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大创项目管理研究

应用型高校大创项目管理研究

[提要]在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开展过程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项目”)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通过对校企合作视角下应用型高校“大创项目”可行性以及实践与理论指导价值的深入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大创项目”质量提升对策。

关键词:校企合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研究;实践

引言

创新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生产效率提高的源泉,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天津举办的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表讲话,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初步设想,并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2015年3月,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而社会中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则在高校的广大师生群体中,因此在同年5月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标杆地区更加注重创新创业对于产业结构转型的推进,积极进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申报建设工作,并于2016年正式确立收到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同意沈大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函文。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改革、转型升级中典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针对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提高质量,使得高校人才在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的过程中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脚步做出多方向、多元化、立体式的教育教学创新和发展模式优化。为锻炼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为目的,进而为创建创新型国家储备人才力量。由教育主管部门主导面向本科生设立的“大创项目”早在国家“十一五”后期就已提出,正式确立于“十二五”时期。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号)标志着“大创项目”正式开始实施。

一、校企合作视角下应用型高校“大创项目”管理现状

(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发展历程。自1977年正式恢复高考以来,我国为努力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升国家的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做出了多方面的支持与引导。尤其是自1999年伊始,我国为了适应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实际人才需要,开始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就是社会上所讲的“高校扩招”项目。但是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在为社会提供大量人才的同时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即理论研究向实际应用转化不足、高校学生理论储备转化为实践应用水平过低等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具体表象就是“毕业即失业”,原因固然有一定程度的高校学生自身心理因素,但更多的在于高校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比重高,而真正深入社会实践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经过多方研讨和实践调查,以教育部为主导,在“十二五”期间先后实施了“大创项目”和“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化”的发展规划。

(二)促进高校学生创新意识培育。为使本科教育和教学改革能够得到进一步加强、在校学生创新创业学习与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与发展,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始终在不断鼓励在校大学生开展有关创新和创业以及与其相关的实践活动,不断激发在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意识以及创新创业的科研实践能力。

(三)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全面对接。“大创项目”实施类别主要有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等。基于此,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在校内和校外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校外,学校先后与多个政府、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建立了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教师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而企业又为在校大学生的实践和研究学习提供了机会。在校内,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同时在学校的实验中心内拥有数十个专业实践模拟训练实验室,为专业理论的转化与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场所。从根本上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深入认知和自信心,促进专业发展。

(四)推动高校转型践行应用教育。自国家推动高校“大创项目”和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化等有关政策颁布以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就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顺应时代与社会潮流,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情况,为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提供支持,并进一步深入推动学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化。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始终坚持在行业、在专业、在应用、在教学、在实践上做到“定向、定性、定型、定位、定格”这五个方面。

二、校企合作视角下应用型高校“大创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协作度低,“大创项目”理论应用实践程度较低。“大创项目”的开展在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水平和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继而为国家提供储备人才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校企合作视角下应用型高校“大创项目”具有较为长远的实践意义。通过实践调研结果来看,目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通过“大创项目”加强与企业“协同育人”的广度与深度还不够,需要不断突破。此外,还要更加注重实体合作项目的开展,为后续发展铺平道路。在“大创项目”实践发展实施过程中,理论研讨和逻辑分析严谨明确,但过于理论化和学术化,尤其是创新项目成果转化上的程度更低。

(二)校企合作制度体系不完善,“大创项目”平台建设不完善。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通过“大创项目”而开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教学为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化,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思维、社会应用能力和专业职业素养等方面提供了切实的可行性。高校可以通过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社会实践基地,为高校理论研究提供实践检验场所;而企业也将得到优秀的人力资源,使企业的经济增长率得到提高。校企合作范围广、内容多、体量大、工作复杂,涉及到学校各个二级学院、教务处、科研处、各系各专业等多个部门,因此,管理机构的成员组成要将相关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包含其中。此外,在校企开展合作的同时也要把相关企业负责人员纳入其中,因此这就需要把每个人的工作职责明确到位,使得大家能够了解自己的职责和工作间的关系,同时进一步搭建起以校企合作为载体的“大创项目”协作平台。但是,目前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专项管理部门和由各专业各系组成的联合协调部门尚未建立,这也导致校企协同的“大创项目”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缓慢。

