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学范例

工程技术学

工程技术学范文1

(1)人员严重短缺。

根据《河北省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实施办法》第2章第8条“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与床位的配比不少于1:200”的规定,6家三甲级医院共有床位15000张,应配备医工人员75名,实有32名,只占规定人数42.7%。其中人员最短缺的医院医工人员只有2名,仅占规定人数的16%。人员的短缺使分工不细,常常一个人负责多方面的工作,只能在繁重的工作中,疲于应付,没有时间去钻研新业务,学习新知识。因此,技术含量较低,只能维修一些小设备和基础设备,工作效率不高。

(2)专业人员少,职称普遍不高。

在32名医工人员中,有高级职称的仅6人,占总人数的18.7%;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的有18人,占总人数的56%,其他的都是从后勤部门调配过来的或者是部队复员转业人员,当中也包括没有任何学历的电工、机修工等。这些人员虽能掌握某一方面、某一专业的实践知识,但因缺乏必要的基础理论,缺少跟踪先进医学工程技术的潜能,致使技术单一,发展后劲不足,难以具备维修大型仪器设备所需要的技术能力。

(3)从业人员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

在32名从业人员中,年龄<35岁的,仅有7人,占总人数的21.8%。容易出现人才断档现象。

(4)维修手段落后,设施不完善。

由于医院长期以来对医学工程技术不重视,致使技术手段落后,设备陈旧。现在大多数医院给医学工程技术部门配备的工具非常简陋,基本上是钳子、螺丝刀加万用表,在维修过程中多数是凭借个人经验来判断故障所在。随着医疗设备的集成化、模块化、计算机程度越来越高,很多设备使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贴片元件、多层电路板等元器件,单靠这样的维修设备和个人经验已远不能适应实际需要了。三甲级医院的情况已不容乐观,其他医院的情况更糟。综上所述,石家庄地区医院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力资源短缺,技术水平低,不能有效地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运行。

2形成现状的原因

(1)医院对医学工程技术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大多数医院“重采购,轻医工”,领导层往往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目标,认为采购管理人员能够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可以给医院节约大量资金,而医学工程技术工作既需要人力,又需要财力,工作成效还不明显,还不如请厂家或第三方维修更方便快捷。因此,常把其当做后勤班组来管理,对医工人员的培养、使用、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都不够重视,使医工人员产生了强烈的不平等感。另外,医院也没有很好的激励机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挫伤了医工人员的积极性。

(2)优秀的医学工程技术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医学装备市场发展迅速,医疗器械公司(含医疗器械维修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据不完全统计,石家庄市每年新增此类公司达200家之多,因此,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他们可以提供更为优厚的条件,比如高出医院几倍的薪酬,提供更多学习、进修甚至出国深造的良好机会等。医院内外待遇的强烈反差,造成了医院很多优秀的医学工程技术人才的流失。

(3)医学工程市场的激烈竞争。

随着医疗设备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各生产厂家对售后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再加上众多第三方维修公司的加入,使医学工程市场逐渐规范和成熟,他们有高素质的维修队伍、完善的工作制度、合理的奖惩机制、维修响应时间快、维修价格也趋于合理。而医院的很多医工人员没有危机意识,缺乏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动力和精神,工作懈怠、服务态度差、技术水平低。因此,很多医院宁愿选择厂家或第三方维修公司,也不愿意多增加医工人员。

3对策

(1)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医学工程技术工作。

医院领导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很多医疗设备虽然都能使用,但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使用标准,它的参数、功能等是否符合要求,仅仅靠出了故障找厂家或第三方公司维修,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要想彻底解决只能靠医院自己的医工队伍。因此,医工人员理应成为医院建设中一支不容忽视的技术生力军。医院领导要重视部门建设、学科的发展和人员的培养,尽快改变医学工程技术落后的局面。要改变目前的局面,医院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①配备足额的专业人员,使他们可以细化分工,实施精细化管理。在配备人员时,要尽量选择高学历、高能力的医学工程技术专业人员,同时要注重人员梯队建设和培养,不可急于求成;②加大资金投入,配备先进的维修设备和质控设备。要学会用质量控制设备检测日常使用的医疗设备参数、功能等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③重视医工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再培训。医院应将医学工程技术做为一门专业学科来发展,使其享有同临床医技科室一样的地位,在教育和培训方面与医护人员一视同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学习、进修和参加各种专业技术培训机会,以提高医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④提高待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医工人员服务于临床,要求随叫随到并且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技术含量高、工作压力大,医院应该提高他们的收入,并在职称晋升、人才使用与培养等方面予以照顾。同时通过岗位职责、劳动绩效、劳动态度、技能等指标对他们进行动态考核,并与待遇挂钩,以加强工作责任心,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2)医工人员要加强自身素质修养,提升在医院中的地位。

