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范例6篇

个性化范文1

论文摘要摘要:随着互联网推广,手机功能完善,带给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巨大的压力,为获得更多的受众,各媒介都竞相发挥各自的优势。该文通过对个性化传播定义,从传播过程五要素的角度分析个性化传播现象,并对个性化传播引发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进入21世纪,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好地驾驭自然力,在创造新文明的过程中,也更关注自身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无论是因特网上的个人主页、住房的个性化空间,还是个性化产品、个性化服务等,无处不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正如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所论述摘要: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其个性特征。在这张扬个性的时代,传播的个性化也成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1.个性化传播

个性,在西方又称人格。由于个性结构较复杂,许多心理学者从自己探究角度提出个性的定义。现代心理学一般把个性定义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2这里在传播学领域,笔者给个性化传播下定义如下摘要:“在受众需求多样化的条件下,社会信息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在其原有特征上,独特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运行,也称分众化传播。

2.个性化传播要素

一个基本传播过程是由讯息,媒介,传播者,受传者和反馈这五要素构成。[3这五要素的个性赋予了传播的个性化。

2.1讯息。什么是个性化讯息?这里定义为真实,符合社会时代潮流,语言及表达形式各具特色,能满足人们特定需求的信息。在面对海量信息时,信息专栏化、细分化成了必然趋向,分类信息是按需提供,使得信息传播更具个性化。[42006年1月Google公布将面向美国手机拥护推出个性化版本的Google主页,适用于新推出的大多数手机,通过Google手机用户个性化主页,用户可以在手机上进行网络搜索,查看E-mail,浏览新闻标题等。[5随着受众个性化程度的迅速发展,众口一词、人云亦云的东西很快会失去市场,取而代之的是独具特色和个性的内容。提供个性化的讯息实质上就是为了实现更好的人。

2.2媒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个性化的媒介愈加受人们关注。个性化媒介具有更完善的功能,能提供更人性化服务。如摘要: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暖和触媒列车电视,移动多媒体(手机短信、手机电视、手机报纸等),网上即时通讯群组,博客等。以比较受青睐的博客为例摘要:2006年中国“博客”诞生四面年研讨会上,互联网实验室副总裁张笑脸提到摘要:博客让个人成为网络社会的主体,使网民之间产生了深层次高质量的联系,实现了个人的价值倍增,我们认为这是博客发展迅猛的根本原因。[6在传播过程中,从起决定功能的受众角度看,在信息社会随着信息流动的加速和技术的进步,要求劳动者把握更多的信息,人们对信息传播工具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日益细分的文化领域,媒介也步入了有针对性,讲求个性化格局重组的时代。

2.3传播者。个性化的传播者一般具备独特的语言表达风格,传播方式以及思想。以节目主持人为例,电视节目主持人,为观众展示了一种颇具吸引力的人格化传播方式,这就要求主持人个性的形象,自然,真诚及符合该节目内容的性格。其次,主持人个性语言越鲜明突出,就越能表现非凡的魅力和感染力,香港凤凰卫视的《时事直通车》主持人鲁豫以“说”新闻的方法探索了消息类新闻节目的新形式,受到观众的喜爱。[7博客之所以受到关注,也正是因为每个人所写的“日记”有自己的风格和特征,符合不同人群的口味。传播者的个性语言应根植于丰满的性格和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表达风格要配合适当的非语言符号,如眼神的交流,适当的手势等。拥有广博的知识,开阔思维的传播者才能使信息显现其真实价值,因此个人文化素养和品格修养是个性化传播者需努力培养的方面。

2.4受众。人们接触媒介普遍基于一些基本需求,包括信息需求,娱乐需求,社会关系需求以及心理需求等。这说明观众在选择什么样的媒介内容时,具有能动性和主动权。[8受众的个性化继而显现。从受众的社会生活中表现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来看,受众分为男性受众、女性受众、老年受众、儿童受众、中年受众、不同职业的受众等,受众对信息选择也会不同。另外随着通信技术进步,信息日益成为全社会共有财富,个人能够轻易地占有越来越多的重要信息,使个人力量日益增强,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愈加重要。这样,个性受到鼓励和推崇,个人的要求也日益多样化。受众对传播内容的个性化要求,使信息传播向分众化,个性化发展,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引起了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的改变。

