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讨论总结范例

工作讨论总结

工作讨论总结范文1

1.1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案例的具体内容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合理布置案例情景,与学生共同对案例进行初步分析,然后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讲解,使学生对案例具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形成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可以结合各种形式的案例,教学内容丰富而多变,教学方式灵活,可以充分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另外,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死板,教学方式缺乏新意,学生的学习态度消极,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生动形象的案例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1.2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作用

应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师范教育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教学知识具象化,使学生可以对教学内容有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以达到通过构造教学情境的方式解决问题的目的。另外,教育教学案例具有强烈的目的性,通过教育教学案例的使用可以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理论知识与教学情境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可以通过联想的方式加深自己对知识的认识,为学生学习教育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2案例教学法在师范学校教育学中的实施

2.1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准备工作

运用案例教学法之前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选择优秀的教学案例是做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前提。在选择案例时,应尽量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及操作性的案例,使案例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在选择好案例之后,应该设置相应的讨论性题目,加入教师自身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在正式授课之前,学生应认真熟读教学案例,通过自己的分析和理解,理清案例中的已知条件和待求问题,认识到问题的主要内容,并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另外,做好课堂中的讨论工作。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加入到讨论中,督促学生积极进取,主动对知识进行吸收和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对案例主题进行理解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促进学生的辩论和探讨,从而使学生可以对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做好总结工作,通过对学生问题的解答,结合学生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总结出问题的答案。在得出结论之后,学生也应该做好自身的总结工作,使学生明白自己在分析问题和考虑问题中的不足之处,并整理自己在讨论问题过程中的收获。最后,教师应该让学生作出书面的案例总结报告,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及学习后的成果,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2.2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理论学习过程中的应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都是经过高度概括和总结的,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可以得到知识。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只是通过教师单纯的讲解,学生很难对知识有着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只能对知识进行表象的记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案例教学法则是将理论知识与案例相结合,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将知识形象的传递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的应用

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课程做好充分的准备,理解实习过程中的教学重点,通过录制的方式将教学过程保存下来,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找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讨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应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可以对实习过程有更加充分的理解。学生还应对自己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总结,通过大家的集体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3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形式

3.1课堂教学中以讲授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为主

这种案例教学法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为主,案例作为例证。根据课堂的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插入几个简单的教育教学案例,从而使某一理论或者某一观点更加形象,使学生更加了解更深入。比如在教授教学的方法以及教学改革时,可以介绍一些其他教师所提出的一些成功教学法,让学生对一些较为有效的教学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2课堂教学以教学案例为主

这种形式的案例教学法是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主,用案例来说明该节课的内容。教师通过将教学的内容融入到一系列的典型案例中使学生能更熟练的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小学教学的实施”时,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小学课堂教学的案例来完成新课的导入、课堂提问、板书设计等教学的技能。

3.3课堂教学以讨论问题为主

在这种教学形式中首先需要出示案例,教师提出问题,经过小组讨论后再全班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例如,在讲授后进生的转化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教师在课上播放一些后进生在课内或课堂外的不良表现的视频,然后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在与同学的讨论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分析出差生与其他同学相比的不足,找到帮助差生转化的合理方案。在“如何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师劳动的意义和特点”等教学中都可以采用以讨论问题为主的案例教学法。

3.4课堂教学以辩论为主

对于教育学教材中没有明确的问题,教师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的辩论为主。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案例,学生通过分析与思考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摆明论据,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进行总结,使学生深刻理解案例。比如通过让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还是学生是主角”的辩论,让全班的学生都参与到辩论中来,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进行辩论可以让学生明白这个问题的争议性,保证学生可以对该问题有一个客观正确的理解,以加深学生对教育理论的理解,让学生在教育学的学习中充满兴趣。

4案例教学法在运用过程中的主要注意事项

4.1教师的引导作用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教学中教师应起到足够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对案例进行认真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

4.2案例讨论的开放性

开放性和自主性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特点。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散性,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学生积极性。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应该做好及时总结归纳,根据学生的观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对错误的观点进行及时改正,正确的观点则给予一定的鼓励并进行适量的调整和修改,从而提高案例讨论的教学效率。

4.3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让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主导意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应做好辅导工作,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督促学生做好对课程的预习工作。另外,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讨论,对课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避免以后出现同样的问题,提高学生对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4.4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学生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理论保障。只有能对不明白或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提问和质疑,学生才能从中获得锻炼和进步。通过不断的提问和解决,学生的教学水平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另外,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组织和引导,促进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取精去糟,不断完善自身,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激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了解自己需要改进和更正的地方,不断的用知识来充实自己。

4.5发挥学生的思维开阔性

在教育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应该充分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挥学生的思维开阔性,避免将学生的思维禁锢,使学生难以具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评价案例的过程中,其问题的答案仅有一个大概的思路,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问题答案的思考角度丰富多样,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其思维开阔性,在案例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和答案。

