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管理解析(4篇)

小学学校管理解析(4篇)

第一篇:小学学校管理研究

[摘要]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充分说明了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但结合小学阶段的学校管理来看,一些校长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管理对整个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在管理过程中对学校管理没有一定的规划,管理方法不科学,从而影响了学校的发展。为此,在小学学校管理中,作为校长,应学会规划,明确管理方向和内容,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学校管理;规划;梳理;管理;协调

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德育、教学、安全、后勤等方方面面的工作,结合当前中小学学校管理实践来看,重点还是落在“管”字上,而在“规”和“理”上有所欠缺,如此,学校管理很容易出现“乱”的现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在这一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学校管理水平影响着学校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发展,要提升中小学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得先“规”,再“理”,后“管”。

一、规:明确方向,找准目标

“规,有法度也。”(《说文解字》)在传统的学校管理中,重视的是制度建设对管理所起的作用,故而管理很容易落入按部就班的套路。以德育管理工作为例,很多学校只是在管理中遵照执行现成的管理制度,而对于德育管理的方向和目标,教师甚至校长都较为模糊。同样,教学、安全、后勤等方面的管理也是如此。正是因为如此,方向不明,目标定位不准,管理也就显得凌乱。这里所谈的“规”,即“规划”,是从学校发展角度而制定出长远的发展计划,着眼的是未来发展方向,是方向性的指引。通俗地讲,学校要发展成什么样子,教学、德育、安全、后勤等的管理方向是什么,学校要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长期性的规划,甚至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在对中小学校长进行访谈和调查中发现,一些校长在这方面的思考不够,当问及学校的发展方向时,虽然能粗略地进行概括,却没有明确的规划。故而,在学校管理中,规划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规划不到位,学校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那么,无论付出多少努力,发展也会受到局限。在规划学校发展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与面临的问题,这是规划的基础。所谓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学校的现状如何,面临哪些问题,这是在管理中首先要摸清的问题。在学校管理中,要切实弄清学校的实际,包括学校的硬件设置,如校舍面积、生均面积、校园绿化面积等。对学校的一事一物,要做到了然于心,如对教师的管理,不仅要了解教师的数量,知识水平、专业、特长等,还要注重通过听课、访谈等多种方式了解教师的背景,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等。在对学校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的基础上,要结合学校实际,分析学校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如学校虽然从编制上看教师已经满编,但专业不协调,不均衡;德育管理,学生主要存在问题是哪些方面,是行为习惯差,还是卫生环境不够好。诸如此类,都要对学校面临的情况进行客观分析,查找原因,这样才能保证规划符合学校的实际,具有可行性。二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即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一些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习惯了按部就班地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所下发的文件对学校进行管理,至于学校的办学理念,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不清楚,如此,在管理中也就失去了方向。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实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和学校周围的环境是相互契合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方针是一致的,在确定办学理念的过程中,要以教育方针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明确培养人的方向。如结合实际看,学生的行为习惯稍差,重点就应落到德育上,那么,理念中“德”就是重要内容。三是学校的发展目标,对于这一点,要切实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出一年发展计划,三年发展规划,甚至更长的发展规划。四是领域目标及其推进计划,即教学、德育、安全、后勤等领域的目标及其推进计划。五是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如确定了教学目标后,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来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理:理清思路,明确职责

