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管理策略

初中教学管理策略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础教育管理模式日趋多元化。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全面改革目标的完成,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育根基得以夯实。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已经具备了技术条件。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管理中做出进一步的探索。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教学;管理策略

一、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构建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互联网+核心素养”教学管理模式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核心素养”的培养已得到实施。但是,通过系统的教育要让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乃至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除了通过各学科的学科教育教学之外,还需要探索“互联网+核心素养”教学管理路径,从学校层面对学生进行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等方面的教育定位,以此有效开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的各项能力。一是以学校网站为平台,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构建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体系,发展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素养。这样一来,瞄准六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以鲜明的培养目标明确全校管理任务,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形成合力。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各学科的教学之中,由分科培养核心素养达成潜移默化的整合教育效果,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互补互给培养走向核心素养的无缝融合培养。例如,通过国家、地方课程《信息技术》和校本课程《网页制作与设计》《程序设计入门》《机器人设计与制作》等的互补和弥合需要,由课内向课外,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达到“互联网+核心素养”教学管理目标。

二、以专业发展为目标,构建着眼于教师能力提升的学校“互联网+学科建设”教学管理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通用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特征已十分显明。在中小学校,无论是教学新理念的接受、新方法的吸纳还是彼此间的交流,都变得更为方便。“三通两平台”的全面使用,使教与学的时空更为灵活而广阔。教学活动的实施不只局限在固定的教室之内,校园、家庭甚至随便一个角落几乎都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场所。在这样的技术支撑和条件下,学校的教学管理就要迎头赶上时代信息化教学的需要,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目标,构建着眼于教师能力提升的学校“互联网+学科建设”教学管理模式。一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用电子白板、多媒体等信息化设备保障“班班通”教室,普及优质数字教育教学点,提高“人人通”教师和学生使用率,在硬件建设上达到“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要求,为实施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打下坚实的技术条件基础。二是加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训力度,有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彻底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新课改先进理念的武装下,熟练掌握和运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实现与学科教学的高度融合,完成向新时代教师的转变。

三、以效能一体为目标,构建着眼于领导班子建设的学校“互联网+层级评价”教学管理模式

学校“三通两平台”的开通,不但使得教与学的时空更为灵活而广阔,而且也让学校管理更为方便。尤其在管理平台的建设上,学校要以此为手段,不仅在管理方式上进行创新,而且要在管理效能上再上新台阶,彰显新档次和高品位。为此,学校建立与信息化教育教学需要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就显得极其重要。就目前的学校管理来看,很多学校已经在管理中利用了“互联网+”这一手段,将学校的学科教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和学校活动项目在网站上进行呈现,但是,还缺乏效能一体化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创新。尽管一部分学校也建立了自己的管理系统,但大多数都是由信息机构开发的,没有按照学校管理要求进行整体建构。因此,“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管理方式的创新不只是简便地在管理上运用了信息技术,也不是简单地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进行嫁接,而是通过“互联网+”将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进行深度融合,以效能一体为目标,构建着眼于领导班子建设的学校“互联网+层级评价”教学管理模式。一是分层落实“班级———年级组———政教(室)处”“备课组———教研组———教务(室)处”“课题组———专家团队———教研(室)处”“33制”各级责任,建立信息动态监管机制,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目标顺利、有效落实。二是成立以学校校长任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教学管理领导小组,与各处室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月通报制度,进行教育教学过程督查和月奖补激励评价同步实施,提升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成.“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建构的思路[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2016(10).

作者:杨禹国 单位:甘肃永昌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