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实训总结范例6篇

装配实训总结

装配实训总结范文1

Abstract: Although man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pen automobile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 technology courses, the lack of practical automobile assembly training condition has restrained the practical training of this specialty. So it is necessary to design and develop simulated automobile assembly line open to practical teaching. Any single university cannot copy the huge system project, so the existing equipment and those can be added are taken as the foundation to study the design of the simulated automobile assembly line. The emphasis is to show the section set, technical process and part of the feasible assembly operation work.

关键词: 实训教学;模拟;汽车总装线;设计

Key words: practical teaching;simulation;automobile assembly line;design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254-03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基于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研发,编

号:DZ2013A-05。

作者简介:张宪辉(1970-),男,辽宁庄河人,现任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0 引言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和开发等方面没有本质上的进展,依然参考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沿袭着总成拆装及系统检查和检测实训项目,没有体现出汽车制造装配专业的专业特色,无法满足学生在校内就能熟悉和了解汽车总装线的工段划分、工艺流程以及实际的项目操作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因此,如何在学校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设计和开发面向实训教学的经济实用的模拟汽车总装线成为一项十分必要的课题。

1 汽车生产厂总装线基本情况分析

1.1 汽车总装线的主要设备 尽管各汽车生产厂的产品不同,但其总装线上采用的设备类型都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①输送设备。该类设备是用于汽车总装配线各总成分装线以及大总成上线的输送,主要有摩擦滑橇输送链、轻型悬链、双板式带输送链、机动滚道柔性线输送链、物流吊运小车、磁导航车、积放链输送机等。②汽车装配线大总成上线设备。大总成上线设备是指发动机、前桥、后桥、驾驶室、车轮等总成在分装、组装后送至总装配线并在相应工位上线所采用的输送、吊装设备。③各种油液加注设备。主要包括燃油、油、冷却液、制动液、制冷剂等各种汽车装配线加注设备。④出厂检测设备。主要包括前束试验台、侧滑试验台、转向试验台、前照灯检测仪、制动试验台、车速表试验台、排气分析仪等设备。⑤专用汽车装配线设备。包括车号打号机、罗纹紧固设备、车轮装配专用设备、自动涂胶机、液压桥装小车等。⑥工业机器人。主要在汽车生产中的点焊、弧焊、铆接、涂胶、喷涂等工序中应用。

1.2 汽车总装线的布置形式 汽车总装线的布置对于装配的效率以及车间内的物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整车厂会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总装线。通过调研汇总,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布局类型:①总装车间划分成“仪表板工段、前围工段、动力总成工段、车门工段”等四个工段。②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厂将总装车间划分成“分装线、线束区、内饰区、报架区、总装区、检测线”等几个部分。③一汽轿车工厂将总装车间划分成“一次内饰装配线、底盘线、二次内饰线、整车完整性检查、整车检测线”等几个工段。④长城哈弗汽车总装线由“内饰线、底盘线、外饰线和检测线”组成。⑤蒙派克车型将生产线分为“内饰线、底盘线、综合线”三条主生产线和“发动机、后桥、车门及仪表板”四条分装线。

无论是哪种总装线布局类型,尽管它们划分的装配线名称不同、数量不同,但论其功能都大致相同,都分为分装线和主装线两大部分,其中分装线主要包括:发动机变速器(前桥)分装线、后桥分装线、仪表板分装线等;主装线主要包括:内饰线、底盘线、综合线、整车检测线等。分装线预先将各大总成组装完毕,分别运至总装线的相应工段,在总装线的各对应工段完成总成与车身的组装,在总装线还要完成整车组装后的性能检测。

2 基于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的设计定位

通过对汽车生产厂总装线基本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一条实际的汽车总装生产线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元素构成:

①空间和面积充足的车间厂房。②总装生产线设备。③工段设计与布局。

由此可以看出,汽车总装生产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职业院校有限的条件下完全复制和效仿汽车总装生产线是不切实际的。本文研究的核心不是要模拟汽车总装线的高自动化程度,也不是要全面覆盖实际汽车总装线的所有环节和操作项目,而是要通过合理的设计来体现各类汽车总装线的基本工段框架、典型的装配工艺流程、主要的装配线操作项目,实现装配线常用工具的使用训练。因此,结合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基于实训教学”和汽车总装线的“模拟”两个方面。研究将不涉及实际汽车总装线中的自动输送设备(包括机械手等)、昂贵的装配线专用设备和工业机器人等设备设施,也不考虑备品存储、物流运输、路试跑道、淋雨线等环节,而是利用学校已有的和有能力购置的设备设施,采用工位固定、人员相对运动的形式进行模拟汽车总装线设计,重点研究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进行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基本布局设计。布局的设计应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车型装配工艺流程的变化要求。②工段设计。在模拟汽车总装线基本布局的基础之上,设计出能够与实际汽车总装线工段设置基本吻合的、可实施的工段排列组合。③进行模拟汽车总装线设备设施的配置研究及布置设计。

3 基于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具体设计

在上述分析基础之上,结合高职院校场地和实训设施的实际情况,本文分别从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基本布局、装配线工段设计以及总装线设施配置及布置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设计研究。

3.1 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基本布局设计 通过对各类汽车装配线的调研、分析和总结,本文在进行模拟汽车总装线布局设计研究时,不仅对总装线进行了重点研究,也对与之配套的分装线进行了规划布置。在满足布局能适应多种汽车装配工艺流程变化要求的同时,兼顾考虑学校场地因素,最终形成了图1所示的基本布局图。

如图1所示,总装线由四个工段区组成,按直线排列,每个工段区以一个地藏式举升机为载体(采用地藏式举升机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使车身轻松运送和放置在相应的工段区,并且方便每个工段实施装配操作时高度的调整;另一个方面能够最大限度节省车间的有效空间)。在总装线四个工段的侧方,对应建有四个分装区(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分装区用于汽车各总成的组装调试,之后输送到对应的总装工段,完成与车身的对接与组装。如此,形成了一个微缩版的模拟汽车总装线。该模拟总装线的各工段和分装区可以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车型的总装要求。

在空间场地允许的条件下,建议车间长度不小于50米,宽度不小于20米(其中总装线宽度为10米、通道宽度2米、分装区宽度8米),高度视采用的吊装运输设备的形式而定,一般不应低于5米。这样可以保证总装线的每个工段区有12.5米(长)×10米(宽)的作业空间,分装区拥有不小于12.5米(长)×8米(宽)的作业空间。如此,1000平方米的车间既不会给学校带来较大的负担,也基本能够满足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实训需求。

3.2 装配线工段设计 基于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可以参考具体汽车生产厂的总装线布置形式进行工段设计,也可以按照一般的通用性布置形式进行工段设计。以本校汽车装配专业为例,根据汽车装配实训室的整体布局,在总装线的工段设计上,如图2所示,以四个地藏式举升机为载体形成总装线的四个工段区,按装配顺序依次直线排列为:内饰工段、底盘工段、综合工段、检测工段。

在内饰工段可以设计线束安装、内饰板安装、仪表台安装、操纵台安装等实训操作项目;在底盘工段可以安排各种油管、前/后悬架、动力总成、油箱、排气管、车轮等部件总成的安装操作项目;在综合工段可以安排完成座椅、电瓶、备胎、后备箱附件、雨刷、介质加注、车门调整、线路管路插接等实训内容;在检测工段可以根据学校具备的检测设施开展诸如专用仪器诊断、四轮定位、四合一综合性能检测等一系列性能测试。

为配合总装线的各种作业项目,在总装线四个工段的侧方,依次对应建有五个分装区,分别是:内饰件分装区、动力总成分装区+底盘分装区(共同与底盘工段对应)、其它附件存放区、工具间。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动力总成分装区和底盘分装区的布置是相邻且相互贯通的,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目前乘用车多以前置前驱动为主,发动机和变速器总成组装完毕后需要装配到前桥总成上之后,再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到车身,所以这两个分装区要共同对应总装线的底盘工段;其它附件存放区主要为总装线上的综合工段的装配项目提供物资供应,而工具间主要用于存放总装线各工段需要使用的工具,并重点为检测工段提供检测用的设备设施。