管理是以人为中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手段而达成目标的一个过程,在长期的学校管理中,大多数校长会认为“管”在前“理”在后,学校管理走的是上令下行的管理方式。这里所指的“理”,即梳理之义,也可理解为整理,落实到学校管理体系中,实则指的是要在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对管理领域进行梳理和整理。“理”所要解决的核心是“管什么”的问题,是发展规划指导下对领域进行详细整理的一个过程。学校管理涉及的领域较多,有了领域目标及其推进计划,那么,接下来就要针对不同的领域进行梳理,理清管理思路及内容。在小学学校管理中发现,一些校长常被一些琐事所累,虽然表面上一直在忙,却没有效果,原因就在于校长没有理清学校管理的内容,方法不到位,凡事都在管,凡事都在抓,结果“乱”而无效。梳理清楚学校管理的重点内容,结合目标而制定方案,按照方案逐步落实,这样才能让管理变得更加有效。以德育管理为例,在德育领域规划和目标下,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德育领导小组,下设教导处、校团委、大队部、后勤处等德育管理部门。教导处主要是针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教书育人;大队部则是在大队辅导员的带领下,通过教育引导而对学生实施教育;后勤则属于服务岗位,更多的是要做好服务工作,服务育人。接着进一步细化工作,以班主任为例,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应对主要方式方法进行讨论,如可通过主题班会、个别教育、心理健康辅导、家访等方式进行,那么,针对每种方式,就要以学校为单位而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再落实到班级。理清领域管理的具体问题,接下来就需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在这个过程中,从校长到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再到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各自的职责是什么,需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明确,这样才能让不同的人在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学校管理实践中,针对学校行政、班主任、各科室负责人、教师、值周教师、值日教师等的相应责任,要通过行政会、例会等多种方式,展开讨论,广泛征求教职员工的意见或建议,在此基础上确定责任,以试行的方式运行,且在运行中不断完善。

三、管:以人为本,人事互通

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而非对事的管理,而很多中小学校长在管理中常见的管理弊端就是对事不对人。在学校管理中,涉及的管理内容太多,对事则会被束缚在繁杂的日常事务中,管理难以取得效果。提倡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职员工在整个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作用,真正做到事事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管”本质上是一个组织和协调过程,是在一定目标指引下通过协调内部各种人事、资源,以确保单位能得到发展和延续。管理有多种手段,就中小学而言,要注重在规划即目标指引下应用惩罚和激励手段,惩罚是相对的。以教学管理为例,在一个学年度中,要根据本校实际而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价机制,评价机制中应包括学生流失率、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优秀率、提高率、下降率等。在中小学学校管理体系中,“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展开:一是管理制度的确定,即学校各领域制度的确定,如考勤制度、安全管理细则等;二是资源的配置,如学校管理人员配置、分工及职责划分、功能室的配置等;三是部门的设立与分解,如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对大队辅导员进行引领,大队辅导员对中队辅导员进行引领;四是领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如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五是对教学管理过程的控制,如教研活动的开展,要对计划和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和协调;六是要对领域管理进行效果评价,最终总结。值得一提的是,在学校管理中,创新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学校管理走的是传统路线,创新不够。在学校管理中提倡创新,要引领学校各部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工作。以学校每年的计划、总结的管理为例,每学期开学初各部门、班主任、任课教师写好本部门或个人计划,以学校为单位,将计划整理,装订成册归档。如此,形成机制后,管理也就顺理成章了。

四、协:全面协调,组织管理

管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协调过程,“管”强调的是组织过程,“理”则强调的是协调过程,“管”和“理”有机整合,其实就是组织和协调互动的过程。在普通高中学校管理中,协调过程尤为重要,因学校管理涉及的内容太多,项目复杂,若组织协调不到位,管理就会显得凌乱。以人事管理为例,作为校长,一个学校有上百名教师,上千名学生,校长不可能对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进行管理,更多的是要引领和协调好各个科室的带头人,如班级管理,要通过德育处对班主任进行引领,通过班主任实施对学生的管理。同样,无论是教学还是后勤,管理者更多的是要在目标引领下对负责的人和事进行协调。协调是学校管理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核心。协调的本质是配合与协作,是在组织目标下关系的处理过程。以教务处为例,其职责之一是制定教师培训计划,负责教师培养和业务建设,那么,在制定培训计划过程中,教务处要和年级组做好协商,要和后勤处进行沟通,确保计划能得以顺序实施。同样,在日常管理事务中,不同的部门各司其职,但共同目标是推动学校发展,当遇到矛盾或需要共同合作时,就需要相互间进行协商和配合。在小学学校管理中,“规”目的是明确学校管理方向,确定学校发展目标,为管理奠定基础;“理”则侧重于针对学校实际,对日常工作进行梳理,明确管理主体的责任;“管”的本质是一个引导和纠察的过程,是管理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管理体系的过程;“协”则是一个润滑剂,是协调各方力量为达成共同目标的过程。有了方向,明确了管什么,再根据实际而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薛小金.浅谈小学学校管理工作[J].学周刊,2012(15).

