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风险范例

法务风险

法务风险范文1

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看,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公司生存、发展的最基本因素。企业的经济效益会随着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利率水平和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动而变动。如果宏观经济运行良好,企业总体盈利水平提高,财务状况趋好,财务风险降低;如果宏观经济运行不容乐观,企业投资和经营会受到影响,盈利下降,可能面临财务风险。目前,我国科技不断发展,国民对电力的依赖越来越强烈,发电企业覆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市场化经济日益成熟的今天,这给发电企业带来无数机遇的同时也倍感压力重大。当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如电价调整、贷款利率调整等政策变化时,企业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将会随之变化,哪怕一个小小的变动都会给企业财务状况带来不确定性,而由此产生程度不同的财务风险。电价政策一直是社会敏感话题,也是影响发电企业经营情况的重要指标。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环节中的财务风险

1.1标煤价升高燃料成本加大形成的财务风险。

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而发电企业燃料成本占总成本的45%左右,因此对燃料成本的控制成为每一个发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2贷款本金大财务费用高形成的财务风险。

发电企业属于高投入的技术密集型企业,设备更新较快,历来自有资金匮乏,偿债能力不足,资产负债率过高,还本付息的压力相当大。自有资金的不足,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面对银行利率上调的趋势,势必增加还贷压力。这虽然与国家宏观政策密切相关,但最终偿还债务是要落实在企业本身,为此电力企业要在争取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加强经营管理,堵塞漏洞,力争将因偿还债务导致的不容乐观的财务状况可能产生的风险降至最低程度。

1.3电费回收率低形成的财务风险。

发电企业主要收入是电费收入,电费回收是否及时关系到企业自有资金效能的充分发挥。但电费回收难已成为电力市场销售中普遍存在的热点,电费的长期拖欠成为发电企业发展的障碍。

2、发电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几点措施

2.1加强对燃料成本的控制,降低高成本造成的财务风险

通过控制原煤采购价格、热值,加强煤场管理等手段,降低入场入炉煤的热值差,并能够科学合理计算掺烧比例,从而有效控制入炉煤标煤价。并且通过提前预测煤炭市场行情,科学合理地进行库存煤的管理,既保证生产,又降低原煤储存成本。

2.2财务结构优化管理,降低筹资成本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为自身的发展就必须融资,融资有利于加速企业的发展,但举债经营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负债越多,财务风险越大。每个企业都应当结合自身生产经营能力,保证企业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比例适当,优化企业的筹资形式,即企业短期债务、长期债务和所有者权益的合理结构,将财务风险控制在自身能承受的范围内。

2.3加强电费回收力度,积极控制电费回收风险

及时回收电费,保证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畅通,是发电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厂网分开后,电厂的主要交易对象是电网公司,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必须与对方签订购电协议,在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的同时,对电费的支付方式、付款期限也要明确约定。同时还要加强双方的沟通,建立互信、互助的融洽关系,确保电费100%的回收。

3、结束语

法务风险范文2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产保险;商业运作;法律风险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引起了全球性冲击。财产保险公司作为金融业的重要成员之一,应反思这一危机,加强风险分析,切实开展风险控制。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定富在2008年10月23日对保险市场状况进行的分析中指出:“当前,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金融危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正在逐渐兴起。跟踪分析国家和国际保险市场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及时做出判断并作出有效反应。”财产保险在业务运营中将面临许多风险,这是其中之一。这是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由不受监管的系统,行为和流程引起的。法律风险不等于非法风险,但是所有导致法律风险的行为都是错误的。法律风险的原因包括违法行为,自愿承担风险,法律不确定性,不完善的法律环境以及法律监督活动中的违规行为。

1阳光保险———承保法律风险

2008年初,苏州一家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的雨雪天气为财产保险公司投保了所有财产保险、公司、厂房、设备、库存和其他财产。业务人员向保险公司的承保人员介绍了有关保险申请程序。因为材料相对齐全,所以被保险人没有就保险公司确定的保费进行任何谈判。该政策会迅速,并且生效日期将从第二天的0:00开始生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订阅链接未进行有效的调查,因此在灾害天气期间未建立相关的风险意识,导致保险公司最终受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损失。在商业财产保险业务中,被保险人利用保险人忽视保险主体的承保前风险调查,经常将被保险物品和二手设备作为新设备进行保险。可以看出,承保和承保是财产保险公司商业运作的第一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保险人在认购前熟悉保险条款,坚持对认购书进行检查,注重认购质量,严格控制“进口”,就不会在争议中处于不利地位诉讼。实际上,由于保险公司的组织,保险人和实际商业经营者追求的利益存在偏差,信息交流非常有限。当业务人员负责承保时,他们可能会知道保险主体不满足承保要求,但会最大化利润并盲目承保,从而增加了承保风险。

