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造技术范例

装配式建造技术

装配式建造技术范文1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行业创新;绿色建筑

我国建筑工程行业迅速发展,因工程建设活动带来的环境与能源负面影响也是值得引起重视的。由此绿色建筑理念应运而生,其具有多种核心优势,避免工程建设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能源浪费问题,提倡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装配式建筑建造模式同样是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新型技术形式,如何将绿色建筑建造方法与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过程相融合对于行业发展而言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1装配式建筑概述

装配式建筑与一般建造模式有显著不同,将建筑主体结构拆解,分别进行预制,预制完成后再运送到现场统一拼装。从实际优点上来分析,装配式建筑可不受外部环境因素和温度的影响,施工完成之后也无需漫长的养护流程,对整体施工效率而言是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此外装配式建筑将更利于质量管理,建筑内部空间格局划分更为灵活,因此这种建造模式极具发展潜力。装配式建筑的理念已经提出多年,但其实际应用时间并不长,也仅有在最近几年的时间才逐渐在民用建筑中大规模应用。装配式建筑自身是一种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建造模式,具有质量控制简单、材料浪费较少的显著优势。若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引入绿色建筑的理念,能够最大化发挥装配式建筑的核心优势,同时也能减少因建造活动带来的能源及环境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展开了关于绿色建筑理念在装备式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探究。

2绿色建筑建造方法的优势与发展

绿色建筑同样是一种新型建造理念,所提倡的内涵是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践行绿色建筑理念,也需要确保在建筑建设与使用阶段具备节能环保的能力,尽可能保障使用空间的舒适性与品质性。在过去几十年中,因建造活动大肆盛行,因此产生对环境和能源的负面影响也是值得引起重视的。在当下环境生态状况不佳的背景之下,我国也提出了“双碳目标”,各行各业均致力于节能环保[1]。在绿色建设的理念中,提倡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避免因建造活动产生的污染问题,而这也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原则。此外,绿色建筑还倡导着健康与高效的使用空间,在当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背景下,对于高品质建筑的追求也成为了行业发展所需,从这个角度来看,绿色建筑建造方法同样是具有应用优势的[2]。当下绿色建筑在我国的普及率仍然不高,但从发展趋势上来看,随着市场认知度的逐渐提高以及能源及环境从严管控,未来绿色建筑将会成为行业中普及的建造理念。笔者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建造模式相比于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而言,就是一种工程质量保障性强、建造过程能源浪费少的新型建造理念。探究绿色建筑建造方法与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融合也能给建筑施工企业带去发展参考[3]。

3绿色建筑理念在装配式中的应用

3.1外墙保温工程

外墙保温工程是绿色建筑在践行节能时的一种常用工程形式,但对于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具有一定的特殊做法。当下行业内常用的外墙保温形式是薄抹灰体系,通过抹面砂浆提供粘接能力,对于自重较大的保温板,还需采用锚栓辅助固定,而这种形式并不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结构,主要是考虑到粘贴不牢靠、固定风险大的影响。当下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更为常用的外墙保温形式,是在预制的过程中将保温板内嵌到结构构件当中,但显然这种施工方式也会使构件的生产及运输过程出现更多质量隐患。目前行业内正积极探索保温板内带有钢丝网架的保温体,能够兼顾保温能力和保温板的稳定性。

3.2外窗相关工程

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外窗需要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之后单独安装,外窗兼顾景观功能和围护功能,与外窗相关的多种工程形式均能践行建筑节能,也是绿色建筑中重点关注的构件之一。首先对于外窗的材料选择方面,按照玻璃和窗框材料分别选择。在装配式建筑中,应避免木质窗框的选择,因无法在主体结构内施工,预埋件可能会导致未来窗体固定不牢靠的问题,以塑钢窗和金属窗框材料为主。同时考虑到节能的需求,可应用的断桥铝门窗、铝包木门窗等导热系数更低且能满足使用要求的窗框材料种类。对于玻璃的选择,不会因装配式建筑形式带来特殊需要,可选取多层玻璃、高反玻璃等具有节能特性的玻璃材料。此外与外窗相关的工程有:外窗遮阳,是较为简单的建筑节能形式,通过简单的这项措施,能够避免阳光直射使室内环境温度受到影响;外窗朝向的合理设计,根据建筑具体需求和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室外窗朝向合适的方向,从而有利于建筑采光和建筑通风;窗地比的确定,这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就需要确定的指标,也需要构建在生产过程中预留合适尺寸的孔洞,根据建筑需求综合确定即可。当下在行业内也存在将窗体在构件生产环节直接镶嵌到构建当中的形式,整体质量和安全性更好,只需在拼装完成之后单独安装玻璃即可,能够减少施工阶段的工序、质量保障更加可靠,同样是符合绿色建筑理念的施工形式。

3.3混凝土构件的合理分割

在装配式建筑中,混凝土构件的分割问题同样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绿色建筑的践行。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分割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首先应明确分割之后的构件,能够正常满足工程使用要求,能否安全可靠的为建筑提供支撑;其次构件的大小受到自身生产条件和运输条件的限制,保障装配式构件被分割之后尺寸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保障运输与使用环节能够流畅进行;还需注意构件尺寸与生产误差之间的关系,按误差百分比计算,当构件的尺寸越小时,则产生的误差越大,显然大尺寸误差的构件在装配式建筑中无法正常使用;最后是质量保障,从混凝土构件自身的质量角度来看,尺寸越大的构件质量控制难度越大,质量隐患越多。为了避免频繁的构件分割使结构性能下降,需要尽可能的保障构件完整性;要根据装配式的实际需求对结构进行专项设计,要明确装配式建筑结构形式,并不是简单的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分割后再拼装的;考虑到生产条件和运输条件的制约,尽可能加大构件尺寸,但也需确保其便于生产及运输。此外在绿色建筑的理念中也需注重控制建筑品质,如:把控施工质量、保障建筑安全,确保建成之后可达成设计需求这些要求同样是绿色建筑理念中所提出的内容,因此对于装配式结构的构件合理分割也应考虑到质量安全的相关影响。

3.4避免全过程的环境影响

减少因建造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是绿色建筑中的核心内涵之一,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全过程来看,主要的影响因素可能有:装配式构件在预制阶段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渣,若不进行妥善处理,将其直接排放在环境中会影响环境保护;装配式构件在现场安装后,需要通过灌浆的形式使构件之间做到可靠连接,而使用的灌浆材料若处置不当,同样会出现废料排放的问题;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会应用大型机械设备,而大型机械自身可能产生大量的碳排放,不利于环境保护目标的完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践行环境保护策略,避免装配式建造过程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一是对于装配式构件的预制环节,应在专用的预制厂内进行,该预制厂区要经过专项设计,确保给排水管路的顺畅,确保产生的工程废水经处理后再排放到污水处理管网中,避免固体垃圾的随意丢弃;二是在装配式构件灌浆材料的选择过程中,当下行业内有多种新型灌浆材料,可提供多样化的能力,若想践行绿色建筑的相关内容则必须对灌浆材料谨慎选取,在配置和使用完成后的环节也需注意废水的排放;三是关于设备节能,尽可能选取新能源设备来代替燃油设备,避免高能耗高污染的大型机械设备在工程建造过程中的应用。