[2]赵建捷.“规范+特色”的校本研究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J].基础教育参考,2009(2).

[3]王世军.浅谈加强中小学学校管理的几点做法[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10).

[4]李晓晶.小学教育管理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4(70).

作者:韦泓 单位:广西上林县大丰镇中心学校

第二篇:小学学校管理质量提升途径

摘要:在义务教育过程中,小学教育是最重要的阶段。小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与初中教育之间起到了承接的作用,小学教育继幼儿园之后对学生进行进一步教育,使小学生从各个方面不断成长和发展,使小学生的身心不断成熟,所以说小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由于小学教育的重要,导致学校需要不断地提高管理质量,使小学管理取得更好的效果,从而来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根据当前小学教育情况来讲,学校的管理质量对于小学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就是小学学校管理,只有不断提高小学的学校管理,才能够不断地提高小学的教育水平,才能够不断地加强小学的建设。所以我们需要懂得关于提高小学学校管理质量的意义,通过对小学教育进行多方面的改革,来加强学校管理,从而提高小学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成果。

关键词:小学;学校管理;质量;提升

根据当今小学情况来看,学校管理质量直接决定了小学的建设水平与教学水平。在现在的小学教学中,学校管理备受关注,将小学教师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提高教师的素质与教学水平,提高小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学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为了使小学的建设有更好的效果,使小学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从而小学应将学校管理作为重点,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小学学校管理质量能够得到显著的增加。从现如今的情况来看,学校管理与期望中的还有不小的距离,而这种距离却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小学建设的提高与完善。所以应不断强化小学学校管理工作,增强小学学校管理质量。

一、学校管理的作用

学校管理在小学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作用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内容。

(一)提高学生成绩

当今小学建设主要由教学体系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内容组成,而学校管理则对小学建设的全部内容起到了重要作用,学校管理分别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体系建设起到了管理和指导的作用。所以说,学校管理是能够使小学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

(二)提升小学建设

学校管理对于小学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是因为小学建设进程中的一切行为都要围绕着学校管理来进行。学校管理可以增加小学建设的效果,还可以提高小学建设的质量。所以,就要求我们对学校管理有着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三)维持小学建设效果

在小学教学中,只有将学校管理作为重点,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建设效果。从而才能够使学校管理充分开展,使学校管理获得更好的效果。所以,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学校管理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二、学校管理的措施

学生与教师是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两大主体,他们直接决定了教学任务完成的效果和效率。而当前的情况是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及其严格,但对教师的管理却非常松散,使一部分教师行为不够得体,没有做好一个教师应有的表率,所以也应该适当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是发挥学校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而教育工作者想要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就需要自身有较高的素质。可以由不同的途径增强教师们的育人意识,让教师们充分了解到,作为小学教师,不仅仅要教书,更需要育人。想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对学生的发展有利的环境,就需要所有校领导以及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素质,增强教师言传身教以及为人师表的思想观念,教师需要用文化知识、心理知识等来武装自己,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学校领导应遵循以教师发展为主体的原则,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的决策中来,使教师在管理中占有主要地位,根据教师的地位以及环境的改变,来增加教师教学和管理的动力。在小学学校管理中,教师既是被管理对象,又是学校管理的参与者,所以说教师同时兼具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学校领导需要调节好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使同事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创造美好的校园。

三、提升学校管理质量

根据小学学校管理的作用,可以充分看出,要想提高小学学校管理效果,充分达到义务教学标准,学校管理有着重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健全教育教学制度

