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心得体会范例

国学心得体会

国学心得体会范文1

暑假里,我参与了学校组织的教育技术培训,素质教育讨论活动,透过学习,使我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下方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展现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礼貌的楷模。为此,教师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呢?我认为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热爱祖国,爱岗敬业

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事业,是教师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联的准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教育大发展的这天,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联,不计较个人得失,发扬红烛;精神,甘做人梯;,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相反,如果教师不热爱自己的事业,身在曹营心在汉;,必定不能把工作做好。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履行教育义务的传统美德,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每一个学生,都期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教师仅仅把功课教好是不够的,还要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热爱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切不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平等地对待学生,绝不能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对学生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当学生进步时,教师不好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当学生犯错或退步时,教师也不好任自己的批评侮辱之话泛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你会得到的回报。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务必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诚实正直,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如果教师缺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远大的理想,其教育必定失败。教师要教育学生勤奋刻苦,好学进去,自己务必勤奋好学,广学博览,精益求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用文雅和亲切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

二、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就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终身学习,不仅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刻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教师就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观点。正因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透过一段时刻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潜质,才会使自己重视终身受益。

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教师务必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能够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身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

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走向综合化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身为一名中青年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无论是教育家,还是中外名师,他们都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这与经常学习是分不开的。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克服一支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的人生惰性,自觉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结构,以便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知识的更新换代让我们的学生接触了的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带给了的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样能够,怎样能胜任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学习的课堂,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了解的,为了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只有加紧学习的步伐!一个优秀教师就应抓紧一切时刻增加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透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发奋,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书写出灿烂完美的未来。

第二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一、机会难得,学习气氛浓厚。

参加这次培训的同志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最短的时刻内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学生的主角转换,认真、虚心、诚恳地理解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从教育局领导到学校校长都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及时完成作业,如饥似渴地理解着新鲜的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气氛十分浓厚,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二、异彩纷呈,讲座全面系统。

专家、教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此刻我们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各位专家、教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刘华蓉教授报告:教育管理中的危机和舆论应对和李雯教授的学校安全工作理论、政策与实践;,对指导实际工作有较大帮忙,使我们不仅仅了解了全国学校安全的现状,也对如何做好学校的安全管理有了新的思路。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处理校园突发事件和应对各种媒体,明白什么叫媒治;。做好学校安全工作,需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能心存侥幸。余祖光副所长的讲座,使我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影响因素及改革走向有了新的认识,明白了什么叫工业文化缺失;。聆听了孙霄兵副部长对《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的解读,明白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知道了做为一个人才,不只要懂外语,更要懂国际规则、懂中国国情。

三、学无止境,更新学习观念。

听专家、教授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佩服他们的口才,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想想如此才气从何而来?所有人都是走着同一条道,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关注专业知识,关注国家大事,日复一日,永无止境。就像听课时孙部长说过的一句话:人生是一个长跑,要一向坚持下去。;学习也是如此,要让读书学习已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我虽然不能教育教学的专家,但我能够从此刻起就行动起来,像专家一样投入到读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读书学习也成为我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将所学知识为我所用。

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借市教育局开展学习工程;的东风,重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发奋学习,为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发奋工作。

第三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透过两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我受益非浅,个性是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明白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下方我谈几点体会:

一、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要求老师务必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需要。李元昌老师的从教经历和对教育的执著追求,给我们年轻教师很大的教育,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教育,怎样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让我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深刻道理。

二、要谦虚谨慎,不好傲气。这是宋老师给我的深刻印象。无论是从处理好师生关联还是从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关联来讲,都务必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持续清醒理智的头脑。要集思广益,不好主观臆断。必须要有很强的平等、共同学习的意识,遇事多商量、多沟通,经常性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心胸宽广,不好小肚鸡肠。必须要有一种容人、容事的宽广胸怀,能够听取各种不一样意见,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少一点猜疑之心、嫉妒之心、怨恨之心,多一些明白之心、关怀之心、友爱之心,这样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会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务必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就应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因此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国学心得体会范文2

以“核心素养”作为培养目标的新一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实施,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有必要基于“核心素养”理解开展高中化学教师培训。阐述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构建了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并以案例的形式剖析了该培训模式的应用,最后对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进行反思。

[关键词]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课题研究;培训模式

随着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文简称“核心素养”)成为这两年来新闻媒体和教育报刊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广大化学教育研究者和一线高中化学教师不管对“核心素养”了解多少、研究多少,未来“核心素养”都将成为指导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方向。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教师,面对“核心素养”,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核心素养”是什么;二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程度如何;三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自身的“核心素养”水平怎么样;四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四个问题的基础就是“核心素养”是什么,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是否理解。因此,在以“核心素养”培养作为目标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正式推开之前,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教师,我们认为有必要提前通过培训的方式促进高中化学教师认识、理解和认同“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评价自身“核心素养”水平的高低,并探寻实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一、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模式构建

(一)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

本文的“核心素养”涉及两个概念,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一总目标有赖于各个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子目标的落实。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历时3年完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的是所有学生为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所必须拥有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指向的是培养什么样的未来公民的问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大的方面,细化为文化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六大素养又可以用18个基本要点加以分解。高中化学学科教育教学所形成的体现化学学科特质的素养就称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组织专家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研制,专家们提出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维度来概括和表述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1]简单来说,“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回答的是一个公民有没有学过化学对于他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区别,化学学科具有什么样的学科特质和学科价值的问题。

(二)高中化学教师培训模式构建

为了促进高中化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我们采用近几年一直在研究和实践并取得较好成效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2][3],并对这种模式在该培训项目中进行改进和创新,构建出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以“文献阅读”作为培训环节的起点,并围绕“文献阅读”延伸出“反思教学”“整理、汇编文献”“当堂讨论,专家引领”“在岗实践”,而“当堂讨论,专家引领”“整理、汇编文献”的结果也进一步引领参训教师“反思教学”。围绕“文献阅读”对“核心素养”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参训教师返回各自工作岗位,开展“在岗实践”,在“在岗实践”中把集中培训期间所学习、认识和理解的“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课堂中进行实践,并探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经过若干个月的在岗实践和研究,通过网络研修平台,并组织参训教师进行集中汇报,主要采取“学员展示,专家点评”的方式进行,参训教师将自己之前所学的“核心素养”相关文献结合自己的实践研究,展示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专家进行点评、纠偏。在此基础上,参训教师把前期文献阅读、班级研讨、教学反思、在岗实践、学员展示等环节形成的认识和思考撰写成论文,并向期刊投稿发表,把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其他同行分享,并将形成的成果进一步应用于自己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

