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策略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策略

摘要:随着现在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目前社会发展了,尤其在高等学校教育之中更是如此,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跟高等学校的改革逐渐在高等学校不断展开。其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就是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科层式的,目前教育改革则需要表现为学校本位,两者在教学研究方面、教师发展方面以及教学控制管理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矛盾,这跟高等学校自身的复杂性有着一定的关系,高等学校自身所具备的复杂性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管理的开放性。我国目前一些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变革方案的趋势主要是:学校教学管理一直都在向前进,重视激励与服务,重新塑造出新的教学结构,也尝试将教学管理进行创新,但是这一种行为需要高等学校从内部开始,因此下文对于这方面进行论述,期望为高等学校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策略

一、概述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目标的提出,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到了教育行业之中,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行进入到了较为关键的时期,尤其是在高等学校之中,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多媒体的介入以及多中心的治理,成为了目前高等学校之中教育改革的重点。教学实践的改革跟其创新是目前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新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形态有着一定的要求,也需要新的教育理念跟体制的出现。我国目前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第四十个年头,具有多年社会发展的经验,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都进入了教学管理的新模式,为此找出新的教学管理方式,是目前高等院校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主要推动力。

二、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方式的挑战

首先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导致的课程变革,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挑战模式。课程改革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体系,从原先的课程转向成为学校需求的课程,其中有多种因素互相影响,这些所要求的学校需求课程,就是学校根据自身长期教育的经验,所形成的一种教学课程理念,也是从自身的实际所触发的,对于国家所要求的课程与自身课程进行开发结合,从而产生新的教育课程。新的课程教学是一种具有自主能动性的活动,也是在学校教育经验基础上所出现的课程改革试验,这种改革方面就不再是政府所推动的了,而是学校自身推动的结果。很多学校多在对于目前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进行判断之后,针对于当前的教育问题以及自身教育理念、教学发展状态,都有着更为精准的定位,并且对于这类问题进行分析之后结合政府要求的课程,将其补充完整。从高等学校自身出发,从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出发,开发出满足学生发展的课程,从而建立起符合教育改革目标的课程。从目前我国新教育改革目标来看,虽然一直以来都是政府所发起的,但是也出现了淡化相关政府作用的趋势,鼓励高等学校进行自主课程研究,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尤其如此。很多地区的高等学校都实现了课程整合的目标,将重点放在了课程开发上面,鼓励教师开展新的教学内容,打破原先的教学市场,增加了大小课、选修课等多种课程方式,保证了课程效果,这种具有个性化的课程改革,需要校长跟教师共同努力,尤其对于教师来讲,其成为了课程的构建者。学校为主的课程改革没有具体的经验,其是一个在摸索与调整之中进行不断改进与优化的过程,自身就要求学校教师具有一定的独立判断能力与思考创造能力,积极的参与到课程改革之中来,为学校的课程创新提供相关的看法。在这种充满了创新场景的学校之中,如果还是一味的墨守成规,使用原先的教学管理方式,将课程的目标都进行具体化,要求拥有着详细的课程表跟检测系统,使得教师没有相对自由的权利,那么这种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目前这种多元化、扁平化的教学管理方式,才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其次是教学研究的自主性跟教学管理的控制性方面所带来的挑战,课程改革校园化是必然的趋势,也是高等学校教学所带来的改变,高等学校在近些年来的改革之中,所产生的问题基本都依靠着教师进行解决,这就需要高等学校需要拥有更为现实的力量,要求教师成为教学研究者跟实践者。现如今很多学校都在改进自身教学质量,围绕着自身教学观念与资源优势,对于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从而制定出符合学校特点的教学内容,这类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教学特点,主要是解决目前学校教学之中所存在的问题,这是学校领导跟教师共同研究的解决,也将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这其中除了参与到课程研究之外,在自身教学之中如果发现了真实的问题就应该积极的进行研究。因为教学课程改革不能只是自然发生的,而是教师在日常中所发现的问题,并且对这类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明确,从而选择相关的策略方案,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其研究的动力需要来自于内在,而不是强制实现的。学校领导不能通过文件强制教师进行教学研究,而是要设计富有自身特点的教研活动,了解教师各方面的需求,在学校方面跟教师方面都建立起互相研究机制,鼓励教师进行个性化发展。最后是学校变革协同性也具有一定的挑战,高等学校的教育改革是一个结构性的转变,不是体现在系统结构的一种持续性更新,而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更新观念,其不仅仅需要自身观念支撑,还需要相关规则与角色的变革,更为关键的是,这种变革是一种组织功能的变革。关系到学校之中的各种要素,对其关系要进行有效重组与优化,也是关系到利益主体的配合。高等学校的教育改革不是对单一要素的改变,而是一种系统性的改变,每一项变革都关系到各方面结构的改变,不同要素之间进行合作,从而形成了联动的效应,让其向积极的方向去发展。目前高等学校的教育变革会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包括了家长、社会人员以及企事业单位等等,高等学校的变革协同要求我们对学校内部与外部都进行关注,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相关的互动关系,不仅跟家长与社会建立起联系,还需要实现资源共享。

