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进问题与对策

人才引进问题与对策

摘要:远安县作为老三线军工基地,吸引了国内大量军工企业前来投资建厂。2015年,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远安县紧抓新机遇,吸引了大量“军转民”、“民转军”企业前来入住。但是,由于其经济水平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导致远安县人才大量缺乏。为了进一步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必须加强当地人才引进工作的进行,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关键词:远安县;人才引进;基础设施;发展空间

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远安县将军民融合战略作为未来发展方向,通过“3+1规划”,以动力总装测试、军用精细化工、材料与装备生产制造为核心,实现打造全国知名航天动力之乡的目标。与此同时,人才引进成为远安县的主要难题,科技企业发展难以离开人才创新,在科技人才稀缺的大环境下,远安县如何引进人才成为实现其目标的关键。

1.2研究意义

人才是科技进步的主要动力,对于以打造航天动力之乡为目标的远安县来看,人才成为远安县实现此目标的关键因素,但是远安县长久以来受制于政策的影响,对外开放程度不高,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等决定了其对人才吸引力弱的特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寻找到符合远安县需求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远安县的发展,加快实现其发展目标。

2远安县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

2.1对人才资本认识不到位

由于人才资本投资的收益期较长,导致当地部分企业对人才资本的重视力度不够,仅单方面注重招商引资,缺少足够的引才意识和观念,导致人才引进工作较为落后。

2.2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远安县地处山区,因其属于整体不对外开放县,至今没有铁路、航空建设。另外,远安县脱贫时间尚不足一年,相关配套设施正在筹备和修建当中,基础设施建设还较为落后。因其临近武汉、宜昌,相比之下,进一步导致远安县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2.3人才引进政策不灵活

在全国的“抢人大战”中,远安县政府也像众多城市一样,出台了一系列的奖励和优惠政策,例如落户奖励和购房优惠等。但由于地理位置和生活水平等因素,使得这些政策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缺乏吸引力和优势性,引才机制较为单一,缺少当地特色。

2.4人才发展空间狭隘

远安县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导致人才的薪资待遇较低,科研投入不足。当地政府和企业对人才的管理和培训机制不完善,导致人才的工作理念和技术水平较为单一且落后,缺乏足够的上升空间和发展空间。

3远安县人才引进难成因分析

3.1远安县特殊定位

远安县曾属于整体不对外开放县,长期的不对外开放导致的特殊性致使远安县整体规划上偏向于保密性,对于人才的引进造成极大的难题。

3.2分配制引进人才缺乏持久性

远安县部分企业采用人才分配制,即国家通过人才调配方式为企业引进高端人才,但受限于地区经济、文化、饮食、居住、娱乐、家庭、未来发展等条件影响,分配制引进人才方式可持续性较低,通过分配的人员大部分选择在合同签订时间到期后离任,同时对企业技术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3远安县战略部署导致对高端人才需求大

远安县发展规划主要集中在航天动力装备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其中航天动力装备材料为主导产业,对高端人才需求量大。同时科技高端人才属于社会稀缺资源,远安县整体科研水平不高,科研环境相对落后,导致对科技人才吸引力不足。

4人才引进优化策略

4.1营造重视人才的社会氛围

人才引进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当地政府和企业应牢固树立人才观念,推进引资与引智相结合,把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带动全社会形成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城市吸引力。

4.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远安县政府应把加强生态环境和交通建设放在首位,结合当地现有的特色生态小镇、快舟大道等设施,着力打造宜居乐业、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交通环境,提高城市自身竞争力。当地企业也应逐步完善配套设施,如:修建健身娱乐器材、花园式住房等,打造幽静、舒适、适合不同年龄阶段人才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才对当地的青睐程度。

4.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

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是解决外来人才后顾之忧的首要途径。当地政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现有奖励措施,如:政府可与企业共同协商,出台租房、购房相关的优惠政策和补贴,首先解决其住房问题。对于人才配偶、子女的就业或上学等相关问题,也应做好相应的协调和配套;其次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生活补助等服务,相关单位也要做好完善工作。

4.4创新引才机制,吸引优秀人才

平台建设是引进人才的基础,远安县少数企业现有校企合作、企业进校园、网络等招聘方式。当地政府可根据现有模式,推动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入住当地;加强企业、高校、科研所相融合,并结合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方式,搭建高层次、宽领域人才引进平台,逐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4.5优化人才环境,提供优良的发展空间

优化机制环境,当地政府和企业应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标准,不断加大科研投入,为人才工作制定合理的激励体制,使其在适合自己的岗位发光发热。同时还要提供足够的上升空间和发展空间,并不断加大科研投入,促使企业与劳动者形成“命运共同体模式”。

参考文献

[1]涂启智.创新引人才发展聚新力[N].深圳特区报,2019-07-30.

[2]杨继英.关于加强民营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N].本溪日报,2019-07-08.

[3]张金玲.引进人才要因地制宜[N].吐鲁番日报(汉),2019-06-20.

[4]张艺璇.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17).

[5]付鲲鹏,张莉.地方性政府型人才引进机制研究[J].经济师,2019,(06).

[6]任艳懿.新时代辽源市人才引进问题研究[D].长春: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9

作者:赵鹏宇 朱添烁 单位: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