3.3 设备配置与布局 为能模拟实现汽车总装线的整体运行,满足必要的实训项目的实施,经过对实际汽车装配线所用设备类型及功用的深入研究,结合本校汽车装配实训室的实际条件,确定了模拟汽车总装线所用的基本设备,具体如下:①吊装及搬运工具。汽车总装线是一条庞大的传送线,输送设备是保证汽车总装线正常工作的最基本保障。由于受场地及资金所限,故采用人工吊装及搬运方式来完成汽车及部件的传送:在车身传输方面,我们采用了体积小巧、易于操作的小型移动龙门架吊车来实现车身的吊装(见图2),采用车身台车完成车身的运输,台车能够从举升机平台内侧通过,以保证车身可以被顺利输送到下一个工段。②升降工具。在总装线的每个工段,都装有一台地藏式举升机,以用于每个工段部件和总成装配时将车身升降至合适的高度位置;在总成传输方面,主要采用液压搬运车;在实施总成升降作业时,主要采用液压升降移动平台车、堆高叉车、发动机小吊、液压升降托架等设备。③装配工具。为实现模拟汽车装配线真实的操作,我们配置了装配线上普遍使用的气动工具、电动工具及机械式装配工具,并配套在模拟总装线各工段两侧的墙壁上安装了气源接口、拉伸式电源插排及照明用工作灯(见图3)。④加注工具。可以配置自动变速器油加注机、制动液加注机、转向油液加注机、空调制冷剂加注机等价格相对适中的加注设备来满足必要的实训操作项目的要求。⑤检测工具。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可以在检测工段的位置配置四轮定位仪和四合一检测线,这样基本能够满足对下线汽车性能检测的各种要求,如果没有条件,配置专用检测仪器及通用型检测仪器来进行整车检测工段的各种检测项目也是很有必要的。

4 结语

本文主要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面向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的设计进行有益的探索,并不是一定之规,譬如,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吊装运输工具改为天车(如图4所示),也可以对总装线的工段数量和顺序以及分装线的数量和功能进行重新设计划分。由于各院校实际条件的差异,本文所设计的方案必然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谨以此方案作为“引玉”之石,能够从中有所启发就实现本文研究的意义了。

参考文献:

[1]唐晓军.汽车企业车间的安全管理[J].汽车工程师,2013(06).

装配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 配送作业实务 课程教学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ome Exploration on Distribution Operations Practice Course Teaching

――Take Guigang Vocational College Distribution Operations Practice Course as an example

ZHU Junli

(Guigang Vocational College, Guigang, Guangxi 5371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Guigang Vocational College "distribution operations Practices" courses, such as exist: teaching theory focuses on teaching, training less, and the lack of systematic; need to improve the skills of teachers and distribution operations; single assessment methods, such as the presence of assessment errors Some issues raised in the work process-oriented teaching system rebuild, enrich and optimize the teaching content; conduct integrated teaching; strengthen the "distribution operations practice" course of teacher training; reform assessment methods, process-oriented appraisal some solutions thinking problems, in order to play a valuable role.

Key words distribution operation practice; course teaching; exploration

配送作业实务是中等职业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开设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物流配送的基本内容和原理,能运用现代物流配送的相关设施设备,结合配送作业过程开展配送作业等。其内容涉及面广,应用广泛。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水平直接能够体现出他们对本专业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衡量物流专业教师物流职业技能教学水平的高低,通过对学生配送作业实务实训考试的检验,也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然而,在当前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中,教师对配送作业实务课程的教学,还是存在些许问题。

