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启蒙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国学启蒙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国学启蒙教育

国学启蒙教育范文1

关键词:幼儿;国学启蒙教育;教学策略

引言

“启蒙”是指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认识周边事物,即让幼儿在入学前学习基本的知识,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为其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颜之推就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他认为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幼年时期是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长辈应利用这个最好的教育时机,及早地对幼儿进行教育,而且是越早越好。

一、科学选择国学启蒙读本

(一)选择言简意赅的国学启蒙读本大多数国学读本

内容篇幅很长,不适合幼儿阅读。教师应为幼儿选择内容简单、意义深刻的,与幼儿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国学启蒙读物。定制版的国学启蒙读本具有文字少、内容精、幼儿参与性强、阅读趣味强等特点。

(二)选择注重感官发展和情感培养的国学启蒙读本

幼儿处于感官发展和情感培养的关键期。教师应选择能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认知和情感表达的读本,并在教学中穿插幼儿喜欢的图画和相关朗诵音频,以音画相结合的形式刺激幼儿感官发展[1]。但是,当前大多数幼儿国学启蒙读本的寓意较深,离不开教师或家长的讲解。幼儿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编制一些特色园本图书供幼儿学习,并准备一些实物教具,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国学启蒙教育活动。例如,在讲解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时,教师可以在讲解文章后为幼儿创设一个实物情境——出示两张大小不同、可以移动的梨的卡片,让幼儿把“梨”分配给画中的哥哥和弟弟。

二、开发多样化的国学启蒙教育形式

(一)将国学与幼儿园五大领域目标相整合

在幼儿国学启蒙课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幼儿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国学作品的寓意。因此,幼儿园应将国学与幼儿园五大领域目标相整合,将国学融入幼儿园课程中。

1.语言领域

幼儿国学启蒙教育中的一些内容是审美与应用并存的,句式比较短小,节奏不快不慢,便于幼儿诵读。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领悟到与别人交流时应吐字清楚、语速适中。

2.社会领域

幼儿国学启蒙教育内容包含基本的道德观念,不仅能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促进他们社会行为意识的发展。例如,《弟子规》中“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等章节里都详细介绍了要尊敬父母、尊敬师长,与长辈讲话时态度要温和、有礼貌,不能说过激的语言。

3.健康领域

国学启蒙教育内容还涉及幼儿的生活卫生、体质培养等方面。例如,宋元蒙学中提到“容貌必庄,饮食必节,堂室必洁”等,都在引导幼儿养成健康的卫生观念。

4.艺术领域

幼儿国学启蒙教育读本大多文字简单、语感优美、情感丰富,幼儿能从这些文字中感受到美,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例如,诗歌《小池》中最后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将大自然的美景和美好的文字联系在一起,丰富了幼儿对艺术的感知和表达。

5.科学领域

幼儿国学启蒙教育也涵盖了自然常识类内容,包含天文、地理、草木、鸟兽、建筑等方面,涉及大千世界的众多知识。例如,《三字经》《名物蒙求》中都提到了很多生活、自然、人文常识。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通过学习可提高自主探索能力。

(二)发挥游戏在幼儿国学启蒙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加深幼儿对国学文化的记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看图猜国学故事,玩传统游戏(投壶、抖空竹、猜灯谜、放风筝等),好习惯卡片大赛,角色扮演游戏等。

(三)利用音乐和舞蹈帮助幼儿理解国学文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各大社交网络平台分享优美的舞蹈和音乐。一些教育工作者研发了国学手势舞,其动作简单、优美,还蕴含着一定的国学知识。幼儿可以在这样的手势舞中进行知识内化,在娱乐中记忆和理解国学知识。“国学新唱”即把古诗词、国学经典等改编成易于幼儿传唱的歌曲。教师将其作为课前导入,或者穿插进课堂教学中,可以扩大国学教育范围。

三、重视幼儿教师国学素质培养

(一)开展教师系统国学文化培训

一些幼儿教师的国学文化素养不高,能够照着读本念,但无法透彻理解国学知识的内在含义。这样,幼儿自然难以得到良好的熏陶。所以,幼儿园应定期组织教师国学文化的专业培训,还应定期对教师进行国学文化知识考核。幼儿园领导层需在其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开展国学启蒙教育教学研讨会

教师是实施教学的重要角色,幼儿园必须重视其在课程中的参与性。幼儿园定期开展国学启蒙教育教学研讨会,即汇集园内所有教师一起讨论国学启蒙教学实施过程中各方面的问题,制订相关教学方案,是一种民主性质的研讨会。幼儿园应注意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把强制性布置教学任务改为一种参与式的讨论,让每位教师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把众人的智慧聚集在一起,制订适合该幼儿园发展的教学措施。

(三)观摩幼儿国学启蒙教育优质课

大多数幼儿园没有国学专职教师,一般由带班教师承担国学教学任务。现今网络资源共享便利,幼儿园可购买相关优质课资料组织教师一起进行学习和讨论,吸收专业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学习专业教师的教学组织方法,并将其与实践相结合。

四、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

(一)召开国学启蒙教育专题家长会

经访谈发现,大多数幼儿家长对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课程不了解,甚至有些家长反对此类课程的开设,可见家长与幼儿园缺少沟通。幼儿园可为此召开一次专题家长会,向家长讲解国学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实施意义、实践目的等,还可制作关于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的PPT或宣传视频,让家长了解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分享幼儿快乐的国学体验。

(二)家长参与幼儿国学启蒙教育

在教学活动的延伸部分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家长分享,可以给家长讲一个国学小故事,可以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是幼儿和家长共同学习启蒙读本,还可以制作一个“良好礼仪红花卡”,让家长根据幼儿在家中的一些行为表现在上面贴小红花,并定期反馈给幼儿园。这样能让家庭教育成为国学启蒙教育的一部分,让幼儿接受多方面的国学熏陶。

(三)开展国学趣味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实现家园共育的重要途径。让家长走进幼儿园,和孩子一起感受国学文化,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例如,幼儿可给家长表演国学礼仪舞蹈,家长和幼儿一起玩传统游戏、一起参观孔子学堂、一起参加家庭国学知识竞赛等。幼儿园用心设计或开展多样化的亲子活动,给幼儿和家长带来多种感官的享受,这样的教育效果是枯燥的文字教学难以比拟的。

结语

“国学启蒙教育”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童蒙教育方式,它以乐教为主要形式,是一种立体化形式的启蒙教育方式。国学启蒙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经典启蒙读本、传统艺术和技艺。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从孔子聚众讲学到唐诗宋词,即使中间经历过多次兴衰演变,但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流从未中断,始终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国学启蒙教育可以在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同时,使其形成民族认同感。

