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物资采购管理应用

信息化物资采购管理应用

摘要:

充分利用信息化可以降低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相关企业工作人员需要认真研究其中的管理问题,通过格式化的数据,数据的实时更新,相对准确的销售计划等措施来提高集中采购的时效性,提升企业物资集中采购的管理水平,使采购活动能够满足企业运行对销售、产品质量、财务指标的要求。

关键词:

集中采购;时效性;信息格式;实时更新;管理

物资采购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核心之一,直接影响生产进度、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和流动资金占用。更重要的是采购的效率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行效率,是库存管理和流动资金管理的核心指标。大型企业为降低采购成本,保证物资质量稳定都会采用集中采购模式,以确保产品的成本和质量,同时简化采购操作,降低企业总体的采购管理费用,并通过集中采购有效控制库存水平和财务成本,可以说集中采购是现代化企业的基本特征。

一、信息化是推行物资集中采购的必由之路

在集中采购的模式下,一个采购中心会服务多个不同地点的内部用户,每个内部用户又是基于自身的销售计划制定的生产计划,对物资的需求时点和数量上各不相同,多个需求时点和数量需要汇总到采购中心,采购中心将汇总的年需求包括时点和数量发给合格供应商,供应商按照要求的时间、地点和质量、数量完成交货。这是一种理论状态。在现实情况下,集中采购往往要面对时效性压力。时效性是指从采购需求产生时点到产品按要求到达内部用户指定地点的时点,其中包含两个概念:采购周期和准确性。一般来说,采购周期越短越好;同时物资要在数量、质量和规格上百分之百符合内部用户的要求。具体来讲,采购周期就是指从内部用户,比如某个工厂或子公司的生产计划产生的时点为起点,到所需求的物资到达指定地点的时点,例如到达内部用户的仓库或工厂的时点。采购周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内部周期:即从生产计划产生到采购订单发出;外部周期:即从采购订单发出到物资到达订单指定地点。采购时效性在集中采购的过程中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集中采购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动态实时数据要在内部用户和采购中心之间多次、高质量的交流,因为信息多次交流导致信息质量大幅度衰减,进而造成采购决定无法准时做出或决定错误,使采购周期变长,准确性变差。要达到采购时效性要求,集中采购比一般采购难度要大得多,在实施集中采购的过程中,内部用户,也就是实际需要使用物资的部门比如生产工厂,和采购中心,即执行集中采购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间接的、不连续的,信息流动因为体系和体制的原因交流不畅和滞后。而且,从组织结构上讲,内部用户和采购中心一般分属两个独立内部机构,在一般采购过程运行的一个决策中心的直接指令在集中采购过程中是两个决策中心在参与,指令变成间接信息。信息交流的效率和准确性大幅度降低,非常容易使采购时效性无法达到内部用户的要求,造成采购失败。更重要的是,频繁的采购失败,致使生产拖延和库存水平上升,最终会影响到销售额、流动资金成本等企业运行的核心指标。这是绝大多数推行集中采购失败的根本原因。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信息自动化,在信息的采集、分类、汇总、分配以及反馈都做到自动化。也只有在信息处理自动化的条件下,才可能做到内部用户和集中采购中心的信息交流及时准确,这样才可能达到内部用户对采购时效性的要求。信息自动化的采购平台也是突破两个决策中心参与集中采购过程所造成各种弊端的有效手段。

