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分析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分析

摘要:文中分析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问题,根据具体工程案例,分析其建筑质量管理要点,并提出了具体的质量管理措施。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措施

0引言

如今建筑行业不断向绿色、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传统现浇式建筑能耗高、污染高,逐渐被污染小、周期短、效率高的装配式建筑所替代。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为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1]。要确保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稳定发展,就必须加强建筑质量管理,明确建筑各阶段质量管理重点及有效管理措施,对于加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2]。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实例分析

1.1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城市住宅项目工程,总建筑面积12.3万m2,包括住宅楼、配套商业楼、配套功能楼以及小区配电室等。该工程中,住宅楼地上28层,2~27层均采用装配式施工,混凝土构件均为预制构件,包括预制叠合板、预制空调板、预制楼梯。

1.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要点分析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要点如下:(1)准备阶段质量管理要点: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变更较多,设计协同性有待提升;②构件生产质量不稳定;③装配式构件专业施工人员较少,影响构件施工质量;④构件施工方案设计可操作性较低。(2)施工阶段质量管理要点:①现场构件堆放管理,构件堆放不合理容易造成构件变形、损伤,影响施工质量;②构件安装过程中,存在预留钢筋弯折现象;③施工中构件支撑体系搭建稳定性不足,导致构件发生位移情况;④后浇筑混凝土浇筑施工存在问题,导致结构开裂;⑤模板搭设尺寸不能精准控制,构件尺寸存在较大误差;⑥监理监督力度不足,不能保证建筑质量的稳定性。(3)质量验收阶段管理要点:①施工中对质量检验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质量问题;②施工验收不仔细;③质量验收资料整理不充分、不及时;④存在漏报、瞒报的情况。

1.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

(1)准备阶段质量管理方法:①设计阶段质量管理。一是优化本工程项目设计团队,强化设计力量。二是开发专门BIM平台,实现协同设计。由不同专业在BIM平台上共享设计成果,并为参建各方进行设计沟通提供渠道,避免设计冲突,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后期施工过程中频繁更改设计图纸,影响施工质量。如通过BIM平台加强设计单位与构件厂的协同合作,由构件厂向设计人员提供详细的工艺条件与技术要求等各项参数,优化装配式构件设计,确保与工程实际要求相符;②构件生产质量管理。由监理单位派专人负责驻厂监理,从原材料质量检查到构件生产再到出厂检验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管,确保加工阶段装配式构件质量达标。同时,引进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技术,在构件生产过程中,加入“PCID”可识别芯片,对各构件位置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为施工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奠定基础;③提高施工方案编制可行性。总包单位负责组织参建各方,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建设方案进行重新编制,立足工程实际情况,对构件吊装、连接方式以及支撑体系搭建、质量检验标准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调整,确保其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④人员教育培训。由总包单位负责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邀请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现场观摩、技术讲座等方式,提高人员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水平,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奠定基础。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教育培训,提高其施工技术水平。