2.5反馈。个性化反馈体现在传播反馈机制双向性更为突出,传播者和受众界限的模糊趋向。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充当“把关人”的角色,经过把关人的过滤和筛选,剔除那些被视为不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内容,而将那些已包含着自身价值观念和主观态度的信息传达给受众。但随着网络传播出现,传播者和传播工具间的关系有改变,受众和传播者站在了“平等”的位置上,互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尼葛洛庞帝说摘要:“后信息时代的根本特征是真正的个人化”。[9这种“参和自由”和“互动自由”正是迎合个性化传播的最大吸引力。传统媒体在受众选择偏向的压力下,也开始注重反馈双向互动性。如一些电视节目邀请观众同台主持,或者提供联系方式,让观众留下意见而给予相应的奖品等。

3.个性化传播引发新问题

个性化范文2

现在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畅所欲言,我们可以很自由地展现自己的风采。怀才不遇的情况将成为过去,只要你有才华,多的是舞台让你展示。在这个时代里,你移动一下鼠标,世界就被你收入眼帘,你打开电视就会看见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正是这个时代的独特性让你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信息中成长,成为一个独特的自己。

所以不要让种种的教条埋没了你的个性,要让文化的沙漠开出花朵。让各种思想,各种文化冲击。个性是我们的武器,个性是我们的动力。不用害怕展示,你的个性会让你充满魅力,就像一束鲜花,点亮了世界这个大花园。

但是不要把个性误解为古怪,求异。不是引起别人关注就是有个性,个性应当是一种真实,率性的表达,而不是矫揉造作地求他人关注。不应该带着目的去展示,那样的话即使你会在某个阶段令人眼前一亮,可是很快就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

充满个性的时代,我们来了!

个性化范文3

【关 键 词】教育个性化;教学情境;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4-0017-02

一、教育个性化思潮内涵解读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在上世纪五六十年生了巨大转折,教育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涌现了许多教育思潮,如存在主义思潮、终身教育思潮、人本化教育思潮、结构主义教育思潮等。受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教育哲学的影响,教育个性化思潮孕育了,并对其他国家的教育改革产生了强有力的影响。

1. 教育个性化思潮产生的背景。我们知道,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然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教育个性化思潮的出现也不例外。主要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这就对教育产生了新的要求,即教育应当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也响应了邓小平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对科技起决定作用,没有教育,科技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教育个性化强烈呼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传统学校自身也存在问题,“应试教育”过分强调了共性而忽视个性,统一的教学大纲,往往压抑了学生的兴趣,更加严重的是将学生的创造力无情的扼杀于摇篮之中。这种教育体制很难适应多元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全社会呼吁教育个性化。

2. 教育个性化思潮的内容。

(1)极力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要求“解放自然”。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暴露了其弊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雇佣劳动制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有雇佣制度就会有剥削的存在,资本家们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将人作为商品一样买来买去,更夸张的是把他们视为机器,无情的延长工作日,剥夺工人呼吸新鲜空气和接触阳光所需要的时间,没日没夜地为他们创造剩余价值。工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应当“解放自然”。

(2)充分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哲学中得知,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按照客观规律,进行有效的改造世界的一种活动方式。从现实层面上来看,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发挥自己的主观因素,让形式发生有利于自己的变化。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战争中,敌人火力比我们强,但是害怕夜战,我们就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打夜战。罗杰斯作为著名心理治疗师,他一贯坚持的原则是“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即形成了有名的“个人中心疗法”。罗杰斯打破常规,认为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扮演一个倾听者的角色,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让来访者信任,构建一个和谐的氛围。同样,将此理论应用到课堂中,教师应当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他们的尊严和价值,创造一个平等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认识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学习者“自我”意识的形成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3)积极保护人的学习权。学习权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主要是指个人在所处环境中充分发展阅读、思考以及创造能力的一项基本权利。由此可以看出,学习权是以个人为主体,通过适当学习情境的活动,发挥个人潜能。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从婴儿到老年期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在现代教育中,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地位发生了巨大转变,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化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课程、教学等一系列活动得为学生服务,积极保护学生的学习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恰恰与终身教育思潮相契合。