2鉴于申购中的法律风险,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首先,增强对商务人员和申购人员法律风险的认识,制定相关制度,限制商务人员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其次,承保流程的业务规则和操作程序增加了风险预防和控制因素。第三,在持续的金融危机或其他持续的灾难性气候中,必须调整承保政策,必须加强承保之前的现场风险调查。第四,在金融危机下,保险公司必须对受外部影响的行业和公司进行分类,并严格控制风险。在内部,他们必须加强对相应类型或保险的管理,尤其是损益保险,进出口信用保险等。保险类型应侧重于不盲目寻求规模保费和易于承保。合同不严格,导致在签订保险合同时对多家合法风险保险公司的超额赔偿。近年来,来自保险公司的诉讼案件大量增加。速度提高了,大多数保险公司最终损失了理赔额。绝大多数原因是因为合同过于草率而没有依法进行。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由于资金短缺,被保险人很可能会利用保险公司业务的不正常特征来强制赔偿不在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通过诉讼。在订立保险合同时,主要应注意以下风险:(1)保险公司没有认真履行报告义务。保险合同是标准条款。保险合同保险时,保险人必须向被保险人解释限制性条款,例如法律规定的免责条款和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中的义务。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商务人员的商务素质不高,法律观念薄弱,保险合同的签订并未提高到法律的角度。通常,为了方便业务运营,该过程会私下简化。以法律名义签字不符合法律要求,也没有保险单。一旦发生纠纷,它将成为“处理”,并成为法庭上针对保险人的证据。(2)特殊安排不合理或未得到充分利用。保险合同中具体规定的内容是除保险条款和附加条款外,由保险双方共同执行的特殊内容。它比保险条款更有效,但是协议的内容必须公平合理。在保险合同诉讼中,被保险人经常说这些协议没有事先通知。保险公司强行将其印在保险单上,而保险公司无法提供证据以提前告知或进行谈判。法院最终裁定该条款无效,因此是原保险。人民行使权利的最佳途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他们成为被保险人对保险公司的控制。(3)商业文件不完善。作为保险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条款必须与保单有机结合。当前,有些保单与条款分开,有些短期事故保险根本没有详细条款;汽车保险单的条款从某些保险公司的原始粘贴类型更改为现在与订书机绑定。同时,保修通常是针式打印纸。客户通常会撕掉孔的边缘。如果盖子被边缘覆盖,则很容易将其撕掉,因此甚至没有盖子。容易使术语下降或人为分离,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存在诉讼风险,则很可能败诉。

参考文献

[1]吴弘.合同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2]陈晨.互联网保险的法律风险[J].上海保险,2014,(12):36-39.

法务风险范文3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电力公司;财务风险评价

电力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相关环节较多,处理的事宜较为复杂,在财务方面会面临着诸多的细节性的障碍以及不确定性的风险。由于电力财务的风险与财政的经营者管理者息息相关,因此如何合理地对电力公司进行风险评估就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重视,再在适当的方法引导下根据电力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符合电力公司内部运作的基于层次的分析法,帮助电力公司进行系统的财务风险评估。

一、企业财务风险理论

财务风险根据其划分的标准不统一有不同的类别,广义上的财务风险不仅仅指的是企业内部的资金风险,还包括其无法预料以及难以控制的危险因素。而狭义上的财务风险指的就是跟企业运作有关的相关性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融资风险、理财风险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在企业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广义上的财务风险更能够反映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面临的全部障碍以及可能性的危险。对企业进行财务风险评价就是指企业根据内部的财务报表以及相关信息的分析所列出的有关企业的资金负债率、销售利润率、净利润增长率等等一系列数据的调查结果,这些数据结果均是在考虑企业实际运营以及企业真实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全面性、整体性的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具有强烈的目标性,针对性较高。另外,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还有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其一系列的资金流入流出都需要考虑到企业的运营成本,以求减少企业的运营风险,达到贷款标准以及资金流动标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详细的规划,帮助企业稳定地进行相关业务的开展和正常的工作[1]。

