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班级管理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班级管理论文

一、重视构建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系统,培养留守儿童的独立性

由于没有父母的陪伴,孩子们往往得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学习,这就要求他们的独立能力要强过其他孩子,但在调查中只有23%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独立能力较强。要培养留守儿童的独立性,让他们主动健康地成长,必须要从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上下功夫。留守儿童的思想既受到家乡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受到父母工作地的影响,思想的变更和生活学习环境的差距,现实生活事实与价值观念的差距,往往使得他们痛苦、纠结,容易出现指导其行为的价值观念不符合其行为,更有时与其处于敌对矛盾状态。首先,班主任必须转变教育功能观。管理不仅要以组织为基础,更重要的是以组织中的人为基础。班级管理活动要改变唯“升学率、优秀率、平均分”为上的现象,要围绕着“培养学生个性,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而开展。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终生幸福,班主任要用心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天赋、禀性、需要、兴趣、特长及身心健康状况等,引导留守儿童认识到自身所处的优势和劣势,对学生的发展和未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形成自己的个性。对于农村学校存在升入好的大学难而丧失学习兴趣,或者因昂贵的学习费用对求学望而却步的客观现象,班主任要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知识观,让学生知道不管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学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将来的职业,也不单单是为了考大学,而首先是为了享受作为一个现代文明人的丰富的精神生活,把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上的浸润融入班级日常管理,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情境,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人生理念。使孩子们有自己的正确观念,自己的积极行动。第二,通过情感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独立性。孩子们不管理解还是不理解父母外出打工,在问及如果可以选择你愿意父母在家还是外出打工时,小学阶段的孩子100%回答的都是要父母留在家里,哪怕是一方在家也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对父母的情感、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依赖性明显存在。访谈中三分之一的女孩,谈到对父母外出打工时,面部表情有明显变化,有的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而在问及父母在家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时,他们明显表现出父母在家的自豪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当问及如果你的父母也选择外出打工,你的态度时,100%的小学生反对,其中有三个女孩表示要以离家出走来阻止,孩子们愿意接受生活条件差些,但父母在家。父母外出打工本意是要改善家庭经济,让孩子有更好的成长条件。但往往是家庭经济条件改善的同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亲子关系的疏离,孩子成长的不如人意。积极、自控的情感为孩子们的独立性养成提供坚实基础。小学和初中是孩子情感发展的关键期,而且发展变化很快。他们在与成人及伙伴的交往中情感体验丰富深刻,班主任可以通过情感活动来培养其独立性。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通过孩子们的具体事件引出问题,主题可以设计为“做快乐读书人”、“情感加油站”、“我的情绪我做主”等等,教会孩子们了解并掌握保持愉快情绪及改变不良情绪的多种方法,同时给他们提供和创造体验快乐、享受快乐的机会,尊重孩子们谋取快乐的权利,让孩子们感受到与伙伴做游戏、看电视、为伙伴服务的快乐,体验到愉悦情绪给自己带来的舒服感受;体验到对父母对监护人的感恩、对家乡对学校的依恋。

二、通过班级和个体愿景的确立与实现,教会留守儿童学会合作与竞争

愿景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未来的、理想的目标。愿景是人们发自心中为之奋斗希望达到的图景,是意愿的具体清晰描述。由于父母的外出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很多遐想,班主任在引导班级成员确定班级愿景时,要把每个留守儿童对自己、家庭,对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未来职业等的期盼激活出来。通过个人计划,在形成个人愿景的基础上,经过班级成员充分讨论、主题班会等形式形成班级成员认可的共同愿景。确定符合农村留守儿童需要的班级共同愿景。由于留守儿童生活背景的多元性,每个学生对自己人生目标、生活憧憬及心目中对班级目标的构建会有很大的不同。班主任在引导留守儿童确定班级愿景时,要注意指明其内容的个体性与集体性的融合,可以提供一些范式,如“做最好自己,创最好班级”、“愉快学习,共同发展”、“脚踏实地,自主自理;文明有序,不断进取”、“成功友爱,卓越勤奋”等等。这样,个人愿景和班级愿景协调与统一,容易让留守儿童在班级学习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行为方向,在同学交往互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能量,推动自己和班级不断进步。在实现个人和班级愿景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竞争与合作,也是进入社会要面对的问题。班主任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等教会留守儿童学会与老师、同学、父母、兄弟姐妹合作,在合作与分享中体验到互爱与温暖;在个人努力与竞争中体验到自信与力量。学会正确解读和面对竞争后的失败,勇于善于在竞争与合作中提升自己。

