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工作范例

管理学工作

管理学工作范文1

我国其实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而且也逐渐被广大院校和教师所认可,但是在实际的高校管理中,很多还都达不到相应的管理水平,如果想要真正地去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就要要求我们的学校管理人员进一步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不要将这种管理模式流于形式。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基本上都是用素质教育来代替之前的传统教育,这样的一种转变也就意味着科技时代和知识时代已经到来,而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即便是管理工作也要遵从素质教育发展,而怎样才能够更好地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当中,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发展的第一要素。

1.1学生管理与以人为本理念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学生进行的,而管理的工作内容和主体也都是学生,即学生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而且学生也是推动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学校管理工作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校风,所以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可以有效地推动高校发展,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符合高校发展要求的。

1.2可持续发展与以人为本理念

现阶段,我国的高校大学生很多都存在素质差、人格不全等问题,这些问题除了受家庭管理影响以外,再就是受高校管理影响很深。对于学生问题,高校在管理学生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采取警告、处分等管理方法来对学生进行管理,但是这样的一种管理方式会让学生感到压抑,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有害的,所以学校在管理学生的时候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学生接受这样的一种管理方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尊重别人,从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是为我国社会培养高等人才的主要场所,所以对高校学生的科学化管理是非常关键的,随着高校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很多院校已经认识到了高校管理学生工作的重要性,并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管理来对高校学生管理进行完善,以使其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以人为本管理模式是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同时也是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中的体现,但是这种管理模式仍旧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原因是因为很多高校在管理学生的过程当中将学生看作了被管理的对象,学生对于管理的内容只有被动的服从,这样的一种被动服从的管理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从而造成整体管理效率下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主要要求管理者要把学生看作是管理的中心,所有的管理工作都要围绕着学生进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生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校学生管理坚持了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其实就是坚持了可持续发展,高校将管理学生当作了一项任务去完成,并且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学生,这样的转变才能够让学生从心里感受到管理的温暖,才能够自觉地去改正身上的毛病。

3以人为本理念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3.1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

现阶段由于受到高新技术产品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都沉迷于游戏,网上聊天也不能自拔,还有的学生在进行网上冲浪的时候受到了不良信息的影响,使得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变化,这时就需要高校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随着高校管理模式的完善,现阶段我们在很多院校都可以看到有心理咨询室,这些心理咨询室主要解决学生的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因为随着高校环境压力、学习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很多学生都产生了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容易走向极端,从而引起一些心理疾病。因此我们的高校管理者要从学生的心理入手,在管理学生时不要只是关注学生的表面问题,还要多多关注一下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这样才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3.2规范管理制度

对学校学生进行管理需要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是一个整体,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去对其进行约束,而在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高校的管理人员往往都是采用强制性的管理手段来达到自己想要约束的目的,但是这样的管理方式其实是错误的,短时间内可能会有效果,可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有逆反心理,这对学生的管理是非常不利的。我们要求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要管理的时候做到人性化,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主动地去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此外,我们的高校管理者还可以允许学生对高校的一些不合理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公平地去对待学生,才能够真正得到学生的尊重,这也就是教育中常说的尊人者人尊之。

3.3进一步完善以人为本的贫困资助体系

对于这一点,需要我们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国家和政府共同去承担贫困生解困的责任,进一步完善贫困生的资助机制,这样才算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问题,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我国的教育公平。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打破国家助学贷款的僵持局势,积极地去落实国家的助学贷款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勤工助学项目的落实工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结论

管理学工作范文2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是我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YP)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别具特色,对国内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启示意义。本文通过笔者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YP)的考察学习,借鉴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管理方法和经验,思考如何创新学生管理工作,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途径。

【关键词】

南洋理工学院(NYP);以人为本;学生管理工作

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组织教学、行政管理人员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考察学习培训。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anYangPolytechnic)成立于1992年,是新加坡政府所属的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教育学府,是新加坡政府为了满足新加坡不断飞跃增长的经济和对人才的需求而建立的五所国立理工学院之一。学校素来以学风严谨而受到教育界的高度评价,是一所被公认的、具有创新的综合性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设有7个系:工程系、信息科技系、设计系、互动与数码媒体系、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工商管理系以及保健护理学系。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使命是为学生及学员们提供优质的教育与培训,为他们的未来生活与就业作好准备,使学生成为终生学习者,并为新加坡的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南洋理工学院充分地利用学院的资源、专才、创意及创新能力,支持企业的发展需求,并配合新加坡环球化发展的努力。2016年寒假期间,有幸赴新加坡参加为期十天的“NYP办学理念与教学管理研修班”培训。培训期间,感受最深的是南洋理工学院的“无界化校园管理”,优美的校园环境、儒雅的教师气质、礼貌的学生言行,让人赞叹。从学校的建筑、设施、管理机构、教职员工对学生的态度等方面,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理念。通过培训,对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南洋理工学院先进的办学理念、创新的办学特色、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印象深刻。虽然时间短暂,但借助于南洋理工学院采取的参观考察、研讨交流等安排,对南洋理工学院的一些情况有了相应了解,对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模式、管理体制、校企合作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南洋理工学院的学习使我收获颇丰,让我开阔了眼界。同时,也引发了许多思考:我们和南洋理工学院,不同国情、不同体制、不同环境,他们的教育模式、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哪些适合我们?我们怎样根据自身实际开创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模式?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很多,从学生管理工作角度,谈谈这次培训学习对我的启示:

一、学校的建筑、设施、人文环境

1.南洋理工学院的建筑在考虑美观的前提下,尽量考虑适用性。

在那里,见不到综合的体育馆,而是建设了各自不同功能的操场和体育设施。每栋楼房的底楼几乎都是架空的,这样便于学生学习、活动,但又不失通风和采光的功效。校园所有的建筑被有盖走廊连成一体,在校园内可以不拿雨具,无论身在教学区的任何地方,都能顺利到达公寓、教学楼或办公室,并且不用受日晒雨淋之苦。学生在校园里可以随时去最近的各个食堂就餐。学生悠闲快乐的享受着学习。所有的这些都体现着学校在设计和建设时校方的人性化思想,真正实践了“以人为本”。这些独具匠心的建筑、优美的绿化环境,南洋理工学院的营造出来的校园人文环境,值得我们在新校区建设中学习和借鉴。

2.南阳理工学院内任何地方均可免费无线上网。

在教室外面的走廊安装有电源插座和网线接口,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电脑;老师办公室外面设有为等待老师的学生提供的桌椅;学校内的各种指示标识清晰、简洁、明了;学校的卫生间安装有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卫生用器等等,无不体现南阳理工学院以人为本的理念。希望我们学校基础网络设施的更加完善,网速能有更大提升,最好能实现全覆盖,这样,师生能实现实时沟通,工作能更加高效。

3.从负责接待的带队老师到上课的各位老师对学员态度温和、谦虚有礼,一直保持合作、尊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令人如沐春风。

也深切体会到敬业精神与职业操守。众所周知,新加坡是多民族、多元化国家,拥有两种以上通用语言,诸多宗教并存。这样发自内心的尊重、理解和沟通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并实际运用。

二、学生管理日常管理问题

1.学生管理的组织机构

南洋理工学院学历层次上相当于国内的高职院校。学生均为走读生,不住校,未单独设置专门的学生管理机构,学生管理由系部负责,学院设有学生服务中心和学生发展中心,前者主要为学生的日常事务服务,后者主要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帮助。学生辅导实行导师制,1个导师负责24个学生。每位学生入校即安排三年不断线的专业指导教师,专业指导老师不仅负责专业指导、实训实习,而且三年一直跟进学生的生活、思想动态、心理健康、个性发展。学生管理的主要力量是导师,而导师由专任教师兼任。导师制和全员育人、无界化管理是南阳理工学院管理工作的特色和优势。

2.导师制和辅导员制度比较

南洋理工学院是典型的二级管理模式,通过专任教师承担个人导师,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日常管理,也合理利用了专任教师的学识和经验为学生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提供帮助。我们当前的二级管理之下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学工部主导,各学院传达,辅导员执行的方式。但当前的辅导员,虽然学历层次较高,基本是本科或研究生毕业,但对职业指导方面,缺乏相应的技能和职业指导经验。所以结合我校的定位,培养符合应用型大学学生管理特点的辅导员队伍是我们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家都知道,辅导员工作极其繁琐,国家倡导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学校也提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我认为,可以把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作为一个愿景目标,当前应考虑如何提升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消除职业懈怠。结合南洋理工学院导师制等经验,为辅导员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增加外出参观学习和培训的机会。陈翼平老师的coach教程,提出通过领导和教师之间的深入交流引导,使教师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价值,同时学校出台更加合理的考评体系,让教师在一定压力之下,获得满足感,这样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也可以借鉴coach教程。

三、给学生搭建更多的锻炼平台

1.南洋理工学院的学生心智培育与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超市、书店、服装店、咖啡屋,都是由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在工作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才能。

比如工商管理系的学校超市,与国内一些学校的创业街不同,他们由学校牵头,引进企业资源,在校内开设超市,所有事务由学生负责,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可以了解超市运行的库存、促销、商品摆放、财务管理等所有程序。我们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积极提供一系列的育人平台,比如:心理健康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军训、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大赛、毕业教育等,这些和南洋理工学院的培养功能上有交集。建议我们尝试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系统中,借鉴南洋理工学院的“无界化校园建设”,教学和学工两条线共同参与学生工作。利用校园内的资源,为学生多搭建一些锻炼平台。

2.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们学院2016年发展性任务中,创新创业指标中诸如“学生在校内外组织的各级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奖”、“有学生入住校级以上创业孵化园”。但是,当前创新创业中存在的两大热区:集中在经营管理、商业计划为主的管理学科,科技成果转化的理工科,人文社科专业的只是极少数学生凭借自身能力和兴趣在相对劣势的地位中寻求创新创业机会。此外,我们所遇到的南洋理工学院的老师,经常会说:“我们是个任何东西都要靠进口的国家,我们什么都没有。”这种危机意识,使得大家往人尽其用的发展方向去努力。我也因此产生一种危机意识,对于目前的生存环境有更客观的认知,从而珍惜眼前的拥有,努力工作。当然,南洋理工学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新加坡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教育经费的投入,政府作为学校的后台保证,在资金方面、制度层面都给予大量的支持。作为一名学生管理工作者。我的工作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通过学习培训,探索学生管理的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汲取先进经验,努力践行以人为本,把学生工作落到实处,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

作者:王芳 单位:三江学院法律与知识产权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寿根.感受南洋理工学院的校园文化[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4-5.

