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价值观的方法范例6篇

探索价值观的方法

探索价值观的方法范文1

在长期理论与实践中形成的价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式进行了构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华内容是对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理论贡献;对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研究与探索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点形成的理论源泉;从对道德规范影响这一方面体现了马列主义、思想对于国家发展不是过时的,而是有着新的活力的。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手段和方法进行了阐述,为当代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和科学的方法论。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社会层面

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在他丰富的理论思想中早已涉及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探究与贡献并不只局限于一定的时期,而是经历不断的检验、完善与发展,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继承,成为同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起点,他的思想也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指导思想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起到了积极影响,并最终为党的十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奠定重要理论与思想基础。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思想的理论与实践体现了对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研究与探索,并且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以及科学的方法论,具有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萌芽期

20世纪初建党前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中国进一步陷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中华民族涌现出大量仁人志士,提出了许多有积极作用的救国构思。由于当时中国复杂的社会时代特点,这些构想无法真正地解救中国,却为青年时期的探索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产生深刻影响,促成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萌芽。在党的七大中明确指出“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1]。当时提出的“自由”“平等”的观点已经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内容。但是由于社会条件的不允许以及青年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还不成熟,还夹杂着自由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等成分。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期

建国前期,随着历史的推进,通过对中国具体国情的把握,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逐步深入,他思想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点在革命战争时期也逐步形成。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是一味地追求不变的理论思想,而是不断分析反思而后改进,使理论更符合现实,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这些都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都在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中体现出来[2]。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独立,认识到要夯实物质基础、发展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建设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他的出发点是为了改变新中国初期贫穷落后的现状,后来却出现了脱离现实的情况,但这确实是当时我们党自身对于在实践中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探索,符合当时国情同时也收获了宝贵的建设经验。这也使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曲折的探索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必要基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点形成的理论源泉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过程中,受到国内和国外各种思想的影响,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源泉呈现出多维度的特征。

(一)本人的价值观蕴含着丰富的正确思想

当通过自身的价值判断去塑造人生、去评价事物、去改造社会时,他对社会主义价值及其核心价值的探索与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和完善。提出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人民服务等精神都是其论述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典型表达。由此可见,本人的价值观中蕴含着丰富的正确思想,是指导和支持中华民族锐意进取、团结一致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宝贵理论财富,它更大的价值在于对具体国家不同国情的适应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了深刻运用和把握,他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实践结合,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中国的特点丰富了其具体内涵,避免了教条主义错误,把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引领到正确的道路上,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一正确态度也深深体现在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三)发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

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爱好,他的许多思想观点都与中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这些思想批判地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且同现实结合加以改进,指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成为了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中的理论源泉。

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的贡献

始终坚持爱国主义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各种论述,经过实践的检验,做到了与时俱进。思想为党的十提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华内容,从对道德规范影响这一方面体现了马列主义、思想对于国家发展不是过时的,而是有着新的活力的。同志实现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创新,在困难中解决了许多社会难题。

(一)的自由观

始终以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自为重,这与他对于自由的理解是密切相关的。认为,只有民族真正独立、真正行使自己国家的,不应有其他任何国家干涉,成为一个真正在上“自由”的国家;只有在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行使自身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翻身解放、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才是个人的“自由”。尤其是经历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家动荡,对于国家和个人自由更加重视,他把创建一个独立自主、美好统一、拥有民族尊严和自信的国家,看作是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前提。希望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主义社会,为个人自由创造条件,这与当今社会所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出发点是一样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无限制的自由,而是国家法治前提下和谐正确的自由。

(二)的平等观认为,要使社会主义的价值有立足之处,就首先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才能使劳动者获得自由和平等,才能使社会主义的价值有立足之处。人民的平等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同时个人的尊严和本身的价值也不应被区别对待。政治平等指人民在自由参与政治选举和决策方面有同等权利,人人可以参与国家管理;经济平等指全体人民平等享有国家财富,生产资料需要公有,分配上也尽量平等;文化平等指中国人民在接受教育的权利上和追求文化价值上享有平等权。能够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一生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正、平等的社会,只有公正平等才能解放被束缚的人的个性,人们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和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