[参考文献]

国学启蒙教育范文2

关键词: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教学环境;教学理念

学生学习的基础时期,很多人都认为是小学时期,其实幼儿时期才是。幼儿时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不能一带而过,家长应该重视幼儿的学习。国学作为每一个人的基本学习内容,应该从幼儿抓起。学好国学启蒙,能不断提升对幼儿的语言学习以及语言运用能力、表达能力。发展国学从幼儿做起,这就要求幼儿园应重视国学启蒙教育,将国学带入幼儿课堂,让幼儿爱上国学,让幼儿以主体人的身份投入到国学启蒙教育中。

一、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现代教育文化背景下,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幼儿园在开展国学启蒙教育。尽管国学启蒙教育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进步,但还是会有一部分幼儿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仍旧不按照国学启蒙教育的思想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得幼儿无法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利于幼儿的成长,不能激发幼儿对知识的渴望,这样既对幼儿不利,同样也无法真正地将国学启蒙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教育中。

(二)幼儿园的教学环境

现阶段,在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中,在为幼儿提供优良的教育教学环境方面,幼儿园及教师并没有做到完善,不能给幼儿缔造良好的国学启蒙教育环境,未能利用现代化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为幼儿创设环境,幼儿不能学习到有效的国学启蒙教育,不利于幼儿的发展。教师可以在幼儿园进行一些环境创设工作,把与国学启蒙教育相关的图片或文字,做成展览板报贴在教室的墙上,使幼儿能够在充满国学的氛围中学习。幼儿园应向家长和社区大力宣传国学启蒙教育,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三向合力,促进幼儿国学启蒙教育的发展。

二、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应进行完善

(一)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

在我国历史教育发展的长河中,教育理念始终占历史的主流。在国学这一经典传统文化中,我们要坚信,乐教这一教育形式从始至终是幼儿国学启蒙教育的主要支撑。由古时的四书五经,到现代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素质教育,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即已从私塾或家庭中学习四书五经到现代课堂上学习一篇古文。现代教学采取幼儿的生活与教学的内容完美结合,让幼儿在熟悉、有趣、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国学经典。教师可布置一次有关国学启蒙的作业,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在一周之内完成。教师可给幼儿布置一周一首诗,一个四字成语的作业,让幼儿一周内在父母的帮助下熟读甚至背诵一首简单的小诗,了解一个四字成语的含义等,将国学启蒙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有效地利用幼儿父母的资源,帮助幼儿学习国学,引导幼儿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使幼儿牢记中国的传统国学文化。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幼儿国学启蒙教育过程中,学校及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应把国学启蒙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点教育,为幼儿今后学习国学启蒙教育奠定基础。教师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来渗透国学教育,教师可在幼儿休闲娱乐的时候,午睡起床的时候,播放古典音乐,为幼儿营造一个既舒适又高雅的日常环境,让幼儿能够爱上古典音乐,爱学国学,激发幼儿对学习国学知识的渴望,让幼儿以独立的个体身份加入幼儿国学启蒙教育中。

三、结语

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在幼儿园已经有了一定的教育位置,通过分析当今时代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完善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的措施,我们可以发现国学启蒙教育的重要价值。在国学启蒙教育中,我们要首先对幼儿的德行进行培养,然后再培养幼儿的智育,使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探究和学习国学知识。教师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教学,对幼儿的国学学习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不利于幼儿国学启蒙教育的发展,因此,要求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遵循教育规律,组织和引导幼儿学习国学,提高幼儿对国学的兴趣,将国学启蒙教育发扬起来。

参考文献:

[1]陈德艳.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作用及策略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国学启蒙教育范文3

一、百色市农村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的问题

(一)幼儿园开展国学启蒙教育历史普遍较短

调查结果显示,百色市农村幼儿园在开展国学启蒙教育历史方面,有50%的幼儿园开展不足一年。由此可见,一半幼儿园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的历史较短,其发展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各方面的设施、环境以及教学等尚未完善。

(二)教师国学素养普遍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53%的幼儿教师对国学启蒙教育方面的知识了解程度为一般,可见,百色市农村幼儿教师的国学素养普遍较低。如果幼儿教师没有足够的国学知识储备,那么教师在向幼儿传授国学知识时,就有可能向学生传授片面的甚至错误的国学知识,这既会误导幼儿对国学的认知,也达不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的作用。

(三)教学形式死板

调查结果显示,诵读法是目前百色市农村幼儿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幼儿记住书上的内容,幼儿的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是没有目的的识记。这不仅不能让幼儿理解其内容,还会让幼儿对国学失去兴趣。这种教学方式既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更达不到国学教育的目的。

(四)教材选用不当

幼儿年龄小,对国学的认知能力不足,导致国学教育难以实施。国学经典中一些字句的意思对幼儿来说难以理解,而小班、中班幼儿的学习能力较差,幼儿的年龄发展阶段制约其认知发展。国学属于幼儿不熟悉的事物,要想认识它的本质,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是很不容易的。随着幼儿知识经验与语言能力的增长,特别是内部语言的发展,幼儿认识活动中的具体形象思维相对减少,抽象概括思维就开始逐步增加。大班后期幼儿开始进行一些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是他们的思维的自觉性还是很差的,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逻辑思维过程。百色市农村幼儿园普遍采用《三字经》《大学》《千字文》《百家姓》等国学启蒙教材,少部分会选用《中庸》《幼学琼林》,极少部分选择《文字求蒙》及亿童教材。不难发现,教材选用没有很好地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教材以文字为主,色彩丰富的图画较少,这对于刚识字的幼儿而言,学习难度较大。

(五)国学启蒙教育未得到充分重视

国学启蒙教育在幼儿园的实施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有些幼儿园已经开展国学启蒙教育,但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调查发现,有44%的园领导不重视国学启蒙教育,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常作为延展活动,国学知识学习被看成幼儿的隐性需求,实施国学启蒙教育为一周一次,无法满足幼儿对国学启蒙教育的需求。

二、解决农村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问题策略

(一)多向办学经验丰富的幼儿园学习

首先,幼儿园可以向办园资历深且有办园特色的国学幼儿园学习,向对方寻求国学启蒙教学经验,组织本园的教师参观其上课、开展活动、园本课程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创建适合本园国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其次,各国学幼儿园还可以预留一部分资金,用于各国学幼儿园开展教师技能大赛,这既能丰富本园教师的教学知识,又能加强幼儿园之间的合作交流。最后,幼儿园还可以通过与合作园、友好园进行交流探讨,加强合作。