1 当前配送作业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重在理论的教学讲授,实训较少,且缺乏系统性。其一,以采用王淑荣主编,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配送作业实务教材为例,在我院教师编写的教学日历中,整个教学计划的总学时为108,理论占了78学时,实训学时仅仅30学时。并且,实际上,所开设并在教学计划中体现30学时的实训学时,也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进行。其二,从工作过程导向的角度观察,我院教师编写的教学计划里,实训项目没有按照工作过程的先后进行设计实训项目,缺乏系统性,且实训项目的设计也不够完善。

(2)教师配送作业技能需要提高。配送作业实务课程,实训性较高,这要求任课老师必须具备相应的配送作业技能。而实际上,由于诸如培养机制不健全、教师思想认识不高等各种原因,授课教师往往是对理论教学很在行,但是到了配送作业操作的教学上,就变成了“这不行”、“那也不行”。甚至,个别教师对一些配送器械的操作上还不如学生那么熟练。

(3)考核方式单一,存在考核误区。我院开设的配送作业实务课程,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核方式仅仅为期末的卷面考试的50%以及任课老师所布置5次左右的平时作业成绩总和的50%。形式过于单一。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性质和考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学院教务处倡导进行任课老师考试改革,但是部分老师为了个人便利以及学生能够考出个好成绩,往往将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与当初设置“考试改革”的初衷相违背。

2 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

2.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充实并优化教学内容

针对配送作业实务课程,我院之前的理论教学内容,更多的是从课程的完整性出发,从“概论”开始到“配送的绩效考核”对学生进行授课。实训教学内容则是从“参观配送中心”开始到“送货处理实训”。其总学时为102,其中理论学时为72学时,实训学时为30学时。理论学时占了大部分,达到了总学时的71%。如表1所示。

为更好地体现高职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训性,需要邀请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的资深工作人员和行业专家就配送中心的实际工作技能要求,结合配送中心的工作过程,对配送作业实务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训教学环节进行充实,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在“订单处理与备货作业”这一章节前面和“送货处理实训”后面分别添加并充实“配送中心客户服务”、“退货实训”的授课内容,在开设“流通加工”、“包装与包装技术”理论课程的同时,开设增加与其相适应的实训教学环节,形成“客服实训”“订单管理实训”“盘点实训”“包装实训”“流通加工实训”“拣货实训”“配货实训”“装卸与搬运实训”“送货实训”“退换货实训”等一套较为完善的与配送中心向一致的工作过程。

表1

此外,为更好地符合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要求,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我们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优化,在授课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删减理论教学内容和压缩理论学时,如配送的相关理论,配送设备的工作原理等内容则考虑省略或者压缩授课学时。省下的学时用来充实实训学时,加大实训学时比重,使其达到总学时的75%,约76学时。让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去模拟演练配送客服工作,学会熟练地运用起重装置和各种型号的叉车等工具搬运、装卸货物,而至于,充分体现“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职业教育指导原则。如表2所示:

2.2 编写一体化校本教材,进行一体化教学

何谓“一体化”教学,即“学中教”、“教中学”,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结合。在配送作业实务的课程上,教师应该联合企业行业专家学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院学生的实际,编写一体化的校本教材。以便教师在专业实验室、生产车间或多媒体教室中对学生进行授课,在讲授配送理论的同时,向学生展示实物,或操作配送设施设备。在没有生产车间或者配送作业设备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模拟教学、仿真教学、沙盘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熟知配送作业过程。

2.3 加强对配送作业实务课程“双师”型师资的培养

配送作业实务课程的知识所涉及的面广,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只有这样,“双师”型教师不仅会站在讲台上讲授理论知识,还能熟练地操作配送作业中所涉及的订单系统软件、包装设备、叉车、起重装置等软件硬件设施,并熟知这些设备的基本保养知识。

