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校导游业务教学的革新

探索高校导游业务教学的革新

一、“导游业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导游业务”的教学改革在旅游业界一直在探讨,并且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深入和创新。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导游业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素质待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高校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否拥有一支师德良好、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目前,我国旅游管理的任课教师队伍主要来源于两种类型:一种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但是他们大多数是由其他专业转岗过来,在教学中可能会有原来专业的特征,对旅游教学难免有所影响;还有一种是“科班”出身的年轻教师,他们虽然系统学习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但是基本上是毕业后直接任教,教学经验不丰富,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方法掌握得还不到位,还缺乏一定时间的磨练。“导游业务”是一门密切联系实践的课程,课程的特点要求授课教师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也应有丰富的导游工作经验。但是“导游业务”的任课教师没有考取导游从业资格证的为数不少,即使获得了导游证,也是已经长期不带团或很少带团,离日新月异的旅游业渐行渐远,不能言传身教传授给学生实际岗位技能,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2.很多学校使用的“导游业务”教材是规划类教材,这类教材体现出规范性和系统性,但理论性较强,应用性不够。教材的千篇一律,过于偏重理论,缺乏系统实训内容或者配套的实训教材,没有丰富、与时俱进的案例分析,使得缺乏社会实践的学生更加依赖于老师讲解。老师教什么就是什么,用什么教材学生学什么知识。学生接受教育有很大的局限性,不但不利于老师正确的传授知识,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更有效地进行理论联系实际,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初衷不相吻合。

3.应试教育可改变导游从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不仅意味着学生可以从事导游职业的比例,也是考量导游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因而,众多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难免只重视资格证的通过率,更重视理论教学,而轻实践训练。“导游业务”课程教学首当其冲。比如:在“导游业务”授课过程中,老师会侧重于导游服务规范和服务技能的讲解,而轻视职业道德的教育。须知“德智体美劳”中“德”居首。导游的“德”体现在职业素质和个人修养中,对文化传播、民族交流、国家宣传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学生也以考证为第一要务,“节约”时间,偏向于学习理论知识,导致一部分学生掌握了丰富的导游基础知识,但由于缺乏实践,在工作伊始,居然一时手足无措,忘记导游基本工作常识,不知如何交流和讲解。部分学生虽然考取从业资格证书,拥有了敲门砖,但在具体工作中,还是难以应对竞争,做好导游工作。正所谓,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出真知。应试教育固然短期容易产生成绩,但并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可取之道,否则纵使考取证书,也顶多是一种“缺陷美”。

4.实践教学应重视实践教学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然而,受课时、实训条件限制,以应试为中心等方面的影响,还是停留在以书面理论讲授为中心的教学上。高校很少将“导游业务”实训课设置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教学,而是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补充。虽然部分高校在修改培养方案时已经考虑到该门课程实训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时数、实训条件和学生人数等,还是难以实现。事实上,很多高校都认可导游实训非常重要,并且通过教学改革,修改培养方案,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目前,在实践环节的设置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形式单调,偏重景点讲解。实质上,导游实训的内容应该非常丰富。任课教师在设置导游实训项目时,应体现出景点讲解只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让学生明白导游讲解是导游服务的一部分,引导其领悟导游工作的真谛。

二、“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为了能更好的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与市场需求接轨,发挥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有的作用。

1.转变教学思路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思路应该是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开展应用性教育。在“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需要精心琢磨课程实训的内容和方式,鼓励学生多重视实践,扭转唯理论教育的思路。老师应引导学生明白考从业资格证书只是手段,目的是能够胜任导游讲解和服务的工作。比如:很多学生考到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但是依旧不会说,听不懂,说明手段和目的已经混淆。考导游从业资格证同样如此。对于缺乏社会实践的学生来说,任课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只有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在管理岗位上做的扎实。

2.提高师资质量专业师资力量是重要的旅游教育资源。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师资的质量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普通高等院校不仅要求老师应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也需要老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总体而言,“导游业务”的师资队伍可以考虑校内教师为主,外聘教师为辅的模式,概括为:(1)加强校内任课教师的培训与进修。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培训、进修、挂职锻炼、学术会议和业务考察等可以提高业务素质的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同时,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参加导游从业资格证考试,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旅行社经营活动,与行业密切联系,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增强授课的趣味性和应用性。(2)作为应用性教学的补充,聘请和邀请旅行社的管理人员或者优秀的导游服务人员来学校举办讲座,让学生“零距离”与旅行社接触,了解更多的书本外的动态知识。

3.重视教材建设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也是编写和选用教材的根本依据。“导游业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在选用教材时,应紧密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突出技能培养,注重学生能力体系的构建。值得注意的是,任课教师应该重视“导游业务”课程教案的编写,作为教材的有力补充。相比较教材重视理论、轻实践,教师编写教案有自主性,可以避免理论分析见长的教材模式,丰富和完善实训以及案例等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多与在导游一线工作的毕业生和同行联系,从应用性角度,了解社会对旅游人才的要求,讨论教学内容的设置,改进教学方式。在适当的条件下,任课教师可以教案为基础,邀请教学专家和旅行社从业人员一起参与教材编写,集众家之长,努力体现应用性的特征。

4.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讲台上从头至尾的讲解。这种灌输式的讲解方法比较死板,课题气氛沉闷,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探讨,案例教学法、演示法和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应该灵活运用已经成为共识。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出发,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将“导游业务”课程的各个细节部分与各类教学方法相结合,设置各种教学场景,营造浓厚的学习和听讲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其中,演示法和情景教学法在“导游业务”实训课程中可以大量的灵活运用。

2.5创新实训教学实训教学是“导游业务”课程教学里面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的重要教学内容。该门课程的实训方式主要有情景模拟导游实训、3D模拟景点导游实训、跟团见习实训和顶岗实习等方式。3D模拟景点导游实训是一种新型的实训方式,也是一种新颖、互动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不出校门,完成全国知名景点的导游讲解与服务工作,对提高学生的导游技能,为实现学生与旅游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应该对这类实训室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为了支持学生考导游从业资格证书,部分高校可能会适当地将资格证考试课程前移,提前完成教学安排。在理论课程提前完成、后面学期部分专业课程“真空”的背景下,“导游业务”实训课程显得尤为重要,不应随着理论课程的结束而结束。该阶段学校可以举办导游大赛等方面的活动,可以安排学生多参与跟团见习实训,安排拿到导游证的学生利用寒暑假或实习阶段去旅行社或景区顶岗实习。同时,任课教师可以定期组织随团见习和顶岗实习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讨论和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享工作经验、一起进步。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学校和企业的校企合作,是重要手段。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良好关系,共同参与学生的培养,缩短学生由课堂到工作岗位的距离,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三、结语

坚持“导游业务”教学改革,有益于学生吃透专业知识,掌握导游技能和提高个人素质,同时,对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起着积极的影响,培养厚基础、强技能、重实践、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培养优秀的导游人员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并非高校四年的培养、不断的教学改革即可完成,亦需要旅游企业宽容得理解学生,他们毕竟缺乏社会的磨练,与理想的导游人才还有一定的距离,同时需要旅游企业多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与学校一起培养优秀的“民间大使”,为旅游业输送人才,为祖国的社会事业贡献力量。

作者:陈鹏 单位:宿州学院管理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