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论文范例6篇

个性化教学论文

个性化教学论文范文1

(一)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矛盾

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是教学生成重要还是教学预设重要?这是教师在个性化课堂教学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如F小学教师在“科学”学科中学习“电气的作用”时,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利用2节电池怎样使小车跑得更快?于是,让学生去进行试验和探究,有的学生用两节电池去做“串联”与“并联”的实验,观察小车到底是串联时跑得更快,还是并联时跑得更快,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进行串联和并联并进行“试车”。但是,在日本专家加藤幸次和中泽米子等看来:“为什么只是规定让学生用两节电池却不是3节电池或其他数量的电池,比如10节电池呢?”此例说明,教师过分强调了对教学过程的教学预设,预先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该发生什么?”“不该发生什么?”“会怎么样?”“结论是什么?”等等都在“掌控”之中,从而使学生缺少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缺少了更多的创造空间。

(二)学生主体和教师中心之间的矛盾

新课改主张和倡导新的教学理念,并明确指出:“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与评价者,而不是学生学习成绩的“裁判者”“法官”,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目前,仍然存在的状况:如F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分配律”教学中的提问:用文字表述下面式子:“(a+b)×c=a×c+b×c”,有些学生回答:“a加b乘以c等于a乘以c加上b乘以c”,这个答案其实没有错,但由于与教师的答案不符,被教师阻止回答,并“正确的”替学生说出了乘法的分配律应该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结果不变。”在此,笔者认为,第一,教师没有尊重学生和学生的话语权和个性化回答的权利。第二,教师没有真正转变自己的角色观念,仍以“课堂教学中心”自居,缺乏从学生视角去思考问题,从而出现教师“越俎代庖”,剥夺了学生的学习选择权。

(三)划一性与选择性的悖论

开放式个性化教学强调由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案走向学生的“学案”,由教师的教教材到教师“用教材教”,将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需要改变教案的划一性,关注学生的学案的可选择性,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节奏,让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开放式个性化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关注,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探究,但是在教师如何将学案的可选择性充分发挥出来的过程中又往往会出现教师教案的划一性的弊端,如规定学生的探究的问题和范围,不能有效体现学生的可选择性。

二、教师观念文化的障碍因素分析

(一)传统教育观念的阻碍

我国古代,老子就主张以“一为本”,并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且,唐朝的颜师古也主张:“一统者,万物之统皆归于一也。”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一直左右着人们认识事物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以至于在更多的时候“强调统一”“强调一致”,绝对不允许有其他的异端文化和分歧观念的存在和个性差异,以至于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强调书本上的答案一致性,学生解答问题的方法的“统一性”和“同一”。在过于保守的去个性化教学文化权威面前,教师的个性抗争显得“不堪一击”。在教育学理论中,“一”被彻底地内化为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精神”和“灵魂”。如学生座位要排列整齐和一体化,让学生把手放在背后面,回答问题必须举手;教师提问的答案也是统一化和标准化的,否则就是错误的或是“大逆不道”。在长期的“去个性化”“同一的”“标准化的”教育情境下,教师的个性缺席,学生的差异被泯灭。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导致开放式教育文化理念的缺失。开放式教育理念是开展个性化教学的前提,“将开放式看做是自变量,将个性化视为因变量。”。不难发现,教师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具有了一定的开放式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但是,由于对开放式个性化教学理念的精神实质并没有清楚的理解和内化为个体行为,所以,出现个性化教学视域下的集体化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甚至出现违反个性化教学主旨的教师教学行为。

(二)教学思维的固化

(1)剥夺了学生探究的需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早就指出,学习是当前重要的一种生存能力,正如终身学习“四大支柱”:学会做事(learntodo)、学会认知(learntoknow)、学会生存(learntobe)、学会共同生活(learntolivetogether)等倡导的学习对学生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去“参与”和“探究”以及“动手”,去“自主学习”、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然而,由于“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等的影响,一方面,教师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中心地位”和尊严。另一方面,出于关心学生,正如F小学数学教师担心学生出错,而打断学生的个性化回答而教师自己将“乘法的交换律”告诉学生,这样做恰恰是剥夺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权利,剥夺了学生“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学习体验的需要”及“获得认可和欣赏的需要”。

