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学习计划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国学学习计划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国学学习计划

国学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个体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对人的自主发展的核心要求之一。小学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奠基阶段。小学数学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后疫情时代,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显得更为紧迫。为此,本文以Z市S小学三、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因为该学段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学习能力,并未有明显的“升学”压力。采用自编“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内容涵盖自主学习能力的三个维度,即学习动力维度、学习资源利用维度、自我监控维度,如表1所示。发放学生问卷343份,回收有效问卷336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7.96%。

一、后疫情时代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内涵及价值

(一)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

自主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主体的认知、情感、动机、兴趣、意志和行为等方面而积极主动和自发的内在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理论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班杜拉(Albert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和马斯洛(AbrahamH.Maslow)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等的基础之上。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齐莫曼(Zimmerman)提出了自主学习理论[1]。齐莫曼认为,自主学习(Self-RegulatedLearning,SRL)是个体的元认知、动机、行为三方面都积极参与的学习。自主学习包括内在的自主、行为的自主和环境的自主三个方面[2]。基于已有研究,本文认为,自主学习能力(Self-RegulatedLearningAbility,SRLA),指个体从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和计划、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和环境以及学习反馈和评价等方面积极、自觉地确认和参与的能力。

(二)后疫情时代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价值

后疫情时代,随着基础教育场域和时间的多元化、去边界化,教育主体的多样化和学习主体的自主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尤为凸显,并须进一步强化。小学数学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对人文社会科学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还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促使学生明确自我价值,激发自我效能,提升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以有效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后疫情时代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审视

(一)学习动力分析

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由4个二级维度组成,分别是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学习计划和自我效能感。如表2所示,调研结果表明,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52.9%的学生能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51.1%的学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48.9%的学生能自觉执行学习计划;79.5%的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并自觉地学习,74.1%的学生对思考数学问题很有趣;75.1%和72%的学生分别认为自己有能力和有信心学好数学。但也有30.6%的学生没有制定数学学习计划,33.7%的学生不能自觉执行数学学习计划,7.2%的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8.5%和10.7%的学生分别对学习数学的信心和能力不足。因此,小学生对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动力还存在差异,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更需要教师和家长悉心关照和培养,否则,会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影响后续的学习习惯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和行为。

2.学习资源利用分析

学习资源是直接或间接用于学习的一切资源。学习资源的自觉、主动利用,是考察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包括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资料的利用和学习环境的选择三个维度。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对于数学学习内容的选择,调查结果显示,40.5%的学生能自主地选择数学学习内容,而42.1%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缺少自主意识;27.6%的学生只学习考试所涉及的数学内容,说明小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自主性不强。就学习资料的利用而言,仅有48.4%的学生会自觉地通过网络学习,50%的学生能通过查找各种图书资料学习,而32.4%和31.8%的学生则不会利用网络或图书资料自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的自主性不足。对于学习环境的选择,53.8%和82.4%的学生遇到不懂的数学知识,会分别主动求助于教师和家长等外部资源的帮助,而24.1%和8.2%的学生不会自动寻求教师和家长的帮助;50.8%的学生会自觉地选择有利的学习环境,而29.1%的学生不会自觉地选择有利于自己学习的环境。

3.自我监控分析

自我监控包括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策略调控、学习意志监控和自我反馈评价四个维度。调查检测结果如表4所示。对于学习时间管理,仅42.2%和27.1%的学生会分别集中精力听课和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数学,40.2%的学生上课很少或从不专心听讲,57.2%的学生很少或从不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数学,说明小学生对学习时间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弱,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升。对于学习策略调控,50.9%的学生会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而30.4%的学生则很少或从不主动回答问题;63%的学生在老师讲解之前,会自觉地改正做错的数学题,而18.6%的学生则很少或从不自觉地改正做错的的数学题;59.1%的学生会自觉预习数学课新授内容,而24%的学生很少或从不自觉预习新授内容;47.5%的学生会自觉复习学过的内容,而32.6%的学生很少或从不自觉复习学过的数学内容。由此可见,仅有一半学生能够自觉地调控学习策略,具有一定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就学习意志而言,50.6%的学生会努力排除一切干扰,坚持完成每天的数学学习任务,而30.9%的学生很少或从不坚持完成学习任务;63%的学生会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19.7%的学生则很少或从不想办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对于自我反馈评价,78.7%的学生会定期总结自己的学习成绩,64.1%的学生会自我奖励数学成绩提高,而27.2%的学生则很少或从不自我奖励成绩提高;69.4%的学生会及时分析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而18.9%的学生很少或从不会及时分析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综上所述,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整体不强,而且在学习动力、学习资源利用和自我学习监控三个维度及各个维度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差异性。相对而言,小学生自主利用数学学习资源的能力较强,占比62.4%;而学习动力和自我学习监控能力较弱,分别占比55.66%和55.96%。另外,大多数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占比79.5%;75.1%和72%的小学生分别有能力和信心学好数学;82.4%的学生遇到不懂的数学知识会求助于家长,78.7%的学生会定期总结自己的学习成绩。因此,小学生有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但是,缺乏数学学习资源的自主选择能力,缺乏自主学习的策略指导和自主管理学习时间的能力,数学学习的自我控制力也有待加强。

三、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

后疫情时代,教学方式和教学对象的时空边界具有不确定性。加之人工智能逐渐在教育教学中的使用,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育的重要性进一步确证。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逻辑性和推理性培养更需要培育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育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且具有长期性和渐进性的过程。但是,对小学生而言,时值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行为习惯和学习策略等养成阶段,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和家长的启发鼓励和教育引导尤为重要。

(一)以兴趣激发为出发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兴趣是个体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和积极的情绪反应,是个体行为结果和目标实现的原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相应措施,培育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和自主性。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契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善于创新思维,探索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人工智能手段,将枯燥的数学解题法则、推理和习题练习趣味化,以解题游戏竞赛闯关和积分的方式开展数学解题、答题活动,既增强小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兴趣,又能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自主性。

(二)以良好习惯的养成为保障,提升学生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知识积累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保障,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行为的自我调控。小学是各种良好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在此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从而提升学生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需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引导、激励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以教学设计为基础,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和积极性的基础和保证。开发何种性质和类型的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依据。因此,教师不仅要积极开发数学教学内容,而且要创新教学设计,研究教学策略。首先,必须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开发数学教学素材。其次,结合传统文化,挖掘数学知识文化之美。再次,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挖掘数学知识,促进多学科渗透和融合。最后,在数学教学内容和习题设计中,加大开放性问题的教学设计,并按照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和独立思考,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以家校合作为纽带,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国学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大学英语;学习者自主;分析

《自主性与外语学习》出版之后,学习者自主学习便受到更多重视。在我国,自主性学习主要是和传统方式相结合,共同发展。本研究主要从教育学角度进行探讨,同时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际,不断培养发展学习者的自主性。