5小结

工作讨论总结范文2

【关键词】实践能力;管理会计;案例教学

一、管理会计中运用案例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现今我国高校教育体制存在的缺陷。尤其是在财务会计工作中,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只会基础会计核算工作,缺乏相关管理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不能有效进行管理工作,导致企业增加财务风险的几率。案例教学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使学生以当事人身份,从企业获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而培养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管理会计案例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引导对学生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合作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案例相关活动的积极性。在管理会计中应用案例教学,能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不仅能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能提升学生专业知识。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任何问题都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获得的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如何正确处理问题,同时从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并不要求学生获得正确答案。在管理会计教学中选取的案例大多是企业在工作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在案例教学中采用真实案例有利于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便于理解。针对案例设计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周密的思考,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得到符合现实的答案。案例教学是根据个人对某件事的理解和判断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倡导多角度、创新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促进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改善教学效果

教师要进行管理会计案例教学,首先要搜集整理大量相关资料,调查实际中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然后根据对企业的调查研究,选取合适的案例,同时根据自身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教学内容,对案例进行修改,使其合理运用于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会得到大大的提升。案例教学相当于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案例现场,让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决策,并主动参与到案例分析讨论中。案例教学法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学习,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二、管理会计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选取合适案例

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要想选取合适案例,需要遵循六个原则,包括适应性、针对性、启发性、生动性、广泛性以及经典性等[2]。其中适应性和针对性指对于教学目标,全面涵盖理论知识和技术。启发性指针对案例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可思考性和扩展性,使学生有深入挖掘和探讨的空间,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启发;生动性指选取的案例要有一定的趣味、灵活生动,能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探讨的兴趣。广泛性指案例选择的范围可以涉及不同行业,为学生未来发展方向提高帮助。例如旅游酒店业关于本量利分析的案例、煤炭开采业关于责任会计制度的案例。经典性指能体现一定时代特色的国内外企业典型案例,不论是成功或失败的案例都对管理会计教学有一定的作用。例如惠普公司关于作业成本管理的案例、康师傅短期经营决策的案例等。

(二)分析讨论案例,增强课堂教学生动性

选取合适的案例之后,教师要进行周密的教学准备,结合教材内容,为课堂教学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获取管理会计相关专业知识,进而完成教学目标[3]。在准备过程中,首先教师要熟悉与内容相关的资料,清楚案例中包含的各类数据,对案例细节有一个大致的掌握;其次对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根据经验预测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为之做充足的准备。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可采取连续提问式或列条式,使学生对案例有一个更清晰、具体的了解,并确定讨论方向和讨论问题。在案例分析讨论之前,学生要根据教师要求搜集相关资料,阅读相关文献,为课堂讨论发言做好准备。在案例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分小组让学生自主分析讨论案例。需要注意的是,在管理会计案例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辅助学生分析案例,而学生才是案例讨论中的重要角色。在教师辅助分析案例时,即使案例中出现决策者的正确做法,也不要表露自己的观点,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多样化解题思路和方法[4]。在管理会计中,一道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不只有一种。依据自己的理解创新理论,让学生不同角度分析案例,通过教材理论知识解释问题,并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因为权威结论而限制自己的思想,才是教学的实质目的。

(三)案例的总结与报告

案例的总结包括课堂及时总结和课后总结。课堂总结指对案例讨论中运用的理论知识以及可以深入挖掘思考之处,进行口述,并派代表做出总结发言。在学生总结之后,教师也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对学生参与案例讨论情况做出评价,包括解决问题的措施的可行性,分析方法的合理性以及解题思路的准确性;课后总结包括教师在此次案例教学中获取的经验,以及准备工作的不足之处,由此对于之后案例教学进行修正和完善。此外,案例分析报告必不可少,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案例的印象,另一方面使学生再次回顾知识点。报告内容包括案例分析方法、分析思路、分析过程、分析目标、分析结论、分析建议以及个人体会和案例问题识别等。在实际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中,可将案例讨论与学生成绩挂钩,在成绩登记表中对学生课堂表现和案例作业打分,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讨论。其中课堂表现可以根据学生是否参与讨论、课堂发言次数以及发言质量等做出评估,案例作业是根据分析总结和报告情况进行打分。管理会计的目的是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预测、决策等工作,减少或避免企业遇到财务风险。在管理会计中应用案例教学,能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金燕.能力构建:案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管理会计》课程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5):166-167.

[2]杨瑞玲.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及改进策略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4):204-205.

[3]寿欣.案例教学法在经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6,(22):121-122.

工作讨论总结范文3

关键词:药房质量管理;品管圈;应用价值

品管圈活动是一种通过组建工作小组来提升团队工作效率的先进管理模式,可适用在多个领域的企业管理之中。将品管圈活动引入到医疗领域的工作之中,有利于提升医务工作者的综合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在医院中,药房质量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提高药事部门员工的综合能力,可以促进医院的进一步发展。以部门为基础,在部门内部组建工作小组,可以让员工在工作中找出问题、讨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提升药房质量管理水平的目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医务工作,可以在工作中培养医务人员之间的协作能力,让员工之间自发的形成团队意识,逐渐养成团队合作的良好习惯。因为,人与人之间在性格、专长等方面都是有所不同的,所以,以团队的模式开展工作,可以实现互补,同时,通过探讨交流,也能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这样能更好的应对医务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本次研究就是重点分析品管圈活动在药房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药学部临床药学室、门诊药房、住院药房、质控室这4个部门业务的考察,评估品管圈活动起到的积极性影响,具体报告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针对药房质量管理工作的,因此选取了药学部4个科室作为研究对象,每个科室的品管圈组长由业务水平、专业技术最高的人员担任,药学部共计66人,其中有4名药学部主任医师、4名药学部副主任医师、12名主管药师、28名药师,12名实习药师。本次研究首先抽取了往年药学部中出具的门诊处方、用药教育评估记录、不良反应报告以及药房中药品损耗量,将这些数据信息整理建档,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资料。