二、层次分析法的特点和运用方式

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内容

据有关数据分析,截止到2015年12月底,全国已经有49.6%的电力公司已经将内部的财务风险评价的评价方式改为层次分析法,在层次分析法的投入使用之后,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评估已经有了极大程度的工作改善,以此来帮助企业不断的发展向上,谋求利润。层次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国的运筹学家萨蒂教授提出的,它是指将定性的方法与定量的方式相互结合,进行一种多准则决策方法的运用,层次分析是根据企业的相关问题进行相关要素的列举,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准则以及运营方案进行量化的分析。在实际问题的评价当中进行层次的分解,构建一个详尽的模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种层次分析的方法被广泛运用于电力企业内部的风险评估当中[2]不仅仅如此,还被广泛地运用到员工素质的评估、科学成果的评估等等方面。一般来说,电力企业内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最好使用层次分析的方法,能够将复杂的财务风险评估进行简单化处理,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财务风险分析,降低风险指数。

2.层次分析法的特点

层次分析法比起一般的财务风险评价方式具有应用原理简单的特点,由于其分析的方法不同,其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参入了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不需要考虑复杂的数学模型,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就可以使得公司的财务风险罗列清晰,为企业的决策以及领导查看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清晰的展示。其比一般的方法具有高度的实用性以及灵活性的特点,其通过层层分析之后,已经将原本的大量数据减少以及详细化,这里所说的详细化不是指将原本数据扩张,而是将重要的数据提炼出来,从实际出发,看清问题的本质,帮助决策者以及管理者进行主动性的判断,使得风险评估的范围更加的灵活,而且层次清晰。另外,采用层次分析法还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准确地将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以直接和间接的形式呈现出来,将复杂的问题以特定的标准展现而出,评价结果一目了然。

3.层次分析法的运用方式

想要很好地使用层次分析法的方式进行企业的风险评价,首先要了解层次分析法的特点以及运用模式,然后对公司的基本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要保证收集到的信息是真实的、详细的、确实有效的,另外,就可以针对公司历史的发展情况以及资产流动情况进行一个对比的分析,确保财务风险评价的结果具有可效性以及准确度。然后就可以建立一个层次结构模式。就拿秦皇岛的一家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评价结构模型举例,其将公司的风险评价分为运营能力的评价、偿债能力的评价、盈利能力的评价和发展能力的评价等,根据这些不同的分成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调查与分析出公司内部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权益净利率等等。另外,还可以将相关数据进行矩阵的方式详细列出。还可以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公司内部的财务指标和相关的重要程度,可以将问卷调查发放给不同阶层的电力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管理层人员。还可以发给同行以及其他公司的相关财务工作人员,或者是银行的工作人员等等,以不同阶层不同职业岗位的人对相关数据的了解进行一个汇总,最终列出一个矩阵。进行这种程式化的分析,就可以此为依据帮助整个公司调整内部的负债结构,帮助公司进行短期和长期的目标设定,以建立完整合理的资金结构,然后再通过各种方式的创新,帮助企业加强对主流产品的研发,不断吸引新的客户,进行资金投入和资产的增大。企业的发展需要依靠规模和运营能力的提升再结合时下的流行元素以及行业形势不断的调整,调整自我的发展战略,以此来帮助企业谋求长远发展和稳定持续的增长。总之,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以及发展背景和实质性的进行不同规模不同特点的分析,一般来说都是要紧密结合电力公司的运营现状,进行发展目标的制定,保证企业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魏晓颖.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电力公司财务风险评价[D].华北电力大学,2012.

法务风险范文4

关键词:营改增;金融业;税务风险

1金融企业营改增后存在的税务风险

随着“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实施,给金融企业带来一定的税务风险。如果金融企业不能及时的预知到这些风险的存在,就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1.1加重企业税负

企业的税负也称为税收负担率,是应交税费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简单地说税负就是税收造成的负担,在实际工作中一般说税负率是多少,税负率=应缴税金/销售收入×100%。各行业的税负率是不同的,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一般就是指4%或6%,一般纳税人因为有抵扣,所以税率不固定,但在行业间有一个平均数。在国家试点“营改增”改革中,金融业的税负出现了增加,就导致金融企业税务风险的增加[1]。