3.5装配式体系的深化设计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自身综合优势较多的建造模式,但是为了最大化的发挥其核心优势,满足绿色建筑理念的相关要求,在施工之前也需对深化设计工作规范开展。在绿色建筑施工理念的指导下,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投入均是响应绿色建筑的一种形式。而对于装配式体系的选择也应符合这一要求。以一般民用住宅类建筑为例,多样化的建筑构造也使其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如地基基础结构对建筑整体的质量和安全而言具有直接影响,当下仍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较多,若采用装配式的形式会投入数倍的资源才可保障工程项目安全使用;此外对于建筑内的非承重结构、部分尺寸较小的构件采用装配式的形式也会使资源无法得到高效利用,不符合绿色建筑的相关要求。因此合理的深化设计工作是重要的。为了确保装配式建筑结构,在建造过程中符合绿色建筑的相关指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一是采取装配式与现浇结合的形式,而非利用全装配式建筑结构;二是对于结构强度的选取及性能设计,尽可能的选取大跨度、大尺寸的结构形式,即使建筑内部空间分隔较多,也可采取现浇混凝土或砌块墙来进行分割,而非全部采用装配式;三是要考虑各个位置结构施工的难易程度,对于治疗较为困难或施工空间狭小的位置,应避免装配式的设计。

3.6材料专项管理

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材料管理的若干问题也会影响着绿色建筑建设目标的达成。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是绿色建筑提出了材料节约的需求,而装配式建造模式相比于现浇混凝土建筑自身就是一种能够节约材料的施工形式。此外为了进一步响应节材的相关目标,可作出以下应用对策:①对于构件尺寸的设计尽可能的多设置大型构件,理论上单个构件的尺寸越大,材料综合利用率越高;②要确保工程项目在开展过程中质量体系满足要求,减少工程质量低下的问题,减少整改返修造成的材料超量;③在预制阶段要注意各个组分材料的节约使用,尽可能按照构件自身尺寸来拌合混凝土,避免混凝土拌合过多造成的浪费问题;④在装配式构件生产过程中,水泥和钢筋材料都是容易被环境影响的材料种类,要对其进行专项管控,避免露天放置或雨水影响造成的无法使用问题出现。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模式上整体分析,可以将装配式构件理解为工程项目应用的材料。对于装配式构建自身的材料管控方面,需要防范潜在的材料浪费问题,装配式构件自身成本较高,单个构件发生局部问题也难以进行修复,需保障构件在运输和现场储存阶段的稳定性,吊装过程也需利用与之配套的起重设备,减少构件自身的破坏问题。

4结语

绿色建筑理念和装配式建造模式,都是具有一定优势且符合未来发展前景的新型模式。笔者主要探究的是绿色建造方法如何与装配式建筑相融合。绿色建筑理念涵盖的内容多样化,同样要求在装配式建筑开展了各个阶段针对绿色建筑需求进行专项优化设计。笔者所列举的几种具体应用军事立足于绿色建筑实际需求,考虑到装配式结构施工基础上所提出的具有实用意义的解决对策。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技术革新,未来也会有更多、更先进的技术形式被应用到装配式建筑的建造工作中,为促进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确保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段新.绿色建筑中装配式住宅的应用探析[J].2021.

[2]陈立茹.论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主力军[J].Building Development,2020,4(5):97-98.

装配式建造技术范文2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全过程;一体化;数字化

1引言

装配式建筑因将建筑项目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大大提升了我国建筑行业的现代产业化水平。因此,采用一体化建造方式,在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实现从主体结构、护结构、机电设备安装、装饰装修施工等全部环节的协同施工、总体技术优化,能够获取更高质量的建筑产品。近年来,关于装配式建筑全过程一体化建造、数字化建造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实现装配式建筑全过程一体化建造管理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装配式建筑全过程一体化数字化进行探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BIM模式下装配式建筑管理平台的建设

2.1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

基于装配式建筑项目的特点,建设主要采取总承包模式,利用BIM技术构建集团总部数据中心,可以集成装配式建筑建设的全过程,为工程设计、生产、装配施工等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运算服务,并可以通过系统的小前端设置采集工厂生产与施工现场的数据信息,形成大后台+云平台+小前端的管理平台形式,管理平台内设企业资源数据库,可以集中汇总与存储系列化构件、定额、工料等多类型信息,并配置集中机房,为实现工程建设中各部门的协同办公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2信息交互标准制定

全过程一体化数据化装配式建筑管理涉及建筑设计、部件生产、部件装配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建筑结构施工、装修施工、机电安装等不同专业,各个环节以及各个专业使用的信息化软件有所差异,体现着每个阶段、每个专业的特征。为了避免软件之间传输信息出现损坏情况,应针对信息化交互制定统一的信息交互标准[1]。在相同的信息平台下,所有软件、所有功能模块需要按照统一的信息交互标准传递信息、共享信息,避免因平台接口不同、软件交互标准不同导致信息内容失真。

2.3建造业务的数据化表达

BIM技术能够构建多维模型,将其作为基础,使装配式建筑建造的所有业务以数据化的方式进行表达与管理,如施工进度数据化管理、施工成本数据化管理、施工质量数据化管理等,利用直观的数据信息作为管理工作的依据,能够将建筑建造的所有业务以数据的方式保存到BIM平台上,通过与BIM模型的融合,实现关于工程建造的大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展开多视角、多层级的对比、筛选、分析,以便管理部门从建筑项目的全局出发制定决策,保障最终决策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

3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3.1基于总承包模式的全过程标准化、信息化流程构建

基于装配式建筑的总承包模式,利用EPC构建总承包项目流程体系,可以展开更具针对性的管控,保障建筑建造的质量与效益。以EPC技术作为核心,配合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总承包项目流程的信息化与标准化,更清晰地体现出建筑设计、部件生产、部件装配等环节之间的关系,将建筑建造的全过程纳入管理流程当中,并融合项目集成化管理理念,突出装配式建筑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特征,这对于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3.2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

在EPC模式下,实现信息化管理需要保障装配式建筑建造涉及的所有专业、所有业务、所有环节实现信息化,也就是说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开建筑设计、部件生产、部件装配、原料采购、成本控制、进度、质量、安全、合同、物料等所有管理环节的信息化管理,以便保障建筑建造全过程实现数字化,资源得到科学配置。因此,基于BIM技术与EPC模式的结合,应形成集模型信息模块、物料集中采购信息模块、质量管理模块等功能于一体的管理系统[2]。具体来讲,内容如下。

