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控制探析

生态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控制探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HACCP体系与生态农产品全供应链质量安全控制有关理论,从政府监管层面,探讨引进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质量管理体系理论,建立生态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控制系统流程。分析质量管理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质量安全控制的优化策略,以此有利于生态农产品全供应链质量安全控制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HACCP;生态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控制

生态农产品是食品生产和人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食品链源头的初级农产品生产阶段,目前仍然是薄弱环节。因此,应当对生态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更加有效的监督管理,为市场和消费者提供绿色无公害的安全食品。HACCP体系与整个供应链的全面质量和安全控制相集成,以减少安全隐患,预防整个供应链管理和控制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并实现供应链质量和安全控制,以确保生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一、HACCP理论与全供应链质量安全控制

(一)HACCP理论的主要内容。HACCP就是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是一种合理、科学、系统的危害评估、识别和控制方法,用于食品安全危害控制和预防。HACCP系统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将食品安全危害的风险降低到最低或可接受的水平,并预测和防止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并减少产品损坏,同时,可以将安全控制的重点从传统的最终产品检验变为加工过程和原材料质量的控制中,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不合格产品的批量生产而造成的巨大损失。在HACCP控制体系原则的指导下,在设计过程包含食品安全控制流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最终产品检测[1]。

(二)HACCP驱动下的质量安全控制。从企业管理层面来说,就是基于HACCP体系原理,生态农产品各环节生产经营者,将其质量和安全控制措施贯穿于从原材料到再利用的整个过程;同时通过契约利益联盟,对供应原材料与市场销售采取相应的质量和安全控制措施,减少食品质量和安全风险,这就是HACCP驱动的生态农产品整个供应链的质量和安全控制[2]。从政府监管层面来说,HACCP驱动的生态农产品整个供应链的质量和安全控制,就是要将生态农产品生产的原料采购储存过程、生产过程、储运过程、加工(包括餐饮业供餐)过程、市场销售过程等政府监管部门形成一个有机联合体,在这个体系中,按HACCP体系的7个工作原理,建立HACCP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更加有效、更加精准的实现减少生态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风险的目的。

二、生态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农产品检测机制和机构体系不完备。生态农产品供应链的各环节中,可能受到农药、化肥和工业“三废”污染及添加剂使用不当的影响,且生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系统、食品质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食品检验检测系统等也并未完全形成,导致生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难以检测。另外,生态农产品的检测太过形式化,检测数据报告存在监督机制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乡镇基层的农产品检测项目较单一、粗放,检测人员专业水准不高,不能保证生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生态农产品整个供应链纷繁复杂且不流畅。首先,我国的冷链建设尚不完善,冷藏、冷冻库少且规模小,保鲜技术水平有待提升,冷藏、冷冻运输业不发达。其次,我国的生态农产品生产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低。再次,我国供应链起步较晚,发展不完善,生态农产品生产者以家庭为基础,销售渠道以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分散交易为主。最后,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化水平低,成员不能共享信息。

(三)质量管理体系并未统一标准化。生态农产品供应链的成员之间没有紧密合作,整个供应链没有统一的目标。同时,政府监管体制机制上存在不足:第一,同级政府各环节监管部门间未形成有机整体,缺乏统筹协调各环节监管部门分工合作联动的有效机制;第二,同个监管环节的上下级政府或部门间未形成统一的联动机制;第三,政府或部门间监管信息无法共享,不通畅,从而无法形成可操作性强、统一适用有效的标准化监管体系。

三、HACCP驱动下生态农产品全供应链质量安全流程

(一)建立专业的HACCP团队。利用本级政府生态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农技、市场、食品餐饮等各环节监管部门,抽调监管技术骨干,组成专业的HACCP团队。同时,聘请农业专家或大学学者担任技术顾问,帮助质量管控部门解决安全控制问题。

(二)确定关键控制点并设置关键极限值。根据产品特性或生产过程的复杂性,按HACCP体系危害分析原理确定关键控制点的数量,为每个关键控制点建立一个或多个参数作为关键极限值,这些参数应清楚表明关键控制点已被控制[3]。