二、集中采购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的管理问题

信息化处理已经有多种基于数据库的商业软件可供选择,这里不做讨论,重点讨论应用这些软件时几个主要的管理问题。

(一)信息格式统一,避免隐性信息

集中采购的物资必须有统一的定义,包括产品名称、规格要求、内部检测方法、合格供应商名录以及产品的包装形式,并以信息化的格式加以规范。可以用信息化格式加以统一的信息称为显性信息。在实际运行中,只要有不一致的因素,就必须产生一个单独的产品代码,而产品代码增加会导致信息量成倍增加,会使信息交流的时间变长甚至失控,增加采购难度。这些信息格式的统一,需要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部门协调制定,是推行集中采购的基础工作。除了显性信息,每种物资还可能包含大量的隐形信息,这些隐形信息以约定俗成的、没有文字或数字或代码描述的状态存在,或存在于内部用户的某些个体的头脑里,是某个内部用户特有的。隐性信息的存在会导致集中采购过程中信息准确性大幅度降低。在一般采购模式下,信息可以做到直接交流。这时的内部用户和采购部门往往处于同一办公地点同一个组织体系内,可以面对面直接交流。在面对面直接交流的情况下,除了显性信息之外,隐形信息也可以进行交流,信息交流相对准确。而且内部用户和采购部门这时处于同一个组织机构内,可以通过上层的直接指令确保信息交流的时效和准确。而在集中采购模式下,交流的主体处于不同的空间,又隶属于不同的组织结构,致使隐性信息是无法交流,使信息交流的准确性大打折扣。数据格式统一的过程就是将隐形信息转变成显性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要统一已有显性数据的数据格式,还要将影响采购周期的隐形数据转变成可以通过信息自动化平台交流显性数据。这个转变过程是控制采购内部周期的有效手段。推行集中采购往往从简单物资着手。简单物资是指企业需求量大、需求稳定、质量规格统一、供应商质量相对稳定,不包含隐性信息的物资。这样的简单物资因为不包含隐形信息,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量小,信息准确性较高。

(二)信息的实时更新是做出正确采购决定的基础

整个生产经营活动是个动态的,各个运行中心实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都带有时效性的特点,即定义这些数据的时候必须含有时间因素。例如说价格,一定是某一时段内的价格,某些价格变动剧烈的大宗商品甚至是某一时点的价格,包含时间因素的价格才是有实际意义的。这就要求那些涉及到集中采购的、带有时效性的数据必须能够准确地、实时地更新,实时地产生各种物资的库存、在途、已订以及预计需求等状态的信息。只有在数据更新保持实时的状态下,才能适时做出准确的采购决定。对物资状态的实时更新是搭建集中采购体系的难点也是集中采购能够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物资的状态是指内部用户需求的物资是处于订单待出、订单已出、供应商备货、供应商已出运在途、到达待验、到达不合格、到达也合格、已领用等状态以及相关的应付账款状态。通过实施集中采购对上述物资状态进行有效控制是达到各项财务指标,如库存水平、流动资金占用和周转率的必要手段,这也是实施集中采购的核心意义。在实践中,实时数据更新是依据内部用户对物资需求的频率而定的,有些需求频率高的物资数据的需要每天更新,而有些低频率需求的物资数据可以按周、旬、月、季度或年来更新。数据的实时更新过程中,要注意取得实时更新数据的成本。这里举例说明库存数据实时更新对于集中采购的重要性。仓库是企业运行的核心之一,物资、半成品、成品不停地在仓库周转,也是企业的价值链在运动平台。各项库存的状态数据是做出采购、生产、销售等决策的依据。在传统的库存数据管理中,出入库记录并不是实时更新到库存数据中,这样就会在某一时段或时点出现信息平台的数据与实物数据不相符合的情况。在一般采购中,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直接更新库存状况,确保采购不失误。而在集中采购模式下,不存在直接交流的体系和机制,如果采购人员依据这样的数据做出采购决策,一定会导致采购失误,要么耽误生产计划,要么导致额外的库存,增加流动资金占用并影响流动资金周转率。在信息化的库存管理中,就要求数据和实物应该能实时对应,这包括数量、状态、到货期等信息。

(三)重视销售计划对采购的指导作用

相对准确的销售计划是制定生产计划的基础,而生产计划确定之后,依据物资库存情况可以最终确定采购需求。但是数据的准确性,在信息化系统完善运行的条件下,完全依赖销售计划的准确性。而销售计划又会随着外部市场的情况经常变动,使销售计划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计划期间越长不确定性就越大。销售计划要按月或按季度滚动更新,以便及时调整采购需求。这个过程会有大量的、重复的甚至无效的数据产生,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筛选必须有清晰的原则和方法,这是企业管理层经营决策的主要工作之一。计划期较长、相对准确的销售计划可以产生高质量的物资需求预测,通过集中采购向供应商下达长期采购计划,这样供应商通过其生产计划和安全库存等手段可以有效缩短采购的外部周期。