3.2.1BIM模型信息管理模块

这是信息化管理平台各项功能实现的基础,包括料量信息、几何信息、工程逻辑信息等多项类型信息,其中料量信息中包括结构构件类型与数量统计信息、机电管线类型以及数量统计信息、部品部件类型与数量统计信息、工程模型量与价的商务信息;几何信息包括建筑模型的物料信息以及物料信息对应编码;工序逻辑信息包括与部件生产、部件装配方案相关的各项参数信息。

3.2.2物料集中采购信息模块

物料集中采购信息模块给定了物料采购的范围以及采购的具体内容,可以基于信息内容制定采购计划、确定具体的采购时间,并与现场施工进度相关联,提前设定采购提醒。同时,集中采购模式中,该模块能够保障采购部门与其他部门的顺畅沟通,在需要其他部门协调配合时能够第一时间联系负责人,获得相应的支持。最后,基于汇总的采购需求编制采购清单,经过与建筑资料的详细对比,分析采购内容的合理性,对采购成本进行严格控制。此外,该模块中也具备供方管理功能,可以对采购合同、采购评价等展开管理,并汇总信息纳入工程的最终档案中。

3.2.3商务成本信息模块

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全过程商务成本管理需要构建商务成本信息模块,从建筑规划设计到项目交付展开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其中包括人力资源成本、生产成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机械设备租赁成本、管理成本等多项内容,在这个模块中所有成本项目按照统一的核算标准,并建立起与工程进度等管理模块的联系,了解每个时间段工程建造收入、预算以及实际成本之间的对比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成本管控[3]。

3.2.4质量与安全管理模块

装配式建筑的质量与安全管理需要结合各个阶段的施工内容以及实际情况开展,但为了将问题控制在事前,可以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明确质量与安全控制关键点,配合移动终端与RFID物联网实现质量与安全的动态管控,也就是实时接收建筑建造的信息数据,分析信息数据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及早发现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因装配式建筑的系统性特征,实现其全过程一体化数字化建造与管理对提升其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现有信息技术手段,探究了装配式建筑全过程一体化数字化建造管理的实现策略,希望可以为建筑行业提供参考,科学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装配式建筑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叶浩文,周冲,樊则森,等.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数字化建造的思考与应用[J].工程管理学报,2017,31(5):85-89.

【2】廖京,曾思智,王雪飞.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及施工运维管理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9,42(9):186-187.

装配式建造技术范文3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养老建筑设计;研究

1前言

国家老龄化问题居高不下,养老建筑已经成为很多区域老年人养老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在一些发展的比较好的城市,养老建筑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养老难的问题,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大都以事业为重,对于老年人的照顾都比较忽视,养老建筑的发展和使用也有效缓解了这种社会现象,从老年人的角度上看你也是减轻子女负担的一种有效途径,随着这种现象的普及,装配式老年公寓的建筑也应运而生,其建筑能够满足老年人生活的各种需求[1]。但是,这种新型的建筑方式在建筑和应用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当前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养老建筑行业必须也要考虑和解决的事情。

2老年人群体的特有属性

随着平均寿命的增长,老年人的人口总占比也在稳步升高,老龄化问题也日渐严峻,已经上升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因为计划生育的普及,近些年来,中国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就成为社会普遍讨论的热门话题,但是当今的老年人都是见证和助推社会主义发展的有功之人,让老人安度晚年也是必须要履行的社会职责,做到真正的老有所居、老有所养,但是现在很多区域对此问题的重视度不足,一些养老机构设施简陋,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准则进行建造,这完全违背了让老年人安居乐业的原则[2]。老年养老建筑的建设标准必须按照相关的规定来设计,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这些变化也会给老年人心理带来一定的变化,很多老年人在丧失一定的劳动能力后反而不愿意拖累子女,和子女在生活方式、节奏上都存在差异,还有一部分老人属于丧子或者是被子女遗弃的,所以在老年养老建筑的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主要以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子那里特征为出发点,建造舒适性和安全性并存的人性化建筑。

3装配式建筑应用于养老建筑设计的意义

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比较创新的建筑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建筑模式,装配式建筑的建筑方式和机器生产一样,把建筑结构按照预制好的房屋构建,成批生产、成套制造以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的组装就能完成,此方法运用在老年养老建筑的建造中也可以满足对于养老建筑的需求,而且在激烈的市场的竞争中,此建筑方式无论是在的舒适性、安全性,还是在建筑效率上的都是非常占据优势的[3]。但是,目前我国的很多区域在对于老年养老建筑的建设上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建造方式,传统的建造方式在能源、资源的消耗上都是非常大的,而且建造的成本高,但是建设效率缓慢,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是非常不可行的[4]。老年人本身就不具备完整的劳动力,成本太高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承担不起的,而且传统的建造方式很多方面的设计杜宇老年人来说并不是合适的,比如老年人大都怕冷,很多区域在秋、冬、春换季的时候都比较冷,传统技术在建筑的保温设计和防水设计上也没有办法完全依照老年人的需求设计,驻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老年养老建筑的舒适性,基于此,装配式的建筑方式更加适合老年养老建筑,此建筑方式可以最大成都的解决传统建造对资源的损耗和成本过高的问题,还能增加老年建筑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所以装配式老年养老建筑的建造方式也成为养老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装配建筑运用在老年养老建筑上的意义所在[5]。

4装配式建筑在养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分析

4.1老年养老建筑的结构设计

老年养老建筑首先在架构建造中就要区别于传统的建筑,而且养老建筑物的建筑结构主要是要体现出养老建筑的各项功能性,所以,老年养老的结构设计也是最重要的组成因素,装配式建筑的建筑方法就能够满足现代化老年养老建筑的需求,因为它是由预制好的装配结构运输到施工现场直接进行组装的,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对老年养老建筑来说也是非常便捷的[6]。装配式养老建筑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根据的老年人不同的身体状况进行不同结构的拼装,对建筑内部的墙体结构以及电梯、楼梯、户型布局都是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以及装配式框剪一体化结构进行设计的,整体的建筑方式也是采用框架式结构增加了建筑的安全性,极大满足了老年人的居住需求。

4.2标准化设计

养老建筑的建筑和建造上一定要严格按照的相关的规定的进行施工和建造,在设计的标准上也要更严谨,保障老年人在养老建筑内居住时的安全和舒适,基于此,在运用装配式建造方式来建造时,需要对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设计与生产都要进行标准化设计,以此来满足养老建筑的各项需求,让装配式的建筑结构在实现规模化建设,在建筑的结构设计方法上以模数控制的方法进行设计,将设计和生产以及建造之间紧密相连,进而更好地协调和组织,提升建筑物的实效性,对建筑物的户型结构和一些小型构件的尺寸都形成标准化设计,实现不同构建设计在施工时的简化,有效降低建造成本,除此之外,对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设计,主要体现在对外墙、楼板、结构、楼梯等部件以及阳台、厨房、卫生间等产品的标准化设计上[7]。