1学习者自主的概念

学习者自主概念最早属于教育哲学。有研究者对这些问题进行定义,但是将这些概念引入外语学习之后有人认为,学习者自主便是学生学习中对自己负责,要自己对学习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决策。这种决策主要是指:自己制定目标,自己确定学习内容和角度,自己选择学习方式,监控自己的学习地点时间,评估学习成果。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有单独行动的能力、有决策的能力。学生处在不同阶段其自主性也有不同特征。作为成年人,大学生拥有自主决策的能力,同时要学会自己负责。因此也有人将学习者自主能力概括为:有责任心、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制定学习计划、能够评估自己的学习、有自我调整学习方式的能力。同时这些也是构架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

2“学习者自主”问题分析

本文主要选取某大学2016年的两个本科班,共70人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这些学生都是各个专业自愿报名参加的。这些学生在每科学习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优势,但是英语学习成绩普遍较低。但是这些学生学习自主性强,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表现较好。

2.1培养目标

这些学生的整体培养目标是综合发展,同时要有较强的英语能力,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人才。经过大学英语学习后,学生要拥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的同时也要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能够掌握科学的英语学习方式,得到持续发展的潜能。

2.2培养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学,将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同时制定好教学大纲以及自我管理措施。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为本,将英语学习放在素质教育框架下,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要重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定位。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以及规划好每个人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拥有明确的目标,产生努力的动机。

2.3教学多样性

教师使用共用教材,但是鼓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水平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可以使用名著也可以使用报刊杂志等等,同时教师要随时为学生提供专业咨询,这种方式对于提升学生自觉性具有重要帮助。重视课堂上的互动。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要多维度进行,同时反馈也要多个维度及时进行。这种方式对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以及学生主体性都有重要作用,对于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以及主动性都有很好的帮助。

2.4整合综合技能

课堂设计要能够直接反映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目标所使用的方式便是设计者的基本理念。在设计大学英语课堂中,主要着眼点在于目标、任务、策略、评价这些方面。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可以使用英语获得专业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可以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整体语言法是较为普遍使用的教学方式。其主要认为学习过程是从整体到部分,同时认为英语学习也要经历相同的过程,从整体学习到学习细节的过程,在整个课堂中也要体现出这种规律。在教学中英语听力和精读变为听写综合读说达到综合发展,整个学习可以归纳为从输入到吸收再到输出和反馈这个过程。使用整分技能课程设计的优点为,可以突出语言教学中的实践性,学生在学习中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知识,一定要主动参与设计整个学习活动,同时可以体现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输入、吸收和输出。这样便解决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只有输入输出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英语写作。将反馈及时评估引入课堂之后教师和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及时调整,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

2.5重点突出学习者自主方式

学习者并不是天生拥有自我管理以及决策的能力,特别是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学生,这些学生会比较依赖于教师的帮助,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互相批改作业,批改之后再让教师评阅。也可以成立兴趣小组,通过这种方式展开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优秀作品装订成册。提倡教师和学生共同编写教材,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学生使用自己编写的教材会更有兴趣。

3学习者自主学习评价策略

自我评估可以促进学习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同时也让学习者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实力与他人之间的差距。通过评价,学生能够找到自己学习能力的欠缺环节,从而不断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让学习者获得动力。学生对自己评价的能力也是测试他们在学习中展现的自主程度依据。在这个研究中学者进行的自我评价主要是在预习、课堂、总结、制定计划和修改计划中。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做好周记,了解和认识到学习特点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特征、自己学习的策略。整个学习中,教师要及时督促,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

3.1概念认同评级

在研究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次调查,主要了解在整个学习者自主能力研究中对自己能力的认可以及态度。对调查数据进行权重处理得到平均分值,分析数据之后可以发现,中国学生对学习者自主概念没有排斥心理,他们没有完全依赖教师,自己也不愿意灌输式教学。学生内心是比较喜欢自主学习的,他们也认为知识是自己发现和学习才可以得到的。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教师有尊重心理,但也不希望教师一言堂。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获得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力及任务、意义、形式之间有重要的联系。教师在课堂设计时一定要意识到学生自己的兴趣。

3.2学习计划评价

制定计划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策略。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计划要随着实践进行调整,因此在制定计划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培养自主能力,同时保证计划可以实施。需要注意的是,计划不可以过大,这样会影响学生信心。在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素质教学关系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依然有应试教育的影子。从这些方面也可以看出教学改革较为困难。在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中有素质教育的成分,但是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学习自主性。

4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者自主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任务,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一定要按照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最终培养塑造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龚茁.“学习者自主”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四个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S1):280-283.

[2]侯斌,沈娟,史月云.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者自主”问题研究[J].求知导刊,2017(8):19-20.

国学学习计划范文3

一、高校古代文学教学现状

目前,高校古代文学教学在课程设置现状、教学实践现状及课程反馈机制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若引入合作型学习模式,必将更好地为古代文学教学服务,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就课时设置现状而言,相对于课程教材内容,高校古代文学的课程量被不同程度的压缩。随着课程量的减少,必然导致教师授课内容的调整。在课堂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讲解通常放在一些重要章节、名作名篇上。既便如此,还是会面临课时不足的尴尬处境。如讲授屈原《离骚》时,根据学校课程量的设置,只有1-2个学时。可实际教学中随着讲解作品、学生发表意见、探讨等教学环节的展开,1-2个学时明显不够。因此若将一些知识点的展开转移到课下,让教师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的课后拓展阅读和知识积累,就非常必要了。就教学实践现状而言,则可从教学活动的施教者和受教者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就受教者——学生而言,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与动力是影响他们学习的重要因素。有的学生对古代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课下便会积极翻阅相关材料,以加深对作品的了解,但是有的学生对此并没有多大的热忱,偶有几次查询相关资料也仅仅是为了拿到学分。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待进一步调动起来。就施教者——教师而言,面对水平不一的学生,在讲授课程的难易深浅方面有一定的困惑。因此,如何把握讲授作品的“度”便成为让高校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若能够采取合作型学习模式,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无疑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和二者之间的关系,取得教学的预期效果。就课程反馈机制而言,仅仅依靠个别同学在期中和期末发表的反馈意见,未能反映学生的整体情况。因此课程的相关反馈调研应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有计划地开展。这样所取得的调查反馈才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能够及时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提供参考。教师在吸纳反馈意见之后,能够尽快作出授课内容的改革和调整,效果也就会明显改善。总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范围不广、深度不足的状况,在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若将合作型学习模式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将带来古代文学教学的变革。本校在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就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改革的主动脉,引入合作型学习模式,加大广大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古代文学教学的实际水平。

二、合作型学习模式的具体实践

在本校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合作型学习模式,对于改变目前高校古代文学教学的现状产生了重要作用。其具体实践展开包括三个方面:课前设计、课中实施与课后追踪。这三个方面有序合理地进行,方能确保合作型学习模式的有效展开,从而达到提高古代文学教学水平的目的,也使得师生关系在学习中更加紧密。