(二)提升幼儿教师的国学素养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绝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以及引导者。提升教师的国学素养是进行良好国学教育的前提,只有自身拥有了较高的国学教育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把国学启蒙知识讲得通透、讲得生动,才有利于本园国学启蒙教育的有效开展。作为幼儿国学教育的实施者,首先,我们应该多阅读幼儿园国学教育方面的书籍,阅读各种国学经典作品,学习传统艺术,提升自己的国学素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其次,通过幼儿园的国学教育培训或者参加演讲、外出交流学习等来提高自身的国学专业水平。再次,多观摩优秀的教学视频,及时做好笔记,取长补短。最后,通过网络多与网上国学教育名家或者同行交流学习经验,促进彼此成长。

(三)转变国学启蒙教育教学方式

诵读法会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沉闷,使幼儿缺乏学习的动力。在短时间内效果是较为明显的,但久了,幼儿会对国学失去兴趣,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因此,教师要对此方法进行创新,采用幼儿喜欢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变换多种形式朗读,可以领读、跟读、指读、接龙读、小组比赛读、拍手读、唱读、配乐读等,像做游戏一样,使传统的诵读变得活泼生动。国学启蒙教育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点,以幼儿喜欢的、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国学启蒙教育不仅局限于诵读法,还有表演、游戏、情境、故事、体验、熏染等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随机应变,不能一味地按照预定的教案进行教学。若幼儿对所教授的内容不感兴趣,教师则要灵活地转变教学方法与内容,在教学活动中适当融入游戏、音乐、表演等方法,以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四)提高幼儿园国学教材的科学性

国学教材的选择与编写应该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落脚点,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这种学习需求不仅指智力方面,还包括行为习惯、性格养成、兴趣培养等非智力方面。教师应结合学校及幼儿的特点,选择某一方面国学启蒙教育内容进行研究,开发相关园本教材及课程,并以之为突破口,与其他领域融会贯通。

(五)幼儿园领导要重视国学启蒙教育

首先,幼儿园应多关注一些普惠性政策文件,及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寻求帮助。当地政府部门应颁布一些普惠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资助政策,为这些幼儿园解决燃眉之急,为这些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的幼儿园提供有利的教学培训、教学辅导,加大各幼儿园的合作交流。其次,幼儿园可向社会公益平台寻求帮助。最后,可以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对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

(六)强化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发展

将家长与幼儿园紧密联系在一起,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建立合作。首先,教师可以进行家访,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其孩子的关心,进而了解到家长对本园所开展的国学启蒙教育的了解程度与支持度。其次,通过家访结果整合社会资源,在园举办有关国学教育的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所学习的国学内容,并能及时配合幼儿园完成一些国学社会实践活动。学校通过亲子活动拉近幼儿园、幼儿及家长的距离,使家长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幼儿园达成共识,增强家园共育的效果。之后幼儿园可利用传统节日或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开展亲子活动。再次,教师应利用家长宣传栏、家长交流群等与家长密切联系,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及时与家长交流,做到幼儿园与家长教育理念相一致。

三、结语

国学启蒙教育范文4

关键词: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职业启蒙教育

我国目前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在义务教育后开设职高班,而此前智障学生很少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的内容。这也就意味着智障学生只有三年时间参与这个将会影响其一生的职业教育,这无形增加了智障学生的就业压力。此外,相比普通人士,智障人士因存在纪律意识弱、心理素质脆弱、交际能力缺乏、就业知识和技能不足等问题,导致其就业维持率也很低。[1]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智障学生没有接受到充足的职业教育,而美国联邦教育总署署长马兰早在1971年就提出学校应当从低年级开始,在各个学年采取不同的形式,设置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活进行预备教育的课程。[2]2017年,国务院在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所以,为了帮助智障学生更好地就业,培智学校应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一方面,通过长期的职业启蒙教育,可以让智障学生逐渐认识到职业的重要性,这样不仅能促进其更加努力的学习基础知识,还能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品质,帮助其建立完善的人格。另一方面,通过职业启蒙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智障学生的职场优势,为其后续的职业教育和离校后的就业生活做好准备。

一、职业启蒙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职业启蒙教育是一个本土化概念,目前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而国外与之类似的概念是职业生涯教育,如,美国著名生涯理论研究者舒伯认为,不同阶段职业生涯的内容和重点有所区别,成长期(0-14岁)对学生进行的就是职业启蒙教育,其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使之具备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逐步意识到工作的意义。[3]我国学者薄刘晓和黄卓君认为职业启蒙教育是一种以培养青少年儿童职业思维能力为目标,以识别职业特征、判断职业类型、习得职业技能、树立职业道德、规划职业道路为基本内容的智力改造。[4]杜启明认为职业启蒙教育是帮助小学生进行职业了解、自我认知和个性培养的一种多元教育。[5]从中可以看出,职业启蒙教育并不是指向某一特定的职业,而是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职业意识、职业认知和职业技能的教育活动,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职业启蒙教育体系。

(一)职业意识的培养。智障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是职业启蒙教育的起点,其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个体对职业的意识这两个部分。一是个体对自身的意识,是指个体要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并能进行自我行为的调控。智障学生通常存在自我意识不足的现象,如不了解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能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不能描述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能与他人友好相处等。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会影响智障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因而要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二是个体对职业的意识,是指个体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进行初步的职业规划。很多智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懒散、不上进的现象,而面对充满着竞争和挑战的社会环境,教育者需要引导智障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劳动观念,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并结合社会环境和自身特点形成职业理想。职业意识培养的具体内容见表1。

(二)职业认知的培养。职业认知是一个人从事具体工作的基础,也是认识社会的基本渠道。[6]所以,智障学生职业认知能力的培养是职业启蒙教育的关键,其包括职业基础知识和职业具体认知这两个部分。一是职业基础知识,即职业领域所需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智障学生认知、思维、记忆等能力均存在滞后现象,因而职业基础知识的培养主要从语言理解与表达、识字与书写、数与计算、钱的理解与使用、时间的概念与应用、安全与常识等内容出发,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数学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二是职业具体认知,即对具体职业的认识和评价,包括职业种类和职业要素。很多智障学生生活经历缺乏,不认识、不熟悉生活中的职业,甚至连父母的职业也不知道,而正确区分各个职业并了解其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是帮助智障学生融入日常生活的前提。职业认知培养的具体内容见表2。

