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论文

建筑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论文

一、建筑企业库存管理现状分析

建筑企业的库存管理不同于制造业,建筑企业库存管理仅涉及材料的入场和储存,不涉及成品的流转,同时针对单一工程项目建筑材料的总需求量可以预测,材料每阶段的需求数量由于施工强度的波动而变化。建筑材料的及时供应是保证生产建造顺利进行的前提,在建筑企业材料费用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加强对建筑企业材料的库存管理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库存成本相对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比于制造业,建筑企业的库存材料管理粗放、以现场临时管理为主,需求预测不到位,为保证施工进度的顺利完成,往往储存大量建筑材料,造成库存积压、资金流转率降低。仓库建筑产品的总成本中,60%~70%由建筑材料、建筑部件和设备构成。

(2)建筑企业项目从立项到最后建成完工,从建筑材料的计划、采购、储存等主要由企业自己负责,投入资金多且效率不高,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物流资源优化材料供应过程,物流服务能力较低。同时各个项目部门更多关注自身项目的成本和盈利情况,较少从流通的全过程来考虑,造成项目内部的协调性较差,建筑项目的投标、施工和建造完工后的后续服务有不同的部门或项目部来完成,因此较低的协调性影响了库存的预测。

(3)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粗放型管理企业还占多数,对建筑材料的需求、建筑设施的配套供应时间多采用经验分析的方法,不能有效地对供应链出现的波动性进行预测与调整,易出现建筑材料过量货短缺现象,在与国际建筑公司的建造成本造价相比,我国所用成本高出20%。积压造成的存储成本与短缺带来的缺货成本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不容易被发现,通过良好的供应链库存管理优化,这部分库存可以有效地得以控制。

(4)建筑企业与建筑材料供应商之间的贸易关系明确但伙伴关系相对较弱,缺乏合作和协调性,独立管理各自库存,使得总体库存管理成本上升。

二、库存管理理论在建筑企业的应用

建筑材料的使用贯穿于建筑活动过程的始终,因此建筑材料的库存管理和成本控制是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针对于建筑企业库存管理的理论应用主要集中在供应商库存管理和联合库存管理理论的应用。建筑企业供应商库存管理方法,是建筑企业与建筑材料供应商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由建筑材料供应商管理企业的库存,对建筑材料进行集中加工和配送,根据建筑企业及时传递的库存消耗信息和需求信息进行生产和配送的计划安排。采取供应商库存管理方法,可以优化双方库存,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减少供应链系统的成本并提高了整体的服务水平。但是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建筑材料的及时送达影响到整个工程工期的连续性和准时性,一旦材料出现短缺会对工程造成很大影响同时所造成经济损失由谁承担问题会引发供需双方矛盾产生,影响合作的进行。因此,目前供应商库存管理方法在建筑企业内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将库存交由供应商管理的风险是其未能实施的主要原因。建筑企业联合库存管理是建立在基于协调中心的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克服了供应商库存管理中风险分担不明的问题,实现责任和利益的共担和共享。根据徐康对建筑企业联合库存管理模式的分类,主要存在三种模式即货存供方、货存需方和货存第三方的管理模式,并指出了货存供方和货存需方两种模式实施下供需双方之间信任度不高导致信息交流不畅的问题,提出建立货存第三方管理模式的可行性。然而借助于第三方库存管理虽然可以解决合作双方的信任问题,促进其合作,提高共同应对风险的能力,但是基于第三方的管理过程中,第三方的具体职能和管理权限不明确、运作成本和难度较大,同时对第三方配送能力也提出了很大的要求。通过对目前库存管理理论在建筑企业的具体应用可以看到,虽然供应商库存管理和联合库存管理理论的应用可以促进建筑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信息交流、提高整体的运作效率,但是供需双方之间的信任感不够、对于异常状况的反应能力不足,在运行过程中利益纠纷问题凸显,尤其针对建筑企业工期安排紧凑、材料供应及时性要求高的特点,实行VMI和JMI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建立在供应商库存管理和联合库存管理模式基础上的CPFR协同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出现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不足,协同供应链库存管理理论的出发点是整个供应链系统,以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之间的信任合作机制的建立为基础运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实现对库存的共同计划管理,同时协同供应链库存管理的一大优势在于进行协同计划的过程中,对于可能出现的异常状况进行了预测并提出应对的方案,这与之前的库存管理理论相比有其优越性。

作者:杨婧 单位:北京物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