5某老年公寓实例分析

随着国内的一批装配式老年养老建筑建立以来,养老的概念已经越来越普及,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已经不再是难题,养老院、老年公寓等适合老年人生活的处所,不论是机构管理上还是装修设计上都越来越人性化老年养老建筑设计上已经越来越以老年人本身的需求为核心来进行,以国内某家养老建筑为例对于居住在这家养老建筑内的老年人来说,首先是要从设计结构上来讲的装配式的建筑机构满足了建筑内老人生活上的各项需求,装配式的设计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考虑到老年人的生活、护理等需求,包括居住用房、医疗用房、娱乐设施、餐厅、浴室、多功能厅等。主楼是居住为主,采用框架设计,层高6层,设电梯和消防通道,强化了老年人的对于安全防范的心理,旁边的副口则采用钢架结构,顶棚使用钢化玻璃为主,可以作为老年人日常的阳光暖房,主楼的阳台也是使用预制装配结构拼装的阳台,采光也更有优势,主楼的走廊也设有独立的交往空间,加强老年人日常交友、聊天的私密性。对于一部分体弱的老年人来说安排居住的房间一般都会在低层,也会在楼道设置无障碍设计,保障老年人日常的行动不受限制,在主楼侧方设有一些安全性能很高的代步工具,以方便老年人在附近周边的活动,而且建筑周边的环境,距离市场、超市、地铁站、公交车站很近,方便老年人出行,而且此建筑借助了国外的先进经验,设置了坡道指引的方式帮助老年人更好的上下楼梯,楼梯两端也有扶手来支撑。因为坐轮椅的老年人不能走楼梯,所以必须在建筑内设计专门供老年人轮椅进出的那间,也可以防止在特殊情况下能够有效疏散或者保护轮椅老人,以上的布局和设置大多都是采用装配式建造的方式,可以满足老年人所有的生活需求,比传统的建筑方式更有优势。

6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当下必须攻克的难题,养老建筑的建造方式也是现下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老年养老建筑的建造首先要严格依照先关的规定进行建造,而且老年养老建筑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也是衡量建筑质量的重要依据,装配式建筑最大的优势就是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实现环保、低碳、绿色的建造模式,还能有效地降低建造成本,提升建造效率。而且养老建筑的性能和使用都是由老年人在直观体验的,有调查表明,装配式老年建筑的建造方式不论是在舒适性、安全性还是建造效率上都比传统的建造方式更优,所以加强的装配式老年养老建筑的建造方式,并对此要更加的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更好地提升养老建筑的各项需求,为老年人创造更优质的晚年养老环境,做到真正的老有所居。

参考文献:

[1]石路.装配式建筑在养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3):71~72.

[2]董苏然,许晓文,付素娟.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建设科技,2017(3):37~39.

[3]李晨波.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BIM方法应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5):99.

[4]潘文佳,张宏等.乡村养老建筑设计探讨[J].建设科技,2018(7):34~37.

[5]张军.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BIM方法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2):70~72.

[6]曹振宇,韩梅,傅屹.既有建筑装配式工业化内装改造——以科逸首开寸草学知园养老项目卫浴空间改造为例[J].建设科技,2017(15):40~42.

装配式建造技术范文4

关键词: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建造技术

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规模逐渐扩大,促使建筑行业经济效益有效提升。装配式混凝土是一种全新的建筑结构形式,能够有效推动建筑行业发展建设。因此,相关部门不仅要加强对该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还要不断优化和完善装配式混凝建造技术,增强该技术的可行性和灵活性,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施工效率和水平,简化各项施工环节,节约工程造价成本,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建设。

1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体概述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指的是将混凝土部件与构件使用钢筋进行连接,通过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的整体建筑结构的施工方式。该结构主要包括工厂预制、现场构建以及厂内转移等多个施工环节,其对于提升工程整体建设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降低周边环境污染、减少建材损耗、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构件预制工作极为特殊,建筑企业要想有效提高工程建设安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就要在生产预制件过程中,合理利用预埋件方式对部分特殊构件进行处理[1]。同时,建筑企业充分发挥装配式结构的具体优势,提高工程建设施工效率,并将门窗、水电管道敷设等施工内容有效整合到预制生产工作中,从而组建出高精密度构件产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是以吊装、连接工作为主,然后将各个构件安装到预定位置,由于该结构涉及到的信息量过多,所以需要建设单位加强信息化管理力度,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2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优势

2.1优化墙体结构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结构形式,主要依靠钢构件承载力和钢板维系力支撑各类重物压力。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合理运用装配式混凝土建造技术开展工作,通过计算该结构承载力实际数据,确保构件预制的科学有效性,以此增强钢板维系能力及钢构件承载能力,让其在建筑工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效用[2]。同时,施工人员要熟练操作起重机将钢材合理调配到具体位置,并及时做好插筋、灌浆以及浇筑等工作,促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质量和安全有效提升。建设单位要利用模型及构架设计模式,将建筑结构与机电、装饰有机结合,避免建筑墙体出现温度不均、渗水漏水等问题,为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2.2节能环保、缩短工期

随着我国城市建筑节能政策出台,绿色建造技术在建筑领域广泛应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建筑企业要想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及社会影响力,就要积极做好技术方面的具体工作,加强管理力度,切实提高工程建设施工效率和水平。将装配式混凝土建造技术合理应用到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可以规范预制构件生产标准[3],切实降低施工管理难度,缩短施工工期、减少施工成本消耗。同时,还能最大程度降低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污染程度,为建造绿色环保城市创造良好的条件。

3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与建造技术合理应用

3.1浇筑混凝土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

在设计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过程中,为凸显建筑整体性、稳定性特征,建设单位要安排专业人员实地考察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居民实际居住需求等多方面问题,而后不断优化和完善现代浇筑混凝土预制装配式技术。通过合理有效的设计建筑结构施工方案,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在工程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类钢筋连接方法[4],依照构件规格合理选用钢筋预埋件施工方式;严格依据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纸以及施工实际要求开展钢筋绑扎工作;在完成建筑楼板钢筋焊接作业后,要及时进行验收、核查,以此确保钢筋结构的稳定性。通过有序、合理、规范开展建筑竖向与横向结构搭建工作,促使建筑物安全稳定性全面提升。

3.2PC技术与PCF技术应用措施

PC与PCF技术是装配式混凝土建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PC技术合理运用到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仅能有效解决全预制构架制作、安装问题,还能进一步提高墙板整体装饰预制效果。同时,建设单位能够减少各环节施工工序,以此确保工程施工的高效性、高质量。此外,有效运用PCF技术能够更好地解决外墙模板施工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应用该技术不需要外墙脚手架和楼层模板就可以完成施工作业,并能增强工程建设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5]。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建设单位在开展外墙混凝土设计工作中,要结合墙体刚度、强度及承载力等参数,科学有效地选择施工材料,并准确计算出相关数据参数,以此提高外墙模板利用效率,避免资金浪费现象出现。