(2)对学生自己评价思维的忽视。

一直以来,教师就是学生考试成绩的“法官”和“裁判者”,在家长和教师面前,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往往是“最听教师的话”,而且教师也是最喜欢“听话的学生”,因此,导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左右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以及学生的思想发展。由于忽视了学生自己的评价,从而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父母、教师与父母的一种矛盾状态,导致了一种学生自我评价意识缺失的状态。

(3)对不同个性和差异的忽略。

个性化教学强调关注个性化,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选择性。由于教师在集体化教学思维的影响下,更加愿意关注共性的内容,关注学生的共同学习和基础性学习,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的共同学习上,而对学生的发展性学习或者拓展性学习以及学生的差异性学习方面,教师常常是疏于指导和引领。如F小学的个性化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往往会重视学生的集体化学习,而对学生个性化学习情况往往“不去过问”,不管学生的“对”与“错”,就像数学学科中学生出现“那些简单的错误”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固有的共性思维,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因此,教师不能关注到哪些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指南上的内容,哪些学生还没有掌握学习指南上的学习课题。

(4)集体化教学导致固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直以来,学校的学生座位都是“秧田式”排列的,因此,教师对于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显得“得心应手”、“驾轻就熟”,但是面对小组合作学习,面对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往往显得“手脚无措”、“无所适从”。一方面,面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不知道该干什么”,也不能有效的去指导学生去进行学习,另一方面,面对学生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往往也不能进行做到恰当的指导和引领。所以,笔者认为,由于传统的教学思维的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于个性化教学实践中的教师来说还是需要进一步去突破的一个重大难题。

(三)考试文化的强势存在

公元605年隋朝开始科举考试以来,考试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的一大特色,为了“一举成名天下知”,许多学校放弃了更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教育转变成为考试的一种工具,以至于在考试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学校的考试文化。有学者认为:“延续了千余年的考试文化是课程评价改革的深层桎梏。”笔者在对F小学一个从事27年的语文学科LYH老师访谈时问到:“您认为哪些因素在影响您的个性化教学?”他的回答:“我认为中高考的指挥棒片面地追求高分对个性化教学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个性化教学当中,我们会全面地关注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培养,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尊重差异,重视能力。过于关注知识传授和考试分数,往往会干扰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强势存在的考试文化在不断的考验和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判断力,影响着教师的教学个性的发挥,以至于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的选择权也就无关紧要了,“因为考试已经帮教师和学生选择好了。”因此,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教师的代替学生的选择,正如F小学教师在进行数学公式的学习过程中,主动替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而不愿意让学生有自己个性化的回答和差异性的答案。

(四)办学理念的“趋同”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学校文化也会深刻地影响教师文化。当前,我国学校教育特色就是一种“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局面,以至于被认为是:没有特色就是中国教育的特色。从学校布局一样到学校岗位设置一样,从学校教室布置一样到学校课程一样再到学校教学方式一样,从学校文化一样到学校培养方式和目标一样等等,都表现出“同化一”和“标准化”的教育模式,从而使学校特色丢失,也限制了教师个性的发挥和导致产生学生的去个性化。在主流文化“趋同化”的学校文化的背景下,导致教师与学生都绝对不允许有差异和个性化出现的文化,那么,差异往往被看做“大逆不道”,差异也不看做“洪水猛兽”,差异还被认为“离经叛道”,差异更被当作“异端邪说”,这样以来,差异就无形中消失了。在趋同化的学校文化背景下,教师就很难实现个性化的表达,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个性化的教学过程。因此,学校文化对教师的影响也是影响教师个性化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教师观念文化的推进策略

(一)深化开放式的学校教育文化理念

1.形成开放式的学校理念。

形成学校开放式的教育理念,是开展个性化教学,形成开放式的教师群体文化的重要方面,一个学校的发展不是教师个体的个性化教学理念的形成,而是全体教师的个性化生成,通过对F小学教师“您觉得开放式理念与个性化教学具有多大的关系?”的调查,发现没有教师选择“不太大”和“没有关系”,而选择“很大”的比例达到“93.33%”,而选择一般的则为“6.67%”,可见,开放式教育理念与个性化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学校需要进一步去“打开班级的墙壁”、“打开年级的墙壁”、“打开教师的墙壁”、“打开部门的墙壁”,“促进学生之间、教师之间、部门人员之间的合作”。

2.形塑开放的课堂教学理念。

在形成适应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文化过程中,教师需要形成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理念,只有从作为上位层次的意识层面和观念层面上去进行变革,才能从行为上去形成适应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文化,因此,我们教师需要“从根本上根除一本教材、一个大纲、一间教室、一位教师、一个教条、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单一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开放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开放教学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个性化教学的生成。

