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理念范例

规划设计理念

规划设计理念范文1

关键词: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理念;设计措施

1小区规划设计理念

(1)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统筹兼顾影响小区设计效果的各个因素,在土地空间规划、开发商的需求、经济效益、文化需求、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控制,提升设计理念的综合性。小区的规划设计工作还应该与周围的配套设施、景观等因素进行结合,做好土地资源和其他资源的高效利用的工作,提升其综合效益。(2)设计理念与当地的生活习惯和空间状态密切相关,空间形态的设置需要注入更多的新鲜元素,在住户的生活品质和文化品位方面进行设计,提升社区的整体效果。(3)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空间上的尺度、功能、氛围进行优化,在设计的过程中将其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人们在社区中可以实现生活、居住、休闲等功能,打造一个高品质的空间载体。结合周围的文化特征和已有的建筑物、广场等设施,在小区里形成由内到外的轴线序列,将各个建筑物紧密联系起来,为人们更加便利地生活提供空间。由于城市空间的需求,还需要在小区环境设计的层次性方面进行提升,促进智慧型社区的构建。

2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住宅小区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住宅小区的规划过程中商业用房占有一定的比例,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给小区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小区的环境造成了影响。比如,住宅小区中各种商店、饭店、理发店等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也给小区的物业管理和环境管理方面带来了工作困难。小区的生态环境是人们高质量、舒适生活的基础,因此需要在此方面做好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的工作,将小区整体的生活品质进行提升。但是小区建筑绿化面积的不足和景观设计不够人性化,使得小区居民在行走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花草树木的践踏等,不利于小区环境的维护。

2.2住宅小区居民活动设施有待丰富

在许多住宅小区内部因为规划设计的不合理和本身空间条件的制约,小区居民的活动空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休闲的需要,无法更好地享受休闲娱乐器材带来的便利,不利于居民的身心放松。对此,住宅小区的设计与规划工作要结合小区的自身空间特点和区域地理位置的特点进行规划与设计,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2.3住宅小区内噪声污染有待解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住宅小区内的私家车的数目与日俱增,停车不便利成为许多小区难以解决的问题,许多小路和人行道都被停车所占据,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不便,也带来了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小区内的车辆还会给居民生活带来噪声等方面的污染,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3小区规划设计的措施

3.1加强住宅小区内绿化生态环境改观

在进行住宅小区内部设计的时候,科学的规划和绿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大幅度提升住宅小区的生活品质。在设计的过程中既需要融入现代化的设计工作,又需要将生态环境的设计与人文因素融入其中。小区的生态环境设计可以充分体现出人文特征的内涵,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多小区周围的地势、地貌和土著植物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将住宅小区内部的生态设计工作与原本的自然环境、建筑规划等融合在一起,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3.2打造精品绿色生态型住宅小区环境

住宅小区的合理规划设计工作,可以将小区的生活品质和环境的质量进行提升。在此过程中,以节能环保的理念为前提,综合人文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做好科学性、人性化的设计工作;在自然光、自然风的充分作用下,使小区的环境更加宜居,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此同时,在绿色生态设计理念的指导下,科学的设计规划工作可以实现小区内部的环境良性循环,提升小区内空间的利用程度,减少浪费;科学种植绿色植物,将生活美和生态美融合在一起,可以放松住户身心、提升其生活的幸福感;合理进行住宅小区的规划与周围整体环境设施的建设工作,可以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居民生活,同时还可以提升经济效益。另外,需要根据住宅小区的特点等进行种植植物的规划工作,在提升小区绿色程度的基础上进行节约水资源等工作,将整体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例如,需要根据住宅小区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选择,在气候较为干旱的地区选择适宜的耐旱植物,可以减少水资源的补充,更加有利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夏季在墙面上种植爬山虎等植物可以起到遮阳的作用,有效降低住宅内部的温度,有助于减少空调的使用。与此同时,做好住宅小区科学的规划设计工作可以为小区内营造更好的人居生态环境,在净化空气和降低污染的同时,还能够改善整体城市的生态环境。

3.3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首先,从住宅小区门口开始,需要在主出入口设置广场,相当于一个家庭住宅中客厅的位置,使住户在此停留和经过时都可以充分体会到回家的感觉,提升仪式感,在此也可以扫去一天的疲惫。其次,在住宅小区逐步深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建设作用,在自然景观和绿树等作用之下,为住户营造绿荫、鸟语、花香的环境,使住户更加感觉到亲切和自然。最后,步入单元门内之后,还需要进行大堂等方面的设计工作,可以结合建筑物的特征和整体布局的特征进行设计。也可以在地库进行天井、庭院的设计,让住户在停车的过程中感受到合理的动线设计,提升居住的便利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吃饱和穿暖,在住宅小区的居住品质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环境,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整体住宅小区的定位、人群特征、外部自然条件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不断优化设计的方案,为居民营造舒适、便利、自然的生活环境,实现居民与住宅小区环境的融合。

参考文献:

规划设计理念范文2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理念;适应性原则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居民娱乐休闲的重要场所,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对城市园林进行规划设计,不仅能够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还能够提高城市园林生态的平衡,从而能够让城市环境变得更好。在进行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时,要从民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园林的实际情况做出改善和保护措施,需要注意的是,所采取措施要基于园林规划设计理念和适应性原则的基础上,这样能够确保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从而保证城市园林规划设计能够顺利的进行[1]。

1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现代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相比较传统园林规划设计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园林设计模式,具有施工周期长、规划设计项目多以及参与施工人员多等特点,现代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并不只是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园林规划设计的很多方面都是为了满足民众对园林的需求,从而能够通过满足民众的精神世界实现对精神需求的满足[2]。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也早已实施,而且在很多方面已取得良好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阻碍了城市的发展进度,因此,做好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发展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2园林规划设计的理念