(一)课前设计

合作型学习模式的第一个环节:制定出详细的合作学习计划。这个计划是合作学习展开的总指南,要兼顾公平与合理的原则。老师课前设计时要考虑到两个方面:学生与小组。首先是学生方面,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性格存在一定差异,以往合作学习活动中经常出现个别出类拔萃的学生侃侃而谈,而其他学生保持沉默,游离于活动之外的现象,这样合作学习的效果则大打折扣。其次是小组方面,小组与小组之间总体实力应该旗鼓相当,组内成员水平不一,担任的职务理应时常调换,避免个别学生付出努力查找资料,却缺乏发表言论的机会,影响小组内部的团结。除此之外,老师理应传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巧,进行一定的训练和指导以提高合作型学习的质量,包括积极倾听的技巧,互相了解掌握语言材料的技巧,给予建设性批评的技巧,采纳建设性批评的技巧以及解决观点分歧的技巧等等。也要设想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如在组内如何分派学习任务,当组员之间意见相左时该如何应对。与此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各小组之间的关系,防止学生因为观点的不统一而出现纠纷。

(二)课中实施

每次在合作型课堂中教师都要给予4-6个可供选择的题目,题目应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进行设计,既要考虑到思维活跃的学生,也要顾及到部分内向的学生;设计的题目理应要适合小组进行讨论、分派学习任务;题目的内容也应该与学生的兴趣贴合,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思考。只有这样统筹兼顾,方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从而实现合作型学习的目的,加强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学生在学习任务展开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与任务,通过自己积累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课本提供的参考以及教师的提醒,进行自我实践的表达,同时应该学会尊重别人的看法,认真听取别人给予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能因为别人持有异于自己的观点而耿耿于怀,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思维方式、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尽相同。如怎样看待屈原这一历史人物,有的学生仰慕其才华和人品,对其赞美有加;有的同学则认为屈原在国家危难之际,不想办法拯救君主,而是沉江自杀,举动惊人,实非大丈夫所为,不具有忠臣应用的气节;有的同学则是站在其对文学的贡献角度来说,认为屈原开启了浪漫主义先河。在学生思维进入死角或是中断时,教师要适当地进行提醒,予以点拨,直至他们思路通畅,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学生的观点比较极端或是与合作学习任务不相关时,教师应委婉提出意见,潜移默化中转变他们思维方式,将学生“拉入”合作学习任务中,切勿直面批评痛斥,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在与学生直面交流时,教师应关注到每一位参与的学生,避免部分学生过于沉默,失去实施合作型学习的意义。

(三)课后追踪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合作型学习模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即实施问卷调查,以此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实际学习状况。在开课前、期中、期末分别就学生学习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设计问卷,诸如,开课前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知识储备等情况,据此制定学习任务;课程中期调查学生阅读计划的开展情况、文学名篇的掌握情况、学习的期待等情况,据此调整教学任务;期末调查学生最终在古代文学这门课的学习收获、不足之处,以及今后有待改进的地方。据此加以归纳和总结。如以安徽大学2013级汉语言文学的问卷调查为例,三个班级150名学生为问卷对象,共发放问卷调查150份,回收150份,有效问卷调查150份。题目总体上分为三大类:选择题、填空题与陈述题。选择题的内容设置为:对于已学章节进行调查,让学生选择出讲解有待加强的章节,可以用语言叙述;对于即将涉及的章节,你希望对哪些作品作重点讲解,你有兴趣参与哪些作品专题讨论等。设置这些选择题,调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及教师授课的不足,给予教师提升的空间。填空题主要侧重于调查学生的阅读倾向,偏重神话传说、先秦叙事散文还有先秦说理散文等。至于让学生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目,将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阅读偏好,从他们兴趣点出发制定合作学习计划。陈述题则是让学生对教师课程的安排、传授知识的方式提出建设性意见,老师根据这些意见做出相应调整,促进合作学习计划的实施。经过前期、期中、期末的问卷调查,63.4%的学生关于古代文学的课程与老师知识的传授方式等问题所陈述的建议,择其要点有:(1)希望老师授课方式更加多元化,可以将影像、音乐与文本相结合;(2)教师多多介绍相关作品,择取优秀篇章让学生组成小组合作学习,课上小组之间分享学习心得;(3)可以将教学与教师的研究领域及学术成果相结合,扩大学生对该领域的了解。虽然问卷对象有限,规模不大,但基本反映了中文专业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现状和不足。从总体上看,学生还是愿意参与到古代文学专题研究中,对古代文学充满兴趣。他们希望这门课程能够结合时代的发展与他们的兴趣所在,多元化讲授更多优秀的作品。此外他们希望与教师之间多开展合作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增加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而且可以加深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出一个和谐而又充满活力的课堂。

三、合作型学习模式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运用成效

合作型学习模式经过一年的实验后,成绩斐然。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大大提高,主动向老师请教学术问题,并请求老师开出系列书单供他们阅读,定期进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阅读体悟。与此同时学生对于文献的整理、收集与使用能力较之前有了极大的提高,他们学会将理论与作品相结合,多方位分析作品,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在期末考试中,85%的学生其古代文学的分数在80分以上,更有优秀学生参加安徽省大学生国学经典知识比赛获得了第二名的可喜成绩。对于教师而言,引入合作型学习模式,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得以更进。就其教学方式来说,结合大多数同学的建议,采取多元化授课方式。课堂上将影像、音乐、文本融合,为作品的讲解增加了生动性、趣味性、丰富性,同时提高了教师对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应学生要求老师尽可能多地介绍相关作品的建议,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素养,提高自己专业水平和相关能力。在定期举行的合作学习中,以自己对于作品的独特见解指导学生的交流过程。此外,教师将教学与自己研究领域、学术成果相结合,有利于吸取不同意见,完善老师的学术成果。当然有的同学见解独特,更有甚者,启发了教师对学术问题的不同观点,达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从现阶段来看,合作型学习模式投入到古代文学教学中非常必要和及时。合作型学习模式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改变现有的教学状况,促进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提高学习古代文学的积极性。教师在实施合作型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传授知识的能力,加强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因此在今后的古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还应保持这一学习方法,以达到长期有效地更新知识结构,转换知识观念,促进古代文学教学的持久发展。

作者:王莉 朱家慧 单位:安徽大学文学院

科研项目:

安徽大学教学项目“合作型学习模式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应用”(批准号:J10118457034)。

参考文献:

[1]潘殊闲.西华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改革问卷调查报告[J].高等教育研究,2008,(25).

[2]张飞雪.语文探究型学习浅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4).