3.构筑敞亮的师生关系。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曾经指出,“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的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在开放的教育理念中和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敞亮的“我-你”的关系,而不是“我-他”关系,是一种开放的心灵对话和学习合作,是一种“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展示自身的个性,而且,教师也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元是尊重的,并倡导学生的个性的丰满和人格的完善。

4.开放的教学资源观。

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被提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变那种过去传统的教学资源观,即仅仅将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作为教学资源,而需要注重更加宽泛的教学资源,将教师自身等也纳入到教学资源,特别是在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条件下,“云教育”的产生,开放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彻底摆脱了传统教育的诸多限制,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有效地整合跨区域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开放的教育资源观的形成,改变现有的教师文化观念,教师能更加个性化的“教”和学生个性化的“学”,从而促进个性化教学。

(二)个性化教学背景下的教师文化特征

1.教师文化的共享性。

首先体现在教师之间的互惠互利,指教师之间成功经验的共享或是遇到困境或问题时的共同承担。第二,体现在教师之间的相互发展。教师之间能通过“同伴”关系来促进相互之间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网络等信息手段比较发达的时期,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E-mail以及云平台等信息工具来进行对话与交流,分享其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从而改变过去那种缺乏交流与封闭的状态,促进共同的发展。第三,体现在教师的反思。教师的反思不仅来自“吾日三省吾身”,来自教师自我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反思与总结,也体现在通过学科组的教师、年级组的教师、学校其他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享”而得到的一种“反思”。

2.教师文化的创新性。

陶行知曾说“处处都是创造之地,时时都是创造之时。”教师文化的创新性,首先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创新。教师勇于接受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如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的学习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资源观、知识观、课程观、评价观、师生观等等,能主动去适应去接受。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主动形成与创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符合或者超越当前教育教学所需要的观念。二是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更新。新课程改革时代,新课程需要教师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成为课程的建构者、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与合作者、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转变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等角色的转变。三是体现在教师能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等教学方式的创新。

3.教师文化的合作性。

哈格里夫斯指出“个人主义的教师文化”与“巴尔干状态的教师文化”,从而走向合作性的教师文化。首先是教师的合作,一是教师之间“形式上的合作”。在学校中教师往往是属于某个学科小组,某个年级组等某个小团体,这些团体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二是教师之间“内容上的合作”,主要是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包括教师的集体备课、上课过程中的分工合作,教学评价中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伙伴学习等合作。第二,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大学具有专业的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培训等特点,能给中小学教师更多的专业指导,但是中小学具有更多的教师实习环境和研究场所,通过对中小学的研究,大学教师能更加适合对教师进行指导。因此,两者充分的合作能给教师带来更多的益处。第三,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合作。学校、家庭都是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了改变“5+2=0”的现象(即五天的在校学习和两天的在家休息结果出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零),教师需要与家长合作共同教育学生,从而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第四,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教学与教学管理都是学校的工作,两者相辅相成的,通过教学管理能进一步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4.教师文化的专业自主性。

主要是指教师职业所具有的专业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自从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教师是一种专业以来,被社会广泛认同。首先,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就属于某种专业,如语文教师属于语言学科的专业,物理教师属于物理学科的专业,特别是大学教师更加突出其比较强的专业性。其次,教师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从事某一种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在工作上也表现出较强的专业性。正因为教师文化的专业性,所以教师文化也凸显出其自主性,面对教师的工作,教师具有自己的独到的专业判断,具有自主的教学行为。但是,“时至今日,各种干预、扰乱、冲击教师专业化的势力盘根错节,教师专业自主的声音非常薄弱,造成了当今口号横行、专业弃守,乃至教师文化衰微的尴尬局面。”因此,在当前教学行政权力需要进一步“淡化”,教师的专业自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专业自与教育行政权之间,需要进一步划清边界权力的边界,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自,做到“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5.教师文化的开放性。

当前,教师文化是具有时代信息特征的多元性的开放文化,它要求教师在专业发展中不断与外界交换信息,以适应变化发展的社会主导文化和教育发展的亚主导文化,从而形成追求胜任与卓越的教育品质。可见,个性化教学视域下的教师文化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在个性化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改变过去那种保守、封闭的现状,积极实现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到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转变,积极形成开放的、多元的教学。