三、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应对

第一是理念的转变,需要从底层开始变革,原先高等院校的管理主要是建立在基层上面,基层管理是一种较为系统化的方式,在整体系统之中有着很多设计完成的程序,相关组织成员会通过相关程序来完成任务。这种管理是一种追求效率的,也是一种从上而下的管理机制,教学任务就成为其中最为关注的焦点。基层管理的重点则是控制,强调这种基层管理必然会导致教学上缺乏创新,基层管理容易出现控制意识,这跟教学专属特质有着一定冲突,也跟目前教育改革状态下高校教育氛围有着差距。学校在进行教育改革过程之中,有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从其改革措施出台到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需要用一种复杂的态度面对高校教育改革,复杂的教育改革要求我们要打破原先教育观念,重新构建起教育体系,考虑到高等院校的特殊性,因此需要将所有影响因素整合在一起,因此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的改变,就要从基层管理专向共同治理。多元化的共同管理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变革,而是一种协同改变方式,改革并不是一个单向的,而是一种互动方式,教育改革方式更多的是来自于协商共同完成,而不是一种高压授权方式,改革结构也是一种互助的方式。改革的组织内容不同于管理内容,管理是一种按照一定层次所进行的,改革则是需要参与者主动参与的,所有改革可以从下而上,也可以从上而下,加上沟通性、协调性,通过协调来构建起长期的教育关系,重点就在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突出教学事物的重要性,从而一起构建相关教育目标,形成高等学校教育的凝聚力。第二是方式的更新,将原先的控制变为服务,根据目前教育改革的现状,高等学校的管理者更愿意将教育改革变为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这种方式需要坚守两个观念,一方面是要相信这种改革可以产生好的结果,从而将自身变成结果的代替,另一方面则是要相信这种管理方式能够控制人们的缺点,从而提升教育效率,将自身控制变成了教育目的,这种以服从为宗旨的,重视规定与控制教师行为,是无法激发教师参与改革的热情,教师只能够被动的陷入到教育改革之中,不能够对教育改革进行认同。相关教育学者将影响者对目标者的影响过程分为三类,一种是制度性服从,目标者所展现出来的服从性都是跟随制度所出现的,动机并不是从内心出现的,其能愿意服从的原因就是影响者会依靠制度对其进行惩罚。第二种是内在化的服从,目标者对于影响者有着一定的认同感与钦佩性,对其所表达的建议展现出支持与认可。第三种属于个人认同,目标者对影响者的行为属于真心实意的认同感,并且对其进行一定追随,他们的行为主要来自于内心的认可。上述讲到的控制管理就是一种制度性的服从,目标者因为奖惩制度所以不得不表现出服从行为,这种服从不是发自内心的。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改革不仅仅要符合相关规范,还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其管理的最佳状态不在于约束,而在于激励教师的积极性,所以教学管理改革重点应该在于激励。激励教师的特点就是给予其必要的信任,激励不仅仅需要通过人们之间互相信任来传达,还需要通过一定制度环境来表达,有效的激励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理解他人的行为并且进行有目的的关心与支持,而不是强迫他人进行相关行为,当教师能够体会到激励的作用知识,就会积极的参与到学校决策之中进行教育管理改革。第三是对权力结构的重新建立,每一所学校之中都有着行政权力跟专业权力,行政权力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权利结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跟职位有着一定的联系;专业权力则是教师所具有的权利,所有高校运行都是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学校进行教学行为需要相关的人力、财力的支持,这时就需要行政权力的控制与支配,但是管理者需要考虑到行政权力是否会越界,校长是否有效的使用了行政权力,不仅仅是依靠其进行发号施令,而是将其发挥最佳效用,校长指挥教师并且依靠自身魅力,帮助支持教师进行教育行为。教学是一种具有专业性的行为,促进教学管理改革的有效运行不仅仅是依靠着行政能力,而是一种与专业权力有关的行为,学校需要注重教师专业权力的培养,让其变成一种积极的教育力量。这种对学校权力结构的重塑,所采取的是权力下放的方式,真正实现一种权力的分享跟合作,成员之间互相分享其观点与信仰,让其互相支持帮助,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