二、我国个性化教育的现状探析

1. 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化教育的实现取决于教育中教师对学生个性的正确认识,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但目前,教育研究者们很难对学生个性做出正确的认知,原因追溯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生命力极其旺盛,在中国存活了一千多年,科举起源于隋朝,政府从民间选拔人才,不论高低贵贱,给所有人平等的机会,大量寒门出生的读书人通过科举成为了国家管理人员,一心一意为国家服务,有效地维护了皇权统治。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整个社会沉浸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风气中。大多数人开始研究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等,而忽略了科技等实用学科,其最终结果还是灭亡了。

而今,应试教育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受科举制度的影响。所谓“应试教育”,就是指违背社会发展需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味为了升学而考试。为了考试而学习相关书本知识,分数是评判“优秀生”和“后进生”的唯一指标。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将知识放在首要位置,过度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而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成为按照一个模子改进人的“教育机器”,结果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高分低能”这种现象也随即出现。

2. “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掠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小康作为衡量中国小康社会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只有公民素质高,我们才会把人多这个劣势变为高素质人口大国优势。所谓“填鸭”是指鸭子在饲养过程中,养鸭人将含糖量高的柱状材料塞进鸭子嘴里,使其快速增肥的一种方式。在这里就是灌输式教育,亦称“填鸭式”教育,最初是由凯洛夫提出的,教师根据大纲,将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们一味被动接受,毫无主体性可言。“填鸭式”教育扼杀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没有自己的思想,为了考试而学习。

三、个性化课堂教育,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 遵循“学习者”中心原则,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自己所教学科,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等内容,所产生的对学科、教学能力和学生的一种稳定的主观认识。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和灵魂。因此,从理念上,转变教师对学生地位的看法是首要步骤。传统教学理念是这样的: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以应试教育作为出发点,由此衍生出了著名三个中心:教师中心、知识中心、课堂中心,过分强调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从而忽视了学习的人文精神。

教师教育新理念应当要求教师进行任何教学活动展开应遵循“学习者”中心原则,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生们作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唤起学生们的主体性。秉承“最近发展区”的理念,凡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因此,教师是个性化教育活动的发起者,积极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牢牢握住这一环,有效促进个性化教育。

2. 实现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读懂学生个性差异。所谓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组织并安排教学活动的一种灵活形式。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文纳特卡制和分组教学制等等。我国目前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其起源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的主要内容是以“班”为单位,按照年龄和知识掌握程度,安排固定班级的一种制度。即固定教师、固定学生、固定场所、固定内容。其优越性也是不容小觑的,在合理的班级管理策略下,学生服从管理,有章可循地上课,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约了教学成本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但是最大的弊端是与中国“科教新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理念相冲突,教学面向全班学生、难以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那么教师就无法真正读懂每一个学生,无法发挥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个性逐渐消失。

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有了向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开始逐步形成由以前按学生年龄编班向按能力分组教学转变。比如,美国许多小学开始流行合作学习,就是不改变原班级构建,而在班内将学生们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学生们把彼此视为一个整体,共同信任,分别承担自己的义务,认真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的关系。笔者也认为可以将班内的学生分为两个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掌握一般教材,另外一部分人掌握有难度的教材,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实现个性化教育,培养个性化创新型人才。

3. 创设个性化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凭借自身专业水平,灵活运用教材,妥善编制课堂情境,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促进学生个性化养成的一种过程。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营造的情感氛围,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并养成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的一种能力。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必须把教育和儿童的生活结合起来,既要让学生们掌握间接知识,也要让儿童适应社会,从而更好的生活。如今,广大教育研究者追求教学个性化,教师良好专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应以一种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教育现象,自身养成独特个性,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黎平辉.教学情境中的教学个性化[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8.

