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人事管理标准化建设

高等院校人事管理标准化建设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管理现代化、标准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地方,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高等院校的发展与其自身的人事管理工作有着直接的关联。基于管理现代化、标准化趋势,加快高等院校认识管理标准化建设也愈发重要。本文就高等院校人事管理标准化建设作了相关分析。人事管理是高等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高等院校教学工作。长期以来,高等院校人事管理工作一直在沿袭传统的管理手段,经验性管理现象非常严重,人事管理没有结合高等院校实际情况以及时展步伐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至于人事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人才流动比较大,严重影响到了高等院校的发展。现代社会里,管理标准化建设已成为必然,在管理标准化建设要求下,高等院校人事管理工作应当立足实际,不断完善认识管理制度,积极推进人事管理标准化建设,进而提高人事管理的有效性。

1高等院校人事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人事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通过对科学的方法、正确的用人原则以及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调整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的关系,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对于高等院校而言,人事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人事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等院校师资队伍质量。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地方,要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走好人事管理工作。然而,长期以来,高等院校认识管理中一直在采用传统管理方式与落后的手工操作方法,而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与时代严重脱节,无法满足高等院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需要,如果高等院校继续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势必会影响到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标准化即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来进行工作,对各项工作的质、量、期以及考核要求作出明确规定,制定科学的工作标准。现代社会里,管理标准化趋势愈发明显,在这种趋势下,高等院校应当认识到人事管理标准化建设的紧迫性,要积极推进人事管理标准化建设,进而提高人事管理效率,促进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

2高等院校人事管理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机构设置不规范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院校规模也不断扩大,高等院校为了满足发展需要,开始设置各种机构负责相应的工作。然而,高等院校在设置机构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来进行,以至于一些机构不合理,高等院校机构冗杂现象非常严重,严重影响到了高等院校人事管理标准化建设。

2.2人事管理理念落后

长期以来,高等院校人事管理中秉承的是以事为本的管理理念,人事管理忽略人,偏重于事。刻板的制定岗位,规定岗位上工作的条条框框,根据教职工完成工作的情况来设定奖惩、晋级等一系列考核标准。在这种以事为管理核心的理念下,很容易挫伤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到高等院校的发展。对于教职工而言,由于学校是数量来评判工作表现,没有维护到自身的利益,进而容易引起他们的不满,增加人事流动。

2.3用人机制不合理

高等院校人事管理依然存在重视身份管理,没有考虑到教职工的岗位特点。随着高等院校规模的扩大,对教职工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这种需求下,一旦经过严格的筛选进入高等院校工作后,一般情况下学校是不会随意辞退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终身制的形成。再加上职称与职务的终身制,使得许多教职工认为在评上职称后就可以一劳永逸,从而忽略了自身能力的发展,而落后就要挨打,如果教职工不注重自己岗位上的发展,就会严重影响到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开展。

2.4考核评价不规范

在高等院校人事管理中,考核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考核,可以对教职工的工作情况进行有效的评定,而考核结果由于教职工的薪资待遇直接挂钩,做好考核,可以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去。然而,就当前高等院校人事考核来看,考核过分强调教师的成果数量,忽略了质量,以至于许多教职工只追求数量,这种考核不合理、不规范,容易挫伤部分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尤其是那些深入科研工作的教职工,由于科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种以量进行考核的方式很容易挫伤其工作积极性。

3高等院校人事管理标准化建设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人事管理标准化建设要求越来越高,高等院校要充分认识到人事管理标准件建设的重要性,立足实际,用发展的眼观看到问题、处理问题,从而提高人事管理效率,稳定师资队伍,提高师资队伍质量,进而推动高等院校的更好发展。

3.1提高管理标准化的认识

目前来看,许多高等院校对管理标准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由于认识不足,就会阻碍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推进。因此,高等院校领导层要加大标准化的宣传,提高各院系、教职工、各部门对标准化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实现人事标准化管理。

3.2革新人事管理理念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已经不适合高等院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需要。对于教师工而言,当期在任职期间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维护,就会挫伤其工作积极性,严重的还会导致其跳槽,从而造成学校人力资源的流失。基于人事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需要,高等院校应当积极转变人事管理理念,由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变成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将教职工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和管理,要注重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不断挖掘其潜能,激发其工作热情,从而推动高等院校的更好发展。

3.3创新用人机制

对于高等院校而言,优秀的教职工是推动高等院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院校应当结合实际,建立新型的佣人机制。首先,要大力推行聘任制,公平竞争,择优录取,把聘任制作为一项基本的用人制度。其次,要改变职称的终身制,形成良性竞争,针对学校的工作岗位,实行能者居之。另外,要建立固定和流动的佣人机制,根据学校工作岗位,推行相应的佣人机制,从而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3.4完善人事管理流程体系

在推进管理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流程体系是基础,完善的人事管理流程体系有利于人事管理标准化。高等院校应当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构建完善的人事管理流程架构,引入ARIS流程管理平台,对学校岗位、角色等要素进行明确,确保各流程要素即可动态引用,又可动态修改。同时,要根据相关岗位工作要求,对工作内容、职责进行划分,严格按照相关流程来工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3.5理清岗位与流程的关系

基于人事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需要,高等院校必须理清岗位与流程关系,通过角色设计实现流程和组织的松耦合管理,确保同一套流程在高等院校范围内适用。同时,通过流程角色与岗位职责匹配,建立起岗位、权限、角色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有效地避免组织、岗位变动所带来的影响。另外,当岗位发生变动时,管理者要根据实际工作作出相应的调整,为员工提供业务执行依据,从而将相关职责落实到实处。

3.6明确人事管理制度

在推进人事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制度是根本,制度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事管理标准化水平。因此,高等院校要人事工作实际,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标准化的人事管理制度,对相关工作作出明确规定,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来工作;其次,要完善监督机制,对教职工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再者,建立审查机制,对人事工作进行全面的审查,确保各项工作内容符合规范,避免不合理的现象发生。同时,要完善人事考核机制,对教职工进行全面的考核。另外,要落实责任制,将相关工作责任落实到人的身上,从而更好地规范和约束教职工的行为。

3.7加强人事管理人员的管理

高等院校人事管理工作的主体为人,而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人事管理效率以及标准化管理水平。因此,要想实现人事标准化管理,高等院校就必须强化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首先,要提高认识管理人员对标准化管理的认识,促使其严格按照标准化管理要求来开展人事管理工作;其次,加强管理人员能力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管理能力;再者,加强管理人员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其职业素养,促使其主动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发挥管理主体在人事管理中应有的作用。

3.8加快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

人事管理的对象是人,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信息是基础,为了推进人事标准化管理,高等院校应当加快信息化的投入。人事管理中需要处理的信息非常多,如教师工工资信息、职务变动信息、科研信息、教学信息等,单纯的依靠传统的管理方式是无法将人事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统计和处理,进而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时代里,高等院校要认识到信息化的优势,以信息化手段,取代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而推进人事管理标准化发展。一方面,学校要加大信息化的投入,结合自身人事管理工作实际,构建统一、规范、标准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化操作与管理;另一方面,要根据人事信息,利用信息系统,制定统一的格式,严格按照格式要求来录入信息,从而使人事相关信息一目了然。另外,要推进信息标准化处理,严格按照标准化程序来处理人事信息,从而提高人事信息的利用率。

4结语

综上,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管理标准化趋势愈发明显,高等院校应当认识到人事管理标准化的重要性,要结合自身实际,有策略的推进人事管理标准化建设。实现人事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人事管理效率,促进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推动高等院校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

作者:唐邢晓雪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