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发现范例6篇

探索与发现

探索与发现范文1

小编的话:“探索与发现”主题展厅位于中国科技馆二层,展厅面积约5000平方米,包括A、B两个分展厅。前两期我们介绍了A展厅的情况,这期就让我们到B展厅看一看吧。

“探索与发现”B厅

B厅位于二层东侧,设有“生命之秘”、“数学之魅”及“声音之韵”三个展区。

“生命之秘” 展区

展区从生物多样性、进化、细胞以及人体自身等方面引领观众了解生命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引发观众对生命本质及其规律的探索。

十三种不同嘴型的雀鸟——达尔文的思索生动再现了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探索与发现过程,尤其是达尔文对于鸟嘴形状进化的思考。

生命乐章

观众可以听到多种动物模型里发出的相应叫声,也可以听到动物在不同情绪下的不同叫声。

受精过程

观众可以分别控制蓝色和黄色的游动速度,向上方的卵细胞发起冲刺,获胜的将会占领这个卵细胞并模拟形成受精卵,演示卵裂发育成胚胎的整个过程。

生命有多长

介绍了多种生物的生命周期的差异,以及这些生物的生命历程。具有2550年树龄的巨杉标本,其细密的年轮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

神奇街道

进入街道的观众会感觉到头晕目眩,行走困难,还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钢球竟然沿着斜面自动从较低的一端滚向较高的一端。

“数学之魅”展区

通过与数学相关的展项引导观众以探索的眼光去发现身边的数学,并在数学游戏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从而形成一种严谨精确的思维习惯。

踏着先哲的足迹

这是一面关于“数学探索之路”的主题浮雕墙,包括我们熟知的西方著名科学家毕达哥拉斯、牛顿、爱因斯坦,以及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观众还可以与他们进行虚拟的互动式交流。

完美脸型

摄像头拍下观众的面部影像,并会自动生成与左脸完全对称、与右脸完全对称的合成面部图像,与初始面部影像进行对比,看看自然界的对称如何神奇。

几何投影变幻

展示几何投影的神奇。原本杂乱畸形的图案,在经过特殊形状的面镜对其进行“恢复性畸变”后,观众竟然可以看到一幅正常的图像。

双曲隧道

转动展项上笔直的斜杆可以发现,这根杆可以自由穿过有机玻璃上的曲线槽而毫无阻碍。由此加深观众对几何学中点、线、面内在联系的理解。

“声音之韵”展区

通过介绍声波的形成、传播和接收,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声音的认知与探究,在体验互动中感受声音世界的美妙与乐趣。

人类的声纹

观众通过声纹录入装置录入自己的声音,在声音展区的其他展项门口设有声纹验证装置,当再次录入该声音后,系统便自动识别验证身份,门会自动打开。

三维环绕音效

该音效设备采用先进的声场合成技术,观众可模拟一个或多个虚拟声音或控制声源的方向,亲身体验一下三维环绕声的震撼效果。

探索与发现范文2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

教材简析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生经历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探索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把乘法和加法的运算定律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题材,编排在“乘法”单元的“探索与发现”一节中,旨在通过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索数学规律,在经历过程中体验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步骤和有效方法。本节课打算以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杠杆,以不同方法的内在联系为支撑,达成外在形式和内在本质之间的和谐统一,达到启迪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对具体问题的“思考、试探――观察、理解――发现、概括规律”的过程,发现并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从中欣赏到数学运算的简洁美,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

3.在探索和发现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4.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培养积极参与、敢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式探索和归纳乘法的分配律,经历规律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探索和归纳乘法分配律以及规律的应用。

教学关键

观察、比较具体问题不同解法的算式特征,从而自主发现、归纳总结规律。

教学准备

实物展示卡,多媒体课件,学生操作卡

设计理念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为贯彻这一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导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不同结构的算式的实际意义着手,由内及外,实现乘法分配律由内在本质到外在形式的有机融合,让学生的探索过程更丰富,对规律的理解更饱满。同时,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分类、比较、归纳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 比赛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题目,分组进行计算竞赛:

3×12+7×12 (3+7)×12

师:对于这次竞赛,你有什么意见吗?