表 2

2.4 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

配送作业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训性很强的专业实践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到订单处理、盘点、流通加工、包装技术、拣货与配货、装卸与搬运、送货以及退货等与实际配送作业工作十分贴切的内容,单靠期末的卷面考核和平时布置给学生的书面作业,没法全面地通过考核了解学生对配送作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我们需要考试改革,而这一种考试改革不能流于形式,如以“闭卷考试”转为“开卷考试”的面目出现。而是从注重卷面的单一性考核转向注重实际职业技能操作的考核,从一次性的考核转向过程考核。这就要求我们在配送作业实务课程实施过程考核中,要求在每一次实训项目的实训结束后都进行技能的考核,并登记好成绩,考虑到配送作业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全部实训成绩的平均值宜占期末考核成绩的70%。而学院统一要求的期末考试,则可以考虑采用卷面考试的方式完成,其期末卷面成绩的分值宜占期末考核成绩的30%。

基金: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构建与实践》,编号--2013JGA394

参考文献

[1] 马健平.现代物流配送管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5-20.

装配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钳工实训;阶段教学

笔者总结教学经验,把钳工实训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逐项落实技能训练的阶段目标。

一、基本操作技能训练阶段

本阶段以讲解钳工基本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工、量具和设备的使用与操作,培养学生正确掌握各项基本操作技能的动作要领、操作姿势和操作方法为重点。理论课采用多媒体课件、实训课采用示范操作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每个项目训练前,要先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讲清与本项目相关的知识、动作要领和操作姿势;再用规范而准确的动作示范,让学生清晰地观察示范操作的每个细节;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动作去模仿训练。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操作并加强指导,使学生始终以规范、准确的姿势、动作去进行训练。在整个实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贯彻讲练结合的原则,坚持手把手地指导。发现个别不规范的姿势、动作要及时予以纠正;发现共性问题要及时地进行集中示范指导。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学会如何解决在操作中出现的困难。例如,在锯削训练中,当遇到深缝锯削时,锯弓宽度不够时,可以将锯弓侧转90°或反转180°继续锯削。(如图1)

二、基本工件操作训练阶段

本阶段以培养学生对基本工件的工艺分析和工艺步骤编制能力,增强学生掌握工件加工方法和尺寸精度控制以及解尺寸链的能力,逐步提高基本操作技能水平以及测量技术,有效地融合各单项基本操作为重点。实训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先自行编写工艺,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将每组的结论综合讲解,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理解,在训练中提升技能。

例如,燕尾型配合训练(如图),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出相关的问题,如:该工件的加工工艺?分析参数40±0.10尺寸能不能直接测量?采用间接测量方法应注意控制哪些相关的工艺尺寸?等等。首先,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根据图纸的要求,分析图样的形状、尺寸精度、形位公差以及配合精度,编制工艺步骤,确定测量方法,学生再按照各自编制的工艺步骤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加工方法。然后,教师根据每组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对每组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点评,并讲解正确的加工工艺过程。这样,学生通过对典型燕尾配合的练习,牢固掌握了测量棒的使用,无论题型怎么变化,都可以融会贯通,从而提高了工艺分析能力、尺寸精度控制能力,促进了技能技巧的形成。(如图2)

三、装配操作技能训练阶段

本阶段以培养学生编制装配工艺规程和解装配尺寸链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常用机构及部件装配和调整的能力,培养学生故障原因分析和检验的能力为重点。采用学生探究式训练,工艺知识的讲解与技能训练交互并进的教学方法。

在训练过程中,可采取工艺知识的讲解与技能训练交互并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运用装配理论知识指导装配技能训练,在技能训练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螺纹连接的训练中,首先教师要讲解螺纹连接装配的技术要求,然后逐一讲解螺纹连接装配常用的工具,每一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再让学生进行典型螺纹连接练习。这样,不但可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透彻、记忆深刻,而且可使学生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互补互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训练指导中,要多多引导学生对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探究和总结,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融会贯通。如装配顺序、对称连接调整方法、齿轮传动、故障原因分析等,都有一些规律可循,都可进行总结归纳,从而使学生能灵活有效地运用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经验。

