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与发展自我评价范例6篇

个性与发展自我评价

个性与发展自我评价范文1

一、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发展性学生评价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根据学生写作能力的构成,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各方面进行评价。从评价内容看,关注学生的写作整个过程,是全面性、多方位的,注意知识与能力,课内与课外并重,注重对学生写作习惯,语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总结性评价,现状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等级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然是评价过程中的主人,因此,在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及个体差异。参评的主体应是广泛的,不仅有教师,还有学生及家长,其目的是尽可能使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在评价过程中得到体现。学生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主体,而且作为评价对象也具有能动作用,与其它评价主体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关系。采取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与师评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及合作探索精神。

3.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学生评价是以发展为目的,面向未来,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新型学生评价制度,对学生评价要坚持三个发展的评价宗旨,即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学生作文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时,引导学生通过对训练目标、评价结果,逐项细读,对照反思,让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使之不断积淀、发展、升华,循序渐进地发展自己的写作素养。

4.民主性原则。语文的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在学生作文评价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小组彼此之间是平等的,在评价过程中,充分发挥民主,尊重彼此的评价权力,评价过程中是交流,是沟通,更是探讨,从而塑造一种创新性人格。

5.反馈性原则。发展性学生评价必须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否则评价就会失去意义。发展性评价应该从两个方面提供反馈信息:一是通过教师向学校提供学生的素质现状,学校应该给予哪些帮助等有关信息;二是向学生提供其优缺点,及怎样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进步和提高的信息。

6.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学生评价应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改革单纯以学业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偏颇做法,以21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作为评价的基础,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评价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评价的目的、内容、方法、程序应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7.激励性原则。发展性评价,必须超出和突破传统的对错式的无意识的简单化的评价。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教师应该注重感情的投入,用简短、恰当、热情的话对学生给予鼓励。如:“你确实有自己的见解。”、“你很聪明,相信你下一次写得更好。”等,以此语言来引导、激发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不断克服缺点让学生感到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成功。

8.导向性原则。发展性学生评价不是面向过去,而是面向未来;不是面向少数,而是面向多数;不是以奖惩为目的,而是以发展为目的。因此,确定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评价程序、评价方法,做出评价结论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注重把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与学校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使其个性发展目标符合学校和社会的需要。

9.差异性原则。发展性学生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在评价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思想、文化、身心发展基础,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内容和标准,因材施评。评价主要是看基础、看发展、看进步,而不是片面追求评价标准的统一性。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学生发展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二、价值取向

学生作文评价的价值取决于评价的作用,而评价的作用取决于评价过程的合理、效益和趣味,有效的作文评价是价值判断、信息提供共同建构的过程。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得到有效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个性与发展自我评价范文2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性评价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重视课程评价观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建立促进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1]课程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改革的深化呼唤着课程评价的发展,因此,在课程评价领域迫切需要对发展性课程评价进行深入的研究。[2]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发展性评价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性评价的主渠道。我们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性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教育功能,突出评价的发展功能。本着“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注重人文关怀,创设“尊重、理解、关爱、赏识、激励、愉悦”的新型课堂气氛,营造民主和谐、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为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实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性评价,充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一、大胆运用赏识评价,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

1.当学生自主学习表现优秀时,迅速中肯地“即时评价”

“即时评价”是及时地将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反馈给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发展。

2.当学生自主学习表现欠佳时,充满期待地“延时评价”,妥善机智地“包容性评价”

“延时评价”可以缓解师生之间的矛盾,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有时间、有余地调整状态,扩展思路,实现再思考、再创造。“包容性评价”有利于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保持探索的兴趣,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即时评价”“延时评价”“包容性评价”的运用,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倾听学生对学习的想法、意见,与学生平等对话,赏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每一个闪光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随时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鼓励和尊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充分发展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灵活运用分层评价,激起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认识教学过程中的症结,既帮助教师提高,又帮助学生成长。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中,我们要注重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采用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能,有利于增强评价的亲和力,促使学生更新学习观念,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而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也为我们的教育带来全新的收获。

1.自我导行式评价,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评价,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在过去的评价中,常常是教师以成人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学生是被评价者,失去了自主评价权。我们采用自我导行式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评价意识,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积极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为自己的学习行为导行,使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意识发展下的“能学”,内在动机基础上的“想学”,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3]例如,作业做完以后,请你给自己评一评,你觉得自己做得很认真的,请你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画五星;你觉得哪个字写得最漂亮,请你在那个字下面加一面小红旗等。这种自我导行式评价,唤醒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小组协作式评价,培养互帮互助、合作学习意识

小组协作是以“小组合作”为切入点,以小组学习为突破口,引发各个学习层面的变革和优化。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实行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确立全新的小组激励评价。我们把学生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小组,采用小组讨论、辩论、交流等形式进行学习。如,采用小组评一评,谁学习最认真?你帮助小组的哪个同学解决了问题?让小组的成员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不断交流、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小组协作式评价,使学生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环境,增强了学生互帮互助、合作参与意识。