为了能够使小学的教学效果得到很好的提高,就需要对小学的教学形式进行完善和改革。在教学形式改革的进程中,学校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改革方法,也充分地促进了小学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在完善小学教学形式的过程中,增强小学学校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增强小学基础设施的建造

在小学的学校建设中,基础设施的建造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为了确保小学基础设施的建造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采用各种方式来充分提高小学学校管理的效率与效果,提高小学建设的重要方法是强化小学学校管理质量。因此,增强小学学校的管理质量对提高小学基础设施的建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充实小学建设的内容

从小学学校管理的方向来看,小学建设中不仅仅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体系建设,其中还包括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许多方面的建设。因此,只有通过提升小学学校管理的效率与效果,才可以充实小学建设的内容,最终才能够达到强化小学建设的成效。

四、注重师生关系的建设

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很重要的,但在多数小学管理中,并不重视师生之间的管理,因此造成学生和老师之间出现沟通障碍。在此同时将管理作为教育的中心,没有较高的师生民主认识,在实际学校管理中依然实施传统的管理方式,使管理者之间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进而形成紧张的气氛,使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对学校内部关系造成严重的影响,进而威胁师生以及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之间的和谐关系。

五、结束语

通过阅读本文的内容可以充分了解到,在当前小学建设的进程中,教师及校领导应该增加对小学学校管理,将培养学生放在首要地位,应该将小学学校管理作为小学建设的重要方式,使小学学校管理政策尽快在学校落实。所以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到增强小学学校管理效果的重大意义,在小学建设的进程中,需要加大学校管理实施的力度,从而提高小学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姝芳.精细化管理:让校园文化焕发新生[J].教育,2017(10):66.

[2]陈朝刚.“村小”教师课堂教学管理之我见[J].科学咨询,2014(29):8.

[3]李娜娜.健全培训制度细化过程管理[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7(6):39-40.

作者:梁任泳 单位:广西北流市西埌镇横埌小学

第三篇:小学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现

摘要:随着小学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之中,也要注重以人为本价值的体现,进一步去将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与教师去打造一个适合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本文将对这一课题进行具体的探究,从而提出可行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价值探寻;以人为本;价值体现

一、前言

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在小学管理工作之中,也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在学生与教师的发展与管理需求的基础之上,合理协调多方的人际关系,真正将人置于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地位。所以下文将详细阐述以人为本的小学学校管理模式,希望能够在理论的层面上推动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的进步。

二、小学学校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探寻

事实上以人为本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文思想的深化与推进,强调了“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思想概念。所以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是在肯定人的基本地位的基础之上,加强人与其他周围的人与事物之间关系的协调;其主要的主体也是人,主体人既是发展的主体动力、发展的实践主体,将人的价值与其他价值差别看待,也可以成为其发展的最高价值归宿。而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融入到小学学校管理工作这一行为,能够提升管理质量,找准管理的方向;小学学校需要明确一点: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从根本上关注学生与教师的生活以及需要,所以应该尊重其个体差异性,给予其生命发展进步的自由空间,要解决师生的问题,给予师生一个完善的小学校园环境。从学校自身的发展而言,树立正确的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有助于学校转变自身的管理模式,促进其刚性管理模式与柔性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既能够通过相应的制度规范去落实管理工作,也能够真正以人为核心,依靠情感来获得校园群体的价值认同;这不仅仅是学校的自我管理,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发扬民主精神,推动学校管理体制制度的进步。学校只有真正认识到管理工作与以人为本思想之间的关系,才能够优化自身的校园管理工作与教育任务。