二、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实践案例剖析

下面以我们承办的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国培计划(2016)”跨年度递进式培训项目高中化学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端研修班为例,探讨在该项目中如何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该培训项目采取跨年度、分阶段、混合式的形式开展,在第一年的集中培训和网络培训中,本项目的定位在于通过“课题研究”促进高中化学骨干教师认识、理解和认同“核心素养”,并形成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在核心期刊或主流期刊上发表,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

(一)文献阅读→反思教学

在本项目第一年度第一次集中培训前,项目团队在QQ群共享文件中提供了一系列有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已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相关的宣传报道文章。要求每一位参训教师都要在培训前认真阅读项目团队所提供的文献。通过在班级QQ群里与参训教师进行交流,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并不熟悉,对此有系列学习和深入认识及理解的教师屈指可数。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参训教师在培训前就可以开始反思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与基于“三维目标”培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究竟有什么样的差别与联系。很多参训教师在阅读文献以后,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陌生、困惑甚至抵触转变为初步认识和逐渐接受。他们认识到核心素养其实就是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并不是完全的另起炉灶、推倒重来。

(二)文献阅读→整理、汇编文献→反思教学

培训班开班以后,为了帮助参训教师更为自主地收集有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最新文献进行阅读和学习,项目团队安排专家开设了《文献检索与应用》相关课程,帮助参训教师掌握文献检索的一般方法和文献阅读、分析的一般思路。为了促进参训教师形成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项目团队还邀请中国知网讲师为参训教师介绍中国知网“大成编客”平台的使用方法。项目团队要求每一位参训教师要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整理、汇编一本关于“核心素养”的文献集。让参训教师利用“大成编客”整理、汇编文献集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促使参训教师应用所学文献检索的技术,阅读、下载相关的文献,并在阅读、梳理的基础上对文献进行归纳、分类。比如:有参训教师将文献分为国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国内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有参训教师将文献分为国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和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研究;还有参训教师将文献分为核心素养的概念研究、核心素养的内涵研究和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等等。在整理、汇编文献的基础上,参训教师自然而然地会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是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自己是否能够胜任“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自己在未来的教学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三)文献阅读→当堂讨论,专家引领→反思教学

培训前的文献阅读材料主要由项目团队提供,培训开始后的文献整理、汇编文献阅读材料主要由参训教师利用中文数据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理解下载。这个环节中的文献阅读主要采用的是文献精读和文献共读的方式。项目团队对培训课程内容和形式做了一个创新。通过与授课专家进行商量,改变过去专家“传经送道”式的专题讲座形式,采用文献阅读、当堂讨论、专家引领的方式进行。在该课程开始前两天,印发了三篇最新发表的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论文给全体的参训教师。这三篇论文分别是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杨向东教授撰写的《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4],原国家督学、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撰写的《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5],以及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特级教师王云生老师撰写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科教育的灵魂》[6]。要求全体参训教师认真研读这三篇论文,并在自己有感悟的地方做标注、写体会,在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做标注、提出自己的困惑。班级研讨由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特级教师王云生老师主持。主持专家围绕三篇论文提出了以下问题作为参训教师当堂讨论的方向:“21世纪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理解‘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社会中生存与生活,有能力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做贡献的最基本、最重要、最必需的素养?我国的基础教育要为我国未来的公民奠定怎样的基础?怎样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各个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是什么关系?怎样理解和评价我国提出的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什么说,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课堂转型?化学学科的课堂转型,要转变什么,该怎样转变?”为了使整个班级研讨氛围更加热烈,项目团队在研讨开始就将班级按照“世界咖啡”的形式,将桌椅按10个人一圆桌的形式进行了重新布置,全班共分为5个小组。得益于组织形式的改变以及参训教师大多课前就认真反复地阅读和学习了三篇论文,加上主持专家列出了相当明确的研讨问题,整个班级研讨相当热烈,参训教师们围绕提出的问题,参考三篇论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畅所欲言,既谈看法、观点,也谈自己的困惑以及对未来教学的思考。针对参训教师的发言,主持专家做了深入的点评,针对参训教师的困惑和提问,主持专家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四)文献阅读→在岗实践→学员展示,专家点评

在多种形式深入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在第一次集中培训结束后,进入了第一年度第一次集中培训和第二次集中培训间的在岗实践研修期,该阶段有若干个月的时间。在岗实践研修期间,项目团队要求参训教师要积极地将第一次集中培训期间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和反思。在岗研修期间,参训教师可以进一步完成“大成编客”的文献整理、汇编任务。也可以通过项目团队建立的“国培计划”专题网络研修平台有关“核心素养”的在岗研修心得体会,其他参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研修平台对心得体会进行回复和点评,项目团队聘请的专家也可以对心得体会进行点评、纠偏。在第二次集中培训期间,项目团队将以“学员展示,专家点评”的形式为主开展总结提升活动,收集汇编参训教师关于“核心素养”的研修成果,并印发给全体参训教师。安排时间让参训教师互相交流研讨在岗研修成果,同时遴选出若干参训教师作为代表,请他们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并请专家对参训教师的研修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既肯定参训教师认识和理解到位的地方,也指出参训教师认识和理解上的误区,起到固化成果和认识纠偏的作用。

(五)文献阅读、班级研讨、反思教学、在岗实践→成果发表,总结提升

在文献阅读、班级研讨、反思教学、在岗实践、学员展示、专家点评等的基础上,参训教师对于“核心素养”应该有了一个“多维立体”的认识和理解。这说明,参训教师关于“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个时候,相当关键的是要及时地督促参训教师将自己的阅读、反思、实践和研究的成果撰写成论文,并指导参训教师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在此基础上向国内核心期刊或主流期刊投稿,并争取发表。论文的发表本身并不是课题研究的目的,而是为了及时总结提升研究的成果,为了使思考和研究更加系统和深入。以后,可以通过班级QQ群和网络研修平台论文成果,让其他参训教师也可以共享研究的成果,增进对“核心素养”的认识、理解和认同。同时,要将研究成果进一步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三、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反思

我们构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并就此进行了实践探索,我们认为要取得较好的成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文献阅读在“核心素养”理解中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阅读对于课题研究具有突出重要的作用。文献阅读是课题研究的起点,也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中,文献阅读是整个培训模式的起点,通过文献阅读,可以引发参训教师反思教学;可以布置整理、汇编文献集的任务供参训教师检索、下载、阅读、梳理、分类、归纳文献;也可以对指定的文献进行精读,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讨;还可以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在岗实践。当然,在岗实践研修过程中,遇到相关疑难问题也可以进一步查阅文献,解决疑难问题。因此,文献阅读在“核心素养”理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参训教师在“核心素养”理解中要发挥主动性