工程技术学范文2

工程与技术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研究者在主、客观因素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遵循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认识过程。科学研究始于对工程与技术本身的实践、始于对工程与技术问题的发现、始于对工程与技术现象奥妙的探索。工程与技术本身往往呈现出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表象,研究者首先对工程与技术本身的各种现象分门别类,对某一类外部联系的现象产生感性认识,经过思考、分析与综合、加工升华后,使感性认识上升到对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由于工程与技术现象的复杂性和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往往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几个循环才能够逼近真理,也就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经过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同时,从工程与技术实践活动的认识特征来看,工程与技术的实践活动不仅是正确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同时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对认识起着决定作用;反过来正确的认识对工程与技术的实践活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可以指导、预测工程与技术发展,使得工程与技术获得水平提高、层次提升、规模增大,即在工程与技术实践-认识反复促进过程中,不断无限地逼近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利用和改造客观世界,回归到工程与技术本身。

二、工程技术自身拥有系统与演化特性。

一个具体的工程活动或技术项目自身就是一个系统,具有系统自身的结构形式与功能特性。对工程系统或技术系统的认识过程就是解决矛盾的过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在具体的工程系统或技术系统中,系统的结构就是事物的内因,是事物内部矛盾和事物发展的内动力。内因即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它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所以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系统的环境是事物的外因,是系统之间或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能够加速或延缓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但它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是事物发展的外部动力。工程系统在演化过程中,系统结构(内动力)、系统环境(外动力)单独、联合或耦合作用,这些矛盾的各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演化过程就会产生相应的功能、特性、现象。

三、工程与技术中涌现的因果关系。

工程系统或技术系统中涌现出的各种现象、功能、特性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自然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因果顺序等。如果工程系统或技术系统中结构(内因)与环境(外因)均已知,最终结构(内因)与环境(外因)相互作用产生的功能、特性、现象、结果等等按照演化过程的自然顺序或分布形态,由因推果,可利用已经获得或积累的科学知识认识该类问题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属于正问题;但工程系统或技术系统中往往表现出众多复杂现象,而科研工作者研究的任务是要根据工程系统或技术系统中可观测的复杂现象,反过来由现象来探求事物的内部规律或所受的外部影响,即去寻求产生这些复杂现象所涉及的内因、外因和相互作用原理,由表及里,索隐探秘,倒果求因,属于反(逆)问题。工程系统或技术系统中的反(逆)问题面临着复杂性、存在性、多解性和稳定性等不可避免的适定性问题,即工程或技术系统往往存在一因多果或同因异果,一果多因或同果异因。因此,科技工作者不仅要认识、寻求某些因素(因)和一个或一些现象(果)之间的因果对应关系;更重要的是依据已知的工程技术现象(果),寻找导致这些现象的本质原因(因)与相互对应关系,由果寻因。同时如果工程系统或技术系统中出现一因多果、或多因多果,往往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注重与自身学科相关现象-本质关系的研究,形成不同学科研究领域。由于工程系统或技术系统中特别是反(逆)问题的现象-本质对应关系的不适定性,实际研究中往往要在工程系统或技术系统中的结构分析中提出结构假说、环境分析中提出环境作用假说、在系统的演化过程中提出相互作用假说等等,验证和检验假说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建立科学理论的过程。因此可以看出,正、反两类问题或多角度研究都是工程系统或技术系统中科学研究常见而重要的研究内容。

四、注重工程与技术中涌现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工程系统或技术系统中的矛盾,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即工程系统或技术系统在相互作用和演化过程中,结构内部、环境内部、结构与环境之间等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而不同的事物中又有不同矛盾的特点,事事矛盾不同。工程系统或技术系统演化中,经历了孕育、潜伏、发生、爆发、持续、衰减直至终止等不同演化阶段,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演化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时时矛盾不同。无论结构内部、环境内部、结构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皆有双方,而矛盾双方也各有特点。

五、寻求工程技术问题的演化规律。

从工程与技术中的基本现象寻求发展规律,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方面是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占有大量的、可靠的工程与技术中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是对工程与技术中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升华。通过系统科学、哲学、逻辑等等思维方法和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从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这个过程就是创造、创新的过程,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完成工程与技术认识的根本任务。为此对于工程与技术领域,研究者要在确定工程与技术中问题学术背景的基础上,凝练该问题所对应的科学、社会或思维问题的实质及学术问题,同时了解该学术问题研究现状和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者拟解决的学术问题,特别是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或关键技术问题,最终解决具体学术问题的实质。

六、结语

工程技术学范文3

 