(三)教师文化变迁规律及扬弃教育文化传统

文化变迁是指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文化特质、文化因素的量的渐变以及进而都的文化结构、文化模式的变化,其一般规律是从量变到质变、从自发到自觉、从外部到内部等这样发生的一个过程。固然,教师文化的发展也是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从文化继承———文化选择———文化冲突———文化整合等过程。可见,在构建适应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文化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看到集体化教学视域下的教师文化与个性化教学视域下的教师文化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区别的。同时,也需要认识到个性化教学视域下的教师文化与之前的教师文化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所以不能片面的去构建适应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文化,需要在扬弃的前提下进行构建,即一方面需要对传统的教师文化进行反思和审视,对个性化教学视域下的教师文化特点进行理解,另一方面,不能讲以前的优秀的教师文化传统全部抛弃,成为“虚无主义”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在构建适应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文化过程中,我们需要认识到教师文化发展的规律,理解教师文化变迁的原因,也理解教师文化变迁的规律和过程,从而做到有序的进行。

四、结语

个性化教学论文范文2

本文第二部分讨论个性化参数及其在E-learning教学系统当中的应用,第三部分讨论目前自适应E-learning系统及其提供个性化策略功能的状况。第四部分重点探讨了两层的通过构建个性化策略创建不同的学习情境方法。第五部分总结该方法的特点。

2个性化参数

个性化参数是创建个性化学习情境的基本要素,本节将讨论E-learning领域中常用的15种个性化参数及其参数值。⑴学习者知识水平为学习者呈现学习资源或设计学习过程时,需要考虑学习者的知识背景。⑵学习目的需要根据学习者想要获得的最终学习目的为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⑶媒体偏好为不同媒体偏好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资源呈现形式。⑷语言习惯根据不同学习者的语言偏好以不同语言呈现学习资源。⑸Kolb学习循环理论Kolb于1984年提出经验学习模式亦即经验学习圈理论(experientiallearning)。他认为经验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即具有经验、反复观察、抽象概括和积极实践。⑹Honey-Mumford学习风格[1]类似KOLB学习模型,Honey和Mumford于1986年提出学习者的四种学习风格,即积极主动型、反思型、理论型及实践型。⑺Felder-silverman学习风格[2]Felder和silverman于1988年认为学习者在获取和处理学习资源所采用的方法通常表现出四维空间的学习风格。⑻LaGaranderie学习风格[3]LaGaranderie于1993年提出基于心理学研究的六种学习风格。⑼参与度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通过监控学习者对于小组的动态关注情况从而判断其学习需求。⑽任务进度通过观察和搜集学习者的学习进度,每次学习活动的任务完成量判断其学习需求。⑾等待回复在学习过程中,当经过一定时间后学习者没有按下学习完成度按钮(如“完成”、“没完成”、“不确定”)或系统没有给学习者回复学习效果时。⑿诱导程度[4]Keller于1983年提出ARCS模型,认为诱因由四个因素组成。⒀导航偏好根据学习者浏览学习资源的偏好制定深度优先或广度优先的导航机制。⒁认知特质[5]Kinshuk和Lin于2004年提出认知特质模型,该模型由四种认知特质组成,即方法记忆能力,直觉推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关联学习技巧。⒂教学方法[6]Essalmi等人于2007年提出一种基于个性化参数的教学方法,并定义三种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方法,竞争教学法,协作学习法。

3个性化自适应E-learning系统及其使用个性化策略的状况

根据个性化参数把自适应E-learning系统分类如表1所示。上表可知,使用最多的个性化参数为“学习者知识水平”“、媒体偏好”“、学习目标”。另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偏向结合多种参数制定出某种个性化策略。

4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定义及其应用

在个性化网络学习系统,往往通过合并个性化参数构建个性化策略。实际上,如果我们考虑从15种参数中选择10种进行合并,那么其合并的组合方式可达到种,其中,Ci15表示从15种参数中选择的参数i的子集。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两层的个性化策略机制。

4.1第二层E-learning个性化学习

ELP2为教学者提供不同的基于学习情境的个性化教学策略。例如,学习者学习使用MicrosoftWord该学习过程中可根据“学习者知识水平”建立相应的学习策略。图1中,教学者首先为具体的课程选择个性化参数子集,通过合并各参数,并根据参数的值制定其学习内容。该过程称为个性化学习策略的建立。