三、集中采购信息化应用中需要各部门的支持

实施集中采购必须有来自企业其他部门有效及时的原始数据,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准确和及时?这需要各个职能中心能利用信息自动化的平台做到准确及时的更新,这样才能使数据的使用部门适时准确的做出预测和决策。

(一)对销售的要求

计划期较长的、相对准确的销售计划是整个企业高效运行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生产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财务部门可以得出流动资金需求计划。计划期长就能给予采购部门充足的时间研究供应市场、选择有能力的供应商,而且在关键的价格谈判中利用时间因素取得主动。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对某些稳定采购的物资能够做到一次签订3~5年的采购合同,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合同对供应商的吸引力十分巨大,也就愿意报出有竞争力的价格和交货条件。同时长期合同使供应商能够尽早安排其生产计划,制定安全库存,能有效缩短了采购外部周期,使总体的采购周期缩短。

(二)对财务的要求

集中采购是否确实对整个企业的有利?需要通过财务指标进行评价。财务部门应该对集中采购制定总体的评价体系,这其中采购价格和采购流动资金占用和周转率是核心的指标。通过集中采购对采购价格的降低比较困难进行评价,因为价格中包含的时间因素使不同时期的价格不具备可比性,可以尝试比较同期的一般采购总成本和集中采购的总成本来评价的价格优劣。更重要的是对比集中采购的流动资金占用是评价集中采购的核心,也能为集中采购不断改进提供指导意见。

(三)对生产的要求

从流程关系上讲,生产是采购的内部用户,实时更新对物资的需求能够给集中采购提供制定采购策略和决策的依据。

(四)对仓储的要求

物资的实时数据都会汇总在仓库,在传统的仓储管理中,并不要求数据的实时性。在一般采购的模式下,虽然效率不高,但是不至于使采购失败,这是因为采购、生产和仓库可以通过面都面的直接交流解决信息交流的问题,而在集中采购模式下,这种交流方式失效,致使信息不是准确的、实时的,集中采购无法运行。通过信息自动化平台,仓库能对所有的物资状态进行实时更新,这包括订单待出、订单已出、供应商备货、供应商已出运在途、到达待验、到达不合格、到达已合格、已领用等,就能为集中采购提供决策依据。

(五)对技术质量管理的要求

技术质量部门对产品的质量把关,物资质量是个范围涵盖很广的概念,其中包含大量的隐性信息。有必要在搭建集采购平台时就重新评价物资的质量要求,最大限度地转换隐性信息。

四、结束语

集中采购信息化,需要各个部门的大力配合,其中的管理问题涉及各个方面,矛盾冲突有明显直观的也有隐形,这都需要企业管理层见微知著,拆解各种问题。通过格式化的数据避免隐性信息,使在集中采购模式下的间接信息交换不会出现影响采购周期的信息差错或缺失;通过数据的实时更新保证集中采购中心可以低成本的实时掌握采购和库存状态,做出正确的采购决定,缩短采购内部周期;通过相对准确的销售计划得到高质量的采购需求预测,使供应商能够设立最大程度满足我方需求的生产计划和安全库存,缩短采购外部周期。本文通过分析在推行集中采购中几个主要的管理问题,为共同推进集中采购贡献绵薄之力。

作者:骆健明 单位:中电科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路玲.基层站段物资集中采购工作的几点思考[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4,11:62-63

[2]张宏奇.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煤炭科技,2014,04:39-41

[3]韩宪平,白海威,苏宪程,王新敏.深入推进总装物资采购制度改革的思考[J].装备学院学报,2014,03:14-17

[4]顾骏.国有企业物资集中采购财务管理体系构建——基于企业层面视角[J].财会通讯,2014,17:57-59

[5]张伟民.建立采购周期基线突破采购管理瓶颈[J].中国电子商务,2013年第22期118-119页

[6].王哲.浅析现代企业采购成本与库存管理[J].中国商贸,2103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