1.2活动开展方法

根据药学部各科室的特点,设计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方案,做好前期相关事宜的介绍。各科室的主任级和副主任医师作为品管圈的辅导人员,各科室推选出业务水平及专业技术较高、同时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务人员担任,其他人员作为组员,完成品管圈小组的组建,小组成立后,应该立刻明确工作目标,按周、月、年的进行不同的工作总结,每周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本周工作内容,每月开展小组会议明确下个月的工作计划,每年进行一次小组年度总结,要求每人都能提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并开展讨论,以便指出明年工作的改进方向,解决工作中的现存问题。每个科室的品管圈小组都应该制定工作目标,必须确保每个组员都能充分认清本小组的活动方向,通过组长和辅导员的引导,提升组员对自身工作的重视性,让组员明确岗位职责,进而形成药房质量管理的观念。药学部还应该定期具备业务培训及相关专业知识的竞赛,通过培训提升各小组成员专业技术水平及职业素养,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组员的工作热情,鼓励组员进行自我提升。在品管圈小组会议之中,应该组长因该引导组员开展讨论活动,鼓励组员勇于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让活动计划的制定更加完善、合理。成立品管圈小组后,组长应该优先明确每名组员在日后工作中负责的工作项目,将责任划分到每个人身上,同时,制定小组内部的工作标准及原则。可以通过反思的方式,总结工作中出现的失误,通过互相鼓励帮助的方法,帮助每个组员实现业务水平的提升。品管圈活动主题的设定,应该根据每个科室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例如:门诊药房科室,就应该加强对门诊处方开具质量的管控,保证门诊处方质量,提升门诊处方的合格率,这样可以减少用药失误。可以指定多种改进方案,通过讨论选择最佳的方案加以执行,根据工作中的问题,讨论得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比如:对取药秩序混乱问题可以招募志愿者维护取药区域的秩序;对门诊处方字迹潦草的问题,可以指定规范的书写格式,严格要求工整书写等。

2结果

2.1药房管理质量相关指标的变化

抽取未开展品管圈活动时,开具的6000张处方,从中统计品管圈活动开展前药房管理的相关指标;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随机抽取6000张处方,统计品管圈活动开展后的药房管理相关指标,对比效果明显,前后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2.2医务人员综合能力的变化

对各部门医务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行了评估,成立品管圈后,各个组员的工作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综合能力处于上升趋势。医务人员综合能力评分,在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前后对比,有着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随着国民对个人健康重视性的提升,对医疗单位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注重对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保证工作质量,以求让医院可以满足当今社会的医疗需求,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将在药房质量管理中加入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药学部医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加强对工作的改进,同时,也提升了药学部医务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显著提高了我院药学部每个人员的综合能力,这对提高药房质量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庆华,肖明朝,刘捷,等.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4,29(06):94-96.

[2]包晓金.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基层医院药房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6):86-87.

[3]徐越乐,杨红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基层医院药房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09):91-93.

[4]宋伟.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药房质量管理品质中的应用[J].药学研究,2014,33(06):365-366.

工作讨论总结范文4

(一)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深度掌握

我们所教的秘书专业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较为干练,如果教师就理论讲理论,那么教师的理论水平再高,其讲解也会显得“骨感”,学生很难感受到秘书工作的实际状况。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近现实的工作场景,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置换成其中的人物,身临其境地体会其面临的问题,并运用自己拥有的知识去尝试解决问题,从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汲取经验、教训。通过案例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秘书工作原理与方法的正确认识,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潜移默化地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可以将较为抽象的秘书理论以生动鲜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主动思考,并展开积极的讨论,尤其是那些将动漫、音频或视频融为一体的多媒体案例,更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教学有效性。运用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增加,学生可以围绕讨论的案例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鼓励学生开动大脑去思考,其重点不在于让学生得出标准化的答案,而在于启发他们学会探索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认知、判断与推理等能力得到了进一步锻炼。学生借助案例素材所提供的信息,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结合所学的知识从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分析,最终发现工作规律,找到妥善处理问题的办法,锻炼了其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通常需要学生分组完成,在小组中学生不能只想到自己。小组合作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每人都学会了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妥善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小组中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沟通与合作等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改变,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首先,教师要不断根据秘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寻找和编写恰当的案例,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运用案例教学要对所讨论的秘书工作问题和具体的实施方式作出统筹安排,这对教师的安排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再次,教师还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保证案例讨论或辩论能够顺利有序地进行。最后,还要对案例教学进行评价总结。这都促使教师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更融会贯通,对现实工作的了解要更全面深入,对教学环节的设置要更精心巧妙,这些均有利于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从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二、案例教学的具体运用