预设学生回答:第一道算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道算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乘法。而第二道算式中先算3+7=10,再算10×12非常简便,这样就应该比第一道算式算得快一些。

师:比赛只是形式,发现才是最重要的!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学生回答:两个算式虽然运算顺序不一样,但是计算的结果是相同的。

师:其实在这两个算式里蕴含着一个新的乘法运算定律,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探究它。

设计意图: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本环节的设计,通过比赛暗示规律,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规律的探索做好坚实的铺垫,让探究之旅依“兴”而生,随“趣”而行。

二、 借助情境,生成算式

1.创设情境,唤醒经验。

师:今天的探究之旅将有装修师傅和我们一同前行。

课件显示装修师傅贴瓷砖情境图。

师出示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请大家先认真观察图中的数学信息,再根据问题的需要,自主选取相关的数学信息,然后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

学生独立思考后,尝试解决,并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多想几种算法。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并能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自主选取相关数学信息,既是对创设情境有效性的体验,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这样的设计,使得教学更自然,活动更朴实,课堂更和谐。

2.解决问题,激活经验。

(1)展示教具,组织汇报。

教师出示用一块能折合的硬纸板(画有方格代替瓷砖)代替两个墙面的自制教具,让学生对着教具汇报。

预设学生回答:

生1:右面墙上每列有9块瓷砖,共有4列,所以用4×9可以算出右面墙上的瓷砖块数;左面墙上每列也有9块瓷砖,共有6列,所以用6×9就可以算出左面墙上的瓷砖块数;再把左边和右边的加起来,就是6×9+4×9 =54+36=90(块)。

生2:右边墙上的瓷砖有4列,左面墙上有6列,先算一共有几列,每列都有9块瓷砖,所以可以列式(6+4)×9 =10×9 =90(块)。

(2)比较方法,初步感知。

师:请大家认真比较,想想这两种方法在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预设学生回答:第一种方法是分左右两边计算的,先算出右面墙上的瓷砖块数,再算出左面墙上的瓷砖块数,然后把左右两面的相加;第二种方法是把左右两边合起来计算的,先算出左右两面共有多少列,然后把列数乘上每列的块数就是瓷砖总数。

教师小结:这两种方法,一种是分开算,一种是合着算,都能算出瓷砖的总块数,所以这两种方法的最后结果都是相等的。

教师用“=”连接算式(6+4)×9和6×9+4×9。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通过一个可以呈现乘法分配律的生活实例,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并没有直奔乘法分配律这一主题,而是让学生比较两种思路的不同,并从中初次触摸规律,为规律的发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 模拟情境,生成模型

1.小组合作。

师:我们也来当一回建筑师,算一算瓷砖的块数。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由组长对折,模拟教材中贴瓷砖的情境。然后组内互相讨论,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不用计算。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2.组织汇报。

师:已经有了结果的小组可以派出两人,展示你们的算法,一人写算式,一人说想法。

预设:

① (7+2)×5 7×5+2×5

② (3+2)×9 3×9+2×9

……

3.引导类比。

师:我发现各小组都把自己的两种算式和我写的算式对齐了,很想知道大家为什么这样做?

预设生回答:

生1:左边的算式是把左右两边合起来计算的,右边的算式是左右两边分开计算的。

生2:左边有括号,右边没有。

生3:左边是先加后乘,右边是先乘再加。

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有道理!大家既能从解决问题的两种不同的策略上来分,又能认真观察算式的数字和运算符号,并从算式的结构上来分。

师:的确如此!我也发现左列的这些算式长得都很像,简直就是几个兄弟聚会。右列的这些算式也很像,感觉像是几个姐妹在一起说悄悄话呢!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动手,把一个实例引向了多个实例,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学生自主分类书写算式,将关注点从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延伸到算式的形式特点,教师再辅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数学模型的初步感知。

4.沟通联系。

(1)对比结果。

师:第一组的两个算式的结果是相等的,大家不妨动笔算一算下面各组两个算式的结果是否也是相等的。

学生计算。汇报后,教师用等号连接。

(2)意义理解。

师:左右算式不一样,但是结果却是相同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从算式的意义上再来理解一下。

教师将折合的方格硬纸板教具展开,进行引导:左边的(6+4)等于10,10×9表示什么呢?右边的呢?