1.2对改革后税收政策的把握不稳

国家进行“营改增”税收制度的改革,本质是减少重复征税,可以促使社会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企业发展。但是在改革试点地区,企业还不能很好地把握新税收政策的优惠,无法获得免税和税收优惠的待遇。因此,在新的税收政策下来之后,企业内部专业人员要及时研究新的税收政策,把握税收政策的有利方面,争取最大的税收优惠政策。

1.3专用发票取得状况的改变

金融企业主要是指执行业务需要取得金融监管部门授予的金融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包括执业需取得银行业务许可证的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部分财务公司。执业需取得证券业务许可证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执业需取得保险业务许可证的各类保险公司等企业都属于金融企业。在国家“营改增”之后各大金融企业的专用发票存在着进项税无法抵扣的现象出现,从而造成了专用发票很难获得,导致企业税负进一步增加[2]。

1.4违法现象的出现

在国家进行“营改增”税收制度的改革之后,有些金融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考虑可能会选择代开或者是虚开增值税的专用发票的办法来减少抵扣,减少正常缴纳的税款。这种行为已经是触犯法律,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自然后加大金融业的税务风险。

1.5国家监管力度的加强

对于国家实施的“营改增”税收制度的改革,国家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就给金融业的税务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光进行税务的核对还要面临更多的风险评估,无疑给金融业带来了新一轮税务改革的冲击。

2“营改增”后在金融企业中出现的问题

2.1金融企业的“营改增”进展缓慢

金融企业是我国重要的金融及机构,其资金的筹集主要靠在货币市场上发行商业票据、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债券,汇集的资金是用于贷放给购买耐用消费品、修缮房屋的消费者及小企业。金融企业分为不同的公司有销售金融公司、消费者金融公司及工商金融公司三类。每一种金融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金融业又因为它自身的复杂性使得金融企业的“营改增”进展缓慢。

2.2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国家实行的“营改增”政策,有很多明文的规定,但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金融业又有其独特性,作为虚拟经济的存在形式,金融业的发展可以脱离实体经济而独立的运作,所以变化条件之多,频率之快。在践行增值锐的改革过程中,很多金融企业并不能完全的按照规定所要求的那样。许多更多的试点和实践来完善增值税的改革,使其真正的帮助各行各业减轻税收负担,实现更好的发展[3]。

2.3加重金融成本

增值税只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减少了重复纳税的环节,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从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出发做出的重要决策。目的是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减轻企业赋税,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服务业尤其是科技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培育新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是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这种税收政策会导致企业的税负增加,加重金融业的发展成本。

2.4没有参考,缺失发展经验

国家实行的“营改增”政策,从2012年开始”营改增”在上海的“1+6”行业率先试点,其中“1”为陆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在内的交通运输业,“6”包括研发、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物流辅助、有形动产租赁、鉴证咨询等部分现代服务业后来陆续在江西、安徽、天津等地区进行试点。在金融业的试点很少,所以在金融业增值税的改革过程中,没有参考对象,缺乏发展的经验,就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3“营改增”后金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防范办法

(1)金融企业要进一步研究营改增政策。“营改增”后金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防范,最重要的是对政策的深刻解读,只有在全面了解政策的基础上,才能落实好各项税务工作,减少税务风险的发生。在充分了解“营改增”政策的同时,明确好金融企业内部人员的工作,对于税务要严格要求,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落实,成立专门的政策解读小组,为整个金融企业内部的税务进行管理。对于试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也要依据政策进行积极的纠正和整改。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依法行政、规范办事的企业经营策略,从而更好的规避金融企业的税务风险[4]。(2)遵循相关法律规定,规避税务风险。“营改增”后金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防范中,金融企业要遵循相关法律规定,规避税务风险。金融企业在进行“营改增”的税收政策时,要按照流程,不可偷税漏输,做违反法律规定的事,必须保证本金融企业的税收井然有序的开展。对于发票的问题,要十分的注意,只有严格的按照政策行事,才能保证不会出现税务风险的威胁。(3)引进专业人员,进行税务管理。“营改增”后金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防范中,需要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对金融企业稳定税务改革进行管理。专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税务管理知识,可以很好的应对国家税务政策的改变,实现金融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以在金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防范中,一定要引进专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就金融企业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和处理,并制定出详细具体的税收风险管理预案。(4)建立金融企业内部税务管理体系。“营改增”后金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防范中,在金融企业内部也要建立全面系统的金融企业内部税务管理体系,从税务人员到风险评估,企业都要有完备的应对方案。在积极试点“营改增”政策的同时,把握企业发展的机遇,运用各种优惠的税务政策,实现金融企业更好的发展。(5)建立督查小组。“营改增”后金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防范中,在金融企业内部要建立专门的督查小组,进行对税务人员工作的督查,确保公司的所有税务进出都十分的清晰和透明。通过定期的督查,落实新的税收政策,严查金融企业内部的违规行为,实现金融企业税收体系健全的发展[5]。