管理学工作范文3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务员;教学管理工作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才能提高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在新形势下,更应该提高教务员的综合素质,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提高独立学院的整体教学水平,从而促使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

一、独立学院教务员教学管理工作特点

(一)主体方面

在独立学院的发展过程中,教学管理工作是由教务员承担,所以教务员是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创新主体。独立学院是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及国家机构以外的一些社会组织、个人合作机构等,其仍然对学生实施本科学历教育。但与普通高等学校不同的是,其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不依靠国家财政经费。所以,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会采用最新的机制和模式,与公办院校的办学机制和模式有所不同。因此,独立学院的教务员也就无法进入事业编制,享受不到事业编制人员的待遇,包括工资、职称评定、奖金等,甚至其发展空间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然而,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又离不开母体高校的支持,其与母体高校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两者需要相互对教学管理信息进行交流。但与母体高校的教务人员相比,独立学院的教务人员的发展空间更小,这会导致独立学院教务人员缺乏安全感,从而影响到其工作情绪。学校会为了节约办学成本而控制人员配备情况,导致教务员数量比较少、工作量大,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从而影响其教学管理工作质量。

(二)客体方面

在独立学院教务员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会涉及到许多人和事,要提高教务员的教学管理工作质量,就需要从这些人和事出发,不断对其进行创新,以提高教务员的工作水平。独立学院的师资主要是由三部分构成,其中的一大半都是母体高校与其他高校的在职教师兼任,剩下的一小部分课程则由独立学院自己的教师担任,或者由母体高校的退休教师兼任。在这样的情况下,独立学院教务员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使得其缺乏主人翁意识,在独立学院找不到归属感。因此,许多教务员都不关注学院的建设工作,导致独立学院的凝聚力很差。而独立学院在对课程进行设置时,很多时候是直接借鉴母体高校的课程设置。但是,由于教务人员、学生之间的素质存在差异,所以独立学院的教学进度通常会落后于母体高校,这样会使独立学院的课程安排受到母体高校的限制。

二、独立学院教务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职业道德素质

独立院校的教务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所以其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独立院校应制定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每位教务员的行为,提高独立学院的整体教学水平。目前,许多独立学院都缺乏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所以其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随意性很强,这就要求教务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促使独立学院的有序发展。比如,独立学院的教务员应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并通过政治学习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去影响学生。而在其实际工作中,教务员应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促使自身与学校的共同发展。只有具备很强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增强教务员的责任心,达到更好的教学管理效果。

(二)业务技能素质

独立学院的教务员应掌握专业的管理学基本知识,并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独立学院教务员的教学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许多人认为此工作并不复杂,任何人都能做。在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不少教务员是由留校毕业生担任,或者是由学校一些高级人才的家属担任。这些教务员并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管理学培训,对教育理论也不太熟悉,所以其管理能力通常比较差。因此,学校要重视对教务员的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管理学知识,提升其管理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比如,定期以不同的主题对教务员进行培训,培养其组织协调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比较繁杂,教务员的工作量非常大,所以其必须要具备这些方面的能力,才能使教学管理工作有序地进行,从而保证独立学院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

独立学院属于民办高校,其与公办高校不同,教务员所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其还会对学校的整体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教务员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通常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如果教务员的心理素质不够好,就很容易因为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到其工作效率。因此,独立学院教务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教务员要时常地总结自己的工作,找出自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是自己主观原因造成的,还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如果是自身的问题,教务员则要针对性地去提升自己;如果是客观方面的原因,教务员就应积极地向学校寻求帮助,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促使自己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三、独立学院教务员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优化教务管理队伍结构

许多独立学院的教务管理队伍结构都存在各种问题,使得其教学管理工作无法高效地开展。比如,年龄结构不合理,处于中间年龄段的教务员少,处于年龄结构两头的教务员比较多;职称结构不合理,拥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务员比较少,中级及以下职称的教务员比较多;岗位结构不合理,教务工作的分工不够明确,一人多岗的现象十分普遍,教务员的工作量大,工作效率和质量都不高。所以,独立学院需要完善选拔制度,在招聘教务员时,要尽量选择高职称的中青年管理人员,保证其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拥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由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岗位的教务员搭配完成,使教务员之间相互影响,促使独立学院教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完善考核和激励制度

独立学院应建立完善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加强对教务员的考核,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对教务工作进行管理,并增强教务员的责任心。比如,建立教务员考核指标体系,明确具体的考核指标,包括教务员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组织能力、领导评价、学生评价等。每项指标的总分为10分,将各指标的评分综合起来,就是教务员在考核中获得的最后得分。得分最高的教务员,学校应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鼓励其他教务员向其学习,从而提高其他教务员的管理水平。只有教务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常规工作可以标准化操作的由教务处统一指挥管理,整个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才能更加顺利地进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教育体系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下,独立学院的教务员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独立学院的教务员想要更好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则需要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素质、业务技能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独立学院应优化教务管理队伍结构,提升教务员的职业素养,并完善考核和激励制度,以提高教务员的管理水平和工作积极性,常规工作可以标准化操作的由教务处统一指挥管理,促使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程智.独立学院教务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12):511,510.

