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企业经营管理标准化问题浅析

水利企业经营管理标准化问题浅析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水利事业也在此浪潮中迎来了发展新局面,而水利企业标准化经营管理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自从我国正式加入到WTO以后,经济发展越发国际化,因此生产的标准也应该与国际接轨,使得水利企业的经营管理标准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水利企业经营管理标准化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水利企业经营管理标准化的现存问题,最后针对此提出了能有效促进我国水利企业经营管理标准化的建议,为我国水利企业经营管理标准化提供借鉴。在我国社会化大生产和工业化大生产的持续推进过程中,标准化管理应运而生,从此更加需要企业在大量的生产实践经验与前沿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需要企业进行标准的制定、贯彻落实以及监督管理。而近些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催化作用下,我国的水利事业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在此基础上,水利企业经营管理标准化自然而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因为水利企业经营管理标准化满足水利部门制定的水利战略与治水思路上的要求,满足了科学发展观下对水利的规划,因此水利企业经营管理标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利企业经营管理标准化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管理工作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而在水利企业经营管理标准化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因为在这样的管理下,员工要想适应企业的管理工作节奏,需要不断进行培训和学习,实现自身的提高,方能保全个人利益。由此可见,水利企业经营管理标准化有助于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二)有助于提高社会效益。对于一个国家和人民来说,水利工程是国家的公共财产、国民的宝贵的社会财富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关键物质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水利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于水利企业采取标准化的经营管理方式有很多利好,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会推动农业生产发展,提升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三)符合水利企业发展需求。标准化、精益化与规范化是我国水利企业的发展规划方向,也是相关部门监管的重点内容。因此,水利企业经营管理标准化有助于水利企业的发展,在实现自身发展进程的同时担负起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

二、水利企业经营管理标准化的现存问题

(一)标准化制定修订运行机制有待完善。首先,我国制定标准化的效率不高,未能完全做到公开。这是因为在标准的申报、起草以及审查等等各个环节中往往需要一层一层地上报,因此需要大量的时间。此外,标准立项面对社会也缺乏透明度;此外,标准的适应性往往不高,这是因为制定和修改标准的机制不够健全,一些企业的标准化意识薄弱,自然也就无法在标准的制定和修改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对于市场需求的敏感度很低;最后由于标准化修改制定也无法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因为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大让本就不多的经费未能得到合理分配,严重限制了标准经费的使用效率。

(二)行业缺乏标准化实行的意识。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现阶段的发展体制使得水利企业还保留着计划经济的传统发展理念,很多经营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还很传统,这样十分不利于水利行业标准化的转变。如今水利行业多是政府包办,企业无法发挥积极作用,没有标准化制定以及修改的意识,因此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三)企业标准化的基础工作不扎实。首先,标准化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不积极、专业素质不高,需要大量的培训教育工作进行自我提升。因为标准化在持续发展,面对此形势,我国标准化从业人员尽管队伍日益壮大,却需要更加强化的标准化意识和终身学习的态度,从而为我国储备高级的专业人才以及管理人才。此外,标准化中介机构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虽然中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挥了一定作用,却在水利标准化中介机构的影响下收到了发展约束。

(四)行业标准化缺乏经费支持。现如今,标准的管理和研究经费严重缺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水利行业标准的制定经费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作为补助发放。而我国标准的投入产出机制是在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进行体现的,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还在持续深入,使得水利行业标准化经费不足。

(五)标准的立项以及版权方面。尚未被调和在我国的水利技术标准立项方面,往往是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因Mar.2021此基本不涉及水利企业自身,这样的现状就会导致水利企业在标准化编制上缺乏积极性,使得目前的水利企业标准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和市场的发展。与此同时,政府同样掌管水利标准的发行版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编制与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六)标准复审和修订工作不及时。首先,水利标准标龄相对较长、标准更新慢;其次,制定一个水利标准并进行修订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最后,国家标准总体技术水平不高。水利标准的复审与修订工作往往不够及时,使得水利企业标准化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