2.1园林规划设计要具有艺术性。对于现代城市园林来说,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艺术性,这也是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初衷,希望能够通过提高园林的艺术性满足民众对园林景观艺术性的追求。在对城市园林进行规划设计时,设计师可以选择进行单独园林景观的设计,然后采取有效措施将多个单独的园林景观进行有效整合,这样能够充分体现出园林的艺术魅力。如,圆明园和颐和园等古代皇家园林,设计师是通过将山水、树木以及亭台楼阁等单一景观进行整体结合,最终形成艺术性较强的园林景观,所以园林设计师也要善于利用当前拥有的所有资源,将所有单独景观进行整合,这样既能体现出园林的艺术性,也能让民众感受到城市园林特有的魅力。

2.2园林规划设计要具有历史性。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发展历史,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自然也要体现出城市的历史,所以园林规划设计要具有历史性,如果脱离了历史,园林的艺术性也会大打折扣。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人员需要将城市的发展历史以及人文等内容融入到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让城市园林能够散发出城市历史文化的气息,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城市园林的地位也会得到一定提升[3]。

2.3园林规划设计要具有人性化。对城市园林进行规划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所以园林规划设计中自然也需要具有人性化,这也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础。对城市园林进行人性化设计,主要包括休息区域和遮蔽风雨区域等,除了要考虑到普通游览者的需求,还要尽量满足特殊游览者的需求。如,在园林区域内设置残障人士专用通道,对于老、幼以及孕妇等设置专用休息室等,这样一来,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成果才会得到游览人员的肯定和认可。

2.4园林规划设计要具有生态性。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不仅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甚至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初衷就是构建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美好。如,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便是一个在城市中心建设的自然生态公园,中央公园的建立有效地保护了纽约的生态环境,这也成为了世界各大城市争相模仿的典范。所以在进行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时,一定要融入生态性的特点,这样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建设[4]。

3园林规划设计的适应性原则

3.1与自然生态环境相适应。工业在城市发展中起到支柱作用,随着工业发展进程的加快,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会愈加严重,一旦城市环境遭到破坏,不仅会阻碍城市经济发展,还会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会威胁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就目前情况来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都竭尽全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恰好能够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因此受到极大关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不能盲目进行,毫无目标,应该根据城市所处地区以及气温和气候的变化对园林进行有效规划设计,从而使城市园林规划设计能够与自然生态环境相适应。如,我国南方城市,由于地处亚热带地区,不仅常年高温,降水充沛,而且河流很多,在进行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时,对河流资源要充分运用,不仅能够减少园林改造的成本,还能够实现园林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除此以外,城市园林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好不同类型植物的合理搭配,在喧闹的城市里为民众创造一个休闲娱乐的生活空间,从而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需求。

3.2与城市居民的需求相适应。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既是为了能够紧跟城市发展建设的脚步,也是为了满足城市民众的需求,所以在进行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时,应充分采纳民众的意见,并根据民众的需求进行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是十分有必要的。如,广大民众都希望能够游历全国,但现实中受到很多因素阻碍,锦绣中华公园就是为满足大众的这一需求而创建的公园,锦绣中华公园成功的将国内各大风景名胜进行微缩仿造,并且按照景区在中国地图上的分布进行布置,也因此获得了“万园之园”的称号。锦绣中华公园不仅突出了自身的特色,而且能够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对于城市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5]。

3.3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相适应。园林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仅依靠园林景观无法发挥城市园林的作用,还需要提升城市园林的人文气息,并且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相适应,所以在进行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时,历史文化也是重要内容。历史文化的融入,城市园林带给民众的就不只是对园林外部景观的欣赏,还能够从园林景观中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气息,并且能够使居民的自豪感得到一定增强。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历史文化,将成为园林改造的核心内容,既能丰富园林的内涵,还能够提升园林的知名度,所以园林规划设计师要落实历史文化的融入工作,促使城市园林成为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并且能够极大满足游览者的精神需求。

3.4与社会发展相适应。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园林的改善,在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上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要坚持创新、独特以及特点鲜明的原则,并且要带有一定超前性,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园林规划设计师在对城市园林进行设计前,需要遵循2点原则,以大众需求为基础进行设计;以城市快速发展,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兴趣为基础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还要考虑大众审美能力和需求,对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进行合理搭配,从而打造出风格独特的城市园林景观,不仅能够使城市的形象得到提升,还能够促进城市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是城市现代化发展建设的必然趋势,城市园林的合理规划设计,在提高民众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知名度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地落实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要充分渗透园林规划设计理念,并且要坚持适应性原则,才能够创造出符合城市发展的园林景观,有效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磊.园林规划设计理念与适应性原则探讨[J].现代园艺,2017(20):104.

[2]孙志文.园林规划设计理念与适应性原则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29):66-67.

[3]周艳光,郭亚伟.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1):3765.

[4]张文.城市规划设计中结合景观生态理念的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9):19.

规划设计理念范文3

1.DuanyPlater-Zyberk(简称DPZ)公司的历史与新城市主义

为了解决郊区无序蔓延带来的城市问题,20世纪80年代,新城市主义应运而生,旨在通过区别于传统的规划理念解决城市问题。1996年新城市主义大会了《新城市主义宪章》,这一宣言在美国城市规划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也标志新城市主义理论逐渐走向了成熟。从新城市主义形成到发展成熟离不开安德雷斯·杜安伊(AndresDuany)与伊莉莎白·普拉特(ElizabethPlater-Zyberk)夫妇二人,他们作为新城市主义的奠基人,的作品简称DPZ,DPZ同样也是他们事务所的简称,成熟的规划理论及成功的案例使他们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同样对美国城市规划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PZ由安德雷斯·杜安伊与伊莉莎白·普拉特夫妇两人于1980年创立,旨在通过基于社区的规划取代郊区扩张,打造一种具有“场所精神”和“归属感”的社区[2]。1993年夫妇二人共同创立了新城市主义大会(CNU),这是一个非盈利的组织,其目标是将建成环境从临时郊区扩展到人类规模的邻里发展,CNU已被纽约时报认定为“五十年来美国最重要的集体建筑运动”。