3.个体内差式评价,激起持续发展意识

个体内差式评价是以评价对象(学生)自身状况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在这种方法中,评价对象只与自身状况进行比较,包括自身现在学习状况同过去的比较以及自身不同侧面的比较(如将学业测验结果与学习习惯、方法、努力程度相比较等)。个体内差式评价比较充分地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减轻了评价对象在评价中的压力。

当前课程评价改革特别注重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如果我们教育者不能正视学生存在的差异,而是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个性的学生,将会使不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严重受挫。因此,我们的评价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分层评价。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评价内容难度和评价方法;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评价组织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就是同一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也有差异,评价标准也应有所区别。

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对那些不爱学习、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方法欠缺的学生找优点,也要引导他们找自己的优点,把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作比较,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也要表扬、赞许。因此,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跟课程评价息息相关,采用个体内差式评价,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三、恰当运用发展性学业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与评价是相互分离的。学生的学业评价往往外在于教学。按现代课程观念,只有把发展性评价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发展性评价活动积极引导教师的教学,同时服务于教学。发展性评价的导向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评价将教学引向何方。如果评价只是考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就不能指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多元素质的培养;而当我们通过发展性学业评价考查学生是否具备了批判性思维、沟通与合作、问题解决等多种能力,这时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会被引导到期望的方向上来,从而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

发展性学业评价不可避免地改变着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在发展性学业评价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发展性学业评价活动是用来发现他们能做什么的,而不是去突显他们的弱点。

在发展性学业评价的方法当中,我们着重在成长记录袋评价、表现性评价、自我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成长记录袋评价,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

我们这里所讲的学生成长记录袋或档案袋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评价结果(包括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注意力调控、学习计划等)等方面的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及思想实际,进行精心的、充满教育艺术的评价设计和创意,使新的评价载体――“学生成长记录”真正为学生喜爱和接受,进而走进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发展。成长档案评价是一种通过汇集学生资料来展示学生学习过程和进步轨迹的评价方法。成长档案评价不仅体现过程评价,同时也体现学生自主评价,并且强调自我纵向比较。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成长档案袋主要包括“老师的评价”“同伴的观察”“我的感受”等内容,能比较完整地记录来自教师、同学以及学生自己多方面的不同评价资料,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发现自己学习的优缺点。特别是成长记录袋中“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清晰地把握自己的学习状况,反思并改进自己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培养自己的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能力。

2.表现性评价,让学生全方位展示自己

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4]教师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记录下来,可以随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我们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表现性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的观察分析,评价学生在创新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健康的学习情感、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情况。

3.自我评价,让学生学会驾驭自己

发展性评价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其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是重点。学生自我评价包括自我检查、自我反思、自我评定等,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中对学习内容的把握、学习方法是否恰当、学习效果多大等方面进行评价。这种自我评价方式能使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学习的具体发展情况,从而为自己的学习提出改进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总之,建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性评价已势在必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促进学生发展同样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在这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性评价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t,张 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钟启泉,李 雁.课程设计基础[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个性与发展自我评价范文3

关键词:教师评价 ; 奖惩性教师评价 ; 发展性教师评价

Abstract: In a reflection of reward and punishment of teachers on the basis of evaluation of the drawback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valu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inciple of index system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teacher evaluation; teacher evaluation of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valuation

前言

教师评价,从目的上分可分两种类型:一是奖惩性教师评价,二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金等决定。这种教师评价势必影响教师的坦诚态度,很难指望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而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它是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英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摒弃奖惩性教师评价,推行发展性教师评价,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许多教师称赞这种教师评价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而且是纠正缺点、发扬优势的有效途径,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育改革。据英国学者希尔兰兹(Shields)主持的一项调查表明,发展性教师评价在教师中间产生了相当大的热情,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参与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有价值的活动,甚至是一种享受。因此,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斌华先生,利用在英国访学的机会,专门研究并撰著了《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一书,将发展性教师评价问题系统的介绍给我国教育界。面对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新世纪的新教育,面对知识创新和教育创新对教师的新要求,我们不能不反思我国的教师评价!王斌华先生的著作正好为我们的反思提供了思想和思路。近几年来,我国已有学者在尝试运用这一理念构建教师的评价模式。

一、对我国教师评价的反思

我国自公元606年隋炀帝设科举制以来,从古代教育评价到现代教育评价,虽然对教育评价的功能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但着重发挥的还是其鉴定选择功能,而激励改进功能长期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重视的是其评价的鉴定选择功能,即多是利用评价选聘和奖惩教师,忽视教师评价激励改进功能的发挥,难以实现教师发展的目标。近几年在我国教师评价中经常用到的“优性劣汰”,“奖优罚劣”,“末位淘汰”,“能者上、庸者下”等等,都充分反映出我国教师评价中以奖惩为目的的鉴定选择功能发挥到了极致;然而,“以评促改(建)”也仅仅是在奖惩前提下教师的被动改进,离促进教师积极主动的发展仍有“二万五千里”。这种教师评价主要着眼于教师过去已具备的素质、已承担的职责和已取得的工作成就。评价的目的就是看教师是否符合校方的要求,做出是否续聘和奖惩的判断。这是世界上(包括英国在内)众多国家仍然沿用的关于教师评价的做法,也是教师评价的重要功能之一。

