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论文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论文

一、中小企业信贷特点

(一)中小企业信贷收益率较高

目前,商业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是在基准利率上上浮40%,而发放的大型优质企业的利率一般为基准利率甚或下浮10%,因此,相比于大型优质客户的贷款收益率,中小企业贷款收益率高多了。

(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在可控范围

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起步晚,家族式发展模式诸多,加之没有足额抵押物、抵押物变相难、财务不规范,导致了融资渠道单一,担保公司望而生畏,就算融资也有较高成本,但在商业银行完善的信贷流程管理体系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仍在可控范围。

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所谓信贷风险,是指信贷资金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是波动性,这种不确定性表现为信贷资金的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和信贷资金损失形成呆帐的不确定性。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种类主要表现在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针对于此,商业银行控制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

目前商业银行普遍成立了公司业务部、国际业务部、小企业业务部,在此基础上,在中小企业密集区,还设立特色支行,这些管理部门和机构专营中小企业信贷,在贷款审批时间、额度、利率上都有放宽条件的做法。

(二)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基本流程化。

商业银行信贷流程管理已经基本实现,利用流程对中小企业的各项信贷指标进行准确评级和评价,每笔贷款的发放都要经过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的流程化管理,如发现中小优质企业信贷抵押物质量不高或者抵押物不足值,还引入了第三方担保公司。

(三)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信贷产品。

针对中小企业传统的信贷产品有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国内保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等,如今,商业银行加大了产品研发力度,可以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特点量身打造产品,用的多的有三权抵押贷款、商标权及专利权质押贷款、文化创意贷款、融资租赁贷款等,并且产品一旦投入市场就执行了全流程风险管控。

三、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具有商业逐利性,永远追求利润最大化,一味地想做大,想尽办法拓宽信贷规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但向中小企业合理、合规投放信贷资金才是永久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

(一)信贷调查不实

中小企业一般不具有品牌效应,做好信贷前期调查至关重要,但部分信贷人员往往在调查过程中走马观花,坐在会议室翻看报表,看视频听汇报,没有对中小企业所有者发起的背景、股东组成状况、产品销售渠道、盈利模式、应收应付账款、水电税的缴纳等等进行实打实的调查和走访分析。同时商业银行忽视了针对不同种类的产品制定不同的企业调查、贷款审查、贷后管理重点,影响了贷款的发放速度和风险管控重点。

(二)信贷决策权过于集中

商业银行“金字塔”型的垂直管理体制是导致信贷决策权过于集中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都成立了审贷委员会或者事业部制,下设支行也多设立了审贷小组,对一定额度内的信贷要严格按照报批、上会的程序,形式上做到了审贷分离、权力制衡,但并未改变“一言堂”式的上会,很多贷款仍带有行政审批色彩,部门之间的权责没有匹配和制衡。

(三)信贷操作不规范

除了信贷调查不实外,信贷操作不规范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是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对中小企业所在的行业不加以科学分析,也不顾国家三令五申的限贷政策,喜欢一哄而上追逐产业热点;二是行业竞争不规范,由于缺乏规范和引导,金融机构粗放经营、盲目争抢业务;三是在贷款审查中,对企业的市场展望及贷款用途不闻不问,信奉抵押物、担保物足值就万事大吉。

(四)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在信贷业务中最常见的表现是企业与银行对同一项目所了解的信息部分或者全部不同,出现不同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在了解的途径上不一致,企业往往因为扎根这类行业很多年,对项目的风险和收益情况估算严密,而银行只能根据市场上各个项目的风险综合进行评估,这势必就会引起企业欺诈银行,出现“道德风险”。或者企业存在机会主义动机,将贷款挪作他用,违背初衷交易方向。特别是利率市场化后,要想争夺到优质客户,商业银行必须用最快的时间、最敏捷的市场反应能力,来做到最大限度的缩小信息不对称差距。

