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企业税源管理模式创新

谈大企业税源管理模式创新

摘要:大企业税源结构较为复杂,业务跨度较为广泛,在企业税源管理中要重视对大企业税源的规范管理。系统选择税源模式,能提升税务管理质量。本文在阐述大企业税源管理模式应用问题的基础上,就大企业税源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展开分析,期望能建立适应市场环境和当前税收政策的税源模式,优化企业税源管理结构,促进税务机关较好完成其经济与社会职能。

关键词:大企业;税源管理;模式;选择

一、引言

税源管理是现代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税务管理从税前监控、税中征收、税后稽查及税款转交等环节开展的一系列管理工作。从本质上讲,税收来源于经济,要充分保证税源、税收的稳定性,就必须重视市场大企业等经营主体的稽查管理。我国税务管理的大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负政策,税务机关在税务管理中,扎实推进“放管服”纵深改革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了实现了税收征管向授权的转变。全新税务管理模式下,“以信治税”成为企业税务管理的基本理念。基于这一理念,还应建立高度适宜的税源管理模式,然而结合当前大企业税源管理现状来看,大企业在税源管理中存在政策引导及保证不全面、简政放权和优化服务落实不到位、税收监管不足、大企业税收风险突出等问题,这严重地降低了大企业税源管理质量,不仅影响了大企业经营效益,而且阻碍了我国税务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因而在“以信治税”要求下,还应推进税源管理的系统创新。

二、大企业税源管理模式应用问题分析

1.政策引导及保证尚不全面

大企业税源管理中,开展政策引导及保证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税源管理的规范性、稳定性,进而为我国税务征管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在2014年,我国就已经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信用中国建设的顶层指导文件。基于这一文件,税务总局修订了《纳税信用管理办法》等诸多法律文件,这为大企业税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指导。但不可否认的是,大企业税源管理中的政策引导及保证依据不够全面。一方面,这些政策引导文件停留在顶层设计层面,相关补充性文件尚未完善,这使得在税源管理中有指导文件但缺乏细化条例约束。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环境的发展,企业税源结构逐渐复杂,而且业务的跨度较广,这增加了税源管理的难度。在实际管理中,现有的政策条例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税源管理需要,有必要进行大企业税源管理政策的完善。

2.简政放权和优化服务落实不到位

在现阶段的税务征管中,我国正致力于良好的征管信用环境建设。在放管服背景下,税务征管过程不仅要做到权限下放,而且要强化公信力构建,以此来提升服务质量,在征税、纳税双方之间形成互信,这样才能提升税务征管质量,保证企业效益和税务征管的现代化发展。但是在当前大企业税务征税及税源管理中,简政放权和优化服务落实仍然存在不到位问题。一方面,征税机关与纳税主体之间尚未形成完全互信的管理模式,这使得税源管理中难以真正做到简政放权。另一方面,当前的税务征收管理中,征税机关与大企业之间尚未形成相互平等、尊重的关系,征税及纳税主体关系不对等,导致大企业在纳税中并未得到较高质量的服务,降低了税务征收管理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3.基于纳税信用的税收监管不足

税收监管是税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监管中,尤其是要重视纳税主体信用程度的监管。在信用征管理念下,信用分析成为企业信用状况差别化监管的主要途径。通常当企业信用状况良好,且经营风险较小时,可提高信任度,为企业的税务征管提供便利;而当企业信用情况整体较差,且存在较多经营风险时,应强化监管,并增设管理环节,以此来降低税源管理及税务征收管理的风险性。但在实际管理中,大企业税源管理还存在税收监管不足的问题:一是在我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收录的自然人约10亿人,而企业和其他组织多达2500万户;这些群体的信用监管和税收监管是一项较为专业、复杂的工作,当前税收监管体系尚未实现这些群体的完全覆盖。二是在不同群体税收监管中,尚未能根据纳税信用制定差异化的监管体系,这使得税收监管中的针对性不够明确,降低了大企业纳税主体的管理质量。

