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风险管理

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风险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越来越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内部控制管理作为医院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的高效运转有着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分解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步骤,分析了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风险点,并提出相关优化措施,以期为医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风险识别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受到了广泛关注。各大医院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不仅仅是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也是医院实现长远发展的需要。医院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有助于完善管理制度,对医院运营风险进行有效防控。医院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医院合理调配各项资源,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对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虽然政府部门对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了指导意见,但医院的业务性质与一般单位有着较大差异,导致各个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尽相同,内部控制工作成效也参差不齐。为此,医院需要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排查风险点,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

(1)设立工作小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协调多个部门共同参与,这就需要在工作开展之前,从各部门抽调人员,并由医院管理者任组长,成立内部控制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负责体系建设的重大事项决策,确保项目高效推进。工作小组应由各部门的骨干力量组成,他们熟悉各部门的业务,能够保证项目质量。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业务骨干要带领各部门人员,对本部门的业务进行重新梳理,加强风险识别;同时,加强各部门与工作小组之间的交流,保证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能够全面落实。

(2)做好宣传工作。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转,离不开医院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所以要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广泛宣传,让全体员工真正理解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之前,各部门的自主权比较大,工作当中的失误也不太容易被发现,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有助于规范各部门的工作,加强医院管理。这可能会引起一些部门的抵触,所以需要做好宣传工作,积极转变思想认识,对后期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有很大帮助。当然,宣传工作也要考虑各岗位的实际需要,对于医院管理层,需要坚定他们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信心;对于基层员工,需要明确他们的内部控制责任,以及各自岗位的风险点。

(3)调研并制订方案。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之前,医院要做好调研工作,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医院的运营现状,查找各部门和各业务环节存在的风险点,为制定内部控制方案提供有力支持。调查完实际情况后,需要结合内部控制的具体要求,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方案应当包含实施目标、各节点工作任务、实施计划、各节点责任主体、编制内部控制手册、工作成效考核等。实施方案需要得到工作小组的认可,还需要经过职工大会批准,之后才能组织实施。

2.全面实施阶段

(1)各部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各部门应当对业务进行全面梳理,整理出各自的业务清单,避免遗漏。内部控制工作小组根据各部门提交的业务清单,进行整合、归类,再结合医院发展需要,最终确定医院整体的业务清单。内部控制工作小组将整理后的业务清单,发放给相关人员完成业务流程图及附言编写。业务流程分解后,逐项查找各项业务环节中的风险点,形成各业务环节及各岗位的风险清单。梳理业务流程及风险点之后,就要加强医院规章制度建设。规章制度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载体,是内部控制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医院规章制度建设要有系统性和完整性,既要符合医院整体发展需要,也要覆盖所有风险点。对于内部控制制度与实际业务操作存在差异的地方,要及时修改完善,确保各部门能够按章办事。规章制度制定之后,需要逐条细化至每个岗位,明确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编制岗位责任书。

(2)加强风险管理。医院可以将以往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风险问题进行分类汇总,编制风险清单,搭建起医院的风险管理框架。从风险管理角度,将所有的风险划分成四大类,包括战略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及合规类风险。从管理层级角度,也可以将风险划分为整体风险和业务风险。对风险进行多维度划分,有利于后期风险排查及分析总结。内部控制工作小组需要对所有风险点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完善预警机制,为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供依据。

(3)编制内部控制手册。医院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及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并根据业务层面的重点事项来编制内部控制手册。内部控制手册要重点涵盖业务预算、业务采购、资金收支、资产管理、基建建设、合同管理等环节。内部控制手册要详细列明各项业务的业务流程、风险点、岗位工作要点等信息内容,要能够帮助相关操作人员规避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编写内部控制手册也是对流程与制度的一次梳理,找出内部控制制度要求与实际业务工作不相符的地方,并加以修正,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三、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风险点

医院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加快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但从内部控制工作成效来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仍有较大改善空间。从医院内部控制体系运用效果可以看出,大多存在以下风险点:内部控制意识不强、业务流程设置不够合理、信息公开不够到位、预算编制与成本管控不健全、未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等。

1.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医院管理层往往具有较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但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导致部分医院管理层认为内部控制可有可无。甚至少数管理人员错误地认为,内部控制工作会降低业务部门的办事效率,严重阻碍医院的业务开展。因此,不少医院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得不到各部门的积极响应,内部控制制度无法落到实处,无法发挥积极的作用。

2.业务流程设置不合理

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必须符合运营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部分医院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仅仅做到了制度统一,而没有对不同岗位进行区分,导致内部控制制度脱离了业务需要,缺乏科学性与实用性。部分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侧重于财务流程管控,比较关注费用列支审查与资金集中管控等工作,而深入业务流程的成本管控、医疗物资领用管控、风险测评等环节存在不足,一些医院的管理经验比较欠缺,无法形成健全的管理制度,造成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当前,部分医院没有严格落实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部分医院出于人员成本和业务保密的考虑,一人多岗、一人多责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大大增加了岗位风险,缺少有效的监督与制约,风险发生概率大大增加。少数管理人员甚至错误地认为,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是一种阻碍,不利于工作开展,会降低工作效率。