2.分支理念解析

作为主干理论的新城市主义为美国城市规划提供了可行的设计导向,为世界设计规划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它也能够在实践中较好地解决设计规划的相关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复杂多变的,每个城市的规划问题都有所不同,新城市主义也会根据不同城市的规划问题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措施,衍生出一系列分支理念去针对性地解决相应的规划设计问题。DPZ事务所倡导的分支理念有精明准则、精益城市主义、农业城市主义、蔓延修复、终生社区、光印记等等,这些规划理念至今还在更新发展之中,不断有新的理念诞生,例如绿色设计、安全结算等等。这些分支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新城市主义的发展,并使它更加完善且丰富。

2.1精明准则(SmartCodes)。近几十年来,由于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导致美国城市的发展逐渐从城市中心向郊区低密度的蔓延。这种蔓延发展模式使得人民过分依赖于私人汽车,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受到了排斥,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进入21世纪,人们逐渐意识到城市无序蔓延的问题,虽然美国政府一定程度上鼓励蔓延式的发展模式,但反对传统的邻里社区建设模式。因此,人们在蔓延式的发展与传统式的发展之间没有更好的选择。针对这一问题,精明准则应运而生,它处于法规与设计之间,通过一种基于形态控制法则的方式应对了美国城市发展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DPZ事务所的定义,精明准则是一种工具,它作为形态控制法则的核心内容与基础,是基于精明增长理论和新城市主义规划原则发展出来的一种指导城市发展与形态控制的开发管理工具[3]。它的作用并不是应用于个体的规划单元,而是将个体的规划单元考虑到整体目标之中,并且它能够提供一套详细的规划原则聚焦于每一个规划单元的指标体系控制模板。精明准则覆盖了从乡村到城市及不同尺度空间的详细控制指标,层次分明具有很广的适用性。精明准则以横断面为基础,确保社区具有各种各样的建筑类型、道路类型和城市空间类型,并确保它们具有适合其所在环境位置的特征。美国DPZ事务所将横断面模型规定了七个分区(图1),利用这一手段,打破了传统刻板的区划方式,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精明准则,并将这一手段推向市场,应用于建设之中。

2.2精益都市主义(LeanUrbanism)。21世纪的美国已经进入城市发展的成熟期,人们也慢慢地在发展问题中寻得了一些方法与途径,他们认为发展中涉及的问题不光光是规划师的责任,同时也上升到政策决策以及建设标准的制定。DPZ通过精益城市主义理念的研究,将这些研究成果提供给寻求简化流程的政府和需要透明经济的企业家,有效减少了法规所带来的时间和障碍。精益城市主义理念提倡让规划师的设计方式从常识出发,并需拥有批判的眼光去辨识事物好坏。如果人们在使用存量规划的过程中遇到使用不便的情况,通过低成本、短期及灵活干预措施与政府政策联合重新激活场地活力,那么这就是所谓的战术城市主义[5]。这种改造措施必须按照管理法规去实施,就像2018年8月美国波士顿了名为《波士顿公共空间策略性导则》一样,这个报告在前言中写道:“在过去的公众咨询进程中,发现了市民的一种需求,对未被充分利用的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加以回收和改造,使得社区可以享用。”试图通过这个导则,对波士顿公共空间的管理和改造提供依据,同时能够有效解决了市民使用过程的需求。然而精益城市主义就是在战术城市主义的先导项目和新城市主义的政策重点国家议程之间而新生的缝隙,旨在通过精准的规划手段减少自上而下的改造措施,进而解决使用对象和规划师及政府之间的矛盾。

2.3农业城市主义(AgrarianUrbanism)。在大部分美国郊区,大批量、低密度的住房已成为一种蔓延趋势,虽然外观优美,但这些空间没有纳入一个更大的城市区域计划,重复和冗余的横断面是最有害的蔓延类型。农业城市主义作为新城市主义理论的分支理念,它涉及的食物不是作为谋生手段,而是作为一种绿色生态的发展模式。该理念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从有农的设计空间、农业技术支撑、联合参与机制三方面构建农业城市化,大大提升了城市横断面的多样性,同时也促进了相关经济、环境、社会的发展。DPZ针对城市重复横断面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提倡一个社区可以围绕食物生产、加工和销售建立自己的当地经济,减少食物里程,让居民拥有一定的食物独立性和生存力。

2.4蔓延修复(SprawlRepair)。伴随城市发展愈发迅速,城市蔓延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在美国有许多第一代郊区,它们大部分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虽然它们城市功能良好但是十分紧凑,经过时间的推演,人口发展问题、资源利用问题、环境问题往往限制了城市的发展,所以采取了一系列城市有序规划的活动,从而解决城市发展缓慢的问题。郊区的发展等同于城市的发展,两者是相互影响的,盲目的蔓延会给城市带来更大的压力,所以在蔓延的同时要注重修复。该理念提倡城市发展需要绿色生态的发展,同时也需要放弃不必要的扩张,因为扩张就代表着巨大的投资,所以需要对扩张的区域要慎重考虑。蔓延修复理念实则是发展和修复的结合体,通过绿色有序的扩张同时考虑对问题区域的及时修复,为人类创造一个功能混合适宜居住的生活环境。

2.5终生社区(LifelongCommunity)。社会规划行业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生活、工作、运输和医疗保健方面的挑战,DPZ提倡步行良好且功能混合的城市社区建设模式对这老年人和年轻人是十分受益的,该理念倡导改革发展模式和所有年龄阶段建立系统关联,寻求战略干预的措施,以提高所有年龄阶段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满足老年人的关键需求,通过创新的住房、良好的交通解决方案及健全的医疗保健系统构建活力充沛的良性城市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更加适宜居住的城市生活空间。

2.6光印记(LightImprint)。DPZ事务所提倡的光印记是一种可持续的技术手段,它主要被运用于城市横断面敏感开发的位置。光印记实则是一种光压印规划工程技术,这种技术主要用来平衡环境与设计目标。它被看作是新城市主义规划过程中的技术工具,通过光压印技术让雨水管理能够自然排水,这些技术通常运用在传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上,贯穿于整个城市脉络。这种技术的运用不仅能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够节约建设成本,能够产生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正是因为光印记技术的实用性,所以被广泛运用在城市规划建设之中[7]。