(2)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方法:①严格验收进场材料。加强对进场构件质量检验,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构件要求退场。对于验收合格的进场材料,在现场设置专门的构件堆放场地,保证场地平整、环境干燥,做好防潮防水工作,按照构件类型及堆放要求进行合理堆放,避免构件发生变形、毁损,影响质量;②提高支撑体系搭建质量管理。重点加强对搭建支撑体系的质量管理,选用提叠合板专用支撑体系,向厂家提出技术指导要求,由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支撑体系搭设进行技术指导,并制作样板进行实物交底。同时,对支撑体系进行质量检验,符合质量要求后再进行吊装施工。现浇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现浇混凝土与混凝土构件连接处进行检测,确保连接处强度达标后再进行支撑体系拆除;③提高构件吊装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前,需要对混凝土现浇部分的梁、墙进行复核,保证构件安装位置的精确性,避免产生较大误差影响施工质量;在吊装过程中,选用专用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吊装施工吊机进行吊装,并安排专门的司索工。吊装前,利用智能设备扫描构件,识别内部芯片,确保吊装构件正确,进行一次吊装施工。在安装完成后,如果需要调整构件位置,需在撬棍一头包裹橡胶垫,构件四边同时撬起,避免构件发生损毁;④提高连接点质量。施工中对连接点质量进行检查管理,安排专门人员及时进行检查,确保钢筋连接精确性,避免发生钢筋弯折等现象影响结构质量;⑤加强监理方质量监督管理。要求监理单位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对材料进场、隐蔽施工工程等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工作。同时加强对构件建造的质量监督,对构件施工工序进行监督与质量验收,在前一道工序质量验收未合格前,不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3)质量验收阶段质量管理方法。质量验收阶段,要求相关管理人员严格按照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对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这一阶段质量管理重点是进行验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确保项目验收工作准确、可靠。制定质量验收管理规范,根据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实际情况进行精细化、标准化质量验收管理。加强对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验收质量,同时完善验收资料的收集工作。加强资料管理,建立验收资料标准化模板,明确规定填写内容,规范模板使用。建立资料台账,加强对验收资料的登记、归纳、查阅,提高利用效率。

(4)质量管理改进机制。在本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对质量进行优化改进,不断提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在实际质量管理改进机制中,从准备阶段到现场施工、质量验收各个环节的PDCA循环实现相互协作,促进各环节质量共同提升。以施工设计质量PDCA循环为例,本工程中质量管理改进具体应用如下:①计划阶段:找出问题、分析原因。设计图纸准确性不足,各专业管线有发生碰撞可能。设计过程中各专业、各方交流沟通渠道不畅通,图纸会审存在不足。②执行阶段:制定措施、执行计划。借助BIM技术开发专门的BIM协同设计平台。建立图纸会审制度,各专业利用BIM进行协同设计,共享设计成果、交流设计思路,进行碰撞检测,确保设计图纸精准性,参建各方设计负责人共同参与图纸会审;③检查阶段:检查效果。根据设计图纸变更情况的发生概率,分析质量改进措施的应用效果。④处理阶段:纳入标准、持续改进。将已经解决的设计质量问题制定为施工设计标准,进入下一环节。同时,对依旧存在的设计质量问题或新出现的设计质量问题进入下一轮PDCA循环中进行持续改进。根据上述PDCA循环质量管理改进流程,对其他各阶段质量管理方法进行持续改进,不断优化提升项目整体质量管理水平,确保项目有效质量管理手段全面落实到位,保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保障措施

2.1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未来发展趋势。装配式建筑不仅具有建筑行业特点,同时也有制造业特点。精益生产、管理是制造行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将其引入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既能实现对建筑行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又能够实现对工程质量的精细化、高效化管理[4]。在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生产中,对原材料采购、设计、模具加工、脱模等各个环节进行精益生产管理,能够确保构件生产质量,减少生产浪费,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进一步加强装配式建筑低成本、低能耗、低污染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实现质量管理目标。

2.2提高参建主体质量管理能力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传统建筑存在很大差异,参建各方质量管理不能再依靠传统的管理思维及经验,而是需要立足工程实际,不断细化质量管理环节及内容,才能有效确保工程建设质量[5]。因此,参建各方主体必须要正确认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需求,树立精细化、工业化、智能化管理思维,加强对BIM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建筑工程建设全流程质量管理,严格按照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及质量规范进行生产施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此外,参建各方还应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专业化质量管理人才队伍,不断提升其质量管理技术水平,加强质量管理。

2.3完善质量追溯体系

建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追溯体系,有利于促使质量倒逼机制的形成,从而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从设计生产到施工建设,再到后期运维,各个阶段涉及众多的参建方,质量管理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6]等特点。利用互联网、BIM技术等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各维度质量数据的收集,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有效落实质量追溯工作,进而使建设各单位落实好自身质量管理责任,保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的有效性[7-8]。

3结语

现阶段,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制约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和质量管理的保障措施。

作者:于晓龙 单位:冀中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