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课堂管理的有效机制

职业院校课堂管理的有效机制

【摘要】在职业院校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课堂管理已经成为他们在教学中最大的困绕之一。本文对如何在职业院校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进行试探性地研究,构建了有效的课堂管理机制并应用于实践,对职业院校的课堂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课堂管理已经逐渐成为他们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学生越来越难管理,课堂管理效果越来越差。”已经成为很多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因为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偏科现象普遍,在初高中的教育体制中就被边缘化,学习的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因此在课堂的表现就有些差强人意。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教师普遍的感受是,管多了不是,管少了也不是。管多了学生很容易逆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很大。教师看到学生有问题了不管或是少管,又觉得违背自己的职业良知,自己内心很难接受。尤其在社会快速转型的今天,社会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权利意识空前觉醒,他们眼中的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拥有无限权力和威严的领导者,学生们对部分教师依然沿用过去的课堂控制手段和奖惩机制来约束学生的管理模式十分不满,学生们越来越强调被尊重,被赋予更多的权利和自由。社会大环境下家长对子女的无条件溺爱,更是滋生了学生自我意识的空前高涨,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日趋紧张,教师承受的精神压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大。教师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面对突发状况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得那么到位,因此很多教师在管理学生时都有如履薄冰、胆战心惊的感觉。针对职业院校课堂管理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有关课堂管理有效机制的研究可以说一直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很多学校的课堂管理实践中,课堂管理沿用旧制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这种课堂管理模式缺乏创造力、刚性太强、活力不足,忽略对学生积极行为的引导和激发,课堂管理的弊端备受诟病。长此以往,这种单一、片面的课堂管理模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厌倦课堂、厌倦学习、厌倦老师、厌倦学校,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无疑会导致教学、管理和学习的脱节与低效。面对课堂管理中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不满,我们不得不反思,什么样的课堂管理才是长期有效的、可持续的课堂管理机制。

1课堂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课堂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归结下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成因:

(一)教师及学校方面的原因

在我国历史上,大部分时期教师都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尊师重教”本无可厚非,但一部分教师深受传统思想影响,把社会对教师的尊重想当然地理解为教师的专制型权威,导致“服从教师,绝对听话”成了部分教师评价好学生的重要标准;其次,由于部分地区教师资源紧张,很多教师没有进行专业的岗前培训就走上讲台,课堂管理观念相对滞后,即使不少新教师在岗前进行了初步的课堂教学培训,培训的重点也在如何把课讲好,课堂管理方面涉及很少。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时,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的直觉和经验,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课堂管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再加上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成绩,导致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不受到应有重视。

(二)社会及学生家长方面的原因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和学生家长对学校管理的要求过于苛刻,他们一方面对学校抱有很大期望,认为把学生交到学校就万事大吉;另一方面他们对学校要求又十分苛刻,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学校和教师,社会缺乏对学校和教师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动辄诉诸法律和社会舆论相要挟,这就对学校和教师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现在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活泼,好动,独立,但又任性、自制力差、缺乏责任心,心理承受能力差,学生受到各种社会多元化因素的影响,生理心理都不断产生新的变化,给课堂的有效管理增加了难度。

2课堂管理的有效机制的构建

(一)建立有效的课堂常规,是有效课堂管理的前提。良好的课堂常规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多数教师都希望自己在课堂教学时能够心无旁骛地教,而不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管理学生,希望学生能专心于课堂的每一项活动。可是事实上,教师们时常发现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往往被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无故打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因此建立一套有效可行的课堂常规尤为重要。在课堂中严格执行良好的课堂常规,能够让学生专心于课堂活动,在课堂上不断地将外在的控制转化为自我约束和管理的能力。

(二)在课堂活动中正确地处理问题行为,是有效课堂管理的关键。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又会妨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而教师们面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行为所采取的处理方式如果不当,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满和反抗,导致师生课堂关系僵化,教师不能准确地把握时间,无法按要求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这样甚至会降低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想在处理问题行为时及时作出恰当的决定,就必须首先了解问题行为的前因后果、严重程度以及可以采用的干预手段,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激励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尽量避免对有问题行为学生的惩罚。只有准确掌握学生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正确把握处理问题的原则和策略,才能有效地减少或消除问题行为。

(三)创建良好的课堂情境,是有效课堂管理的保障。课堂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发展的,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密切相关,而且还取决于师生能否共同营造一个有序、安全、和谐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光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还要加强情感和态度教育,重视学生的人格,接纳学生的个性,对每一个学生抱有合理的期望水准,以激发学生努力的热忱。学生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有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就会有信心完成教师对自己的适度期望,愿意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对班级有了高度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因此,创造并维持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以此促进师生间良好的关系,保障课堂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是师生共同的职责。

(四)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理解和沟通,是有效课堂管理的根本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时常会出现冲突,此时教师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困惑于为什么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会引起他的反感。其实,更多的时候学生出现了问题,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否定学生的行为并纠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只是停留在说教阶段,并没有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事实证明,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可以避免在课堂上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说出哪怕并不成熟的想法和需要,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感受是有可能被老师了解并接纳的,这样他们才会放下戒备心理,真正开始与教师沟通,这时候教师再明确地提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表明愿意尊重学生的需要,但是也必须顾及自己的需要,师生一起尝试寻找一种彼此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的解决办法。

3有效课堂管理的实践

大量研究发现,促使学生长久地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的最好方法就是教师采取积极的态度去肯定学生的表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有了自信心,往往就能积极地迎接各种任务的挑战,任务难度在心理上相对容易降低,在课堂活动中常常踊跃表现,问题行为会减弱甚至消失。因此职业院校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争取更多的时间来用于课堂活动,尽量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教师要用心上好每一堂课,这就要求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不断优化知识背景,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感到课堂学习有所得,学得愉快而有趣,这样课堂教学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教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愈来愈融洽,课堂管理的一系列问题自然而然就减少了。

作者:王晓青 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