国学学习计划范文4

实施ETHOS项目

实施ETHOS项目,旨在促进学生对技术全球化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当工程技术与文化、政治和经济等相关联时,他们将能更加深刻地领会工程技术的涵义,并能更好地进行服务。ETHOS项目的主持人希望通过服务与学习、团队活动、合作研究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经验式学习,为欠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技术支持,运用实用技术提高当地人的生活水平。ETHOS项目能够在服务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处理技术、环境伦理、社会责任和文化敏感等问题。项目的实施,能够在日益增长的全球化时代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眼光与国际事务胜任力具有重要的作用。ETHOS项目的实施始于2006年,到2010年,ETHOS项目成员的足迹遍及非洲、亚洲、中美洲、北美以及美国本土的20多个国家。所实施的工程种类繁多,包括非洲农村的供水与水净化系统设计、喀麦隆供水系统的设计、多哥的屋顶结构设计、危地马拉的木质炉灶设计、尼加拉瓜的太阳能光伏电板工程、玻利维亚的工业炉和烘干机设计、秘鲁的计算机系统工程、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太阳能炉的设计等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们在服务与传授实用技术的同时,通过与当地人接触,亲身感受与体验当地的文化,使他们享受到不同文化带来的快乐。工程结束后,极大地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学生们对工程技术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建立全球学习生活区

目前,戴顿大学的国际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0%以上。他们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44%的学生来自中国。随着国际学生的急剧增加,为了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戴顿大学扩大了位于瑞克中心的国际学习生活区,建立了全球学习生活区。建立全球学习生活区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沟通能力以及文化敏感性;把学生培养成为世界公民;促进不同文化背景学生之间关系的发展。⑦在全球学习生活区中,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国际化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自由地讨论问题,分享不同国家的文化,浸淫在一个全球对话的社区之中,共享着他们所热衷的国际意识,并且把这种意识传递到大学的其他社区。在国际学习生活区中,学生上课、进行移民咨询、工作以及进行课外活动、查找他们所需的资料等等,国际学习生活区成了国际学生和对跨文化感兴趣学生的理想家园。该校国际项目部主任艾米•安德森说,“在我们的校园里呈现出美妙的国际性,我们一直在寻求积极的改进措施来促进国际化的发展”。

集中开拓中国市场

到目前为止,戴顿大学已经与20多个国家的40余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但是,他们最引以为自豪的是在中国的举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戴顿大学敏锐地意识到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巨大潜力,因此在制订国际化发展战略时将主要目光投向了中国。从2003年开始,戴顿大学与中国高校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现在,已经与中国10余所一流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创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的新局面。戴顿大学与中国高校的合作项目非常广泛。在上海师范大学实施了“工程技术3+1项目”、“暑期海外学习计划”、教师(研究人员)互访项目。为了发展普通话教学,戴顿大学语言系从南京大学聘请客座教授,以帮助他们进行教学与课程开发。戴顿大学还与美国的跨国企业合作,从南京大学挑选优秀的学生到戴顿大学学习。如果学生完成了跨国企业美国总部的暑期实习,毕业后愿意到中国分公司工作,美国的跨国公司赞助其在戴顿大学的学习费用。2007年,戴顿大学与南京财经大学合作,实施了教员互访项目,签署了“1+4招生协议”等。同年,戴顿大学视觉艺术系与南京艺术学院实施了“艺术交流项目”,并于次年将交流的成果在对方学校进行展示。2007年11月,戴顿大学与南京医科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商定在医疗与健康护理领域进行合作教学与研究等。2010年,戴顿大学与南京理工大学签署实施了“政府规划与领导项目”,该项目旨在向中国学生介绍美国的公共管理、领导能力与技巧。戴顿大学不仅与中国高校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还积极拓展合作范围,寻求机会与中国政府合作。现在,戴顿大学已经和江苏的政府部门建立了多年的合作关系,在“江苏教育计划”中,已经实施了“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研究生教育项目”。戴顿大学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合作,在园区成立了戴顿大学中国研究院(苏州)。依托戴顿大学的优势学科,结合园区产业发展需求,与中国高校合作开设纳米技术、电子光学、生物工程、再生能源等专业,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工作。

实施“全球教育习明纳”计划

为了提高学校教职员工的国际化水平,戴顿大学实施了“全球教育习明纳”计划。⑨该计划被看做是学校制定国际化战略的关键要素,它为教职员工的海外学习提供条件,拓展教职员工的国际化视野,激励他们用全球化的眼光进行教学与科研。该计划的实施使许多没有国际经验的教师对国际化有了全新的理解,这不仅有助于加强戴顿大学的国际关系网络,还能激发出新的学术项目,提高大学的学术水平。让学生到国外学习很重要,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有所改变,将对更多的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历史教授查尔斯•安格纽通过三个月的中国之旅,已经开出了三门新课,并计划开发一门亚洲研究选修课。全球教育习明纳计划始于2010年,第一批人员在2011年5月至6月访问了中国。第二批人员于2012年暑假成行,访问与学习目的地依然是中国。项目完成后,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拟订一个具体的合作项目建议,修订其所教授课程以提高国际化水平。该计划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作为一个群体性活动,却又是高度个性化的,能够满足每一位教师的独特兴趣与需求。

成立国际教育委员会

为了保证国际化战略的顺利实施,评估国际化项目的实际成效,戴顿大学成立了“国际教育委员会”。委员会由招生副校长、学生发展副校长、学术评议会主任、国际项目中心主任、教务处长,以及相关学院的院长等14名成员组成。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有以下方面:制定国际化发展策略;审查正在进行的国际化项目;制订或审查大学层面的国际化发展政策;审查所有新的国际化项目,并向校长和教务长提供建议;在尊重财务模式的基础上对国际化项目进行审查;检查与评价国际化成果;收集与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信息。国际教育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两次会议,会议由国际教育中心主任和教务处副处长共同主持。会议审议国际项目中心和大学的其他国际化工作,提出新的国际教育项目建议,讨论国际教育政策等。为了对国际化项目的运行过程进行监控,国际教育委员会每年至少向教务长或教务委员会汇报一次工作。

国学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本科生;英语口语学习;负动机影响因子

中医药院校的本科生英语口语学习属于非专业英语学习,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具备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逐步提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负动机影响因子的存在,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找到有效的改进方法。

1中医药院校本科生英语口语学习中的负动机现象

学习动机是引发学习行为、使学习者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付出努力的内在动力和倾向。学习动机可看作是学习需要、学习期待相互作用的结果,积极的学习动机能够有效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相反,也存在一些“不正当”的学习动机,只能够在短期时间内,对学习者产生促进作用,而放在长期学习活动中,则表现为负面影响因素,容易对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产生阻碍。这种学习动机即负动机。相关研究者发现,负动机的存在会使英语口语学习者出现口语水平衰退的现象,引发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学习者的内部因素,以及教师、家庭、学习方法等外部因素。从中医药院校本科生英语口语学习情况的观察结果来看,学生的负动机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和谐,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缺少沟通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较为严苛;(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消极情绪,被动完成相关教学和学习任务;(3)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对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4)课堂教学设计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比如超量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不平衡等。

2中医药院校本科生英语口语学习负动机影响因子的调查研究

2.1调查研究方法

基于上述表面观察结果,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设计了本次调查研究活动,具体确定中医药院校本科生的英语口语学习负动机影响因子。其中,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借鉴主要参考外国学者对英语学习负动机的划分方式,将其分为教师、学校管理、教材、目标语消极学习情绪、母语干扰、自信心受打击等几大类。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影响中医药院校本科生英语口语习得的负动机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量化评价。调查对象某中医药院校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调查对象的平均英语学习时间为7.7年,共发放80分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数量为68分,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5%。对于调查问卷题目的设计,参考五级量表形式,要求被试者在“非常同意”“基本同意”“不确定”“反对”和“非常反对”中进行选择回答,五个选项对应的分值分别为5分、4分、3分、2分和1分。回收问卷后,采用SPSS15.0软件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各负动机影响因子的具体影响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2.2数据结果