预设学生回答:

生1:左边的算式其实就是计算10个9是多少。

生2:右边先是计算6个9,又算了4个9,加起来也是10个9。

师:看来这两个算式的意义是一样的,难怪结果相同。

(3)加深联系。

师:我们不仅知道了左边与右边是相等的,而且还知道了他们求的都是相同的“几个几”,这就离我们探索的规律不远了。下面我们继续探索。

教师用白纸遮住算式,让学生根据左边的算式说出遮住的算式?并让学生说出是如何猜出来的。

师:我们能从左边的算式推想出右边的算式,也可以从右边的算式推想出左边的算式,现在我们已经触摸到伟大的发现了。

设计意图:算式的结构只是乘法分配律外在形式,算式的意义才是其内在本质。此环节,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入手,把两种算式之间的相等从结果一样延伸到意义的一致,打通了算式之间的本质联系,把数学规律的探索从形的方面深入到质的层面,把数学规律的理解达成形式和内涵的有机统一。

四、 尝试举例,归纳规律

1.尝试举例。

师:像这样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还有吗?你能写出一组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板书,并指名汇报。

师:写的对不对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左边的算式有几个几?右边的算式有几个几?

学生自主检查,教师分析。

教师:像这样的算式有几个呀?能写得完不?

2.字母表示。

师:你能像前面学习的运算定律一样,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这些等式吗?

学生自主尝试,全班交流:

(a + b)×c =a×c + b ×c。

师板书课题并小结:乘法分配律告诉我们,两个数的和乘上第三个数,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结果不变。

3.及时练习:结合乘法分配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①(10+7)×6= ×6 + ×6

② 8×(125 + 9) = 8× + 8×

③ 7×48+7×52= 7×( + )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举例,在大量的算式中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乘法分配律的真实存在,丰富了学生建模的过程。当学生未能穷举算式时,教师提议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和抽象的美感。

五、 体验应用,感受价值

1.观察抢答。

以下各组两个算式的得数是否相等?如果相等,你能很快地说出得数吗?

25×4+6×4=(25+6)×4

2×17+8×17=(2+8)×17

让学生说一说你是用哪个算式算出来的?为什么?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启示?

预设生回答:运用乘法分配律,有时候可以使计算简便。

2.巩固练习。

(80+4)×25

34×72+34×28

师小结:观察算式中数字的特点和算式的结构,是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

设计意图:通过强大、巧妙的直观比较,真切体验“恰当运用乘法分配律能够使运算简便”,从而感悟数学规律学有所值,充分体现了“在实际中发现问题”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和谐统一。

探索与发现范文3

关键词:民办高校;传统文化;国学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的高度凝结,对当代社会仍有深远影响。国学教育即是以儒、释、道等传统思想和人文精神为主体,涵括古典文学、传统艺术和历史民俗等中华优秀文化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

一、民办高校举办国学教育之渊源

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机构,素来就有积极探索与实践国学教育的历史渊源。创办于1920 年的无锡国学专修馆(后更名为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即是早期的民办国学教育机构。该校以“研究本国历史文化,明体达用,发扬光大,期于世界文化有所贡献”为办学宗旨,国学氛围浓厚,是我国20世纪上半叶培养国学精英的摇篮。1931年国联教育科代表唐克尔・培根参观后不禁感慨:“贵校为研究‘国学’之最高学府,负有保存固有文化之责,与普通学校之使命不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无锡国专更名为中国文学院,后经过多次院系合并及调整,成为今苏州大学之前身,可谓开启了我国现代高校国学教育之先河。

无锡国专创建后,高校相继举办国学教育和研究机构:诸如北京大学于1922年成立从事人文学术研究的研究所国学门;清华学校于1925年创建培养高层次学者和教师的研究院(国学门);私立大学诸如厦门大学于1926年成立国学研究院,“以整理国故并养成国学之专门人才为宗旨”;燕京大学于1928年成立国学研究所,“通过文史哲等院系实施国学教育,强调广博与专精相结合、理论与应用并重、中西学术并重”, 而这些措施在今天的大学教育中仍然不失其借鉴意义。

遗憾的是,尽管当时的国学教育一度辉煌,但后来皆归于沉寂。究其缘由,一则因于中国内忧外患之境遇,另则因于国学教育体制无法应对当时整体上的西方学科体制。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各大高校在专业教育中融入了古典文化的教学内容,对传统国学也开展了系统的学术研究,但国学教育依然没有获得其应有的地位,至今也未能成为一个独立学科。