(三)的公正观

的公正思想是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公正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正义观的实践和发展,他的公正观具有平等的色彩,他主要从经济公平、政治公平、文化公平三个层面探索。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经济公平观是要实行按劳分配和配给制结合的分配制度,以实现经济公平;政治公平是要建立人民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以实现政治公平;教育公平是实现文化公平的基石,强调并推动普及教育,确保教育机会的公平。的公正观为党领导和实现社会主义公正及邓小平等同志的公正观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的公正观在某些方面又具有历史局限性。的公正观主要启示我们,现代公正的理论应当建立在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否则,就难免否认个体人的存在,如果否认个体的人,那么平等、自由、社会合作也就失去存在意义[3]。

(四)的法治观

的法治思想是在其青年时期酝酿和萌芽的,其中涉及到了制定、实施和遵守法,是法治的历史起点。成长的年代政治斗争复杂,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在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也对法治进行了初步探索,主要涉及到了立法、执法和守法方面的内容,他的早期法治观主要包括圣王制法、自然立法、人民动议、宪法民定、法律之大端为经济制度等内容[4]。在以上立法中同志都对其有所研究,最可贵之处就是注意到了中国历代都是先立法再改革,还主张通过经济立法等解决社会贫富悬殊等问题,保障人民休养生息。早期的法治观涉及到执法的内容不多,但是其指出执法需具有平等性、严厉性和特殊性。并没有对守法有系统的研究,但是从逻辑上说,的法治观比较全面地概述了立法、执法和守法的完整性。同志对法治思想的研究虽然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够成熟和完整,但是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动力支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和研究,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的价值尺度、社会主义价值实现的路径选择等。缔造了独立自由的中国并成功地抑制了中国社会不平等的程度,使公正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始终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必将继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提供理论的、思想的、精神的动力支持。

作者:高雁 张叶丹 刘子浩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53.

[2]王学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C].//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纪念同志诞辰12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2013:8.

探索价值观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程探索发展

一、数学新课标中的主体性研究

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新课程中的课程目标、内容要求正在走向多元化、综合化和均衡化。

在课程目标上,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设计具体的课程;第二,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强调学生经验、数学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第三,在课程要求上,数学新课标不仅仅结合数学知识点明确具体的结果性目标,还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过程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以期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为我国公民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好的数学素养,并为进入高一级学校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数学课程中的必修课应当满足所有学生共同的数学需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具有开阔的数学视野和正确的数学观,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思考的理性精神,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例如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节的教学中,引出抛物线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之后,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初中已学过的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就是抛物线,而今定义的抛物线与初中已学的抛物线从字面上看不一致,它们之间一定有某种内在联系,你能找出这种内在的联系吗?此问题的结论应该是肯定的,而课本中又无解释,这自然会引起学生探索其中奥秘的欲望。此时,教师需注意点拨:我们应该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入手,推导出曲线上的动点到某定点和某定直线的距离相等,即可导出形如动点P(x,y)到定点F(x0,y0)的距离等于动点P(x,y)到定直线l的距离,大家试试看。学生纷纷动笔变形、拼凑,教师巡视后可安排一学生板演并进行讲述:

它表示平面上动点P(x,y)到定点F(0,1/4)的距离正好等于它到直线y=-1/4的距离,完全符合现在的定义,这个教学环节对训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无疑是非常珍贵的。

二、丰富数学课堂的探索环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点燃这“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显得尤为重要。“探索是数学的生命”,《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首先要学生明确探索的内容和目标,确定适宜的知识探索的空间。学生探索的知识既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如果探索的知识空间过小,答案触手可及,则缺乏探索的意义,也影响学生的探索热情;若探索的空间太大,学生感觉无所适从,根本达不到探索的目的,还会挫伤学生的探索信心。如教学“年、月、日”,教师引导学生从日历入手,探索发现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如果提出:“观察你所带的日历,看看一年一共有几个月?”这样的探索空间显然太小,学生一数即知,毫无意义。如果提出:“观察日历,互相说一说你在日历上发现了哪些知识,看谁发现得最多?”这样的探索空间较为适宜。再如,教学“圆周率”,教师如果提出:“请同学们研究一下,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这样的探索空间,显然过大,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如果教师提出:“请同学们做几个圆,想办法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看一看这几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探索空间较为适宜,学生既有兴趣知道其中隐藏的奥秘,又明确怎样去探索,通过努力,探索出其中的奥秘,自然十分高兴。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主动,而且能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加快,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索数学教学,正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它的效果也在不断地呈现出来。但是,教师因为时间、精力、经验的不足,理解的偏差,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对创新的探索与实践还不够充分,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要创设一个恰当情境并非易事。因此,有关专家在编写教材时,如果能为教师配备可供灵活选择的情境素材,如课件、教具模型、背景知识等,供一线教师教学时参考,这样将便于教师创新发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探索价值观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漫文化;网络数字博物馆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现状分析