1、引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工业建筑、民用建筑中的结构设计、施工以及工程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掌握建筑工程理论和知识,具备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优良,实践能力突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从事建筑行业紧缺的“六大员”(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安全员、预算员、资料员)的人才培养为目标。高职类型的院校是一种新型的专科教育模式,高职高专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应用型,操作型人才,是高级蓝领。这即是说,国家对专科教育的重点是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理论水平则不是那么绝对重要。但是,没有理论的支撑,我们即便是参加过一些技能培训也不能创造出更多的东来,也就是说,在当今这个环境下你很难有上升的空间。   2、学好理论知识,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凡是在上课期间,我从来不带手机去教室。因为很多大学生用手机的目的就是为了上课打发时间,比如和朋友发短信,上网聊天,或者看小说,即便你不做这些,也有可能别人给你打电话或者发短信等等,这样必然会影响你上课的质量。其次,上课的时候,要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搞以自我为中心,自己在那看书管他老师怎么讲都不听或者偶尔听一下。大学里面的老师多数都是相关行业的专家或者有过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也许,他们的一句话就会改变你的一生走向。   3、要紧紧围绕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学习。   建筑工程技术课程内容极为深广,即便是一门课的某一章节,国内外的文献资料也浩如瀚海。因此对于一个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先掌握最主要的基本知识是必要的,这就要根据教学计划和各课大纲循序渐进。教学计划规定了这个专业的必修课程,而教学大纲规定了这个专业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核心课,还制定了重点掌握内容和熟练掌握内容。当然,计划并不能包括建筑结构的全部领域,况且科学在不断发展,新的学科层出不穷,因此教学计划给出的是根据我国当前实际,对自学考试的基本要求,掌握了这些基本要求,进一步深造也是可以的。?   4、理解组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各门课的任务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1)建筑力学包括建筑理论力学、建筑材料力学和建筑结构力学,三大力学是建筑结构设计的理论基础,三大力学各有分工,学习的次序也不容颠倒,仅可以略有交叉。建筑结构又可分为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钢筋混凝土与砖石结构,钢结构,主要讲的是地面以上的结构设计理论,故称上部结构,而地基基础,则讲地面以下的结构的设计理论,故称下部结构。为了学好力学课和结构课,就必须要有高等数学的理论和计算基础,所以高等数学又是力学、结构的共同基础,当前从事建筑结构理论研究工作的同志,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对许多问题的深入研究,必须依赖于数学和力学,缺乏深厚的数学、力学基础,是难以解决现代化复杂结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   (2)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制图和建筑材料与检测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看家本领,建筑每个领域处处用得到。建筑工程图纸是工程师的语言,一个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倘若不能识图,不会绘图,那是不可行的,因为无论是建筑的设计,结构的构造和材料的加工以及最后的房屋施工,总离不开图纸,设计人员通过设计计算,最后用图纸的形式把设计的意图和数据表达出来,施工人员更是以图纸为依据进行施工。不学好制图课,后面的房屋建筑构造、钢筋混凝土、地基基础课程也很难学下去。建筑材料是为建筑结构与施工工程技术服务的,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发展赋予建筑时代的个性和风格,建筑材料的正确合理节约使用可以降低建筑的总造价和投资。   (3)房屋建筑构造是讲房屋基本构造和做法的,这些知识要用构造图展示,所以必须具备建筑制图知识,最好在有了材料力学知识之后再学习。?   (4)建筑施工课是讲如何根据图纸进行房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防水、装修等施工。不少学生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现场施工,主要是个怎样搭建的问题,更笨不需要什么力学与建筑结构知识。其实这是十分错误的,施工技术员工程师必须懂得和掌握建筑三大力学和建筑结构,并且还要求十分丰富的知识面,这样他才具有正确的处理技术问题和指挥施工的技能。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课程,主要从经济和管理的角度讲述建筑中的经济价值和经济评价问题以及企业的管理的学科,过去的大专毕业生,往往缺乏经济观点和管理能力,在讲求建设速度与经济实效的时代,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要多做习题。   建筑工程技术,总离不开计算和绘图,工程造价预算主要是计算,因此学习和掌握好理论知识和公式后,还必须加强实际的运算训练。做习题,做案例,做计算就是促使你思考问题更深理解理论知识,同时也训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运算能力。   6、尽量多阅读参考书。   每个建筑工程技术课程都有使用的教材,教材要细读也是必读的,要重点掌握,但还要适量的多看些参考书。因为每套教材、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以及习惯的语言文字,你如果有对教本中某些知识点有理解不透的,当看看参考书可能可能会有启发,参考书上可能从别的角度或以案例的形式介绍,这样会促使你理解,全面掌握课程内容。读参考书不一定象学习教材那样逐章逐句地学,而是可以根据你的需要有选择的去阅读。   7、注意实践。   当前的大好形势,到处的施工现场,为我工民建专业创造了最广阔、最方便的实践场地,即使在不大的城镇里,只要你留意,可以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见到从开挖到地基到房屋结顶的全部过程。因此你多利用假期去工地实习,多向工人师傅请教,亲自去干,例如亲自学绑扎钢筋,亲知测量放线,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和施工试配,比从课本上学的更加深刻形象,一定能有所受益。所以,我们应该完全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基本建设增加我们的实践认识,学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知识。#p#分页标题#e#

