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

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伴随“大数据、云计算”的革命性变化,当今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尤其要求企业拥有整合优化与分配内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能力。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生产运行和价值创造的物质根基和核心生力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显然迫切且关键。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旨在分析目前企业中存在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滞后、思想松弛、监督疲软、效率低下等问题,并把握改革红利,顺应创新潮流,提供相应解决措施,以此来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企业改革;互联网技术;资源整合

一、引言

对于企业来讲,固定资产不仅是简单的生产工具,而且还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主心骨。固定资产占有企业资金,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同时企业也要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对于资产的保值增值起到的关键性作用。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讲,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体质量管理情况的优劣,与企业可以用来支配的鲜活资产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也能体现出企业对内部管理的整体水平。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应当被视为企业全部员工的工作范畴,而不是单纯的几个内部单位和个别人的责任。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力度的加强可以让企业目前的产权问题变得更加清晰,减少因企业的不当管理而造成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通过高效的合理化管理,不但提升了本身的经济收入,也成功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还能够盘活公司资产,让其在企业运营中大展身手,确保企业资产作用,为企业生产运营活动奠定基础。

二、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采购体制不健全

目前,大多企业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问题,具体表现有:有时候因为某一个临时项目而购买一些固定资产,过后直接闲置当作摆设,没有对其进行物尽其用;企业各个科室单位都仅仅考虑本科室的计划,很少考虑购买的资产是否能惠及到他人,结果出现很多重复性采购,加重企业费用支出;对电子产品需求高的企业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更新换代速度,经常淘汰旧产品,而没有对淘汰的电子产品进行回收或二次利用,这样的话就直接增加了企业成本[1]。因此说,采购体制不健全就会给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造成不良影响。

(二)固定资产管理松弛

当前,我国企业经营者大多数将焦点放在企业市场营销、开拓和企业经济利益方面上,没有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有足够的重视,普遍存在注重流动财产而忽视固定资产的现象,不能把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接纳到专业经营和考核评估的这一领域中[2],不能对固定资产管理和自身效益、经济效益、竞争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各方面进行协调。由此看来,不但造成管理层人员徇私枉法,利用职权便利,私自处置设备及其他物品,让企业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因固定资产的保养和维护等工作不及时[3],降低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间接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加重企业的成本和费用。固定资产管理及企业各部门分工的问题职责细化不到位,出现管理混杂的现象,一出现问题第一反应是避免担责,而不是及时沟通、处理,造成管理混乱的现象。

(三)管理及业务人员素质缺陷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少管理人才。目前,我国许多企业资产管理人员普遍学历较低,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固定资产相关财经法规及政策缺乏必要的了解,无法满足当今时代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公司个别财务人员无证上岗,无法遵守和依据最新的法律法规和会计执业规范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在具体的管理上,有些人员不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4],总是想着固定资产是公司集体的财产,和自身及自己部门的经济利益无关;在当今一些公司里切实发生了一些能力与职责不匹配的事情,如工作人员财务业务能力不扎实,或者由有会计从业资格证而本身账务处理能力及实践操作经验欠缺的人来管理公司账务,甚至让办公室的其他人员兼职。

(四)核算与管理信息化滞后

固定资产购买后作为公司静态资本已常态化之后就忽视了实时维护及管理,从而导致账务体系不完整,使得账实不符的现象发生;另外,企业在建造、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因为发票取得日期拖延滞后、资产已达到使用状态而未决算等原因,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未能及时将固定资产的增加记录在册,极其容易导致企业资产被有意侵吞;有企业可能会严重违反财务制度,打法律的擦边球,利用折旧的方法来作为企业取得利润多少的调剂杠杆,以至于在财务管理中会出现多提折旧、加大成本虚减利润,或者相反手段达到虚增企业利润的结果。因为固定资产具备数量庞杂、分类繁琐、价值较高、持续寿命久、应用位置不固定等特点,管理有困难。一些企业现在仍然存在手动做账的方式,手工业务难免涉及单据较多、操作起来繁杂等问题,并且耗费功夫,且固定资产的统计工作十分困难。