在整个教师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是培训的主体,作为主体,要激活自身参与培训的动力和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中来,通过文献阅读、反思教学、整理和汇编文献、班级研讨、学员展示、专家引领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同时,作为培训主体,不能对“核心素养”的学习持排斥的态度,而要积极主动地接纳“核心素养”;并积极地反思“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主动地在实践中探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当然,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首先应该具有较高水平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对照“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通过自学、培训、实践、反思等方式查缺补漏,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水平。

(三)参训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是动态发展的

在阅读国内教育专家对“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论文的时候,很多参训教师都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专家对“核心素养”的认识、理解和阐述在发生着变化。这其实也很正常,“核心素养”对于国内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来说,都是新生事物。不管是专家还是一线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都是动态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参训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一直在动态发展着。很多参训教师由原来对“核心素养”的陌生、困惑甚至排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他们开始转变自己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核心素养”确实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从教书走向育人指明了践行的方向,他们也更加积极主动地、自觉地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作者:张贤金 吴新建 叶燕珠 汪阿恋 单位: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

参考文献:

[1]王云生.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确定——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7-9.

[2]张贤金,吴新建,叶燕珠,等.基于课题研究发展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5):13-16.

[3]张贤金,吴新建,叶燕珠,等.基于“课题研究”模式的化学教师培训改革[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10):15-18.

[4]杨向东.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J].人民教育,2016(19):19-22.

国学心得体会范文3

一、大学语文教学中融人国学教育教学法

国学教育的主导思想就是传统的儒家文化,包括史学、经学、文学、诸子学、艺术等。国学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还可领悟到为人处世的真谛。现代大学语文知识包括天文、地理、人情世故,包罗万象,而这些都是从国学中传承下来的。融人传统文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增加兴趣。学生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好学的求知心理,融人国学知识,可以引起学生自觉探索学习。融人国学知识背景,使学生可以知人论世。例如学习《左传》中《烛之武退琴师》时,课堂教学时学生们可能对文章结构、语法特点、字面意思等不感兴趣,教师可以在其中加人故事的人物背景,强调主人公的智慧、才能,还可以结合时代背景介绍一下其他的人物事件,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总之,利用语文这个教学载体,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兴趣教学法

兴趣教学法与众多的个性教学方法类似,都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应用兴趣教学法是创立语文教学流派的有益尝试,可以引领目前大学语文教学,走出形而上学的困境,可以因材施教,张扬教学个性创新,让每个学生在智力、能力和素质中闪光。兴趣教学可以称之为语文教学的一门艺术。教师的教学是否形象、生动,可以体现教师教学的魅力。教师把教学语言的正确恰当的运用,会使学生与之产生共鸣,使学生对于每一堂生动的课记忆尤深。

三、心得式教学法

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大体应为三个:知识目标,这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通过语文教学掌握人文知识以及作品鉴赏、理解的方法。素质目标,通过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文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能力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掌握基本知识、方法,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表达写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大学语文教学与课程性质相一致对于教学目的显得非常重要。大学语文不应像中小学生一样只对于字句进行理解,不应该只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应该体现“大学语文”教学目的。古时候,八岁读小学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基本的文化礼仪、知识。十五岁读大学,学习哲学、政治、论语等。这些“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正是起着人性教化、精神陶冶的作用,和我们目前开设大学课程性质定位和教学目的基本吻合。在教学过程中,心得体会可以和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不论哪种实现方法,都是以学生心得为中心。

四、探究教学法

由于“语文本位”、“文本本位”、“大学本位”、“素质本位”的需要,应该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加人探究教学法。首先提出探究问题,然后做出假设,设计流程,最后对探究结果进行预测,得出结论。探究教学要针对提出的问题设计步骤,接下来收集资料,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运用这种教学法应该注意几个问题:教学计划要详实,探究时间要充足,还要注意实效性,灵活、科学地结合多种模式。探究教学法为学生打开了通往各种文明、文化的大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情景教学法

徐中玉先生说:“大学语文的教学,不能教师站在讲台上一人讲到底,要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可以提供给学生自导自演的锻炼机会,而且学生会有一种参与感,根据自己创设的情景表达出来,会产生极大的成就感。以讲《黛玉葬花》一文为例,采用情景教学法。把同学们分成6组,要求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幕,自己设计舞台情景;每个人都要扮演《黛玉葬花》中的角色,并根据自己小组的方式来表演;每组中选出一人担当评委,自己组员表演时不参与打分点评;每组最后总分作为本组的基础分;最后还可以有个人才艺发挥时间,获得额外加分。结果:学生们在亲自动手设计舞台、人物,表演的过程中创新性、主动性得到了体现。而且以《黛玉葬花》背景为依托,对于人物、情感有了更加深人的体会,加深了对作品的认识。

六、总结

个性教学法还有很多,这里只列举常用的,比较有代表意义的。大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再次形成个性是很重要的,这对于语文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思想同样重要。通过个性教学,将多种方法运用到现代大学语文教学中,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汲取其中养分,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创新性以及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了活学活用的目的,使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能以更深厚的知识功底、更宽厚的学术视野以及探究、判断、思考能力去应对社会中的风风雨雨,成为真正的智者。

作者:郑正平 单位:浙江警察学院公共基础部

第二篇

一、实施过程

1.了解学习情况,进行课程设计

(1)确定实现的目标及措施

一是激发学生阅读选文的兴趣。通过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充分认识阅读文章在学学语文这门课程中的重要性。二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分析和表达能力,就要掌握不同文体阅读的方法。掌握阅读方法有利于提高阅读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让学生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重点让学生养成阅读各类文章的习惯,不断提高大学语文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四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听讲读写为核心能力的语文能力对学习本课程的目标。

(2)分析课程重难点,摸清学习困难,找原因、定方法

课程涉猎散文、小说、诗歌,古代叙述性文章、现代的叙述性文章,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写作常识等等。重点内容明确,但难点因学生个体差异,出现不同。学生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是对古文的学习有困难。原因分析:一是平时学生接触的少;二是因时代变化,古代文选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与现代语言差异较大。解决办法:注重平时的阅读;结合《学习指导》学习古文;掌握古代汉语常用的一些规律性的常识。

2.主要实施了四个环节

(1)沟通

电话沟通和QQ沟通是采取的主要沟通方式。通过电话询问每个同学对学习课程的情况,其兴趣和学习条件,告知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学习的要求;通过QQ给学员传达学习的要求,学习的资源