从本次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结果来看,问卷KMO值为0.872,大于0.5,说明问卷数据适合进行负动机影响因子分析。根据设计的38到问题项,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经过正交旋转归类后,得到5个负动机影响因子,因子信度水平在0.78~0.85之间,累积总方差为60.2%,可信度较高。其中,“学习积极性不足”因子的平均分值为3.218,标准差为2.383,“口语习得策略缺失”因子的平均分值为2.906,标准差为3.172,“教师口语能力及教学方法”因子的平均分值为2.174,方差为3.976,“口语课程和学习材料设计”因子的平均分值为1.925,标准差为2.713,“同伴协作不足”因子的平均分值为1.891,标准差为3.749。从这一结果来看,“学习积极性不足”和“口语习得策略缺失”的得分最高,对学生英语口语习得的负动机影响最为显著。按照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划分方式,这两个因子均属于内在因素,影响占比分为30.4%和26.9%,合计为57.3%。其余三个影响因子为外在因素,影响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18.1%、15.7%和8.9%,合计为42.7%。这一结果说明内在影响因素对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负动机影响更高。

2.3负动机影响因子分析

从负动机影响因子的详细统计情况来看,因子1为“教师口语能力及教学方法”,包含“教师表达能力”“教师性格特征”“教师教学能力”“教师教学态度”几个调查问题。学生指出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师口语发音不标准、缺乏教学热情、教学内容准备不充分等。因子2为“口语课程与教学材料设计”,包含“课程设置情况”“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方法”“教材设计”等调查问题,从学生指出的问题来看,英语口语教学多侧重于语法教学、面向四六级考试、口语活动的评价标准不明确等,都反映出课堂设计存在不合理性。因子3为“同伴协作不足”,包含“英语口语合作联系”“同伴间口语程度”等问题,学生反映同伴间合作积极性不高,而且口语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限制了口语活动的开展。因子4为“学习积极性不足”,包含“学习能动性”“学习目标”“学习兴趣”“英语学习规划”等几类问题,结果显示学生缺乏英语口语学习信心和兴趣,导致其主观能动性为完全发挥,处于英语口语学习的被动状态。因子5为“口语习得策略缺失”,包含“学生学习方法”“学习系统性”等几类问题,结果显示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从上述调查结果来看,中医药院校的本科学生存在多方面的英语口语学习负动机因素,首先从主观因素方面来看,缺乏英语口语学习兴趣和合适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的最大阻碍。由于学习兴趣的缺失,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且看不到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这也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心造成打击。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排斥、缺乏对英语职场应用重要性的了解等因素导致的。总体来看,内部影响因素所占的比例超过了外部影响因素,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更加显著,这也能够说明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性,需要采取外部调节措施,引导学生改变英语口语学习态度,建立学习兴趣和信心。同时,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样不能忽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的方法不得当、缺乏对课堂时间及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未主动与学生开展深入的沟通交流,也会导致学生学习负动机的产生。此外,也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作用,广泛开展口语练习互动,提高其英语口语应用能力。

3关于中医药院校本科生英语口语教学及学习的几点建议

3.1关于英语口语教学的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结果,主要对中医药院校的本科生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对学生思想、心理层面的关注,通过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调节,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信心;(2)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和教学活动,结合学生未来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创设情景,组织学生开展口语练习活动。平衡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适当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多种形式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自然而然的记忆相关英语语法知识,并学会在实际口语交际中灵活运用;(3)营造良好的英语口语语言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小组合作等形式开展口语探究和练习活动。引导学生多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英语口语活动,包括口语竞赛、文艺表演活动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在相对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放开手脚、大胆尝试,体会英语口语学习的乐趣。

3.2关于英语口语学习的建议

从上述英语口语学习负动机影响因子的调查研究结果来看,学生的主观因素影响作用更加显著,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需要为其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解决主观上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具体而言,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关注于以下几方面问题:(1)建立正确的英语学习目标,明确英语口语学习对于自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在许多与中医药相关的职业中,都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以适应实际工作中的沟通交流需求。因此,应将英语口语学习纳入职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每个阶段应达到的英语口语水平;(2)建立长期学习计划,英语口语学习与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量、外在表达能力等都有密切关系,学生应建立长期的学习计划,有意识地增加英语储备量,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促进英语口语水平的稳步提升;(3)在英语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会以友好、包容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同伴,尊重个体差异,并以学习的态度善于发现对方有点,取长补短,在合作练习过程中实现英语口语水平的同步提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医药院校本科生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具体了解其英语口语学习中的负动机影响因素,明确其形成原因及影响机制。从本次调查及结果来看,学生内在因素的影响要高于外在因素,但外在因素也同样不容忽视,通过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进行改善,并为学生提供更多合理建议,可以尽可能地消除负动机影响,促进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硕,杨紫涵,周玉梅,翟信君.新时期大学生英语口语实践应用能力培养[J/OL].轻工科技,2019(02):171-172.

[2]尹虹霓.藏族大学生英语口语习得负动机因素研究[J].知识经济,2018(19):134-135.

[3]丹阳.中医药高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口语教学研究与探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01):120-122.

国学学习计划范文6

本研究以关键词“远程教育”&“学生辍学”进行主题检索,通过总结分析近十年来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学生辍学原因的研究论文,对辍学学生年龄、性别、时间的特点及影响辍学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一)辍学年龄特点

上海电视大学的统计资料显示,25岁以下学生的流失率最低,随着年龄的增长,流失率开始增加。据统计,宁波广播电视大学2000级金融学专业的学生25岁以下的流失率平均为11.26%,最低;40岁以上的学生虽然只有16人,但能够坚持完成学业的只有1人。根据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数据,截止2005年10月,辍学年龄分布在21-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06岁。

(二)辍学性别特点

上海电视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读远程教育的学生中,男性学生的比例比女性学生低,但是男性学员的流失率远远超过女性。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级金融学的学生男性学生流失率51.94%,女性学生流失率28.94%。可见,在辍学学生中,男性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

(三)辍学时间特点

几乎所有的远程教育机构都发现学生辍学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最容易发生。同时,英国开放大学通过调查也得出在一年后辍学人数逐步下降。宁波广播电视大学金融专业本科2000级第一学期流失率为18.9%,占总流失数的65.44%;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英语本科2003级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学生流失率占总流失率的82.61%,第三、第四学期学生流失率明显下降。1999年至2008年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专业(包括专科生和专科起点的本科生)辍学行为在入学一年内发生率约占85%以上。南宁市广播电视大学的数据显示至2002年春,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辍学率超过45%。

