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思考

经营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思考

摘要:国有资产是支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重要基础,国有资产的管理成效会影响到单位未来经营。经营性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国有资产科学管控,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事业单位的固有职责,也是国资委等主管部门考核单位负责人的首要指标。本文重点探讨经营性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措施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

在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单位投资后会形成一定规模的国有资产,该资产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状态和性质上的改变,国有资产对于事业单位的经营运作具有关键性作用。国有资产可以为单位创造价值,提高单位经营质量,也是实现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重要基础。高效的国有资产管理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能力,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以及提高事业单位的履职能力。国有资产是经营性事业单位的直接生产工具,也是单位稳健经营的基础。因而,经营性事业单位将国有资产视为单位经营的根基,也是直接体现单位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国有资产的管理成效会影响单位未来的经营发展方向。在经营过程中,经营性事业单位一般拥有较大规模的资产,因此,要想提高自身经营发展质量,必须加强国有资产的管控,提高国有资产的收益率,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不够强

部分事业单位在经营中往往不重视国有资产的管理,尤其不重视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只强调确保国有资产不受损伤。事业单位没有结合自身的业务经营特点设置资产经营模式,导致国有资产很难实现保值增值。部分单位领导对于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设置针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考核制度,造成基层员工对资产管理工作敷衍了事。例如,部分事业单位过于重视资产的购置,轻视后期的管理和资产的维护,导致资产在后期使用过程中问题频发,影响经营性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效率。基层的资产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足,责任心不强,认为资产管理的好坏与单位的经营发展没有太直接的关系,进而降低了在资产管理工作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多数员工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领导交办的资产管理工作任务,没有加强对资产管理工作模式的研究以及管理工作的创新。

(二)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经营性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制定的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存在一些漏洞,并且单位内部的资产管理权限不够清晰。在资产维修维护方面,部分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置系统、科学的维修保养制度,维修人员在维修时,没有维修手册指导,致使维修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部分国有事业单位设置的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对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机制不明确,导致资产管理人员产生懈怠情绪,致使维修维护工作不到位。有些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但是没有组织相关部门来贯彻实施,导致所制定的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并没有达到资产管理的目标。部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的条款制定不合理,制定制度时没有结合自身的资产实际状况,导致员工在执行制度时有较强抵触情绪。某些事业单位将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作为一种形象工程,并没有打算采取实际的措施来管理和实施。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大量购置资产而没有科学的使用,将资产存量视为单位实力的一种象征,视为一项政绩来炫耀,这即占用了宝贵的发展资金,给单位的经营带来一定的困扰,同时闲置的资产也变成了单位经营的负担。

(三)资产使用不当,随意处置

事业单位不按照已制定的资产管理制度来进行处置,不履行应有的审批程序将资产出售转让,随意地处置资产,严重损害单位利益。单位的资产使用部门不及时对资产进行维修保养,导致国有资产的使用价值降低。资产管理人员注重当前的短期利益,而不加强资产的保养和维护,导致后期国有资产出现大量不应有的故障,资产使用效率降低,严重影响单位的生产经营。有些事业单位将资产随意地堆放在露天环境下,外界的空气和雨水对资产任意冲刷,导致资产产生非正常损失,或者资产贬值。设备类国有资产的操作人员不注重对设备的研究,不能够充分地掌握设备的操作技能,在工作时不按照设备操作的规章制度来进行,导致设备因为违规操作产生损坏。有些工作人员对设备内部的结构了解不清楚,便随意地拆解设备,损坏设备中的零部件,导致设备无法正常使用。部分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进行处置时,将未达到报废年限的资产肆意变更为报废资产,变卖或者报废闲置但有使用价值的资产,给单位带来较大的资产损失。部分事业单位存在账外资产,报废的资产未记录在财务账目上,财务资产信息不准确,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单位资产增减状况。

三、国有资产管理措施

(一)强化事业单位资产采购管理

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合法合规的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资产采购管理制度,以此来规范采购人员的采购行为,加强设备供应商的管控,制定供应商管理制度,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注重加强供应商评价机制的建立,在采购大型国有资产时,采购部门需要到供应商中进行充分的现场调研,检查供应商的生产技术、信用状况以及产品质量状况,形成调研报告。例如,在资产购买前,单位需要先编制采购预算,按照审批权限对预算方案进行审批。采购部门人员还要编制资产采购的可行性报告,避免采购的盲目性而给事业单位带来损失。采购部门将采购清单提交至采购办公会上,由单位资产主管部门、财务部门以及资产使用部门等组成评审委员会,评审国有资产采购预算方案、采购的可行性以及采购部门对供应商研究得出的分析报告,评审委员会集体投票决定是否采购,最后由单位的采购部门来执行采购决策。

(二)科学处置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

事业单位需要对单位内部现有的国有资产进行登记、分类管理,对达到报废标准的资产应该及时进行报废处置,对没有达到报废标准的资产,资产管理人员必须按照单位制定的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处理。定期对资产进行维修、维护、保养,以提高资产的使用价值。对于长期闲置的设备资产,事业单位可以组织维修部门对资产进行检查、改装,经批准后也可以将国有资产进行出租,提高资产的利用率。科学处置国有资产,可以降低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本,进而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的,让闲置的资产为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需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手段,提高单位的资产管理。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一套适应单位当前资产经营现状的资产管理内控机制,加强资产投资决策、资产经营管理的监督。只有通过制度的形式来规范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这样才能够降低资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实现事业单位独立自主经营、高质量发展。资产管理内控制度需要实现对单位资产采购、出租、资产抵押等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管控,并明确资产管理部门和各业务部门在资产管理工作上的权限,以及各部门的工作职责,避免事业单位多个部门对资产进行交叉管理。给资产经营部门制定详细的工作职责和部门权限,并配备专业的资产管理人员来参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同时,事业单位还需要积极地拓展资产处置渠道,如资产转让、资产抵押贷款,提高资产的金融属性,将单位的国有资产转变为金融资产,以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经营性事业单位拥有庞大的资产规模,因而需要在单位内部组建独立的资产主管部门来统筹管理单位的国有资产。根据资产的属性来设计资产经营模式,提升资产的价值,并且要招聘优秀的资产管理人才,以此来提高资产主管部门的整体管理水平,制定科学的资产管理制度和内控体系,加强国有资产的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金丽莹.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7(25):26-27.

[2]何晓磊.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以山东省莒县为例[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8(5):25.

[3]宋艳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7(12):237.

作者:柳忠旭 单位:交通运输部烟台打捞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