但仅发挥教师评价的鉴定选择功能、实现教师评价的奖惩目的的评价是不完全的评价,是一种终结性的面向过去的评价;而对教师评价的激励改进和导向功能的忽视,不利于面向未来促进教师的发展。王斌华教授认为,奖惩性教师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改革,但这种动力是自上而下的,常常只能引起少数人的共鸣和响应;而不是自下而上的,引起全体教师共鸣和响应的。比如,由于经济制约只能奖励少数优秀教师,即使经济条件允许,也根本没有足够的职位使得所有应该得到晋升的优秀教师获得晋升的机会。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的“人才工程”,就是奖惩性教师评价的结果,虽然对造就优秀教师和稳定教师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对全体教师的最优发展很难说就是有利的对策。从根本上讲,这种教师评价面对的是教师中的“少数”人,难以引起全体教师的重视,也难以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难以促进全体教师的发展。鉴于此,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发挥教师评价的激励改进和导向功能之重要,近年来“以评促改(建)”,“评价不仅仅是为了奖惩,而是为了促进发展”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发展性教师评价思想的科学运用指日可待。

二、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特点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不以奖惩为目的,而是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王斌华教授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特征是:1.学校领导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2.强调教师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3.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4.实施同事之间的教师评价;5.由评价者和教师配对,促进教师的未来发展;6.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7.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8.扩大交流渠道;9.制定评价者和教师认可的评价计划,由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10.注重长期的目标。可以看出,发展性教师评价,在评价方向上立足现在、兼顾过去、面向未来,不仅注重教师的现实表现,更加重视教师的未来发展,重在促使教师自身的“成长”。在评价过程中,特别重视培养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强调评价者要对教师的过去、现在作全面了解,根据教师过去的基础和现实表现,规划其未来的发展目标;评价者和教师共同协商制定发展目标,并创设条件,促进教师努力达到发展目标。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发展为目的,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主张在宽松的环境(不以评价结果作为奖惩依据)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地发展,从而实现教师个体的发展目标和自身价值。发展性教师评价,重视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发挥其积极性。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以促进教师发展,以教师为核心,以发展教师个体为理念的教师评价。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评价目标和评价计划要由评价者和教师协商制定,双方认同,把实现教师个体发展目标和实施评价看作是双方的共同职责;发展性教师评价重视多渠道交流信息,提倡同行之间互相评价;提倡由教师自选评价者。发展性教师评价认为,教师是发展的主体,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教师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教师协调的发展目标的过程。发

展性教师评价,运用了管理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关于“个人在组织中的价值”理论――作为个人,他们希望并且能够掌握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前途,在组织的目标范围之内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决定和实现自己的发展需要。依据此理论,发展性教师评价强调教师个人在学校中的价值,相信教师个人具有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同时承认教师个人的发展需要与学校的发展需要。因此说,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对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学校需要的融合,对于促进教师的心态与学校氛围的融合,促进教师现实表现与未来发展的融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发展性教师评价意义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发展需要与学校发展需要统一和融合的有效策略。学校的总体发展需要与教师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和默契,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看,学校如何通过有效的举措,将教师的个人需要与学校的需要巧妙地融为一体,是教育管理与教师评价的根本任务,这也正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意义之所在。作为学校核心要素之一的教师,其个人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更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两种高级的需要,需要持久的动力。教师关于尊重方面的需要主要表现为自尊心、自信心,对能力、知识、成就和名誉地位的追求,渴望得到组织和同行的承认和尊重;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表现为喜欢做其适宜做的工作,发挥其最大的潜力,充分展现个人的思想、情感、兴趣、愿望、意志、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并不断地自我创新和发展。教育实践证明,如果学校的需要与教师的需要融合统一,使教师获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那么教师在工作中必然表现为:自动、思想集中于高质量高效益完成任务、团结协作、能同他人打成一片、对小事超然处之、不斤斤计较、不死板、自治、具有非恶意的幽默感、勤于思考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无偏见、不盲从、人际关系密切和谐等等。这些表现也正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核心素质,不具备这些素质的教师,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不可能的。因此,发展性教师评价认为,作为学校要素的教师,都会有某种独特的需要。对进入学校工作的教师来说,所面临的困难是:一方面要在他人建立的学校内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又要千方百计满足自己的个人需要。而学校所面临的困难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驾驭教师个体的独特才干,融合教师个体的需要与学校总体的需要。发展性教师评价就是要谋求克服教师个体需要与学校总体需要之间分歧的有效策略,以实现教师和学校的发展目标。