(一)优选案例

优秀案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优选案例是案例教学的第一步。据悉,美国哈佛大学建有规模庞大的案例库,每年要投入大量教师的力量来编制案例,开设新课时,要求教师至少准备20至30个好案例。案例编写是该校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科研工作,案例编好后存入“案例库”,供教学使用。案例教学法是哈佛大学重要的教学方法,哈佛大学培养的学生专业素质有口皆碑。作为秘书专业的授课教师我们同样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建立自己的案例库,将案例分类整理以方便教学。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平时可以多看各类书籍和相关资料,从书本和资料中收集案例;可以主动与从事文秘工作的历届毕业生联系,在毕业生中收集案例;可以利用暑期或平时指导学生实习的机会深入秘书业务第一线,收集鲜活案例素材;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案例,有时看到的一些合适的活动、新闻、报道都可以为我所有。例如,我校成功主办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论坛,笔者多次与主办该项活动的人员联系,了解活动成功与不足之处的详细情况。准备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论坛举办的案例,在讲到秘书会务工作时先安排学生分组初步思考商讨如何举办这一大型活动,然后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他们总结经验,讨论举办活动中遇到问题的处理,策划设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论坛的总体部署安排,商讨会议准备的内容、会务手册、会议通知、邀请函的拟制等,分组汇报,完成书面作业,最后笔者再予以总结评价。学生们用心思考,精心设计,教学效果令人满意。案例收集汇总后要遴选,并不是所有的与秘书工作有关的事例都可以作为案例使用,选取案例应有原则性的要求:一是案例内容要健康。选取的案例必须保证内容文明健康,符合职业道德准则,不能有低俗、晦涩的内容,不能有错误的伦理观、价值观,以免误导学生。二是选取的案例与所阐明的问题要一致。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要保证案例的选择与秘书专业教学的目标保持一致,案例要反映将要说明的具体理论,具有现实针对性,不能离题太远。三是案例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与社会实际。教师可以结合社会新闻及当前生活、工作中发生的引人关注的事例分析秘书工作的原则和方法,这样往往可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四是案例要有启发性。教师所选择的案例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索,让学生在案例中得到启发和教育,能有效启发学生的专业学习。五是案例要简洁生动。内容生动的案例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教师应尽量避免内容冗长乏味的案例,选择、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精彩案例,使其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对秘书专业课程产生兴趣。

(二)合理组织课堂讨论

教师上课前可围绕挑选好的案例准备一些问题,为使讨论能深入进行,教师也应事先考虑好学生可能会有的想法,准备一些方案以回应、解答学生的疑问,或引导学生深入地讨论、分析。教学活动中可先将案例发给学生,指导学生阅读和思考,安排学生做好准备,然后再进行讨论。讨论采用先小组后全班的组织形式,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10人左右,选出组长和记录员,在小组内每个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然后推举代表在全班讨论中发言,汇报所在小组的讨论情况。对于结构复杂和内容较长的案例,要安排学生在课前仔细阅读,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案例,教师在课上讲述完可以马上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商讨。运用案例教学法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才能达到应有的目的。在分析讨论案例阶段,教师应营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环境,适当引导,让学生始终围绕教学主旨讨论案例而不偏离主题,既要启发、活跃学生的思维不至冷场,又要及时调整、控制节奏,使之不偏离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师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也不要立即纠正学生的错误,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尽量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体会感悟然后加以修正,教师最后再给出合适的解决办法。对于秘书专业的学生来说,务必要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沟通协调与听取他人意见的习惯,这样才能保证讨论的质量。

(三)总结和评价

案例总结和评价是做好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案例讨论完毕,教师要及时就整个讨论情况做出归纳、总结、评价,教师要因势利导,阐明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肯定讨论的成绩,指出不足,进行补充与提高性的讲授,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其进一步深入思考,或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启发,再设想出更多更可行的解决办法。教师须作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引导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念及行为倾向。教师评价时要把握好分寸,掌握教学原则和方向,不能捕风捉影,信口开河,切忌仅凭自己的好恶而不负责任地妄加揣测、大发牢骚。教师通过对整个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引申和拓展,使讨论的最终目的落脚在对秘书工作理论与经验的理解和运用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秘书课程运用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难度要适中

案例如果难度较大、内容太过复杂,或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往往会使学生知难而退,出现冷场,使教学陷入被动。选用案例如果情节简单肤浅,目的和动机过于明显,学生则不用动脑就能判断出案例的处理情况,这样往往会贻误学生能力的提升。因而教师应尽可能选取贴近学生生活,难易适中的案例,才能保证有效地开展案例教学。

(二)不能盲目堆积案例

案例的使用不在数量,而在质量,在于恰到好处。教学活动中如果穿插很多案例,每个案例都讲不透彻,也没有讲清楚理论知识,最后,学生只记得老师讲了什么有趣的事例,而没有记住教学内容,这样就白白浪费很多教学课时,造成本末倒置而根本达不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需要适当选用案例。

