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论文范例

规章制度论文

规章制度论文范文1

管理一个班级,就如同管理一个国家,必须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所以,管好一个班级,先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从学习、纪律、卫生、品德、仪表等各个方面严格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具体来说,制定规章制度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制度要全面细化

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应涉及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要使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言行都受到制度的规范和约束。比如,在课堂上应该如何表现,在课间应该如何表现,在宿舍应该如何表现,在集会时应该如何表现,在穿着打扮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这些看起来比较琐碎的问题,恰恰是学生最爱出错的地方,而有了相关的制度,学生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就不容易做出过于离谱的事情。

(二)制度要切实可行

班级管理制度要符合本班学生实际,不能定得过高,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压力,否则适得其反。比如,我在制定有关学习方面的制度时更注重对学困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的规范与要求,而对于学习成绩则没有固定的指标。因为我校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差,对知识的领悟能力不高,若给他们定下过高的学习目标,他们就会因为目标的难以实现而厌学,反而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再说,针对中职学生,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能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

(三)制度要有奖有惩

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既要有惩罚的条款,又要有奖励的条款。如果只惩罚不奖励,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只奖励不惩罚,也不能起到对个别调皮学生的约束作用。比如,我在课堂纪律方面有这样的规定:凡在课堂上睡觉、闲谈、吃东西、玩手机等的学生,每次扣除品德积分3分,而一周之内没有违反过一次课堂纪律,上课能做到认真听讲、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学生,本周的品德积分在正常加分的基础上再加3分。因为我校学生的品德积分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对于品德积分的加减,学生还是比较重视的。

二、发挥好班委会的职能作用

一个班级的管理不能只靠班主任一个人,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好班委会的职能作用。班委会的职能发挥得好,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得好,班级管理工作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班委会的组建

班主任接管一个班级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组建得力的班委会。班委会的组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进行:一是毛遂自荐,二是同学们的举荐,三是班主任的考察。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希望加入到班委会的阵营中来的,有些自信开朗的学生经常会毛遂自荐,也有一些有责任心也有能力但行事谨慎、低调的学生不愿毛遂自荐,却会被其他同学极力举荐出来,班主任要通过平时的观察、侧面的调查、当面交谈等方法,对这些学生进行慎重的筛选,重点应考虑责任心和能力这两方面的因素。

(二)班委会的分工

班委会一般都由以下岗位组成:班长、学习委员、卫生委员、文体委员等。班主任要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能力和特长等,让他们对号入座。担任班长的学生,首先要有全局意识,任何事情要能以全班的利益为出发点,其次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管理能力,再次就是要在全班同学中有一定的威信,这样的班长才能得到大家的拥护。而学习委员应该选学习踏实、成绩较优异的学生;卫生委员应该选责任心强而又能吃苦耐劳的学生;文体委员则应该选活泼开朗且有特长的学生。

(三)班委会的团结

班委会成员虽然都有明确的分工,但他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需要相互协调配合,不能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态度。班主任要教育好班委会全体成员,要求他们有大局意识,在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助其他成员搞好班里的各项工作。某个班干部缺勤的时候,其他的班干部要积极接替缺勤班干部的工作。比如,学习委员不在的时候,其他班干部要及时替其收发作业,不能出现因某个班干部的缺勤而导致一些工作没人去做、班级秩序陷入混乱的局面。

三、关爱是最强大的武器

在班级管理中,很多教师只强调对学生要严格,却很少提到对学生要关爱。殊不知,在班级管理中,关爱比严厉更有效。如果学生感觉到了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他就会心存感激,愿意和教师接近,愿意听教师的话,也愿意用同样的爱心来回报教师。如果一个教师不懂得关爱学生,只对学生提出种种苛刻的要求,这反而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久而久之便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关爱要面向全体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教师面对全班学生,一定要公平对待,不能有半点私心。即无论学习优劣、品德好坏、家境贫富,都要一视同仁。很多教师总是喜欢学习认真、遵守纪律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的关心和照顾总是多于其他学生,这虽说是人之常情,却恰恰是引起一些差生叛逆的因素之一。那些各方面表现差的学生,你越忽视他,他越想用各种方法引起你的注意,激起你的愤怒,以此来获取你的关注。另外,一个偏心的教师,也很难得到全班学生的尊敬。这就对我们的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到一视同仁。

(二)关爱要做到无微不至

关爱学生,就要从细微处着手,就要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关心、关注。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要从学习方法等方面多加指导。如果学生生病了,要及时去看望,病中的人是渴望关爱的,也是最容易被感动的,如果教师在学生生病期间去探望他,他一定会心存感激,在以后的日子里,也会更听教师的话,服从教师的管理。对于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适当给予一些物质上的帮助,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和父母一样关心、疼爱自己,从而也就会更愿意听教师的话。

四、总结

规章制度论文范文2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对策

毕业论文在本科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对本科期间理论与实践学习的一个综合性总结,是多角度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1]。由于旅游业的产业特性,实践教学环节一直备受各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视,其中毕业论文的教学更是重中之重。本文对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今后搞好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提出改进策略,这保证本科教学质量以及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概况

我院地处鄂西北,位于有中国“汽车城”之称的十堰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1999年,为拓宽办学方向,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结合十堰及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学院开始尝试在工商管理专业开设旅游管理方向。2000年,经过多方努力,该专业获得教育部批准,开始正式招收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几年来,该专业本科招生一直维持在1~2个班的规模。经过20年来的发展,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共有8个班级,在校生207人。师资方面,现有专业教师8人,已初步形成一支在职称、学历、年龄结构方面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副教授占25%,讲师占75%;硕士占87.5%,学士占12.5%;35岁以下占12.5%,36~45岁占75%,46~55岁占12.5%。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从近几届毕业生的情况来看,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严重不足。大多数高校的毕业论文环节都安排在第8学期,第7学期学生面临找工作、研究生考试的巨大压力,第八学期又是毕业生择业的高峰期,有些用人单位会要求签约的同学提前上岗,考研初试通过的同学忙于复试,这些原因导致学生没有太多精力投入毕业论文中。还有不少同学认为毕业论文就是走形式,走过场,随便对付一下就可以毕业;有些同学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并且就业去向和所学专业相差甚远,因此缺乏主动性,敷衍了事,不求上进,只求能通过;也有些学生认为工作单位已定,毕业论文成绩不影响毕业分配,消极对待毕业论文。可以说,学生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选题是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选题是否恰当对毕业论文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部分同学完成毕业论文的意识不强,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对论文的选题缺乏深入思考,被动依靠指导老师,对指导老师拟定题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并不了解,同时也不完全了解自己的能力,造成选题不合适,影响毕业论文的最终完成质量。还有部分同学在选题时尽量选择一些简单、耗时少、工作量小的题目,认为这样任务轻,容易通过毕业答辩。学生阅读文献和论文写作的能力普遍较差。阅读大量文献是写作论文的基本要求,也是了解论文研究内容,掌握研究方法的基础。通过阅读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不仅可以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同时有利于确定研究进度和研究方案[2]。但是,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文献阅读和综述能力普遍较差,大多数学生的文献综述是文献的堆积罗列,并没有进行认真阅读和系统的归纳总结,思路不清晰,表述观点不明确。存在语言表述不流畅、东拼西凑、逻辑混乱等问题。

