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工程造价成本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工程造价成本分析

1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成本的影响

1.1设计过程对工程造价成本的影响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进行建筑结构形式选取的过程中,工程结构细节性的处理以及对建筑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也会对工程造价控制产生相应的影响作用。例如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的不同,选取合理的钢筋尺寸、截面形状以及焊接方式等,会对其他类型的建筑材料特别是混凝土材料的使用量造成影响,截面面积增大的情况下混凝土材料的使用量也会相应的增加,从而作用于建筑工程造价控制。

1.2设计质量对工程造价成本的影响

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低下、结构设计中的较多不合理性问题的存在以及施工图纸设计精度问题和实际施工适应性等方面的不合理,都会造成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应矛盾的产生,最终带来了较大的工程质量安全隐患,造成工程返工或者是停工处理,在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的同时,也相应的增加了工程施工成本。

2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方法

2.1生命全周期控制法

建筑工程项目主要是由策划阶段、施工阶段、设计阶段、使用阶段以及维护阶段构成的,一般意义上的工程造价控制主要是对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但是从造价控制的影响因素来看,设计阶段的内容直接占到了工程总造价的30%-70%,同时在项目设计阶段其对项目造价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生命全周期法,除了要对工程设计及施工阶段的造价进行严格控制外,还应相应的进行后期的维护费用的预算与控制处理,从而有效的减少决策或者是设计阶段不合理所带来的对工程造价控制的不良影响。

2.2系统控制法

作为建筑工程最为重要的几项要素,工程造价、质量以及进度等是相互对立和统一的关系。例如对于有着较高质量要求以及功能建设齐全的建筑项目来说,其在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就需要较为优良的建筑材料,与同类型的建筑项目相比其造价成本势必会有所增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如果片面的强调工程造价控制,可能会造成工程采用劣质材料、偷工减料情况的出现,该种情况下势必会对工程建设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3设计阶段造价成本优化控制方案

3.1设计方案及材料的优化

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是确保造价控制成效性的前提和基础条件,例如对于层高和层数、基础类型以及结构形式的不同选择都会涉及到较多的技术性与经济性问题。其次是在进行建筑材料特别是混凝土材料选择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工程质量要求进行建材材料的合理选择,重点是对混凝土材料的性能、价格以及技术指标等进行明确了解的基础上,选用最为经济适用的建筑材料和配料。通常情况应本着就近取材的原则,以此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成本。

3.2基础形式和结构形式的优化

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对于基础形式的选择,对工程造价总成本有着较大的影响关系,其甚至能占到工程造价总成本的1/3,因此对基础形式的合理选择不仅能实现造价控制的最优处理,还能够有效的节约施工工期,使得维护工序更为高效简便。其次结构形式的选择与建筑工程地质条件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关系,在进行结构形式设计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地质的勘测处理,并对基础的埋深以及截面面积进行重点控制,以此实现成本的优化控制目标。对于结构形式的选取应通过不同结构的受力体系以及布置方案和经济性能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最为合理的结构形式。例如对于混合结构来说,其更适合在7层以下的建筑物中采用,其成本大约仅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成本的60%-70%。

3.3构件截面以及配筋率的选取

构件截面与配筋率在通常情况下是成反比的,即在截面尺寸越小的情况下,配筋率是越大的,在该种情况下钢筋以及混凝土的使用量势必会有所增加,反之亦然。但是在截面变大的情况下,钢筋的使用量虽然相应的减低,但是其混凝土用量只会增加,从而也同时造成了建筑物荷重的增加。其次,对于配筋率的控制应首先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以及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都能够达到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对配筋率进行优化处理,从而达到工程成本控制的目的。特别是在当前钢筋、混凝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在确保满足建筑总体施工布局的情况下,在确保结构规范限值范围内,对长宽高比例以及平面凹凸尺寸等进行控制,从而避免立面刚度的变化,也能够达到减少钢筋用量、优化工程成本的目的。

4案例分析

以广东某小区六层住宅楼设计为例,其底板平面尺寸22.30m×18.5m,层高2.7m,总高17.7m,建筑面积2915.53㎡。结构设计及布置方案参照《广东省建筑工程综合定额(2006)》计算规则进行施工图预算编制。

5结语

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还需要加强对于混凝土配比设计的控制,通过对于混凝土原材料施工配比的调整,同时提升混凝土浇筑设计和振捣设计水平,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的变形控制,并进行有效的混凝土后期养护处理措施的制定,也能够有效的起到建筑结构设计造价成本优化控制的目的。

作者:郑庆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