(三)职业技能的培养。职业启蒙教育阶段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并不局限于某一具体的职业,而是包括一般劳动技能和职业基础技能的学习。《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指出,劳动技能课的目标是:学生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技能的学习,形成独立或半独立的生活能力,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和就业打下基础。从中可以看出,这些技能的学习主要包括两个分目标,一是为适应日常生活而要掌握的一般劳动技能,二是为适应职业生活而要掌握的职业基础技能,二者互为补充,共同构成职业启蒙教育阶段的职业技能内容。首先,智障学生通常存在身体平衡能力不足、手眼协调能力弱等现象,因而要进行以精细动作和粗大动作的培养为目标的一般劳动技能学习。其次,职业基础技能的培养则需从智障学生未来职业需求出发进行基础性技能的学习。最后,职业技能的学习需要结合智障学生特点和本地市场需求,因而本校根据学生精细动作和粗大动作发展水平设置一般劳动技能培养的具体内容,从工艺品加工、餐厅服务、中餐烹饪这三类职业中挖掘关键性技能作为职业基础技能培养的具体内容。职业技能培养的具体内容见表3。

二、职业启蒙教育的实施策略

智障学生职业启蒙教育的实施,要结合智障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职业启蒙教育理论,将职业启蒙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使智障学生逐步形成和掌握相应的职业意识、职业认知和职业技能,从而推动培智学校职业启蒙教育的有效实施。

(一)通过丰富的职业体验活动,提高智障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意识的培养需要建立在个体充分的职业体验上,经过充分体验的事物,能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个体能随时回忆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从而对未来的职业有所期待。因此,学校可通过开展丰富的职业体验活动来提高智障学生的职业意识。1.在校内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如本校根据学生能力设定了校园保洁员、厨房后勤员、图书整理员、办公室文员等岗位,教师组织学生从易到难体验这些岗位,让学生在这些简单重复的工作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大赛,比赛项目即为学生日常所学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劳动比赛中体验成功、增强其劳动意识。2.在校外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职业规划。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常见的工作场所参观学习,如去车间看工人们是如何在配合下完成每项工作的,去酒店看保安、前台、保洁员分别承担哪些工作、又是如何完成各自工作的,并引导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体验在真实的工作环境是如何工作的,从而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学习目标和职业方向。

(二)通过学科渗透教育,提高智障学生的职业认知。我国学术界很多教育专家都认为,促进学生职业启蒙教育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将其渗透到学校的各门课程中去。[7]因此,学校可通过各学科渗透职业教育内容和主题化职业渗透教育的方式,来提高智障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1.各学科渗透职业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结合课文中具体人物的职业讲解相应的职业知识、职业性质和职业意义等;在数学课上,教师可根据数学的实际应用问题(如上班时间、计算数量等),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职业生活中的意义;在生活适应课上,教师可创设相应的情景(如超市购物),引导学生扮演超市导购员、收银员、顾客等,了解各职业所需知识与学习之间的关系。2.主题化职业渗透教育,加深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如通过班会或绘本阅读活动,围绕某一职业开展主题化教学,让学生在自由回答、讨论、阅读、绘画、角色扮演等过程中,认识某个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服装、工作工具、工作本领、工作内容等信息,进而加深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了解。

(三)通过个别化教育,提高智障学生的职业技能。智障学生个体之间能力差异大,为了让每名学生都接受到适宜的教育,学校应为其进行个别化教育。因此,在对学生职业技能的个别化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智障学生的职业技能。1.根据学生的能力,个别化指导一般劳动技能。如在学习“叠被子”这一生活技能时,有些学生能难一次性掌握所有的操作步骤,那么教师可采用任务分析法,将每一个步骤都通过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每节课只要求学生掌握一个步骤即可,逐渐提高学生的动作连贯程度;此外,在学习使用劳动工具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分配不同的任务,然后根据学生对工具的掌握程度再进行调整,从而让每名学生的一般劳动技能都能有所提高。2.根据学生的兴趣,分组指导职业基础技能。如本校针对高年级段学生开设了工艺品加工、餐厅服务、中餐烹饪这三个社团,并让学生在体验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报相应的社团,而在社团活动中,教师每次会先选择充满趣味性的内容进行讲解和示范,如在面食制作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用面捏出各种造型,然后再学习揉面等其他技能,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导学生掌握了关键性技能,使每名学生都能在社团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启蒙教育关系到每个智障学生的未来,而义务教育阶段又是学生成长中的关键环节,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所以培智学校要为智障学生提供更有效的职业启蒙教育,帮助其更好的适应未来生活。

参考文献:

[1]丁叶志.培智职高教育与学生就业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7(6):58-60.

[2]申仁洪.特殊儿童生涯发展:问题与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75-176.

[3]刘涛,陈鹏.中外职业启蒙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述评[J].职教论坛,2015(12):39-42.

[4][7]刘晓,黄卓君.青少年职业启蒙教育:内涵、内容与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3):32-37.

[5]杜启明.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实施的若干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19-122.

国学启蒙教育范文5

(一)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幼儿启蒙教育的开展

只有在启蒙阶段开始不断传承中华文化,才能够让孩子从小树立民族认同感,避免文化断层危机的出现。而学前教育课程的本质则要求学习者在区域环境中,在幼师的教育和引导下获得应取得的教育实践活动从而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通过教师对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不断营造多元素的教育环境,能够让孩子在合适的启蒙教育环境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二)有利于启蒙教育多种授课形式的建立

“人的大脑对于作用于感觉器官事物的属性反应则为感觉。”而知觉则是感觉器官产生事物在大脑中的反应,其中,视觉、听觉、触摸等感觉和知觉都是人们对日常事物所应有的反应。因此,通过幼师对于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让授课形式根据实际教育环境和教育目标总体情况相结合,采取有效多元的授课方式,则会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吸收教育理论知识和各项专业技巧,使幼儿园的环境更有生机,使幼儿的启蒙教育生活也更有活力,让孩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健康发展。

(三)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进程

有关研究表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发展社会化的起步阶段,需要通过一定的环境和引导突破自我中心的局限状态,要在区域环境中与相仿年龄的孩子共同成长、共同学习,激发自身的学习挖掘潜能,以学习理解、关心、认识他人和自我的目的,摆脱自我中心和自我局域,在集体中获得自我价值和地位,为自身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打下基础。

(四)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

为幼儿园输送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兼备的优秀幼儿教师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主体培养目标,随着社会对幼儿启蒙教育的深入认识和幼儿启蒙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已经成为幼儿园资质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因此,加强学生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不仅是时代的需求,更是促进幼儿师范行业整体教育水平提升的推动力。