(二)教师指导方面

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是培养学生初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指导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旅游管理专业老师指导论文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教师指导论文的时间未得到保障,有的是因为教学任务重不能保证指导时间,有的则是因为管教不严、教师松懈造成的。指导毕业论文对教师要求较高,但不少专业教师缺乏科研与旅游业的实践经验,学术背景和能力的制约也影响到他们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此外,目前毕业论文一直沿用教师“个体”指导模式,这种指导模式有一定的优点,但也存在许多不足。由于每位教师学科知识领域有限,当指导过程中涉及其他学科知识领域时,指导不够深入,加之近年扩招后师生比逐年递增,指导力量明显不足。

(三)毕业论文工作组织管理方面

为保证毕业论文工作的有序进行,学校和经济管理学院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毕业论文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存在问题看,一方面学院在毕业设计管理中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也制定了相关的配套实施文件,但有些规定缺乏具体操作与管理措施,缺少严格的管理方法,使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另一方面从二级学院和教研室方面看,有关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体系尚不健全,许多环节还存在组织和管理方面的漏洞,如在选题审题、中期检查、过程监督、指导答辩和成绩评定等环节,存在着选题、审题把关不严,指导过程监督不力,过程检查流于形式,成绩评阅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毕业论文写作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难以落到实处。另外,对于异地做毕业论文的学生,在具体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没有一种有效的制度或措施来保障这部分学生论文的进度及最终质量。

(四)其他方面

毕业论文的软硬件设施不配套。随着对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学院在教学经费、电脑设施、图书资料软硬件设施等方面逐年健全提高,但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而言,目前图书资料仍不能达到要求。另外,有些毕业论文需要实地调研和实践,但因缺乏经费支持,也不能做到真题真做。

三、今后毕业论文改进措施

(一)学生方面

引导学生端正对毕业论文的态度,采取具体措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做好论文工作的动员,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同时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明确学生的基本任务,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进程的监督和指导;适当调整毕业论文及相关实践环节的时间,给学生相对充裕的论文工作时间等。总之,要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完成毕业论文工作,并为其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选题和审题方面

毕业论文选题和审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首要条件,选题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还关系到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对论文题目的确定,可以借鉴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质量保证体系,从选题标准、选题程序、相关机构、参与人的职责以及记录,评估选题质量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第一,要制定选题标准。第二,选题程序必须制度化。第三,规定参与机构及相关参与人的职责。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要各负其责,保证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第四,对选题质量进行评估,可以采取专家评估、师生评估和答辩后评估相组合的方式进行。旅游专业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别的院校的经验建立自己的选题质量评估体系。审题环节方面,必须加大执行力度,把审题工作落到实处,做到严格“把关”。选题委员会和二级学院要切实发挥监管职能。

(三)教师指导方面

1.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水平。指导教师整体水平和精力的投入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必须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水平。一是要求专业教师积极参加与旅游行业相关的考试,如导游证、领队证、旅行社经理资格考试等;二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旅游行业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三是从企业引进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旅游行业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四是根据我系的特点,实施主辅导师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助教协助高职称教师共同参与毕业环节的指导工作,促使青年教师更多地参与科研,激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五是要求教师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提高教师的素质并解决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进而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2.加强指导教师对论文过程的指导。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的指导是从学生选题到答辩结束的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必须保证足够的时间。对于每次指导情况,要求教师填写指导过程记录表,一一记录在案,学生填写签到表,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向教研室汇报。对于学生缺席和指导教师指导时间不足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办法,如取消学生答辩资格或者扣减教师工作量。3.积极探索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的改革。旅游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单一的以教师个体为主的指导模式存在许多不足。可以考虑改变现有的教师“个体”指导模式,构建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为目标的校内外相结合的群体指导模式和“3+1”模式(各学年小论文与毕业论文相结合的新模式),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在“3+1”模式各学年写作小论文的过程中,老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给学生增加一些讲座或课程,如文献检索、文献综述的写法、统计方法的应用等。在学习中,学生还可以申报校级和省级学生科研课题,提高学生的学术训练能力,为毕业论文撰写打好基础。

(四)毕业论文工作和组织方面

1.在管理方面,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将选题、开题的时间前移,将选题时间由第七学期前移至第六学期,将开题时间由第八学期前移至第七学期,第八学期初开展中期检查,第八学期末进行答辩。2.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要确立实践教学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指导教师→班主任五级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毕业论文工作各环节进行系统的检查监督和管理。3.加强对开题报告的质量监控。学生应当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设计思路和方案经指导教师签字后方可开题。教研室应组织师生召开开题报告讨论会或者答辩会,让学生介绍论文开题准备、对论文内容的思考等,教师帮助分析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学生要回答教师的提问,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出分数,成绩不合格的不得进入毕业论文的下一环节。4.做好中期检查和最后把关。对于毕业论文要进行中期检查,主要检查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度和质量,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修改、完善论文内容。在毕业答辩之前,毕业论文工作小组要严格把质量关,对学生论文进行资格审查,经审查合格的学生方可进入答辩环节。5.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做到公平、公正。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是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的综合评价,应不断完善评价机制,细化和补充评分指标,避免掺杂个人情感,尽可能保证学生毕业论文成绩评定的公平、公正[3]。

四、结束语

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关系着学生的就业,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从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出发,探索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旨在逐步提升该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相信随着各方面的重视及相应措施的出台,同时注意汲取其他院校的经验,一定能够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达成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家新.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2(02):43-44.