3.3叠合板式与预制剪力墙混凝土技术

就目前剪力墙混凝土技术实际应用情况而言,确定其结构构件的形式十分丰富,如叠合式板墙与楼板、预制楼梯等多种类型。由于叠合式楼板是由底层预制板和钢筋共同组成,所以可以将其称为后浇混凝土施工模板;联合式板墙是由预制板及钢筋构成,在其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在预制板中间开展混凝土浇筑工作。此外,预制剪力墙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构件更加多样,如竖向剪力墙板、楼梯板、阳台以及水平叠合楼板等方面,但该技术构件形式十分简便,需要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工程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即可完成。

4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及建造技术优化策略

4.1优化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与制作措施建

设单位在应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时,要加强对标准化设计和模数化制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合理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有效性及合理性。基于此,在装配式混凝土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安排专业设计和制作人员优化建筑结构施工方案,通过综合分析、充分考虑构件连接方式、保温隔热措施、防渗防漏及配件设置等方面[6],而后科学、合理地开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和制作工作,从而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效率。

4.2提升预制构件品质

预制构件作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其质量的高低与该结构安全稳定性密切相关。因此,建设单位在不断强化装配式混凝土建造技术过程中,要注重改善和提升预制构件品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建设单位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技术手段[7],通过制定相关措施提升预制构件整体品质;另一方面,建设单位要积极引用装饰、保温一体化施工技术,促使预制构件品质进一步提高,切实保障工程建设整体施工质量。

4.3增强预制构件连接合理性

建设单位要想合理、有效地连接预制构件,就要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其能够在连接预制构件作业中,充分思考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通过合理选择安全、高效的连接方式,开展科学、合理的预制构件连接工作,以此提高预制构件整体安全稳定性,从而有效确保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稳定、坚固、牢靠。

5结语

装配式建造技术范文5

【关键词】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技术

1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逐年上升,威胁到全球的生态系统。2020年年底召开的我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2021年的工作重点任务之一,要求各部委积极推进碳减排。建筑业作为碳排放的重要行业,应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引领全球绿色经济技术变革的新方向,助力碳中和。在此背景下,装配式建筑以其低碳、环保、经济、高效的特点,应在各项工程中得到大力推广应用。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体量的建筑工程项目对绿色环保问题缺乏足够认识,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要坚持绿色建筑的理念,利用新兴信息技术,探寻绿色建造工法,选择合理高效的施工技术,从根本上为建筑业的发展提质增效,在建立和谐人居环境的同时,还能提高经济效益,带动行业的健康发展[1]。

2装配式建筑

2.1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装配式建筑就是通过装配技术提高建筑的工业化水平,将部件预制,并进行模块化组装,产品部件可以部分或者全部由工厂完成生产,运到施工现场后,根据不同的部件选择不同的吊装方法,让机械设备完成所有的安装,安装后符合设计要求、结构荷载并且具有使用功能的建筑就叫作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造技术就是传统的建筑施工工法和新技术融合的产物。装配式建筑形式分为三种:高层、多层、单层。结构主要包括开间、钢架结构、全预制装配结构。当前,装配式建筑随着BIM技术的发展,已经在我国得到了有效推广,基于大量的工程实践以及不断进行的绿色建造技术的尝试可以得出,装配式绿色建筑技术有助于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2.2装配式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势特点

装配式绿色建造技术节约资源、降低污染、便于成本管控和施工管理,能够在满足施工质量要求的同时,又满足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优势特点具体有四个方面。1)设计装配式绿色建筑技术结合信息技术,能够快速设计出不同需求和功能的建筑图,并根据数据模型,实时更新和优化设计。2)生产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可以预制出所有产品构件,并保证构件尺寸的精确度。3)施工能够提高施工现场的工作效率:将在工厂中已经预制好的产品构件运到施工现场,然后像造汽车一样安装房子,模块化、精准度高、时间短。污染少: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不需要混凝土的现场作业,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4)建造装修的一体化发展由于装配式预制构件的特点和优势,可以边施工建造房屋,边进行房屋的内部装修,可以有效缩短工期[2]。

3绿色建筑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

3.1一体化成套装配

预制是装配式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提,所有的产品部件,可以根据设计师的设计打样,按照尺寸进行高精度的生产,在生产的过程中,厂家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建造场景进行更佳的材料配比。所有的预制构件,在工厂生产、运输到工地再进行装配式安装。一体化成套装配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减少了污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使定制、个性化变得简单。

3.2门窗等部件的预制

以前,工人们在施工时,会给门窗预先留好洞口和空间,这样,安装完门窗之后,还需要将多余的空间进行填补。这样做大概率会造成门窗的渗漏,填补的部分也不能与原来的墙漆保持颜色一致,影响了美观度。在装配式绿色建筑技术中,工人会在墙板预制之前就留好门框位置,并将滴水线、砌口等部位进行浇筑定型。

3.3防水保温

在装配式建造中,屋顶和房屋的防水保温可以提前用模具进行主体的浇铸成形,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分开建造,避免了多次的高空作用,也能让这两个部分与主体结构更加牢固地筑成一体。同时,在墙体的预制中,还可以将保温材料提前放置到墙体里,达到高效保温、隔音、防火的效果。

3.4施工管理

①辅助工具的使用,将L型转角板吊具应用在装配式构件的运输、吊装和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工作效率;②对工人要求持证上岗,提高工人工作的标准化水平,进行安全操作考核,加大培训和教育工作,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③提高工人整体素质,落实质量管理责任,提高规范化和标准化施工的要求;④提高混凝土浇筑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建造质量;⑤尽量减小叠合板的跨度,避免在吊装过程中发生断裂。

4绿色建筑背景下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

4.1建立样板引路制度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绿色建造建筑工程实际操作中,为有效提升建设速率并确保工程质量达标,在施工准备阶段通常建立施工样板引路制度。此种制度主要沿用PC结构的制造工序,将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合理应用于建筑物防水问题的构件堆放及结构连接方面。但是,此项制度需得到建设单位、相应设计单位及政府监管部门的认可和审核,通过严格的审核环节方能开展大范围推广及应用[3]。

4.2预制构件的物流管理技术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实施阶段,为有效协调其架构供应时间,相关施工单位就要按照施工现场具体情况及相关物流管理办法,选用适当的物流管理技术满足当前材料的使用需求。因此,要在物流管理运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类别划分,如材料方向划分为竖向板、水平板,而后按照制作、储存或者安装方式顺序对其进行相对科学的记录及统计。