二、辍学的原因

(一)学习者个人特征因素的影响从学习者的个人特征因素来看,学者们主要研究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基本属于个人无法或较难改变的部分,却缓慢持久地影响着学习效果。如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经济背景、身体状况、工作状况等。远程学习者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经济压力较大,身体欠佳等问题。同时,远程学习者很多为在职成人学生,常常因为繁忙的工作,繁重的家务,必要的社交活动等,能利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尤其对女性学习者来说还可能存在结婚、生子和抚养孩子等多种家庭负担。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和各方面的支持,很难有成功的学习。二是学习者的教育背景、心理背景等。远程教育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但是我国学习者习惯集中面授,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不适应远程教育方式。同时,部分学生修读的专业与学习经验及能力不相称,或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甚至不懂有关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知识和技能,不懂得运用网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故不能自觉自愿地、富有成效地进行学习。在心理方面,一方面远程学习者大部分是在职成人,面临着角色转换,承担着巨大心理压力,容易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吃力,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远程学习者很多希望通过远程教育改变现状,导致远程学习者学习目标明确,带有极强的功利性。如果学习的难度超出他们的心理预期,且文凭不是特别必需,或者有其他更容易获取文凭的途径,他们就会选择辍学。总之,学习者个人的特征因素之间交互,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当学习效果不良影响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引起了辍学。

(二)教学机构方面的因素

教学机构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师、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网络课程等因素,它直接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教师远程教学的教学技能、教学模式、对远程教育的态度和热情等,将直接影响教师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服务。远程教育中的教师与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同,远程教育中的教师除了需要有较好的面授技巧外,还需具备在线教学的技能、网上课程设计的技能。但是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并不高,很多教师只是将传统的讲授生硬地搬到远程教学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等,其远程教学技能明显欠缺。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实施远程教学的有效途径,如果远程教育缺乏对学生的持续关心和支持,会影响学习效果,导致学生流失。远程教育中若教师对学习者的学习方法指导及个别帮助欠缺或者学习者在出现心理障碍时得不到教师的及时疏导与关怀,就会导致师生之间、学习伙伴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之间的良性互动反馈缺乏。同时学校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不强,如与教材相配套的音像带没有及时发放到位等。远程教育中的这些方面的服务不到位,不予以足够的重视,无法满足学习者的要求,辍学就无法避免。同时,远程教育中网络课程的设计水平是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许多网络课程未考虑学习者的个人特征,未围绕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课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清晰程度、难易程度等缺乏远程教学策略的运用和必要的学习指导,以致影响了学习者对远程教育的态度。

(三)其他因素的影响

由于目前技术的局限性,师生交流的频率、广度及深度都还达不到理想状态,学习者得不到同步的感受。同时,远程学习者的学历得不到社会很大的认可,使学生失去学习热情,失去重要的外部激励机制,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措施

远程教育中学习者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学机构应该适时地关注学习者的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良好的支持服务,引导学习者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以上提及的辍学原因中,诸如学习者的个人背景是一时难以改变的,但是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可以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使之产生能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远程教育中学习者的辍学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教学机构的管理

远程教育中的管理一方面是教学中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考核制度、学习者入学条件、教师职责等等,另一方面是要落实各项规则。同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要切实做好招生工作规范管理,严格审核学生入学资格,确保教学质量的第一道程序。

(二)支持服务

1.高度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培养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及自信心

远程教育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学习者入学后需要观念的转变,新生入学教育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新生入学教育中内容要丰富紧凑,利用电子文档及多媒体设备,向学习者介绍远程教育教学的模式特点、学习方法、支持服务体系等等,使其对远程教育有较全面的认识。同时,远程教育中教学计划的介绍,学习经验的交流会、网络知识的传授、考核的方法等等也需要在新生入学时一一道出,一方面使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学习,另一方面培养其正确的学习观念,自主学习的能力,终身化学习的意识。

2.加强硬件和软件设备的系统建设

在远程教育中,需要通过各种设备和资源获得成功的学习。一方面加强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对教师使用多媒体按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培训。另一方面根据需要及时向学习者提供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为学习者学习提供指导与服务,为其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同时,加强学习资源的建设,如提供免费的电子图书馆,方便学习者依托丰富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3.加强对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和思想方法上的指导

目前远程教育的师资队伍,尤其是基层教师队伍在素质、能力、结构等方面与远程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对教师在远程教育理论、计算机操作知识、网络应用技术、学科发展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培训,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技术水平和远程教育理论素养。

(三)教师

远程教育中教师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教师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远程教育中,需要教师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明确其角色定位。同时,要求教师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鼓励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掌握远程教学的策略和互动技术。同时,教师要增强服务意识,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养。第二,重视面授教学。远程教育中大部分课程是通过网络教授的,为数不多的面授教学就显得极其重要了。在面授教学中,教师要在讲解重难点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同时,引导和帮助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注意面授过程中各种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与网络学习形成互补,满足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需要和期盼。第三,注重学习的情感关怀。远程教育中由于面对面交流的缺乏,造成人与人之间感情关系的淡漠和疏远,不利于有效学习的开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智,减少学习者孤独感和寂寞感,帮助学习者顺利完成学业。

(四)教学策略

1.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策划和组织,综合运用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刺激,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情景教学”法,给学习者模拟真实的学习情景,方便学习者采取协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方法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

2.教过过程中开通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比如通过论坛的及时反馈,课下的关怀等,弥补由于时空分离的教学中情感的缺失,提高学习者对教师及课程的认同感,维持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在交互过程中,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能力等等。总之,在教学策略中,重视与学习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学习者释放不良情绪,保持学习者的心理健康,为学习者排忧解难。

3.重视培养学习者的协作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讨论,一方面结合各自的优势,互相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加强学习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消除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孤单感,让学习者快乐地学习。

4.加强教学过程的设计。针对远程学习者的特征,根据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序优化地串联起来,形成优质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意进行人性化设计,加强学习者情感的参与。

(五)学习者

国学学习计划范文7

本研究以关键词“远程教育”&“学生辍学”进行主题检索,通过总结分析近十年来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学生辍学原因的研究论文,对辍学学生年龄、性别、时间的特点及影响辍学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一)辍学年龄特点

上海电视大学的统计资料显示,25岁以下学生的流失率最低,随着年龄的增长,流失率开始增加。据统计,宁波广播电视大学2000级金融学专业的学生25岁以下的流失率平均为11.26%,最低;40岁以上的学生虽然只有16人,但能够坚持完成学业的只有1人。根据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数据,截止2005年10月,辍学年龄分布在21-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06岁。

(二)辍学性别特点

上海电视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读远程教育的学生中,男性学生的比例比女性学生低,但是男性学员的流失率远远超过女性。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级金融学的学生男性学生流失率51.94%,女性学生流失率28.94%。可见,在辍学学生中,男性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

(三)辍学时间特点

几乎所有的远程教育机构都发现学生辍学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最容易发生。同时,英国开放大学通过调查也得出在一年后辍学人数逐步下降。宁波广播电视大学金融专业本科2000级第一学期流失率为18.9%,占总流失数的65.44%;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英语本科2003级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学生流失率占总流失率的82.61%,第三、第四学期学生流失率明显下降。1999年至2008年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专业(包括专科生和专科起点的本科生)辍学行为在入学一年内发生率约占85%以上。南宁市广播电视大学的数据显示至2002年春,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辍学率超过45%。