(三)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分析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时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缺乏师生间的互动,由于缺乏对案例教学实质的理解,有些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时,依然采用传统的“填鸭法”,他们不仅对案例进行全面阐述,还拿着教案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问题,完成作业,这样的案例教学与纯理论讲授没有二样。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不应过多讲解,只有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思考讨论,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不要片面夸大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与范围

工作讨论总结范文5

1.1方案设计阶段

学生在选题之后,指导教师对选择相同课题的学生进行分组,一般3~5人组成一个设计小组。组内学生要分工协作,通过查阅资料和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方案设计工作。之后将选择相同课题的所有学生集中,每组推荐1~2名学生发言,介绍本组的方案,并与其他组的方案进行比较,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讨论交流。经过讨论,如果方案可行,进入电路设计阶段;反之,重新进行资料查阅和方案设计。

1.2电路设计阶段

在电路设计阶段,组内学生可以分别设计方案中不同的单元电路,在设计过程中,组内学生要注意相互研讨交流;设计完成之后,同样要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讨论交流,如果设计的电路功能能满足任务要求,可以进入实际电路制作阶段。

1.3实际电路制作阶段

实际电路制作阶段在领取元件和工具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设计进行电路的制作与调试。虽然组内每个学生的方案相同,但每人必须完成一整套的电路制作与调试。在制作与调试过程,特别是出现电路故障后,组内学生可以讨论交流,查找原因。电路经过测试,证明实现了设计要求,就可以上交作品,进入总结阶段;反之,修改调整电路,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1.4总结阶段

作品上交后,学生应该对前3个阶段通过自主学习、研讨交流和实验得到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总结,以论文或实验报告的形式上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和论文的质量给出评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1)控制分组人数。

在对学生进行分组之前,指导教师应正确估计指导课题的工作量,以便在分组时,适当控制每组的人数。每组学生人数要与任务量基本匹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2)分组人员搭配控制。

由于学生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在进行学生分组时要适当进行人员搭配,以优带差,保证每组能完成方案设计和电路设计。在具体实施之前,指导教师应该详细了解学生的“电路”“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等课程的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成绩,再根据这些课程的成绩进行人员搭配。

(3)进度控制。

由于在设计过程中,学生有两次集中讨论的交流过程,并要在规定的授课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指导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进度合理掌控,使每组的进度基本同步。

(4)课时调配。

课程设计的授课时间有限,主要时间应该用在讨论交流和作品的制作调试上。所以指导教师要提前完成题目的和学生的分组工作,学生应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选题和方案设计工作,对于电路设计也应完成资料准备,课程设计正式开始后就进行讨论交流。另外,整理资料、撰写报告的总结阶段也放在课余,以节省课时。

2结语

工作讨论总结范文6

翻阅“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教科书即可发现,几乎所有章节都不乏教学案例,证明编写者的确是按照“应用导向”、“案例教学”的编导要求编写该部教材的。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在所有章节教学中都安排案例教学,对教材中的案例往往只能做“例案教学”或教学例子加以运用。教师挑选什么样的案例作为案例教学内容或者说挑选案例教学内容的依据是什么?教师在挑选案例前应该做什么功课等?是案例教学内容选择时首先考虑解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要清楚自己在选择案例教学内容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演好角色应该做的事情。此时教师如同影视剧导演挑选剧本。影视剧导演选择剧本考虑更多的可能是时代背景与要求、观众口味与需求、剧本感染力与艺术效果等,而教师作为“导演”选择案例教学内容的依据是:本门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提高课程教学成效的实际需要等。以“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教学为例。该课程是培养学生以理论指导实践,注重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专业课程。教师在挑选教学案例前,需钻研财经新闻专业教学计划,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明了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课程在财经新闻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阅读分析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教科书,确定教科书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针对所教学生各方面实际情况,确定选择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围绕重点与难点问题的攻克与解决,选择方便学生学习、便于学生理解、能够激发兴趣、容易组织讨论的案例等,成为教师当好“导演”角色、选择案例教学内容要做的主要功课。“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均在于教会学生写出较高质量的财经新闻报道。对教科书各章节比较分析后,笔者认为,调查性财经报道章节排在整本教材倒数第二章,选用调查性财经报道案例作为案例教学内容最符合学生接触财经新闻时间不长、实践机会不多的情况。调查性财经报道的内容,“扒粪者”深入基层、应对各种挑战的经历,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实生活中,各媒体有关调查性财经报道资料来源充足,方便学生查阅。对同一事件,各媒体不同形式、角度、深度的报道,方便学生进行比较、总结,引发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可以为后续的讨论以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打下基础。

2教学案例选编

案例教学内容确定后,接下来就是案例选编工作。由于调查性财经报道案例众多,如果选编的案例文本不规范、不典型、不精准,案例教学实施就会功亏一篑,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成效。教师在案例选编的过程中,担当的是“编剧”角色。编剧是从事影视剧本创作的人。编剧可以是原创,也可以改编。教师在案例选编中的“编剧”工作是改编。所谓改编,即将准备作为案例教学使用的案例,改编成适合教学需要的文本格式,让案例中蕴含的理论问题与课程教学目标紧密相连,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顺利突破铺路架桥,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直接挂钩。改编后的“案例文本不仅教师自己能把握,而且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在“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教学案例选编过程中,教师作为“编剧”应注意:第一,按教学日历安排,教学此时已经进入收官阶段,学生通过前阶段学习,已经初步掌握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方面基本理论知识,选择调查性财经报道实施案例教学,可以统筹前面所学理论,融入案例教学内容。第二,查阅与案例相关的所有资料,去粗取精,改编成符合案例教学需要、始终围绕教学主题的文本材料。第三,讨论题目设计为统筹学生已学内容服务,不能仅仅局限于案例。要求题目设计能激发学生积极查阅资料,认真回答问题的兴趣。第四,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做好讨论过程预判,撰写讨论中发生各种情况的应对文字材料,为正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做准备。