4.大企业税收风险突出

其一,征税机关对于大企业纳税风险的评估不足,尤其是在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中,缺乏较为有效的分析模型,同时对于信息化工具的应用较少,纳税人信用和风险状况的监督有待加强。其二,大企业不仅是税收风险的多发领域,而且也是税收风险重点监管对象,在大企业税收风险监管中,税务机关应重视管理指引和规程的优化。但现阶段大企业纳税监管中,这些管理指引和规程尚不全面,难以为大企业税收风险将提供指引。其三,大企业税收风险监管不够全面,即在实际监管中,税务机关未能真正做到大企业税收风险的事前引导、事中风险监控和事后稽查,全过程专业服务水平较差。

三、大企业税源管理模式创新措施

1.搭建税收管理平台,创新税收管理模式

一方面,在税收管理平台建设中,税务机关应搭建基础的税务管理框架,并在集团企业层面设置管理平台,实现税收的分层管理。值得注意的是,税务机关应按照分级管理的方式进行风险控制,尤其是针对一些重大事项及特殊事项,更需要在税收管理平台的支撑下,系统化地进行税收相关事宜的评估,并编制具体的管理方案,以此来适应税务征管的新环境。另一方面,在税收管理模式创新中,基于“以信治税”背景,税务机关应要求大企业加强自身管理,在税务征管中做到以互信和契约精神为导向,进而实现从被动改变到主动作为的转变,提升大企业税源管理质量,为新时期的税务征管创造良好条件。

2.培养专业人才,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是放管服背景下税务征管工作开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实施大企业税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值得注意的是,简政放权和优化服务均需要较为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基于此,税务机关积极发展业务型人才的同时,需要利用有限资源进行税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确保培养的税务人才能正确应对现代化的税务管理模式和税源管理手段。新时期要培养专业人才,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税务机关在税务人才培养中应做到:其一,强化放管服理念教育,确保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理解授“信”于纳税人的市场大环境;其二,税务管理人员应正确认识到简政放权的根本在于治税以信,因而在进行企业税务管理服务中,应重视企业信用条件的管理和约束;其三,针对简政放权下征税机关所提供的基本服务,税务机关税务管理人员还应重新进行部门和角色定义,对后期的管理体系和流程进行变革,并加强与征税单位的联系,降低税务风险和成本,提升税务管理质量。

3.加强内控建设,重视风险评估控制

全新政策体系下,税务征收中的风险事项增多,这些风险会给税源稳定性带来较大威胁。大企业作为较为稳定的纳税主体,其纳税的规模较大,当大企业出现经营风险时,不仅会影响企业自身的收入,而且会对国家税收造成影响。基于此,税务机关在征税管理中,还应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并且在内部控制管理中,重点突出风险评估管理。首先,要求税务机关构建系统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组织体系,然后结合税收环境及税务征管要求,开展单位内控管理工作。其次,在税务征管风险管理中,应重视风险预防方案编制,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处理等环节开展管理,尽可能地消除税务征管风险。最后,在税务风险管理中,要求结合“以信治税”、税务征管管理体制,开展税务层面的风险特征识别和管理,完善税务风险管控流程,提升企业税务管理质量,确保大企业这一税源的稳定性。

4.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信息管税质效

一方面,在大企业税源管理中,征税机关、纳税企业应协同配合,然后在互联网技术的指导下,构建的管理平台,税务征管的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在构建“互联网+税务”平台后,税务机关还应注重自身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既有的管理质量,搭建内部管理平台,努力适应新时期的税务征管环境。此外,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税务征管体系后,还应在大数据技术下,开展大企业税源管理的顶层设计,从纳税申报、发票管理、政策解读、应用引导和风险防控等诸多层面进行信息化转变,动态掌握大企业纳税情况,确保税源稳定,提升企业税务管理效率和质量,促进企业效益增长和税务管理的现代化发展。

四、结语

在税收征管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以信治税”成为当前税务征管的基本思想。基于这一思想理念,大企业要实现税源管理方式的创新,还应在考虑当前税源管理问题的基础上,搭建税收管理平台,创新税收管理模式;同时培养专业人才,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并加强内控建设,重视税务风险评估控制;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化的税源管理还应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信息管税质量效果,提升大企业税源管理有效性,并进一步推进我国税收现代化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作者:刘兰洁 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日照市岚山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