三、强化水利企业经营管理标准化的有效路径

在我国正式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和各方面发展都迎来了大变革,正在与国际接轨的路上不断探索。而水利标准也在此背景下迎来了机遇、收到了挑战。积极的方面体现在我国可以加速自身水利科技水平和标准化的发展,在水利标准化方面得到国际前沿的支持,提高了我国自身水利发展的国际竞争力。相反地,我国目前尚不完善的水利技术法规体系与标准体系也给水利企业的标准化发展带来了一定限制,而目前总体看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缓解这一严峻形势:

(一)健全水利技术的法规体系。健全而又完善的水利技术法规体系至关重要,可以说是我国水利标准化得以持续进行的重要基础。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成员国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法规。虽然我国的水利部门已经组织编订了一些法规和条文,却并不完善,仍然在实施和监督管理方面有很多问题存在。因此,需要我国对水利技术法规进行不断地完善,从而形成健全的水利技术法规体系,助力水利技术法规和市场经济互相接轨,实现我国现代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企业水利标准化思想意识。思想引领行动,因此要想促进水利企业经营管理标准化进程,首先需要对相关企业和人员进行思想上的熏陶。这就需要相关的行政部门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广泛的宣传,对群众进行教育和普及,加强水利标准化意识,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储备水利标准化人才,建设水利标准化人才队伍。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相关人员的思想意识进行强化,在大量的培训教育的基础上端正从业人员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形成良好的工作风气。与此同时,我们不应该闭门造车,更应该积极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水利法律和相关规定,秉持着市场发展为导向的原则,强化水利事业发展的新标准化意识。

(三)加大对水利标准化的资金投入。由于我国的水利标准化过程需要巨大的一笔资金作为支持,然而目前我国投入此方面的资金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基于发展需要,要在我国水利标准化方面加大投资力度。首先要保证政府投入水利标准化的资金进行有效利用;另一方面还要从多角度入手进行水利标准化资金来源的筹措。值得注意的是,在招标过程中应该在水利标准化的各个环节(立项、编制、发行、出版、宣传、贯彻落实等)之间实现良性循环。(四)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现阶段我国的水利标准化体系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在指导思想、标准制定和实施等方面都有很多不足之处。水利标准将更多关注的重点放在了生产方面,这样一来,很容易忽视了市场和消费的真实需求,长此以往,水利的标准无法满足水利事业和标准化工作要求。在此情形下,调整我国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进而进行完善是工作的重点,需要国家在此方面加大投入的力度,多多学习国外相关的先进标准技术,在学习中实现本国水利技术标准质量和水平的切实提高,促进水利现代化的顺利发展,实现宝贵水资源的最合理分配和利用。

(五)更新水利标准化管理体系。中间组织和标准化团体在实现水利标准化的过程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水利行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此同时,为了高效利用信息,加强水利行业标准化信息交流,需要促进水利标准信息的广泛传播。需要政府部门明确自身职能,保持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下实现政府的宏观管理引领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体系重叠和交叉的现象。

(六)充分发挥专利和技术标准的作用。专利和技术标准的结合对于水利行业标准化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在一个专利发展成为技术标准且日益成熟之时,此专利必会对全行业甚至国家的利益产生影响,进而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目前看来,我国的水利行业发展十分迅猛,有一大批专利已经走向成熟,然而只有很少一部分成为了技术标准。因此,需要更多的水利发展成为水利标准,提高水利整体效益。

(七)加强对水利标准化相关人员的培训。人才是竞争的关键,是现今社会的稀缺资源,因此对水利标准化人才的培养也十分关键,有助于水利标准化的长足发展。众所周知,中国是水利大国,但是由于长期不够重视标准化发展,使得水利标准化人才稀缺。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发展制度,招贤纳士,吸引优秀的水利人才,在政策和制度的支持下给人才提供利好条件,让专业人才有充分的意愿献身水利行业和企业,除此之外,也应该利用先进的国外技术来发展本国水利事业,在学习上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而从多角度实现水利现代化人才发展。

四、结语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水利行业迎来了发展浪潮。中国水利企业正在不断扩张,在市场上投入资产和经营规模,因此市场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思想、方式、手段和形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科学的经营管理标准作为支撑。这就需要水利企业认识到经营标准化管理的现实意义,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科学的水利企业标准化管理及改革。此外,也要注意对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在政策、体系、人才和技术的全面支撑下实现新时期我国水利企业标准化发展的持续推进。

作者:王博弘 单位:山西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