四、等级考核强化训练阶段

本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等复杂工件的工艺分析和工艺步骤编制能力,能分析和处理在锉配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能达到锉配精度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技术、测量技术,具备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能力为重点。实训项目的选用原则上不超出等级考核大纲的范围及内容要求,强调对典型考工件的反复训练,全面提高操作技术要求,为等级工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针对钳工等级工考试的基本要求以及各类题型进行典型考工件的强化训练,对于技能考核的要求,钳工的典型考工件较多,例如“凹凸T形配” “变通板” “燕尾锉配”,等等。当然每次实训时都要建立一个评分标准。学生对照这个标准,可以了解实训的要求,教师利用这个标准,方便对学生的技能水平作出评价;学生发现自己技能的不足,立即改进,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教师还应注意利用技能评价,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比较,增加竞争意识,形成你争我赶的局面,提高学生学生的积极性。

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对工件的加工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提高学生的工件加工速度。在这一阶段教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对关键部位的锉配、测量方法的灵活应用,启发学生寻找省时和先进的加工方法,激发其求知欲,培养其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采用阶段教学法对钳工实训教学的实践证明,阶段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实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了在实训过程中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职业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缩小了学生自身能力与企业要求的差距。总之,分段教学要围绕技能训练的总体目标,做好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和过渡。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训练目标,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佛山市高明区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蒋增福主编.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装配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 复杂武器系统 军民融合 装备保障训练

一、开展大型复杂武器系统军民融合装备保障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目前我军武器装备的技术保障训练和技术保障人才培养主要依托军队院校、部队训练机构展开,但随着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加快、技术集成加速,这种单纯依托军队开展装备保障训练和技术保障人才培养的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装备尤其是大型复杂武器系统快速形成保障力的需要。以陆军典型复杂武器系统――远程多管火箭炮武器系统(以下简称“远火”)为例,该武器系统包含8种装备,涵盖了机械、液压、光电、自动控制等多个技术领域,具有体系结构庞大、自动化程度高、自主作战能力强等特点,但同时,由于该武器系统体系庞大、技术复杂,具有技术保障难度大、训练条件建设周期长、对装备保障人才要求高等特点,给军队院校、部队开展装备保障训练带来一定困难,制约了装备快速形成战斗力和保障力,是目前大型复杂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训练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

立足我军目前各大型复杂武器系统由多厂家协同、多领域合作、多平台融合研制和保障的现实情况,探索构建由研制生产企业、部队使用单位、军地院校联合组建的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训练体系,充分发挥武器系统研制开发单位和军工企业人才密集、技术指向性强、配套资源丰富,军队院校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手段配套、师资力量雄厚,部队装备系统配套、装备作战运用和保障实践经验丰富等各自优势特点,积极创造资源统建、课题联研、人才共训、技术共享的装备保障训练环境,完善军委统筹、部队牵头、地方协同的训练机制,有利于优化装备保障训练资源配置,节约训练成本,提高训练实效,解决单一的部队自主式保障训练和院校闭合式保障训练与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训练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破解大型复杂武器系统保障能力建设周期长、保障效率低等难题,为装备“两成两力”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科学构建大型复杂武器系统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训练体系

大型复杂武器系统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训练,是一项涉及社会资源和军队资源分配、社会保障力量和军队保障力量分工的全局工程。必须完善组织管理,健全法规制度,优化训练模式,建设配套条件,构建科学高效的大型复杂武器系统军民融合式保障训练体系。

一是建立逐级衔接的领导管理体制。组织领导科学化是指对参与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训练的军地相关机构进行优化整合,对其任务职能进行科学划分,逐步建立起科学高效、逐级衔接、职责明晰的领导管理体制。大型复杂武器系统军民融合式保障训练的运行涉及的领域广、部门多、范围大,需要国家、军队、地方企业各个层面指导与协调,因此,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是推进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训练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军还没有专职部门和专职人员从事军民融合装备保障训练的组织与管理,部分单位已经开展的类似训练大多通过单位与单位之间自行沟通协调解决。从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训练的现实需要出发,应加快构建宏观层、协调层、执行层逐级衔接的组织管理机构。其中,宏观层,应由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相关机构共同建立,作为军民融合装备保障训练的统筹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军民融合装备保障训练的顶层设计、资源配置、任务区分制度建设等工作;协调层,应由军兵种装备部和地方省市有关部门共同建立,主要负责本军兵种、本地区军民融合装备保障训练的计划拟制,协调指导、监督和评价等工作;执行层,应由部队装备部门军事代表机构、军队院校训练部、装备承研承制单位共同建立,主要负责军民融合装备保障训练计划的落实、训练的组织等工作。通过建立以上各层级的组织管理机构,逐步形成军地一体、上下衔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组织管理体系,确保军民融合装备保障训练的各项事务管理能够落到实处。