4.2第一层E-learning个性化学习

EPL1主要为EPL2建立的个性化学习策略的应用结合EPL1+EPL2的目的是能够灵活地构建并应用个性化策略,通过在构建个性化策略过程中选择参数子集,并以值集合的形式进行存储,在选择多个参数时,需要对其进行合并,下面利用数学方法以语义变量的形式定义其个性化参数的合并情况。个性化策略的建立的过程为:选取个性化参数SPP,再合并个性化参数CPP,并运用该策略构建学习情境LS,其中,SPP和CPP构成EPL2。其中,SPP表示学习情境集合(SLS)中的学习情境LS与个性化参数PP的子集SubSP的关联方法。即如何选择个性化参数的过程,如公式1和图4所示:假设LS为包含各学习目标内容(LO)的一棵树,则CPP表示为LS当中的LO选取的参数值及其该情境构建的适合程度A。其中,A表示衡量该LO是否适合已选参数值体现的学习者的特征,即学习情境与学习者状况是否相符。SPP和CPP为两层个性化学习策略的理论基础,尤其为个性化参数的结合使用起到重要作用。

5EPL1+EPL2机制

个性化学习系统通常根据预定义的个性化参数子集确定学习者特征,并以此提供重要功能,这些功能的结合能够构建出新的个性化策略。本文利用WEB服务技术集成各个性化教学系统的功能,能有效解决多应用之间的交互问题。下面用图6描述该两层机制。其中,ELP1包含:⑴构建和重用学习情境服务SSRLSSSRLS允许设计学习情境的教学者定义学习情境的结构,并依据此为学习者选取及呈现适当的学习内容。此外,学习情境可以章节、小结及教学活动等树状形式呈现。⑵确定学习者特征服务SDLCSDLC的功能是当学习者的特征与个性化参数相关时,通过关联所有服务搜集并确定学习者特征。⑶获取个性化策略服务SAPSSAPS允许应用第一层中通过结合学习者概况和学习情境制定的个性化策略。⑷学习者导航支持服务SLNSSLNS以适应性导航支持的形式描述学习内容。

6总结

个性化教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中阶段是学生们接受语文知识的最佳时期,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技巧来提高教学质量。个性化的教学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思考,从而可以获得较理想的学习效益。那么,如何通过个性化教学使高中语文教学插翅添翼呢?

1.幽默的教学方式

幽默的讲课方式可以使人身心愉悦,教学中应用幽默的方法,可以使教师讲课生动风趣,由此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学生往往会因为一个老师喜欢一堂课,而幽默的老师可以

赢得学生的喜爱和追随。在讲课过程中遇到一些难点时,教师应适当地引用一些幽默的例子或者是与众不同的比喻来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知识。

2.运用手势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是内容丰富,语言生动优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穿一些手势,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用手势辅助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的气氛。比如讲到《荆轲刺秦王》时,当荆轲拿出匕首刺秦王时,教师可以顺势做这个动作,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课方式会让学生觉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3.用游戏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课堂上总是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这样的授课手段并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语文教材的内容。为此,教师应该作为课堂上的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中学生自控力仍然比较差,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慢慢地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心理。但是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借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来传递知识,就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高中语文的古诗比较多,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接龙(类似于成语接龙)、朗读接龙等方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加深学生们对古诗的记忆。例如,在学《六国论》时,教师先指定一个人读课文,然后随时叫停让第二个学生接着读,这样就提高了大家的注意力。这样的游戏方式不但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还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进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将游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语文知识。

4.情境结合的教学方式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情境结合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死板的授课模式,提供给学生们一个新的方法去学习语文,带给学生们更多的热情与动力,由此让学生发现语文的神秘与语言的优美。情景教学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语文课堂的探索兴趣。例如在讲《鸿门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以话剧的形式进行表演,由此增加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采用多媒体教学

现在,大多数的教学课堂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具有将图形、声音、人物表情联系到一起的功能和动态播放一些图文信息的特点,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宝贵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有较强的直观性和互动性,有利于学生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思考问题。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可以将情景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6.比赛式教学方法

个性化教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所谓个性化阅读指的是:学生从书面言语中取得信息并且与非认知因素产生相互影响的一种活动,而其中又存在着个体性的差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个性化阅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我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凸现个性化,即:具有独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对高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若干思考。