3组织课堂讨论

教师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阶段承担的角色应该是“导演”和“配角”,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角。教师作为课堂讨论的“导演”,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主动性,用适当的语言引导学生开展多角度、有深度的讨论。作为“导演”,要避免冷场、避免偏离主题、避免无休止的争论发生,有效掌控讨论过程,控制讨论结果按正确方向发展。教师作为课堂讨论的“配角”,需要向相声捧哏演员那样,用支持、赞扬的体态和语言对学生的精彩发言予以鼓励。用打岔、逗趣的体态及语言对学生讨论冷场、跑偏、斗气、无序状况实施铺垫、转折、撤火、理顺工作。在调查性财经报道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中,笔者认为采用“学生对学生———辩论与合作型”讨论方式比较符合当前大班教学现状。在现实教学中,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讨论小组,在课堂讨论前,要求各组在阅读教师提供案例文本基础上,自行查阅相关资料,自行组织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基础上挑选代表本组在课堂讨论上发言的同学,要求做好在课堂讨论发言PPT,在规定的发言时间里阐述本组的观点。各组代表发言后,进入自由发言辩论,教师在此阶段则适时进入“导演”或“配角演员”角色。

4课堂讨论点评

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点评阶段教师的角色相当于影视作品的“影评人”。敢于说真话不说假话才是好影评人,不能因为有学生评价教师的评教环节存在,对学生学习讨论环节中的不足不敢提批评意见。教师作为调查性财经报道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的“影评人”,需要点评的是:第一,点评发言者发言中的独到见解,有创意的思路或者想法,并就其存在缺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第二,点评发言者的发言思路、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是否正确,在评判是否正确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新的或者是更好的真知灼见。第三,点评发言者针对案例发言中所学专业知识、理论运用情况,指出存在内容缺失、表述不严谨甚至思想观点错误等问题。

5案例教学总结

工作讨论总结范文7

1.1实验预备阶段

按照课程要求开设的综合性实验有:肺部感染的实验诊断、肝脏疾病的实验诊断、肾脏疾病的实验诊断、代谢综合征的实验诊断、血液病的实验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诊断等共6个,每个实验安排8学时。病案的准备是由教师结合医院检验科工作的特点,与临床相关科室联系,每个病案从医院收集6-8个有代表性、实用性、可学性的病例,根据病案结合大纲要求共同协商、反复讨论,有目的地设计一些问题,然后结合实验室现有设备,确定开设的实验项目,无能力开设的实验项目需要提供检查报告等资料。学生每6-8个为一组,民主选举出组长,组长协调本组全部的工作,每次实验均要在组内推选出不同的汇报人和评委,组织本组同学针对提前一周所给病案资料和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及参考书。此阶段既可使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内容有较清晰的了解,又能在查阅资料过程中学习如何获取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分工协作。

1.2实验方案确定阶段

首先由每组的汇报人根据所准备的资料对病案每一个信息点进行分析讨论,如病人的年龄、姓别、临床症状、体征检查、拟检测的实验指标、初步诊断等,内容涉及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基础医学等相关内容。分析讨论后由各组汇报人对本组讨论情况进行汇报,汇报结束后其他组的组员进行提问、交流,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病案分析思路,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各组评委对各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评分,评分的依据由参与态度、汇报情况、结合案例材料分析、团队精神、批判性思维及其他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对本次实验课进行总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下次课要进行的实验内容,课后学生进行下次相关实验方案的准备,包括实验的原理、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临床意义等。此阶段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讨论使同学们对病案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并学习如何选择较佳的实验项目组合。

1.3实验进行阶段

医学检验综合实验与以前单科实验的不同处之一是实验中的操作老师事先并不讲解,全凭学生自己看试剂说明书或相关实验指导,而且组内每个同学所做的实验项目不同,实验结果组内共享。这既是对以前所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的挑战。指导教师在实验巡查过程中发现学生遇到操作等此类问题或困难时,一般并不直接告诉他们具体方法,而是指导他们查阅有关参考书、试剂说明书等资料,帮助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锻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促进大家相互取长补短,启发思维,培养他们的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1.4分析与讨论阶段

与传统的实验不同的是医学检验综合实验结束后,实验结果组内共享。组内同学结合所做的实验结果及老师提供的检查报告,对所给的病案进一步讨论,共同分析和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所采取的措施,共同分析和讨论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同时对所给病案给出最后的诊断结论。这样可以帮助同学们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和实验失败的教训,使他们“做有所思”、“学有所获”,同时通过对病案资料的分析、讨论、检测指标的测定,培养和训练学生以病例为诊断中心的发散思维及综合判断能力。