4结语

国家试点的“营改增”政策,不仅为企业减轻了负担,而且还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服务业发展、打造服务型经济提供了前提。本文在分析了金融业营改增后存在的税务风险的基础上,总结“营改增”后在金融企业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防范办法,在金融业税务制度改革缺少参考的条件下进行相关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以后的金融业的税收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许金娥.“营改增”政策下企业的税收筹划[J].时代金融,2017(35).

[2]覃雪婵.金融业营改增的影响分析及其应对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3).

[3]吴江虹.“营改增”对证券公司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12).

[4]周泽敏.论营改增对企业科技创新影响[J].财会学习,2017(2).

法务风险范文5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管理;海南;房地产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财务状况风险和财务成果风险。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状况风险主要是指因行业资产负债率偏高、筹资决策失误等因素导致企业丧失偿债能力,发生资金危机,使投资者利益受到损害的可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成果风险主要是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因内外部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开发项目实际的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一般分为投资风险、筹资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存货变现风险等。财务风险具有广泛存在的客观性特征,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完全消除财务风险,只能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尽量将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威胁降到较低水平。

二、海南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特点

(一)市场升温刺激房企扩大项目投资,投资风险增大

2017年下半年开始,海南的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商品房销售价格不断攀升。在这一利好形势的刺激下,大量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始扩大项目开发投资,给未来时期的投资风险埋下了隐患。房地产开发项目从立项到清盘,时间短则三到五年,大型项目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具有开发周期长的特点。在漫长的开发过程中,诸多难以预料的因素都会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带来风险。如宏观经济形势的兴衰、新行业政策的、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波动、消费者喜好的变化、贷款利率的变动等,导致所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都会面临“滞后效应”风险。而在热市面前,海南房地产开发企业受到市场利益驱动,决策者们往往选择无视这一风险的存在。

(二)限购限售政策接连,存货变现风险突出

国家政策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8年3月底,海南省开始实施严格的限购限售政策,苛刻的购房条件基本上已经将外省购房者排除在海南省房地产市场之外,五年内不得转让的限售政策又进一步打消了部分有投资需求客户的购房念头。但是,海南省人口基数偏小,房地产市场的消费主力恰恰是外省的购房者。海南省2018年的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月至5月,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为245.30万m2、272.40万m2、143.47万m2和116.56万m2,限购限售政策公布以后的4月和5月,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下降47%和18%。商品房热销势头急剧减弱的同时,存货如何变现开始成为海南房地产开发企业最突出的风险。与普通企业相比,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存货价值高、投入成本大、存货变现困难,使企业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

(三)行业资产负债率偏高,偿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潜伏

高负债率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特点之一。大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采取的都是项目资金杠杆化的运营模式,通过项目立项取得土地使用权之后进行融资。虽然近些年国家为了降低房地产项目的开发热度,限制房地产企业直接从银行贷款这一途径,但金融市场却抵挡不住高收益的诱惑,各种融资渠道的资金依然源源不断涌向房地产开发领域。金融市场上不乏各类“影子银行”、新型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身影,它们通过银行理财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和民间借贷等手段向房地产开发企业“输血”,直接推高了房地产开发行业整体的资产负债率。Wind资讯数据显示,2017年,136家上市房企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79.1%。也就是说,一个房地产项目在最初的开发中,自有资金不到30%。房地产企业极度依赖债务资金,同时,也潜伏着巨大的偿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一旦市场销售低迷甚至停滞,或国家实施紧缩信贷政策,资金断裂就会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三、财务管理角度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严控房地产项目投资,降低投资风险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大,资金占用时间长,笔者认为,在目前海南楼市调控的背景下,房地产开企业应该收缩项目投资规模,采取风险回避作为风险控制的主要手段。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项目资金的需求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集中精力消化原有的开发项目,以适应新政策给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变化。对于符合政策方向的项目,企业在正式立项前必须按照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做好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切忌急功近利、盲目投资。财务可行性分析是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收益、成本、利润等经营指标的预测和分析;投资、分配、流转和回收等资金运作过程的预测和分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本结构的设计和分析;项目净现金流量、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财务指标的计算与评价,并对项目收益和风险的平衡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做好市场分析工作。