[2]于耀平.独立学院教务员的现状与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8):230.

[3]张楚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独立学院教务员工作效率的方法举隅[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0):172-173,171.

[4]吴莹.提升独立学院系部教务员对学生学业指导的功能[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380.

[5]周子钰,胡彬.如何扮好独立学院教务员的角色[J].中国(东盟博览),2013,(10):79-80.

管理学工作范文4

多年来,我们的公寓社会化工作得到了很大的进展,这不光为相关的学校提供了良好的住宿保证,也符合了不断增长的学生住宿的需求。因此一些学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为学生公寓的建设和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

关键词:

公寓社会化;学生管;住宿问题

一、学校公寓社会化的有利部分

很多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学校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加强学生公寓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学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弥补了学校办学经费和资源不足,帮助学生改善了学习和生活条件,美化了校园,优化了育人环境。后勤部门与学校剥离后,在经费使用和经营管理上有了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各后勤部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从各自的切身利益出发,千方百计地筹集各方面的资金去改善自己的经营条件,扩大经营管理,改进服务态度。这符合学校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要求。原来由于后勤服务方面的拖、拉、硬等作风而引起的学生的不安定因素和不稳定隐患,在后勤改革后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二、公寓社会化的负面影响

(一)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给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

随着公寓社会化的变革,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能力也都逐年增长,传统的学校后勤管理模式受到了来自各界的挑战。其次这种公寓社会化的出现也让学生自身的身份有所变化,由传统的学生到社会的。学生的思想也更加的多元化更加的复杂,因此也增加了学校管理学生的难度。第三,学校后勤社会改革的实施,使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更直接化和多元化,学生思想认识也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尤其是改革后许多后勤服务项目都是有偿的,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从而也会产生一些思想认识上的矛盾,这一切都给新形势下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主要依靠深入细致的学生公寓管理工作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因而对学生公寓管理提出了新任务和更高要求。

(二)随着后勤管理机制的转变出现的新问题

这种机制的转变意味着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都将会面临着很大的变革和挑战,并且现在学校的成本意识更强,然而这并没有将成本利益最大化。

三、如何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一)解放思想,端正认识,积极构建新型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

一味地坚持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是无法满足这种新形式下的需求,因此这就需要学校的人员解放思想,在管理工作上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发现新形式下管理学生的新思路,很多学校也是经过过长期有关于社会现象、学校的成本需求以及学生的住宿需求等考虑才推进公寓社会化的进程,这将会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学生公寓。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采用先进科学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古语有言“无规矩不成方圆”,面临学生公寓社会化的改变,也需要积极的预测可能会发生的一系列问题,于是建立健全学校的有关于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且学长还应该定期的对管理人员组织培训,让学生的住宿需求被满足的情况下,还可以有效的对学生做出管理。这也是学校需要不断努力达成的管理目标。

(三)更新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管理和服务理念

我们处于社会、经济等飞速发展和变化的大前提下,而“经济基础决定上曾建筑”,我们生活的世界不断的变化就也需要我们学校的管理人员不断的更新观念,因为无论是现有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还是教育理念相比于从前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个提升,因此在这个环境下学校的管理理念也需要得到转变,学校的服务理念应该符合或者有助于我们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居住服务和居住体验。

(四)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现在的教育中学生逐渐的回归了自己的主题地位,因此学生也是是公寓的主体,而学校也就应该在公寓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不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服从学校的管理并且真正的参与到学校的公寓社会化的学生管理的工作当中。学校的管理工作人员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三个自我”的作用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这也有利于达成学校的管理目的,这也有利于才能提高大学生公寓的整体管理和教育水平,通过这一方面就可以发现学校可以通过健全学生公寓对学生发到有效的管理。

(五)抓住机遇,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公寓后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我们现在已经慢慢脱离了传统中学生一张证书就能走遍天下的情况,这种观念也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现和要求,在任何岗位上工作都需要工作者不断的积极进取,因为房贷社会的发展现状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管理人员也应该积极的进行学习,把握工作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不断深化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四、结语

本文首先阐述了学校公寓社会化的有利部分,其中包括:很多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学校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加强学生公寓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还有学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弥补了学校办学经费和资源不足,帮助学生改善了学习和生活条件。其次本文也分析了公寓社会化的负面影响,其中会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给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以及随着后勤管理机制的转变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最后我们从五个方面对如何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进行了论述,分别为:解放思想,端正认识,积极构建新型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采用先进科学手段,提高管理水平;更新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管理和服务理念;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还有抓住机遇,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公寓后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当然完成这一目标离不开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学校才能获得更好管理学生的机会。

作者:项祥波 白佳伟 秦一豪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彭涛.高校后勤社会化背景下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探讨与思考[J].大众商务月刊,2010(,16):131-132.

[2]张雪萍.高校后勤社会化背景下学生公寓管理研究——构建“三位一体”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D].南昌大学,2012.

[3]王德忠,吴宝利.学生公寓的物业化管理模式探讨——兼谈公寓社会化条件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C]//研究与交流——北京高校后勤学生公寓工作研究论文集.2013.