发展性教师评价,摒弃奖惩性教师评价通过招聘、选拔、岗位安排、上岗转正、转岗、监控、纪律处分、辞退等手段强制性地将教师的个人需要纳入学校需要轨道的做法,主张研究两者之间的分歧,通过协商等途径找到双方满意的、促进共同发展的解决方法,使教师心情舒畅、真心实意、富有成效地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奋斗。发展性教师评价,扬弃奖惩性教师评价基于“经济人”理论,而采用金钱和奖励刺激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做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尊重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教师的工作“士气”(态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发展性教师评价主张通过满足教师社会、心理方面的欲望而提高其工作“士气”,达到大面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之目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主张民主与法制的统一,最大限度满足教师渴望获得必要信息的需要,学校对他们的期望,他们享有的权利、权力和职责、义务,他们是否有权参与目标系统的制定,他们应该努力达到的发展目标,他们实现目标的达成度,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是否合乎组织的要求,能否缩小个人需要与学校需要之间的距离。发展性教师评价,在实现了个体目标与学校目标统一的前提下,促进了“官”与“民”的融合,减少了学校中的内耗,有利于实现教师利益和学校利益最大化的融合。发展性教师评价,通过教师与学校利益融合,在缩小教师心态和学校氛围之间差距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师心态与学校氛围的相互适应,形成健康的学校氛围并逐步实现高度的融合。发展性教师评价,评价教师的现实表现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鉴定和“奖惩”,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未来发展,最终实现促进教师现实表现和未来发展的融合。等等。总之,发展性教师评价认为,要实现学校的总体需要和目标,不仅要依靠组织的力量,而且更为主要的是要依靠教师的努力和积极性,尤其要依靠全体教师的主动性、合作精神和凝聚力。

四、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原则

发展性教师评价原则是人们基于对发展性教师评价规律的认识,对发展性教师评价活动的基本要求,或者说它是发展性教师评价活动所依据的根本法则和准则。发展性教师评价除了具备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导向性、客观性、教育性、可行性、量质性、民主性、改进性等原则外,有自己的几条独特性原则。这些原则是:1.发展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将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未来发展方面,而不是放在通鉴定选择续解聘、升降级、加减薪等奖惩性方面。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已不再是为了奖惩教师,而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校未来的发展,教师评价结果要与教师的奖惩严格分隔开来。2.三全原则----即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和全面评价。全员评价是指面向全体教师,不是面向少数优秀教师或少数不称职教师,也就是说,包括领导和职工在内的全体教职工都要接受评价;全程评价是指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工作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反复的评价;全面评价是指要对教师的素质、职责和绩效,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评价。3.保密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成败完全取决于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坦诚布公,因此确保教师评价材料的保密是争取教师积极参与评价过程的关键。教师评价的材料应视为教师个人的保密文件,严格限制无关人员接触这些材料。4.双向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非常重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校内与校外间的沟通,鼓励全体师生员工、学生家长以及校外有关人员积极参与教师评价工作,要求评价过程务必是一种双向过程。另外,发展性教师评价最终要达到教师个体与学校整体、少数教师与全体教师、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的双向发展目标。

转贴于

五、发展性教

师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

发展性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是教师个体与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的具体化。英国政府在赋予国务大臣推行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权力时指出:“教师的表现主要在于:(A)履行他们的职责,(B)从事其他有关的活动。”不久,咨询、调停和仲裁委员会的协议又进一步明确了教师评价的内容:“教师评价应该对教师工作加以描述,这种描述将全面反映出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及教室以外承担的其他职责。”学校在制定和实施教师评价的过程中,务必注意如下四点:1.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编制切合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2.让所有教师参与讨论修订指标体系,从而使其明了教师评价的具体内容。3.评价双方(尤其是评价者)都要接受专门的评价培训,掌握必要的评价思想和方法。4.要根据实际不断调整“有效教学”、“低效教学”、“称职教师”、“不称职教师”等评价的核心概念。这里给出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一般指标体系,仅包括教师评价的各级指标,至于各指标的权重和评价标准,使用者可结合实际具体制定。

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评价机制的核心问题,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有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教师的科学指标体系,并按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进行评价,就会使广大教师自觉地走上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教学,要求学校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提供教师发展的条件和环境,进而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根据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思想和适宜于中小学教师评价的研究,我们试拟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应由三个维度的评价指标构成:即素质评价指标(反映教师基本素质的指标);职责评价指标(反映教师工作状况的指标)和绩效评价指标(反映教师的工作成效)。其中素质评价指标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基础,职责评价指标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关键,绩效评价指标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1.教师素质指标

1.1思想道德素质: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1.2文化理论素质:现代教育观念 (学生主体观念、全面素质的教育质量观念、教会学生学习的观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观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观念、竞争与合作的观念、质量与效益的观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观念) ;文化科学素质 (相关学科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学能力素质 (规划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诊断评价能力、理解交往能力、教研科研能力) ;专业发展(技能与知识、潜能、培训的需求、期望)。

1.3身体心理素质:广泛的兴趣爱好;热情诚恳;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自我调控能力;坚强意志品质;民主平等合作精神;期望与理想;忍耐与坚持。

2.教师职责指标

2.1育人管理职责:围绕办学目的和办学思想开展的工作;学生的思想道德关怀;满足学生获得尊重、信任、公正待遇的需求;满足学生获得帮助的需求。

2.2教学科研职责:学习环境的组织(气氛、教室布置、教学资料的利用);教学工作(教学准备与教学规划、教学方式与教学任务的适应性、教学方式与学生需求的适应性、教学任务与学生需术的适应性、循序渐进与连续性、学业评定与进步的监控、纪律);教科研工作(研究与教学的适应性、研究与学校发展的适应性、研究与自身发展的适应性)。