工程技术学范文4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化学工程技术作为化学生产中重要的一项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节约在化学生产中所需要的时间,而且还能够提高化学工程的生产效率。因此,本文通过对化学工程技术的技术概念进行了阐述后,又详细的介绍了超临界流体技术、传热技术以及绿色化学反应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并且分析了现如今的化学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使得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化学工程技术;化学生产;应用;分析

在我国,科学技术一直是我们的一项重要的生产技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化学生产过程中也开始广泛的采用化工技术。化学工程技术主要是一项研究化学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的相关技术,其主要目的是对化学工程产品进行开发、设计、制造和管理。由于化学工程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也能够提升化学生产中的工作效率,因此我们对化学工程技术有了更广泛的关注,并不断的将其拓展到化学生产中的各个领域,使得化学工程技术能够发展的更好,进而不断的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条件更加优越。

1化学工程技术的技术概念阐述

现如今,化学产品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品,例如药物、食品和日用品,还有农业药物和工厂生产所需的原料等等。因此化学工程技术变成为了一项炙手可热的技术,不断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化学工程技术是根据化学理论基础与相关的技术相结合的一项应用于化学生产中的技术,利用化学设备,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进行产品的大量生产。在化学生产的过程中,化学的反应物和设备对于工程的技术要求是非常高的,而化学工程技术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满足化学反应的要求,进而提高了化学产品的质量。除此之外,化学工程技术还有一项更大的优势就是对废物的处理,这项技术能够尽可能不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正符合我国当前对生产的要求。

2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

2.1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技术主要的内容是,控制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使得需要的流体处于液体与气体中间的状态。这种流体的特点集合了气液的优点,它的粘度低与气体相似,它的密度很高与液体相似,这就导致它的扩散能力很强,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同时它还拥有很强的溶解能力和压缩能力。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化学生产中,通过控制温度与压力,得到超临界流体,利用其拥有的优势来达到节省能耗的目的。现如今,我们将这种技术应用于更过多领域,比如,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有机物材料和无机物材料。

2.2传热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

化学工程之中的传热技术主要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微细尺度传热技术,另一方面是强化传热过程。首先微细尺度传热,是以热对流、热传导、热辐射为主要的内容,从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微细进行讨论和研究的一项传热技术。这项技术在微米、纳米科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人们更加关注它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强化传热过程,主要的重点是通过调试换热器设备,不断改进生产过程中的传热系数,使其能够有能力不断的对外放热。为了强化传热过程,就要增加冷热流体间的温差,这就必须通过改变换热的面积来提高传热系数,从而来提高传热的效率,使得在化学生产的过程节能减耗。

2.3绿色化学反应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

通常化学生产的产品一般对我们生活有一些影响的,因此我们就需要采用绿色化学反应来防止化学生产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这是从源头来解决污染问题的技术方法。绿色化学只得就是通过使用化学的技术与方法,结合相关的知识来解决化学对人们和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要求就是,化学生产过程中用到的试剂、催化剂、反应原料,和反应完成后的产物与副产物都必须对人类和环境无危害,同时也要保证绿色环保。例如,采用绿色无毒的原料方面,可以将石油原料装换成生物原料。像是在化学产品尼龙的生产过程中,原先采用的是含苯的石油化工原料,我们将可以其原料改换成生物原料,一样也可以制成尼龙,不仅保护了环境,而且也保护了人体收到伤害。除此之外,这项技术在绿色食品生产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绿色食物是对人体很有益的,在其生产过程中一般禁止使用化学药剂,这样不仅减少了对人体的伤害,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然而生产绿色食品的代价就是成本高,为了可以降低成本又能够有质量,我们可以将化学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开发基因技术,提高并促进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现今化学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

3.1化学工程技术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现如今,我国的化学工程技术应用的领域非常更广泛,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滴状冷凝在工业上的应用仍然不能有很好的表现,因为在获得滴状冷凝后,冷凝的液滴不能够被长久的保存,所以,我们应该在这问题上有进一步的研究,从而来解决这个问题。使得我国的化学工程技术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人们能够有更好的生活条件。

3.2化学工程技术的人才匮乏

在化学工程中存在的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技术人才问题,只有用化学专业技术强的人才,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化学生产的质量。而我国现在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化学领域的工作人员的普遍的技术能力和专业能力不强,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问题,当代的大学生理论要点掌握很好,但实际操作方面却严重的匮乏,这就导致技术型人才的缺乏,从而影响了化学工程技术的进步。

4对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提出对策

4.1不断提升化学工程技术

随着我国的科技不断的发展,化学工程技术也会越来越进步,我们应该不断的更新技术,以此来适应社会科技的发展。应该在巩固传统的化学技术的同时不断的添加新型技术,并抛弃不利的部分,从而实现化学工程技术有更好的发展。

4.2培养化学技术人才

人才的重要性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化学技术人才对于化学工程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化学工程技术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我们重点培养化学技术人才,化学生产企业可以通过与相关专业的院校进行合作,让专业对口的大学生能够有机会到生产工厂进行相关的实习操作,从而来培养理论知识牢固并且有一定的操作能力的技术人才来工作。

5结语

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广泛,它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通过技术和人才的不断涌进,我国的化学工程技术会有更好的发展。

作者:桂腾刚 单位:云南巨星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一竹,王一龙,麻超等.关于化学工程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探讨[J].大科技,2015,(27):283~283.