(五)监管及内部控制不到位

现阶段,大多企业对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来做保障,内部和外部监管弱化,间接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内部监督表现在:专业监督管理部门的机构不足,企业关于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制度不健全不到位。未建立起切实有效的资产评估体系,对固定资产利用效率难以进行科学、全面的衡量和评价。有的单位尽管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实践,如确立部分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但问题是评价指标的设计不够合理、完整,更多是考虑到经济效益,未将社会、环保、项目建设意义等多方面效益考虑在内。外部监督的问题表现在:一般审计部门通过审阅被服务单位的原始单据、账务记录、财务报告等账务资料,得出审计结论,而缺乏针对固定资产的专项工作,防不胜防,就会有企业内部有关人员将单位财物私下以变通售卖、转移运用等方式处理,造成固定资产的不正当流失,加大了公司的财务成本。

三、改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构建集中采购制度

企业应借鉴先进经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采购的申请和批复制度[6],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不允许没有权利的单位或人员处理有关资产管理手续。从供应商的选择上来看,应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及企业财务状况等进行关联性分析和采购安排,且严格按资产内部控制程序和业务流程来落实采购。在企业方面,逐步建立并完善集约化采购制度,强化对公司固定资产的一致化管理。更新思维及手段,学会灵活运营企业存量资产,优化配置公司资本,最终从根本上改变公司所需要的生产运营模式。运用科学发展观,寻求新的模式,争取让存量资产“焕发新的活力”。以效益最优化的思想去管理企业固定资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公司采购管理。

(二)强化管理意识

首先,应从思想上让企业全体人员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形成上下联动一条心,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将日常管理表现与员工绩效考核相结合,进而实现固定资产资源的合理化配置,驱动企业稳步而前进性的生产经营。逐步训练培养一支具备丰富资产管理经验的精英队伍,实施对其动态而有效的管理。其次,要完善管理手续及程序,把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对其进行阶梯化管理,确定相应资产的整合力度。不仅在形式上分开,更要在执行中相互牵制,避免某一部门利用职权一手代办全部工作,制度一经制定必须严格遵守且执行,并与各单位的考核机制相结合,真正做到权责利相配合,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效益最大化。

(三)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才梯队建设,面向财经及其他高校和社会同业招聘资产管理、财务核算、软硬件操作的专业人才;定期聘请大学教授、相关软件公司专家为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指导讲课;充分调动员工自学习、自驱动能力,管理者还要对信息拥有一定的敏感性,通过各种媒介,如电视、报纸、网络,实时把握经济动态。在实际操作业务中,积累经验,培养自身实践能力与素质。财务人员要与业务人员进行常态化交流,实现业财融合,增加企业员工向龙头企业考察、调研机会,认真学习其先进的资产管理经验,使企业人员践行“严于修身”的理念,最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此同时,企业人员还要落实“严于律己、严于用权”,在具备相应专业素质的同时不忘规范自身行为。

(四)实施大数据驱动管理及核算

顺应21世纪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化的时代潮流,即建立起包括计划管理和核算管理等功能齐备的信息系统[7];与用友、金蝶等专业财务软件公司深化合作,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与互联网相对接,形成企业固定资产大数据库,使得固定资产从流入到流出企业的整个项目流程通过“云”系统来进行实施;形成固定资产网络、集约化管理体系,根据职责权利下放的原则分配相应权限。通过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台账,还要把握市场动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确定固定资产账务信息、固定资产的可靠性及整体性,提高公司财务信息质量,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五)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及外部监管

完备固定资产监管机制,加强对其事前、事中、事后监控[8],进行全面检查或不定期地抽查。要设立好内控机制,根据企业各职能单位的经营操作需求,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分配标准,细化成本控制,从严落实公司年度规划,避免不必要成本和费用的产生;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首先考虑资产在本企业内部之间相互调剂使用,提高其利用价值与效能;建立起针对固定资产流失的内部员工及外部人员举报监督制度,奖罚分明,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处置资产(包括调拨、转让、报废、毁损等),应履行审批手续。除内控外,还应当强化与外部第三方审计单位合作,除了要做好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正常审计监督外,要投入更多精力,加大对固定资产的专项审核力度。

作者:仪秀琴 姚强强 付洪垒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