二、新世纪我国高校国学教育现状

进入21世纪后,高校国学教育得以重启。武汉大学于2001年创办国学试验班,进行高校国学专业教育尝试。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成立则标志着高校国学教育走向了更为专业化的道路。此后高校国学教育蓬勃发展,2005年至2007年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著名高校参与国学社会教育,相继开设面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国学研修班;2008年至2012年间,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众多高校相继成立国学研究院或国学院。2012年11月,“首届全国高校国学院院长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纵观近十年高校国学教育的发展,其办学主要阵地仍在公办大学。部分民办高校虽也开设了一些国学讲座和课程,但绝大多数并未形成明确的国学办学思路和完善的国学教育体系,故而也缺乏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公办大学相较于民办高校而言具有诸多先天的办学优势,如师资力量充实、教学资源丰富、生源质量优良等,以及拥有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和多年来积累的较高社会声望。然而,民办高校也有其自身优点,最显著的是其办学机制的相对灵活。这一特点使得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具有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形式的便利与动力,在人才培养上更能贴近市场需求,且更具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本,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数百年来国外诸多著名私立大学以及我国20世纪上半叶一批私立大学竞相发展的案例正是民办高校这一体制优势得以发挥的最佳证明。因此,民办高校同样具备开展国学教育的条件和责任,理应努力尝试,在办学实践中探索一条适合自身体制特点的国学教育之路。

三、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国学教育模式

学院秉承中华德育传统,注重国学育人功能,提出了“专、通、雅”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且要文理相通、具备开阔的知识视野,更要塑造心灵、养成高雅的人文情操。经过十年建设,已形成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两大国学教育体系,为当代民办高校国学教育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模式。

1.国学专业教育

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国学教育与传播”为培养方向。与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国学院培养国学研究型专门人才不同,此专业有自身明确定位,即避开民办高校在师资、生源等方面的薄弱之处,贴近社会对国学文化传播的需求,旨在培养传播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普及型人才,以满足“国学热”文化背景下社会对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跨文化交流的国学特色师资的迫切需求,以及传统文化相关机构对国学人才的需求。

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兼顾学科建设规范性和国学教育特色性,既要求学生修习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课程,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修习国学文化特色课程,诸如通史、哲学等思想类课程以及书法、古琴、国画、诗词等才艺类课程,并坚持研读和背诵国学经典,具备传播和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能力。

专业还施行“本科教育导师制”,旨在通过师生结对交流,培养学生研读国学经典的能力,引导学生找到其个性化发展方向。同时还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身着传统服饰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实践活动。为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学院还建成“传统文化体验实践馆”,成为提升学生国学素养、培养其国学才艺的重要实践教学基地。

2.国学通识教育

学院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国学教育,课程体系由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课三大部分构成,贯穿本科四年的学习。学院重视国学经典对大学生心灵的滋养作用,要求学生阅读三十部经典并撰写心得。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院组织编写国学特色教材,定期开设经典导读系列讲座,举办经典阅读交流会和征文比赛。学院还注重古典文化氛围的育人功能,修建文化长廊“修身苑”,营造出画栋雕梁、诗文满壁的古雅气息;成立国学宣讲团、雅乐团、国学社等学生社团;举办校园汉服秀、成人笄冠礼仪式等丰富多彩的国学活动;邀请上海昆剧院等高质量文艺团体来校展演;创建天华国学网,通过网络平台辅助课程教学;还在校园各处安装电子宣传屏,播放国学经典格言。这些举措共同促成天华校园浓郁的古典文化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修身养性,逐渐成为“专、通、雅”协调发展的现代人才。

天华学院的探索与实践是当代民办高校开办国学教育的缩影,许多成功经验已得到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的肯定,社会认知度也逐渐提高,但仍有诸多方面须待进一步完善。民办高校国学教育的发展尚有赖于高校加强校际交流,共同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国学教育方式;有赖于政府加大对民办高校国学教育的关注力度,在师资培养和课程建设上给予更多政策支持;有赖于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共享优质国学资源,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全国大学生国学素养的提升,为弘扬民族文化、构建文化强国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健实.国联教育考察团莅锡来校演讲志略[J].国专季刊,1933(5).

[2]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大纲[N].厦大周刊,1926-10-23.

