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思考

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思考

摘要: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事业单位提供卫生公共服务、开展医药科学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保证固定资产完整,充分发挥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的政策指引下,我国卫生与健康经费投入不断加大,卫生事业单位高精尖医疗、科研固定资产投资得到了显著增加,从而使单位的固定资产总额占比不断提高,在资产结构中一般占到单位资产总额的50%以上,体现了科技创新对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和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但长期以来在管理体制束缚和管理意识淡薄的影响下,许多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未能有效开展,致使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闲置率高。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全面摸清单位“家底”,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杜绝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要求,也是卫生事业单位加速提升医药、卫生科技研发水平,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财政改革的需要。

一、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征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以下几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医疗、科研、辅助);通用设备;运输设备;文物和陈列品;档案、图书;办公家具、会议室设备、空调;机械设备等。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主要特征如下:

(一)固定资产为特定的单位占有或使用。卫生事业单位是从事着医疗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医药科学研究等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活动的社会服务机构,具有显著的公益服务属性,表现形式为法人实体。首先国家通过无偿调拨(划转)等各种不同方式,投入到卫生事业单位形成占有或使用的固定资产;其次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在使用国有资产运行中,产生收入而形成新的固定资产;再次接受相关组织的捐赠以及经法律形式确认的资产。在单位财务报告的资产负债表中,应对卫生事业单位通过不同形式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含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均予以反映,同时卫生事业单位必须对固定资产依法进行有效管理。

(二)固定资产管理廉政防控风险高。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所有权性质为国有,形成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地方性政府债务和单位自筹专项资金。管理风险防控重点在财务管理风险、使用处置风险、制度流程风险三个方面,风险范围内存在多个风险环节,表现为多种风险形式。卫生事业单位必须依据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对固定资产实行有效管理,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流失为目标,逐级梳理内部控制风险点,强化内部监督、纪检监察、巡视监督以及社会监督,从而以清晰的思路推进廉政风险防范机制。

(三)固定资产专用设备价格高。卫生事业单位使用和管理的固定资产,不仅种类名目较多,而且数量庞大繁杂,在分类时需按资产用途、设备型号等进行准确地分类,方便以后的日常管理、使用和维护。专业设备通常原值大、价格高,如一些专业医疗、检验、检疫、分析设备,其价值达每台几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不等。多类型加上高原值的专业、通用固定资产,使得卫生事业单位必须仔细甄别该项资产的运行特点,在固定资产的有效寿命期内,在实物磨损折旧以及技术更新换代的同时,充分提现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二、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未能建立有效的配置制度。卫生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形成与配置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财政预算软约束现象。资产预算是根据单位资产存量和履行职能需求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资产购置、配置的决策方案,是资产管理的前提。固定资产配置要求在核清资产存量的基础上,严格按其所履行的职能,配置合理价值的固定资产,做好固定资产采购预算,严禁超数量、超标准采购。将固定资产配置制度落实到位,使固定资产配置与单位履行职能需要相适应,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占用的公平,优化资产结构,避免盲目采购造成分配不均和社会资源浪费。

(二)未能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尽管财政部门在固定资产购置环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避免浪费,但由于资金控制权仍属于预算单位本身,上级审批监管部门不可能详细了解使用单位资产的实际状况和具体用途,部分预算单位在采购固定资产时仍存在一些漏洞。盲目采购、攀比采购、重复购置等现象比较突出,暗箱操作、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行为依然存在。缺乏透明、高效的资产采购监督考核制度,使得固定资产采购成本增加,增加财政负担的同时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未能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许多卫生事业单位成立时间长,固定资产成因复杂,加上由于单位固定资产数量庞大、存放地点变化、保管人员调动、定期盘点核实工作做得不到位等原因,相当一部分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没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许多卫生事业单位没有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及自身性质情况特点,制定出适合自身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适时调整固定资产确认的范围,导致单位固定资产的确认流程和工作不规范,不利于真实地反映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和会计信息质量未能有效提高。

三、完善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卫生事业单位各部门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单位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统筹兼顾、全盘考虑,坚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厉行节约的原则,科学合理、从严从紧的进行固定资产购置编制预算。在编制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前需通过资产清查摸清家底,检查账、卡、物是否保持一致,固定资产净值是否发生增减、是否及时更新固定资产折旧,是否存在资产盘盈盘亏等情况。在经济活动中对于采购金额大、风险高的固定资产项目,应由上级财政部门或邀请专家,运用专业技术手段对项目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与审核,评审报告作为编制固定资产购置预算项目支出的重要依据。夯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杜绝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导致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

(二)加强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盘点是夯实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单位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规则制度的建立,提高管理人员的法规意思,必须坚持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的管理原则。定期对单位内固定资产盘点清查,来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日常工作行为,及时掌握单位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对在清查盘点过程中出现盘盈、盘亏和损毁的固定资产,要及时查明原因,并按规定及时上报,在获得上级部门批准同时及时进行账面调整,促使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动态管理中仍能保持账、卡、物一致。从2014年开始“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版在行政事业单位得以推广使用,该系统仍在不断的发展完善,它构建起了对卫生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从增加、使用到处置等变化的规范性操作程序,强化卫生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的程序化和规范化手段。单位可借此软件系统平台为依托,根据自身客观条件加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加速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管理和运用效率,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仅被视为管理数据的技术手段的定位得以改变,为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编制的准确率和管理效率,使国有资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大幅提升资金管理水平,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作用真正体现并贯穿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建立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制度,将绩效评价结果用于职工工作效能和工作技能的提高,以此考核职工奖励、薪酬的调整和相应的人事岗位变动。保证绩效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将定期开展资产清查、资产内部控制效果、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资产后续维修维护等形成部门考核的关键绩效指标(KPI),综合评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情况。做到奖惩分明,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得比较好的部门或职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年度考核评价结果不称职的,及时约谈管理部门负责人,对具体工作人员可予以单位内部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在职务或职称晋升中可不予以考虑。对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反馈,并将其作为改进卫生事业单位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和编制往后年度资产采购预算的重要依据。

四、结语

近年来在财政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做了很多工作,资产信息质量和应用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真正体现并贯穿了资产管理的全部工作体系中,使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得以夯实。但由于历史、体制,单位人力、财力、物力投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依然存在着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清查不够彻底等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坚持以解决问题和需求发展为导向,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深入挖掘固定资产数据价值链,从多方面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充分发挥资产管理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尽职尽责,为提升资产管理工作水平提供支撑,进一步促进卫生事业单位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来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7.

[2]朱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以高邮市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2018.

[3]韩棚格.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以陕西广播电视台为例[J].财会通讯,2017(29):127-128.

作者:唐力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然药物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