三、在小学学校管理工作中融入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

(一)建立完善的沟通管理交流机制

想要树立以人本思想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推动小学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就需要从沟通与交流这一环节进行着手,通过建立完善的沟通管理与交流机制,去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程度,合理的调控与配置校园资源。因为一个完善的沟通管理机制,能帮助小学学校的管理者去进一步地掌握到其师生的发展需求,在教师需求角度上进行分析,在对于教师群体进行管理的过程之中就需要明确教师的发展目标以及教师自身所能够理解的自由价值理想,这根据教师自身的价值观所决定,所以在不断的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之中,能够帮助管理者掌握教师人性的需求,而非死板的秩序与效率的有关规定。在学生的管理方面上来看,交流与沟通也是落实管理工作与管理行为的有效手段,沟通的过程也是加强学生与对于管理行为与管理制度理解程度的过程,这种双方对话交流的形式体现了学校的价值平等与追求自由的精神,是学生们作为独立主体人格的相应需求。所以在这一机制中可以设立多种交流反馈渠道,比如面谈、校园资讯平台留言、会议汇报等多种形式,给予学生们更多的表达自身管理诉求的空间。

(二)注重管理工作中的情感表达

小学学校管理工作需要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满足学校的管理发展需求,但是学校目前只做到了刚性管理,而忽视了柔性管理这一重要方面。所以针对这一问题,要进一步转变管理形式,更加注重管理工作中的情感表达,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之中融入人性关怀。例如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也要关注学生的家庭状况、生活困难与心理健康问题,给予学生更多的集体关心与管理关心,尊重学生自身的人格,并且尽可能地去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对于教师同样也需要将人文关怀落实到位,遇见婚丧嫁娶等事宜,学校也需要表达自身的关怀,给予教师岗位上的温暖,尽可能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而针对教师的教育目标与教学想法,也要给予一定的信任与肯定,从而让教师能够有充分的空间去发挥自身的才能。所以在管理工作中仅仅有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是不够的,还需要将人本思想以及相应人文关怀尽可能表达出来,突出师生的主体地位,将人本思想作为一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提升管理者的教育情怀,尊重不同个体的个体差异性,从而实现管理工作中的情感抒发与情感表达。

(三)优化小学学校管理的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一切管理行为的依据,所以要在管理标准上去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例如在校园文化氛围创设上,不能够以秩序管理与效率提升来作为唯一标准,而是在合理的范围内,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开放、自由与民主的氛围;在对于学生的管理上,也不能追求学生千篇一律,而是要让学生能够个性化成长,找到学生的成长特点与教育本质规律,从而进行科学性管理,做到宏观管理与细节管理相融合。而在制定教师的管理标准时,则要考虑教师的德育能力、人格魅力以及理想追求等因素,不能够以学生成绩作为教师教育质量的唯一考核标准,以此让教师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去进行教学,这样一来教师更容易获得职业认同,在潜移默化中也能够提升小学学校管理的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

四、结语

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是一门艺术,管理者需要树立正确的以人为本的观念,并且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表达出来,因为管理工作并不仅仅是去维持校园秩序与纪律,同时也是实现人文教育的过程。所以要从管理手段、管理制度、管理理念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基于广大师生管理需求的基础之上,实现管理工作的优化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成晓雨.“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模式研究[J].神州(中旬刊),2015(11):210.

[2]袁盛全.探究以人为本的中学学校管理[J].速读(中旬),2017(8):208.

[3]余一波.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模式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3):221.

[4]刘云峰.初中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z1):354.

[5]秦祥毕.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J].读书文摘,2017(16):16.

作者:陆琼华 单位:钦州市第三十五小学

第四篇:农村小学学校管理初探

摘要:现阶段农村的小学学校管理中仍滞留诸多问题,在农村原本就资源不够充沛的情况下,制约着小学生的能力拓展。小学阶段是学生启蒙的重要时期,后期的知识深化铺陈均要基于小学的水平之上展开,如若小学管理不当,不单影响学校的整体教学效果,甚至会潜移默化渗透学生的终身。在多元化社会的发展浪潮下,农村走出来的学生如若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必然被社会淘汰,造成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因此,农村小学的管理者应意识到自身培育祖国幼苗的重责,在原有的管理优势上结合现代化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推动小学管理的持续稳定发展,为建设全优校园不懈前行。