[2]侯海霞,柯杨,王胜壁等.解析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14):91.

[3]裘炎,王杲.探析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5,(20):90.

工程技术学范文5

关键词:卓越计划;轮机工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国家实施“卓越计划”的核心和关键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实施“卓越计划”,目的是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对于航海类毕业生,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是其动手能力,因此,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2012年,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生效,同年,中国海事局颁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教育部、交通部也联合了《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大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基于国家实施“卓越计划”和本科专业综合改革,切实在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校企合作教学等环节进行大力改革,努力培养符合国际公约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1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1实践教学理念偏差,重理论、轻实践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但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比如实践教学课时偏少,不能满足培养需要;有些课程设计知识陈旧,与航运生产实践脱节。随着科技的进步,船舶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但目前实践教学内容因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明显滞后于现代化船舶上的高科技与信息技术应用,导致人才培养体系不能完全适应对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1.2实践教学场地与设备不足

航海教育建设需要很大的资金和人员的投入,现有实践教学条件无法满足当今航海技术教学要求,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受到实验设备等条件的制约。校内实验室设备台套数不足,与轮机工程新技术相关的新设备较为缺乏,学生得不到充分、有效的训练。

1.3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有待改进

在现有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师资队伍中,具有管理级船员证书的教师数量不多,由于教师缺乏船上任职的资历,因此,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同时,在带队指导学生上船实习等环节也存在较大缺陷。现有的专业教师中具有船上资历的普遍年龄较大,年轻教师只追求学历学位,专业教师定期上船任职的制度未能得到有效实施,较难推进青年教师上船顶岗。

1.4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卓越计划“的重点,但目前校航运企业与学校合作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不够深入,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等环节缺失,导致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行业所需实际脱节,其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较差,毕业后不能很好地适应船上的实际工作。

2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举措

2.1创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基于“卓越计划”的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应用型航海类专业,应着重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积累以及应用等,教学内容应根据不断改变的社会需求而制订,真正地做到学与用的结合,专业教育不等同于应试教育,教学内容知识面应尽可能宽阔。船舶设备的现代化技术不断更新,国际海事组织及国家海事局对船舶设备技术水平以及船员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国际国内的相关公约不断更新生效,推动着轮机员的培养不断走入新常态;实验设备也应及时更新换代,促使航海类院校结合最新的实验设备、公约要求等,不断更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2.2构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在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基础上,改善专业实践教学条件,构建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海上实习基地、轮机智能自动化机舱、动力设备拆装实验室、船舶防污染一体化教室、轮机模拟器等。根据STCW公约以及海事主管部门对轮机工程技术教学条件的要求及海事局船员适任证书和合格证书评估大纲与规范的要求,配备数量充足、种类齐全和适应轮机工程新技术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设备和设施,确保实践教学有效进行。

2.3构建满足专业实践教学“双师型”教师队伍

“卓越计划”背景下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侧重于教师的海上资历、技能与经验。因此,校企共同打造“校企互通、专兼结合、教研相长”的实践教学团队,同时,吸纳一定的企业优秀骨干,组成稳定的师资汇编团队,加强校内专业年轻教师的实践培养,构建卓越的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团队。

3结束语

基于卓越计划的轮机工程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应用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航海人才,适应国家海运强国、海员强国、海洋强国战略实施和航海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推动航海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航海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提高航海人才培养质量,服务航运转型升级,增强中国航海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任玉清,张飞成,姚杰.以就业为导向的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航海教育研究,2014(1):41-43.

[2]宋佩维.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卓越工程师[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6):4-8.

[3]黄志,杨神化.航海技术本科专业综合改革方案初探[J].集美大学学报,2014,15(3):102-106.

[4]袁炎清,李满启.航海类专业实践教学保障条件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航海教育研究,2014(4):13-16.

[5]于维同,周绍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A].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十二五’规划与法学教育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11:140-150.

[6]胡智喜,庄燕滨.“校企一体化”软件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3(4):77-80.