[2]唐楠.园艺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分析及质量提升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227-229.

[3]王利,陆毅华,李养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J].轻工科技,2017(3):160-161.

规章制度论文范文3

实验室管理水平尚有欠缺开放性实验室是一种全新实验室建设模式,其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更广,要求更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工作不够到位、登记制度执行力度不够以及有关文档和技术资料收集不完全等不足,导致对本科生缺乏有效的监控管理。

实验室重要性认识不足1.开放性实验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开放性实验室重要性的认识主要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只要让学生有场所进行相关的测试与检测就足够了;二是开放后增加了许多管理工作量和设备维护数量,大大提高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实验中心教师存抵触心理。2.学生及时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的作用认识不够充分。预防医学专业的毕业实习需要对具体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验证课题设计所提出的问题,并根据分析和研究的结果总结出毕业论文的基本观点,这需要一个具体的研究过程。学生依据自己所选的研究方向和指导老师的具体要求选择是否进入开放性实验室。目前,在毕业实习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专业指导教师有时会抱怨实验中心提供的实验条件不足;另一方面是学生不良的就业心态,放松了对本科生毕业实习过程的重视,等临近提交论文时间,学生草草应付了事,甚至出现毕业论文不符合基本要求的现象。

以开放性实验室为平台指导毕业实习的具体改进措施

(一)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水平、服务意识以及管理能力,保证实验室的开放质量实验室的开放不仅是一个时间和空间开放的问题,而是一种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4]。预防医学开放性实验室建立后,对实验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教师能否胜任关系到开放性实验室的具体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开放性实验是学生以自身兴趣和学习中的思考为出发点的自主实验,进行实验设计后再进入实验室开展具体实验。在开放性实验中,学生可能提出更广泛更复杂的问题,学生操作仪器时会出现更多问题,使用的试剂种类和用量也会相应的增加,这对指导教师和实验教师的管理能力、指导能力和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提高开放性实验室的教学和科研质量,一方面需要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水平、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学院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以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健全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保证其有效运行实验室开放将会涉及许多新的管理问题,这就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对开放性实验室的日常运行提供保障。例如:实验室开放后,实验试剂和耗材消耗就会增加,试剂和耗材领用与管理的问题;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治安、防火和安全检查问题;仪器设备损坏赔偿的问题;大型精密仪器的管理和使用的问题等,都需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合理规范,为实验室开放运行提供制度保障。此外,遵守开放性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是管理的重点,光有规章制度而不执行,规章制度也就只是一个幌子。这就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三)充分挖掘实验室的潜力,满足毕业实习的需求基于预防医学专业的毕业实习阶段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开放性实验室应尽力从以下两个方面配合毕业实习。1.开放性实验应与本专业毕业实习内容相结合。例如我院预防医学实验中心近年来开设了“毒理学动物实验设计———化学物对机体毒性作用评价”、“铅作业人群的健康监护”及“常见食品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测定”等8项综合性实验项目,综合性实验项目中涉及到许多较为先进的检验方法,这些检验方法可以在毕业实习中得以运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检验方法学生通过完成一次综合性实验项目就能熟练掌握,开放性实验室的建立让学生有机会再次进入实验室,在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那些较为先进的检验方法。2.加强科学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预防医学专业的毕业实习阶段不但项目众多而且周期较长,学生一旦选定实验项目,就需要实验室全天候对其开放,从而给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创造自由进入实验室的条件。这就要求实验中心教师不仅要付出更多时间,而且要采取更加合理且有效的管理方式,以求达到较好的效果。

(四)实验教师与指导教师应密切配合,强化毕业实习的过程监督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的质量能否提高主要取决于实验教师与指导教师之间配合是否密切。对于指导教师来说,要主动与实验中心联系,确定毕业实习的项目和具体实验内容。对于实验管理和技术人员来说,发现实习过程中的问题,要及时与毕业生的指导教师联系,有效沟通,商议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毕业实习阶段必须建立例会制,构建实习指导教师与实验教师良好的沟通渠道,要从思想上充分重视,合理安排时间,抓好各个教学环节,对毕业论文选题、开题、设计、写作、答辩等环节进行全过程严格监控[5],有效解决毕业实习中发现的相关问题。

以开放性实验室为平台指导毕业实习的成效

(一)学生对科研实验和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开放性实验室的建立,为本科生提供了发挥自身才能的实验平台。对预防医学专业而言,本科生可对自己学习过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疑惑和思考进行实验探索与求证,并由此确立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从而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和科研实践的兴趣。通过对2008-2012年预防医学本科毕业实习基本情况的归类分析,得出2008-2012年实验研究占预防医学本科毕业实习之比呈“U型”变化,结果见表1。产生上述“U型”变化的主因是我校预防医学实验中心自2007年开始逐步搬迁至大学城新区,本科生实验研究的条件受限,导致实验研究占毕业实习比逐年下降。2011年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实现整体搬迁后,开放性实验室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实验研究占毕业实习比大幅提高,到2012年达到63.57%,体现了学生对科研实验的兴趣加大,实现了兴趣驱动的目的。