1.5汇报阶段

经过充分的讨论后,各小组推选出自己的汇报人。汇报人对自己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包括诊断结论、实验结果、所得出的诊断疾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标本采集、诊断、鉴别诊断、防治、其他等方面。汇报结束后各小组同学对汇报情况进行提问,评委对各组汇报情况进行简评,并根据参与态度、汇报人汇报时交流与表达、回答问题情况、结合案例材料分析、团队精神、批判性思维等情况进行评分。老师做最后的评价,对讨论汇报结果进行总结,布置下次实验课的任务。

1.6实验考核阶段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传统的实验考核多以学生实验报告为主,导致学生抄袭实验报告现象屡见不鲜,学生对实验课重视不够,对实验操作敷衍了事,并且难以评价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素质。医学检验综合实验的考核方式贯穿整个实验进程中,每次实验课结束时进行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组内互评、老师评价,最终本门课程结束后把各次评分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最终成绩,不单独设立考试。由于最终的成绩在平时体现,学生一直都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而不是临时抱佛脚,期终考试时再突击复习。最终成绩评定时充分听取学生的自主评价,避免传统的教师主观评价方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2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较为普遍的学生融会贯通能力差、难以将几个实验内容有机联系、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差等共性问题,我们提出了以病案基础的医学检验综合实验改革,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实用复合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2.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会学习是当今社会对人们能力的基本要求。传统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医学检验综合性实验在实验中学生以讨论方式进行学习,上课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进行讨论甚至辩论中不断强化自身优势、克服自身弱点,提高了思考、分析、归纳、表达能力,增强了勇气、自信,并能培养自主参与意识,从而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并且教学所选用的病案为现有的已发生的典型病例,具有真实、可靠、客观的特点,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求知欲,使其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查找资料、翻阅书籍,通过独立或合作的方式作出分析和判断。这样经过多次实验后,就会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培养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工作能力

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基础知识,更要求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仅能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而且对结果要有合理的解释及进一步检查提出合理的建议。综合实验内容涉及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血液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病理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涵盖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汇集了多门课程和交叉学科的知识。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主线设计综合实验,模拟临床真实案例进行相关实验,具有真实、生动、客观、针对性强等特点,将临床工作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保证了实验内容在综合性、实用性等方面的特点,培养了学生浓厚的专业兴趣,缩小了理论与临床之间的差距,提高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提升了专业整体教学水平。

2.3培养学生的团队工作能力

以病案分析为基础的医学检验综合性实验具体的方案设计是一个独立运用多种专门知识的过程,方案实施和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综合分析与团结协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同心协力、分工合作解决众多富于挑战的难题和技术细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病案分析为基础的综合实验是架设在教学与临床之间的桥梁。

2.4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授人以鱼”,而主要是“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于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游刃有余地处理问题。在病案分析讨论的整个环节中,学生自己分析病例、查找资料、相互讨论、确定实验项目、动手操作,结合已有的信息和操作结果,对病案作出判断的决策,避免了由老师代替学生归纳总结的弊端,锻炼了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和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3.1有利于教学队伍的建设

医学检验综合实验不仅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所开设的实验项目涵盖本专业的所有研究方向,涉及多个学科内容,既是对教学大纲主线的展开,又要按照不同教学能力和医学检验研究进展方向进行必要的更新。因此,为了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疑问,必须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我们在全专业进行选拔,选择具备扎实的相关学科知识和良好临床工作能力,并熟悉各种实验操作原理的骨干教师进行培养,提高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解答各种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实验项目,确保实验项目的顺利进行。

3.2创新实验指导模式

工作讨论总结范文8

【关键词】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案设计

一、引言

审计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培养出具有良好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人才。因此,“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在审计教育领域已经被广泛接受,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体验教学等方法被广泛应用,目的在于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案例素材中发现并提出问题。[1]这种教学理念要求变革审计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考前背”的状况,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方法。

二、审计案例教学的模式

1、教学形式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与分析,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使之养成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决策能力与实践能力。[3]多数研究者认为,案例的选择是审计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关键。[4]在设计审计案例教学方案时,应当考虑培养学生查找、阅读教辅材料,并对教辅材料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与求学的积极性。[5]审计案例的使用时机可以是审计理论学习之前,也可以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前者主要是起到导引的作用,后者则主要是进行补充说明。案例的形式可以是视频、图片加解说,也可以是文本材料,或者几种形式的综合。

2、教学方法

(1)案例导入法。这种方法一般运用在理论教学之前。具体来讲,就是用一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力,案例素材可以是文本资料,也可以是视频、影视资料,展示这些素材时,学生会产生真实的体验。如在讲授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时,给同学们观看描绘南海公司泡沫事件的视频资料,使他们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前,产生感官的认识。需要注意的是,视频案例只起到辅助说明的作用,不能因此而冲淡既定的教学内容。(2)案例说明法。这种方法通常运用在教学内容的讲授过程中,作为辅助手段,用于释义和说理,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案例可以选择真实发生过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事件,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模拟出来的虚构事件。比如,在讲授存货审计的方法时,可以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存货盘点结果的处理。(3)讨论式教学法。这种方法运用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准备,对课程的基本理论理解比较透彻,目的是通过讨论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应用能力。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以及职业判断能力。用于讨论式教学的案例可以是从“经典案例”中提炼出来的,也可以是经济社会中新近发生的。

