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教学问题探究

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教学问题探究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的学习对此专业学生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仍存在一些教学方法和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学生反馈证明,合理的课堂内容设置和学校BIM实践平台的充分利用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灵活度。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程项目管理,课堂教学技术改革

1概述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在学习本门课程以前,要求学生先修《工程力学》《工程施工技术》《工程经济学》等一系列工学和管理学课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将土木专业的学生培养成立足于工程技术,同时具有较强管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现代化建设工程的需要。近几年土木工程学生就业与岗位需求调查显示,只重视土木工程技术、力学等传统工科课程,而不重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设置已无法适应市场多元化的需要。如果学生具备管理方面的基本储备知识,特别是能够将工程技术和管理学相结合,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能够胜任更多的岗位以及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很多高校在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中也越来越重视工程管理课程的质量与效用。同时,《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也是注册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考试重点考核内容,这些证书是学生在本专业领域执业的重要条件,对于提高学生未来行业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对现有课堂教学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对相关知识的灵活掌握,能够学以致用。

2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项目管理》课堂教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研究及改革大多是针对工程管理专业,而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如何在学时有限、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教学有待进一步研究。本门课程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1)课堂学习过程仍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在该课程的传统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以老师展示PPT配合板书讲授,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学生学习完会有一个感受就是,与相对晦涩抽象的力学课程相比,这门课听课时觉得相对简单,认为都能听懂,但是如果让学生自己去阐述一个相关问题,很多时候无从下手,也没有思路。2)学时紧张,对课堂项目化教学提出挑战。在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理论学时一般设为48学时,并且单独配备一定学时的实践课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本门课的学习只有32个理论学时,并且没有专门实践的环节,这对于如何合理安排课堂内容,如何穿插微型课堂模拟实践环节提出了挑战。3)教材与专业相关执业证书考试内容不统一。教材与行业执业资格考试内容不统一,没有及时更新,因此逐步偏离学科发展前沿方向。如何在教材之外及时补充相关考试的内容,合理穿插进各章节的学习,使课程与资格考试相结合是亟需解决的问题。4)学生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技术与管理过程的理解存在困难。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及实践性,并且土木工程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作业环境较为复杂等特点,如何使学生在此大工科背景下针对专业性质特点,有机的将土木专业与管理学相结合,使学生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建设和统筹管理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下文以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将工科技术背景与管理学相结合,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3课堂教学问题解决方案

作为一名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首先应具有扎实、完备的基本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沟通合作能力。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如下。

3.1针对专业特点,优选教材。目前市面上本课程教材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各教材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在选择教材上就要有倾向性,针对土木工程学生而言,应尽量选择案例丰富,解释通俗易懂,贴近实践的教材。

3.2进行案例式,启发式教学。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性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单纯以理论为主的讲解无法让学生记得住、吃得透,更无法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多加入实际案例的讲解分析,让学生知道怎么运用所学知识。2)多提启发式的问题,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教师少做陈述性质的讲解。3)将一些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项目的整体环节进行讨论式的学习。例如,在“建设程序和各方参与者”这部分知识的课堂学习中,可以结合一个完整的与专业相关的工程实例,从前期的项目建议书,可研到后期的施工图纸,和学生进行分享式的教学,并在其间启发学生思考在各个建设阶段都有哪些部门、人员参与进来,与此同时老师可以进行补充。这样的教学会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之更有成就感,并且各参与方也是学生日后就业的主要方向,借此也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和就业市场,激发学习的动力。

3.3增加注册资格考试内容。目前教材与行业执业资格考试内容不统一,没有及时更新,因此逐步偏离学科发展前沿方向。作为土木工程的毕业生,很多学生想要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担任项目负责人,必须要有相关的执业资格证书,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注册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考试重点考核内容,因此本次课程改革应着力将相关证书考试中的重要知识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3.4课堂使用微型项目模拟实践技术。土木工程的项目历时都比较长,动辄1年~2年,甚至更长,管理的过程贯穿了一个工程从前期立项一直到后期的运营[1]。而且不同阶段的参与方与管理内容也不尽相同。所以这种时间上的大跨度使得本科生很难有机会从头到尾跟进一个实际项目。并且从安全角度来说,很多施工单位不愿意为大量学生提供去施工现场长时间参观学习的机会,担心学生出现安全事故问题。作为土木工程的学生,项目管理的理论课程学时只有32学时,并且没有单独的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在这样的背景下,合理引入微型项目模拟技术就是必要且有意义的。参考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引入项目化教学[2]。例如在课程后期,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知识架构的前提下,实行微型课堂实践环节,教师提供一个具体的项目背景,可以是一个真实项目的简化,难度由教师掌控。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如“业主单位人员”“咨询方人员”“设计院参与人员”“监理方参与人员”“施工方参与人员”等,在各方明确自己职责的前提下进行资料搜索和方案讨论[3]。这样从前期的项目建议书、可研的编制,到招投标阶段根据给定项目的性质和规模应该采用何种招标方式,整个招标流程的制定,再到中标后合同的选择方式,利弊分析,施工阶段成本、进度、质量的控制,以及工程验收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整体上对节奏进行把控,适当抛出一些问题,具体细节不需要过多参与,主要是让同学们对整个建设流程、管理过程和各方职责有一个熟悉和了解。教师可以在结束后带领学生进行复盘和总结。这样的练习能够使学生将学到的各章节的知识进行整体的回顾和整合,并且通过查找资料,锻炼学生使用一些基本工具的能力和扩展知识体系的能力。学生在模拟期间以经理、“某工”这样的称呼,会使他们觉得有趣生动,从而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对项目的责任感[4]。

3.5充分利用学校的BIM平台资源。依托学校的BIM平台资源,使学生通过项目模型建立及网络的虚拟管理技术,对项目的规划,实施到竣工运营各个阶段有一个全面、整体的认识。

3.6合理安排各章节的学时分配。本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与《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课程部分内容有交叉和重复的现象[5]。特别是在进度管理的横道图和网络图部分。这样的重复教学浪费了原本就比较紧张的课堂学时。因此,应与相关联课程教师积极沟通,尝试合理压缩这部分内容,为课堂的微型项目模拟实践环节提供必要课时。

3.7改革课程考核机制。目前的成绩给定方式仍是以期末卷面成绩为主,这样会减少学生对实践性场景训练和平时讨论中所投入的精力,因此可以加大平时的考核成绩占比,从而提高学生日常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结语

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过程贯穿“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项目式教学纳入到课程的教学体系,增加微型项目模拟实践环节,并充分利用BIM技术资源,解决学生实践少的问题。同时将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师等资格考试的重点内容贯穿到课堂的学习中,努力做到培养有优秀管理思想、勇于实践的应用型复合技术人才。

作者:张岩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