党的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内容。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发展形式多样,主要以通过学校教育、理论学习、社会宣传等多种方式进行。同时,在践行的过程中,要考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人心,但不能全部成为“硬”的灌输。而通过当前社会发展情形和相关数据库查询来看,利用动漫产业的传播和推广,使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力量还较为薄弱。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动漫的关系

我国动漫及相关产业年产值巨大,对产、学、研,对教育、文化、网络及制造等传统产业均能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动漫产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拟以基础研究的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漫产业化运用的方式、方法进行探索,试图在较为严肃的纲领文件中寻找一种轻松的大众易于接受新的传播载体。另外,在动漫产业中探寻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意产品开发方式,以此把文献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产品化、产业化转变,探索不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方式。总的来说,是以多种路径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数字开发思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思路支持和技术路径。

3 动漫产业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数字博物馆开发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我们身边的绝大多数人而言,似乎是抽象的,甚至是虚空的,大家都觉得较难理解,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大家没有得到全面认识的平台及机会。根据目前大家都较为容易接受的传播方式,那就是网络,我们可以运用动漫产业化元素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和方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网络数字博物馆开发,以动漫媒介、数字媒介等形式来广泛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深入人心。

我国有许多数字博物馆已经上线,并且在发挥其主要功能,为科普文化等传播奠定了基础。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数字博物馆较少,往往只是一些简单的网页,并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示数量较少,具有交互功能的展示页面较少,甚至没有建设,在已建设的部分数字网页调查来看,其连接性较差,一些网页打开后没有图像,或是展示效果较差,生动反映核心价值观的视频不多,动漫相关文件更少。因此,开发普及大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数字博物馆优势可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数字博物馆是集中收集和研究核心价值观的展示机构,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可以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广,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和传播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数字博物馆建设,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研究,进行开发普及大众为目的,将最新的信息化技术,综合地应用于数字博物馆建设,通过数字技术将文本,社会主义价值观相关的图片、视频、漫画、声音和其他媒介形式保存,并依托网络环境,为全国民众提供各种便利的服务。同时,可以以一些典型的人文、事迹为创作源泉,进行开发创意,从真人、真事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让大众从无形中深刻理解核心价值观,不仅可以理论上进行深入阐述,讲明白其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大家喜闻乐见的接受方式来呈现,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动漫产业核心内容的积极优势,让知识与快乐结合,让文化与规范并存。

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将不仅克服了传统展示在时间、空间和区域上的限制,还充分发挥了公众的巨大互动功能,为公众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宣传的窗口,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以解决核心价值观传承与科学推广的关系,充分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源信息,将储存展示与传播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共信息流通。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成为互动的、有交流形式的、有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不是单一的宣传或理念灌输,而是你、我、他共同的方向和观念。

在信息时代,数字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已成为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传播的标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数字博物馆,作为信息公共服务的一部分,能够很容易地提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相关知识与内容,并可以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机构,为数字时代人们学习、研究、探索提供重要途径。通过信息资源共享,更好地利用博物馆资源研究,解决向公众展示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式不直接的问题,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向全国大众共享的问题。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数字博物馆建设不只是为了开发而开发,而是在动漫文化中形成产业化原则,是推动文化传播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漫产业化开发,能较为便捷地带动大家,一起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让大家轻松熟记这24个字,全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陈俊杰.中国纪录片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当代电视,2016(06):6-7.