4.3高精度快拆组合式的模板施工

在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深入熟悉了解施工图纸的情况下,进一步掌握施工现场设备设施搭设工序,从而在建筑物外墙板内侧进行高精度的快拆组合式模板施工,其构件主要材质为铝合金。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构件预埋等较为直观方式进行,定向固定接驳器与五段螺杆,此举能够在节省木材使用成本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特性应用于深化模板的过程中,则应选取三维建模方法模拟板体构件,并在整体工序中合理配置单支顶、钢背楞及三角斜撑的部件。铝膜的最终施工流程则是指以墙柱定位为前提,开展安装墙体的标高抄平,且按照已安装的大梁模板开展相关的平整度检测及工序检查。

4.4饰面预制构件的保护

装配式建造模式的发展对传统建筑业的改革与升级有着深远的影响。装配式建造模式是建筑工业化和模块化,建筑物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预制工厂中生产,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根据施工吊装方案,由起重设备和机械完成安装,安装完成后符合设计结构要求和具有使用功能的建筑模式。在工程建筑过程中,污损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其主要来源于石材外饰墙面的预制构件。对此,施工方应采取维修或更新措施,降低石材外饰墙面的预制构件的能源消耗面积。与此同时,要在固定期限内开展检测,确保饰面预制构件的污损程度降到最低。

4.5BIM技术的应用

BIM技术和装配式建筑的结合,可以将整个建筑模型进行数据化的分析,并可以模拟施工进度,对把控施工进度和提高施工管理的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在BIM模型中,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生产、运输和安装都可以进行协同和数据互通,大大提高了设计师和建造者的工作效率。通过数据的协同和模型的模拟,施工管理中可以数据的分析为决策依据,相关信息和举措,整体把控整个项目的情况。同时,甲方可以明晰的看到成本的损货情况,避免资源的闲置,提高使用效率。BIM模型的可视化模拟等特点,可以应用在项目的应急预案设计中,从而确保建筑项目的顺利实施。信息化手段+装配式绿色建造方式,打破了人们对建筑施工高污染、高浪费的固有想法,是建筑方式的又一次变革。

5结语

如何在进行大体量建造的同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建筑行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绿色建筑的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尤其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科学、高效、低碳为目标,为建筑行业的碳中和带来了新思路,也为进一步推进建筑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菲.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绿色建筑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19):189-190.

[2]胡晓娜.绿色建筑理念与装配式建造模式融合发展研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20(6):47-49.

装配式建造技术范文6

【关键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工程;施工监理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建筑工程日益增多,装配式钢结构体系成为建筑工程的首要选择,其施工技术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如何提高对装配式钢结构施工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成为工程长久发展面临的挑战。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工程施工监理控制也成为时下的热门话题。

1钢结构的具体概述

对于钢结构而言,其主要由钢铁材料构成,优点是具有较强的承载力,自身具有较轻的质量,便于施工,缩减了传统建筑结构在施工中较为繁琐的流程和环节,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缺点是本身具有较高的造价成本,设计较为复杂,安装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对安装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要求更高,在发展推广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其应用领域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鉴于此,加强对钢结构施工技术的不断研究,进行相应的优化升级,对其建筑工程行业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的特征

对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而言,其主要作为一种施工模式进行运用,在整个工程中,涉及范围广阔,涵盖了施工、组装、生产等环节,在工程的使用中较为广泛,得到许多施工单位的认可和应用。

2.1操作简单,便于生产。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通过预制墙板以及钢构件,实现了装配式钢结构的现场安装,大大提高了安装的精准度和匹配度,避免了施工中的误差,为各个环节的有效协作运转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构件的生产和制造提供了有力保障。

2.2具有较短的设计期限。对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工程而言,其结构尺寸的设计,需要借助于相应的结构软件以及建模软件,也正因为如此,为提高结构模型的匹配度以及精准度,可通过直接使用生产线进行模型生产,这种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模型的精准度,加快钢结构生产的效率,大大缩短了模型的设计以及生产周期。

3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工程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3.1施工前检查在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工程建造前期,应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资质审查,二是对施工图纸进行相应的审查,三是对施工技术进行相应的验收,四是对工程的方案进行审查。每一步都不能马虎大意,都应该严格遵循行业内制定的规章制度,严格落实,细心谨慎,从而为后期的施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3.1.1对施工图纸进行相应的审查。在工程建造的过程中,设计图纸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图纸时工程建造和施工的首要依据,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结构构造以及质量安全,决定了建筑工程的成败。如果设计图纸存在较大问题,会造成安全隐患,严重时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的质量安全产生威胁。因此,对工程的设计图纸进行科学规范的审查不可或缺,一旦发现问题,应迅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避免对工程产生不可挽回的损失。3.1.2对工程资质进行相应的审查。一个工程的成功,离不开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对工程资质进行审查便是重要内容之一。工程施工单位是资质审查的主要对象,资质直接关系着施工企业是否具有工程施工的相关技术手段,是否具有相关营业执照以及证书,是否建立了完备的监督管理措施,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3.1.3对施工方案进行相应的审查。对于施工方案而言,其作为整个工程施工的具体手段,支撑着整个工程所需的相关技术,贯穿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施工方案涉及工程建造的整体格局,也涵盖了施工的所有细节。也正因为如此,为保障工程的顺利施工,监管部门应在工程施工前期对施工方案进行科学规范的审查,一旦发现方案中存在的不合理地方,积极提出,并督促方案设计人员及时修改,提高工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3.1.4对施工技术进行相应的验收。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优良的施工技术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鉴于此,为保障工程的高质量建设,监理部门应对施工技术进行相应的审核验收,不仅要保障技术的先进性和完备性,还要避免出现技术漏洞,只有这样才能为工程的规范化以及科学性建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于监理部门而言,应积极采取措施对施工企业进行督促,在施工前确保其相关技术准备工作完成,进而保证工程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3.2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工程的质量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鉴于此,加强对基础工程质量、钢构件质量、构件安装技术、焊接质量以及螺栓安装的控制,对整个工程质量的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保证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严格按照施工流程参与操作,避免产生不按照图纸进行施工问题的发生。建立严格的惩戒制度,一旦发现违规操作等不良现象,应及时纠正并进行相应的处罚,确保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

4结语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生活质量有着更高的追求,因此,工程建造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本文中,通过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控制要点的描述,更加全面详细的描述了监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关键内容,对其中涉及到的多个工程环节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进而大大降低工程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其安全性,让人们享受到更高品质的居住环境的同时为人们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晓辉.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探究[J].居舍,2019(35):66.

