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新探

构建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新探

【摘要】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是全面落实高校内部控制的必由之路,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除了具备内部控制体系自身固有的功能,还具有权限固定、标准恒定、数据确定、流程锁定等特征。高校的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架构一般分为三个层面:单位管理层面、专项业务层面、监督评价层面,每一个层面又涵盖不同的专项业务控制子系统。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必须遵循系统架构的平台化、数据分析的智能化、预警机制的动态化、系统研发的开放化。

【关键词】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架构

一、引言

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以来,各高校都在大力推进内部控制建设,目前普遍建立了各自的内部控制体系,有了相应的制度文本和操作手册。但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是制度建设易、实际执行难,内部控制的不少制度规定难以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导致部分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全面执行。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切实发挥应有的功能与作用,让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层面和操作执行层面完全统一,赋予内部控制蓬勃的生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在于构建高校内部控制的管理信息系统。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是指高校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以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经济业务流程为重点,以标准化管理为理念,构建对经济业务活动全过程全覆盖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内部控制的科学化、标准化、流程化。简而言之,高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就是让内部控制在线上运行,通过信息系统来规范高校的每一项经济行为。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以轻松解决内部控制落实难的问题,在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中,所有的经济业务活动都必须通过这个系统来流转,这也就使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必然受到内部控制的约束,而无法游离在内部控制的管控之外。另一方面,可以全面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自有特性,能够让内部控制完全按照客观标准和规范流程运转,减少或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推动高校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目标。

二、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

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具备内部控制体系自身固有的功能,如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等,除此之外,内部控制信息系统还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与作用,能够助推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和健全。

(一)权限固定。在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账户,系统将根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职位,分别对每个人的工作权限进行设定,这样可以确保每个人都在职责范围内行事,完全避免越级行事、越权行事的现象。高校在进行权限设定时,要根据高校的“三定”方案,统筹考虑学校、部门、个人的工作职责,全面梳理每一个岗位的具体职责,明确各项工作任务的责任主体。高校还要综合运用权力制衡、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等方法,让每个岗位的权限都得到科学设定,让权力在制度的轨道上有效运行。

(二)标准恒定。在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转过程中,人的因素影响最大,由于工作经验及工作能力的原因,每个人对内部控制的标准与流程的理解存在差异,所以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因人而异的情况。同时,每个人的工作作风也会影响内部控制体系的实际执行效果。而在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中,每一项工作的标准都将由系统予以明确设定,只有符合标准的经济业务活动,才能在系统中审核通过;对于不符合标准的经济业务活动,在系统中将无法审核通过。这样使每一项经济业务活动都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按照客观的准则来审核,避免了个人的局限性、主观性、片面性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影响。

(三)数据确定。数据的准确性是经济业务活动的关键所在,但目前高校财务部门经常要花大量时间搜集、整理、核对相关数据,因为不同的数据分别掌握在不同的部门,各个部门在交换数据时,有可能存在信息传递误差。比如在预算编制时,需要根据学生人数、学生学历分类、学生学科分类等分别测算公用经费、学费收入、奖助学金等,需要根据教职工人数来测算人员经费、办公运行经费等,需要根据现有资产设备情况来测算资产设备购买经费等,因此,财务部门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非常依赖其他部门提供的数据,任何一个数据的偏差都将影响整个预算编制工作的准确性。在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中,这一问题将迎刃而解,信息系统能够存储大量信息,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可以根据工作权限查阅、调取相关数据,数据的获取将非常便捷,能够从根本上避免数据传输的延时和误差。

(四)流程锁定。在当前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强调程序规范的重要性,高校的经济业务活动多且杂,更要关注程序的合规、合法、合理。高校的内部控制体系中,都有相关经济业务活动的流程图,对于每一个环节的程序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对于各个环节如何衔接、如何制衡则规定较少。而在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中,每一项经济业务活动的整体流程非常完整,所有审批环节实行串联管理,任何一个环节审核没有通过,将无法进入下一个环节。

三、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

高校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架构一般分为三个层面:单位管理层面、专项业务层面、监督评价层面,每一个层面又涵盖若干专项业务控制子系统。高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就是要将各个层面的各专项业务活动,通过信息系统来固化流程和标准,让各专项业务活动共同在一个管理平台上流畅运行。