二、培养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能力的主要创设内容

(一)创设幼儿园区域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创设也就是教学的硬件设施,包括教学建筑环境、室内外环境场所、孩子休息室、食堂以及各项教育教学设施等。环境是幼儿进行自主活动的主要场所,应在创设时注重以孩子喜爱和有利的装饰体验方式。

(二)创设幼儿园区域的精神环境教育过程中不能将文化教育局限在具体物质媒介,不能仅以物质环境为主,而是要眼神到精神环境层面,有效利用物质环境的同时,活化其物质形态,营造师生之间积极互动的教育教学环境和良好学习氛围。

(三)创设幼儿园区域的游戏环境

寓教于乐是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方式方法,对于幼儿园启蒙阶段来说,游戏环境占有一定的重要比例,游戏对于幼儿的智力、体能等因素都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要求:“重视区域环境和游戏对于幼儿发展具有独特作用”。就要求我们在创设教育环境过程中要注重教育意义的重要性,明确游戏不仅是幼儿与环境、同伴进行互相影响的主要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游戏行为得以拓展的重要因素,要将游戏作为幼儿启蒙教育开展的重要方法之一,积极创设室内外游戏环境。

三、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能力的途径

(一)加强环境设计理念学习,提高学生的创设主动性

任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强调学生自身的潜能发挥,针对不同孩子的兴趣和个性进行教导和交流,让孩子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不能让传统的、固定的幼儿园环境束缚孩子的发展,也不能让注重表面缺乏实际的幼儿园环境掩盖了幼儿启蒙教育的宗旨。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各科课程的学习中,了解掌握区域环境对于幼儿启蒙教育中身心发展的推进作用和重要影响,深入了解掌握幼儿园环境设计理念的意义,提高自身对于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意识,增强自身对于环境创设目标内容和目标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创新性。

(二)加强幼儿教育理论传授,提高学生的创设专业性

高校要在对学前教育学生传授幼儿教育理论同时,深入向学生讲解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意义和作用,并且对于创设的要求和方式方法等进行规范系统的传授,包括对于幼儿园区域生活区、教育语言区、教育角色区、教育科学区、教育构建区等方面。其中,重点要学习区域中的墙面设计制作以及游戏区创设两方面,通过对这两方面相应的教学课程,让学生进行技能实训训练,在能够独立提出创设构想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区域创设,以此增强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具有独立操作能力和专业素质能力。

(三)构建学校多元化平台,提高学生的创设参与性

1、以学校为主体。

开展各项评比、展览、大赛等活动平台,讲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将学生的区域环境创设作品进行评比,通过评比将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创新性等优秀的作品进行作品展示以及嘉奖,让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及时对自己的创设进行完善和更新,增强学生自身荣誉感的同时提高其参与性。

2、以班级为主体。

班主任或辅导员要及时建立自己班级QQ群或者班级微信群组,通过群组及时与幼儿园区域创设方面相关的信息,让学生们能够在集体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和互助,确保第一时间进行资源共享。

3、以网络为主体。

学院的网络管理部门和宣传部门要将此项任务目标放在重要的日程之上,以提高学生对创设能力的认识,将课程教学中的先优典型事例、学生的优秀创设思路、学生的创新创设作品在学校专网进行网络宣传展示。不仅让学生更让社会各界都能在学校网站上看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设成果,提高学生学习以及步入社会后工作的积极性。

(四)加强社会实践项目建设,提高学生的创设操作性

国学启蒙教育范文6

一、STEAM教育融入陕西地域文化启蒙教育的出发点和基本思路

1.从课程价值取向和定位看,STEAM教育的本质取向是理工科综合教育,其特征是跨学科的整合性和实践性。培养目标的指向是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和21世纪所必备的核心素养。陕西地域文化启蒙教育以“文化理解与传承”为核心,以《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强调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倡导课程的整合性和体验性。两者相同之处在于具有整合性、实践性,都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不同的是,STEAM教育强调的跨学科整合主要是以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门学科为基础,即便有艺术的渗透,仍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注重幼儿科技、理工素养的培养。陕西地域文化启蒙教育内容的整合涉及幼儿园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的各个方面,侧重于人文、社会、艺术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两者在价值取向、培养目标上存在一致性和相通性,在功能定位上具有互补性。2.从课程资源开发和内容看,陕西地域文化启蒙教育课程资源分为历史与文化、自然与环境、艺术与民俗、社会与生活,涉及传统文化、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工程设计、数学、艺术等多个方面,为开展STEAM教育活动提供了丰富可行的课程资源和内容载体。如在主题活动“小小民间艺术家”中有许多手工艺品的制作活动,幼儿不仅需要运用已有的经验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还需要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去呈现作品。将STEAM融入陕西地域文化启蒙教育中,不仅能提高幼儿设计制作以及运用工具和技术的能力,也能帮助幼儿感受科技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使幼儿更好地体验和理解文化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二、基于陕西地域文化启蒙的幼儿STEAM教育活动目标定位

幼儿园的STEAM教育属于启蒙阶段,主要是为后续的STEAM学习积累经验,为将来构建系统的STEAM学科知识体系奠定基础。因此,幼儿阶段的STEAM教育不硬性要求幼儿掌握、记忆抽象复杂的学科概念和原理,而是以提升幼儿STEAM综合素养为核心,将幼儿园综合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进行统整,在生活或游戏的问题情境中,让幼儿运用材料和工具亲历科学探究、工程设计、制作的全过程。基于此,我们将活动目标确定为:以文化理解与传承为目标,以提高幼儿STEAM综合素养为核心,以优秀地域文化主题活动为载体,增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体验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的过程和方法,感知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促进幼儿人文与科学素养的全面综合发展。在制订具体目标时,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出发,确保活动目标的系统性。第一个维度是在遵循STEAM教育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STEAM学科的知识目标,以《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引领,确保活动目标的设定有助于幼儿STEAM学科核心概念的获得和实践经验的形成;第二个维度是对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确保STEAM综合素养目标的落实;第三个维度是以陕西地域文化启蒙教育活动目标为基础,突出文化理解、文化认同与文化践行的教育目标,体现地域文化启蒙教育在STEAM教育中的价值。