2.3协同工作职责: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教师与校外机构的关系);行政工作(参与教研组工作、参与年级组工作、参与学校工作、参与其他工作)。

3.教师绩效指标

3.1育人管理成效: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有实效;所带班级班风、学生品德好;全体学生获得了尊重、信任、公正的待遇;满足了全体学生获得发展的需要。

3.2教学科研成效:教学氛围好;教学资料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教学准备充分;教学任务适当;教学方式方法恰当;学业成绩评定科学;遵守教学纪律;教科研成绩显著。

3.3协同工作成效:教学关系融洽;工作关系协调;参与教研组、年级组、学校等组织的相关工作。

转贴于

六、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方案与一般步骤

任何一项评价工作都以一定的评价目的为出发点。在开展评价工作之前,必须首先明确评价目的,并以此为“灵魂”制定评价方案。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案一般要求包括:为什么评?由谁来评?评什么?怎样评?即明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者、制定评价指标体系、选择评价方法和步骤。

为什么评?即评价的直接目的是什么,这是任何一次教师评价工作在其开展之前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一次特定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其主要目的是对教师工作的现状做出诊断,找出教师工作中问题,根据评价所获信息,及时改进教师工作,调整教师发展计划,或是对教师工作的条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为学校调整发展目标服务。显然,由不同评价目的决定的评价,在组织、内容及方法上都是很不相同的。这是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案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由谁来评?即确定评价者,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知道谁将担任自己的评价者是非常重要的。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表现需要具备专门评价知识的人来担任评价者,一个可以信赖的评价者必须公正、坦率且始终如一,掌握娴熟的评价技能。在中小学教师评价中,一般由同行的同事或同行的管理人员担任评价者,负责对教师的工作表现做出评价。在发展性教师评价中,确定评价者务必谨慎行事,以教师可以接受为准则。确定评价者可以采用双向选择、逆向选择和组织统一安排等方法。

评什么?即是对教师作全面的评价,还是作某一侧面的评价,是评这些因素还是评那些因素的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教师评价就无法进行。在影响学校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的诸因素中,有些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不对这些因素做出评价,评价就会失去实际意义。有些因素是次要的,忽略了它们,对评价的结果影响不大。因此,一次特定的教师评价应该主要抓住那些因素,这是评价方案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就是依据评价目的和原则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怎样评?即评价的方式方法问题,主要包括如何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评价结果的反馈方法、评价活动的组织方法、选择评价时机的方法等。发展性教师评价是建立在课堂听课、评价面

谈、学生的学业、教师对学校工作的贡献等基础之上,教师就应明确采用何种方式方法,搜集和处理何种类型的信息。比如,怎样搜集有关班主任、学科教师或年级组长工作的信息?怎样搜集教师教学方面的信息?怎样搜集教师为课外活动做出贡献的信息?怎样获得教师课堂教学的信息?怎样获得教师师德的信息?等等。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一般步骤为:评价的准备、评价的实施、评价结果的处理、评价结果的反馈。评价的准备包括组织准备和方案准备;评价的实施包括初次面谈、收集信息、评价面谈、复查面谈;评价结果的处理包括处理收集到的评价信息、做出价值判断、确定发展目标;评价结果的反馈包括写出评价报告、反馈评价信息、建立评价档案。

主要参考资料

1)王斌华著《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2)刘尧《教师业务水平的量化考核研究》[J]《高等教育问题研究》1998.2

个性与发展自我评价范文4

    [关键词] 评价  发展性评价  音乐评价 

    新世纪的《基础 教育 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倡导发展性评价观,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要求构建一整套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学生评价体系。 成功的教育教学包括三大要素:课程、教学、评价。而评价则是 影响 学生潜能开发、智能开发的关键所在。《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学生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评价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体现 社会 发展,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进行可行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让学生在 学习 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我发展。    

    一、明确音乐教学评价原则 任何评价都不是随意的,音乐教学的评价也不例外,为了获得理想的评价效果,中小学音乐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教学目标评价的原则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写道:“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面制。”根据标准制定的单元教学目标或每课教学目标评价。按照这种目标,既要从学生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馈、参与态度和程度等考虑音乐能力的评价,又注重对其人文素质的评价。注重评价过程对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 2、评价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原则 评价应该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而不仅仅是反映学生的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评价本身就应该是一种教学。任何评价,不管是教师的评价还是同学的评价,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促使学生建立一种评价自己和改进自己的标准、原则,以求得更新的理解。因此,评价应当与学生和课堂实践密切结合,与学生的学习同步,评价活动和学习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评价形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应该是创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标准地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