(五)风险和收益不对称

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中小企业本身较低的抗风险能力使得中小企业贷款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在利率管制条件约束下,一旦形成的风险没有更高的收益来弥补,就会造成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和收益不对称。中小企业贷款少、频、急,人力成本过高,加之严格的信贷责任追究制,在一定的容忍度后还执行终身追究责任制,导致了信贷人员发放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措施研究

加强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决策层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树立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念;对信贷风险控制应是全过程的,要从贷前、贷中和贷后全方位进行管理;除了量身定制中小企业资信评价体系外,还应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

(一)优化信贷流程

对于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流程设计不合理、先天性不足造成的风险,可通过信贷流程的优化进行规避。一是按照扁平化原则优化信贷业务流程。扁平化原则即取消行政化管理,即客户经理与信贷分析员共同完成贷前调查后不必通过支行行长而直接提交贷款审查委员会,信贷管理部审查人员在完成独立审查后也不必通过部门经理而直接上会。市场拓展部负责人及信贷管理部负责人作为贷款审查委员会委员,只在审贷会审议过程中就信贷业务发表个人意见。这样,一笔贷款通过调查、审查、审议三级,审贷会审议通过后报行长签批发放贷款。二是根据中小企业行业风险程度设置信贷审批流程。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按一般风险和低风险进行划分。中小企业所在行业是与龙头企业、大型企业、或者国有企业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关系,该中小企业又是上下游产业链的核心企业,盈利能力、资信状况均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那么此类企业属于低风险企业,商业银行应该采取短流程办理,可以颁发贷款证直接上柜或者网上办理;中小企业所在行业刚刚兴起、科技含量不高、人员规模不稳定的划归为一般风险业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标准化流程办理,有些还应采取特殊机制进行处理。三是不同产品制定不同贷后管理监控要点。如国内保理业务,贷款发放后应监控应收账款账户的变动情况,主要供应商及销售客户的变动情况,供应链上下游核心企业的经营情况,业主自身的信用情况、财产变化情况等。四是信贷流程优化应配套相应机制。信贷流程优化后其配套机制必须跟上步伐,应包括风险管理垂直化、信贷流程弹性化、岗位设置专业化、资源利用合理化、激励约束有效化。

(二)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方法

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日益活跃,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平台主要来自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与信贷风险成正比,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方法和风险预警体系防范中小企业风险。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路径有:首先建立科学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以风险分类的标准衡量中小企业,优化中小企业选择,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客户群的整体质量。其次实行贷款组合。中小企业分布广、类型多,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贷款组合,比如地区组合、行业组合、贷款期限组合、信贷种类组合、回报率组合等推广信贷,大大节约人力成本和财务成本。第三,执行统一授信制度。中小企业授信可与内部评级制度相结合,可不断调整授信权限,这样既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可激励信贷人员的积极性。

(三)建立风险预警体系

风险控制主要是通过科学的风险指标体系来实现的,包括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等一系列指标,并根据这些风险指标及时提供的预警信号严格控制风险、消除风险,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因此,应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可重点加强宏观风险预警、行业风险预警、区域风险预警建设。要围绕中小企业经营行为、业务管理、资产安全建立定期业务分析、信贷资产质量评价、资金运用风险评估加以分析,将风险早期的防范工作做细致做扎实,把防范风险工作贯穿到整个信贷流程,使商业银行各个业务环节都设有风险防火墙。

(四)健全信贷激励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由于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偏高,但它又是信贷业务中的蓝海部分,信贷人员想主动参与却又积极性不够,可以通过信贷激励制度激发信贷人员的潜能。首先打破中小企业信贷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和行政管理人员共吃“大锅饭”的体制,才会切实增强信贷员工防范风险意识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其次对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作出突出贡献的信贷人员要给予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最后对形成信贷风险的责任人要根据风险的类别、程度、额度大小进行容忍度区分,不能一味地处罚。

作者:龙正清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天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