探索与发现范文4

>> 困境中前行:虚拟现实新闻发展探索与反思 虚拟现实动画在影视新闻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中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浅谈虚拟现实技术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 虚拟现实技术在动漫产业中的融合与发展 国产虚拟现实困境:资源荒 在困境中前行 反思中前行 在反思中前行 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新闻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创新性应用 新闻报道中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状况研究 在探索中前行 探索中的前行 发展,在探索中前行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索 虚拟现实在计算机图形学课程中的实验探索 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探索中前行在反思中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拟现实系列报告之三:VR潮流中如何找到自己的投资定位?[DB/OL].腾讯网,[2016-07-13]..

[7]可视化脑洞|十五个数据可视化的奇妙例子[DB/OL].微看点,[2016-7-25].http:/// article/2293473/.

[8]高自强.新闻演播室虚拟应用解析[J].现代电视技术,2016(4):104-107.

[9]欧洲杯全息直播技术:人类终于实现了瞬间移动[DB/ OL].北京时间,[2016-7-6].http:/// science/20160706/n271911.shtml.

[10]乐视手机式VR头盔LeVR COOL1:售价149元 首批两万台[DB/OL].赛迪网,[2015-12-24].http:// /2015/1224/10071717.shtml.

[11]上海文广联合美国VR公司JAUNT成立合资公司将投入1亿美元[DB/OL].新浪网,[2016-6-1]http://tech.sina. /it/2016-06-01/doc-ifxsqxxu4888296.shtml.

[12]常江.虚拟现实新闻:范式革命与观念困境[J].中国出版,2016(10):8-11.

[13]商娜红,刘婷.北美媒介环境学派:范式、理论及反思[J].新闻大学,2013(1):69-76.

[14]何镇飚,王润.新媒体时空观与社会变化:时空思想史的视角[J].国际新闻界,2014(5):33-47.

探索与发现范文5

农行支持吉林现代农业取得的成效

吉林是农业大省,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省有农作物播种面积869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811万亩,发展现代农业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吉林省农行在省委、省政府和农总行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金融服务“三农”工作和支持全省现代农业作为重中之重。全省各级行从政府最关切、农民最需求的生产费用贷款入手,贷款投向努力满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以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为抓手,不断加大对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2007年9月开展服务“三农”工作试点,到2012年10月,吉林省农行累计投放支持全省各类涉农贷款677亿元,其中累计发放农户贷款339亿元,仅2012年就投放农户贷款58亿元,累计支持67万户农户发展农业生产和展业创业。目前,吉林省农行涉农贷款余额已达209亿元,占全部贷款的 36.1%,为提高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国家稳固、优质高效的粮食生产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目前,吉林省农行金融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涉农信贷投放明显增长,一是重点支持了粮食生产。围绕粮食产、加、销各环节,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土地复垦改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机械耕作、旱田治理、家庭农场及农机合作社的组建、大型农机具购置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快速增长。二是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农业产业链条为纽带,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的创新产品体系。三是对农机化发展的信贷扶持力度显著增强。四是对农业合作化的金融支持显著提高。五是对农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信贷支持能力逐步提高。

农村支付服务载体日益丰富,农村支付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一是吉林省农村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快。截止2012年10月末,吉林省农行在全省9个市州农村地区设立物理网点155 个。二是“惠农通”工程不断强化,全省农村累计发行惠农卡393.57万张,覆盖了全省90%以上的农户。三是全省农村非现金支付工具及载体得到较好推广。吉林省农行共设立“惠农通”服务点10284个,其中智能支付终端9155部,POS1060部,其他电子机具69部。服务点共办理查询和交易123.81万笔、金额116.57亿元。其中:办理助农取款业务45.8万笔、金额1.21亿元。服务点覆盖全省5262个行政村,占全省行政村的63.5%。有效解决了农村居民农产品收购非现金结算,自助缴费、小额取现等难题。四是加速了金融服务延伸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实施农村支付结算和“惠农通”工程,全省各级行基本实现了所有网点的电子通汇,客户资金周转速度有效提高,农村地区客户群体扩大,基本实现了广大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安全高效的现代金融服务。

农行支持吉林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任务十分艰巨。吉林省农行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会议精神和农总行服务“三农”工作部署,着力从整体上构建一套有效的“三农”服务模式,围绕全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中的金融需求,不断加大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信贷投放力度,努力改进和提升金融服务“三农”水平,增强服务现代化农业的主动意识,创新意识。从目前情况看,全省农村地区由于有效担保质押物缺乏,担保方式单一,农民用款季节性强,周期不固定等,贷款可得性普遍较低。所以,全省各级农行要从实际出发,在有效防范信用风险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多种担保方式,从破解抵押瓶颈入手,创新“联保方式”,优化信贷流程,探索风险管理举措,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信贷管理模式,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在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同时,实现农行自身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幅提升。