[2]杨秀治.教育个性化思潮与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改革[J].当代教育科学,2005.

个性化范文4

吴龙贵在2014年1月2日《新民晚报》撰文指出:关于哈佛大学的校训在中国互联网上盛传已久。近日,哈佛大学图书馆官方网站惊现留言:有人问,在哪里可以看到传说中的哈佛大学校训?对此,哈佛大学校方在其官网上表示,这些校训都是假的,在哈佛墙上看不到所谓的校训,并称所谓校训都是编造的。

网上流传的哈佛校训包括: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说实话,这些充满说教意味的心灵鸡汤式语句,不要说不是哈佛校训,就算真是哈佛校训,笔者也不以为然。可能正是意识到这一点,哈佛校方借机撇清了与这些冒牌校训的关系。这些假校训之所以在网络上和现实中受到不少的追捧,很大程度上是对国内大学校训高度趋同化的一种反讽和颠覆。统计发现,德、学、行、实、新等9个关键字在中国“211工程”高校校训中最常被提及,“学”的出现频次最高(56次),其次是“德”字(35次)。

校训不是简单的文字拼凑,而是一所大学内在精神的高度凝练,这个精神和气质实在是强求不得。没有个性化的大学,哪来个性化的校训?校训毕竟只是一个载体,真正需要改造的不是高度雷同的校训,而是缺乏精神追求的大学。

高校腐败突显制度性缺陷

储朝晖在2014年1月2日《中国科学报》撰文指出:近期,多起高校内部的腐败连续暴露出来。了解高校内情的人知道,腐败问题早已存在,弥漫于基础设施建设、招生就业、助学金发放,甚至学生干部选任等各个方面,且已揭露出来的只是冰山的一角。对于高校内的腐败,切不可等闲视之。

当下,不得不系统思考现有大学管理制度存在的系统性缺陷。这种管理制度从外部看是接受政府行政权力赋权,成为行政机构的复制品和附属品,不受或难以接受学校内部师生的监督,留出了较大的空间。从学校内部看,行政化特征几乎复制到每个角落,原本是学校核心主体的师生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一些学校由于招生腐败导致学生质量急剧下降,直接从事教学的教师有苦说不出,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的申请与划拨几乎是按照行政级别进行的,担任院校领导职务的科研人员往往能够获得巨额的科研经费雇人作研究,而普通教授申请科研经费往往阻力重重。

解决高校的腐败问题,追查已发生的腐败责任人当然是必要的,但仅此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必须标本兼治:一方面加大打击的力度,对所有可能涉腐机构的负责人进行全面的审计清查;另一方面必须从长计议,尽快加速大学的去行政化进程,下决心对现行高等院校管理体制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院士“一条龙”造假乃监管失控

个性化范文5

一、不同的读者对同一部作品有不同的理解

首先是作品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这里主要是指文学作品,那些用形象来说明道理的作品,形象大于思维。一个形象、一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看可以说明不同的道理。如《陈情表》,有人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绝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

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而难以应诏的。还有人认为李密对蜀汉念念不忘,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的,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一句话: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已为读者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可能与基础。

其次是学生理解的差异。学生个性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也不同,读者间的个体差异构成了阅读的认知理解差异。做老师的必须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个性化的阅读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个性化阅读的最好说明。“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恩格斯的这句话为我们语文学习的个性化阅读的存在作了经典性的结论。

二、不同时期对同一作品理解也会不同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学生阅读文本,根据自己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对作品进行重新构建。如《荷塘月色》中的“袅娜”一词,字典上作“柔软细长”解,而语感强的人读到“袅娜”时,会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积累,有的人感到眼前立即浮现出舞台上翩翩起舞的少女的苗条体态,有的人仿佛见到公园里迎风摆动的杨柳细