二、辍学的原因

(一)学习者个人特征因素的影响

从学习者的个人特征因素来看,学者们主要研究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基本属于个人无法或较难改变的部分,却缓慢持久地影响着学习效果。如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经济背景、身体状况、工作状况等。远程学习者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经济压力较大,身体欠佳等问题。同时,远程学习者很多为在职成人学生,常常因为繁忙的工作,繁重的家务,必要的社交活动等,能利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尤其对女性学习者来说还可能存在结婚、生子和抚养孩子等多种家庭负担。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和各方面的支持,很难有成功的学习。二是学习者的教育背景、心理背景等。远程教育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但是我国学习者习惯集中面授,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不适应远程教育方式。同时,部分学生修读的专业与学习经验及能力不相称,或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甚至不懂有关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知识和技能,不懂得运用网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故不能自觉自愿地、富有成效地进行学习。在心理方面,一方面远程学习者大部分是在职成人,面临着角色转换,承担着巨大心理压力,容易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吃力,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远程学习者很多希望通过远程教育改变现状,导致远程学习者学习目标明确,带有极强的功利性。如果学习的难度超出他们的心理预期,且文凭不是特别必需,或者有其他更容易获取文凭的途径,他们就会选择辍学。总之,学习者个人的特征因素之间交互,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当学习效果不良影响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引起了辍学。

(二)教学机构方面的因素

教学机构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师、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网络课程等因素,它直接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教师远程教学的教学技能、教学模式、对远程教育的态度和热情等,将直接影响教师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服务。远程教育中的教师与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同,远程教育中的教师除了需要有较好的面授技巧外,还需具备在线教学的技能、网上课程设计的技能。但是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并不高,很多教师只是将传统的讲授生硬地搬到远程教学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等,其远程教学技能明显欠缺。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实施远程教学的有效途径,如果远程教育缺乏对学生的持续关心和支持,会影响学习效果,导致学生流失。远程教育中若教师对学习者的学习方法指导及个别帮助欠缺或者学习者在出现心理障碍时得不到教师的及时疏导与关怀,就会导致师生之间、学习伙伴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之间的良性互动反馈缺乏。同时学校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不强,如与教材相配套的音像带没有及时发放到位等。远程教育中的这些方面的服务不到位,不予以足够的重视,无法满足学习者的要求,辍学就无法避免。同时,远程教育中网络课程的设计水平是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许多网络课程未考虑学习者的个人特征,未围绕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课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清晰程度、难易程度等缺乏远程教学策略的运用和必要的学习指导,以致影响了学习者对远程教育的态度。

(三)其他因素的影响

由于目前技术的局限性,师生交流的频率、广度及深度都还达不到理想状态,学习者得不到同步的感受。同时,远程学习者的学历得不到社会很大的认可,使学生失去学习热情,失去重要的外部激励机制,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措施

远程教育中学习者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学机构应该适时地关注学习者的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良好的支持服务,引导学习者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以上提及的辍学原因中,诸如学习者的个人背景是一时难以改变的,但是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可以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使之产生能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远程教育中学习者的辍学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教学机构的管理

远程教育中的管理一方面是教学中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考核制度、学习者入学条件、教师职责等等,另一方面是要落实各项规则。同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要切实做好招生工作规范管理,严格审核学生入学资格,确保教学质量的第一道程序。

(二)支持服务

1.高度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培养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及自信心远程教育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学习者入学后需要观念的转变,新生入学教育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新生入学教育中内容要丰富紧凑,利用电子文档及多媒体设备,向学习者介绍远程教育教学的模式特点、学习方法、支持服务体系等等,使其对远程教育有较全面的认识。同时,远程教育中教学计划的介绍,学习经验的交流会、网络知识的传授、考核的方法等等也需要在新生入学时一一道出,一方面使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学习,另一方面培养其正确的学习观念,自主学习的能力,终身化学习的意识。

2.加强硬件和软件设备的系统建设在远程教育中,需要通过各种设备和资源获得成功的学习。一方面加强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对教师使用多媒体按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培训。另一方面根据需要及时向学习者提供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为学习者学习提供指导与服务,为其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同时,加强学习资源的建设,如提供免费的电子图书馆,方便学习者依托丰富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3.加强对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和思想方法上的指导目前远程教育的师资队伍,尤其是基层教师队伍在素质、能力、结构等方面与远程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对教师在远程教育理论、计算机操作知识、网络应用技术、学科发展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培训,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技术水平和远程教育理论素养。

(三)教师

远程教育中教师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教师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远程教育中,需要教师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明确其角色定位。同时,要求教师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鼓励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掌握远程教学的策略和互动技术。同时,教师要增强服务意识,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养。第二,重视面授教学。远程教育中大部分课程是通过网络教授的,为数不多的面授教学就显得极其重要了。在面授教学中,教师要在讲解重难点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同时,引导和帮助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注意面授过程中各种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与网络学习形成互补,满足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需要和期盼。第三,注重学习的情感关怀。远程教育中由于面对面交流的缺乏,造成人与人之间感情关系的淡漠和疏远,不利于有效学习的开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智,减少学习者孤独感和寂寞感,帮助学习者顺利完成学业。

(四)教学策略

1.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策划和组织,综合运用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刺激,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情景教学”法,给学习者模拟真实的学习情景,方便学习者采取协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方法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

2.教过过程中开通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比如通过论坛的及时反馈,课下的关怀等,弥补由于时空分离的教学中情感的缺失,提高学习者对教师及课程的认同感,维持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在交互过程中,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能力等等。总之,在教学策略中,重视与学习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学习者释放不良情绪,保持学习者的心理健康,为学习者排忧解难。

3.重视培养学习者的协作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讨论,一方面结合各自的优势,互相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加强学习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消除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孤单感,让学习者快乐地学习。

4.加强教学过程的设计。针对远程学习者的特征,根据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序优化地串联起来,形成优质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意进行人性化设计,加强学习者情感的参与。

(五)学习者

国学学习计划范文8

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现象是,教师的培养越来越专业化,但是教师教育者自身的专业化却成了大问题。学科教学论教师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群教师教育者,但至今他们在高校中仍被边缘化,他们所从事的学科教学论在教师教育领域中虽然不可或缺,但却是毫无疑问的弱势学科。这群教师教育者目前的整体学术水平并不高、研究力量薄弱,在学术界没有话语权。而导致他们没有话语权的重要原因是学科教学论在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中没有得到认可,教师教育在我国学科专业谱系中还没有被认为是一种专业。

在我国,一门学科要在大学里获得承认,必须通过行政性的学科设置,才可能获得人员编制和资金资助等学科发展的必要条件。但由于学科地位低下,学科教学论教师在攻读学位、课题研究、发表科研论文和评定职称时非常尴尬。对本职工作最有针对性的研究和论文往往上不了高级别的学术期刊,而要提高学术层次,所做的研究又必须是纯学科的研究或者是纯教育学的研究,这类研究成果在实际工作中意义不大,对学科教学论的指导效果也不明显。于是,学科教学论教师要想在专业上有所发展,其研究和论文必然要远离其教学工作的实际。因此,有学者呼吁,为了促进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应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设置教师教育专业的二级学科,授予教师教育专业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在高等教育机构中设置教师教育者的教授席位。其中,设置教师教育专业以及设置教师教育者的教授席位是保障教师教育者地位、增强其认同感的制度保障。