一、个性化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个性化阅读不仅仅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以高中生的思想情感发展需求为基点。我们知道,高中生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方面都逐渐趋向成熟,有了很强的独立性,他们的情感正处于敏感、细腻时期,对阅读文本中的情感更是有着较强的求知欲望,需要的是教师对他们独特情感的认可,因此,教师如果合理的引导学生,那么其阅读教学将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以机械化的教学方式,整体的来开展阅读活动,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感受,使学生对阅读的独特情感逐渐丧失,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而个性化阅读主张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而阅读教学本身也较为重视学生对阅读文本独特的情感体验。阅读文本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内容,他的内涵是以多样性、模糊性出现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性化阅读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加深情感体验,能够让每位学生都能从阅读文本中获取属于自己的感受。可以说个性化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二、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的实施

1、构建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呈现出师尊生卑的现象,阅读教学更是硬性的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方案来执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个性化阅读注重个性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时,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宽松的、自由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自主的发挥自我,表达自我,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以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来诱发学生深入阅读、增强自我情感体验的欲望和兴趣。如:笔者在教鲁迅的《祝福》阅读内容时,让学生分析、讨论并阐述“祥林嫂的死因”,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是自杀;有的说是被社会害死的;有的说是被自己的愚昧无知害死的等等,这样让学生在自由的教学环境中畅所欲言,不仅仅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

2、教学步骤以学生为中心。将复杂、繁琐的教学步骤简单化。高中阶段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比较敏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而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一般比较繁琐,将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自己讲述阅读文本的背景、作者生平,课文分析上面,而让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则很少,甚至没有。这样以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很难有独特的情感体验,掌握的只是一些硬性的、死记硬背的知识,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而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的选择和表达,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有时间去感受、品味阅读文本的内涵,促使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形成。

3、延伸阅读教学范畴,深化学生的个性化体验。阅读文本内涵、韵味丰富、多样,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鉴于此,笔者可以根据阅读文本适当的延伸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不断深入阅读,升华其感受,可以说是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拓读,即:拓展学生的视野,延伸其个性化的想象力、情感体验等。笔者在教学中一般采取让学生课外阅读相类似的文章或者是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还有时候开展一些演读活动,让学生进行表演、朗读,推动学生个性化体验的产生。

三、个性化阅读在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

新课改倡导的个性化阅读教学不同于一般的阅读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借以来确保个性化阅读教学开展的有效性。具体有:第一,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在引导过程中以文本的基础性内容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多元化理解。第二,鼓励学生自主了解阅读文本的相关知识,如:文本的创作背景、作者经历等等,避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的曲意理解或者误读。第三,教师要特别注意,对于不同的阅读文本要不同的对待,要正确对待学生个性化阅读中出现的差异性,尤其要关注学生对实用类、论述类阅读文本的了解和认知确保这类阅读文本的相对确定性。第四,要明确阅读文本本身的阅读和鉴赏存在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特点,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给予学生一定的自,让学生敢于表达自我,有平台表达自我。

总之,个性化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自己特殊的作用和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等,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阅读教学计划,诱发学生自主的融入阅读教学中,进而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倡导其个性化的张扬与发展,最大限度的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刘岩斌.个性化教育与学生自我发展 [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个性化教学论文范文5

中学生由于人生阅历少,生活经验与社会经验不丰富,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与不良诱惑的影响,误入歧途。议论文阅读不只是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与方法,重点在使学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议论文的完成倾注了作者对事件的观点与看法,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在对事件的论述过程中,不断发现事物新的闪光点,引发作者新的思想共鸣。所以,学生通过阅读议论文,能体会作者论述思维的严密性、结构的紧凑性,从而形成逻辑思维的思考模式;通过阅读作者给出的论据,引发自己的想象与思考,发现自己与作者观点的不同之处,从作者的角度重新认识作者所表明的观点,丰富了自己的思路与想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议论文阅读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议论文写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也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必备技能,所以,学习议论文写作也就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想成功地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就要先学习他人议论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这些方法的获得无疑需要通过议论文阅读来实现。通过阅读他人的议论文,从他人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发现看问题的新角度,发现看问题的新思路,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写作思路。议论文阅读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导师,所以,我们要充分重视议论文阅读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议论文阅读,高效吸取阅读所带来的精神财富。下面是我对议论文阅读教学几点新策略的归纳。