规章制度论文范文4

1期刊论文学术不端现象及其危害

一般来说期刊编辑在工作实践中能发现一些学术论文不端的现象,如:①正在编校的论文好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②审稿专家反映某篇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已发表;③编辑在处理论文中的问题与作者沟通时,作者支支吾吾不能解答;④作者要求撤稿的理由不充分。对于第①种情况,作者引用了他人或自己已的研究方法、图、表、数据和文字表述,但未在正文中索引相应的参考文献,误导编辑将其文中的研究成果视为本文的成果。对于第②种情况,如果编辑给专家送审的论文核心内容正好是专家研究过的或者非常熟悉的内容,论文中若有学术不端行为,很容易被专家发现并反馈到编辑部。对于第③种情况,当编辑在编校论文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往往会与第一作者联系,第一作者对论文的贡献最大,对论文内容应该是了如指掌,不应该存在对论文的疑问解答不了的情况;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那有可能是作者署名顺序不当,作者署名的顺序不能体现对论文贡献的大小,这对论文贡献大的作者来说,有失公平;更有甚者,将对论文作出贡献最大的作者排除在作者署名之外。对于第④种情况,在论文处理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论文撤稿的现象,更使编辑为难的是有的论文快要印刷出版了,作者提出要撤稿,一般来说,一篇论文从投稿到出版至少要经历初筛、初审、外审、主编终审、编辑、三次校对、一次质检和一次审读8个环节,至少饱含了收稿编辑、编辑部主任、送外审编辑、审稿专家、主编、三次校对的人员共8人的辛勤劳动;这对于期刊社来说,不管是从情感上,还是从人力物理财力方面都是很大的损失。由于编辑能力的局限性,对于有些学术不端行为还是难以鉴别,例如篡改和伪造数据、买卖和论文、一稿多投、不当基金项目署名等。篡改和伪造数据属于伪科学范畴,无疑会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甚至造成医疗事故或工程事故。买卖和论文的学术水平可能比较高,但扰乱了人才评价机制,误导将庸才评价为人才,将其放置更高水平的工作岗位,导致其不能胜任工作岗位,工作中经常错误百出,从而影响我国的科研和教育事业。一稿多投表现为同一篇大部分核心内容相同的在不同的期刊上,这造成了期刊资源极大的浪费。不当基金项目署名引起了科学基金学术不端,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近年来科学基金学术不端案件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给科学基金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归纳起来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抄袭、剽窃和侵占他人研究成果;②篡改、伪造数据,提供虚假学术信息;③不当作者署名;④不当作者机构署名;⑤不当基金项目署名;⑥买卖、论文;⑦一稿多投、重复发表。这些现象带来的学术影响和后果极其恶劣,我们有必要对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进行深入的分析。

2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成因分析

下面根据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逐个分析其产生的原因。1)的篇数,的期刊必须是核心期刊或被SCI、EI收录的期刊是高校学生毕业和科研人员项目结题的考核指标。学业压力和工作压力往往使得高校学生和科研工作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撰写论文,但又想完成这一考核指标。这时,他们首当其冲想到的就是抄袭、剽窃和侵占他人的研究成果;为了掩盖这种不轨的学术行为,防止不端学术检测系统的检测,他们不会将引用的研究成果以参考文献标注,而是对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篡改,变成自己论文中的内容。同行专家在评审论文时发现了学术不端行为,但考虑到作者写一篇论文不容易,只是给编辑打电话口头说一说而已,而在审稿意见上委婉地写一些论文中存在缺陷的问题;如果编辑在处理稿件时不考虑其学术不端的问题,很有可能会发表一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的论文。2)对于那些研究成果还不是很成熟的作者,他们具备一定的撰写论文的基础,但运用原始数据和图表得出的成果不足以达到的水平,或者与作者想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在学术道德意识缺失的情况下,他们很可能会篡改、伪造数据、修改图表,提供虚假学术信息,得出所谓的理想的研究结论。3)引起不当作者署名的原因有多种情况:①作者甲时署乙和丙的名字,考虑的是乙和丙跟自己的关系不错或者其他方面有求于他们或者希望乙和丙下次时能署上自己的名字;因为作者甲上次时署了乙和丙的名字,乙和丙时为了还人情,也将甲的名字署上;②作者在时署上并未对论文作实质性贡献的权威学者的名字,希望能提高本人的学术声誉,并尽快通过期刊社的审稿;③因研究团队中某一个人毕业、评职称或项目结题的需要,署名在第1位的并不是真正对论文贡献最大的;④研究团队人员给工程项目单位人员论文等等。4)引起不当作者机构署名的原因相对简单些,一种情况是因为作者工作调动的原因,作者将原来单位的研究成果带到了新的单位,在时,往往会将新单位作为第1单位署名,原来单位的署名在新单位之后,还有的甚至没有原来单位的署名;另外一种情况是研究团队人员给工程项目单位人员论文,势必也会导致不当作者机构署名的现象。5)为了满足基金项目结题对的要求,如果基金项目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还未发表相关论文,就很有可能将基金项目名称加入同事即将发表的论文中;而基金项目论文比例又是期刊的评价指标,期刊社也很乐意接受在论文中加基金项目名称。6)买卖、论文是期刊论文学术不端现象中最卑劣的行为。高校显眼的墙壁上到处可见买卖、论文的联系信息。买卖、论文已经变成了一种商业行为,这种不良风气和行为助长了论文学术不端现象的蔓延,严重毁坏了期刊是“学术圣地”的形象,尤其是对还未走出校门的学生留下的这种不良印象,将会使他们将来的学术生涯后患无穷。据了解,目前不仅硕士研究生、博士生毕业需要,对于少数学科成绩未达标的本科生毕业的条件居然是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试想想一个本科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绝大部分是基础理论性知识,尚未涉及工程实践和科研的内容,何况还是一位学业成绩不出色的本科生,要求他撰写一篇能达到发表水平的论文,谈何容易,他们不得不花钱找论文机构买论文或者请人。7)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期刊周期太长不能满足作者要求引起的。对于学术期刊来说,一篇论文从投稿到发表一般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最快也至少半年左右;而有些作者一投稿就急于发表,他们不清楚哪个期刊社处理稿件的速度快,抱着哪个期刊社处理稿件的速度快就发哪个期刊的想法,同一篇论文投往了好几个期刊社;有时会出现同一篇论文同时被几个期刊社录用的情况,有的作者会选择在一个期刊上发表,从其他期刊社撤稿,而有的作者稍作修改,同时发表在了几个期刊上。综上所述,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成因是考核指标的压力、学术道德意识的缺失、评议专家的态度、研究程度的局限性、人情的影响、权威学者名誉的滥用、急功近利的心态、期刊周期过长。针对这些成因,下面研究与探讨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措施。