  三、评价方法 

  1、自我评价 发展性评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音乐课堂上的评价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评价,使自己形成学习的积极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给自己提供表现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机会,同时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疑惑。在音乐课堂上开展的自身评价,对于评价和事实是否有距离,不必苛责,只要学生能讲清自己为什么这么评价的理由就可以了。例如:在学唱《两只小象》这首歌后,我请学生评价自己时,其中有一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是:“老师,我觉得自己唱得很好,我对自己很满意。”这位学生虽然没有说自己怎么唱得好,可我已经能够想象到,他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的学习态度一定的积极的,因为他已经为自己树立了信心。

  2、自主参与 全面 发展 的学生评价是纵向、横向交错,动静结合的评价活动。传统教学中受传统学生评价观念的 影响 ,评价过程往往是统一 考试 与抽测,教师是评价者,是绝对权威,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及受制于他人的评价的现状。新课程评价观创造了学生参与评价过程的空间和环境。 对学生的评价除了教师用描述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为主以外,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也可有效提高学生 音乐 学习 与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自评、互评及他评三种方式相结合实现学生评价的多个纬度的结合。学生自评应以描述性评价为主。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进行 总结 、回顾和比较,承认音乐学习的个体差异、关注自我发展。如“班级音乐会”是学生间相互展示、相互评价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多样的音乐表现活动表现音乐特长,学生吹、拉、弹、唱形式不限,一改往日紧张、严肃的考试局面,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每一次评价前,学生自己选择唱(奏)得最好的音乐作品进行表演,进行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每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好的评委,因此他们总能全神贯注地欣赏别人演唱(奏),客观地自我评价并给每一位同学做出公正的评价。另外,每一次学生的音乐活动展示与音乐要素阐述,都是学生进行 分析 与评价的机会。为了评价的深入、准确, 自然 促使学生对相应的技能与音乐要素更准确的掌握与理解。实践中我深深感到这样的评价能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氛围,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小组内评价 音乐课堂教学中,在小组内互评时,能使学生懂得互相商量,探讨着去评价,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同时,在小组内互评,还可以通过组内同学的鼓励,把那些在课堂上表现不太积极的同学有效地组织起来。 课堂上,我在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互评时,总不失时机的去指导学生在互评时,除了要向那些课堂表现不错的同学表示祝贺,更重要的是用一句鼓励的话,去调动那些课堂表现不自信的同学。学生听了小组内的评价后,自然而然的在心里就形成了一种积极要求进步的想法,使课堂上学习氛围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

  4、师生互评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 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的评价对学生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评价的针对性要强、体现个性、语言力求简明扼要、具体,要避免一般化,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还应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评价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建立评价指标多元,评价形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学生的体系。打破单一的量化评价形式,注重质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该被量化为僵硬的数据,教师可以用诸如档案袋评定、研讨式评价等等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对课程与教学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 面对新课程,我们教师关于音乐课堂评价的探索肯定为步履艰辛,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能遵循音乐学科的特点,积极大胆地探索就一定能找到一条符合素质 教育 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新途径。          

个性与发展自我评价范文5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目前评价领域可能出现的极端化倾向,提出了发展性教学评价应该树立的评价理念以及应该坚持的评价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持有不同的教学评价观,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评价结果。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发展性教学评价理念。

一、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1)评价内容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I i、"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2)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3)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4)评价主体多是教师,学生常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5)评价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这些问题与当代教育对教学评价的要求很不相符,也是我国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极大阻碍,要使教学评价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发展性教学评价理念,坚持合理的教学评价原则,采取科学可行的教学评价策略。

针对这些基础教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弊端,许多学者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评价理念,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学者在强调新理念的同时,完全否定摒弃了传统的教学评价观,如强调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而完全忽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强调形成性评价而完全否定总结性评价的作用,突出质性评价而完全批判量性评价等,这样必定会使教学评价活动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可能由原来的单一、静态局面走向不可收拾的混乱局面。所以,要使教学评价发挥其应有的正常功能,我们必须在“扬弃”传统教学评价活动的基础上树立全新的发展性教学评价理念、坚持科学合理的发展性教学评价原则,防止极端化的出现。

二、树立全新的教学评价理念

(一)发展观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形成,构成了知识的无限与急遽增长,原有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功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现代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随着课程功能的转变,教学评价的功能也发生着根本性转变,评价不仅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更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学生成长和进步的状况,并通过分析指导,诊断学生问题的根源,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最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二)过程观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关注结果,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却漠不关心。这样,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与推理、假设的形成以及如何应用证据等,都被摒弃在评价的视野之外,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只重视结论,忽视过程,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反而易于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利予其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限制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发展性教学评价的重心转向关注过程,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地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得以实现,也只有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三)多元观

发展性教学评价突破传统教学评价的单一化、呈现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标准分层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特点,

1,评价内容综合化,发展性评价重视知识及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

2,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3,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丰富评价与考试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4,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评价转向多向评价,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学生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建立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全人观