(2)要求

学期初,将本门课程确定为个性化教学后,在与学生建立联系时,就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每个同学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给教师反馈与交流学习中的问题,至少两个,多则不限。

(3)反馈

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了解,对教学进程中,对没有反馈的学生进行进步沟通,询问学习中的困难和收获。

(4)解决

通过交流、传送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采取有效方法、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解决学生课程考试的问题传送期末教学辅导资料、期末考核要求等。

二、实施结果

1.可以提升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网络学习资源的远程开放学习与传统的集中面授学习不同,它强调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以远程指导为辅。所以,直属学院一些课程不安排面授辅导而开展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有完成一些规定动作,所以,模式的实施避免了学生在没有教师情况下的不学习的自由放任。

2.有效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

由于成人学生的年龄、事业、学习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在课程学习时的具体需求有明显的差异性。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需求和问题,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和职业能力的提升进行帮助和引导。

3.在学生便于自学的课程开展,有可操作性

实践证明,“有要求,就有一定的反馈”。大学语文课程,主要涉及的是对精选文章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对文言文的学习困难较多,个别同学反映作文写作也是他们的弱项,并且文体不同,各自的难易程度不一,所以,在学期初,就要求同学们反馈学习中的困难和学习收获,到学期末,有一半学生表现主动反馈问题和体会,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处理被动与教师反馈与交流,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说“学习中问题不多”或“没有时间复习暂时没有问题”等等。从直属学院13春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大学语文》及格率为91%。

4.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

有老师在管理实施个性化教学,一对一的送去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关心,聆听学生学习的反馈意见,使学生感到这门课程的学习有老师在过问、有老师在帮助,就会感到有目标、有亲切感。在目前学生学习兴趣不很浓厚的环境中,进行这样的教学,应该是督促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办法。当我电话沟通,又给学生发送辅导资料时,有学生感慨地留言,“老师,您太好了,谢谢您。”等等。

三、总结

国学心得体会范文4

从历史上看,中国医学道德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新医改中提到要明确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的定位,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为其主要职能。医务人员要从思想上理解新医改,新医改才能顺利稳定地推进。从这个角度来说,济人为本的传统医学文化是医改破题的关键之一。在如今渴望和谐医患关系的时代,认真学习传统文化,结合现代医疗思想,对提升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时代意义。

2新医改形势下大型公立医院传统文化精神的培养

新医改形势下,北京协和医院将学习传统文化活动列为建设“人文协和”的重点工作之一。作为一所国内一流医院,如何深入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医院发展的软实力,将医院文化水平提升到与医疗领域相同的水平,是医院一直探索的目标。传统文化学习活动作为切入口,可以提升员工的人文素养,逐渐让传统文化教育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绽放精彩。各科室为创建和谐的科室文化,积极组织各类传统文化活动。收费挂号科从国学文化入手,由科室领导带领收费挂号科人员吟诵孝经,对儒家经典之作《孝经》进行诵读积累,使国学文化融入到每个收费人员的工作中。2015年1月起,收费挂号科正式启动每天一读的“孝经经典诵读”活动。将诵读时间定为每日午休的1点至1点半中。把孝经诵读写进科室的日常工作准则中,不得缺席,不得早退。为了丰富每日的诵读活动,除了《孝经》的朗诵,又将《感恩词》列入每日必读的活动之一。《感恩词》较《孝经》更加通俗易懂,更能激发员工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收费挂号科领导结合平日的工作,选取感恩词中的片段作为员工诵读的内容。《感恩词》中要求员工对天地、国家、父母、老师、同事、农夫、大众怀有感恩之心。为了更好地推进国学文化活动,北京协和医院将日常活动与专题活动相结合。每月举行小型而多样的专题活动。2014年7月,邀请于丹教授作“感悟中国智慧”专题讲座,全院近600人到场学习。会后组织各科室开座谈交流会,分享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并陆续向院报投稿。各科室踊跃投稿,抒发对传统文化的感想和热情,稿件刊发在2014年7月协和医院院报中。2014年12月举办纪念诞辰121周年活动。活动中,倡导员工在诞辰的日子里,饮水不忘挖井人,感恩,感恩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的一切,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对每一位患者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并举行了集体宣誓仪式。2015年1月,邀请得谦孔子书院两位讲师来协和医院举办国学系列讲座。两位讲师分别为继光书院院长和北京方程人才服务中心国学师资培训主讲教师。课程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养育圣贤之道,讲授传统教育的当下意义;第二部分为中国文化精要,选讲《庄子•天下篇》的部分篇章。2015年春节,部分科室开展发放孝亲礼包活动。员工收到1000元孝亲礼包,孝亲礼包要求专款专用。孝亲礼包还附有一封协和医院为每个员工家人的感谢信。各科室传统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各部门的配合,为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各科室的传统系列文化活动将长期进行下去。

3新医改形势下大型公立医院传统文化精神的实践

传统文化精神培养成功以后,只有将其实践于医院的运行管理和对患者的医疗服务过程中,才能真正将传统文化赋予生命力。在新医改形势下,政府、患者两方都对医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提出要创办三好一满意、争创人民满意医院。患者健康意识增强,服务需求随之增长。在新形式,新要求下,北京协和医院以优化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工作目标,依托儒家仁者爱人的传统文化精神,对医院的运行管理和患者的医疗服务采取了四方面的措施。

第一方面为实行专项管理。

通过持续改进满意度专项工作,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门诊满意度调查排名显示,北京协和医院满意度调查排名从2012年到2013年前进了10名。具体实施的工作为形式调查拓展,季度总体调查与每月专项调查相结合,针对薄弱环节重点改进。改进问卷内容,围绕医院重点工作,优化调查问卷内容。采用二维码扫描与掌上电脑现场调查相结合,使得问卷形式高效多样。反馈调查结果,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加强职能处室与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沟通。持续改进工作,将满意度调查结果纳入科室综合评估中。同时注重患者就医感受,加大患者满意度考核权重,定期在院内公示。经过全院努力,第三方调查结果显示,第三季度出院患者满意度大幅提升,达到98.75分。医院在2014年10月荣获“2013~2014年度全国群众满意的卫生计生机构”称号。