3.结语

规划设计理念范文4

[关键词]低碳建筑;设计理念;建筑规划设计

低碳建筑主要是指在施工建筑过程中,将低碳理念融入在其中,并且在实际建筑施工时,需要在最大程度上使用低碳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设备设施等,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从而使建筑能够达到节能环保、低碳的效果。建筑行业是我国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作用,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会对能源等造成大量的消耗。为节省更多能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在建筑规划设计时将低碳建筑设计理念应用在其中。所以,本文将针对低碳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运用等内容进行相应阐述。

1低碳建筑设计理念基本概述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社会市场中各行各业对能源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所以,我国如今已经面临能源紧张问题。除此之外,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们的生活以及健康等造成严重影响。而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更为严重[1]。为节省更多能源,实现建筑行业的更好发展,建筑行业对自身的工作等进行创新与完善,低碳建筑设计理念应运而生。低碳建筑设计理念主要是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并且在建筑施工当中尽量减少对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实现国家的更快进步。

2低碳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运用的作用

2.1促使环境与建筑相结合

如果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没有对周围的环境情况以及人文特色等进行考虑,那么将会产生设计风格较为突出的问题。那么最终建筑将无法与周围环境进行有机结合,不仅会对建筑企业造成影响,同时对用户的健康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威胁。但是,如果将低碳建筑设计理念应用在建筑规划设计当中,可以实现在设计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等进行考虑,实现建筑与环境之间的有效衔接[2]。并且能够将周围有限在资源进行利用,不仅能够更好实现低碳建筑,而且可以促进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2.2减少能源消耗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仅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而且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对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和谐发展产生影响。所以,必须将低碳建筑设计理念应用过在建筑规划设计当中。这样在进行建筑规划时,将低碳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其中,可以及时发现其中能源消耗较大的工作环节。这样相关设计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做出调整,从而在实际施工当中,降低对能源的消耗。

3低碳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3.1科学合理设计建筑空间

将低碳建筑设计理念应用在建筑规划当中,能够保证相应的施工部门以及施工工作人员等,对低碳建筑技术进行充分利用。从而促使用户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形式,提升用户的体验感、舒适感等,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享受到低碳建筑带来的影响。为保证建筑空间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对建筑形体进行改变。在建筑规划设计时,要对建筑进深进行有效控制,这样才能保证为用户提供舒适的下气候环境。在设计允许情况下,可以对建筑厚度进行相应的降低,强化建筑与外界环境的联系,保证建筑空气的有效流通。第二,充分利用好室外空间。对室外空间科学合理的利用,能够形成有效气候缓冲带[3]。在低碳建筑设计理念背景下,针对公共空间需要进行有效延伸,这样在建筑内与建筑室外形成过渡空间,进而对建筑内的微环境进行有效调节。第三,在建筑规划过程中,需要利用好节能技术。比如,温室效应技术、热压通风技术等。通过对节能技术的应用,可以达到良好低碳环保效果。

3.2保证建筑规划设计选址的科学性

在将低碳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在建筑规划设计当中时,做好建筑物选址工作是基础内容也是重点内容,所以,需要保证建筑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进行低碳建筑设计规划时,需要对建筑物周围的地质情况、自然环境、气候以及水质条件等进行充分考虑。在低碳建筑物设计规划当中,需要保证建筑在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当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不仅需要形成相应的小气候,还需要避免低碳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对周围环境以及生态等造成的威胁与不良影响。所以,在进行建筑选址时,需要对建筑物的特性需求、周围环境等进行充分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计与选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保证建筑规划设计符合低碳建筑设计理念,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在建筑周围种植植被或者其他植物等。通过植物的栽种等,不仅能起到良好降低噪音效果与净化空气效果,还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风沙的影响。除此之外,在建筑周围可以布置相应的水源,通过水源的布置,保证建筑周围温度适宜、湿度适宜,起到调节小气候的作用。为用户创造更多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通过低碳建筑设计理念的融入,可以为相应的施工单位等节省更多建设成本,促使各项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等是我国发展的重点内容。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关键,需要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在建筑规划时,需要将低碳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在其中,各项设计工作以及施工工作的展开需要围绕低碳环保进行,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城市的更快进步。所以,建筑企业需要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到低碳环保的重要作用。积极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应用先进的节能技术以及低碳环保材料等。低碳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在建筑规划设计当中,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建筑的需求,而且可以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荫辉.关于低碳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9):135-136.

[2]陈安钰,王如双,江文.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低碳建筑投资决策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17):47-48.

规划设计理念范文5

关键词:住宅小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

顾名思义,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就是希望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吸收水分的能力,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现象,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回收与利用,实现水资源的贮存以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对城市降雨进行过滤、吸收,在城市水资源短缺情况下,能够及时将吸收、储存的水资源释放出来,为居民生活、城市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这种储存水资源的方法,既对雨水进行了有效回收,实现了水资源的可循环利用,也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不会破坏生态自然平衡,有利于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平衡。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协调地下水、充分利用雨水实现对城市用水的供给。在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应始终坚持高效排水、有效储存水资源、为城市发展提供可持续水资源的原则,与城市海绵规划理念相结合,提升城市水资源净化与循环利用能力,促使水资源能够在城市中实现良性循环利用,从而打造个性化、功能化的城市与住宅小区。

1海绵城市理念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1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是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的首要原则,即一切行为都应该建立在尊重大自然的基础上。(1)对现有的自然导水系统实现高效利用,如河道、河渠等,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在保证原有的自然导水系统功能不受影响的基础上,与给排水系统相结合,不仅能够实现对住宅小区用水的高效供应,更能净化水质,实现住宅小区水资源的良性循环,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3)重视水资源自我净化能力的提升,并采取一定辅助措施,确保住宅小区内的水资源不断得到优化。