长期以来,我国教学评价存在着“重智、轻德、弱体、无美、缺劳”的偏差,“五育并举”的全人教育目标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在“智育”方面,又侧重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轻视对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评价。发展性教学评价观和评价机制是多元化的、开放的和促进发展的,既重视学生“全体发展”,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防止两极分化,又重视每个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对学生及其基本素质的评价,一方面要坚决摒弃“一好”代替“五好”的片面做法,要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能全面而具有个性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智育”的评价要由传统的侧重评价知识和技能转向着重评价知识和技能、态度和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坚决摒弃在评价时“唯知识”和“轻能力、轻态度”等的片面观点。

(五)个性观

随着对人类研究的深入,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人类个体在各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个别差异,发展性教学评价正视这种差异,从根本上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地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如运用多样化的情景,采用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及应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来正确引导和促进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条件都得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

三、坚持合理的教学评价原则

(一)甄别选拔与导向激励相结合原则

传统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被评价者进行甄别、选拔和淘汰,发展性教学评价除了履行选拔和甄别的职责外,更要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发展性教学评价认为评价的对象不应该仅仅是静态的一个个学生,去检验其知识储备及掌握的技能,而应该是将学生的学习作为评价对象,即将学生与教师、其他学生、书本及其它教育资源的交互过程作为评价对象,突破评价的甄别功能而更加凸现评价对学生实际学习的促进作用,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给学生以自信心。

(二)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原则

总结性评价是指在一项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对这一活动的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形成性评价是指在一项活动当中进行的评价,目的是获取反馈信息,以及调整和改进学习活动,发展性教学评价注重评价的诊断、反馈和调控功能,强调教学评价的形成性。形成性评价为总结性评价提供可靠依据,而总结性评价的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人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发展性教学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综合发展与突出个性相结合原则

发展性评价从过分关注学业成就逐渐转向对学业成就以及综合素质的全方位考查。学业成就曾经是考查学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爆炸、竞争加剧、网络与信息时代的来临,仅仅掌握知识与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于是全球都在进行关于“教育与人”的大讨论,学业成就作为单一评价指标的局限就突显出来。在关注学业成就的同时,人们开始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到对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进行考查和综合评价。例如美国许多著名中学设立的奖项之多、范围之广让人目不暇接,几乎涉及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发展性评价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价值,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差异评价,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四)质评与量评相结合原则

发展性教学评价从过分强调量化评价逐阵转向既关注量的评价又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对科学的顶礼膜拜,使人盲目认为量化就是客观、科学、严谨的代名词,于是追求客观化、量化曾经是各国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但在今天,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尽管量化评价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但评定一个人的发展状况时则表现出僵化、简单化和表面化的特点,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和丰富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都泯灭在一组组抽象的数据中,而且,对于教育而言,量化的评价把复杂的教育现象也简单化了或只是评价了简单的教育现象,事实上往往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质性评价的方法通常记录了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描述性内容,而不仅仅是一个分数,不仅具体直观地描述出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而且较好地全面反映了学生发展的状况,质性评价以其全面、深入、真实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优点受到欢迎,成为近30年来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方法。例如,在美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提供的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包括平时的课堂行为记录、项目调查、书面报告、作业等开放性的方法。英国强调以激励性的评语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在评价中注意运用面谈,行为观察和行为记录的方法,质性评价从本质上并不排斥量化评价,它常常与量化评价结果整合应用,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应用多种评价方法,有利于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

个性与发展自我评价范文6

论文关键词:发展 评价 专业

论文摘要:文章试图探讨发展性教师评价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价值、地位、基本特征以及理念,以探寻建立发展性评价的立足点、策略和路径。

教师是教育发展、教学质量的起点和保障,教师的素质水平状态与教育效果的直接相关已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全社会对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期待愈来愈迫切、具体和强烈。当前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教师专业化发展”因为其鲜明的时代精神特征和较为明显的效果而成为教师教育和提高教师素质水平的首选策略和路径。

“教师专业化”的前提是认为教师职业从性质上分析仍然只是一个“半专业”或“准专业”性职业 ,因此需要教师及社会其它方面努力推动以使教师职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符合完全“专业”标准的专业性职业。我们从世界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历程看到,教师专业化的重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过移易改变。简而言之,由关注专业发展的外在环境条件、追求社会专业地位的认可转到关注教师的内在素质的提高;由关注教师群体专业化转到关注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这样,“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就有了交叉的意涵。从广义的角度两个概念有一致性,都指加强教师专业化的过程,当两者并列使用时,“教师专业化”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化提升,而“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提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教师专业发展”是世界教师专业化运动的一个新的、影响最大的发展方向。

教师专业发展重视教师发展的自主性,强调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和愿望的内生性、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的个体性。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是教师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这个过程意味着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教学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好深化、教学策略运用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是潜力无穷、具有持续发展可能性的个体,认为在心智上每一个教师都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重视教师个体的主体性作用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着眼于发展教师的教学个性风格和特长,充分考虑教师内在的需求和愿望,以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自觉主动的可持续的态势,从而形成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即在职业生活中进行反思型教学、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使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建立在可靠坚实的基础之上。

据此我们可以推论,教师专业发展是着眼于教师个体的发展,是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能力、专业特性的增强和发展,是强调教师主体性地位、借重教师自我完善、自我超越意识为动力的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教师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是一种逐步趋向成熟的过程,要经历持续的改进和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评价不断地为其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目标方法,强化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动机。