3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

3.1关于客观因素引起的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

考核指标的压力、学术周期太长这些影响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因素属于客观因素,不受作者主观意识的控制。学术论文需要同行评议,考察论文研究内容是否具有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应用价值或者是否能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或技术上的支撑;只有通过了同行评议的论文才能得以公开发表。因此,将作为高校研究生和博士生毕业,以及科研单位项目结题的考核指标之一,是科学合理的;但本科生阶段绝大部分是理论基础的学习,尚未开展科学研究,写出来的学术论文一般不能通过同行评议,建议不要将作为本科生毕业的考核指标。近十年来尽管各期刊社为了缩短周期,纷纷将季刊改为了双月刊,将双月刊改为了月刊,但的数量迅猛增加,以致于平均每期的篇数比十年前平均每期的篇数翻了好几番。等待发表的论文增多导致周期过长的问题仍未解决。而有些作者论文一投稿,就希望尽快发表。2015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网络版定名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以网络期刊方式正式出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的每篇论文均标注国际DOI号,均被认为是正式出版,其论文作者可以从“中国知网”下载或打印“网络首发”证书,提交给人事、科研管理等单位作为论文正式发表的依据。因此,期刊社可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署《CAJ-N网络首发学术期刊合作出版协议》,论文一旦通过同行评议被录用就立马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上正式发表,这样大大缩短了的周期,既可解决作者急于的问题,又可避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的现象。

3.2关于主观因素引起的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

学术道德的缺失、评议专家的态度、研究程度的局限性、人情的影响、权威学者名誉的滥用、急功近利的心态这些影响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因素属于主观因素,是意识形态的范畴。为防治主观因素引起的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一方面高校和科研单位要注重思想上的教育和熏陶,利用单位网站宣传学术不端行为的恶劣影响,发挥学术楷模的示范表率作用,加强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建设;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制定或执行具体的措施,预防和惩治学术腐败行为,守住科研底线。

3.2.1建立学术不端行为问责制

2016年9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正式《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该《办法》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教育与预防、受理与调查、认定与处理、复核与监督等做了详细的规定。办法规定对于轻微的学术示范行为,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对于构成学术不端行为的,要坚决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什么情况属于轻微的学术失范,什么情况属于学术不端,往往以论文复制比来衡量。对于不同专业的论文或同一专业不同性质的论文会有不同的界定标准。对于管理类的软科学论文和综述性论文来说,界定为学术不端行为的论文复制比会相对要高些。尽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的形式了该《办法》,但高校学术腐败现象还是屡禁不止,因此教育部还要针对该《办法》加强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力度。科研机构和其他单位也可参照该《办法》和《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建立学术不端行为问责制[4]。对具有学术不端行为的作者进行通报批评;终止或者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并在一定期限了取消申请资格;撤销学术奖励或者荣誉称号;辞退或解聘;警告、记过以及降低岗位等级等。编辑在防治学术不端行为方面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例如送审的专家不熟悉论文所属的专业领域,在与作者的交流中发现买卖、论文的现象不及时制止,面对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的现象不给作者提出批评和警告等等,也是工作失职的表现。期刊社应将这行制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纳入考核编辑的指标。

3.2.2利用学术不端平台的检测功能

对于期刊编辑来说,发现学术不端论文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利用学术不端平台的检测功能。一般来说,期刊论文初筛时,期刊社会有专人负责利用学术不端检测软件对论文进行复制比的初检,对于复制比达到一定比例的论文进行退稿处理,对于复制比低于一定比例的论文进入初审或外审流程。其实通过学术不端检测软件检查的复制比还不能完全反映论文抄袭的实际情况,作者有可能抄袭了文献的内容,但通过修改抄袭内容的文字表达和逻辑顺序,让软件无法检测。编辑在利用学术不端平台对论文进行复制比检测时,要结合自身对学科领域研究的了解,不断提高对论文学术水平的甄别能力。文献[5]分析了论文在复制比初检后还会发生学术不端的种种原因,如:①同一作者在同一时间段将同一专题成果拆分发表;②同一时间段出现多篇不同作者排序的论文,这些论文具有学术继承性,研究数据和结论容易出现内容复制;③一稿多投,重复发表;④稿件修改过程中出现学术不端等等。因此,很有必要在论文刊发前利用学术不端平台对论文的复制比进行复检,对复检出有学术不端的论文进行撤稿。

3.2.3制定期刊界防治学术不端的惩治办法

期刊论文学术不端现象愈演愈烈,这与各期刊社没有形成合力制定强有力的防治学术不端的惩治办法有很大的关系。目前期刊社对处理学术不端论文的常规方法有:退稿、撤稿、说服教育、温馨提示等。例如《长江科学院院报》在投稿须知中约定本刊严禁一稿多投、重复内容多次投稿、不同文种重复投稿,一旦发现上述情况,稿件将按退稿处理,并将通知作者单位及相关领域有关期刊,作者本人的稿件今后将不被录用;在作者修改编辑稿时提醒注意避免文字重复率过高以及一稿多投的现象,如期刊社发现有此现象将对论文进行撤稿处理,以免影响学术声誉。目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治仅限于本期刊社,对缺失学术道德的作者来说还不够有威慑力,建议各专业领域期刊界建立惩治学术不端的公共平台,公布学术不端作者姓名和单位。

3.2.4完善法律治理学术不端的体系

当道德诚信、部门规章制度、学术不端检测工具不能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时,必须及时完善法律治理学术不端的体系。目前,在规制学术不端行为方面属于法律层面的文件不多,主要有:2003年国务院通过的《国家科学技术条例》;2006年科学技术部颁布的《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200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而前文提到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和《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制度,立法层级不高,且有很多倡导性的条款或规定,法律效力不高[6]。在规制学术不端行为方面,不同法律文件和不同规章制度对学术不端的认定和惩处办法和力度会有所不同,因此,建议废除旧的法律文件和规章制度,在国家层面,以已经制定的法律文件和规章制度为基础,征集各部门和期刊社的意见,统一立法,构建和完善多元化治理学术不端的法律体系。

规章制度论文范文5

关键词:学生管理;制度化;人性化;有机融合

学生管理工作是整个学校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各大高校存在的校园暴力、盗窃、贵重物品丢失等现象较为严重,这些都与学生管理中制度化不够完善有关。随着互联网等信息产业的发展,学生更多地沉浸在网络世界里,不愿意与他人交流,这都与高校管理工作不够人性化有关。