(二)合理的优化资本结构,谨防发生偿债风险

负债经营会给企业带来杠杆效益,即用较少的自有资金为企业带来几倍甚至十几倍的经济效益,但这并不意味着负债比例越高越好。随着负债比例的上升,企业的偿债风险也会逐渐加大。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负债经营规模,适度负债经营,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在充分考虑企业偿债能力的前提下使用财务杠杆筹措项目资金。关于房地产行业的资本结构和偿债指标的衡量标准,考虑到目前楼市调控的大背景,房地产开发企业应采取相对保守的衡量标准,例如,资产负债率可以控制在40%~60%之间,偿债指标流动比率不应低于1的预警值,利息保障倍数应努力保持在2以上,以给债权人足够的信心。另外,还可以通过融资渠道多元化、合理的搭配长短期信贷产品等方法,有效的降低财务费用和融资成本,减轻筹资压力和还贷峰值压力,最大限度的把偿债风险控制在低水平。

(三)实施现金流预算动态管理,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体系

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属于资金密集型的投资,所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现金流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是预防企业发生流动性风险的关键。现金流管理主要通过现金流预算的动态控制实现,其目的是准确的预判现金流缺位时点、缺口规模,便于决策者及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流动性风险预警模型,剔除风险数据采集和判断的主观因素,使风险预测变得更加准确,提高风险预警机制的效率。通过监测企业的长短期贷款还款时点、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平均变现天数和大额应付款信用期等数据,将实时数据与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等偿债能力指标动态关联。当某一监测数值偏离预测或达到预设值范围之内时,模型自动提示预警,此时,再通过相关管理人员及时对出现风险报警的原因加以分析,迅速做出应对方案,制定防护措施,将流动性风险带来的危害降至最低。

(四)强化预算管理控制,降低决策风险和财务风险

企业的日常决策应以满足企业总体战略目标为判断标准,而建立良好的预算管理机制能够有效增加决策的合理性,降低企业的决策风险和财务风险。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控制是预算管理有效性的关键,比如,有些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预算随意更改、任意变通,预算与执行“两张皮”;有些企业预算考核的责权界定模糊,出现问题后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这样的预算即使编制的再合理科学,其有效性已经丧失,成了空中楼阁。为了杜绝这些预算失效问题,一方面,企业要构建“全生命周期”的预算管理机构,做到“有人制定、有人执行、有人考核,有人问责”;另一方面,预算编制时应做到全员参与、“业财联动”,有效发的挥各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作用,制定合理的业绩考核标准和战略目标,共同推进预算管理工作的控制实施。

(五)设计有吸引力的信用政策,降低存货变现风险

在楼市调控背景下,海南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解决存货变现问题是控制财务风险的关键点。一方面,应保持理性,严格执行国家政策,不踩红线;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探索新的销售思路,寻找走出困境的路径。例如,海南省限购政策要求按揭买房的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70%,同时,通过“海南省人才引进政策”落户海南的青年群体具有学历相对较高、收入较为稳定、购房刚需性强的特征,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利用这些外部环境条件,有针对性的设计一套现金折扣力度大、分期额度小、信用分期灵活的首付款分期方案刺激该群体的购房欲望,可以通过第三方财产联保、与人才工作单位签订代扣代付三方协议等风险控制措施,保证后续分期款的收回。

四、结语

目前,海南房地产开发企业正处于一个财务风险易发的阶段,无论是外部的市场环境,还是自身的经营管理环境,都存在大量引发财务风险的不利因素。管理者们应该重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通过规划资本结构,强化预算管理控制,建立及时有效的风险预警体系等方式积极应对,以增强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沙东.房地产开发企业现金流风险管理研究策略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7(05).

[2]唐彬豪.企业预算管理有效性问题的探究[J].财会学习,2016(16).