我国传统的教师评价在评价目的、角度和内容上与教师专业发展差距太大,没能很好地发挥教学评价对教学的调节反馈促进作用,相反强化了甄别分等竞争的功能。评价的目的组要是为教师以外的主体(如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资料,教师作为被评价和管理的对象本身并没得到多少关注。评价的结论与教师的奖惩挂钩,凭借控制和威慑实现管理目的。这样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评价实际上成为一线教师害怕和憎厌的对象,不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和创造性。教育发展史告诉我们教育评价科学发展的历程是人们对教育规律不断认识的过程,教育评价科学的发展基本是沿着“从关注评价者的主观需要”向“关注被评价者的素质发展” 方向前进的。发展性教师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首先在美欧兴起的关于教师评价的最新理念。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评价目标的过程。发展性教师评价根据一定的发展性目标,运用发展性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师素质发展的进程进行评价解释,使教师在这种评价过程中不断是认识自我,发展完善自我,不断积淀、发展、优化自我素质结构,促进教师在专业理念、教学技能、专业服务精神等方面得到和谐自然的发展。

发展性教师评价不是指某种特定的教师评价方式,而是立足过程,以人为本、以促进教师素质发展与提高为目的的一系列评价方式的总称。

发展性教师评价重视评价的形成性功能,与教学过程联系紧密,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性地位,评价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诊断过程、反思过程和与教育活动其它关联方的对话过程以及确定教育问题解决方式的过程,从而通过教育评价实现教师认识自我、加深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理解的目的,推动教师个人素质的优化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发展教师性评价的建构立足于以下几个基本理念:

①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教学评价为教师提供关于教育教学的信息反馈和咨询,通过让教师反思总结自己教学的长处和不足,帮助教师根据过去工作表现确定个人未来的专业发展需求并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②赋予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在发展型教师评价中,主张教师本人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教师有权就评价标准、评价程序、评价内容、评价结果等参予意见。

③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发展性教师评价尊重教师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不以机械一统的标准衡量评价,允许教师有差异地发展,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发展中的教师个体,追求让每一个教师在不同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特点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差异发展。

④评价主体多元化。不仅教学管理者是评价主体受评教师也是评价主体同时还充分重视和发挥学生家长好同事的评价作用。

发展性教师评价与传统的教师评价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

①评价的形成性功能得以彰显。传统教师评价与管理奖惩联系紧密,容易造成教师的排斥害怕反应,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评价为教师是工作提供信息、咨询和改进的建议。在这种评价活动中教师被告知在自己的过程中具有哪些优点、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有针对地采取措施,推进自身专业发展。

②评价内容凸显全面性。传统教师评价的内容较为片面,仅着眼于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重点关注的对教师已完成的教学行为后果的判决,教师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仅仅靠局部的、单项次的工作内容的评定不可能真实正确地反映其面貌。发展性教师评价强调从多个角度、运用各种方法收集信息在对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针对教师素质,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及效果作出整体评价,将教师当前状态、完成规定任务和履行职责情况和教师未来专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在一起,是重视教师未来发展而非仅是过去工作表现的评价形式。

③重视教师自我评价。传统的教师评价是一种单向度的评价模式,评价主体是学校领导、专家、教育行政管理者、同事、学生,反映的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的相关者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观察和感受,是很明显的“他评”模式,这是一种利用外部压力、外部要求刺激和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模式,这样的评价结论还需要经过被评教师接受--理解--认同--内化过程才能对教师素质、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作用,教师本人缺席教学评价必然会使“评价--改进”的效率打折。发展性教师评价强调被评教师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与其他评价主体共同构建评价的话语系统,使得教学评价增加了新的信息来源好观察分析角度,强化了被评教师改进教学的内在动机。

④评价方式定性与定量结合,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传统教师评价从管理目的出发,评价结果与教师奖惩挂钩,必然要求评价结论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区分度,以完成对教师的区别与分等。用分数和等级体现评价结论,定量分析具有清晰、明确和可比较性等优点,但却难以反映复杂的教学活动中有关教师思想、态度、对教学情境的认识分析判断等因素,无法实现对影响教学质量的众多重要的质性因素的分析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在不排斥定量评价方式的同时更注重采用多种交流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定性分析,评价中深入到教师工作是真实场景中去,进行现场观察甚至亲自参与教学过程以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得出评价结论,具体、真实地反映教师各方面的基本素质以及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表现和效果,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师反思和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和薄弱之处,分析找到问题和不足的根源,不断改进,实现教师个体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时代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既需要社会环境提供相应的外部条件,更需要教师群体敏锐的专业发展意识和教师个体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在需求作为必不可少的发展起点和不竭动力。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以为教师提供发展空间、张扬个性、让教师在实践中个性化发展为目的的评价形式,它的推行可有效地使教师个体发展需要和愿望不断地得到激励,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机,其重视过程、重视个体差异的特征对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导向和诊断作用,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计划性、目的性更为明确,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效率,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向上提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刘捷.教师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