管理学工作范文5

价值具有一定的哲学属性,也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和社会性,价值这个概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从语言的角度去分析,价值这个概念具有一定的偏好属性,主要是表达事物存在的重要性以及事物所具有的功能和特点。价值这个概念一般强调的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获得美好事物的本身。大到国家的发展,小到政策的制定,都需要有价值取向作为指引。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同样具有其价值取向,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将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从而促进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二、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主义价值取向分析

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主义价值取向是在一定的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19世纪初,美国古典主义管理学家创立的科学管理学科;在20世纪,德国的管理学家创立了社会科学组织理论,他们都强调组织的重要性,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首先要完善科学的组织体系,制定完善的计划,运用严谨的制度来约束管理,使管理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权责明确,进行科学的分工管理,这些管理理念为科学主义价值取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应该按照科学主义价值取向进行管理,实现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要注重科学量化的实证资料。

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将管理工作量化能够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能够针对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制定量化的标准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教育管理工作的调查和统计,能够给管理者提供有效的管理数据,使管理者根据数据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在大量的数据面前,在对小学教育的管理中就可以实现科学化的管理。

2.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在统计量化资料的基础上,实现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在小学教育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在获得准确的量化资料的基础上,完善教育管理政策,使管理人员可以发挥自身的长处,制定科学的分工制度,让管理工作更加有效。

3.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科学主义的价值取向。

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运用科学主义价值取向,就是要求在管理过程中要灵活地处理问题,避免管理的单一化,要辩证地运用科学主义为价值取向的管理方法,在科学主义价值取向的管理方法中,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管理方法进行创新,不能机械地照搬,要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实现管理的全面化和灵活化。

三、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分析

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人本主义价值取向是教育管理的关键,所以,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必须注入人本主义理念,实现管理的高效性。

1.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运用人本主义管理的必要性。

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并不是在近期形成的,而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西方,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形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用于对人的教育,后来,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与当时的思潮是相契合的,坚持以人为中心,与当时的“人文主义运动”结合,实现了人的价值。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理念,是人本主义的重要体现。“仁”的核心理念就是人本主义,主要讲的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要讲究道德准则,坚持以人为中心。在20世纪,“以人为本”的观念在世界范围内盛行,我国也将“以人文本”的观念列入科学发展观中,在管理工作中,坚持人本主义价值取向是有丰富的理论依据的。

2.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学校是以人为组织的重要机构,在教学中要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对小学教育进行管理时,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克服单一、机械的管理模式。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可以全面地体现出来,教育管理者在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时,不能单一地进行考评,不能运用机械化的标准,而是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在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评价其教学工作。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不能制定机械化的标准,运用标准去评价教师的教学情况,而应该在统一的原则基础上,运用人性化的眼光去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在小学教育管理中,不能只看到短期的利益,要站在更加长远的角度上,分析哪种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在管理的同时,还要支持教师运用人本主义价值取向来组织教学,在课堂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3.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价值取向相结合。

管理学工作范文6

关键词:微信平台;学籍管理;计算机网络

学生的学籍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管理则通常是以人工的方式来进行。随着如今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增,这无疑也是极大增添了学籍管理的工作量,对此,要想切实提升高校学籍管理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必然要借助于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合理使用。就高校目前的信息化管理发展现状而言,虽然大部分高校已然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系统,诸如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但鉴于绝大多数教师与学生,其白天几乎都在教室或操场等教学场地,因而无法及时使用有线网络来获取与学籍相关的信息,这便使得网络的信息传递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以致后续学校即便有紧急通知,仍旧无法及时传递给教师或学生。

1传统的学籍管理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1.1学籍管理工作不规范

高校的学籍管理主要包含了入学、注册、成绩、休学、复学、转学等众多事项。然而,就以上工作的实际开展而言,其难免会受到多方因素影响,诸如工作开展的不规范,开展措施及手段落后,异动处理不严谨以及信息收集不及时、不全面和不准确等等,这些都将对高校的学籍管理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1.2难以准确快速地建立学籍信息库

虽然借助网络的途径来获取学生学籍的相关信息确实给学校学籍管理者的日常工作提供了巨大便利,但鉴于许多录取库的信息与学籍管理数据格式并不同一,以致高校即便拥有了学籍管理系统,却也容易在录入学生信息途中发生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不仅需要学校对此展开二次开发,且省教育主管部门亦需对此予以再度审核,由此将导致大量时间与人力资源的浪费。

1.3难以及时掌握学籍异动信息,复合型学籍管理人员

刚入校的新生随时有着调整专业或休学的可能性,对此,部分教学站点的管理不规范,加之信息的不流通,将对整个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开展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又缺乏既懂学籍又精通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学籍管理人员。

1.4人工管理效率低准确性差,工作量大重复劳动多

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扩增,使得学籍管理的任务也是愈加地繁重,进而使得传统的人工管理学籍的方式不仅无法满足当代高校的学籍管理要求,且其弊端也是日益凸显。