工程技术学范文6

关键词:园林工程技术;实践教学;双师素质;校企合作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愈加强烈,生态城市成为人们的理想居所。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方面起积极作用[1]。与此同时,生态、园林行业内应用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供不应求,求贤若渴。然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要想让该专业培养的学生成为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就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实践教学环节。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结合宁夏九大重点特色产业发展和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如何通过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切实做到毕业后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成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实践探索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部分专业教师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做了一些研究,如宁妍妍[2]提出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专项•综合•顶岗”三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王彦萍等[3]认为园林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实训基地建设、校企深度合作、整合师资队伍、健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环节;吴艳华[4]提出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位一体进阶式实践教学内容;袁丽伟[5]构建的一遵循、二结合、三环节、四保证的实践教学体系;胡金龙[6]提出以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为出发点,从优化风景园林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内容对接生产、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实践教学改革;陶欣等[7]提出了实践教学的4个维度,即“体验”“转化”“启发”和“互探”,与教学矩阵相结合。以上几位学者针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薄弱环节提出了一些建议。基于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现有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对现有的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以期能切实提高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1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能够从事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栽植与养护、园林景观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态、园林行业的大力变革,用人单位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及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教育体系中,虽然已经调整了实践教学比例,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能够对接工作岗位的人才缺乏,进而导致园林工程类技术人才供给侧结构性失调,人才供需矛盾持续加剧,从而制约了生态、园林行业的发展。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实践教学内容以课程为主,课程间缺少联动

目前,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堂练习”的模式实现,大部分实践教学内容是在课堂上以“课内实践”的形式完成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偏少。目前已开展的实践教学中,仅有“花卉栽培技术”和“园林工程施工”课程在实训场地开展,但“花卉栽培技术”课程实践教学部分仅以完成常见花卉的栽培为主,并未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成果应用于后续的课程中,而“园林工程技术施工”课程中的实践教学也仅是以一二个施工工艺为主的施工实训,并未将所有的施工内容都涵盖进去。课程间联动性的实践相对较少,导致学生综合性实践能力较差。

1.2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缺失

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团队。目前,很多专业教师多为应届硕士研究生,缺少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从教学方法到教学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师傅大多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知识结构不完善,在教学中不能完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因此,探索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是确保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1.3实践教学条件有待改善

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实践教学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条件的完善与否。据调研,很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条件不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大多以参观类的校内、外实训场地为主。参观类的实训场地,如各类公园、花园、单位附属绿地等,利用率都很低,仅限于某一个特定时期内,而能够开展园林工程施工的实训场地很少,部分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具备施工实训场地,但施工设备陈旧,维护水平不佳,同样也会导致利用率低下。

2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为切实提高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基于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2.1构建“课程实践+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大一开学初,通过专业入学教育,使学生明确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学习该专业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在第一、二学年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中,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课内实践模块设置与企业实际项目密切结合的生产任务,如在“园林花卉”课程中开展仙人掌嫁接蟹爪兰、月季扦插等苗木企业中经常会用到的一些实用技术作为实践模块,从而实现工学结合。通过课内实践模块的训练,掌握园林制图、园林手绘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绘图技能,掌握常见园林植物的识别、栽植、养护及病虫害防治能力,能够对园林绿地进行评价与设计。学生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结合“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图设计”“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园林工程资料管理”等课程的开展,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分组完成学院二期绿地景观项目的设计与项目管理资料,然后邀请企业专家按照项目招投标流程对各组方案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综合训练,大幅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最后,学生进入顶岗实习环节,学生以单位“员工”身份进入相关企业,学习企业文化,参与企业生产活动,从而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

2.2结合技能竞赛的开展,提高教学质量

近年来,技能大赛如火如荼,实践教学应以技能竞赛为抓手,进而实施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此外,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展示专业技能提供了重要平台,可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与激情。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可参加园艺赛项。比赛内容按照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安排,兼具针对性与可行性,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奠定基础。在日常教学中,应将技能竞赛涉及到的知识点及企业所需人才技能融入教学内容。同时,要对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评价提出相应要求,从而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结合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每年秋季均开展技能大赛,从“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到“园艺”技能竞赛,均是参照国赛内容开展校级竞赛。在校内竞赛中,3~5名学生组成一组,每组由1~2名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如此开展的技能竞赛既是学生间的竞技,也是教师间的专业技能的角逐。通过参加技能竞赛,教师的专业能力不但有所提升,而且在与学生一起竞赛的过程中找出学生技能方面的弱项,在后续的教学中逐步改进,逐步加强;学生通过参加技能大赛,能够切实做到真学真做,并且还有助于提升小组队员之间团队协作能力。多年来,通过技能大赛的举办,学生的综合技能不断提高,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3校企合作,协同共育

通过校企合作,可有效解决校内教师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短缺的问题:如实行“双导师”制,选聘行业专家、企业优秀的设计师和管理者为校外导师、客座教授,由学校颁发“聘书”。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如校内导师可进行理论内容的讲授,校外导师完成实践教学内容,相互配合,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此外,还可选派教师赴企业学习,以工程周期为学习周期,每2~3年赴企业学习1次。积累专业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遵循“合作共赢”的原则,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从而实现双方共赢。让行业、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管理、课题开发中来,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实行“订单式培养”[8-10]。与企业深入合作,找到企业与专业、学校之间的契合点,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帮助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满足企业需求,使企业充分享受到学校在人才和技术资源方面的优势,从而真正实现人才共育的目标。教师参与企业科研项目,或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并将企业文化与科研项目最新成果引入教学中,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与生态行业龙头企业以“合作共赢”为原则,结合专业技能大赛开展,为企业开展职业培训提供基本物质保障,企业员工与学生共同组队参与竞赛,让学生向企业师傅学习,提前感受职场。此项活动的举办获得学校、企业的一致好评。