首先,加快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业务创新,深入研究创业风险投资等金融衍生产品,新型投融资组合与信贷资金相融合的多元化农业投融资模式。开展与同业、保险、担保、证券、期货等多方参与的新型融资组合模式。着力提高各类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在农村的普及,借助惠农卡等载体,探索符合农业各产业特点的支付结算模式的创新。积极调整信贷结构,不断扩大对“三农”尤其是现代农业建设相关产业、项目、主体的信贷投放力度。切实落实好县域和农村的资金用于当地发展的政策要求,不断提高农村信用贷款的使用效率,尽快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通过科学、合理地确定对不同客户,不同产品的利率定价水平来覆盖农业金融风险。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及社会中介组织等主体的协作,积极研究多样化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模式,满足现代农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积极推动金融资源要素向现代农业有效配置。一是充分发挥国家惠农强农政策的引导作用,对于通过金融创新,切实有效解决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困难的,农行在贷款上要给予倾斜。要优先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涉农中小企业票据办理再贴现业务也要做好。二是加快建立现代农业金融支持机制,要与农发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保险公司、当地农商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建立健全信贷、保险及担保分工配合的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在组织体系上,形成农村金融体系合力。比如;要建立“信贷+财税+监管”的正向激励机制,并将这种机制长期化和制度化,要建立农户小额贷款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三是强化对农户贷款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监测考核。扎实做好涉农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工作,结合县域支行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三农”贷款,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三农事业部改革,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等涉农金融政策需求。同时,加大各级行“三农”贷款的考核力度。四是积极向涉农企业大力宣传推介农行产品和支付工具。近两年来,吉林省农行已在全省了新农保、新农合、各种补贴资金、各种代收代付等业务22项,其中在34个县(市、区)新农保业务,市场份额占比达到60.7%。下一步,要加强对优质农业企业、优质农户种养殖大户的筛选、储备和建档管理,不断拓宽优质农户和涉农企业的贷款渠道。

农行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八项重点工作

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搞集约化是现代农业生产的最佳经营模式,而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对资金的需求也是很大的,基于这一点,农行要加快信贷结构调整,以吉林省土地流转新政为契机,把种养殖户和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作为贷款主体,不断增加对规模化经营的信贷投放总量。

一是围绕吉林省“新三农”、“大三农”,优先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紧紧抓住优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的上下游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村等组织的社员,支持规模种植、畜牧业、棚膜经济、杂粮杂豆、烟草特产、人参、食用菌、中药材、花卉林果、农副产品加工和粮食收储等10大农业产业链的中高端农户给予支持。

二是加强对吉林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不断丰富农田水利贷款有效抵押担保方式,积极探索以项目未来经营收益权,土地使用权、大型水利设备等作为抵(押)质物,并结合企业保证、政府担保、农民联保等多种抵押担保方式发放贷款。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变现难问题。土地抵押必须要求流转,要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评估体系,要重点开展对粮食主产区大型水利枢纽、水库灌溉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等的支持。通过大型水利设施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提供融资服务;农行县域支行要以抓“小项目和个体农户”为主,加大“五小水利”工程和农户田间水利加固与改造的信贷投入。有条件的县域支行可创新开办农田水利设施“按揭”贷款业务,形成多层次的金融支持水利建设格局。

三是加强对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目前,农业科技创新已经贯穿于全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良种繁育、精耕细作、生产加工、物资装备以及流通等各个环节,并且不断转化成新的生产力,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注入。要看到农业科技创新所蕴藏的巨大潜力,为农业科技开发和创新提供全面的贷款支持,省农行要尽快制定符合农业科技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办法,创新符合农业科技企业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探索以农业科技型企业的股权、专利权、商标权等为质押物发放贷款,综合运用“信贷+担保”、“信贷+财政补贴+保险”等多种融资工具相配合的融资模式,支持农业科技企业增信融资,努力满足农业科技企业科技研发,推广应用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满足设施农业标准化种养殖,农业科技改造等方面的贷款需求。