1.2安全原则

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水资源治理、储存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改善小区水资源供应系统,净化水质。同时对保障城市居民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能够确保城市水资源供给系统稳固、安全,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优化水质。

1.3因地制宜原则

要想充分发挥海绵规划设计在住宅小区中的作用,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基于此,应考察小区原有给排水系统,结合小区居民数量、城市降水量以给排水量,合理改善住宅小区给排水系统,并采用各种有效措施优化小区给排水系统,达到高效供水、净化水质的根本目的。

2住宅小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措施

2.1构建住宅小区集中式雨水收集区域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应用在住宅小区之中,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对雨水的净化与储存,对此,应构建一个完善的住宅小区雨水集中收集、处理专用区域。(1)对场地的屋面雨水与场地雨水进行初步的初雨弃流,通过管道顺利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之中。(2)对剩余雨水进行储存,在雨水蓄水池之中进行水资源的净化处理,并妥善保存,用于景观补水、绿化浇洒等,同时,也要注意将溢流水资源引入市政雨水管网中。(3)构建雨水分散式源头处理区域,对屋面雨水、场地雨水等进行集中控制,一方面用于小区绿地灌溉,另一方面还能净化水资源,最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2.2小区内部旱溪的改造

小区内部旱溪区域的构建是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也是重要载体。小区旱溪功能主要是对雨水进行收集,并通过给排水系统集中到旱溪区域,达到净化雨水目的,被净化的雨水可作为居民生活用水,拓展了居民日常用水来源,为住宅小区提供稳定的水资源供应,方便小区内部实现合理用水。在降雨较少的季节,旱溪能够作为居民日常活动的场所,既具有实用性,也具有美观性、功能性。在降雨量较多、降雨较为集中的时候,旱溪能够实现雨水的及时储存与排放,有效降低城市内涝问题的出现率,并有效应对暴雨对住宅小区的冲击,避免雨水在住宅小区内部堆积造成居民生活不便,为小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为城市提供稳定、安全的发展环境,推动城市化体制的进一步发展,打造功能性新型城市。

2.3透水的铺装

透水铺装是住宅小区内部的基本装置,能够实现水资源良性可循环利用,始终确保地下水资源充足,有效减少小区内部地表水径流量,为小区居民提供充足水资源供应的同时,对预防城市内涝也有一定作用。透水铺装在住宅小区中的应用,能进一步加强海绵城市设计规划理念的效果,提升住宅小区的排水效果,在净化水质同时也起到了净化小区绿地的作用,是有效避免雨水对绿地、植被等造成损害的重要措施,另外,其还能够降低噪声对小区居民的影响,为小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2.4小区内部道路建设

住宅小区内部道路建设是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应用在住宅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应引起重视。海绵城市规划理念主要用于解决城市内涝,对雨水进行高效回收与利用,所以,小区内部道路建设应注意路面渗透功能,让雨水充分渗入地面,减少雨水在路面上的沉积,实现水资源良性可循环利用。小区绿化区域对水资源需求量较大,在道路两旁绿化带可以设置雨水槽,一方面,能够有效收集雨水,确保各种植被健康生长;另一方面,还能净化空气,打造小区观赏景观,为居民住户提供舒适、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除了设置雨水槽,还需设置合理的地表径流的流入口以及流出口。另外,还需建设部分沉沙地,沉沙地能够对雨水起到净化作用。植物的选择也极其关键,应结合城市天气、地势地形、水文地质等具体条件,选择易于存活、有利于储存水资源的植物,以达到净化水资源的目的,实现住宅小区的高效、高质供水。

2.5构建小区绿化系统

在进行海绵城市规划小区设计过程中,应重视小区绿化系统的构建,结合小区整体规划设计、绿色面积以及景观设计等,确保小区绿化系统建设的观赏性与艺术性,同时绿化系统设计需要积极响应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合理设置雨水槽等,对雨水进行高效利用,加强小区绿化系统的实用性。另外,小区绿化系统设计应与小区整体设计风格相适应、相协调,结合季节等条件,合理选择植物进行种植,尽量选择能够有效净化空气与水资源的植物。如在北方,对住宅小区进行绿地构建,可以选择灌木等植物,不仅能够降低小区周围噪声,还能起到有效除尘、净化空气等作用,有利于打造符合海绵城市理念住宅小区。

3结束语

城市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设计的美观、个性化,更注重小区的环境和各种实用性能。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理念是一种新型理念,主要用于应对城市内涝,实现对雨水的高效回收与利用。住宅小区作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在设计、建设时积极应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实现对雨水的储存,对水资源的良性、高效可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住宅小区的生态系统价值观念,打造真正绿色环保、舒适安全的新型小区,进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体制深入落实,满足民众需求,促进国家实现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蔡荔,夏辉.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展望[J].工程技术研究,2018(6):242-243.

[2]王宝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研究[J].市政技术,2016,34(4):108-110.

规划设计理念范文6

关键词:城市园林;规划;创新设计;理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环境污染,出现打破生态平衡的情况,其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同时也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了有效改善这一情况,发展城市园林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对城市园林进行规划和设计,不但可以使其生态环境的需求得以满足,也可以使得城市特色更加鲜明,对城市园林的创新设计也正是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要素。

1现代园林设计概述

现代园林设计主要由3个比较传统的要素所组成:色彩、平面、立体构成,且逐渐从这3个元素中衍生出了空间构成以及动态构成等。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进行现代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也逐渐融入了一些现代设计学的基础理论。而社会的变迁也让人们的审美以及思维方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现代设计理论可以给人们提供很多在设计方面未知的可能性,为了能够充分顺应时代、与时俱进,并且符合人们的审美,一般来说,现代园林规划都会通过视觉传达的方法,充分表现出人们的思想。在规划现代园林时,必须将点、线、面作为基本的元素进行造型,理性分析事物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根据美学要求重组现代园林规划,创造一个更加适合的形象。在进行现代园林设计的过程当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强调功能性,且必须拥有一定的普适性。园林设计和工程技术有一定的区别,园林设计的服务对象是人民大众,因此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进行建筑规划,合理配置植物,从而使园林规划的过程中能够让各个因素相互之间达到和谐统一,促使我国现代园林能够打造一个更加优质的环境,让人们能够享受到舒适生活。