三、建立健全班级层级机构,满足留守儿童的归属需要

学生班级是成长性组织,其基本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工作任务性组织不一样,班级目标是为学生个体服务的。班主任要充分注重班级背景下的学生个体的成长,班级机构的设置既要注意组织层次的建设,又要注意群体层次的建设。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从“个体—群体—组织”三个不同层面的角度体现出来。学生个体在班级中不断学习、改变,班级只是学生学习新行为、改变旧行为的一种环境,班级机构的建立健全要重视的是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外出,难于感受到家庭归属需要的满足,是班级组织让他们感到稳定、有秩序,但如果班级只进行组织规范性管理会让他们感到压力和限制,情感难于融入,难以弥补父母失位家庭生活不全的缺憾。通过各种群体的建设,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成为一定群体的中坚。留守儿童往往由于家里缺少父母的关注和帮助,放学后不愿回家,或三五成群瞎玩,或去网吧等等,导致贪玩厌学。班主任可以学生的居住地为主建立互助小组,各任课教师分担关注和指导任务,使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思想和心理等方面都有同伴关心,有老师关注;或成立“放学后俱乐部”,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俱乐部可以开设各种兴趣小组,小老师则由在这些方面有特长的同学担当,教师只须给机会让孩子们在班级、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展现他们的成果。在不同层级的机构中,孩子们以不同的方式与不同的同学建立感情联系,每个学生能在不同群体、不同活动中有地位、有归属,为学生创设一个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和肯定的人际沟通环境,以达到会说和主动交往与他人合作,爱与被爱的能力得以激活和培养,他们得以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满足了他们的归属需要,使其在学习、生活中变得更加自信。

四、开展各种班级活动,教会留守儿童合理安排闲暇时间

老师们普遍反映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成员的交往沟通,课余生活单调,而且缺乏享受休闲时间的技能、合理安排闲暇时间的能力。现在节假日越来越多,不注重休闲教育的话,闲则生非,孩子们就容易在休闲中出现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第一,提高留守儿童主宰自己课余时间的主体意识。主宰自己课余时间的主体意识,实质上就是学会自主学习,进行自我发展,通过闲暇生活来充实精神生活。留守儿童最容易在课余时间出现监管空挡,学习、休闲、体育运动、文娱活动等不能合理安排,不能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有意义的休闲活动。看电视、上网、聊天往往被老师、监护人当成是不当的休闲方式,好像孩子们喜欢做的多是不对的,剥夺了他们的支配权。实际上,上网、聊天、看电视也是孩子们成长的手段,关键是在于提供多种多样的休闲活动方式给孩子们,把它们引导到孩子们的把控中,让孩子们理性选择。只有在充盈着人文关怀境域下的休闲活动,才能实现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的统一。因此,班主任要给予留守儿童业余生活以温情关注,可以启发孩子们把休闲活动的内容与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让他们抒写自己的感受、体验、收获,从而明白作为主体的自我所应有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第二,通过开展班级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休闲能力。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单调,休闲技能缺乏。班主任开展各种班级活动,让孩子们充实起来。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班级有表现的欲望;通过活动的指导,让留守孩子的各种才能得到挖掘和发挥。班主任对孩子们的表现要以欣赏的态度给予反馈,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功感。让留守孩子在各种活动中提高其休闲技能。

五、建设多元和谐进取的班级文化,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人格

文化的本源就是生活,班级文化实质上就是班级学生生活的全部活动方式的总和。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人格是教育成功的核心。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地为学生搭建多元成长平台,创建多元和谐进取的班级文化,构建师生共同的心灵乐园,使学生做在其中,乐在其中,磨练心性,陶冶性情。通过美文引读,展示平台(你的舒心一刻、你的美作、你的家庭、你的父母),与父母连线———父母工作地介绍,我喜欢的———XXX展演,等等,在多元活动多元评价的过程中,创设张扬孩子们个性的天地,营造生机勃勃、“和而不同”的班级心理氛围,让每个留守儿童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行动面对挑战和竞争,能正视和面对过去、现在和未来。

六、结语

强化班主任的留守儿童教育的工作意识,融入到提高其工作技能中就得以实现。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安全和受保护的班级环境,就会发挥他们健康成长的本能智慧。

作者:王素华 单位:广西钦州学院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