2基于微信平台的学籍管理工作策略

2.1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充分利用微信平台

一直以来,教育便在我国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激增更是让教育的社会地位上升到了历史最高点。如今,随着高校办校规模的不断扩增,相应地也使得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任务变得愈加地繁重,对此,传统手工操作的方式,效率低且容易出错,故已然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对此,高校要想切实促进自身信息化管理水平及效率的有效提升,便必然要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力量来促进自身的传统管理手段逐步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第一,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学籍管理平台。我国教育部已建立起了网上学籍管理平台,而该平台主要分为四大模块,其分别针对学生学籍管理中的新生数据核对、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在校生管理以及图像采集等事项。这不仅预示着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管理模式已然取代了传统手工管理学籍的方式,且基于网络技术的支撑,亦是学校实现信息化管理所不可或缺的总要前提。第二,采用微信平台管理。高校传统的学籍管理模式,通常是将学生学籍的各项数据以手工的方式录入到统一的表格中,这便使得相关工作的开展需进行大量的重复操作,由此不仅将耗费极大的人力与时间,且效率也相对较低,故而严重制约了高校学习管理的有效发展,对此,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其将极大增添学籍管理的便利性与高效性,因而积极促进现代信息数据库技术与学籍管理的有效结合,方是维护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手段。第三,采用学籍管理软件。学籍管理软件最突出的优势便是能进一步提升学籍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对此,各高校均应积极致力于研发与本校实际学情相符的学籍管理软件系统,以确保学籍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与准确性,继而切实维护学校的有效发展。第四,加强对高校各级学籍管理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提高他们对网络技术的了解。

2.2充分发挥微信功能,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充分运用微信平台的学籍管理系统,其最终的落实仍需依靠人力来进行。因此,要想切实促进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则首要之务仍是要致力于强化相关管理人员的网络信息意识,如此方能做到对微信平台作用的充分发挥,继而在确保学生学籍信息准确性与全面性的同时不断提升高校的学籍管理质量与水平。在微时代,通过充分利用微信功能进行学生学籍管理,便需要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创设良好的信息环境,不断提高学籍管理的信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籍管理的高水平,学校便需要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微信平台的功能,积极创新管理手段,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微信平台管理体系。同时,学校还应该积极地转变管理思路,采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准确把握高校学籍管理的重难点,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籍管理的双向互动。利用微信功能构建公众微信平台。在高校学籍的管理过程中采用微信公众平台,利用微信将学籍管理的内容全面呈现出来,更好地满足高校学籍管理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学籍管理的信息,让学生可通过利用微信平台及时了解情况,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学籍管理的目标。借助微信功能提升学籍管理的水平。通过全面分析学籍管理的现状,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优势条件,让学籍管理更好地实现数字化,最大限度提升学籍管理的实效性。同时,基于微信平台的学籍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使用微信的情况,逐步建立系统完善的学籍管理制度、创新学籍管理机制,改善学籍管理环境,从而有效提升学籍管理的效率。同时,为了有效提升利用微信平台开展的学籍管理水平,应该积极鼓励老师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学籍管理和交流,及时将学籍管理的信息到平台上,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校学籍管理的政策信息,以此拉近学校与学生的距离。

2.3全面了解微信平台功能,努力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素质

在运用微信平台管理学生学籍过程中,管理者仍是重要的执行主体,而学籍管理本身又是一项极具政策性与技术性的工作,加之学籍管理不仅涉及学生利益,且影响着学生的办学质量与风气,故相应地也对学籍管理人员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第一,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学籍管理是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学生服务的,增强服务意识并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是学籍管理人员必备条件。第二,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学籍管理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法律意识,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进行管理。努力学习国家关于学历、学籍管理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和规章制度,做到知法、守法,维护学籍的真实性。第三,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学籍管理方面的条例名目繁多,涉及到学生整个学业过程的方方面面。作为学籍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学籍管理工作的整个流程,解决工作的实际问题。

2.4综合利用微信平台,加强学籍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高效化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加之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充,更是让传统的学籍管理方式无法满足当代教育管理工作需求,对此,基于微信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学校亦当积极就学校的规章制度予以进一步完善,并切实促进学校学籍管理工作逐步向信息化、规范化、程式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如此既能将工作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又能切实增添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高效性,继而切实维护我国高校的发展和谐与稳定。

3结束语

总之,就当今社会而言,微信已然融入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当代学生也普遍会通过微信来展开交流。对此,若高校能积极建设基于微信平台的学籍管理的模式,则不仅能将此便利性带到学生学籍管理工作中,且能促进学生学籍管理信息化发展程度的提升,对此,各大高校均应对此给予足够重视,进而切实发挥微信平台于学籍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以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杨毅,李宇峰,樊恺盈.基于信息化的学籍管理系统设计与研究——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48-51.

[2]陈辉.微信公众平台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6.

[3]张晓云.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商品信息管理服务应用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6.

[4]曹徐丰.微信公众平台助力班级管理信息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1):73-74.

[5]宫文天,刘春晓,林朗,等.基于微信平台的学生管理系统的研究设计[J].软件,2015(5).

[6]何圣华,白汶灵.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高校移动信息化管理系统[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9):80-82.