(三)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和整改方案。建立有计划和程序化的观察或测定,有效检测出关键控制点的不符合并准确记录下来,进行质量安全评审,以证明关键控制点受到控制。

(四)完成审核验证并保留记录。目的是确定HACCP系统的实施,同时确定HACCP计划是否可以满足实际的生产加工过程的需要,以确保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五)定期评估计划并加强改进。这是确保HACCP计划持续有效的重要一步,评估的有关材料应与文件记录同时保存。

四、基于HACCP理论的质量安全控制的优化策略

(一)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生态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和机制体系。各级政府应加大生态农产品质量检测的资金投入,积极完善质量监测中心建设,增加检测机构或专业人员,购置先进仪器设备,对检测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等。检测中心对各区域、重点龙头企业和市场的生态产品分批抽检,以确保高质量的生态农产品供应。一旦发现有生产假冒伪劣生态农产品,立即从严处罚并进行登记。做好记录,集中监督,及时将其公之于众,倒逼生态农产品供应链成员自觉控制产品质量和安全。同时,政府各级或各部门检测中心应利用互联网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建立完善的检测体系。

(二)政府应注意调控市场,加大生态农产品生产者集约化运营。首先,政府应以市场化为政策导向,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完善并拓宽市场质量安全信息收集渠道,加强收集数据的整理、分析并及时公布,并在此基础上作出预测指导,使生产者能够及时、针对性调控质量安全问题。其次,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助,鼓励分散小生产者,建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产业专业化和区域化,从而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品质。最后,政府应鼓励企业不断研究和完善冷链储存、物流系统,提高相关专业化运作水平,运用先进的设备,确保生态农产品储运中的安全,提高时间效率并减少资源浪费,从而满足市场需求,实现既定的服务水平并保持利润。

(三)整个供应链中建立实施规范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首先,生态农产品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建立可靠的伙伴关系,全部成员共同努力,实现品牌化、整体利益最大化。通过标准化的操作系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营质量管理水平。其次,政府应当出资委托第三方,免费为企业提供HACCP体系建立的咨询服务,并对获取HACCP体系认证企业予以奖励。而对企业监管的内容程序要以HACCP质量管理体系为导向,推进企业和政府质量监控的关键控制点和限值指标统一一致,对通过HACCP体系认证的企业给予监管采信,减少监管次数,以此来鼓励生态农产品供应链成员推行HACCP体系。再次,政府在成立农业农村管理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管职能整合到同一个体系内,建立基于HACCP体系原理的农产品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最后,政府应加快农产品生产和食品质量安全相关法规、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建设,为HACCP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提供基础和依据。

(四)大力开展生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防范、预测和预警。首先要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因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道德风险,因此,在企业之间搭建可靠的信息共享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便可以控制和预防道德风险,提高生态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的透明度。其次是完善可追溯系统录入和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完善生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性管理系统,可以跟踪供应链中的质量管理问题,避免成员企业浑水摸鱼,杜绝危害重复发生。再次,政府建立企业诚信公布机制。政府要定期分析公布企业经营情况,同时研究企业历史质量安全状况,以便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和企业的绩效,对不符合要求或者安全意识薄弱的企业的风险起到预警作用。最后,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宣传教育力度,要创新方式、丰富内容和建立长效机制,以提升社会全员的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五、结语

生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生态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控制中应用HACCP质量管理原理,通过政府监管和供应链成员内部管理同步开展,分析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及关键控制点有效控制,实施基于HACCP质量控制原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全面、精准地提高生态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秦立公,韦金荣,王宁宁.HACCP驱动的生态农产品全供应链质量安全控制[J].江苏农业科学,2014(09):258-261.

[2]代立,2017.HACCP驱动的生态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与质量安全关系的实证研究[C]//中国商业经济学会.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合肥:中国商业经济学会:224-231.

[3]汪琳.生态农产品供应链中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机制探析[J].中国西部,2018(06):52-61.

作者:罗永昌 单位: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文亨镇人民政府企业服务中心安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