枝,还有的人头脑中映出神话里美貌仙子的轻柔飘带。

三、理解要尊重文本、尊重作者

个性化阅读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一味地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与文本意义的解读有机结合。教师不能为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而放开了要求的标准与尺度,不敢深入地点拨,深刻地赏析,深广地指导,甚至不带领学生深入反复地吟读课文,体会真意。比如,《鸟的天堂》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学生对树,对鸟都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但是根本的一点,“人与自然的感悟”是不能改变的。因此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训练实际上是建立在“共性化阅读”基础之上的,离开了共性,个性将无从谈起。

个性化阅读,强调的不仅仅是个性,共性的理解也是绝对不可丢弃的,只有阅读者尊重文本,尊重作者,才算是真正理解了文本。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哈姆雷特”中的每个哈姆雷特都是个性的。读者通过一次次探寻文本的意义来提高阅读能力,文本意义的探寻则要体现“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他只能是“哈姆雷特”,我们总不能把他解读为“别里科夫”或其他的什么人。阅读时是有共性的,那就是文本的原意,文本的价值取向。例如,应当如何理解《雷雨》中的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真实与否这是个个性化阅读的问题,但对全剧周朴园形象的把握还必须落到作者曹禺所说的“集‘封建性’与‘资本性’于一身”的这一点上。也就是说共性的、本质的东西不能丢。

尊重文本,读懂本意,是个性化阅读的前提与基础,否则“对话”是毫无意义的。尊重文本、尊重作者是语文个性化阅读的

个性化范文6

关键词:个性化消费;个性化营销;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0106-02

一、个性化营销的含义

所谓个性化营销(PersonalizationMarketing),最简单的理解就是量体裁衣。具体来说,就是企业面向消费者,直接服务于顾客,并按照顾客的特殊要求制作个性化产品的新型营销方式。它避开了中间环节,注重产品设计创新、服务管理、企业资源的整合经营效率,实现了市场的快速形成和裂变发展,是企业制胜的有力武器。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个性化营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个性化营销即企业把对人的关注、人的个性释放及人的个性需求的满足推到空前中心的地位。企业与市场逐步建立一种新型关系,建立消费者个人数据库和信息档案,与消费者建立更为个人化的联系,及时地了解市场动向和顾客需求,向顾客提供一种个人化的销售和服务,顾客根据自己需求提出的商品性能要求,企业尽可能按要求进行生产,迎合消费者个别需求和品位,并应用信息,采用灵活战略适时地加以调整,以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协调合作来提高竞争力,以多品种、中小批量混合生产取代过去的大批量生产。这有利于节省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不仅如此,由于社会生产计划性增强,资源配置接近最优,商业出现"零库存"管理,企业的库存成本也节约了。

二、个性化营销的优势

1.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效益

毋庸置疑,当一个企业满足了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由于和消费者保持长期的互动关系,企业能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有针对性的生产,不会造成产品积压,带给企业的利润回报也是很丰厚的。企业在第一时间发现顾客的某一特殊需要,并能很快去满足,就能第一时间抓住顾客,占领市场。能否对顾客实现最大程度上的个性化的满足,已经成为企业能否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在企业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顾客相应地回馈必然使得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所获效益提高。此外,个性化产品为产品需求价格增加了弹性,售价提高,从而提高了单位产品利润,企业经济效益自然凸现。

2.满足消费者“不一样”的需求,更好地稳定企业与顾客的关系

在消费者市场中,无论是一个消费人群,甚至是每个消费者个人,他们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传统营销中,消费者处于一种很被动的地位,只能去商铺现有的货物中去挑选自己比较喜欢的某件商品。而当个性化营销推向市场的时候,它是去想办法去适应顾客的一些个性需求,适应顾客的需求去生产、销售,从而达到顾客的满意,同时完成自己的服务,得到顾客认可和满意。论个性化营销不得不提的是戴尔公司,把该公司引向巅峰的理念就是个性化营销:按照客户的要求生产计算机,并向客户直接发货。例如,戴尔公司为福特公司不同部门的员工设计了各种不同的配置,当通过福特公司内联网接到订货时,戴尔公司马上就知道订货的是哪个工种的员工,他需要哪种计算机,戴尔公司便组装合适的硬件和软件,很快送到客户手中。