(一)单位管理层面信息系统。单位管理层面信息系统,其实质就是单位权力运行的信息系统,既为权力运行提供服务,也是权力运行的载体,还对权力运行进行监督。因此,单位管理层面信息系统大致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子系统:决策辅助系统、权力运行系统和权力监督系统。决策辅助系统要收录与高校经济业务活动相关的所有法律、法规、文件,还要收录与高校经济业务活动相关的所有数据,并且要及时更新,以确保决策者和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查阅最新的规定,了解最新的情况,确保做出的决策既符合政策的规定,又符合高校当前的实际情况。权力运行系统是在对权力结构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按照“三重一大”及民主集中制的相关要求,结合本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规则,对经济业务活动的决策流程、执行流程予以明确,形成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让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高效。权力监督系统要授予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相应的监督检查权限,让这些部门可以定期或不定期查阅相关资料,督查权力行使是否合规,及时发现权力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权力监督系统还可以采用信息公开的方式,对校内员工公开部分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二)专项业务层面信息系统。专项业务信息系统的种类繁多,每所高校都应当根据本校经济业务活动的特点,开发适合本校的专项业务控制系统。一般来说,专项业务控制系统至少应该包括预算管理控制系统、收支管理控制系统、采购管理控制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控制系统、资产管理控制系统、合同管理控制系统等。预算管理控制系统是高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主线,是各项经济业务运行的开端。预算管理系统要实现高校各院系、各部门经由信息化平台进行预算网上申报,学校经过审核及报批程序后,将财政及学校批复的预算在网上分解下达。要完善预算执行的实时跟踪机制,自动生成各类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的问题,为预算管理的不断优化提供有效反馈和有力支撑。采购管理控制系统要以预算管理系统为基础,任何一项采购需求的提出都必须以预算批复为前提,业务部门根据预算批复金额制订采购计划和需求,采购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并实施采购计划,采购进度的相关信息实时录入系统,业务部门可以随时了解采购的进度。招投标工作完成,中标结果公示无异议后,采购管理系统自动将相关材料传送到合同管理系统。合同管理控制系统是实现合同控制的基础,目前不少高校专门设立了法务部门,对合同进行归口审核,但由于法务部门一般只看合同文本,而对整个合同产生的背景及过程都不了解,往往只能对程序性、合规性等常规要求进行审核。通过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法务部门可以全面了解整个合同形成的过程,查阅与合同相关的数据,从而对合同条款进行深入的审核。将合同管理系统与预算系统、收支系统、资产系统等其他系统相联,还可以掌握合同执行的动态,控制合同履行的风险,切实起到合同控制的作用。收支管理控制系统要与财政系统、税务系统、银行系统对接,实现相关数据的实时传递和共享。在支出管理控制方面,可以在系统中设置预算列支范围、列支标准、审批权限、审批程序,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自助报账,减少人工录入可能出现的误差,强化对支出的审核控制。资产管理控制系统要与预算管理系统及采购管理系统紧密对接,从源头上保证资产数据的准确性。设备验收后,要在资产管理系统实现登记入库、领用、调拨、维修、维护保养、折旧、清查盘点、处置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同时还可以充分借助物联网技术,了解每一台设备的使用状况,自动生成资产设备使用绩效分析表,避免资产闲置、重复购置等浪费情况,优化高校资源配置。建设项目管理控制系统包括项目立项、工程设计与概预算、工程招标、工程建设、竣工决算等过程的管理,这些过程的管理与其他专项业务系统的管理模块互相打通,比如在工程招标完成后,自动进入合同管理系统,完成合同审核流程;在竣工决算完成后,自动进入资产管理系统,按照固定资产管理规定进行管理。总之,各专项业务系统相互贯通、相互支持、相互制衡,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

(三)监督评价层面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评价是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优势所在,因为信息系统的数据具有准确、及时、全面的特点,可以从多个维度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研判,从而精准判断内部控制的实际运行情况。在信息系统中,每一个操作都会自动留痕,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很便捷地追溯到症结所在,避免了大量的调查取证工作,能够达到责任追究的精准化。内部控制信息系统还要建立自评价系统,可以通过数据比对、调查问卷反馈、座谈会研讨等形式,分析信息系统的总体运行情况,了解员工对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感受,发现信息系统存在的不足及弊端,汲取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持续优化改进内部控制信息系统。

四、构建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的路径及要求

构建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在高校原有各业务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整合,也可以重新开发一套新的系统,还可以直接购买现成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加以改造。各高校应当根据学校的规模、现有信息化管理水平、内部控制的要求、学校员工的接受度等因素,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本校的信息系统建设方法。但不论选择哪种方法,都要遵循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采用科学的信息系统建设理念,找到实现信息系统建设目标的有效路径。构建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的思路见图1。

(一)系统架构的平台化。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既要兼容内部各业务管理子系统,又要与外部有关系统进行对接,所以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架构必须采用平台化的思路进行设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不是一个静态的管理系统,而是一个动态的全流程运行系统,数据要在各子系统间快速传输、转换、储存,任何一个环节的数据遗失或延时,都会影响到整个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运行,因此要做到各子系统间的贯通衔接。目前的难点在于如何与外部系统对接,这些外部系统往往由不同的主管部门负责建设与运维,各系统的设计理念、建设标准、运转方式、开放程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高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要做到与这些外部系统完全无缝对接,需要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二)数据分析的智能化。会计工作的要求日益提高,除了要完成财务会计的基本任务之外,目前更加强调管理会计的功能,要求运用一系列科学的方式方法,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预测和提供建议,为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内部控制信息系统要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向着智能化的方向不断迈进,要具备自动进行数据搜集、数据比对、数据分析、数据展示、预算执行分析、收支分析、自动对账、实时预警、风险预判等多样化的功能,这样能够丰富内部控制的形式,强化内部控制的力度,升华内部控制的价值,使内部控制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为高校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实时反馈,促进高校管理工作持续臻于完善。

(三)预警机制的动态化。内部控制的目的是对高校经济业务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但在实际工作中,风险行为经常是在发生以后才被发现,而内部控制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经济业务活动的全天候监控,一旦出现风险,可即时发出预警,做到防患于未然。在设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时,要在分析各专项经济业务主要风险点的基础上,按照风险管理的方法,界定风险的不同种类,确定各风险点的触发机制,如果某项经济业务活动达到触发的条件,系统则自动发出警报,及时中止相关经济业务活动,避免产生经济损失。

(四)系统研发的开放化。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持续改进与完善的过程。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财政管理、税务管理、资产管理等各类改革举措不断出台,这些改革措施会对高校的经济业务流程、标准、要求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高校的内部控制体系也要随之进行修正。此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计算等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都为系统研发提供了新的理念与支撑。所以,在构建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时,要秉持开放的理念,不断吸纳新的技术,落实新的规定,确保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始终符合时展的趋势和学校管理的需求。

作者:万荟云 单位:上海戏剧学院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