1.系统地理解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议论文阅读的第一步就是要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只有明确了议论文的结构与内容,才能做到举一反三,真正掌握议论文的知识,完成议论文的阅读。议论文构成的三要素有: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议论文的论述中心,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据是支持论点的资料,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方法主要有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的论述语言不同于描写类文章和抒情类文章,要做到准确、严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说服力强。

2.培养学生议论文文体的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要求中提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别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考查的内容除议论文的文体阅读能力外,更注重学生综合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近几年的中考议论文阅读的考点固定,议论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大方向也随之确定。在进行议论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议论文阅读能力。比如:(1)学会提取文章的中心论点以及某一段的分论点。(2)根据作者给出的论点及论据,补充新的论据以支持作者的论点。

3.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各个击破

个性化教学论文范文6

一、个性化教育势在必行

(一)个性化原则

首先教学思想要个性化。教师在要求学生发挥自己个性的同时,自身也应该做出调整,在教学时,要彰显自己的个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学方法特异化。教师应该积极地完成新课改的要求,放弃以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善于利用实践活动、实验体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要求教师能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引导激发,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分生物小组,便于自己进行管理和观察,以小组的形式来发现学生。

(二)学生需要个性化

高中时期的学生,不同于中学生,他们已经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想法,并不是单纯地去同意别人的结论。这个时期的学生追求成熟,有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各自的原则和学习理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他们的这些特点,引导他们,而不是一味地去要求他们记住自己所讲的东西。而且,由于学生各自的学习能力不同,理解知识的时间有长有短,这种不统一就更加要求老师发现学生的特点,尊重差异性,并对学生加以引导,取长补短。

(三)生物学科需要个性化

我国长期以来,以师为尊,以老师为主进行课堂教学。但是生物是一门探索的学科,是一步步学习前人的研究,慢慢揭开世界神秘面纱的一门学科。生物的一个个发现都是因为科学家不断思考,持续探索所得来的。因此,教师在教授生物时,应该尊重学科特点,鼓励学生勇于思考,积极发言,提出质疑,和学生一起走过生物学的探索之路。

二、个性化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基数大

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足够了解,知道从哪方面入手来帮助学生发挥个性。目前的高中班级人数较多,即使教师想要个性化教学,也无法兼顾这么多学生,为了课堂秩序管理,学生管理,只能使用统一标准来判断学生。

(二)单一的教学评价

高中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采用笔试的方法,用成绩来评定学生。统一的答案、统一的要求只能抹灭学生的个性,学生只为了成绩来学习生物,教师也只是通过标准答案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这样的生物教学课堂带给学生的不是乐趣,而是应试压力。

三、个性化教育的改进方法

(一)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关于教学设计的理解,国内外都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国外学者认为教学设计是选出最优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拓展知识,也有人认为教学设计是一套规范的教学模式。我国的乌美娜教授认为教学设计包括教育问题的分析,教学目标的建立、试行结果的评价以及对教学方案的改进。在我国的高中生物课堂完全可以按照这些步骤来做,这样的教学设计更加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明白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不同,不可以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明白这种差异性后,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即为学生设立阶段性的目标,教学内容分层,不要求学生一步到位理解知识,使得教学目标具有人性化,具有弹性。为学生设立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目标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一个个目标而努力,而不是望而却步。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灵活的、多阶段的、小组合作进行的。这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才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单一的课堂模式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个性化的教学需要老师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尊重每个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二)鼓励一题多解

高中生对问题一般都有自己的想法,因此生物老师不应该将自己的方法机械地让学生重复,使用标准模板答题。比如在学习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时,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计算家族某种病的得病概率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思维解题。这样的做法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生物问题的兴趣。

(三)完善教学评价

评价学生的标准不应该只以学生成绩为唯一标准,要全方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学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感和状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白差异性的存在,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多样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养成爱思考爱探索的习惯。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出发来发现问题。虽然教学评价应该尊重学生个性,但绝不能失去真实性,失去教学评价的目的。教学评价是为了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不断进步。

四、小结

高中生物教学需要教师进行个性化教育,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具有自我意识,具有差异性,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结合学生特点来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是因为生物是一门探索型的课程,它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求知。个性化的教学要注意教育原则,制作个性的教学设计,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用多样的教学评价来评价学生,尊重差异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教育的成功实施与教师和学生的亲密配合密切相关,学生愿意在教师引导下探索知识,教师愿意尊重学生,接受他们的劣势,并且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难题。

作者:张杨 单位:甘肃省西和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建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过程性评价多元化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育,2014,35(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