第二方面为优化服务流程。

内容包括推进门诊流程再造和落实便民服务措施,改善服务质量。门诊流程再造在挂号、分诊候诊、诊疗、收费、检验、检查、取药等环节均进行了流程优化工作,为患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落实便民服务工作体现在立体化的导医导诊服务、多功能的自助服务设施、特殊人群服务措施和注重患者隐私保护工作四方面。医院在与四大银行合作基础上,又与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合作,全面推行预约挂号工作。医院大力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组织国家医疗队奔赴江西、安徽等地义诊,实施“菜单式”帮扶计划,服务1200余人。开展各类义诊、健康大讲堂130余次,服务2万余人。圆满完成地震、爆炸等重大事件医疗救援及援蒙援藏、社区对口支援等任务。选派专家赴非参加埃博拉防控;承担APEC会议期间多国元首保健和3个医疗点保障任务;参加援非“光明行”,接诊1000余人次,手术200多例,受到国家领导的高度赞扬。在改善服务质量方面,部分科室对服务工作进行了创新性的改变。比如在协和医院东西两院将窗口的黑色投诉簿改为红色的功德簿,请投诉的患者做监督员,监督收费人员的日常工作和服务态度,努力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第三方面为规范医疗行为。

通过提高医师出诊率、缩短检查预约时间、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加强突发事件应急规范,营造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师出诊率具体的举措为半年绩效考核增加普通门诊出诊管理专项,设立满勤奖与超额奖,定期公示各科室满勤率和出诊单元完成率等。通过调研北京市内7家大型三甲医院的医技检查预约及出报告时间,调查本院医技科室现状,对8个科室的检查项目制定考核细则,追踪改进,缩短检查预约时间。建立健全部分规章制度,涉及患者安全、服务质量、突发应急三方面内容。加强突发事件应急规范,多次组织应急知识培训,进行门急诊应急演练,查找问题,落实整改。

第四方面为加强内涵建设。

国学心得体会范文5

一、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教材资源进行德育渗透

1.通过讲授优秀美文,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年一贯制大专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章,欣赏美文,吟诵美文,在优美的文字和语言中感受文化魅力和文学之美。如学习《雨中登泰山》时,学生沉浸在泰山那“山岚流瀑,云开雾合,奇松怪石、山花野草、人文古迹”的美景中,读者可以深深地体会作者“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的独乐之情,通过阅读感受到作者对传统文化和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使学生深深地受到感染,自然就生发热爱祖国之情。

2.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

五年一贯制大专的语文教材精选了很多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处处彰显了古人仁厚的道德品行和坦荡的君子之风。比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进谏从个人琐事娓娓道来,自然过渡到国家大事,用叙事设喻的方式讲述大道理,表明自己的见解,含蓄委婉而又浅显易懂,极富感染力。齐威王勇于纳谏,以至于在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彰显了一国之君的大气和风度。诗人臧克家就认为读此文“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高职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通过抓住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细节,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叹服大智慧的同时,启发道德的思考,培养学生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探索新的德育模式

高职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为学生创造有浓厚兴趣的德育教育网络课堂,使学生通过网络环境受到深刻的道德教育。

1.创造良好的网路教学环境

高职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电子阅览室,或教室内部安装的多媒体,补充相关的课内外书籍,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阅读参考资料。此外,通过网络,学生还可以访问各大高校的网络图书馆及BBS网站,领略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

2.制作优美的课件,扩大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多媒体等新形式的广泛运用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充沛的活力。海量的高清图片、多样的音像资料和精美的动画等资源在加深学生感性认识的同时,丰富着他们的情感体验。随着课文教学内容不断充实,课堂的内涵获得了极大地提升。如此以来,高职语文课堂教学就由单纯的文字讲解和图片演示转变为“全方位立体式”的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地感受人文性的熏陶,从而使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得以实现。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师德魅力,利用无形资源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而言,语文教师所起的作用有时候比班主任或辅导员的都有效得多,高职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自身的个人修养和素质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来教育学生,用自身过硬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为学生标榜,使学生在积极引导中受到思想的熏陶和智慧的启迪以及道德的升华。

1.高职语文教师要有意渗透

语文德育渗透虽润物无声,但可以有意渗透。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学校丰富的信息,掌握丰富的德育素材积极引导学生去认知、探索和判断,这就是所谓的直接德育渗透,只要教师有意渗透,那么学生就会有直接的德育体验。教师可以举身边鲜明的实例,比如举例在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地震中涌现的那些平凡的舍己救人的英雄模范,或者在灭火中牺牲的消防员,为救同伴舍弃自己生命的青岛警察,语文老师可以边播放相应的视频资料,边让学生起来发言自己的体会,同时也可以上网发表自己的看法。德育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大到人生观、价值观,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方面,小到个人的学习态度和坚强意志方面,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对于个人的道德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高职语文教师可以把德育教学与各种活动有机结合,进行有机渗透

高职语文德育教学可以同各种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发挥专家讲座和校企合作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都注重实用性,专业技能掌握很好,十分关注本行业的现状和发展,通过聆听本专业的学科榜样的讲座,与同行业的人才交流谈心,通过模范们的言传身教,更能达到育人的效果。积极配合学校邀请高水平的“接地气”的大师来校为学生做报告,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能及时充分地享用这些“精神大餐”,从中汲取精神食粮。另外,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适应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活跃、性格活泼和个性张扬的特点,通过演讲、征文、朗诵和辩论等形式使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充分表现自我。

四、总结

总之,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利用人性化的方法感化学生,更要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

作者:王爱红 单位:聊城大学文学院 潍坊科技学院

第二篇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二分钟点评

每天上课后开课前的三分钟,由学生分小组按顺序轮流进行演讲,每天一人、每周一主题。如:“语文之美”、“感恩父母”、“爱满校园”、“友谊地久天长”、“我有一个梦想”、“我和我的祖国”、“小日本,滚出钓鱼岛!”等等。这些话题的内容,与语文课文都有一定的关系,算是对课文的延伸与拓展。学生三分钟演讲之后,再鼓励由其他学生畅所欲言,谈感想,说体会,做点评。有时,学生们的感触深,要说的话很多,电平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这样,一方面检测了学生的听话能力,一方面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通过演讲,潜移默化地对全班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与与信念的教育,让学生学会了感恩、学会了与同学和睦相处,少了幼稚的冲动、多了成熟的沉稳。

二、诵读国学经典,做个文化人

学习语文,必须要学习国学。职高学生缺失的人格修养和文化底蕴,在国学中都可以得到补充和畜养。在课前五分钟,我一般分周期设置话题,一周至一个月不等。比如《论语》中对职高学生针对性很强的的经典句子,我选摘了三十余则,每天讲一两则,前后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抄录、背诵,有时还要求他们写心得体会。我侧重于对学生做人与做学问方面的培养。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治学的方法要“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做人方面,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对今后学生从事任何行业都有启发。

三、评点励志故事,向英雄看齐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是我给学生渗透到一个重要的学习态度。比如学了华罗庚写的《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一文,就引导学生学习华罗庚在困境中发愤求进的精神。除了平时的语文课本里的“贤人”,我利用课前五分钟,给学生介绍励志电影、名人励志故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神营养,重塑自己的高尚灵魂。比如《亮剑》、《冲出亚马逊》、《我是特种兵》、《火蓝刀锋》等军事题材的电影学生都接触过,以此为教学题材,让学生谈让自己最感动的人物,印象最深刻的情节。学生都以积极地精神状态踊跃发言并乐此不疲。甚至有一次,学生热火朝天地讨论了半个小时还意犹未尽,我干脆在最后的十五分钟里,让学生对照自己平时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将自己的感想写出来。下课前,学生的这篇小作文全部交回,有一个平时根本不写作文、也不交作文的同学,竟然写了四五页,足有1000多字!