3.信息公开度不够

部分医院对于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部分医院认为信息公开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没必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整理公开信息,只要做好医疗服务就可以了。信息公开度不够,造成内部信息的沟通不畅,增加了沟通成本,降低了医院资源利用率,不利于医院长远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难度,不利于加强监督。

4.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不完善

作为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在内部控制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经过多年发展,医院基本都建立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体系,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预算编制不够科学细致,预算可执行性较差,成本管理未形成闭环等。目前,部分医院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往往是在去年数据基础上进行简单调整,没有详细的编制依据,预算数据也无法细化,不能细化到各个科室或者目,使得预算控制效果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各科室对预算执行的积极性也不高,预算方案变更、预算超支现象时有发生,无法为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提供支持。部分医院的经营情况较好,医院管理层对成本管理不太重视。现阶段,部分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还停留在成本核算层面,只是进行事后成本分析。在成本指标建立、成本分析、信息反馈等环节,没有投入必要的资源,导致成本管理体系未能形成闭环,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使得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收入支出管控、易耗品管控等环节,出现一些风险问题,造成了运营成本增加、资产流失等问题。

5.缺乏有效的考核制度

目前,大部分医院都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但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科室负责人给科室人员打分,分管领导给科室负责人打分,无法全面考核工作人员的业绩,也不利于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落实。部分医院建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因为工作量庞大,缺乏规范的考核制度,无法及时反映管理过程中的问题,造成内部控制工作成效不佳。

四、相关优化措施及建议

1.加强内部控制意识

医院要加强内部控制的宣传工作,转变员工的思维理念,慢慢消除员工对内部控制工作的抵触情绪,让大家认识到内部控制不只是监督,还是对员工的一种保护,可以有效规避各种风险问题,提升工作效率。另外,医院要加强培训工作,通过集中学习、相互交流、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工作,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业绩,形成良性循环,为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2.优化业务流程设置

医院大多数业务是按章办事,所以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具有针对性。以医院的收入支出业务为例,要想加强收入控制,可以从岗位职责、业务流转、合规性设置、票据管理及结算时点管理等方面入手;而要加强支出控制,可以从岗位控制、支付手续及支付流程等方面加以管控。根据各个环节、各个操作步骤来制定内部控制措施,便于业务人员后期操作,这样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同时,严格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这也是有效防止岗位风险的重要方式。特别是财务岗位,对财务职能进行分解,并设置相应岗位,避免职能重叠、交叉,能够有效防止财务风险。会计出纳与会计核算不能由同一人完成,收付款与收付款审核必须由两个岗位完成,加强交叉监督,完善风险管理措施,确保资金安全。医院要积极落实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不同岗位要进行交叉监管,这样才能降低各类风险。

3.加强信息公开

从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来看,很多医院都不太重视信息公开工作。当然,信息公开在内容、范围、方式、程序等方面也要符合相关规定。加强信息公开,有利于医院政务信息实现公开透明,能够减少人为干预,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效率。因此,医院应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信息公开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从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4.完善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

预算编制一定要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医院在编制预算数据之前,就要加强与各业务部门的沟通,通过细致筹划,制订切实可行的预算方案。预算方案确定后,还要及时分解预算数据,明确支出内容。预算管理要做到程序规范、覆盖全面、细致可行、数据准确。从设备采购、建设项目立项,再到物资领用、项目验收完工等环节,都要做好预算管控。在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过程中,成本管理工作也要及时落实到位。在设备采购之前,要有充分的申请购买依据,要分析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好询价、比价工作,按照相关流程进行采购。在医疗耗材使用方面,要充分结合业务量与医疗消耗情况,进行科学分析,设置合理的领用标准,杜绝医疗耗材的浪费现象。成本管理工作不仅仅要做好成本核算工作,还要加强成本预测、事中成本管控等工作环节。医院可以定期组织成本分析会议,通过科学分析与充分交流,及时完善成本管理方案,加大成本管理的执行力度。

5.建立有效的考评制度

内部控制体系的顺畅运行,离不开有效的考评制度。各医院可以尝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完成各项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管控,进而促进内部控制体系顺畅运行。实行定岗、定责方案,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细分,将责任落实到各个岗位,确保考评工作有据可依,并将考评结果与部门绩效、员工绩效挂钩,提升内部控制工作成效。另外,还要落实问责机制,对暴露的问题要持续跟进,督促整改,从而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

五、结语

医院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有助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降低医院经营风险,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能力,有利于医院长远发展。本文详细阐述了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步骤,分析了内部控制体系的风险识别点,并根据业务流程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以提升医院内部控制工作成效,促进医院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侍琴 单位:江苏盐城市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