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现场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现场管理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涉及多专业、多行业、多单位的大量的交叉作业,施工作业难度极大,出现质量问题的风险极高。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实际工作中应创新完善管理体系、构建统一监管体系、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开发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相关软件、严格执行工程检查制度和工序交接制度等方面加大行动力度,进一步提升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现场监督的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现场监管;信息化管理

1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特点

1.1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定义

ISO9000定义质量管理为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质量监督与质量管理较为相近,都是采取技术措施分析质量各阶段、各环节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全方位控制、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以满足客户需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流程一般采用“PDCA循环”科学程序,即制定一个包括目标、规格标准、实施措施的质量控制计划,依据计划实施并进行过程实时检查,判断实施情况是否符合预期效果,对未达到预期目标的部分详细检查并找出实际与目标之间的差异产生的原因,最后纠正这些偏差,使实际符合预期,并重新修订控制计划。

1.2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重要性

一个建筑工程是由多个不同行业、不同专业工程队伍交叉作业完成的,他们之间相互补充又相互矛盾,各自代表着自身利益。并且这些建筑队伍多以私营企业为主,规模、资质、业绩、背景相差极大,时常出现低劣工程但又难以准确划定责任就是当前的一大工程现状。因而,建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制,由政府、第三方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全寿命周期的监督是一项重要且非常必要的工作内容。

2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现状

2.1质量安全监督体系不健全

健全的质量安全监督体系是建筑工程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但受企业规模、专业、性质等存在差异影响,各企业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并不统一。部分建筑企业虽然制定有质量安全监督体系,但监督体系较为粗糙、不全面,实际应用中难以达到期望目标,也有部分微小建筑企业缺失质量安全建筑体系,这种不良现象是造成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质量问题频发的根源。另外,政府与第三方组织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方式也并不规范、方案并不完善,实际监督管理过程缺乏约束条件。因此,我国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尚不够健全,亟待进一步补充修改。

2.2施工人员质量安全培训教育不充分

施工人员质量安全素养是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基石,建筑工程质量实际监督管理工作效果不佳常常是由于施工人员专业素养偏低、专业技能和专业意识偏弱导致。较为矛盾的是,经济效益是建筑企业的生命,这严重影响着部分企业过多重视经济效益与成本支出而忽略、主观降低对施工人员质量安全培训教育的投入,这直接导致了安全素质和专业水平较低的施工人员在进行户外作业时引发安全事故并缺乏应急处理能力,导致不可挽回生命、经济损失。因此,建筑工程各单位不重视对施工人员质量安全培训教育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3施工设备的质量监督与安全管理不理想

施工设备是建筑工程活动的重要手段。一个完整建筑工程是由大量、多种施工设备相互配合完成的,如果其中某一施工设备出现问题,都会对施工工作造成严重影响,部分重要设备如发生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的伤亡,还可能导致工程停工,引发工期延长等不良后果。因此,建筑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不仅包含人员操作监督管理,也应注重对设备、机械的定期维护和保养的监督,及时查找工作过程出现的问题,督促相关人员开展针对性的维护与记录工作。另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督检测手段不完善、监督设备落后、检测手段不先进也是导致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低效、低质比较突出的原因。

2.4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平台不完善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资料,我国约79%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平台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内容与具体实施应用,这源自企业对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平台缺乏正确认识,也受企业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中资金投入不充分有关。而这一些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监管部门对各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管,也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长期任由发展将不利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长远发展。

2.5施工质量的管理方式和技术不完善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式和技术上存在着较多缺陷,部分建筑工程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部分企业质量监督部门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撑其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这些问题是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低效并形成较大不良影响的主要原因。部分企业以按时完成建筑工程为终极目标,忽视建筑工作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部分企业甚至采用最后管理的方式和方法,这些均是各类质量安全问题、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与此同时,很多建筑企业技术落后,建设工程仍然采用传统施工技术,工程质量与效率偏低,不符合时展,严重影响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水平,对于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起到了制约作用。

3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优化策略

3.1创新完善管理体系

转变传统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思想,正视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性是实现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有效管理的首要条件。因此,首先需要从实际条件出发,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补充完善现存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现场管理制度以支撑现场监督管理工作、保障各个环节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各项制度的可行性、针对性、科学性。同时,详细划分不同单位的质量安全监督职责,明确各部门的权限,建立各单位之间相互协调作业机制,保障监督管理各方都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各自权属范围内的施工信息、施工情况,为各方准确及时的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和隐患解决办法提供条件,最终实现降低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概率。

3.2构建统一监管体系

当下,建筑工程施工作业技术快速更新,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涉及多部门、多企业,及时更新并进行统一,形成全新质量监督体系可显著改善管理工作混乱、管理效果低下的问题。因此,尽快构建统一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形成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职责一体化,详细划分管理要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动态监管施工全过程,督促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施工工序,排除一系列影响因素,确保施工作业能够有效展开,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落实。

3.3培养专业管理人才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现场监督管理的是多专业部门共同实施的项目,质量管理任务综合性极强,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因此,锻炼培养具有多专业、综合素质强的现场管理队伍对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成效具有重要意义。监督管理部门需依据自身实际,各年分阶段多次组织技术、技能、法律素养培训,所有从业人员均需全程参与,制定年度考核制定,从业人员年度参加培训合格方能够上岗。平时加强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活动,促进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端正工作态度,不断提升现场管理水平,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为建筑工程高效施工提供可靠保障。

3.4开发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相关软件

充分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推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化管理工作,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水平意义重大。与此同时,我国现阶段部分建筑工程管理软件依赖于进口,存在软件界面不友好、软件内容与建筑施工具体情况不融合等问题。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大力推动自主开发信息系统与相关软件工作,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行业标准,提升我国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质量、工作效率与内涵。

3.5严格执行工程检查制度和工序交接制度

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由数量庞大的工序构成,每个工序的设计与工序之间的连接工作十分重要,单一工序出现差错会对工程的后续产生关联影响,引发连片式问题,延误整个工程的工期,因此,各个施工的阶段都需要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做好工序之间的衔接工作,做好各阶段各工序检查制度的执行。

4结语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因素较多,其中,人、机、措施是主要因素,创新完善管理体系、培养专业管理人才、严格执行工程检查制度和工序交接制度是关键。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升级,施工活动复杂程度不断提高,未来加强在工程质量现场监督管理措施上的研究依然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孟宪峰.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对策探讨[J].居业,2020(4):161+163.

[2]时利锋.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化管理探究[J].山西建筑,2017,43(34):209-211.

[3]孙跃维.宁波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监管机制改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

[4]李国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农机化,2019(21):39.

作者:罗建军 单位:东莞市东城街道办事处住房规划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