管理学工作范文7

【关键词】新课改;高等职业学院;教育管理工作

高等职业学院是针对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培养一批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适应社会就业的技术型人才[1]。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发展,高等院校逐年呈现出不断扩招的局面,为更多学生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技术性人才。当前我国高等职业学院的在校学生逐年增加,在进行学院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措施,已经不能适应那新课改要求下的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要求,更不能适应当前我国高等职业学院的发展情况。正确对待当前我国高等职业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相应的解决途径,才能把高等职业学院办得更好。

一、当前高等职业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不匹配

在我国很多高等职业学院在进行学生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教育管理体制与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相同的模式,忽视了高职院校教育的特殊性和学生情况方面的差异。首先,高等职业职业学院需要意识到自身的培养目标与普通高等学校的不同,高职院校是为培养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在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在教育过程中职业性与实用性较强。其次,高等职业学院的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和学习能力方面相对比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差一些,在高中时的学习成绩相对差,在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的能力方面则相对薄弱。以上两方面均为高等职业学院学生的特殊性,因此在进行学生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出现采用普通学院的管理模式,将无法起到积极的教育管理作用,只有适合自己的教育管理模式才是最好的。

(二)教育管理理念有待改善

由我国的教育考核体制决定,我国应试教育的考核制度对我国的教育管理模式始终有着深刻的影响,学生在经过考试筛选后进入高等职业学院,在职业学院进行学习与培训的过程中,理应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为其制定最佳的教育管理模式,培养成为具有个人思维与逻辑能力,在毕业后能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并能胜任工作的职责技术型人才。但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进行学生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仍然是按照传统的考试考核的制度和方法进行,对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始终将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但是高等职业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应当是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学校却忽视了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考察,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成为当前高职学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学生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负责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是学工处、团委、辅导员以及班主任。学工处负责管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部,处于高职学校学生管理体制的最高层,对学生的各项事务起着主管作用[2]。团委也是负责开展高职学生在校生活的各项活动,是学生校园文化与娱乐活动的重要组织部门。学工处和团委所负责的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也需要辅导员进行具体细致的落实,高职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实的负责人和管理者就是辅导员。高职学院的学生教学工作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学生是按班级分开教学学习的,在管理的过程中也是分班管理,那么学生日常生活与教育学习的管理工作就自然落到了班主任身上,班主任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具体教育事务的主要管理与落实者。但是当前高职院校以上各职能部门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学工处和团委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两个最重要的职能部门,虽然在工作职能分工上做了明确的安排,但是两者却在教育管理的工作中缺乏合作,导致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低下。其次,团委负责着高职院校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的组织与开展,但是团委在组织工作的过程用缺乏创新性,开展的活动与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不相符,对学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导致学生对团委组织开展工作的参与性和热情较差,两个重要的教育管理部门难以真正发挥有效的学生教育管理职能。

(四)教育管理工作者素质有待提高

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经历长年的学习与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该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综合措施。但是很多教师在进行高职学院学生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教育观念转变较慢,对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研究不重视,在管理的理念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二、解决高等职业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问题的途径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

针对当前很多高等职业学院在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往往生搬硬套普通本科高校的学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问题,需要要求每一个高等职业学院在综合分析自己学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照搬本科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并不适合于职业学院的学生,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本科高校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学术与科研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但是高等职业学院应该把自己的学生管理重点放到职业教育与社会实践中,结合自身的教学培养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转变学校的教育管理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同时也要求学校的教育理念随之改变。在进行学生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以分数作为衡量标准的传统方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管理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之中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并为学生解决学习与发展路上的困难提供积极的指导与帮助。

(三)促进学校管理体制的创新

高等职业学院的管理体制虽然做到了一定的明确分工,但是由于缺乏合作,活动开展缺乏创新性等一系列问题,在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提高高职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效率,必须做到学校管理体制的创新。传统学校学生的管理总工作都由学生处一个部门全部担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其他部门和人员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的懈怠与推脱,工作效率较低[3]。针对上述情况,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全体成员,全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管理体制,将学校的全体师生都纳入到学校教育管理体制之中,树立师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自我约束与管理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提高教育管理事务的工作效率。

(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决定作用,在建立高素质的高职学院管理队伍方面,可以通过以下几点造成。第一,加强学校管理工作人员的内部交流与合作,在共同努力与配合之下,实现心往一块想,劲儿往一处使,提高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第二,估计学校管理工作人员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规律的研究,鼓励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实践的过程中寻找最佳教育管理方法。

三、总结

为了响应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号召,推行素质教育,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高职院校需要重新审视在进行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问题的解决寻找合理积极的对策。

参考文献:

[1]王瀛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2]严云.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管理学工作范文8

关键词:档案管理;高校学生管理;创新研究

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它是信息资料存在的重要载体,也是了解某件事物、某段历史的重要工具和认识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理念、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发挥档案资源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工作。大学生的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的人数的不断增加,学校需要花更多的人力、物力和经历去管理学生档案。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需要充分利用新兴技术的优势,建立更完善的大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提高学生档案的妥善保存和管理水平,从而为今后大学生就业提供可靠的证明和依据。

一、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我国整体高校教育都处于高速发展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高学历实用型人才。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在基于档案管理范畴的前提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了出来,其中所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也随之显现。

