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下院校人事管理机制改革思考

信息化下院校人事管理机制改革思考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职院校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活力,当前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普遍存在信息化利用效率低、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低以及信息化人才缺乏等情况。为此,本文对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同时结合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机制改革的具体路径,以期对高职院校人事工作效率的提升和管理机制的完善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引言

在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当中,人事管理作为其重要组成,也是高职院校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因此,做好人事管理工作就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十分重大的课题。由于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管理体系、教育经费以及办学性质等存在较大的差异,致使高职院校缺乏足够的行政管理人才,出现人事管理工作量大、管理工作覆盖面广、重复率过高等情况。同时,许多人事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的使用能力不足,在进行信息统计和数据填报时,往往采用人工手动模式,这就容易导致出现数据上报不认真、数据统计误差较大,甚至出现虚假上报等情况。此外,尽管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将信息化工作运用到了人事管理方面,但是由于管理经验不足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导致许多人事管理干部工作效率较低。因此,有必要对信息化视角下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机制改革进行深入探究。

二、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现状

(一)对信息化工作认识不足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许多高职院校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了校园管理和校园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有关调查显示,许多高职院校有关人员缺乏科学的人事管理理念,将人事管理简单地与人员招聘和档案管理进行挂钩,同时将信息化改革与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办公趋于等同,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很难形成科学系统的人事管理制度,严重阻碍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发展。为此,高职院校必须结合时展的诉求,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然而,大多数人事管理信息的数字化只应用到了查询、统计等辅助功能,同时人事干部没有全面深入地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也没有系统地理解信息化改革对于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许多人事干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过于肤浅,没有将信息化手段完整深入地应用到日常工作当中。

(二)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较低

在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进程中,普遍缺乏对管理工作的整体规划,并且没有依托实际情况,建立高效的数据信息共享平台。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工程,各个部门的政策和数据信息都有所不同,如果各个部门之间只是闭门造车,仅仅只是建立了满足本部门需求的数据查询系统,而无法与其他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交流,那么就会使得在高职院校内部形成多个信息孤岛,造成数据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下降。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的一些人员信息化水平较低,无法科学准确地运用好信息系统技术更新功能,影响了高校信息化管理机制的建立与优化。针对这一情况,广大高职院校必须立足实际,从顶层设计出发,统筹规划信息系统建设,保障不同部门之间都能够依托该信息系统进行输入和输出,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内部人事管理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机制改革路径

(一)准确定义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工作内容

为了全面做好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改革工作,高职院校首先要对内部管理部门的职责进行系统划分,按照不同标准将人事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界定。具体来说,从工作性质上来看,管理信息主要包括工资信息、人事档案信息、人事基本信息以及员工绩效信息等。而从管理内容方面来看,人事管理信息则主要包括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两大类。不论按照哪种分类标准,这些信息都是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开展人事管理信息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应制定工作定义、工作目标与管理标准,系统、科学地对信息进行分类和规划,运用科学的信息化手段保障人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重视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与改革工作是当前高校管理质量改革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要将这一内容放到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引导管理人员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积极进行信息化与本部门工作的协调与融合工作。同时,高职院校需要将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视为推动学校各项进程不断发展的原动力,从战略的高度,明确信息系统化建设的总体架构,提高该系统功能设计和业务流程的专业性。其次,高职院校要强化对内部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推动从学校到相关院系的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拓展,提升专业人才建设的质量。最后,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人事管理信息服务机制,统筹相关的职能部门与人员,优化信息管理组织架构,规范信息工作管理,建立系统服务机制。

(三)全面推动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

为了将信息化技术全面运用到人事管理工作当中,高职院校必须强化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科学性、智能性以及深入性,通过符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的网络信息交换平台的搭建,方便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与办公。同时做好相关培训,全面提高人事管理人员利用信息化开展办公的意识和能力。具体来说,高职院校要实现从信息的前期输入到日常的材料提交和申报以及教师的绩效考核、工资福利、职称申报、评聘管理等内容的信息化过程全覆盖,实现无纸化办公。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传统的人力资源模式被彻底打破,随之而来的是智能自动化办公不断推进,加强了流程信息化、数据信息化、远程办公、在线协同等举措,可见,信息化的逐步推进使得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也在不断变革。

(四)构建“多方复用”的人事管理信息化平台

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平台建设需要将学生以及管理人员的基本状况、校企合作情况、人事工作年度考核等情况综合考虑在内,从而充分体现人事管理工作多元化、深入性、动态性等特点,以此来避免传统人事管理模式信息孤岛情况的发生,减少部门之间功能重叠、管理效率低下等状况。在“多方复用”的人事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有关人员首先需要重视相关信息的填写和申报工作,并且由学校层面对其进行科学审批,实现“一次填报,多方复用”,对各类信息进行“综合管理、相互认可和共享”。除此之外,这一人事管理信息平台还必须能够实现PC端和移动手机端的同步操作,确保各种信息的显示、查询与输入都能够进行同步上传与更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领域的改革也涌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方式。在这一背景下,“数字校园”建设已经成为一项新的办学策略。为此,广大高职院校必须深入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将信息化技术融入人事管理工作中,通过信息化来开展人事管理机制改革,进而转变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状况,促进本院校人事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进而为我国职业教育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武金鑫 单位: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组织人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