1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制度差,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由于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长期受到父母和长辈的溺爱,存在严重的叛逆心理,主观意识较强,不愿意受到管束,许多学校由于受传统教育及管理思想的影响,在学生犯下错误需要进行管理的时候,更多的是进行训斥,缺少正常沟通,一味说教,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在违反校规校纪时,对学生的管理只会适得其反,对教师产生厌恶,直接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大多数的管理制度都太系统化,导致学生和学校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多。因此,管理制度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制度理念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构建良好的校园风气,为校园发展提供正能量。

1.2管理者缺乏对学生自身的了解

学校中与学生直接的接触者是管理工作者,很多管理者更多的是专注自己的事业,不能关怀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犯错误属于正常现象,管理者要对这样的学生用真情实感去感化,换位思考,杜绝按照制度进行惩罚伤害学生的人格和自尊,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3管理工作者工作片面化,缺乏能力经验

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师自身素质分不开,有些教师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过分死板,忽视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管理形式较为单一化和片面化。由于社会的进步,学校也在不断更新符合自身校园文化的学生管理制度,很多管理问题也随之出现,导致有时候很多管理问题得不到充分解决,大部分流于形式,执行不严,管理处于不规范、不稳定的状态。目前在学院“以学生为本”的全员育人环境还没有形成,很多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对这一事业缺乏责任心,工作不积极,更多关注自己的事业,很少把心思放在学生身上,工作者思想体制不健全,缺乏学习交流的机会,导致思想能力跟不上制度的要求,管理制度效果不是很理想。

2学生管理工作中制度化与人性化的关系

2.1认为制度化和人性化是对立的

现在很多管理工作者注重制度化而忽视人性化,从而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制度得不到很好落实的同时人性化也得不到很好地体现,人性化管理一定是在制度的前提下才可以谈,人性化的管理绝对不是不要制度,因此两者并不是对立的。制度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二者都不能少,没有制度就没有理论,要用人性化的思维制定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时可以有一些人性化的手段,如果制度没有人性,肯定是没有办法执行的,要做到公平公正。如果执行对所有人有利而破坏了规章制度,对自己也没有任何好处。

2.2人性化等同于人情化

很多学校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人性化管理就是人情化管理,将二者混为一谈,但是人性化管理是必须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是有原则的,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是一种高水平的制度化管理,而人情化管理是以个人情感和关系为导向的管理模式,无视管理程序和规范,只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来进行。所以人性化是以制度为前提的人性化,是指在管理过程中体现人情味,让管理不再冷冰冰,也不是讲人情的,是要求管理者信任人、理解人,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制度化与人性化相融合的意义

制度化与人性化是相辅相成的,注重制度化而忽略人性化的管理会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因此,二者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管理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而规章制度需要人去落实,注重人性关系,强调人性化管理,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将二者相融合,互相影响,才能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

3.1新时期学生管理的要求

学生是学校构成的基本主体,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对象,不管是哪种规章制度,都需要学生和教师双方的共同发展,按照科学的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管理工作,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管理制度的规划是不可打破的,这样会让更多的学生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若想要真正地做到人性化和制度化的融合,这就需要管理人员转变思想,在处理相关问题上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学生的管理工作充分抓住重点,这都符合人性化和制度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3.2制度化和人性化相互融合的优势

将人性化和制度化管理理念进行融合是一种适用于学生管理最有效的方法,这种管理方式是符合学生培养需求的,可以帮助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同时,作为学生管理制度的执行者,灵活地运用规章制度,在处理问题上体现人性化,充分给予学生信任、尊重及理解,积极培养发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对症下药,才能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

4制度化和人性化相融合的方法

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制定一个公正合理的学生管理制度,虽然要进行人性化管理,但不意味着是放任管理,是要有严格的科学依据和法律依据的。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参与,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营造一种非常轻松的氛围,同时对这种方法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根本需求,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尊重他们的权利,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这样才能将人性化的理念充分地体现出来,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学会做人,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5结语

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高校管理工作中将制度化和人性化相融合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从传统的学校管理学生变为学校管理和学生参与相结合的模式,实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和谐相处,在实践过程中建立制度。因此,要充分完善学校管理过程中制度化和人性化的有机融合,使学校管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民主化改革和创新思维[C]//“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2009.

[2]金玉珍.浅谈新形势下的大学学生管理工作[C]//区域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公平研究论文集.2013.

[3]盛海峰.学生管理工作中西结合探析[C]//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论文集.2010.

[4]刘勇.学生管理要始终渗透一个“情”字[C]//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2010.

[5]李丽萍.探索独立学院学生管理———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例[C]//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6]张庆民.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构建和谐校园文明[C]//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2006.

[7]徐承向.公民意识觉醒与高校学生管理改革[C]//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上).2012.

[8]彭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视角———以人为本[C]//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2009.

[9]张翠仙.论高校内部学生管理规定之完善[C]//建国60年陕西教育30年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2010.

规章制度论文范文6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越来越多的高校中,已经开始逐步将文化建设当做校园建设的重点。而寝室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的建设问题也被逐渐的提到了日程上。在我国高校中,尤其是在医学院校中,有很多那种多民族融合式的寝室。由于大家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存在着不同的地方很多,所以,如果不加强寝室文化的建设,那么很容易破坏寝室同学之间的和谐。本论文主要以医学院校的多民族寝室为调查的样本,对其寝室文化现状进行具体的阐述,进而对于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医学院校;多民族寝室;寝室文化

1医学院校多民族寝室文化的现状

寝室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大学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甚至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寝室度过的。这是他们学习、娱乐、休息的场所。所以,对高校的寝室进行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在医学院校中的多民族寝室文化建设中,虽然总体布局是很和谐的,但是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1寝室内部的卫生情况做的相对比较差

在医学院校中,多数的专业都是医学类专业,往往这些学生学习任务比较重,平时用在学习上的时间也比较长,所以他们对于寝室文化的建设方面用的心思也比较少。寝室文化的建设既包括比较浅层次的寝室布局、寝室的卫生状况,同时也包括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寝室的人文建设等方面。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现在医学院校中的多民族寝室中,寝室内部的卫生情况做的都普遍比较差。这其中有个人卫生习惯的原因,当然这也是造成当前寝室卫生状况的最主要的原因。其次,就是由于部分民族习惯的原因。有些民族在空间布局上有自己民族的长期习惯,因此可能会影响到寝室整体的卫生状况。