装配式建造技术范文7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管理

1引言

目前,政府和企业层面都在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以其高效率、低污染等特点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之一,将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先进性,提高对建筑质量的控制、对施工进度的控制,进而提高建筑项目的建造水平。装配式建筑的概念为:预制构件在工厂进行生产,按照施工进度需要运送至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进行干作业,将这些构件进行组装、装配,直至形成完整的建筑。相较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因为多了预制构件的设计、生产、运输等环节,对构件的精细度和质量的管理提出更高要求。BIM技术属于多维度的模型数据集成技术,它从二维CAD发展而来,具有可视化、参数化、模拟化等特点,项目的各参与方基于BIM信息数据模型进行设计、建造等工程项目信息的更改、优化,并模拟施工进度,使项目的管理工作高效、有序进行。装配式建筑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借助BIM技术的支持,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运维才能更高效、更科学。尤其是在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理方面,BIM技术可以通过介入管线综合碰撞、构件质量管控、施工进度管理、施工场地布置、成本管控等工作,加强对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理[1]。

2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中的问题

2.1前期准备不充分

虽然有政策的加持,但是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还处于推广应用阶段,暴露了很多施工管理准备不充分的问题,主要分为技术、人力、设备几个方面。管理不完善就会对项目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缺乏预警,当问题真的出现后,也不能做出科学、合理、及时、快速的反馈,导致建筑项目质量不过关。

2.2协同作业效果较差

在进行装配式建筑建造时,需要各参与方、各专业基于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进行沟通、协调,再将信息传递、分享,因此,各参与方的协同管理以及对项目信息的沟通成为重中之重。装配式建筑建造环节多,如果沟通不顺畅极有可能造成错误信息的传递或者信息的丢失,不利于建筑项目质量的整体把控。

2.3构件的生产、安装质量有待提升

预制构件是装配式建筑的基础。其设计、生产、运输、安装各环节的质量更是关系到项目建造的整体质量。设计精准度差、预制构件尺寸不合格、运输过程有损耗、安装技术不规范,这些都会导致装配式建筑质量的下滑。因此,将多维信息技术模型BIM应用到装配式建筑中,可以大幅提高建筑质量,促进装配式建筑的精细化管理[2]。

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中的优势

3.1可模拟、可预警

利用BIM技术可视化、可模拟的特点,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准备阶段就可以进行建设方案的模拟:搭建BIM模型→导入环境等项目信息→按预设方案进行模拟和分析处理→发现问题并预警→更正、优化建设方案。利用模型,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做好预案,可以让工人提前了解和学习,以便减少建造中的各种问题,有效缩短工期。

3.2统一平台、统一管理

基于BIM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各参与方、各专业可以全面而直观地了解到项目的相关情况,并将需要调整的问题在信息平台上进行沟通、传递、共享、更正、优化,这就为装配式建筑各环节的精准把控和管理提供了基础。

3.3提高精准度,完善精细化

对装配式建筑质量的管理,首先是对预制构件的管理,包括预制构件的设计、生产、运输、安装各环节的严格把控。在进行预制构件生产时,工人要严格按照模型数据要求进行精准化生产;在进行预制构件安装时,管理人员可以实时记录构件在生产以及装配时发生的质量问题,并将这些信息传输至BIM模型,技术人员进行及时处理。在BIM技术的基础上,结合RFID和物联网等技术,实现预制构件信息的采集、传递、汇总、分类,加强对预制构件的管控,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减少了构件的质量问题。同时,通过这些新技术,还可以做到:预制构件出厂信息可查→预制构件运输进场时间可预测→预制构件对方定位可循→预制构件安装质量可追溯[3]。

4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4.1准备阶段

4.1.1管线综合的干涉监测

基于BIM技术的三维信息数据平台,能够实现各参与方、各专业信息以三维模式在模型中进行模拟,优化节点,防止管线碰撞问题。用三维的BIM信息数据模型取代CAD二维制图,可以解决碰撞、遗漏、效率低、窝工等问题。尤其在施工前及时发现、快速响应,使建设方案不断优化。当前,利用BIM技术进行管线综合的干涉监测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4.1.2构件的精细化管控

对预制构件的管控主要基于BIM平台中的生产系统和装配系统,包括项目信息、构件管理、模具管理、计划管理、堆放管理、生产统计、移动端生产检验记录、远程生产线监控、自动打印、构件综合查询、构件出入堆场管理等模块。根据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生产特点将质量管控办法固化在系统内,应用RFID等技术实现构件的生产检验、运输存放等可追溯性管理。

4.1.3统一平台的统一管理

以BIM数据模型为基础,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各参与方、各专业的协同作业。在项目开始前,建立整体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各方积极配合和遵守。装配式建筑的各环节应该在统一平台上直观呈现进度和生产管理的过程,实现建筑质量管理人人参与的目的,进一步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质量[4]。

4.2建造阶段

装配式建筑和传统建筑相比,多了预制构件的阶段,预制构件又多在工厂进行生产,所以对其主要做到构件生产工厂、构件装配现场的管理。管理人员以不同场所的不同阶段和质量管理因素为基础,应用BIM等数字技术,实现对装配式建筑质量的管控。

4.2.1预制构件的生产质量管理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生产质量直接关系到构件的安装质量,它是装配式建筑整体质量管理中的重要内容。Navis‐works可以检查和消除BIM模型中可能存在的碰撞冲突。在完成碰撞检查后,对BIM信息库以及预制构件图纸信息进行更新,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在预制构件信息更新后,构件的生产工厂可以按照装配式建筑的BIM模型进行拆分设计,设计出可以生产的构件模型。工厂在进行预制构件生产时,应用RFID技术,在生产模具上张贴标签,工人通过手持设备将标签中记录的构件信息输入至BIM模型,方便项目的各参与方随时检查预制构件的质量情况,并完整保存预制构件生产信息,对预制构件质量问题进行追责。

4.2.2预制构件的安装管理

装配式建筑相较于传统建筑的现场施工更为复杂且机械化程度更高,这就导致装配式建筑质量的管理要点增多。在预制构件开始装配前,应用BIM5D技术对装配过程进行模拟,若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给出新的、优化后的装配方案。根据BIM模型输出的装配方案,管理人员要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工人按照图纸和规范进行安装操作,同时,通过手持移动设备扫描预制构件的RFID标签,了解构件的安装质量要求,多举措共保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安装的效率和质量。

4.3运维阶段

当装配式建筑建造完成进入运维阶段后,可以根据一整套完整的BIM数据模型进行运维管理,让BIM的价值进行延伸。BIM在装配式建筑运维阶段的应用包括定位建筑构件、数据交换、可视性和定位、检查可维护性、空间管理、危机管理、能源控制与监测等内容。BIM系统的三维显示能够让运维人员清楚发现故障位置及设备设施信息。

5结语

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结合可以说有着先天优势,装配式建筑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都能很好地通过BIM技术进行解决,并给出最优方案。设计、建造的高质量管理必然会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BIM平台集合的各种信息,在建筑项目的后期维护中,也会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冯晓科.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结构,2018,248(S1):663-662.

[2]殷志文.基于数字技术的砌块建筑形式建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5.