法务风险范文6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分配随意性大

由于我国的房价上涨过快,国家出台了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部分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然而很多人在没有真正的明白房地产开发的含义、对国家所出台的有关房地产的政策也没有一定了解、管理者对于企业没有进行正确的定位、对企业的发展未进行合理的规划的情况下就进行盲目的投资。在没有形成自己良好的企业文化情况下,对资金分配不是根据企业内部、外部利益相关人的要求或者是企业的资金结构和融资需求来分配,更多的是由企业的老板决定。由于企业老板本身对市场的变化不太熟悉,这样的分配则加大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管理机制薄弱

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都有着一定的财务管理机制,对企业内部与财务相关的资金等进行规划和管理,如果财务管理机制能够正常的发挥作用,就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率,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机制薄弱,无法很好的发挥其作用,从这方面来讲,造成财务风险的加大化。

(三)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我国房地产金融业正式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对于房地产金融业的发展国家和政府也没有一套完善的政策法规。因为缺少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除了商业银行贷款之外的其他融资体系在开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由于各种融资方式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导致融资工作的开展难以顺利的进行。就目前来讲,商业银行贷款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最为主要的资金来源,大量的开发投资资金主要依靠商业银行提供支撑。除此之外,房地产开发融资的其他渠道还包括自有资金、股权投资、发行股票并上市、发行企业债券、信托融资等。但这些地融资渠道提供的资金所占的比重非常的小,无法与商业银行相比较。这样的状况直接造成了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渠道过于集中。随着房地产开发企业与银行的关系日益密切,商业银行相关政策的变化时刻影响着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变化。商业银行一旦改变信贷政策,不管是扩张还是收缩,都会引起房地产领域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研究

(一)日常资金运营风险的防范

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日常消费和资金的支持,要加强对日常现金流量的预测,避免超支过大,要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留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避免资金缺乏现象的出现。除此之外,还要对企业内部的资金进行集中的管理和控制,尽量的将所有的资金进行统一的调配,集中管理,这样可以使企业及时的了解资金的流动和转向,保证资金的安全。

(二)房地产投资风险的防范

房地产投资金额巨大,周期较长,在投资中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在进行房地产开发时,要注意做好房地产投资风险的防范。在进行正式的投资之前,要做好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房地产投资与否展开分析,剖析其中的利弊,尽可能的避免风险的存在,真正的厘定项目的可行与否,避免盲目的投资。此外,还要做好风险控制预案,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要做好风险预案,以便及时应对,避免问题扩大化。

(三)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为了防范财务风险,则需要开拓融资渠道,实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为实现融资的渠道多种多样,首先,国家通过法律政策的颁布,适当的放宽对企业债券融资、发行股票的条件,让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国家法律法规等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积极拓宽债券融资渠道,大力开展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券融资业,增加企业债券融资。其次,大力开展股票市场融资,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革,充分发挥股份制融资的作用,通过发行股票融资进行直接融资。再次,让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开发企业通过其他直接融资的渠道来进行融资,减少商业银行融资的集中性和风险性。最后,对于融资过于集中的商业银行而言,银行也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来减少财务风险的存在。

三、结束语

法务风险范文7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财务风险;法律顾问;自身建设

一、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从内涵上来看,企业财务管理是指企业预期为能达到某种目标,统筹资本运用于经济活动中对资金进行合理控制及企业利润分配制定一套科学、有序的管理方案。在我的理解观念中,企业财务管理就是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遵循法律准则下,组织企业进行经济活动。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财务风险具有风险的一般性,又具有财务领域的特殊性。1.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的意志所约束。因此财务风险散布于企业各个角落,人们根本无法忽略它、简单地消除它,只能运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来控制、防范它的发生,达到企业预期想要的目标。2.不确定性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在于风险发生的时间和结果都没有准确的时间规定,有可能一触即发,对于结果也是无法预测的,是危机还是转机都没人知道。3.相对性财务风险的发生是由于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经济环境影响而变化的,结果怎么样也是伴随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展的。4.全面性企业财务风险也许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运作流程,从募集资金到员工利润分配都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5.激励性面对财务风险的袭卷,企业主动出击便可化险为夷。企业管理人员加强监督,将风险防范措施落实到位,提高企业资产的安全性能,其经济效益也能相应得到发展。