关键词:加强;改善;农村小学;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顾名思义是针对学校的大小事物,进行干预整合与评价反思的循环活动。校领导应广开言路,避免固步自封的主观臆测造成思想桎梏,还吸收新鲜的血液,在集体中开创献计献策的机遇,以领导方的整体大形式把控,调动集体的力量改善以往农村小学管理中的不利局面,齐头并进从各个层面实现教育的高效性。

一、强化师资力量

学校的管理方面,最值得一提的中坚力量就是师资队伍。农村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且受到农村的地域限制,在教学理念与教学设备的革新上,总是落于人后。虽然现阶段的农村教材设施已经初步配备完善,为学生的求知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仍有部分教师惯于利用陈旧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上一板一眼的展开知识灌输,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注重教材大纲与书面成绩,在课堂上鲜少有机会让学生独立思考,致使答案千篇一律,一些高分学生也难以将课本中呆板的知识迁移到实际当中。当你走出农村的狭隘环境,就会发现学生的思维与智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造成了教学的极大弊端。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应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对于积极推陈出新,接受寓教于乐的教师给予鼓励。部分教师由于年纪较大等原因,在教学的过程中,面对高端的科技设备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掌握多媒体技术,发挥不出科技的优势,对此,管理者应首当其冲帮助教师突破教学困境,开展定期的“学术研讨会”,分享各自的教学变革心得,各抒己见、取长补短,短时间集思广益,拓展教师的认知空间;可利用联网优势,与周边的学校取得实时联系,随时针对教学中突显的问题,特别是传统教学弊病与现代教育衔接的转化问题进行探讨,打破农村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教师接收社会资源,虚心受教,集体提升素养。

二、创设校园文化

校园是学生共同的家园,校园的文化建设可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让学生舒缓身心,减轻繁重的课业压力。长期封闭式的课堂内容使学生难免感到厌烦,形成一种心理的知识枯燥化暗示,对此,可由班主任牵引,带动学生展开课堂布置,后墙板报、两侧的悬挂书画等可收集学生的意见进行调试。学生的主体性被体现在周遭的环境中,自然而然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创造热情。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校园建设,可开展班级之间的设计评测,例如:课余时间以班主任辅助,班干部带头,搜集班级的布置意见,以神秘材料选取与后期加工,各自为自己的班级添彩,最后穿插到其他的班级参观,无形中让学生在维护班级形象期间形成集体荣誉感,使得学生能够分辨美丑、明辨是非,拧成一股绳共同摒弃不正之风,为后期的德育教育做好奠基。

三、建立家校沟通

农村的学校管理中,不同于其他校园的管理方面,最为突出的部分,就是农村学生的家庭构造。诸多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将学生单独留在家中,与老人为伴,学生只能依赖教师破解学习困惑。以文盲或文化水平低居多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不到多少教育作用,在这些学生之间,不乏自卑、自暴自弃的情况存在。因此在学校的管理中,除了简单的知识传递,还应同步化注重学生的心理问题,一些家长并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起不到家校合力的监督作用,学校应利用一切办法,增加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避免认知的冲突对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例如:建立家长交流微信群,将学生的阶段性进步在群里提出表扬,在学校安置固定电话,方便学生与家长取得联系,班主任要具备发现美的眼光,去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制成新年贺卡等样式分发给学生,让家长签字,上书对学生的鼓励与认可,激励学生奋进,并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用心与教育的公正化。

四、施行德育策略

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后期准备。学校在管理中,应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以身作则规范学生的言行,将局限于眼前成绩的目光延伸到未来的社会需求上,尽可能保障每一名学生都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在学生浅薄的认知阶段注重思想教育,摒弃以往随意化的德育教学方式,指引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例如:在清明节带领学生到附近的烈士家中探望,到附近的养老院等公益场所帮助老人做些简单的杂事,落实实践教育。

五、结束语

学校的管理既是领导的责任,同时也是师生的义务。只有在全校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管理才能落于实处,上行下效的推进教育的变革脚步,实现义务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田丽霞.浅谈如何加强和改善农村小学学校管理[J].吉林教育,2014,(01):16.

作者:陈从芳 单位:云南省会泽县迤车镇花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