三、基于陕西地域文化启蒙的幼儿STEAM教育活动的内容组织

STEAM教育活动多以主题或项目来组织内容。一方面,主题可以更好地实现跨学科融合,有利于引发幼儿主动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我们真实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更好地链接幼儿的已有经验,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对某一问题或核心经验展开持续的探究,让幼儿完整经历发现问题、设计思考、确定方案、解决问题、展示分享的工程设计活动全过程,促进幼儿逐步具有工程意识和设计思维。在小班和中班前期,幼儿积累的知识经验以及计划、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的技能都还不足以开展专门的STEAM活动,因此我们采用融入STEAM理念的探究式主题活动来开展,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鼓励探究行为,丰富地域文化和STEAM相关领域经验为主要目标任务。例如,在实施小班主题活动“小嘴咥西安”时,教师运用STEAM理念开展“我与水果有个约会”亲子采摘活动。采摘前,教师先让幼儿猜“苹果、石榴、柿子生长在哪里?怎样把水果摘下来?需要哪些工具?”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记录任务。接着,幼儿探索采摘水果的方法,尝试使用剪刀、梯子、篮子等各种工具来解决摘水果的问题。最后,比一比谁摘得水果又快又多,评一评谁的方法最好。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感知水果的生长环境和特征,运用了提问、讨论、设计解决方案、分享交流等STEAM的基本技能,为后续的STEAM活动开展奠定了基础。在中班后期和大班,我们提出各种具有真实情境的问题,鼓励幼儿探寻各种解决方案,并运用工程思维和方法去设计、搭建模型,从而发展幼儿的STEAM综合素养。例如,教师以“2021年迎新年皮影小剧场”为背景开展“有趣的华县皮影”项目活动。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确定了光与影、皮影制作、舞台与幕布设计、皮影表演四个项目任务。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幼儿不断整合知识经验,最终完成了“新年皮影小剧场”的任务,活动内容既符合STEAM教育的核心特征,又兼具文化传承功能。

四、基于陕西地域文化启蒙的幼儿STEAM教育活动实施策略

1.活动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实施前,教师首先要熟悉STEAM教育相关理论,准确选择和分析活动内容、明确活动目标、厘清活动流程,对活动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予以讲解。其次,要创设与活动相适应的环境,准备相应的活动材料、技术工具等,支持幼儿的探索和分享展示。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了解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基本能力,如是否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是否会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合作等,并通过家园共育、亲子研学、实地参观、翻转课堂等,丰富幼儿相关背景知识或帮助幼儿把需要掌握的技能、方法分解到日常生活中,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2.活动中善于提问。STEAM活动虽然强调以幼儿为中心,但是幼儿兴趣的激发与探究方法的掌握、团队合作的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等都需要教师及时有效的跟进。特别是在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和工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提问,以此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及时回应幼儿的生成需求,帮助幼儿明确问题、聚焦问题、分解问题,把幼儿引向有价值的科学探究与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如在“有趣的华县皮影”第一阶段“光与影”的活动中,教师通过提问“怎样才能有影子?如何让影子站起来?影子是怎么跑到幕布上的?”激发幼儿对光与影的探究兴趣,明确皮影表演需要解决光与影的基本问题,并将问题逐一分解予以解决。在第二阶段“皮影制作”过程中,幼儿在进行皮影和操作杆连接时,因他们急于完成任务并未测试,操作杆安装位置不合适,导致无法灵活操控皮影。教师发现后,扮演观众进行提问“为什么皮影人物的胳膊和腿都不受控制呢?”以此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促进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国学启蒙教育范文7

【关键词】音乐图书;出版;幼儿;启蒙教育

一、音乐图书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作用

19世纪中叶,在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提出“学前教育学”这门课程后,幼儿音乐启蒙教育逐渐被大众所重视,各种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根据多项研究成果显示,在音乐中成长的孩子能够敏锐地感受和理解音乐,具有丰富的情感,且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有利于其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形成良好品行、审美能力和感情特性。幼儿对音乐的鉴赏力深藏在基因中,一旦激活后,将呈现巨大潜力,从微观层面上来看,幼儿的大脑得到了发育,从宏观层面上,其鉴赏能力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音乐是为了提升孩子的情商、听力、自控力、创造力和整合力。若父母没有合适的教学工具,就无法建立起科学的音乐培养方案,由此看来,音乐出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音乐图书出版帮助父母与教师搭建科学的学习体系

音乐培养的难点在于培养过程必须循序渐进,很多家长把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学习一门乐器,但学习乐器只是一种方式,并不是音乐启蒙的最终目的。音乐启蒙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培养其音乐兴趣,激发其多种潜能。当前,市场上音乐图书大多吸取了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所选择的曲目均为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的经典作品,同时配合多种形式的出版,在儿童理解的范围内将专业知识阐释清楚,既激发了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又遵循了孩子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因此,家长在给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时,若能通过相关的音乐教育图书进行引导,可以正确、科学地帮助幼儿提升其音乐鉴赏能力。

2.音乐图书出版帮助幼儿有针对性地学习

当前,幼儿音乐类图书成果丰硕,出版体系鲜明,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均有相对应的图书予以辅助,家长可以利用图书工具帮助孩子培养乐感。如对于6个月—2岁的孩子,家长可以用包含英语儿歌的多媒体图书,让孩子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踩准节奏、学习歌词和动作。打好音乐基础,离不开对乐理知识的学习,幼儿音乐类图书可以帮助孩子学习乐理知识。但对于2.5—5岁的孩子来说,学习乐理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一味地让孩子学习乐理知识,不但达不到提升其音乐素养的目的,还会让孩子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在乐理知识的学习上,多数相关图书选择边玩边学的音乐教学形式,让孩子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乐理知识,提升其对音乐的感知力。

3.多形态的音乐出版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幼儿喜欢音乐是其学习音乐的动力。互联网背景下,幼儿音乐类的图书的出版形式愈发多样,通过有趣的故事以及生动的图画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引导幼儿走进丰富多元的音乐世界。如在《儿童音乐之旅——世界上最美的儿童歌曲绘本》(连环画出版社)一书中,其选择的儿童歌曲不仅模拟父母的声音和语调,还有还包含了多种文学元素;《罗指挥:儿童如何学音乐(精装版)》(现代出版社)本着以儿童为中心,发现儿童的原则,收录大量中外经典音乐,帮助孩子们在游戏和肢体运动中轻松、快乐、高效地完成复杂的分类、归纳、排序等基础逻辑思维的建构,是幼儿音乐启蒙学习的好帮手。

二、幼儿启蒙音乐类图书策划与出版的创新路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深层次的内容变革,出版单位须深耕主业,创新幼儿音乐类图书的策划与出版。