探索价值观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文明行为;动漫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动漫语境中开发的现状及趋势

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内容。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发展形式多样,主要以通过学校教育、理论学习、社会宣传等多种方式进行。通过动漫产业发展形势来看,利用动漫形式的传播和推广,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力量还较为薄弱。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有相关的政策实施、条文依据,但是把这些条例化的优秀传统文化予以故事化、动漫化产业开发的文化产品较为少见。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方式和呈现方式,是未来践行这一基本思想的发展方向。多样化的文化产业结合核心价值观综合发展是广大群众更易接受和实践的方式。探寻合理的开发路径,实现动漫文化形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动漫文化产业为契机,开发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漫媒体传播形式、动漫衍生产品制作形式和数字媒体呈现形式等内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效地走进群众,惠及群众。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动漫语境中开发的必要性

在国家强调文化产业的今天,多种文化和传媒日益融合,动漫产业被称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是具有潜力的生产平台、传播平台。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我国动漫及相关产业年产值巨大,对教育、网络、文化及制造、商贸、物流等传统产业均能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动漫产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通过动漫的呈现形式来引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较为严肃的纲领文件中寻找一种轻松的、大众易于接受的新载体,使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一种亲民性,特别是对青少年;另一方面,在动漫语境中进行多种开发模式的探索,能寻求更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把文献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产品化、产业化转变,以多种路径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漫化开发思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思路支持和技术路径支持。再者,动漫受众群体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覆盖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各个年龄层次,在信息传递和情节表达方面独具优势。

3网络文明行为在动漫语境中开发的思路

网络文明行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下的重要内容。十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我们身边的绝大多数人而言,似乎是抽象甚至是虚空的。所谓“难以理解”,根源在于不知晓不了解。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动漫产业中的开发,在动漫语境中实践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创造可行的开发思路。

3.1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剧本、影视动画作品,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

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动画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是创作的重要基础内容。通过影视动画的形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具有亲和力的动画剧本讲述故事,演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以具体的艺术形式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生活,与人民真正的零距离接触,在潜移默化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亲民化发展。

3.2以动漫产业为立足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创意”为核心,开发推广动漫文化产品

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漫形象、动漫衍生产品等,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事迹。卡通形象能创造活力和个性,使有生命的个体反映更丰富的内涵。通过卡通动漫角色到动漫衍生产品的生产制作为人们创造出另一个丰富的世界,为观众构成无穷的探索空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人物、事件,探索文化产品相关内容,设计符合时代特征的、体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动漫形象。研究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开发思路,为动漫形象制作和动漫衍生产品开发做好原始积累。

3.3以动漫产业的综合媒介形式,以数字化新媒体为主,探寻互动、娱乐等新型传播交互系统,多形式、多类型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探索价值观的方法范文5

1. 重视数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从“价值”角度审视数学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某一件“东西”对自己是有用的(有价值的)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的,就会对这件“东西”孜孜不倦地追求。对情感而言就是需求。要使学生感到数学对自己是需求的,就必须使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

数学价值观第一次出现在我国纲领性的文件上。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新课标的基本观念。过去的数学教学没有对学生数学价值观的培养,致使学生看不到身边的数学,体会不到数学思想方法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的作用。认为数学只为升学学习服务。这种心理状态可以想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加上数学知识一环扣一环,思维量大、计算量大更使部分学生望而生畏。数学价值观的培养已是刻不容缓的事了。

在新课程教材中,处处体现了数学的价值。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探索规律过程中,在解决身边事物过程中,在学科联系的过程等体会数学的价值。新教材为教师培养数学价值观提供了平台,学生能否体会到很大程度靠老师的引导。事实上,数学价值观的培养并不需要老师刻意地说出来,它渗透在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中。“有心”、“无心”起着关键作用,有心人在原有的教学过程中加一个活动,加上其一个过程或加上几句话就引导学生往数学价值方面去体会。

例: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

这是新课程的第一节课,很多教师对教材处理是:①利用多媒体展现世界上著名的、宏伟的建筑物。②利用多媒体演示把建筑物分拆下来。③由学生辨认各部分的几何形状。④由学生举出生活中相似各几何形状的事物。我在此基础上增加:⑤把拆下各部分搭配上去恢复原来雄伟的建筑物原状,配以几句解说词。增加一个过程说几句话,就使数学价值淋漓尽致地突现出来。

2. 主动探索,人人都是“发现者”

“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他们有要证实自己思想的欲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为学生的这种欲望提供平台,让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人人都成为一个“发现者”。可想而知,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会越来越深厚,从不愿学——愿学——喜欢——乐学。

探索主要利用实验、观察、归纳、类比等合情推理提出猜想,再通过逻辑证明来“发现数学定理”,探索过程主要是得出猜想的过程。探索让学生思维发生碰撞,让学生经历“山重水复”时的彷徨,又经历“柳暗花明”的喜悦,这一过程更是体现一种知难而进、不屈不挠的“心”的历程,只有经历过“心境”磨练过程得到的东西,才会感到其宝贵(价值),才能享受最大的喜悦,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良好的情感。