3、教学过程

(1)案例导引。为引导初学者,教师可以事先选择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案例,比如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文化娱乐领域的事件或是当前社会上还存在争议的一些重大事件,也可以是和同学们的生活比较贴近的经教师改造过的事件,以此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思考。恰当的案例能够引发学生对审计课程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以问题带动他们探究与学习的热情。(2)知识导图。审计理论抽象、晦涩,审计实务需要较多的职业判断。因此,如何对案例进行职业的分析并作出判断是比较困难的。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提前列出知识清单,清单中标明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再以一定的结构图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描绘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并配以文字说明。这样做既有助于教师梳理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也能帮助学生制定自主学习的计划。(3)课前预习。审计学课程知识点繁杂,真实的审计事件又总是与一国的法律、制度、规范等密切联系,审计事件往往是经济、技术、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牵涉面非常广。因此,适当的课前预习能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明确问题所在。(4)课堂汇报与讨论。课堂上学生将通过自主学结出的结果进行汇报,汇报的内容可以是对案例背景、案情发展路线的揭示,也可以是对已有观点的汇总,还可以是自己对于案例的独特的认识和判断。汇报完以后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教师将学生汇报与讨论的情况与课前下发的清单进行对比,判断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最终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相关的概念和原理。(5)课后讨论与总结。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而审计学科的知识异常广博,因此除了课前的自主预习,课后按小组进行讨论与总结依然必要。讨论的主题可以是任课教师在听取了汇报与课堂讨论之后指定的,也可以是学生在分析与讨论中自己提出来的。对于课下讨论的情况,要求学生做好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讨论的问题、各自的观点、解决的方案、最后的结论,以及每位组员在讨论中分担的工作。

4、评分机制

如何控制教学过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适当的评分机制是控制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6]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将一次性的期末考试变为多次平时考核,这样的评分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记录下每位同学在材料准备过程中的分工,以及课上每一位同学的问答情况,作为最终的评分依据。评分环节则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即其他各组学生公开为讲解小组打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讨论结束以后,每组需要提交总结报告,教师对总结报告进行打分。然后将每个小组的课堂讲解与讨论得分和总结报告得分加总,再将小组分分配至组内成员,分配的依据就是每位组员在回答问题和准备工作中的表现。

三、构建教学效果的保障机制

1、教师的讨论式教学能力

案例教学法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整个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案时,需要任课教师提前给学生布置讨论题目,并提出要求,学生按要求准备好以后在课堂上讨论,讨论过程中需要任课教师随时进行指导的纠偏,最后还需要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评。如何能在这个过程中做到既活跃课堂气氛又保证教学实效,这对任课教师的讨论式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法要求任课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胸怀,既能驾驭课堂讨论的过程,及时纠正偏差和不当,又能谦虚地聆听学生的发言,适时进行鼓励和指导,还能耐心梳理不同意见的分歧,随时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驳或提问。[7]因此,切实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是高校师资培养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学校应当创造良好的氛围,为专业教师提供经常与其他学校教师进行交流的机会,以此来提高教师的讨论教学能力。

2、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审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一方面,审计与会计、税务、战略与风险管理、法律等有着紧密的联系,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审计实务操作需要教师能为学生作出生动的讲解和演示,而这种能力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此外,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还应能针对案例资料作出判断,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和指导。这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审计实践工作经验。因此,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非常必要,应当鼓励专业教师外出实践,到审计组织或审计机构参加审计实务,对教师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研究项目给予奖励等等。

3、教学任务的考核

实施案例教学,一方面增加了教师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考试管理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大多数任课教师会产生抵触情绪。此时,就需要学校下大决心和力度健全教师教学任务的考核机制。比如,对老师付出的辛勤劳动给以课时认定,给予相应的补贴;鼓励教师以教学改革课题的形式开展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给予经费支持;鼓励教师自行开发教学案例,并将其与职称评定相结合等。

四、结语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渗透在审计教学过程中,引发了广泛的教学方式改革的尝试,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始终引导教学改革的方向。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使用,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然而,当前案例教学的现状并非完美无瑕,教师竭尽全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接近真实的氛围或是创造一个复杂的决策情境,但是实践经验的缺乏还是会减弱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学生的审计判断能力也无法仅仅依靠案例教学得以提升。所以,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还应不断进行摸索与尝试,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韦霞.审计教学案例选择与问题设计[J].财会通讯(综合),2014.3.18-19.

[2]董丽英.审计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2014.8(下)23-25.

[3]张雪梅.高校开放式审计案例教学之我见[J].财会月刊,2010.2(下)111-112.

[4]黄溶冰,王丽艳.基于隐性知识流动的审计课程案例教学[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1).

[5]陈慧荣.案例教学的方法论基础——以公共管理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4(9)72-75.

[6]郝玉贵,娄季丽,陈丽君.审计案例教学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1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