2城市园林绿化的现状

在进行城市园林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园林规划设计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从一开始就能够表达出设计者对园林绿化方面的理解,以及人们对于生态环境方面的需求。目前,根据我国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工作不难发现,其进步空间是巨大的。在思想方面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也正是城市建设的一项最为重要的主题,尤其是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极快,这样的意识也变得更加重要。在之前规划城市园林时,考虑的重点内容就是规模和功能性方面,对绿化方面的考虑欠佳,所以在进行城市园林规划时,创新理念的使用和设计的合理性显得更加重要[1]。

3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问题

3.1创新意识不足。在进行城市园林规划时,仍然存在着一些盲目模仿的情况,使得城市园林的特色以及创造性被削弱。根据行业发展不难看出,有很多设计者并没有根据城市特点来进行创新,而是比较盲目地模仿其他城市的园林规划,这也使得城市园林和当地区域难以融合,观赏效果有所降低,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方面都产生了一定浪费行为。一个优质的城市园林规划,不但能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同时也能够体现出当地的特色,使符合当地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的生命力更加顽强,可以给城市带来更多的价值[2]。

3.2设计理念有待改进。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在城市建设理念方面仍有一定的改进。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园林规划是城市建设设计的一个辅助性的产物,尤其是很多设计对实地考察并不十分重视,只是通过设计图纸来进行园林的规划,失去了其真实性和合理性,甚至有一些设计并没考虑城市交通和停车等问题,很容易使规划内容比较肤浅,在之后实际使用的时候产生一定的缺陷。应注意城市规划建设是一个整体存在,一旦局部园林建设方面产生问题,甚至会直接影响城市的和谐发展[3]。

4城市园林规划的创新设计理念

4.1创新发展理念。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准的不断提高,对城市化建设里的质量要求和规划要求也变得更加突出,不同城市的发展速度以及发展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完成园林建设时,必须始终保障园林规划的创新性,借鉴之前园林规划方面的经验,不断提升传统园林规划的模式。例如,可以配备一些比较具有城市特色的植被,也可以将一些植物类型相同的植物设计成不一样的形状。不仅如此,在城市化的建设过程当中,也有可能会对消防车道进行隐形设置,将其和绿化道路相互结合起来,不但可以让城市建设的土地使用效率更高,也可以通过将二者相互结合,使得城市环境更加具有优化的效果。这样不但不会影响到消防,同时也会让城市园林建设的规划更加新颖,园林规划的创新是在城市化的建设过程当中发挥极大作用的动力和源泉,只有不断地对城市规划的方法以及内容进行创新,不断地改革规划方法,建立起更加具有现代化特征的园林规划模式,才能够真正展现出现代城市的面貌,从而使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水平获得全面提高[4]。

4.2环境适宜理念。在城市化的建设过程中,园林规划与一般景区不同,城市的绿化建设主要是将城市发展类型和建筑规模相互结合起来,通过对园林规划方面的辅助作用,使城市获得综合发展。在城市的园林规划过程中,应始终保证绿化建设能够符合因地制宜的要求,比如在适当的区域里配备比较合适的绿化建设,在人们经常进行娱乐活动或者活动的地域设置更多的绿化公园,促进二者相互和谐发展,合理分析当地城市化建设规模以及地形,使其绿化建设发挥更多的适宜性。不仅如此,工作人员在规划时也要注意周围的气候,建立比较科学的方案,将园林植被运用在比较合适的地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少园林植物浪费的情况,充分使用资源,降低建设和规划的成本,尽量减少资源浪费的现象,让园林规划能够真正地帮助经济发展并且保护周围环境[5]。

4.3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是城市园林规划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的原则之一,城市化建设最为重要的目标就是让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提高生活水平,以人为本也正是让城市化建设可以遵循这一原则的基本前提,只有规划的内容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才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从而实现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本质意义。在建设规划时,要将绿化内容和人们生活结合起来,设计方案应符合人们的认知能力以及环境接受的能力,也更加符合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些特定的模式,让服务群体能够对城市的绿化建设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使得园林建设能够符合城市化建设的要求。只有真正地让园林建设能够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帮助园林规划获得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提高稳定规划的环境效益以及总体效益。

4.4注重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特征。园林是一门较为典型的造型艺术,是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关键部分。不仅如此,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创新的过程中,园林绿化的艺术观对现代园林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着规划设计的传承和创新。因此,在进行现代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传统的原因处理方法,将城市园林景观和传统艺术相互结合,从而使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能够获得更大的提高[6]。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当中也能够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创新设计方面能够更加便捷,特别是在城市园林规划中使用更加广泛,计算机技术可以促进城市园林建设获得更新的发展,同时也让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宗旨得到进一步的传承。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城市园林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生活方面的需求,构建一个更加具有生态文明特征的城市。城市园林的规划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要能够考虑到城市园林方面的实际功能,同时也要考虑到生态效应。在实际进行规划设计时,要遵循设计的基本性原则,始终坚持生态建设,对其进行创新设计探索,使城市园林的规划可以更加具备艺术价值以及艺术特征。

参考文献:

[1]罗琨.城市园林规划的创新设计理念探索[J].居舍,2019(30):122.

[2]彭烁,高子惠.城市园林规划的创新设计理念探索[J].住宅与房地产,2019(21):52.

[3]王澍.城市园林规划的创新设计理念探索[J].中国标准化,2019(10):107-108.

[4]徐嘉,张斌.城市园林规划的创新设计理念探索[J].科学技术创新,2019(13):152-153.

[5]刘宇航.城市园林规划的创新设计理念探索[J].湖北农机化,2020(1):23.