装配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校中厂 校企合作 电气设备装配线 实训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252-01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实训已经运行,但实训设备都尚未达到生产一线的水平;实训生产线的运行主要以教学实训为主,尚未达到“产教结合、以产促教”高效运作的目的。因此,校企联合电气设备生产装配线的设计研究,是解决当前校中厂模式下的校企联合实训生产基地建设中,基础硬件设施的具体实现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校中厂模式下的校企联合电气设备生产装配线的设计研究是贯彻“校中厂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是校企合作真正意义上的结合点。企业在校内进行生产,生产真正的产品,学生在校内进行实训,实训场地是真实的企业产品生产现场。

通过研究帮助学校有计划的完成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实训基地满足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需要,同时,实训基地建设还要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提高学校投入资金的利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

教师在参与实训生产线的设计研究过程中,不仅有机会参加一些针对性强的技能培训,还能熟悉企业文化,提高教学相关的专业素养和与企业生产方面的业务能力。

实训生产线作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施的有效载体,其建设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的制订和完善,课程改革力度的加大,自动化专业规模的扩大,自动化专业专门化方向拓展等,都需要有配套的实验实训实施。

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理念设置实验实训基地。有良好的实训场所,与企业相关的氛围,促进个性发展的专业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

1 设计目标

高职院校应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与关键性,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社会发展能力的培养。校中厂模式下的校企联合电气设备生产装配线的设计研究的提出,正是全面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的具体实施要求。

校中厂模式下的校企联合电气设备生产装配线是高职院校利用自身优势,与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相结合,积极推动学院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工学结合体系,实现学生顶岗实习,实现“教、学、做”合一,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训。

校企联合进行生产实训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企业完成生产,达到学生与企业双赢的目的。学生在真实的产品生产线上一方面学习知识,一方面完成具体的生产任务,同时具备了生产和学习的能力。

按照企业生产与实习教学规律、管理要求原则,装配与电气设备装配工序内容安排合理,便于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电气设备装配工艺流程;部件电气设备装配线型简单、布局合理、安全规范,便于管理,互不干扰;整机电气设备装配线型多机兼容、柔性电气设备装配,多个机型实现共线电气设备装配;有利于模拟企业生产环境,培养学生“6S”的岗位意识、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楼宇电气控制屏柜、企业生产配电柜、配电间电气控制柜为基础,形成通过调整教学场地实现多机型流水线的共用,满足生产和实习教学要求。

2 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图如图1所示,以楼宇电气控制屏柜的电气设备装配工艺为主要教学内容,以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模式,结合现代实习教学手段的设计思路,本方案达到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气控制屏柜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电气设备装配工艺流程。考虑到部件实习教学电气设备装配线既能进行企业生产,又要满足电气设备装配实习教学管理的需要,部件电气设备装配实习车间设为三条电气设备装配线,一个其它零部件常规电气设备装配练习区,每条线均设计成直线型双轨道,电气设备装配线的输送为推(拉)式步进输送工装车,拟采用轮式人力驱动。这种设计的其特点是:车间整体布局为矩阵式结构,物件转运流畅合理互不干涉,空间利用率高,还可预留一个备用区(即:其它零部件常规电气设备装配综合练习区或技能鉴定用区或考试考核专用区);电气设备装配线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便于管理。根据不同的部件特点,电气设备装配线设定不同的电气设备装配工艺内容,电气设备装配线分三类部件电气设备装配,分别为,一号线:柜外支架装配线;二号线:柜内设备安装线;三号线:柜内电气设备总装线;四号区:其它部件常规电气设备装配练习区(也可作为综合训练区或考试鉴定用区),各线应配有电气设备装配工艺工装器具、电气设备装配工艺技术文件(含电气设备装配作业指导书、工位标志牌等)和必要的电气设备装配吊装设备及辅助设施。