1.在启蒙选曲种类上丰富读者的感官体验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幼儿音乐类图书的选曲较为单一,以经典曲目为主,多为钢琴曲和小提琴曲,读者的感官体验相对单调。当下,为更好地开发幼儿的感官潜能,出版单位开始重视音乐类图书中多种乐器、多样化曲目的搭配。例如,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第一本古典音乐启蒙书》中,给幼儿分享了30余首曲子,涵盖古往今来欧美作曲家的成名作,管乐、弦乐、打击乐、钢琴等乐器的巧妙穿插使曲子极富张力和表现力。

2.绘本与音乐结合具有“1+1>2”的效果

当下,绘本是多数家长比较认可的幼儿认知启蒙图书。绘本通过画面与文字的结合,使幼儿在阅读中感知生活,而音乐类绘本更为生动形象。如绘本《大家来听音乐会》(河北教育出版社),以轻松、诙谐的笔调,艳丽温暖的色彩,描绘了各种乐器的造型,加上简洁的文字形容,使幼儿对乐器的形象更为深刻。在这本绘本中,每位演奏者都有特别的造型、体态及服装,其所演奏的乐器与造型相互呼应,一方面增加了绘本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加深了幼儿对乐器的印象。此外,文字作者对声音的描写十分巧妙与传神,如小提琴的声音“又细又高,好像飘在空中的细丝带”。这些丰富、形象的绘本内容,充分地激发了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和绘本故事的结合,可以得到“1+1>2”的教育效果。对此,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这样形容两者的关系:音乐是进入故事的河流,故事是进入图画的道路,图画是进入音乐的桥梁。在绘本与音乐的碰撞中,涌现了不少优秀作品,如《我的音乐启蒙第一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是一套为4—6岁幼儿精心制作的音乐绘本。绘本中的音乐与故事配合紧密,故事、音乐的长度适中,契合幼儿的阅读需求。音乐与故事相结合的创新点在于强调幼儿与绘本的互动,让幼儿手、眼、手、耳一同并用,使幼儿的学习效果更加显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儿童古典音乐绘本》系列丛书,绘本结合了古典童话、古典音乐与绘画,让孩子在阅读童话故事的过程中欣赏与之相匹配的背景音乐,同时,幼儿还可以用画笔把此时所想象到的颜色填充到绘本中的图画处。

3.实现故事性与音乐性的融合

好的故事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关键,故事思维能够帮助幼儿较快地认识场景与环境,因此,增强故事性成为幼儿音乐图书出版的一个趋势。例如,《跟着大师学音乐》(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精选8位音乐大师,一人一首代表曲,讲述其在创作名曲背后的故事,有伟大的友谊,有对生命的思考,有师徒情深……这些优质的故事富有感染力且值得孩子们学习。另外,作者还巧妙地将乐曲的含义通过比喻等方式表达出来,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古典音乐,书后还附有翔实的音乐历史资料,可以使幼儿对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

4.重视读者细分及分级阅读

幼儿音乐类图书还应该注重分级阅读,即按照幼儿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其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为幼儿提供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的图书。幼儿音乐类图书注重分级阅读的原因在于,音乐对幼儿的启蒙发展具有一定的条件。首先是时间性,幼儿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对音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因此要配合不同的学习方案。幼儿的大脑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发育,音乐对大脑发育的效果影响也在随之发生变化。根据相关研究可知,5岁以前是幼儿学习音乐的最佳的时期,如果在此期间培养幼儿的乐感,对其日后的音乐学习将大有益处。其次是科学性。要想取得最佳的音乐启蒙效果,家长要根据幼儿的成长时期制定不同的方案,如0—6个月主要通过音乐反复刺激,有节奏地给孩子做被动操,引导幼儿用身体感受音乐;6个月—2岁,让幼儿反复聆听音乐,培养其音乐律动感;2—5岁,家长可在音乐教育中引入文字,利用多感官刺激幼儿的大脑发育。不少幼儿音乐启蒙图书开始注意到了这一点,如由开明出版社出版的《听,什么声音》套装图书,专门为0—3岁的幼儿所设计。作为能发出声音的耳育启蒙读物,汇集了动物、交通、乐器、大自然等36种真实原声,专为视听敏感期的幼儿打造。其同系列产品《听,谁的音乐会?》则是专门为3—6岁的幼儿打造,每本书包含对比、数字、颜色、乐器等小知识,让幼儿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轻松学习乐理知识。同一产品系列、不同年龄划分,开明出版社诠释了音乐启蒙图书分级阅读的意义。

三、音乐图书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应用及要点

音乐出版已经成为幼儿音乐学习中的重要资源,发挥自身主业优势,服务幼儿读者与家长成为相关出版单位的创新动力。在此过程中,存在一些须注意的要点,要求出版单位进行仔细考量。

1.策划创新要脚踏实地

一些出版单位的创新张力过大,容易脱离实际。如在图画与音乐的结合上,一些音乐绘本作品为了突出图画品味,选用具有现代风格的配图,希望以此刺激幼儿的大脑,然而,这不仅会使幼儿失去阅读兴趣,也会让家长不知所云,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对此,出版单位要立足幼儿教育的根本,以内容为抓手进行创新,这样才不会本末倒置。

2.关注优秀民族音乐的普及

过去,幼儿音乐图书多从国外引进,主要原因在于国外在此领域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早。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此研究力度加大,相关成果不断涌现,促使幼儿音乐图书出版的繁荣。除了关注国外优秀音乐曲目,出版单位还要重视中华民族音乐的普及工作。当前,不少幼儿音乐培养成果围绕民族音乐展开,出版单位要担负起普及优秀民族音乐的社会责任,关注优秀的音乐教育理论成果,在图书中合理置入优秀的民族音乐。

3.平衡纸质读书与融媒体图书之间的关系

互联网时代,读者日益倾向于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对此,不少出版单位推出电子图书,多媒体结合使得图书内容得以更好地呈现,且受到广泛好评,电子阅读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启蒙类图书的读者是幼儿,幼儿的眼睛还处于发育阶段,长时间接触电子设备不仅对其视力造成伤害,也不利于培养其注意力。因此,出版单位应在纸质图书和融媒体图书之间找到平衡点。音乐图书是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图书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使其未来之路越走越宽。新的出版形式层出不穷,但幼儿音乐启蒙类图书的服务对象不会发生变化。出版单位要继续深耕主业,以内容为抓手,服务受众,激发受众的潜力。

|参考文献|

[1]张洁.文化自信:音乐出版编辑工作的价值追求与实践目标[N].新华书目报,2019-06-06.