四、家长里短话琐事,小事悟大理

我的语文课不只拘泥于课文的讲解,我以为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当然,德育教育也是无处不在!职高的学生们从小到大,听多了家长与老师们的批评、斥责之声,越教训学生越硬,许多看似顽劣的孩子,其实有一颗豆腐般柔弱的心。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心里特点,态度上“以柔克刚”,行动上送去“理解”与“宽容”。就像触龙说赵太后一样,有很多时候,我与学生在拉家常中完成德育的渗透,虽“随风潜入夜”,但却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国学心得体会范文6

一、核心素养理念视角下对数学课堂构建的意义

核心素养最早是在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会上提出的,这一观点的发表,将我国教育事业推向了一个新台阶.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对课堂质量及学生培养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及深远影响.

(一)有利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

在教育事业大规模创新的新形势下,教学的改革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用好的教育理念贯彻教学课堂,是教育事业的进步,也是教学备受重视的结果.因为深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高中数学课堂主要以讲数学理论、开展习题训练为主开展教学,一切的学习精力都是将考试成绩作为最终目标,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潜力的开发,枯燥无味的课堂,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模式的创新,对学生的成长及知识的吸收都是不利的.因此,将核心素养的理念加入到数学课堂就变得十分有必要,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会专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真正的教学目标.

(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核心素养理念的推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它的目的不仅仅是将知识真正地让学生掌握,还在学生理解与运用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在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会将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作为课堂的核心目标,围绕这些能力的开发与提升,教师可以采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的短板能力采取正确的锻炼模式,让学生在人格健全及轻松氛围的学习中得以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核心素养的落实,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助推作用,对整个教育事业来说也是一项有益的教学方式,在革新教育中发挥着重要意义.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措施

(一)优化教师队伍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得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授课及专业度,可见教师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有多大.新教改之前的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可以说是参差不齐,专业强的素质差,素质强的专业差,再加上传统观念下学生成绩最重要的错误观点,让学生不能在课堂教学中既掌握知识又得到能力的培养,一切的学习与练习都围绕学习成绩展开,让教学目标出现偏差,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阻碍,也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针对以上情况,教师队伍的优化迫在眉睫,除了加强教师的素质教育,还需要提升教师教学的专业度,只有教师脑中的知识足够有水平,学生的学习水准才能得到较大空间的提升.在侧重教师专业度之外,还需要调整改变教师错误的教学态度,不要只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升学的重点,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情绪管理也加入教学范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及转变.除了教师自身境界的提升,还要定期开展教师统一培训工作,所有教师坐到一起展开讨论,在讨论中交流教学心得,让每次的讨论都有新体会,为教师队伍的壮大及学生更好的成长奠定基础.

(二)优化教师的授课方式

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展开的,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讲解知识点,学生低着头做着笔记,课堂氛围枯燥且无趣甚至还会很严肃,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摧残着学生学习的兴趣,阻碍他们数学能力的培养,与社会人才的需求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差异.新形势下的教学一定要走出这种怪圈模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在一问一答中做到让学生思考的目的,还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性的讨论与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动脑筋,加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在做到趣味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应重视知识的巩固与复习,让学生对知识做到尽可能深刻的记忆,有助于学生的消化与理解.教师还应在教学起到成效的阶段,对学生的进步加强鼓励与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切不可延用传统教学模式下漠不关心的态度对待学生,这不仅会让学生灰心,前面所有做的创新教学效果也都会受到影响,所以高中生的心理建设也同样重要.

(三)优化数学教学环境

为了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数学课堂质量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除了教师与学生的优化,数学课堂的教学环境也同样重要.传统数学教学下的课堂氛围是枯燥及严肃的,再加之数学知识的苦涩难懂,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厌恶及自卑的学习情绪,不利于高中数学教学的良性开展.为了改变传统教学下的课堂环境,教师应积极将新颖教学活动加入到课堂中,亲切的话语也加入到课堂教学中,让课堂氛围变得不再紧张,增添几分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较为喜爱的气氛中能够更好地吸收数学知识.为了增强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增添数学游戏,让学生的参与度加强,让学生的热情更加高涨,有利于课堂氛围的升温,有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将学生放到教学主导位置

从核心素养理论上来说,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师也应在学生身上投入更多心血.学生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教师应在紧抓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若仅仅将关注目光放在考试成绩上,并根据成绩的好坏评判学生的好坏只会让教学方向越走越偏.教师应在教学中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去理解他们的感受,接受他们的建议,并将这些心得体会在教学中做到更好的改善.在课堂上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让他们拥有勤动脑的好习惯,为知识的吸收与巩固奠定基础.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模式,还让学生学会了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学科难题,树立了坚韧不拔的精神状态,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好数学的意义是重大的,不仅有利于高中生的日后升学,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样起着重要作用.数学教师要抓住数学学习的本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日常做到有效地结合,让学生在亲切与亲近的氛围中展开思考,起到了让学生贴近生活的效果,让学生明确了学习数学学科的目的,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科的重要性.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有针对性地提出数学构想,让学生能够直观地对数学问题产生思考,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体系能够较为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与运用,在学生的意识培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对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将数学学科与生活做到良好的连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作为一门较为难学的课程,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的创新元素.将核心素养理念加入数学课堂中,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是学好数学学科及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在核心素养理论教学下,学生能更好地开发自身潜力,在正确的学习态度下逐渐走向成熟,逐渐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也应承担起自己肩上的责任,做到理论与教学的统一,用符合学生发展的方式方法展开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用一视同仁的态度来展开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合理教学下开发潜力,以此来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国学心得体会范文7