规划设计理念范文7

关键词:生态规划理念;园林景观设计

古语云:“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园林景观设计而言,预者,即策划。策划,也即策略、谋划,指通过找寻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针对未来发展进行的整体筹划。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需要立足生态环境,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制定可持续的发展方向,提出一套合理的发展理念和设计方案,避免出现重大失误。在整个园林设计中,需要选择合理的发展目标和途径,从项目定位、项目概念、交通组织以及生态特色和文化特色等各个方面考量,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1生态规划理念的重要意义

城市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离不开三大产业的支持,而建筑的不断建设也使得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经济水平得以提升。然而在城市的稳步建设过程中,也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及影响。例如,汽车尾气不断排放,工业工厂在日常生产中向大气层排放的污染气体等均对城市周边环境及空气环境造成一定破坏,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可对空气起到净化作用,且绿化环境可有效提升城市的美观度与生态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居民提供健康的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城市中多种建筑占据城市大部分空间,且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建筑装饰材料的不断丰富,虽然城市看起来丰富多彩,但如果缺少绿化生态,就会使得城市不够美观。将生态规划理念融入城市建设中,可充分结合绿化园林与城市环境,将城市内生态环境在合理范围内不断扩大,不仅能够对周边环境加以净化,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绿化生态提升城市美观程度,增加我国绿化面积,为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促使城市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2.1环境城市的设计应当遵从完整性

在整个园林发展设计理念中,完整性是其重要的设计考量因素之一。从当前来看,我国的城市园林设计建设具有一定的混合性和渐进性,其内部的各个因素不是同时进行的,相对来说整体性较差,在一些设施建设方面,很多都需要重复建设,极大地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在完整性理念的指导之下,相关人员在城市设计初期就应做好不同产业分区开发时序、开发流程、建设周期等方面的规划安排,并积极加强与设计单位、管理部门、企业对象之间的沟通联系,以此保证后期施工建设、设施配置等方面的协调性。此外,为进一步体现城市规划工作中“健康”的重要理念,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以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为设计基础,做好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配套设施的科学分配,避免因盲目追求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2.2加强地域性的空间设置,突出独特地域的个性

我国的传统文化丰富璀璨,各个地区的人们的居住风格千差万别,对于自然环境的艺术形式理解也多种多样。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主人的基本审美观念,陈设艺术要有一定的民族特点。在公共场合,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比较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物品,比如雕塑或者建筑,通过一些较为别致的施工工艺,显示出独特的地域风格。

2.3园林景观设计应保证集约性

基于长远发展的园林景观设计规划理念,园林的设计以及建设应及时修正某些项目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以“扩张”和“分散”为主的功能布局形式,转而实现各类城市服务功能配置的紧凑式、集约式发展。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居民的出行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很好地促进城市的区域性经济发展,进而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经济模式,并与其他一些社会服务功能协同组成一个经济结构,实现城市的健康高速发展,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岗位,推动社会的良性进步。

2.4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持续性原则主要是根据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回看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虽然是呈现飞速发展的状态,但却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这一举措显然是不合理、不科学的。为了弥补此举带来的后果,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在引入生态规划理念的同时,要坚持持续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如今恶劣的自然环境,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不仅如此,在秉持持续性原则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借助科技的力量,更好地规划设计园林景观,助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社会良好健康发展。

3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生态种植是园林景观生态规划中使用的重要方法,使用生态种植的方法,不仅可以满足地方生态环境需求,还可以提高植物的地方适应性,实现地理环境与植物的有机统一,为植物健康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首先,在园林景观种植中,应尽可能使用可再生植物资源,这样可以提高植物的地方适应性,做到因地制宜,保证本地植物的使用,并且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其次,在生态种植过程中,应当更好地体现出植物的多样性,在混合搭配中,提高各种植物之间的适应性,以便于将园林植物构建成一个统一体,切实满足营造多样景观需求,这对于发挥生态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丛植、孤植与群植方法的价值有重要意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应用生态规划观念能够极大地改善地方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园林景观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项目,而是与整个城市设计相辅相成,应融合各个方面的发展观念和设计理念,给居民提供一片美好的精神寄托园地。在生态理念下的园林设计中,需要遵从地方性的文化特色,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发展理念,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卫红.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实践[J].现代园艺,2019(16):87-88.

[2]黄德军.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5):177-178.

[3]李霞,张卫国.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2019,13(18):68+70.

规划设计理念范文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相伴随而来的是环境污染问题,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就需要将生态理念融入到生产建设中,打造生态友好型社会。水利工程建设中,如何能够更好的将生态理念融入其中,可以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降低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推动我国水资源开发活动健康持续发展。由此,本文主要就生态理念视角下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以求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科学性。

关键词:

生态理念;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0引言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均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相应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长,对水利工程建设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生态理念有机融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中,就需要对以往水利工程建设中带来的生态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和改善,采用工程创新建设模式来迎合时展需要,从技术上和规划上转变水利工程以往粗放型建设方式,以求最大程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打造环境友好型水利工程。尤其是在当前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将生态理念有机融入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是尤为必要的,有助于推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由此看来,加强生态理念视角下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生态水利工程工程概述

生态水利工程是在传统水利工程基础上进一步演化出来的,主要是为了迎合时展需要,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更好地满足人们发展需求,维护生态水域健康,这就需要对水利工程技术进行更加充分合理的运用。生态水利工程中不仅需要应用传统的建设理论,还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融合生态环保理念,对以往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进行改善,修复河流生态系统。此外,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应该严格遵循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原则,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改善生态系统,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增长。

2生态水利工程和水利工程的区别

水利工程可以将其理解为人类通过工程建设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调配,最初建设水利工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洪,提供更加稳定的水资源供给,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水资源支持,同时还可以作为旅游景点来吸引游客参观。生态水利工程则是在传统水利工程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工程的服务目标是生态环境,在满足传统水利工程建设目的的同时,还具备生态修复的功能,对于已经建设完成的水利工程,对受到严重影响的河流进行生态修复,建设环境友好型水利工程[1]。生态水利工程是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对生态开发目标明确背景下演化而来的,其中应该包括生态水利工程明确的生态服务目标和功能。设计阶段将生态系统健康作为主要目标,将其融入到设计阶段的重要参考因素,促使水利工程能够更好的满足生态环境建设要求。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应该注重选址、布局以及施工中的环境和经济成本,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需要实现生态保护目的,实现双赢。但同时,也是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最为困难的一个内容,也是一个关键性内容,需要通过多方面决策和管理才能实现[2]。