4结语

工程技术学范文7

关键词:技能考核;建筑工程;教学研究

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为了给我国建筑行业输送高技术含量的建筑人才,我们教师要将教学理念与建筑行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在设计、操作、创新能力上进行适度调整,从而达到理论能力和实践水平两方面共同发展,并将工匠精神蕴含在教学里面,确保培养的建筑技术人才能够满足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能考核的重要性

2014年我国提出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把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型人才。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发展背景下,优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大培养力度,成为了建筑专业教学的前进目标。使用专业技能考核的机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强课程设置。专业技能考核起到巩固理论知识,加强实际应用中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及时发现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分析原因,并解决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引发,全面提高技能水平。专业技能的考核是将实践放在第一位,结合建筑行业反馈的信息缺少实践能力,所以专业技能考核也成为提高专业技能的内在需求。以专业技能考核来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合一,对于专业知识的不同理解及应用也透过考核显现出来。专业技能考核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技术,为进入岗位做准备,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和多样化的人才,促进个人潜能的发展,传承技术,为跨入行业、适应岗位、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二、专业技能考核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策略

(一)借鉴先进建筑教育理念,发展建筑行业理论教学

建筑业在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们对建筑的认识和要求不断上升的影响下,必然要产生新的建筑观念。欧美发达国家对于建筑学教育的研究比较早,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育理念。通过研究学习发达国家建筑专业的教学经验,在综合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经济增长因素对建筑业的需求,将传统的建筑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向发达国家的建筑教育靠拢。这样才能使我国建筑业走在时展的前沿,不断地探索发现适合中国建筑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我国建筑业与国际建筑业不断展开多层次交流的情况下,我国的建筑学教育也从西方成功教学案例中得到启发。汲取西方先进的教育模式,融入我国的建筑教育中,使我国的建筑专业技术教育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我们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专业技能实践也有影响。为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采取外国建筑专业的教学方式,选用专题讲座的授课形式,以理论讲解与扩展讨论并行的方式进行展开,授课与讲座融合为一体,能引申出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理论知识,并进行深度的研究学习,形成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理解、渗透、发展的全面教学方式。在实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中蕴含了许多更深层次的教学探究,我们不能片面地把操作能力视为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缺失全面性。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最终要通过专业技能展示出来,所以我们必须要全面地认识和思考对于专业课教学体系的建立。

(二)加强实训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制

在专业教育与现实工作之间,一直存在着一个长久的问题。在基础教育之后,进入工作岗位,还要重新在工作单位进行再次教育,这说明教育教学与实际生产脱节。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理论讲授如果与工程实践脱轨的话,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时展的历史进程中,对其要求在不断提升,注重人才培养的探究与实践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核心,着重培养适应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实践教学环节决定了是否能够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所以实践教学成为了建筑人才输出的重要环节。建筑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听教师讲解,只在教材上看图片,就是纸上谈兵,不能进入施工现场实地观察、体验,无法全面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内容。因此,教师每个学期都要为学生提供亲自到施工现场、标志性建筑等地方的机会,进行专业知识与实践学习的融合。通过对建筑的直接体验和认识,学生能够开阔视野,同时加深了对建筑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能够从实际出发,应对建筑技术中的突发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主要目标。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是提高专业技能训练的必要条件。实验基地及实训设施不足都会限制专业技能的掌握能力,所以实验室和实训场地应作为建筑工程技术教学的第一教育内容。一些实验实践基地可以通过校企联合办学,从学校到工地,课堂与钢筋水泥的有效转变,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直观地展现出来。教师要把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融入课堂,促使专业知识得到不断扩展。教师还应设计出多样化的引导性教学,重视课外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侧重在实践中培养团队精神,掌握在实践中总结、积累丰富经验的能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教学中实践活动非常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技术过硬人才的必然选择。在生产环境中亲自体验完整的工作流程,直至到产品产出的过程。以实践教学体系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基础,展开实践教学的空间建设对建筑专业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探索。