(三)校企合作过程管理不全面,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建设有待提高。对于校企合作实施“大创项目”而言,整个“大创项目”的过程管理极其重要。由于项目的选题、申报、立项等各个环节,都牵涉到校企双方,工作环节多,任务量重,这就必然使得管理工作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做到更为科学与细致,才能保证项目的正常实施。通过有关数据趋势分析发现,对于校企合作过程管理的专业规划并不完善,而既熟悉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又能进行课堂理论教学、拥有教学经验和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资源少,难以建立连接学校和企业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

(四)校外实践教学课程不足,“大创项目”成果转化不够。在21世纪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及时、可靠、有效的信息对学生开展“大创项目”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高校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专业性学术知识,而企业则掌握着大量市场数据,以及对市场和技术的最新动态咨询。双方的深化合作,可优化共享相关信息渠道,从而达到学校与企业、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协同发展。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思维的培养、题目的选定、合作企业与导师的选定等方面与校企合作实施“大创项目”息息相关,每一个环节都将涉及到“大创项目”的开展。因此,校外企业实践深入对接“大创项目”选题,实现真正的实地考察、实地体验,这是成果高效转化的重要环节。但是,现在“大创项目”的开展尤其是“创新项目”的开展,在实地调研、数据提取、深入体验等环节多以线上、文献、项目成员组内讨论等形式完成,很难真正深入企业内部进行实践,也很难做到项目理论成果转化。

三、校企合作视角下应用型高校“大创项目”管理对策建议

(一)深化校企合作,夯实协作基础,提高“大创项目”实施质量。校企合作中的企业不单单是高校在校学生的实习基地,更应该是高校在校学生理论知识转化的“第二课堂”。在现行的高校教育教学课程改革过程中,“翻转课堂”作为创新实践的前沿成果可以运用到校企合作的定向“大创项目”,真正让项目组学生去合作企业融入其日常工作与管理中,以自身的体验完成“大创项目”,也能及时对“大创项目”成果进行检验。这样既为企业输入新鲜的人力资源,又能提升项目成果质量,更深化校企合作。

(二)完善机构制度,明确工作职责,拓展“大创项目”实施平台。在制度建设方面,在校企合作操作规范上要进行科学管控,在奖励机制上要充分调动学生、教师和企业三者之间合作共赢的积极性。要建立起学校、二级学院、各部门、各系各专业之间的统筹联合协作系统,对校企合作形成各层次、各方面,多元化、立体化的接洽合作机制。同时,以统筹联合协作系统为基础,形成校企结合的“大创项目”研究平台,为项目的建立、推进及转化取得实质性效果奠定基础。

(三)强化过程管理,优化管理结构,提升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校企合作的各个环节不能出现“真空”,必须要做到全程监管、全程把关、全程指导。不能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体验期间出现意外情况,同时要不断优化和持续推进“双师双能型教师”体系建设。将对接企业中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管理经验的企业人员“引入”学校课堂。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与大连旅顺文旅集团之间的校企合作为例,大连旅顺文旅集团作为省级实践教育基地,积极与国际商学院有关专业对接,实现“企业进课堂、师生下企业”的合作模式,积极开展多项实践创新项目,真正做到了成果有效转化、人才实地培养、社会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四)建立校外实践教学有机联系,以“大创项目”促进学生就业。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在就业时往往会面临许多职业角色转换的压力,在初期进入岗位工作时大多数学生都无法很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而校企合作视角下的“大创项目”可以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高校在校学生提前进入到具体的工作状态,达到一定的心理预期。在企业定点开展的“大创项目”可以让在校大学生对职场行业和社会企业有不断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让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得到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在项目实践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训练实现观念的创新。

四、结语

截至目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累计与200余个企业建立了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为获取在校学生“大创项目”相关数据资料提供了渠道,真正做到大力支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为校企合作视角下应用型高校“大创项目”管理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这就使得学生能够有实践平台,同时制度保障又能提高创新创业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锻炼,从而将专业知识切实运用到职业规划与实践中。真正实现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实施“大创项目”为方法,进而促进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调整,开启应用型本科教育建设新征程。

作者:江海旭 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商学院区域旅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