南京师范大学在这一方面做了积极尝试。2005年,该校组建了教师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教师队伍,研究制定了教师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在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自主设置并申报了教师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开启了高起点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新篇章。但像南京师范大学这样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学校在我国为数不多。大多数学校尚不具备自主设置二级学科专业的权限,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面临很大困境,于是就产生了“又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的两难现象:一方面,我国教师教育事业需要更加专业化的教师教育者来建设;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学位制度及其评价机制又限制了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

二、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冲突

其实教学活动重在解决三个问题:“教什么”、“教给谁”和“如何教”。这三个问题紧密相连、不可分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至亲关系,难分伯仲。因此从学理上分析,学术性与师范性的争论是必然存在的。因为学术性指向学科知识与技能,对应于“教什么”的问题,而师范性指向教学法知识与技能,对应的是“如何教”和“教给谁”的问题。历史上,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一直贯穿于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古今中外概不例外。这一冲突在我国具体表现为:要不要办师范以及怎样办师范这样的问题。新中国自1953年召开全国第一次高等师范教育会议、建立新的师范教育体制以来,对于是否要办独立的师范教育一直存在争论,主要有:一是主张取消师范院校,由综合院校培养教师;二是主张教师培养有其独特规律,需要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师范教育体系。

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冲突在幼儿园教师培养和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中表现得不是非常突出,但在中学教师的培养特别是高中理科教师的培养中显得十分尖锐。具体表现在:如果突出师范性,将高中理科教师的培养放在教师教育学院上,采用与小学教师相同的模式进行培养,那么,高中理科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如何得到保证?众所周知,理科类的专业知识难度较大,本科四年正是学习和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关键阶段。离开大学的学习环境以后,他们基本没有条件再去系统地学习学科类的专业知识。而且作为理科教师核心能力之一的实验技能也只能在大学学习期间才能得到系统化训练。而在工作岗位上,他们有很多机会去学习教育教学知识,在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活动中还要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也就是说,中学理科教师从职前到职后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学科知识和技能水平是逐渐递减的,而其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却是逐渐增加的。所以,中学理科教师如果在大学阶段没有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那么,他将来的教学工作就会面临“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局面,并且这种局面很难扭转。相反,如果把师范生放在专业系科进行培养突出学术性,是否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这就回到了传统的师范教育模式中。

过去都是将师范生放在专业系院培养,虽然学术性有一定保证,但是各专业系院缺乏师范氛围,对师范生技能不重视,对师德养成更是缺乏应有意识,结果师范性被大大弱化。可见,大学四年本科教育阶段,尤其是在高中理科教师的培养中,学术性和师范性的冲突比较尖锐。一方面,从教师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来看,学科功底非常重要。从学习规律来看,学科专业功底只能在大学本科阶段筑就“,错过这个村,便没这个店”。而师范生技能的习得主要在教学实践中积累和养成“,错过这个村,还有很多店”。因此,师范生的培养要把学术性放在第一位。另一方面,从教师职业生涯的短期目标来看,首先,师范生要能够入职。也就是说,他们首先要顺利通过各种笔试、说课面试和上课面试的考核;其次,要关注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语言表达和板书字画等技能。因此从短期来看,师范性比学术性更加紧迫和必需,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两难问题,顾明远教授建议,高中教师应由师范大学和综合大学用“4+1”或“4+2”模式培养,即学习欧美的模式,先在各系科学习学科专业课程,然后到教育学院学习一至二年的教育专业并参与实习,经过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这种模式延长了学习时间,增加了师范人才的培养周期,从而可以使学术性和师范性的冲突得到缓解。

三、系科独立建制与教师教育双专业性的不适

目前,我国师范院校的系科建制一般是分科设置,而每个系科都有自己的独立利益,决策做事考虑问题通常是从本系利益出发,从而造成了跨系合作的困难。因此,这种系科独立建制与具有双专业特征的师范人才培养工作是不相符的。为了缓解系科独立建制与教师教育双专业性的不适,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了多种分段培养模式:2+2(如四川师范大学)、2+1+1(如渤海大学)、3+1(如宁波大学)、3.5+0.5(如河北师范大学)、4+0(如北京师范大学)、4+1(如北京师范大学)、4+2(如南京师范大学)、3+3(如上海师范大学)等。分段模式中的前一个数字表示师范生在各专业院系学习公共必修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的时间,后一个数字表示师范生在教师教育学院的学习时间。数字之和超过4的一般表示本硕连读模式。除了这些还有一类模式是从教师培养的课程模块组合来命名的,如邵阳学院的“专业+辅修”模式、昆明学院的“整合连贯型”模式、内蒙古师范大学“双学位”模式和青海师范大学的“全程培养”模式等。这类培养模式在具体操作上各不相同,不便一概而论。

各种新模式的出现说明了我国现有的系科独立建制以及整班编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教师教育发展的形势。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法是实行完全学分制和导师制。以化学师范生的培养为例,学生和导师共同负责每个学生的大学学习计划。具体应做到:师范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课程,修满规定学分即可毕业;学校汇集众智,做好顶层设计,精心设计人才培养计划,合理设置化学(师范)专业毕业所要修完的学分,学生根据人才培养计划选修课程,各个系科按照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开好开足课程供学生选择。当化学师范生选修化学课程的时候,与化学其他专业的学生一起上课并通过考试;当选修教育类课程的时候,他们跟教师教育学院的学生一起上课并通过考试。这样就可以保证化学(师范)专业的学生在学术上与化学其他专业的学生在同一水平,在师范性上与教师教育学院的学生保持一致,最终实现学术性和师范性的平衡。系科独立建制还使得学科教学论教师的学术归属和人事归属成为了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师范院校的学科教学论教师都分散在各个专业系科,缺乏教育学的学术环境,从而导致教师的教育学意识薄弱,不同专业教学论教师间沟通、交流、合作的机会甚少,学术发展缺乏支撑。另外,很多专业特别是理科专业,其学术标准和价值观与教育学差异较大。所以,即使教师在教学论方向上取得了骄人的学术研究成果,也未必能得到系科同行的充分认可,学术地位依然很低。目前,一些师范院校将学科教学论教师划归到教育科学学院,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由于处在三级学科的学术地位,学科教学论方面的研究成果难以得到教育学同行的高度认可;另一方面,由于学科教学论课程群的总课时很少,难以支撑一个教师全年的工作量,如果同一学科有两个以上的学科教学论教师,工作量就更少了。因此,教师在专业系院时一般都要承担学科专业课程,到了教育科学学院以后,断绝了与学科专业的人事关系,这样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就难以保证,而教学工作量是关乎教师生存立足的关键问题,所以,这样的人事归属如同釜底抽薪,使学科教学论教师不能安心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学科教学论教师的学术归属和人事归属的两难境遇导致教师游走于具体学科和教育学之间,使得他们在学科系没有学术地位,在教育科学学院没有人事地位,完全被边缘化。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