(一)缺乏有效的管理理念

首先在高校学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部分高校仍沿用传统管理理念,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全局性思维和服务性思维,使得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一直被忽视。档案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不强,严谨性不够,对待具体而繁杂的资料收藏整理缺乏耐心,从而导致了学生档案资料在建档、归档、检索及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信息错误、资料不齐全和更新不及时的种种问题。甚至存在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还片面简单地认为,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就是简单的学生信息收集、分类,归档和储存简单管理过程,管理思维仍旧停留在被动管理的层面,缺乏充分有效地利用档案资源开展对高校学生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服务的工作理念,造成了学生档案信息资源未能发挥作用的被动状况。

(二)高校学生对档案的认知较少

学生对于档案的相关重要性认知不足,对于档案漠不关心,有的甚至是毕业好几年了,档案仍然放在学校,甚至是放在家里,很容易丢失损坏,进而在参加工作时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面临诸多麻烦。

(三)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很多学校并未形成一套健全而规范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目前一些学校在进行学生档案管理过程当中方法较为陈旧落后。由于部分高校对于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没有聘用专业的管理人员,导致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均不高,管理人员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导致管理工作从本质上就不能达到较好的管理水平,从而使得管理效率以及管理规范程度较低,对学校的管理工作以及学生档案的安全性保管工作均会带来较大的影响。

(四)缺乏管理人才及技术支持

档案管理人员是实施档案管理的主体,其自身素养及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效与质量,进而也影响其育人功能的实现。然而,目前一些学校的学生档案管理人员大多以兼职为主,档案管理相关理论认知较为不足,业务水平较为匮乏,整体素养有待于提升,对其所开展的专项培训又较少。互联网信息时代,大学生的档案信息内容也非常丰富,对于学生档案的录入工作也相当繁琐,而部分高校没有有效结合互联网的优势,没有充分利用高科技设备等为学生建立完善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等,反而更注重传统的人工管理,从而不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使得学生档案管理存在较大的弊端,降低了整体的管理水平。

二、加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提高管理理念

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是学生档案管理的直接接触者,因此需要对其管理理念、责任意识等进行有效提升。主要是通过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管理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度和责任感,同时还需要对其进行定期考核,制定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以此来规范档案管理者的行为,并且将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实践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和整理,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充分化解相关问题,从而提高整体管理效率。

(二)加大档案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

为了能够加强各方,尤其是学生方对学生档案的重视程度,为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开启一个良好开端,就必须要加大档案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对此,首先要让学生搞懂档案材料的内容,了解档案的相关理论知识,为此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或者是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当中,开展档案有关的主题教学;其次要让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及全体教师形成对学生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知,对其开展宣传教育,尤其是要着重于其责任意识的培养与提升;最后要对宣传教育阶段性成果进行核查,以为接下来宣传教育内容及方法的选择提供有效指导,具体可在上下学期进行学生档案形成的全方位检查。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

由于档案管理人员个人素质以及专业水平具有较高的差异性,因此高校在对管理人员进行招聘之前,需要确定人才方向以及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等,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招聘高素质、高技术性的人才,并且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不仅是对其技术水平进行培训,同时还要对其社会意识、责任意识等综合素质进行培训,从而能够减少人员因素所造成的档案管理工作问题。

(四)加强高校学生档案过程管理

加强过程管理,是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深化推进及内涵式发展的切实需要,更是有效贯彻落实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及成长习惯,实现养成教育的切实需要,纳入学生档案材料中。当然,学生档案管理要注重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在突出与强调过程管理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结果管理各项指标的指导作用。

(五)提高档案管理技术支持

由于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和更新,因此学校对于学生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提供有力的管理设备支持,可以适当引进一些高科技的管理设备、管理软件等,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优势,将传统管理与互联网管理充分结合,采用半人工半机械的方式进行管理,建立更高效的电子管理档案,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以及整体管理水平。

三、充分利用学生档案资源,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一)依托学生档案信息,有的放矢开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学校要在充分掌握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单纯停留在课堂讲授知识上,而是必须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通过感化、熏陶等各种途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使高校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首先要通过提高学生的认识,帮助他们形成明确识别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基础,还要通过各种课内课外活动,陶冶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高校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正确的选择人生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规范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学生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学习知识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围绕高校学生生活的主旋律。高校学生的学习范畴和目的具有多样性,他们不仅仅是简单地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学会掌握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科学研究的方法,随时注意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学科发展的动态。让每个高校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并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学好知识掌握本领是我们高校及管理工作者的职责。针对高校学生管理必须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在充分利用学生档案资料的基础上,以严格管理和积极引导为主抓手。高校、班主任、辅课老师及管理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执行考勤制度,组织学生定期开班会和各类学习交流活动,促使高校学生重视学习,教育他们珍惜大学的美好时光,帮助他们树立起现在学好本领、将来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从国家对高等院校大学生进行扩招培养以来,我国众多高校呈现出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增长的态势,这就对高校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高校学生进行学生和生活管理时,我们既要注重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也要利用现代化技术和信息作为支撑开展工作。加强改革与创新,是提高学生管理质量的必然之路,是实现学生管理技术与社会发展接轨的重要过程,更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有效选择。

[参考文献]

[1]张林林,许琳.大数据时代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J].黑龙江科学,2021(01).

[2]储红琴.新时代高校学生素质考评档案建设[J].档案与建设,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