3. 合作学习,建立良好的学风

探索价值观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网络舆论;友善行为;引导机制

1.前言

“友善”与“爱国”、“敬业”、“诚信”一起,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方面的基本理念。国内关于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很多,在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前,已有学者开始对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研究,如上世纪80年代就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与个人价值观成长的关系研究[1]等,但这一时期相关研究数量较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明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后,相关研究的数量逐年增加,每年发表的相关论文由年几百篇发展至年逾千篇,尤其是2011年以来,理论界、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更加深入,并成为引起全党、全国人民、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课题[2]。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根据我国实际提炼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国外的相关研究较少。

国内的研究多从整体对核心价值观进行阐述和讨论,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201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相关的研究中,学者们共提出了60种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法与表述,涉及90多个具体范畴(或判断)[3]。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提炼和概括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11月,中共十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跟人层面,提炼出具w的12个价值观。自此,部分学者开始着手从具体的12个价值观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但相关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的研究极少。

舆论引导在党的十六大以来始终处于突出地位的战略部署,在高校工作中,大学生的舆论引导在网络应用急速发展的背景下显得愈发重要。如何提高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力,加强学校层面舆论引导的公信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保证学生思想动态的稳定及健康发展,是各高校必须解决的课题。舆论引导方面的研究交往成熟,从舆论发生发展的特点、舆论的引导机制等均有大量研究,如有研究者对网络舆论引导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总结,并提供了引导方法[4],也有学者对舆论引导力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认为舆论引导力是党的重要工作能力[5]。目前没有发现将友善与舆论引导结合,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进行的研究。

本研究将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与网络舆论引导相结合,并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网络舆论中友善行为的特点和原因,据此提出科学的引导机制。

2.少数民族大学生视角下网络舆论中友善行为的分类

2.1研究目的

主要采用问卷法辅以访谈法收集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中友善行为的现状。

2.2研究方法

问卷使用自制《大学生网络舆论中友善行为调查表》,调查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中友善行为的频率,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对行为进行分类。共发放问卷580份,收回问卷562份,剔除无效问卷19份,有效问卷共计543份。其中男生195人,女生348人;平均年龄为20.2岁(SD=1.03)。

2.3结果与统计分析

《大学生网络舆论中友善行为调查表》由120名心理学本科生,11名心理学硕士生和一名心理学教授进行评定,获得相关条目50个。通过项目分析,剔除6个项目。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剔除20个项目,最终剩余24个项目,分4个因子。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可将少数民族大学生视角下网络舆论中的友善行为分为5类,分别命名为:“网络舆论中的情感支持”、“网络舆论中的技术支持”、“网络舆论中的信息支持”、“网络舆论中的资源分享”及“网络舆论中的反暴力行为”。

3.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中友善行为的引导

通过对友善行为类别的明确,我们得以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中友善行为的引导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

3.1提升学生情感意识,加强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感恩教育、人际关系辅导及各类校园活动,加深学生感情,提升学生对人、对事的认知能力,不断改进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情感交流方面能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情况,进而避免不必要的情绪宣泄,在网络舆论中能友善交往。

3.2建立专题交流平台,营造健康交流氛围

大学生有交流的需要,目前有叫较多的通讯软件可使用,但由于未限定使用范围或目标,很多交流平台往往处于无政府状态。为了营造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首先需要有健康的交流氛围,通过建立专题交流平台,随时把控平台的舆论导向并形成统一的行为模式和习惯,就容易营造友善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

3.3培养网络法制意识,杜绝网络暴力行为

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淡薄容易滋生网络暴力行为,未保证网络舆论的友善健康,需要从较高成面进行调控,即法律层面,这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由于目前关于网络的法律条款仍在不断的摸索阶段,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培养法律意识仍需进一步加强,从法律和自律两方面双管齐下,保证网络舆论的友善和谐。

参考文献:

[1]于光远.社会主义建设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人的成长[J].中国社会科学.1981(4):3-12

[2]张书林.近两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兼解读十报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J].理论建设.2013(1):20-25

[3]杨兴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理论探索.2010(1):22-26

[4]李志雄.论网络舆论引导的特点及方式[D].广西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