装配式建造技术范文8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设计;制约因素;趋势

0引言

装配式建筑主要包含4个组成部分,分为结构系统、护系统、内装系统、设备系统,由这4部分的重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通过预制构件和部品部件进行最优化的模数协调、模块组合且对能满足建筑设计对外立面的要求。对拼口连接、节点构造和施工工法等用装配式的集成方法,在现场高效率装配并整合建筑围护、主体结构、机电装修这三大部分形成一体化的建筑[1],图1为装配式构件。装配式建筑有许多比较突出的优势,预制构件工厂在标准化自动化的生产线上进行规模化生产,同时施工现场运用机械起吊等方式可以大大减少人工需求。利用机械代替人工可以极大地减少错误,产品质量得以显著提高,并提升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工期。工厂规模化生产,减少现场湿作业,受环境影响小,很大程度上杜绝环境、人为因素引起的空鼓、开裂、渗漏等问题。噪声、扬尘、建筑垃圾等排放大量减少,对碳达峰碳综合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环保。装配式建筑全过程分为:设计→构件部品生产→物流→装配→装修。其中装配过程和装修过程并不是一项工作完成再进行另一项的模式,伴随装配式建造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构件和部品生产阶段将与大部分的装修任务同步进行,例如抹灰、门窗安装等。虽然有以上优势,但现阶段房地产企业仍然存在对装配式建筑技术运用积极性不高、销售阶段发现装配式建筑技术不被客户普遍认可、接受程度低、装配式建造水平参差不齐、装配式技术人员缺乏等现实问题,图2为装配叠合楼板吊装现场。

1装配式建筑在房地产项目中制约因素

1.1成本因素

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整体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受限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例如:经济、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等,普遍存在“快”“不省”等问题。通过装配式建筑建造技术完成的项目较传统的现浇建造技术相比,产生了300~700元/m2的成本增量。房地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每个项目的收益都有公司内部的考核标准,特别是在现阶段房企开发压力日益增大,成本的增加直接导致开发商的积极性降低。若是成本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难以被业主及施工单位接受,摆在装配式建筑发展面前的一道重要关卡就是成本造价的增加。

1.2专业技术因素

由于房地产设计管理部门现阶段大部分技术人员对装配式建筑项目了解较少,对装配式建筑技术比较陌生,有些管理团队甚至是零经验,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出现诸多技术瓶颈,管理效率低、无法体现节约资源与缩短工期的优势,工期比预制同类项目工作量增加。设计管理团队积极性不强,房地产各业务部门分工协调、管理边界不明确也使装配式建筑在房地产项目中推广受限。

1.3社会认知因素

我国目前装配式建筑发展主要导因是政府引导性因素大力推广要求,购房者、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等不同群体对装配式建筑这类新技术较为抵触,对装配式建筑的优势缺乏一定的基础性认识。客户对装配式建筑技术抱有怀疑态度,对质量水平存在质疑和顾虑,因此在销售过程中客户存在一定的抗性。

2装配式建筑在房地产项目中推广实施建议

2.1政策支持

政策方面虽然现阶段国家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政策及配套制度,但是从顶层设计角度来看,仍急需出台一套与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政策及制度来明确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任务分工、政策措施和整体推进方案[2]。

2.2经济支持

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开发中需要考虑项目的收益率,由于装配式建筑相较于传统建造方式增加了成本,大大地降低了开发商的积极性。因此,前期政府的导向显得尤为重要,若能在信贷方面、税收优惠、奖励容积率、评优评先等方面对装配式建筑进行专项经济激励,将对装配式建筑的推进实施大有裨益。

2.3提高装配式建筑配套产业生产能力

装配式建筑是一个需要设计、生产、施工、装修、制造、运输及运营维护全产业链进行协同整合的工程,装配式建筑产业生产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生产能力,其中包含设计能力、构件部品生产能力、施工企业管理能力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建设能力。现阶段在部分装配式建筑开展较好的城市,已经培育出部分龙头企业。区域内龙头企业能带动周边装配式建筑行业形成产业技术联盟,对区域内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撑。

2.4提高行业认知

目前不论是房地产企业或是民众多数倾向于传统的建造方式,对装配式建筑呈观望态度。政府如果能通过多种多样的具有公信力的宣传平台,加强对装配式建筑的宣传和推广,就能更好地提升装配式建筑的社会认知度,消除公众对装配式建筑技术的疑虑。

2.5政策支持(略)

3装配式建筑未来发展方向

3.1智慧制造

装配式建筑未来以智慧建造管理体系为主体,智慧建造体系是以物联网为信息采集方法,以BIM为数据集成基础,以信息物理系统为数据整合处理平台,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状态进行精确监控、实时信息传输、大数据挖掘,为项目的规划组织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过程控制与目标管理、运营维护管理、信息管理提供了统一精确的信息模型和数据信息支撑,以大数据处理弥补管理者经验不足、人为失误等人为因素对项目造成的影响。将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划分,把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过程分为组织、设计、生产、运输安装和运营维护,通过智慧制造可以将装配式建筑全流程从投资、进度、质量三个方面对装配式建设项目过程进行控制与目标管理。通过BIM的技术手段在设计阶段检查对项目各专业碰撞进行自检,对设计质量的提升有显著的提升,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减少设计变更,提高设计精度,为构件精确生产提供了基础条件。在构件安装过程中,应用施工模拟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制定可靠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BIM集成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所有质量问题,做到整改有据可查,物联网可以实时采集过程中的质量状态,做到质量事故预警、质量整改追踪,实现质量控制智慧化[3]。

3.2应用场景丰富化

目前装配式建筑主要应用在集中住宅建筑,其实有许多标准化空间的公共建筑具有先天适应于装配式建筑的特性。如医院建筑,大量空间病房、诊室、楼电梯标准化,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能发挥更优的综合成本优势。通过标准化工业生产内装部品如集成卫浴、集成医疗家具、整体收纳等便于日后维护管理和检修更新,更有利于未来医院内部空间的改变做适应性调整,并将对医疗活动的影响降到最小[4]。

3.3网络定制装配式建筑

未来基于网络定制装配式建筑的模式将逐渐兴起,目前在装配式建筑发展较为成熟的德国已经实现定制环境与企业产业链相结合,实现企业间的装配式住宅与建筑资源的共享、组合及优化利用。通过网络,实现异地定制装配式住宅[5]。这一技术的未来影响深度将会波及装配式建筑的革命,使装配式建筑可以具有个性化定制的可能性。

4结语

基于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背景及装配式技术的优势,随着各项因素的广泛深入,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日趋朝着更加成熟化发展,装配式建筑必然朝着多元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未来装配式建筑在房地产项目中运用范围会得到进一步推广,综合能力的进一步加强将会使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得以体现。房地产项目的建造过程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可以既保证了装配式建筑的质量,也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成本。通过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推广,助力房地产企业朝更加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前行。

参考文献

[1]张晓娜.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筑设计与集成设计200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2]江珊.我国装配式建筑推广实施的制约因素[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9.

[3]杨宇沫.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管理体系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20.

[4]张建斌,杜志杰.装配式建筑未来发展趋势讨论[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1(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