪。

三、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情况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讲,情感教育并不是陌生的概念,事实上,情感教育渗透到了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人格,处于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青少年阶段,具有更为强烈的情感意识。值得庆幸的是,尤其在新课程改革之后,老师们对情感教育具有越来越强烈的意识,也越来越引起老师们的重视。在我多次外出学习、听课的时候,注意到多数老师都在贯彻这一理念。如课堂上对学生经常进行鼓励、表扬,减少了学生的恐惧心理;对于学生课堂上积极的发言,不管是否正确,都对其进行肯定或部分肯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精心制作电子课件,通过鲜艳的颜色、动画等多媒体材料,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把情感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

1.热爱学生,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核心,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而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教师要努力培养师生的感情,建立平等关系。“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不怕犯错,敢于求异,敢于发言,从而乐于接受教诲,乐于投入学习活动,乐于与教师形成愉快和谐的合作教学关系,是英语教学成功的基础。首先要让学生们在教学活动中培养情感体验,在活动过程中,不论学生会不会做,教师都要表现出平等的爱心,给予他们亲切耐心的指导,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积极肯定和评价学生的成就,增强学生的自信。

新课程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任何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褒奖和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解决了一个难题后,都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会激励他尝试去解决下一个难题。如此重复,必然使其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励他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不断追求进步。反之,如果在学生付出了一定的或是较长时间的努力后,仍然没什么效果,其上进心就会慢慢消退,进而无心学习。中小学学生的意志力往往不够强烈,对于英语这种知识面较大且需要反复温习的学科,更容易产生消极情感。教师应更多关注这种效应,尤其对那些学习的情感体验有缺陷的学生,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经常用“Good”,“Great”,“So clever”等褒奖性言语表扬、鼓励他们,不管他们说得如何,只要他们能参与课堂活动,都尽可能找出他们的优点,使其心理上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不少老师经常抱怨班上的后进生,怎么教也不会,还要“捣蛋”,影响其他人。其实就是因为他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找到成就感,不想再去尝试,又害怕被别人忽视,因而用另一种极端的方式,来博取别人的关注。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也不要严厉训斥,应积极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发展自己的长处,用正确的方式获取别人的尊重;同时,给他们最低限度的学习要求,并及时对其学习进度进行积极的评价,使其更容易找到成就感,增强其自信。

3.通过德育及审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事物总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如鲜艳的颜色、造型,这些都应多让学生去观察欣赏。对于语言文字之类比较枯燥的知识,教师应多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电子课件,把知识用鲜艳的颜色、图像等进行形象化或突出强调,让学生对之产生积极情感态度体验,进行积极观察比较,有良好的效果。

对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事物,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爱美、感受美。在日常生活中,如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讲究卫生等。可通过开展德育活动,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美努力去发现、感受、创造。爱美的学生,才是乐观、自信的,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善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教育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努力表现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英语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优美的语音语调,往往能成为学生努力模仿的对象,使他们产生对语言美的渴望和追求,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强烈愿望。英语教师热情洋溢的教学能打动、感染学生,振奋学生,使其积极投身到教学活动中去。

示例:

我曾到广州番禺市桥中学听一节英语公开课,内容为学习巩固“购物用语”。前半节课,该老师按传统教学模式,对词汇、句型等通过图片、表格等进行了很多操练和练习,学生反应平淡,部分原因也可能是学生对于班上出现的众多听课老师有顾虑担心,课堂气氛沉寂。后半节课,老师把学生进行分组,进行日常对话。一开始,老师摆出了衣服、书包,甚至水果等一大堆东西出来,学生看到这一大堆琳琅满目的商品,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然后老师问:“Do you want to buy these things?”接着老师选择一个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作为搭档,扮演顾客和店主的身份,进行对话演示,通过评论货物品质、讨价还价等一系列逼真而又富有激情的引导对话。所有学生都受其感染,行动起来,参加到活动中去。因而这堂课最终能取得较大成功。

4.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在活动中观察自然和社会。

“情景教学法”是当今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主流趋势,现今众多的英语教材也越来越倾向于切实体现到这一点。情景交际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因而英语教学更应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现在提倡的“活动教学法”、“任务型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合作。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注意的时间难以持久。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才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带着学生去分析、研究,找出其共同点,总结其中的规律。对于学生们在活动中取得的成就,多给他们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继续探索其他问题。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话题,往往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更容易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如学习“Shopping”这一单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Do you often go shopping?”“If you want to buy a book,what would you say?”“Do you think 20 yuan for a book is cheap?”“Are you good at bargaining with the shopkeeper”...“Then,can you make a conversation of shopping?”如此逐步引入,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就会自然而然地自主参加到活动中来。同时,在活动中要加强合作学习,应把学生平均分成合适的小组,好差搭配,根据能力不同,分配不同的角色任务,让每一个人都参加到活动中来,共同享受合作成功的喜悦。

5.竭力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多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

情感活动基于人的需要,又贯穿于人的兴趣、动机、态度、意志活动的始终。每个人都有情感的需要。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尽量满足学生的各种情感需要,使其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正当要求,尽可能热情友好地接受并帮助解决,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喜欢我,希望我进步”。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取得好成绩的需要,都希望取得好成绩,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但是,如果他老是体验失败的感受,就会变得灰心丧气。因而教师要注意对 学生提出的要求不宜过高,以免超出学生的能力使他一再受挫,从而丧失学习的勇气。另外,还应研究考虑学生的特点、特长,引导他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和成绩,并享受由此带来的乐趣。学生一旦取得进步,则应及时作出肯定的评价和积极的鼓励,促使学生扩大学习成果,享受更多的学习乐趣。再如,学生都有自尊的需要,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处理方式,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志过多地强加于人,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逆反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其能够调整心态,愉快地接受教育,享受到生活、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莫雷.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现代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0.

[5]李庭芳.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