1.2寝室文化规章制度还不健全,缺乏有力的监督

多数的医学院校都在进行寝室文化建设,但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在医学院校的多民族寝室中,寝室文化规章制度还不健全,虽然有规章制度,但是只有最表面上的几点规定,并没有将规章制度细化到方方面面中,因为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大家都认为对少数民族更应该多加一些包容性。这样的想法是没错的,但是包容性的表现不应该是纵容。医学院校对于多民族寝室的规定相对较少,这样以来,学生就没有制度可遵循,以此造成了他们的“肆意妄为”,忽略了文化建设,对寝室文化的建设未予以重视。除了规章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存在外,还存在着监督不力的情况。我们知道,在多数院校里都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定期去查寝室,这也是寝室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医学院校的多民族寝室的检查方面,工作人员往往例行公事,并没有真正的深入解决寝室存在的全部问题。

1.3文化气息不足,寝室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存在问题

寝室的卫生状况是寝室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除了卫生状况以外,寝室的文化气息也是建造好寝室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根据在医学院校中的调查我们发现,多民族寝室中普遍缺乏文化气息。尤其是在男生寝室,不仅普遍存在卫生情况较差的情况,到处堆满课本、脏衣服、食品等,更不要说对寝室进行装饰、对其进行文化建设了,因此造成了寝室文化气息严重不足。除了寝室文化气息不足外,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寝室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多民族寝室还不同于单民族寝室的同学关系。因为多民族寝室中的同学关系不仅涉及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摩擦,还涉及到了民族之间的信仰以及习惯问题。这些都会在有意无意间造成同学之间的口角,影响到寝室同学间的关系。

2改善当前医学院校多民族寝室文化现状的措施

2.1提高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意识,改善当前卫生状况

在上述中我们也有提到,寝室是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场所,他们有三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的时间会在寝室度过,因此保持寝室的干净整洁是非常重要的。寝室干净卫生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学生每天的心情保持愉悦的状态。所以校方的相关部门应该将这个问题重视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寝室文化建设的意识。可以由学校的宿管部门走进宿舍,对学生进行寝室文化的宣传,也可以由校方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且要督促学生一起,进行卫生情况的改善。并且要定期进行检查,对学生起到督促的作用。

2.2建立健全寝室文化规章制度,加强监督

在医学院校的多民族寝室中,缺乏完善的寝室文化规章制度,这样就会缺乏对学生的约束力度。俗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完善的制度规定对学生起到约束作用的话,反而会使寝室文化更加混乱,从长期来讲,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医学院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多民族寝室文化规章以及制度,让学生“有章可循”。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监督,定期走入寝室对其进行检查。这里所说的检查是指真正的仔细的方方面面全面的检查,而不是例行公事的走马观花。这样才能真正的将医学院校多民族的寝室文化办好。

2.3多开展各类活动,改善寝室同学之间的关系

人与人在相处中难免会产生矛盾和摩擦,更何况长期生活在一个寝室的同学。但是这并不是不可避免的。校方可以多多举办一些学术或者各民族的文娱类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多加互动,形成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

作者:徐伟伟 李晓雪 李姗姗 刘娟 庞硕 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

参考文献:

[1]高天祥.大学生宿舍文化氛围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探析[J].才智,2015(22).

规章制度论文范文7

1.系统管理。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由于受到网络运行状况、计算机性能等因素影响,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有与它契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鉴于西南大学网络学院已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用户管理和安全管理,我们重在研究为有效指导与监督教学过程的系统制度化管理,制定了《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管理办法》和《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师管理制度》,成立了“化学化工学院继续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和管理。

2.教务管理。教务管理包括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材管理(学籍管理已由网络学院完成)。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学院在2001年开始开设网络教育《化学》专业,2008年在对培养方案做出调整和修订后,专业更名为《化学教育》专业,同时新增《应用化学》专业。两个专业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等方面都采取不同于全日制本科的方式,突出网络教育的继续教育特色。教学计划是根据网络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学习年限和教学对象而制定,没有盲目照搬普通教育计划。网上教学组织严格遵守教学计划,作为考核、验收教学质量的标准。两个专业教学计划各自包含不同的11门专业课程、各有特色的6门选修课程、教育实习或工业见习以及毕业论文。《化学教育》遵循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模式和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教有所依、学有所用;由于大多数学员都是来自基层教学单位,因此依托基层教学单位完成教育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并设计合理的与学员从事教学相关性强的毕业论文题目,精心进行指导。而《应用化学》则遵循当前经济改革浪潮中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来自工矿化工企业的学生实践优势,依托企业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化学网络教育教材包括文字类(一般使用统编教材制作为电子课件、题库和案例库)、图形(像)类、音(视)频类,动画类等教材,各类自成体系,独立使用。

3.教师管理。教师管理主要从资格审查、培训管理、责任管理和考核评价上进行管理。学院规定从事网络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并且有一定网络教育经验。教师任课前均需经过岗前专门培训,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和实践技能,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能够主导学生的在线讨论活动,准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客观评价和指导。教师一旦承担网络教学,需认真学习管理办法,熟知各项规章制度,并与学院签订“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教师教学工作责任书”,并建立化学网络教育教师档案。教学队伍建设:网络教育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均有相应要求,按照“化学化工学院关于成立网络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决定”,针对学院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利用不够,缺乏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情况,通过外聘请内培养构建合理的教学队伍。目前已形成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军的多个课程教学团队。教学研究:为了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有效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内容涉及网络课程内容的组织、网络资源的利用、网络教学方式的探究、高校网络教学的设计原则、高校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化运用、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等。鼓励教师总结自己进行网络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想,按照科学论文的规范格式撰文投稿,给予相应奖励,推动网络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

4.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包括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习评价管理。网络教育具有“师生分离”和“教管分离”性质,教师角色淡化,教学管理弱化,而学生的自我管理凸显。我们在每个年级实行班组管理,自选班长,定期轮换,让每一位同学充分参与管理,锻炼自主能力,加强自我服务,同时重视对学生自治的引导。学生学习评价管理由自我性评价和客观性评价组成。自我性评价:学生先完成自测题目和思考题目,提交后与标准答案比较而做出自我评价。客观性评价:根据学生平时作业完成质量、设计实验的完成情况等给出具体的分数,通过提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受到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教学秘书定期分析学生学习评价,相关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做相应教学调整。