四是加大对吉林省“大农机”发展的支持。扶持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基于仓单、存货、动产、商标权、专利权、依法可转让股权等权益质押贷款业务,有效满足农机制造,经销企业贷款需求。通过财政直补、农机补贴等形式,为农机专业化合作社发放农机购置贷款;研究利用合作社的大型农机具做抵押的信贷产品,满足合作社开展代耕、代收、机械维修等方面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结合农机购置财补政策,加强信贷资金与财政补贴的协调配合,通过发放农机小额贷款、农机抵押贷款、以及农户财产抵押、合作社及龙头企业担保等多种方式,促进中小型农机具的推广普及,不断改进农户购机的贷款服务。

五是在创新推广直补担保贷款的同时,加大对农业合作化经营的支持。当前,吉林省农业合作化的模式非常丰富,包括农企合作,院校与产粮大县合作、农户与科研部门合作等,这些都对农行工作提供了新的多元化需求,要尽快由传统的支持一家一户小农生产的服务模式,转向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支持以农民专业合作化为代表的合作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农业发展。在土地,林地等资源流转规范的地区,积极探索和开办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和农村住房及宅基地抵押贷款,人参和林果等干货制品抵押贷款等信贷品种;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保险+担保”等信贷支持模式,深入发掘合作社参与订单农业发展中的金融创新业务,积极研究“订单+期货”模式下的金融支持措施。

六是加大对吉林省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县域农业中小企业一头牵着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吉林省农行要围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存贷款,国内和国际结算、融资、上市、“走出去”等环节,综合运用各类产品创新组合策略,加大对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物流、资金流以及生产周期特点,探索基于企业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订单和存货质押、中小企业联保、龙头企业担保等金融创新产品组合。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利用短期融资提供咨询、承销等综合服务,积极引导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运用区域集优(中),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拓宽贷款渠道。

探索与发现范文6

关键词:现代畜牧业 山区 规模养殖 机制创新 防疫防控 发展 实践 探索

近年来,平昌紧紧围绕“建设山区现代畜牧经济强县”目标,坚持“生猪为重点、肉牛为特色、土鸡为基础”的发展思路,坚持以“扩规模、升质量、创机制、健体系、兴加工”为重点,抢抓政策机遇,强化要素保障,强力推进山区现代畜牧业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畜牧业总产值39亿元,同比增长38.69%;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3260元,比上年增加509元,人均畜牧业纯收入1304元,比上年增加181元,实现了现代畜牧业发展新突破。

一、坚持科学布局,发展规模养殖

根据资源特点和产业现状,科学规划养殖区域和产业带,不断壮大生猪、家禽、牛羊等生产基地,带动全县畜牧业持续增长。一是发展优质生猪生产基地。引进广东温氏集团投资6.5亿元在元山、灵山、五木等22个乡镇建设5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大力推广温氏“公司+家庭农场”的“四统一包”(统一提供猪苗、药物、饲料、技术服务,包回收销售)生猪寄养模式,发展生猪合作养殖。目前,已发展温氏模式养殖户92户,建成标准化猪舍5.7万平方米,户均年出栏生猪600头,按每头猪180元的纯收入计算,户均年增收10万元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县出栏生猪66.5万头,同比增长3.9%。二是做大优质家禽生产基地。以专业市场带动土鸡生产,抓好玉鹿、镇龙、望京、元山等33个山地土鸡规模养殖园区建设,建成盘龙王、昶享等年出栏家禽5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998户,培育家禽养殖专合组织26个,带动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农户1.5万户。今年上半年,全县出栏家禽432.8万只,同比增长20%。三是培育优质牛羊生产基地。出台优惠政策,引进牛羊养殖业主,发展壮大辉煌村、潘桥村、云梯村、丰收村等牛羊养殖基地,建成双鹿欣昌林等年出栏肉牛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24个,带动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农户3720户。今年上半年,全县出栏肉牛6.5万头、羊2.8万只,同比增长1.4%、4.9%。