[2]王安潮.音乐出版如何引领时代审美[N].音乐周报,2019-08-28.

[3]祝禧.让儿童在音乐语言中感受生命[J].中国教师,2020(5):51-52.

[4]关春玲.音乐图书的开发路径探析[J].出版广角,2019(2):65-67.

国学启蒙教育范文8

一、STEAM教育融入陕西地域文化启蒙教育的出发点和基本思路

1.从课程价值取向和定位看,STEAM教育的本质取向是理工科综合教育,其特征是跨学科的整合性和实践性。培养目标的指向是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和21世纪所必备的核心素养。陕西地域文化启蒙教育以“文化理解与传承”为核心,以《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强调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倡导课程的整合性和体验性。两者相同之处在于具有整合性、实践性,都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不同的是,STEAM教育强调的跨学科整合主要是以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门学科为基础,即便有艺术的渗透,仍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注重幼儿科技、理工素养的培养。陕西地域文化启蒙教育内容的整合涉及幼儿园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的各个方面,侧重于人文、社会、艺术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两者在价值取向、培养目标上存在一致性和相通性,在功能定位上具有互补性。

2.从课程资源开发和内容看,陕西地域文化启蒙教育课程资源分为历史与文化、自然与环境、艺术与民俗、社会与生活,涉及传统文化、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工程设计、数学、艺术等多个方面,为开展STEAM教育活动提供了丰富可行的课程资源和内容载体。如在主题活动“小小民间艺术家”中有许多手工艺品的制作活动,幼儿不仅需要运用已有的经验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还需要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去呈现作品。将STEAM融入陕西地域文化启蒙教育中,不仅能提高幼儿设计制作以及运用工具和技术的能力,也能帮助幼儿感受科技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使幼儿更好地体验和理解文化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二、基于陕西地域文化启蒙的幼儿STEAM教育活动目标定位

幼儿园的STEAM教育属于启蒙阶段,主要是为后续的STEAM学习积累经验,为将来构建系统的STEAM学科知识体系奠定基础。因此,幼儿阶段的STEAM教育不硬性要求幼儿掌握、记忆抽象复杂的学科概念和原理,而是以提升幼儿STEAM综合素养为核心,将幼儿园综合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进行统整,在生活或游戏的问题情境中,让幼儿运用材料和工具亲历科学探究、工程设计、制作的全过程。基于此,我们将活动目标确定为:以文化理解与传承为目标,以提高幼儿STEAM综合素养为核心,以优秀地域文化主题活动为载体,增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体验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的过程和方法,感知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促进幼儿人文与科学素养的全面综合发展。在制订具体目标时,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出发,确保活动目标的系统性。第一个维度是在遵循STEAM教育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STEAM学科的知识目标,以《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引领,确保活动目标的设定有助于幼儿STEAM学科核心概念的获得和实践经验的形成;第二个维度是对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确保STEAM综合素养目标的落实;第三个维度是以陕西地域文化启蒙教育活动目标为基础,突出文化理解、文化认同与文化践行的教育目标,体现地域文化启蒙教育在STEAM教育中的价值。

三、基于陕西地域文化启蒙的幼儿STEAM教育活动的内容组织

STEAM教育活动多以主题或项目来组织内容。一方面,主题可以更好地实现跨学科融合,有利于引发幼儿主动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我们真实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更好地链接幼儿的已有经验,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对某一问题或核心经验展开持续的探究,让幼儿完整经历发现问题、设计思考、确定方案、解决问题、展示分享的工程设计活动全过程,促进幼儿逐步具有工程意识和设计思维。在小班和中班前期,幼儿积累的知识经验以及计划、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的技能都还不足以开展专门的STEAM活动,因此我们采用融入STEAM理念的探究式主题活动来开展,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鼓励探究行为,丰富地域文化和STEAM相关领域经验为主要目标任务。例如,在实施小班主题活动“小嘴咥西安”时,教师运用STEAM理念开展“我与水果有个约会”亲子采摘活动。采摘前,教师先让幼儿猜“苹果、石榴、柿子生长在哪里?怎样把水果摘下来?需要哪些工具?”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记录任务。接着,幼儿探索采摘水果的方法,尝试使用剪刀、梯子、篮子等各种工具来解决摘水果的问题。最后,比一比谁摘得水果又快又多,评一评谁的方法最好。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感知水果的生长环境和特征,运用了提问、讨论、设计解决方案、分享交流等STEAM的基本技能,为后续的STEAM活动开展奠定了基础。在中班后期和大班,我们提出各种具有真实情境的问题,鼓励幼儿探寻各种解决方案,并运用工程思维和方法去设计、搭建模型,从而发展幼儿的STEAM综合素养。例如,教师以“2021年迎新年皮影小剧场”为背景开展“有趣的华县皮影”项目活动。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确定了光与影、皮影制作、舞台与幕布设计、皮影表演四个项目任务。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幼儿不断整合知识经验,最终完成了“新年皮影小剧场”的任务,活动内容既符合STEAM教育的核心特征,又兼具文化传承功能。

四、基于陕西地域文化启蒙的幼儿STEAM教育活动实施策略

1.活动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实施前,教师首先要熟悉STEAM教育相关理论,准确选择和分析活动内容、明确活动目标、厘清活动流程,对活动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予以讲解。其次,要创设与活动相适应的环境,准备相应的活动材料、技术工具等,支持幼儿的探索和分享展示。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了解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基本能力,如是否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是否会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合作等,并通过家园共育、亲子研学、实地参观、翻转课堂等,丰富幼儿相关背景知识或帮助幼儿把需要掌握的技能、方法分解到日常生活中,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2.活动中善于提问。STEAM活动虽然强调以幼儿为中心,但是幼儿兴趣的激发与探究方法的掌握、团队合作的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等都需要教师及时有效的跟进。特别是在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和工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提问,以此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及时回应幼儿的生成需求,帮助幼儿明确问题、聚焦问题、分解问题,把幼儿引向有价值的科学探究与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如在“有趣的华县皮影”第一阶段“光与影”的活动中,教师通过提问“怎样才能有影子?如何让影子站起来?影子是怎么跑到幕布上的?”激发幼儿对光与影的探究兴趣,明确皮影表演需要解决光与影的基本问题,并将问题逐一分解予以解决。在第二阶段“皮影制作”过程中,幼儿在进行皮影和操作杆连接时,因他们急于完成任务并未测试,操作杆安装位置不合适,导致无法灵活操控皮影。教师发现后,扮演观众进行提问“为什么皮影人物的胳膊和腿都不受控制呢?”以此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促进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