二、化学网络教学管理模式特点

西南大学校是教育部批准开展远程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化学化工学院是学校较早开展网络教育的传统学科,拥有具有学术理论基础的高层次的师资队伍,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为网络教学管理的实施提供智力、人才,结合网络教育学院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教务管理,形成较好的资源共享,为化学网络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点。

1.制度管人。学院制定了《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管理办法》、《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师管理制度》。从教师选派、教材选用、网络课件建设、具体教学(直播、录播、网上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命题和答辩等)一一做出相应规定,使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制度管人。

2.责任到人。教师一旦承担网络教学,需认真学习学校和学院的管理办法,熟知各项规章制度,并与学院签订《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教师教学工作责任书》,责任到人。

规章制度论文范文8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质量;项目建设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明确指出:“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把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1]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适应新时代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正在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以凸显自身办学优势和特色,实现转型发展,达到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通常是指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一流师资团队建设项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课程思政改革项目、新工(农、文)科改革与实践项目等,其已成为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虽然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都非常重视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建设工作,但是在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现状

1.1教师积极性高,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体现

近年来,在全国教育大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双万计划”实施等系列会议和文件要求的背景下,各地方本科院校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鼓励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加之旧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需求,教师已深刻认识到,开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作为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其重要性逐渐得到体现,教师出于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发展的需要,申报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积极性逐年提高。从表1可以看出,近三年某高校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1.2领导高度重视,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立项数量在逐年增加

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地方本科院校,各级领导都越来越重视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建设,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研究范围、设立教学改革研究自筹项目等方式推动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研究方面采取多项鼓励和激励措施,如将教师的职称评聘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挂钩、在聘期考核指标增加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权重等。同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都将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申报、检查和结题验收纳入每年的工作计划,作为每年必开展的工作之一,并逐年增加项目的立项数,给予教师更多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的平台和机会。从表2可以看出,近三年某高校教师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立项数量在逐年增加。

1.3教学质量提升,实现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人才培养质量是检验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人才培养的最直接和最有效手段。近年来,各高校通过开展教学技能比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召开年度教学工作会议、设立教学节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学改革的宣传和实践。无论是各种竞赛活动还是教学工作会议,主题必然离不开教学改革或教学质量提升,这足以体现高校对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的高度重视。高校采取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包括鼓励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学业评价方式改革、实践教学改革等,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2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存在的问题

2.1重立项、轻建设,重结题、轻运用

教师申报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积极性在逐年提高,对学校相关文件和工作安排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部分教师为争取项目立项,甚至利用假期或夜间时间加班加点[2]。然而,部分项目立项后就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或建设进度非常缓慢,管理部门检查一次就动一动,不检查则项目建设就处于停滞状态。对近三年某高校项目结题验收情况的统计结果显示,部分项目不按时接受建设情况检查,不按期接受结题验收,不能按时完成预期建设目标任务,近三年某高校申请延期结题项目达10余项,有2项因无法完成预期建设任务而被取消立项。

2.2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缺乏长期建设规划

虽然学校有针对性地出台了各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但是这些管理办法更多的是对职责、监管、工作流程等方面的要求,缺乏对项目建设的具体要求,项目建设指标体系还不够清晰,加之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工作的要求每年会有一定区别,学校在无法预测各类工作要求的情况下,对管理办法的修订没有及时跟进。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时随意性较大,同一项目类别的研究成果区别也较大,这同时对其他项目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2.3经费投入还不够,项目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

对近三年某高校在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方面经费投入的统计结果显示,虽然每年的经费投入较上一年都略有增加,但增幅较小,且2021年的资金投入与2020年基本持平,但每年项目立项数的增幅较大。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增长赶不上项目立项数的增长,导致部分项目建设得不到有效的经费保障,当年的部分建设任务只能被迫推到下一年完成,这也是部分项目未能按照预期时间完成建设任务的原因之一。

2.4对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的要求没有明确标准,难以对改革成果的质量做出准确判断

各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建设成果都是通过结题验收的形式进行鉴定的,学校通过聘请专家对项目负责人所提交的结题材料进行评审验收,给出评审结论。在项目结题验收的评审过程中,评审专家大多对照立项申报书的预期成果数量进行评审,如数、出版教材数、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调研报告等。教学改革的成果以论文和著作居多,而学校对项目负责人所提供的教学改革成果质量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更多是靠评审专家的主观经验去判断,且结题验收材料是项目负责人精心准备和整理出来的,有时会造成项目建设成果丰富的假象,加之评审专家会受到自身所学专业和工作经验的限制,在评审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对研究成果质量的判断也难免存在偏差。

3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优化措施

3.1实施分类管理,建立奖惩办法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所包含的立项申报、过程监控和检查、结题验收三个主要环节,均由教务处组织实施,而受工作量大、工作人员不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务处往往无暇顾及对项目的管理。因此,实施分类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务处根据省教育厅要求,结合学校教学需要,明确省级及以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选题和研究方向,组织省级及以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立项申报、过程监控和检查、结题验收工作;各教学单位根据学校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各专业的特点,找准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组织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立项申报、过程监控和检查、结题验收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工作,既可以缓解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也可以有针对性地促进各专业开展教学改革工作。

3.2完善规章制度,做好建设规划

规章制度是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在规章制度修订过程中,除了对工作职责、项目监督检查、工作流程等常规事项做出明确规定外,更应该考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建设内容和方向,要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十四五”建设规划及学科专业群设置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项目的短期建设目标和中长期建设规划,分类细化项目建设各项要求,以确保项目研究成果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另外,项目成员在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时,除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外,还要落实好国家和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精神。

3.3合理安排资金,扩大使用范围

地方本科院校与985和211高校相比较,各类建设资金明显不足,学校整体建设经费紧张,难以较大幅度增加教学改革项目专项资金投入,但可以从盘活现有资金入手,充分调动各项资金,用于教学改革建设。通常情况下,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会给予省级及以上项目专项建设经费,按照惯例,学校应给予不低于1∶1的配套建设经费。学校可将每年规划的教学改革项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省级及以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配套建设,将项目做好做优;对于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除可使用每年规划的教学改革项目专项资金外,还可以鼓励各教学单位自筹建设资金,并给予一定政策支持。

3.4明确成果标准,注重成果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