二、坚持示范带动,引领农户发展

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全力以赴提升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引进龙头,带动发展。引进广东温氏、江苏雨润等大型龙头企业投资建基地、搞合作、办企业,示范带动1.4万余农户发展畜禽养殖业,引导养殖方式从分散养殖到规模养殖转变,不断提升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截至目前,全县建成标准化畜禽养殖园区131个、畜禽规模养殖小区1438个、规模养殖场(户)14976个,以生猪为主的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以上。其中,欣昌林、德源食品、鑫源等10个养殖、加工企业申报获得农业部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欣昌林、俊明、富源等7个养殖场被认定为农业部和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二是培育专合,合力发展。引导成立了驷马辉煌、元山龙泉等35个畜牧专合组织,组织养殖农户在技术、采购、销售等环节紧密结合并结成利益联盟,共担市场风险,共享发展成果。元山镇生猪养殖协会由唐育、龙建军等4名养猪场业主自发组建,协会对农户实行“四统、三供、两保、一结算”(统一圈舍改造、饲养标准、疫病防治、技术指导,供仔猪、饲料、兽药,保回收商品猪、兑现合同价格,售后一并结算)、对困难户采取“仔猪赊养、成猪抵账”的办法,带动该镇泥池、龙泉、长岗、兴隆村共发展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户137户,探索形成了“协会带园区、园区带农户”的发展经营模式。三是构建立体,循环发展。坚持走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发展路子,探索形成了猪(牛)—沼—粮、猪(牛)—沼—菜、猪(牛)—沼—果等多产业联动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江口镇太平村鑫旺生猪养殖场利用沼液、沼渣改善土壤结构,对接成都汇科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平昌分公司太平村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农户354户就地就业种植蔬菜768亩,每亩节约成本60元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三、坚持机制创新,增强发展后劲

积极探索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多措并举,推动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一是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县委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跨越式发展畜牧产业的决定》、《关于突破性发展生猪产业的决定》,成立了畜牧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坚持力量整合围绕园区发展集中、要素配置围绕园区建设倾斜、发展平台围绕园区示范搭建,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具体”的工作责任机制,对年出栏生猪1000头、肉牛100头、家禽10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实行“一名县级领导挂联、一名畜牧干部驻点、一名乡镇干部协调服务” ,一定三年不变。推行“分类量化、绩效挂钩”的考核评价机制,把畜牧业园区建设纳入对乡镇和有关县级部门的年度综合考核,对年度考核居后三位且未达到上年基数的乡镇实行问责。二是创新多元投入机制。采取“业主投入为主、信贷支持帮扶、项目实施配套、部门协调服务”的机制,引导业主先期投入,鼓励大户自主投入,协调贷款滚动投入,财政专项奖补投入。项目资金投入实行“以奖代补、多建多补、不建不补、先建后补”,公开报批程序、公开验收标准、公开补助办法,最大限度发挥奖补资金乘数效应,达到“四两拨千斤”撬动效果。去年县上整合各类项目资金7200万元,协调金融部门推行“联户联保贷款”投入2500余万元,带动民间投资超1.2亿元。今年来,全县已投入建设资金2200余万元,新建元山通木、中岭、长城等畜禽规模养殖小区15个,完成标准化圈舍建设5.6万平方米。三是创新政策配套机制。坚持项目跟着产业走,规模养殖园区(小区、场)建在哪里,水、电、路、气、房等项目就配套到哪里,工作力量就集中到哪里,县财政每年安排畜牧产业发展资金2500万元,专项用于畜牧加工企业、规模园区建设、养殖大户贷款贴息,并将重大动物疫病防疫费用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四、坚持防疫防控,夯实产业体系

围绕现代畜牧业发展,加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为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加强疫病控制体系建设。全面完成畜牧系统机构改革,成立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引进专业技术人员9人;在43个乡镇设立畜牧兽医站,配备528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建立村级兽医室463个,县、乡(镇)、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进一步完善, 实现了繁育改良、防疫治疗、技术指导、饲料供应、产品销售服务“五不出村”。二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成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在乡镇设立43个疫病快速检测点,建立各项检测标准和检测制度,完善养殖小区(场)质量安全备案制度,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目前,全县共建成无公害畜产品基地67个,规模出栏无公害优质生猪、家禽分别达24.9万头、66万只,占规模出栏总量的31%、36%。三是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通过实施“科技助农增收”、 “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等工程,狠抓养殖科学实用技术宣传和培训,不断提升农户科学养殖水平。大力推行“行政干部包发展、业务干部包技术”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县级畜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加强与畜牧养殖示范小区建设点联系,全力助推现代畜牧业发展。不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将科技兴牧和依法治牧有机结合,切实保障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杰,李林祥. 巴中市加快发展山区现代畜牧业[J].四川畜牧兽医,2011(12):9-10.

[2] 强惠芳.浅谈黄土高原山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J].新农村(黑龙江),2011(12):73,68.

上一篇低碳建筑

下一篇资产评估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