关键词:沈阳市;中学英语;乡土课程资源;英语教学;开发

一、乡土课程资源的重要功能

第一,从个人层面来看,乡土教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爱护情感,同时,还可以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英语课程的开发能力。乡土教材作为传承乡土文化的载体,学生学习乡土教材,提高他们对乡土文化认同情感的同时,也能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在探索乡土资源和乡土文化的同时,将二者与专业知识联系起来,与研究人员共同研发独具特色的乡土教材、校本课程,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英语课程开发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培养,还开发出了适应当地文化,符合自己学校发展要求的特色课程。第二,从社会层面来看,乡土教材可以推动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继续发展。我国长此以往主要实行国家统一的课程管理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应试教育,达到国家对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这种课程管理体制可以提高教育质量,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地方的经济文化,造成国家与地方文化脱节。[1]乡土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弊端,促进社会和地方继续更好地发展。第三,从国家层面来看,乡土教材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和民族团结,这一功能也是不容小觑的。乡土教材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统一化、多民族化,我们要拥护民族语言和风俗文化,推戴民族团结统一。[2]我们要以民族平等与和谐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准绳,促进我国更好地发展。

二、沈阳市中学英语乡土课程资源概况

第一,自然资源丰富。从水资源层面来看,沈阳降雨量较中国南方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且多下暴雨。从矿产资源层面来看,沈阳盛产煤和石油,有两处煤田,且具有黏土、花岗岩、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目前为止,沈阳石油、铁矿储存量有几亿吨之多。从生物资源层面来看,沈阳植物种类繁多,有85种,因其地形优势,位于长白、蒙古和华北植物区系交会地带而生物资源丰富。此外,还有超过二十多种科类植物,其中菊科占有最大比例。同时还有棋盘山、怪坡、世博园等自然风光。这些自然资源为乡土英语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有力的辅助,开发涵盖自然资源信息的英文乡土教材,用英文了解家乡自然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用英文对自然资源的介绍能力,及学生国际化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对家乡资源的爱护。同时,也可以通过分类法对英语词汇进行教学,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和课堂教学氛围。第二,历史资源丰富。沈阳地区孕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沈阳至今仍留存许多著名历史文化遗址,例如:沈阳故宫,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完整的皇宫之一,是清初皇宫所在地;张氏大帅府——及其长子张学良的私人住所,是东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名人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乐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是一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村落遗址,其出土文物相当丰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等。乡土历史资源为英语乡土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素材,弥补英文课堂忽视中国文化的不足,切实提高我国学生对本国文化的重视,提高学生用英文表达我国文化的能力,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国际是英语教师应该时刻谨记的宗旨。第三,文化资源丰富。沈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沉淀了丰厚的民俗文化,包括沈阳秧歌、东北二人转、沈阳评剧、沈阳东北大鼓等。在高中英语教材中,主要涉及美国文化、英国文化等欧美文化,中国文化严重缺位。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解说、讲演等形式做东西方文化对比,这样既掌握了西方文化,我国文化也得到了有意义的传承。

三、沈阳市中学英语乡土资源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薄弱。我国一直实行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制度,过于重视国家课程,必然忽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优势,新课改之前,我国完全采用课程编制专家编制的课程,我国教育研究者们具有绝对的权威,教师完全尊崇。这样长久以来,教师便形成习惯完全尊重已成型的体系,没有自身亲自去研发课程或编写教材的意识。因此,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薄弱是可想而知的。第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把更多的工作重心放在中、高考考点上,更多的是围绕考点进行讲解,英语课上注重讲解语法、词汇、写作,真题试卷,忽视学生口头表达,听力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教师开发乡土资源的意识和实践。第三,资源共享平台搭建不完善。沈阳市许多偏远农村地区资源匮乏,特别是互联网资源,使得有些教师想做研究开发乡土课程也无能为力,就此,可以创造资源共享平台,建立课程资源库,具体内容包括采集到的资源、教师的开发思路、成果、评价、反思等。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老师与其他学校老师之间沟通缺乏。学校之间竞争激烈,每个学校都不希望自己开发的具有亮点、特色的课程被复制,导致自己开发自己的课程、独自地做研究的现象盛行,各自学校的教师不能相互分享采集的资源信息、设计的开发课程思路。因此,单枪匹马地工作,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导致乡土课程资源平台建设的滞后和缓慢现象。

四、沈阳市中学英语乡土资源课程开发的建议

第一,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社会实践活动。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亲近大自然,到室外进行“学习”,可以根据现实条件,选择方便地点进行参观,例如:到棋盘山、怪坡、公园、动物园、大帅府等名胜古迹进行参观学习,回学校之后让学生用英文交流心得感受,教授学生一些专业词汇的英文表达,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课堂表现形式。并且,实行开放化英语教学,帮助学生在富有活力和亲切感的课堂中深化认知体验。第二,完善中学英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支持机制。这些支持包括资金支持:政府或者学校出资帮助研究者完成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使命,使研究者不用因为财力的困扰耽误课程的开发。政策支持:政府出台明文规定的政策,能够有力地唤醒教师不做研究、意识不到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沉睡状态。学校支持:学校应该排除开发课程的教师的一切后顾之忧,包括教学工作、财力支持、资料支持等。同事支持:建立一个优秀的研究开发团队,乡土课程的开发会更全面、更适合自己的学生,大家一起工作更有积极性、更有动力。第三,构建英语乡土课程资源库,创建资源共享平台。学校与学校、教师与教师、学校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资源共享,可以建立一个很出色的资源共享平台,开发者在交流过程中进行思想碰撞,为开发英语乡土课程资源做良好的铺垫。创建资源共享平台,所有关于开发英语乡土课程资源的心得体会、收集的信息,都可以在平台上分享,充实开发课程的理论积淀。在英语乡土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之间可以举行英语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编排英文电影节目等。“各学校教师为更正、完善课程资源数据库,以便开发更好课程,随时更新上传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全新内容,切实保证数据库更全面、更权威。”

参考文献:

[1]岳定权.试论地方课程开发的价值及定位[J].教学与管理,2007(6):23.