装配实训总结范文6

为进一步提高人防专业队伍应急能力,现就加强我市*年人防专业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做好“反”军事斗争人防应急准备为主线,全面加强人防专业队伍整组、点验、训练和器材装备建设,不断提高我市人防专业队伍整体素质和应急能力。

二、整组要求

1、完善组织机构。今年全市要进行抢险抢修、医疗救护、消防、治安、清爆、防化、防疫、环保、通信、运输、伪装示假、电子对抗(信息网络)等12支人防专业队整组,总人数为3718人,其中市属专业队2250人,全部列为民兵序列(各整组主管单位和人数见附表1);各县(市)、贾汪区专业队1468人(各地整组人数见附表2)。各专业队在原建制基础上要继续健全完善,按照每营下设三个连、每连下设三个排、每排下设三个班的建制整组,配强配齐干部和骨干,做到各级指挥员、队员到位。

2、做好队员退补工作。按省人防应急准备要求,专业队队员40岁以内的比例要达80%,本科以上学历要占50%,获得相关专业技术证书的要达80%。各主管单位要根据队员实际变化情况,严格按照选拔程序和条件调整和补充人员,确保人防专业队员满编,促进人防专业队员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各县(市)、贾汪区应参照市属人防专业队整组要求,根据各类专业队的任务、性质,对口整组,合理编制。

三、抓好点验

根据全省*年人民防空应急准备实施计划,我市人防专业队伍将集中点验,现有12支专业队伍将重新授旗。各主管单位要高度重视,按照国家和省人防办提出的人防专业队伍建设新要求、新标准,精心准备,科学安排,加快形成和提高人防专业队伍的应急和战时清除空袭后果能力,确保集结点验的专业队伍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检验。

四、强化训练

1、坚持战训一致,突出应急准备训练和协同训练。人防专业队伍训练要与战时任务相适应,注重模拟实战训练,坚持科技练兵,改进训练方法。要从最困难情况设想进行严训,紧贴任务,熟悉方案,有效提高遭敌空袭破坏后消除空袭后果的能力。要紧密结合本部门特点,充分利用科技、信息等优势,认真探索和改进训练方法和手段,走模拟化、基础化、规范化训练之路。积极组织开展集中训练和野外演练活动。各人防专业队集中训练不得少于3天,人防专业队员参训率要达90%;抢险抢修、医疗救护、防化防疫、通信、消防、运输人防专业队组织综合性演练不得少于1次;紧急拉动率达80%,同时要建立所有参训、参演人员训练档案。2、认真开展岗位练兵,以岗促训。人防专业队伍是不脱产的群众性组织,队员都是生产一线骨干,主要训练方式就是通过以工代训、岗位练兵,以此提高人防专业队遂行任务能力。各人防专业队要结合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把训练任务与日常工作、军事斗争应急准备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提高人防专业队业务技术和防空救灾能力的目的。各单位要结合本专业队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在训练内容、时间和方法上区别对待,采取高效、灵活的岗位训练,在职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5天。

五、器材装备配备遂行救援任务所需装备器材、制订各类装备器材补充计划是今年省人防应急准备的新要求。各组建单位要在整组的同时,制定专业队装备器材的补充计划,预先储备重要的装备器材,满足战时救援的需要。各人防专业队在生产和抢险救灾中使用的装备器材和生产工具要登记造册并建档上报。

六、其他要求

1、强化工作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军分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防空专业队伍建设的意见》(徐政发〔*〕63号)和省人民防空应急准备要求,合理设置机构,科学安排训练,配齐队伍骨干,健全档案资料,圆满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