3.得到消费者认可,提高品牌忠诚度

企业和消费者是息息相关的,企业的成功或者失败和消费者的认可度和忠诚度是分不开的。当企业这种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能很好地满足顾客需要时,顾客对企业的认可度也是在提高的。在现在市场上,竞争已遍布于各个行业之中。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并建立品牌使顾客忠诚于自己的品牌,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是不容易的。当企业用心去服务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并做到使消费者满意时,那么这种个性化的营销对于品牌的建立以及顾客忠诚度的提高都是很有效的。

三、个性化营销的实施策略

由于市场千变万化,受很多因素制约,所以并不是实施个性化营销的企业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的。在公司具备实施营销基础的同时,也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制约个性化营销的因素:一是涉及消费者隐私的资料很难准确掌握,工作人员把握不好尺度的话容易受到消费者的内心抵触,这样更加加大了收集顾客信息的难度,不利于实施个性化营销的开展工作。二是个性化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比较分散,企业不能大批量生产、加工、销售、这样的话对于企业来说都是一种很大的挑战,会从无形中使得企业的人力、物力、才力成本提高,不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和发展。三是消费者的这种个性化需求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个性化服务和营销都具有价值的,有些太注重和追求个性的东西或者服务会造成一定的社会资源浪费,并不值得提倡。

1.根据准顾客的需求,私人定制相应的产品或服务

当顾客需要个性化的产品或者服务时,要与企业洽谈;当企业得到顾客的肯定消费需求后,再根据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为他们定制产品或服务。这样,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现有资源,视情况开展相应的工作,一方面满足了顾客的个性需求,另一方面又节省了不必要浪费的资源。例如,世界五百强的海尔集团通过网上实行冰箱的私人定制,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于冰箱的需求,从而获得了消费者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使海尔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牌。海尔的成功就是企业自我不断去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2.企业要实行个性化营销,从本身就应该把个性化营销思想融入到企业经营理念灵魂中去,加强对个性化营销的理解和认识

个性化营销应该是企业的一种长期战略思想和经营理念,它不仅仅是一种企业为了达到短期的经济效益而暂时运营的一种营销手段。实行个性化营销时候,首先要明确的就是顾客的真实需求,并把这种需求作为企业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出发点,真正实现以顾客满意度为最终目标,以此来指导企业的营销活动。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一个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企业在实行个性化营销的时候注重和本企业的经营理念想融合,达到企业最初目的。

3.注重互联网的运用,顾客资料的收集,并建立顾客数据库

想要做到对企业个性化需求的满意度,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了解顾客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顾客的喜好和内心需求,才能“对症下药”做出适合顾客的产品或服务。这就要求企业注重和消费者的每一次接触。企业必须尽可能多地了解顾客的一些基本信息,包括顾客习惯、偏好在内的所有其他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料。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建立顾客数据库,同时尽力与“顾客数据库”中的每一位顾客建立良好关系,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位顾客的价值。企业只有通过和顾客的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得到顾客的信任,使得企业掌握更多的顾客资料,才更加有利于企业有把握地开展个性化营销。

参考文献:

[1] 菲利普.科特勒(美).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匀诸.个性化营销[J].市场周刊,2004,(5).

[3] 秦学诗.市场经济下的个性化营销[J].经济与管理,2005,(2).

[4] 黄彪虎.论企业的个性化营销[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1,(11).

[5] 杨丽光,张德军.个性化营销浅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6,(11).

[6] 韩喜燕.面向个性化消费的个性化营销[J].市场周刊,商务,2004,(9).

[7] 高倩.信息时代的个性化营销[J].企业经济,2000,(10).

Analysis of the individualized marketing

DUO Qing-yan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Luoyang 471022,China)

上一篇卫星轨道

下一篇财富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