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

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

摘要: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培养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社会需求,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逐渐向应用型的目标转型,而实践证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佳途径便是“校企联合”模式。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以湖南科技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就地方本科院校“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理论—实验实训—实习实践”三位一体的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课题研究成果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推广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校企联合;工程管理;培养模式;三位一体

1前言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培养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我国人口整体教育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高校毕业生数量剧增导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与社会企业无法招聘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毕业人才的矛盾日趋显上。由此直接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开始思考和实施教育的转型,即由学术性培养向应用型教育的转变。本文正是以湖南科技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就应用型院校“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管理人才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提出应用型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以社会企业的需求作为导向,以建筑施工企业作为工程实习实践基地,依托于地方高校的理论教学力量和建筑工程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制定适应社会企业发展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实践教学体系,真正搭建起“理论—实验实训—实习实践”三位一体的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三位一体”模式构建

2.1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和新模式

湖南科技学院工程管理系严格遵照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目标要求,紧密对接永州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链需求,落实服务地方的相关项目,依托“永州经济社会发展论坛”(教师教育论坛),通过找产业、亲产业、引产业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建立起了多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构建起了新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目前已落实湖南省鸿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湖南省永大建设工程公司、湖南省永州市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站及银海房地产公司等为联合培养单位,并邀请上述单位相关技术负责人参与本院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实现了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学校理论学习+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动手能力培养+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实践锻炼的“三位一体”共育模式,同时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采取校内专业老师+企业工程导师共同指导的培养模式,使我院培养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更能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2.2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

为突出应用性和基础性,湖南科技学院工程管理系从构建“平台+模块”化课程结构、合理选择课程内容和创新课程教学模式等三方面入手对14级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论教学体系进行了重构。(1)构建“平台+模块”化课程结构根据永州及周边区域的社会人才需求和湖南科技学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工程管理系基于“平台+模块”形式设置课程结构。按照“夯实基础层,拓宽基础面”原则设计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平台;模块课程根据不同的就业需求,将专业限选课划分不同的课程群,以便学生自主选择。(2)合理选择课程内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通过走访调研相关的建筑施工企业,确定用工企业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需求,组建由学院专业骨干教师、企业工程技术骨干、用人单位等组成的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委员会,共同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对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教学方式等进行严格把关;同时,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特点,注重相关课程的内容整合、优化和衔接,增加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加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基于上述目的,我院对工程管理专业相关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改,不断开设特色课程,同时也加强了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和开拓与企业的合作以共建在线共享课程。(3)更新课程教学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重在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院始终要求教师把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全过程中。①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为突出理论教学的基础性和应用性,在课程教学中,湖南科技学院工程管理系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建设了专门的“研讨式课堂”专用教室,并积极选派老师参与“研讨式课堂”专题教学比赛并立项相关的“研讨式课堂”课程;另一方面,鉴于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时占据了所有课时的35%以上,故对有课程设计、见习实习或生产实习的学期,采取暂时停课1-2周的方式进行集中课程设计环节,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改革效果。②学习考核方式改革湖南科技学院工程管理系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考核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考核等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在考核内容上,以基本知识的考核为主,重点突出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对含有实验教学的理论课程,实行理论知识进行期末考试、实验知识采取考试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分开考核方式,并对实验考核采取一票否决制,即实验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不得参加该课程的理论考试。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我院也采取了相应的改革,鼓励任课教师对所教课程的教学考核方式进行积极探索,如一改以往的传统期末笔试考核形式,改为期末考试+平时考核的方式,有条件的课程可增加答辩考核环节,并对相应考核成绩的比例进行科学确定。而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重在加强过程监督和考核,基于学院的反学术剽窃软件,采取校内专业老师和校外工程导师共同评审的方式,以加强考核评价的客观性。

2.3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湖南科技学院工程管理系组织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委员会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重构,从实践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优化衔接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改革,真正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实践化、结构化和层次化,突出了应用型人才重在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1)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为突出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要求,我院从两个方面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一是专业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以及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予以完成,二是专业核心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校外实习基地、毕业设计、孵化平台等进行训练。最终通过多方面、多途径的实践实习锻炼,达到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应用型培养,充分体现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应用型培养的全过程目标要求。(2)拓展校外实践实习教学基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就是让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及时通过工程实践进行检验,因此建立必须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工程项目基地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能够顺利实施的必要保障。湖南科技学院工程管理系一直致力于校内外实践实习教学基地的拓展,目前已与湖南省鸿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湖南省永大建设工程公司、湖南省永州市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站及银海房地产公司等签订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并有效组织了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到上述实践实习教学基地的实习锻炼。(3)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平台湖南科技学院工程管理系建立了三级学生课外第二课堂平台,即部级、省级学科竞赛平台、校级学科竞赛平台、大学生创新性和实验研究项目及学生科创节平台等,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制度和奖励机制。(4)打造“教学-实训-参赛-孵化”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依托湖南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工程管理系不断深化就业创业教学改革,通过专任教师理论教学——专任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课程设计、实习等实验实训——指导选派学生参加基于BIM或斯维尔软件的结构设计大赛等——最终依托校内外创业孵化基地,构建起了“教学-实训-参赛-孵化”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让学生真正将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实现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4优化机制,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湖南科技学院工程管理系为了培养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主要采取两种措施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是吸引相关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加入师资队伍,为学生讲授实践性强的课程,构建校企两用的双师型教师数据库;另一方面是每年派遣1-2位专任老师到企业担任顾问或顶岗锻炼、培训,促进教师主动实施自我转型。通过上述途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不仅可以顺利实现我院专任教师的双师型培养,也利于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最终依托于我校的理论技术优势和相关企业的工程实践优势,为永州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

2.5建立管理、监督和评价机制

湖南科技学院工程管理系为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顺利实施和培养质量目标,建立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生实习、毕业设计等全过程的管理、监督及评价机制,如组建由学院领导、专业骨干教师、企业工程技术骨干、用人单位等组成的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改,要求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达到50%以上;要求开设实验课的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数目应不少于1项;对学生的生产实习、见习实习和毕业实习进行全程专业老师指导跟踪并要求学生做好实习日记等。

3结论

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的目标要求,本文从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及管理、监督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对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理论—实验实训—实习实践”三位一体的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实践证明,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最终能够实现学校、企业以及学生三个主体的利益共赢。

作者:陆仁强 张贤才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喜平,周志军.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探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1,(12):16-17.

[2]崔玉波,赵丽,张平.地方高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研究[J].世纪桥,2013,(3):115-116.

[3]王正初.地方院校校企联合培养机电人才的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高校讲谈),2009.

[4]赵瑞芬,魏云平,周红星,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时空,2012,(1):65-67.

[5]周伟,李全生.试论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2.

[6]张淑慧.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模式探讨[J].财会经纬,2008,(3):86-87.

[7]贾晶.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9):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