(三)以创新节能和工匠精神,培养新型建筑专业人才

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一些自然资源和能源被过度开发利用,生存环境被破坏。但是,大自然才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保障,所以我们也应该关注环境保护、节省能源的发展方向,基于建筑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能源不断开采的原因,在培养建筑业应用型人才时,应注重创新节能方面的培养,从建筑教育开始倡导绿色环保和节约能源的观念。能源的流失是环境遭到破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建筑工程中采用环保节能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内需工程。节能技术的应用在能源消耗可以做到减少消耗,使能源的使用价值得到最优化的利用。多方发展资源的利用率,避免资源在建筑技术中因失误导致的浪费。工匠精神是传统文化与精神结合出的匠人精神。建筑行业中所蕴含的工匠精神尤为重要,从建筑行业的诚信以及工匠对建筑的专注度上,就可以将建筑行业的工匠精神体现出来。在全社会加强文化建设、传承行业精神的春风下,现代建筑业要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德国的工匠精神是慢工出细活,匠人用时间细心打磨出来的艺术;日本的工匠精神是一生只做一件事,工匠以对工作的热爱,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艺术;中国的工匠精神是拜师学艺,师徒之间通过传授技艺将工匠精神传承与发扬。鲁班是建筑业工匠精神的精髓,能被称作工匠之人,一定是把对技术的传承、钻研,对工作的专注、坚定视作追求。如果建筑人才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工作,那与工匠精神背道而驰,对于工作充满激情、精心雕刻,才可以被称作“工匠”。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就是要对工作严谨、认真,确保质量,让每一个工程都能成为精心雕刻的艺术品。在教学上教师要将工匠精神的价值和认知传达给学生,在课程中融入建筑业工匠精神的内容,使其在被工匠精神所熏陶的环境下不断钻研。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不只是闭门造车,师父传授于徒弟的手艺本领,而是集合了人文、经济、思想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建筑教育的大多研究都是着重于建筑学知识的理论构建方面,却忽视学生在建筑专业的精神领域,对于从事建筑业的热爱程度进行研究。建筑教育的重心不只是所看到的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要培养出一个个具有匠人精神的建筑人而努力。希望社会科学的发展可以补充建筑业匠人精神的不足,为中国建筑业培养一批有质量意识、人文意识的卓越建筑者。

三、结语

工程技术学范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岩土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探究创新

实训教学一直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教学手段,尤其是岩土工程技术专业这种专业性、实践性要求非常高的专业,学生更应该通过实训教学来提升提自身的专业能力。但是,由于岩土工程技术专业的特殊性,一些实训内容很难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因此在锻炼学生实训过程中就需要良好的结合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学,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实训相关知识。

1高职院校岩土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的意义

1.1锻炼实践能力,增强知识理解

在高职岩土工程技术的实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勘探孔测量、钻机操作、土工实验等几个方面,这些实训内容不仅仅是对学生自身知识理解的进一步加深,更是结合学生自身的专业特点等进行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接触到了专业相关的技术理论知识,还能实际的进行操作增强自身实践能力。但是,在进行实训的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和实训教学体系的学习方式转变比较大,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不同,也就导致了学生对实训教学的学习态度各有不同。其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注重实训项目的完整性,却忽略了学生自身自助训练的有效性,从而极大的打击了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因此,在实训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究、创新,这样就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实训过程中。

1.2立足专业发展,丰富实训内容

岩土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课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专业软件、工程勘察、地基和基础施工等相关专业知识来进行一个以实际工程项目为核心的学习任务。这种基于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实训项目,更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并且让学生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快速的融会贯通,从而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其次,教师在进行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本专业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及时的了解到本专业的前沿技术手段以及相关知识。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因此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训教学认识到自身学习专业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之成为社会、企业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2高职院校岩土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探究

2.1规划实训目标,注重能力培养

由于岩土工程技术专业实训项目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这就会导致学生在进行实训的过程中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进行实训项目的确定和实施后,教师应该合理的规划实训内容,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实训。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来引导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良好的完成实训目标。例如,整个师训教研组共同讨论实训方案,针对实训课程制定教学目标,针对学生能力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实训要求,整个实训的评价体系更加的合理完善等,这样就能够促进实训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2.2丰富实训内容,培养自主创新

学生往往在实训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疑问,这个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的进行问题的解决,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丰富实训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了解新工艺或者专业发展的前沿知识,这些不但可以消除学生在校学习知识的滞后性,还能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充满信心,产生专业认同感的同时不断的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搜集资料,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训课不仅仅是让学生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还是学生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专业能力的一个过程,教师适当的给予学生思考、发挥的空间,就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2.3结合信息技术,发展专业能力

上文提到,由于岩土工程技术专业的特殊性,一些专业实践是很难让学生接触到的,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进行专业实训的模拟,从而极大的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例如,岩土工程勘探这一实训课程设计,教师就可以结合信息技术让学生进行了解,一些地质资料数据学生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搜集,然后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这样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学生的综合实训,就能极大的让学生参与到实训项目中去,并且让学生的专业能力等得到很大的增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资料搜集,更是将教学、学习、实践三方面有机的结合,实现学生专业能力和自身能力的共同提升。

3结语

高职院校岩土工程技术专业的综合实训,更是学生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促进整个综合实训教学过程的优化,就能逐步的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让学生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达到专业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武晨阳.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高职教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