四、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创新举措

首先是要加入教师评价,激发教学的自主性,对于教师的评价需要结合教师发展需要,尊重教师发展的规律,并且根据教师的个人特点,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增加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所有的教师都是具有个人色彩观念的,而且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这就需要引入评价教师的平台,推进一种新的教育系统。现在对于教师评价需要废除原先的评价模式,也要考虑到教师年龄、工龄、专业背景跟学科因素等等,不能对其使用同一的评价模式。目前很多高校对教师的发展跟成长都采用不同评价方式,也从不同角度对教师进行考核,设立综合性的荣誉跟单向性荣誉,还需要发挥评价的积极功能,不仅仅关注评价对象的实际表现,还需要注重以后的发展,并且根据不同的教师能力与水平制定发展方案。高等学校根据教师能力提出分层推进政策,能力较强的教师针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提炼,从而在学校科研活动中起到示范作用,一些能力不强的教师就需要跟随学校的科研活动,提供相应的研究资料,慢慢积累丰富的经验,发挥教师评价对其进行自我激励,关注教师的精神成长,为教师个性发展提供基础。其次是要让管理重心下移,管理重心下移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创新的重要措施,也能够减少权力结构层次,建立起以科室为核心的管理模式,通过对于权力的下放,让校园科室成为教育活动的第一负责团体,其不仅仅强化了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也下放了教育的权利,激发了组织跟个人的活力,还能够增强不同组织之间的沟通。高等学校通过权利下移推进教学管理改革,转变传统管理中的关系,实现学校组织的改变,将基层组织的活力激发了出来。教学权利的下移可以说是激活了组织内部的资源,增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责任意识,这种变更提升了基层负责人在学校之中的地位,充分发挥了基层组织的活力,让基层组织成为了学校发展的基本力量。基层组织之中教师不再只是执行者,而是主动参与者,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之中,在自我发展跟学校发展之中建立起相关联系。最后是探索具有特点的学习机制,学校管理变革给教师的能力带来了挑战,教师发展的需求在不断增加,面对教师专业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教师自身进行相关的探索,教师管理改革不再仅停留在口号上面,而是转化为实际的行为,具有特色的教学行为纷纷出现,从而形成了一整套稳定的操作机制。在高等学校之中可以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增加教师职业认同感,创建其妇幼特色的活动,从而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以专业组织为核心形成教研组,创立起文化俱乐部,这种组织活动表面上跟教师无关,实际上增加了教师之间的凝聚力,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

五、结束语

从目前的教育新课标来看,教学管理改革不仅仅能够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还能够履行社会的公正职能,推动国家的治理能力,对于目前现代化建设有着一定帮助,重视改革的协同性跟整体性,构建起高校组织机构,推动教学管理改革,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与价值。从社会发展来看,这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还能够提高高等学校在内的社会治理水平,这需要高校跟社会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白联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8(10):78.

[2]徐航.高校教学管理的观念更新与策略转换[J].艺术科技,2017,30(03):380.

[3]高杨.当代高校教学管理的观念更新与策略转换[J].黑龙江科学,2016,7(20):68-69.

[4]陈威,王丽娜.当代学校教学管理的观念更新与策略转换[J].文学教育(下),2016(01):164.

[5]杜芳芳.当代学校教学管理的观念更新与策略转换[J].教育发展研究,2014,33(24):80-84.

[6]杜芳芳.从行政控制到专业引领[D].华东师范大学,2011.

[7]陈昌苗.浅谈“以人为本”的学校教学管理策略[J].浙江教育科学,2009(02):45-46.

[8]张相学.学校如何管理课程[D].南京师范大学,2006.

作者:朱俊伟 单位:无锡太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