3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中面临的困难

3.1缺乏具体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和服务目标具有明确的地域性和特定性要求,需要综合考量经济和生态之间的关系。由于生态系统之间具有较强的地理区域差异,所以生态水利工程也需要具备足够的地理区域差异性特点,因地制宜,满足当地地质、水文和生物等多种功能上需求[3]。总的说来,尽管我国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中已经提出了相应配套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但是在涉及到具体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内容时,却依然存在较大的缺陷和不足,最为典型的就是评价方法不合理,评价标准不明确。不仅仅是该水利工程,从全国角度来看,很多当前建设的水利工程对生态影响的研究较少,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致使相关领域缺少足够的研究成果可以利用和参考。此外,水利工程中由于包含大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之时,所以我国水利工程建筑物尽管制定了明确的标准,但是由于未能制定相配套的技术标准,导致生态服务目标未能标准化和规范化,后续的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也缺乏科学指导,变得无所适从,带来不利的影响[4]。

3.2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生态学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足

生态水利工程是将传统的水利工程和生态学知识的有机整合,在符合传统水利工程建设目的和原理的同时,还需要符合生态学原理。故此,就需要相关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具备更加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更多的生态学和其他学科知识,具备足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活动取得更加可观的成效。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水利设计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技术和能力的人才少之又少,尤其是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经验的不足,导致很多地区的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流于表面[5]。诸如,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很多周边的生态环境和水文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水利工程周边的生物群落出现了明显的改变。此外,还有很多地区的防洪工程和水坝建设完成后,水体流动性降低,致使水体原本的自净能力急剧下降,水质下降,水体受到严重污染。传统的水利护岸工程建设更多的是以混凝土结构为主,这种人工换将水体和土地分离开来,造成了水中生物和微生物同陆地的接触,造成自然生存环境发生改变,河流原本自净能力下降,水体环境变差,不利于水中生物的生存。基于上述种种情况,致使很多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变差,为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当前的市场运行体制下,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和环境保护工作者之间缺少直接的合作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落后性[6]。

3.3水利建设和生态保护之间平衡协调问题复杂

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自然界的演变,都有自身独特的规律,人类在改造生存环境的同时,必然会对自然界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如何能够平衡协调人类社会活动和自然界环境变化成为当前首要工作之一。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之间平衡是一项十分系统、复杂的工作,其中涉及到众多的因素和变量问题,较之传统水利工程而言,生态水利工程具有固定方法,应针对不同的水文条件、河道形态,有针对性提出配套的设计规划。诸如,河床由于长期水沙冲刷形成了不同形态的河槽断面,所以在不同水文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断面。对于水文条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和形态同样存在差异。故此,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之间如何能够平衡协调,成为当前首要工作开展方向[7]。

4基于生态理念下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对策

将生态理念融入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是尤为必要的,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为了谋求人类社会长远发展,就需要摒弃以往牺牲环境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迎合时展需要,努力打造环境友好型水利工程,更加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4.1转变传统观念,强化学习和交流

水利工程建设同生态保护相同,是一对十分矛盾的对立体,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更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生态理念有机融入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合理利用条件,促使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问题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转变,设计规划更加科学。该工程在设计之前,为了确保生态理念能够有机融入其中,特组织相关设计人员学习生态学相关知识,并综合吸收和借鉴国外成功生态水利工程案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做出综合考量。在实际设计活动开展中,通过专题研讨和座谈会的方式,进一步加强技术和经验的交流,分享设计心得。基于此,可以有效改变设计人员思想和技术上的不足,提高综合能力[8]。

4.2将工程水文学和生态水文学有机结合

提高工程水文学和生态水文学的结合,以此为设计基础,结合实际情况,促使设计规划更加合理。设计中应该提高对水利工程服务对象的保护,明确当前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目标,更为合理地开发水资源,促使水利工程更加生态和谐发展。本工程在建设中,由于水库是以备用水库为目标,定位明确,使用频率不高,换水周期较长,所以多数时间内水库是处于备用状态。所以,水库规模破和水质维护成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在设计时除了要计算水库规模以外,还要综合考虑到水库水环境容量实际需要,深入分析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对于水质、水量带来的影响,了解水质变化规律,明确水资源空间分布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对位关系。故此,在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生态水文学和工程水文学之间的关系,确保水库在各个时期都能够储存足够的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4.3明确关键生态敏感目标

生态敏感目标是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一项重点考虑内容,在设计中应该充分明确工程中影响生态的目标,在工程规划设计阶段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从本工程建设情况来看,建设位置主要是在新城区,新城区作为当地政府大力开发的区域,可以说是寸土寸金,所以如何能够让水利工程同城市各项生态功能和服务对象协调,就需要在充分发挥水里功能的同时,还应该综合考量其他的城市周围环境因素,避免给周围环境带来污染,为城市化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5结论

综上所述,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在传统水利工程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生态学知识,将生态理念贯穿于水利工程建设始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生态水利工程更好地迎合时展需要需要,有效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立宣,杨清义,贾海滨,等.生态理念下的水利工程设计研究[J].科技资讯,2013,32(13):52-53.

[2]张勇.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0(34).

[3]卢钊,李文华.生态理念下的水利工程设计研究[J].河南科技,2014,24(24):164-165.

[4]张建辉,孙丽.水利工程基于生态理念相关设计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4,22(14):182.

[5]吴美红,袁权红,钟佩艺,等.生态理念视角下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14(7):192-193.

[6]倪娜.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10(21):119.

[7]赵国彬.生态理念下的水利工程设计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6,22(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