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脱贫攻坚研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脱贫攻坚研究

摘要: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借助引洮工程实施的机遇,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了常住农户自来水“应入尽入”、饮水安全的目标。在工程建设中,针对工程性、区域性缺水,供水不稳定和管水用水体制机制问题,狠抓管网建设和工程入户、工程排危和水毁工程维修、工程运行和日常管理各项工作,确保了工程安全和饮水安全。针对工程管理的地域广范围大、自动化程度低、检测难度大等实际情况,建议下一步以“稳定供水、高效管理”为抓手,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水安全水生态的需求为目标,在工程补建配套、改造提升、运行管理上狠下功夫,推进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做法;建议;安定区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引洮供水一期农村供水工程规划解决全区19个乡镇295个村35万农村人口和5800多城镇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工程于2013年年底建成并通水。全区共有农户91473户,有供水需求的常住户76325户。截至目前,常住户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实现了有需求农户自来水“应入尽入”、饮水安全的目标。

一、主要做法

1.针对工程性、区域性缺水问题,狠抓管网补建和工程入户

2013—2014年,安定区先后筹措2470万元用于65个贫困村的供水入户工程,解决了因管网延伸不到位、管网密度不够导致入户难度大的问题。2015年,筹措1926.4万元用于内官等5个乡镇36个村的主体工程未实施的支管、分支管补建。2016年,利用省级项目资金6084.8万元,对全区19个乡镇的13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村级管网全覆盖,解决了工程覆盖区内2.3万贫困户的饮水安全问题。2017年,筹措资金6126.3万元,为全区10481户有“最后一公里”需求的农户实施了农村供水入户工程。2018年,筹措资金205万元,实施了陇通工程500m3调蓄水池、五标三分干补建工程和凤翔镇口下庄村入户工程,6个乡镇17个村1.2万人供水不稳定和凤翔镇口下庄村123户农户缺水问题。2019年,安定区统筹相关资金,重点解决因冬季冻管、供水管道、调蓄、减压和泵站设施等各种原因导致的供水不稳定问题。通过补建调蓄水池,补建、更换和维修改造供水管道,补建排气、减压检查井,维修养护泵站等工程措施,供水不稳定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同时,按照“应入尽入”的原则,2019年共新增入户1561户,其中贫困户1166户。在此基础上,通过全面排查摸底和统筹规划,以社(自然村)为单位,新建集中供水点825处,由村社统一管理使用,解决了未入户农户的水源问题。通过管网覆盖、工程入户、集中供水、一户多用,以及水窖储水等多种方式,基本实现农村自来水普及。

2.针对农村供水不稳定问题,狠抓工程排危和水毁工程维修

2017年,安定区筹措500万元对1176处水毁工程进行了抢修维修。2018年,再次筹措600多万元对受损的供水工程按照“宜改线则改线、宜换管则换管、宜夯填则夯填”的原则进行了抢修维修。针对没水或通水不稳定问题,在全面排查摸底、分类汇总、建立台账的基础上,筹措800多万元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销号管理;针对2019年冬至2020年春出现的41处干支管工程问题,各基层水利工作站及时抢修维修,保障了正常供水。针对2019年8月强降雨造成全区480处、176.9km供水工程水毁的情况,及时抢修维修,确保供水。在此基础上,安定区筹措200万元作为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基金,用于补建集中供水点、问题工程和水毁工程抢修维修及水质检测药品费用,确保饮水安全。

3.针对管理体制机制不顺不活问题,狠抓工程运行和日常管理

一是提供制度保障。安定区人民政府于2018年2月出台了《定西市安定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了区级水务部门、乡镇政府、基层水管站、村级组织和用水农户的管理职责,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为工程运行管护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按照专业化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在乡镇设置了10个基层水利工作站和9个水利工作分站,组建成立了295个村级用水者协会,建立起区级农村供水管理办公室、乡镇管水委员会、乡镇水利工作站、用水者协会、用水户五级管理体系,具体负责工程运行管理、用水调度、水质检测、水源保护、维修养护、经营核算等工作,明确了目标措施,落实了各级责任。三是依法依规组织收费。各乡镇水利工作站依据《定西市安定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试行)》,严格按照《关于继续执行引洮一期工程供水试行价格的通知》明确的3.5元/m3的农村供水试行价格,按计量组织收缴水费,强化用水管理。四是加强水质检测。根据全区供水管线和人口分布,按照甘肃省水利厅确定的65个检测点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水质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实时上报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保障饮水安全。五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出台了《安定区农村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了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提高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六是加强宣传引导。各基层水管单位与用水户签订了供水设施管护协议,明确管理范围与责任。向群众宣传普及《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定西市安定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试行)》等法规,发放《致广大自来水用户的一封信》,大力宣传做好冬季水表和外露管道防冻措施,确保冬季供水正常和群众财产安全,营造了良好的依法管水用水社会氛围。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①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标准相对较低,配套设施不完善,干、支管都是单线运行且调蓄设施布置少,调蓄功能不足。②农村供水工程输水管线距离长、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工程运行管理难度大,问题多发易发。③全区农村供水工程由10个乡镇水利工作站以行政区划管理,只有水厂和农户安装了计量设施,其余管线均未安装计量设施,无法对水量进行分解统计,水量调度及水费收缴难度大。④农村供水工程自动化监测、信息化管理程度低,对突发性的工程问题难以做到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潜在安全隐患较大。⑤干渠和水厂检修频繁,加之输水管线距离长,管线末端用户在检修结束后15~20天,甚至一个多月才能通水到位,停水时间长,供水保障难。⑥农村供水工程水毁严重。因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土质结构,一旦遇到强降雨,水毁问题难以避免,维修抢修任务繁重。⑦基层水管单位全部是自收自支单位,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结构老化、技术缺乏、能力不足的问题。加之随着供水工程建成通水,工作重心由建设转向管理,水费收入低,水管单位保吃饭、保运转、保稳定的压力很大。

三、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安定区应以脱贫攻坚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核心,以“稳定供水、高效管理”为抓手,按照查漏补缺、固强补弱的要求,重点在工程的补建配套、改造提升、运行管理上狠下功夫。①在抓好已建工程的运行管理、维修养护、补建配套、稳定供水的基础上,全力抓好问题工程的排查整改和巩固提升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供水工程保障能力。②对供水干支管要及早谋划,分轻重缓急建设供水复线,以减少安全隐患。③在供水管线上,根据用水需求,谋划建设方量不等的调蓄水池,以解决因各种原因造成停水后的补充供水问题。④针对供水管线减压、排气等设施不足造成问题多发易发的情况,进行设施的补建和改造,尽最大努力保障供水。⑤按照专业化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全面靠实各级管理责任,加强日常巡查和重点检查,充分发挥村级公益性岗位水管员和乡、村、社干部的作用,力求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同时,要加强组织培训,组建抢险队伍,备足抢险物资,努力提高农村供水各级管理人员的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⑥强化宣传教育,突出《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和《定西市安定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试行)》等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中来,确保供水工程安全长效运行。

参考文献:

[1]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水资源综合规划[R].2012.

[2]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Z].2015.

[3]甘肃发展年鉴编委会.甘肃发展年鉴(201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作者:杨惠珍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