国学心得体会范文8

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学习方式,对现有的培训形式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在变革时代,只有顺应时代的变化,改变固有的模式,才能满足现代人对培训需求。本文立足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分析我国目前幼儿教师职后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国家、幼儿园、教师个人三个方面出发探讨提高混合式培训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混合式培训;有效措施;探讨

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行业越来越深入的了解,家长开始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教育实践中来,并与教师肩并肩投入到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因此,幼儿教师必须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从理论和实践上,展示出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与不可替代性。因此,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成为其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培养体系,创新培训模式,等一系列具体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髙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是补充和完善自身知识观念,提高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在信息时代,由于培训资源的时间性和地域性,导致现有面授形式的培训并不能满足我国幼儿教师培训的需求。因此,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培训新形式,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教师职后培训需求,而且能提高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整体的发展速度。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混合学习

混合学习就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进行有机的组合,以便在灵活安排外部条件的同时,达到提升学习质量的目的。[1]对于信息时代下的学习来讲,面授的学习形式和在线的网络学习形式都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此,结合这两种学习形式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2、混合式培训

混合式培训指的是在一个教育技术培训项目中,在混合学习原理和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而将传统的培训方式与数字化的培训方式相融合。[2]在现阶段的培训中,大体采用以面授的方式为主的培训模式,由于时间、地域、资源等问题,导致培训后的培训出现许多问题,因此,合理的利用面授和网络学习的混合形式进行培训,不仅能提高培训的有效性,而且,更有利促进幼儿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去参加培训学习。

二、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问题分析

我国现有的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级别从离到低依次为:部级培训、省级培训、地市级培训、县级培训、园级培训,而培训的主要形式是面授。然而,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师资要求的不断提高,培训规模也逐渐增大,参加培训的人数也增多,由于受到时间、地域、经费、人力和物力的限制,在培训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1、培训机会不平等

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加强对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由于培训名额有限,加上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培训名额分配机制的不完善、幼儿园中各教师所获得的培训机会不平等,导致在幼儿园中产生了一种现象:有些教师培训了多次,而有的教师则没有得到培训的机会;城市公办幼儿园教师培训机会多,而乡镇民办幼儿园得不到培训机会。另外,由于幼儿园岗位的设置,导致幼儿园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机会少,接触不到发达地区的先进教学理念,使教师的发展受到限制。

2、培训时间安排矛盾

幼儿园教师最适合的培训一般是寒暑假,但是由于培训机构的性质、培训时间长短、培训模式的不同等因素,导致培训一般都安排在正常上班时间和周末,加上培训地域性等问题,一些原本就人手不足的幼儿园很难再派出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另外,根据幼儿园日常的教学安排,以及教师对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情况,大多数教师希望能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达到学习和工作两不误的效果。

3、培训形式单一

虽然每项培训的总体设计具有针对性,但是由于参加培训的幼儿园教师来自不同园所,具有的知识层次不一样,导致培训的对象知识结构多样,培训者很难满足每个被培训者的需求。另外,从时间、经费、人力、物力等多方面来说,当前以面授为主的培训形式并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我国幼儿教师培训的多方面需求。

4、培训考核方式不合理

目前,幼儿教师参与培训的考核方式大都通过考勤、作业、写心得体会、上公开课等方式,而一般参加培训的教师基本都会通过,获得培训相关证书,参加培训的教师无需为考核结果担心,。

5、培训针对性不强

由于培训的对象都来自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年龄、教龄、学历、职称,因此,每个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不一样。而目前培训形式、课程要求大都采取统一的方式方法,较少考虑到不同教师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

三、幼儿教师混合式培训的有效措施

现阶段,我国幼儿教师培训主要是以面授为主,并且面授培训的机制已经非常完善,如何在面授培训的基础上结合网络培训,形成完整的混合式培训,可以从国家、幼儿园、教师个人三个方面出发,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扩大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1、国家政策方面

1)建设专门的幼儿教师培训网站。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网络资源成为幼儿教师学习最直接、最快捷的学习来源。在资源多样化的今天,国家提供的一系列面授培训,只能满足幼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对知识的学习,而不能满足面授结束后对知识进一步的渴求。因此,政府可根据幼儿教师的学习特点,建设专门针对幼儿教师培训的专题网站,设置多样化的在线课程,录制有针对性的视频,例如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微课程等,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性的学习相关的知识。

2)完善网络培训激励机制。网络培训的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如何让教师主动参加网络学习,完成相应的课程。可参考现有的多种网络学习方式,以学分制的形式,通过课程的学习进度、作业的完成情况、回答或提问情况来统计每一课程的学习情况,最后根据总的学习情况,发放培训或学习证书。

3)建立相应的网络评价机制。如何检测幼儿教师在网上培训情况,比如,在视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视频播放的时间随时跳转出问题界面,只有回答正确才能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另外,可通过在线视频考试的方式检测教师学习和考试的真实性,达到不能作假的学习过程。

4)成立一支专门的线上和线下师资培训队伍。培训的效果如何,除了硬件设施外,还需要强有力的软件配备,也就是师资培训队伍。在专门的培训网站上可根据时间开设一定的在线直播课程和专家答问环节,使培训者和培训专家能够面对面的交流、讨论问题。

2、幼儿园方面

1)定期举办网络学习培训专题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幼儿园教师都面临着一个如何正确的使用信息技术来获取网络资源,参加网络培训的问题。幼儿园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到幼儿园面对面的教授幼儿教师相关知识和技能,或者通过相应的培训机构,设置相关的课程,提升本园教师学会在工作之余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专业知识,促进专业发展。

2)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进入幼儿园后,对日常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幼儿园要鼓励幼儿教师利用简单的教育技术,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促进幼儿信息素养的发展。同时让教师的信息理论知识更好的与实践相结合,引领幼儿教育的新变化。

3)认可教师网络学习的相关学分及证书幼儿园对教师除了学历证书、职称证书、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可外,还可对教师在网络上学习所获得的证书给予认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日常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师对新知识的获取心,而且能够引领教师的终身学习,提高幼儿园自身的办学质量。

3、教师个人方面

1)学会利用网络平台学习专业知识如今是传统培训模式和信息化培训模式相交融的时代,“学会学习”成为当今人必备的一项技能,作为幼儿教师更应该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的时代变革敏感度。因此,不论年龄大小、专业性质、工作环境如何,都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学会利用网络平台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专业知识,而不是“啃老族”、“一招吃遍天下”的停滞者。

2)掌握基本的教育技术相关知识教育技术在如今课堂中的渗透度已经大大超过十年前课堂:交互式的APP、网络教学资源、在线学习平台、翻转课堂等,把这个无形的网络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作为当代的教师,基本的教育技术知识的掌握,不仅为教学打下基础,而且有利于自身的终身学习。

3)合理利用工作外的时间参加培训有些教师对终身教育的理解不够,存在着职前学习知识终身受用的消极思想,对于参加职后培训缺乏积极性,没有认识到职后培训的重要性。另外,有些教师接受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升职、加薪、评职称等打基础,存在教育功利化的消极思想。

总之,幼儿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完善学前教育机制,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信息化时代,面授与网络的混合式培训形式,不仅能提高培训过程中的有效性,而且能促进幼儿教师的培训后培训,同时能辐射所在地域的学前教育发展。

作者:向燕 周琨武 单位: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