二、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危害及控制意义

(一)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危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的各个领域,企业中的一环出现问题可能就引发整体风险。首先,企业通过合法手续获取资金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借用外来资源以壮大自己的实力,明面虽然得以实现,但是出现外债规模过大、企业内部财务不稳定的情况下,企业将面临巨大风险,甚至破产倒闭。其次,当企业投资于长期资产需要大额的资金数额,而且需要几十年去规划和部署,对于投资项目未来的发展也是具有不确定性的,这样长此往来,企业内部稍有不慎会陷入赔本的经营状态,最终面临巨大风险无奈宣布破产。企业的资产一旦管理不善,必将会有其中的环节出现瓶颈,若处理不好将造成重大财务风险。应收账款往往是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在处理赊销业务时,缺乏一定的业务调配经验,对市场和客户的了解度不高,造成部分资金无法回本。企业在分配方面往往期待获取更高的利润以致股东对自己的分配不满足,容易引发股价波动。财务风险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其他领域我们根本无法预见的,可能随时发生危机,可见财务波动对企业的发展影响极大。

(二)控制财务风险的意义。通过对财务风险的阐述,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财务风险在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时是非常重要的,对财务风险不确定性和激励性,风险发生的时间和结果都不能及时掌控,它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带来的是机遇还是亏损也无法臆断。企业相关负责人只有积极采取措施,勇于将被动变主动,扭亏为盈。其次,加强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风险的发生,通过对资金的安全管理、企业效益的提高等方式稳定企业的发展,这样一来企业的预定目标就得以实现了。

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

(一)缺乏法律专业人员的指导。在企业招聘时,往往考虑专业对口,忽略了企业需要设置齐全的内部机构,纳入大批的学习会计、财务以及税务相关知识的人才,缺少对法律顾问的引进,造成公司人员法律知识匮乏,遇到某些问题无法得以解决,高层管理虽然具备一定的能力,但毕竟术业有专攻。当前企业存在的问题就是对于人才的引进不够全面,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企业内部的协调,从而导致企业内部解决问题得不到全面的处理方式。

(二)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企业对于风险意识的预判是存在偏颇的,首先,源自一部分企业的领导不了解财务管理,甚至基本的防范意识都不知道。由于缺少对财务风险的认知,不清楚财务风险对企业的作用,便不可能制定防范措施使得企业的风险管控处于有机可乘的状态,这会进一步导致工作人员处于被动的状态,从而造成企业在面对紧急状况时手足无措,给企业造成一定的财物损失。其次,是基层财务专员,领导层面的决断和基层专员权力的缺失使得只需做好基本工作这一想法日益顽固,因此他们不顾大局,又缺乏领导层的培训和教育,面临风险时想不出合适的应对措施,在企业中,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意识不够将直接导致财务危机的概率提升。

(三)风险管理的精神文化缺失。在企业内,员工们都安于本职工作,每个人的观念里认为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交差了,这样远远不够的,对于风险的隐患我们虽然无法预测到,但是可以提前做好防范,以备不时之需。现代企业中对于精神文化的建设明显不足,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忽略了对员工的精神文化的培养,导致员工对财务管理的风险漠不重视。

(四)企业自身财务管理不当。企业营运纷繁复杂对公司的日常财务活动的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依赖一套完整统一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分析经贸往来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公司账本的核算、会计结算等环节,做到企业财务管理都要权责分明,风险就不会趁虚而入了。企业领导层要正确利用好手中的权利,更好的维护公司的利益,严格执行企业的相关制度,每个人恪尽职守,行使好自己的职权,对本职工作用心管理,反复进行核算,不偷赊账。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严格监控财务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否则必将发生秩序的紊乱,不仅公司利益受损,个人的利益也无法担保了。

四、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法律防范对策

(一)有条件地推进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企业法律顾问是对法律、金融以及管理方面都能得心应手的双向性专业人力资源,公司的法律顾问可以在企业面临风险时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区别于金融人士的唯利益观,瞻前顾后的大局意识对于企业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研讨会中确切表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中央企业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紧密围绕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加快推进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二)提高相关人员的法律防范意识。企业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的配置,企业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必须牢固树立靠机制选人、靠机制用人、靠机制留人的观念,要进一步展现资产管理与人事管理相结合的优势,改进政策、创新制度、美化环境、提升内部人才专业水平和发掘外部人才并行,尽力创造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制定公司绩效考核和经营者工资薪金管理方法,改进法人治理架构,深入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体制改革,在此基础上创建良好的竞争氛围,真正建立经营者上下浮动、职工进出和收入增减的机制。企业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在企业内部深入开展法律执行情况检查活动,对劳动用工方法进行法律评价并清晰对劳工关系的认识,从而扫除现存不规范的劳工现状,在实践中杜绝劳动纠纷的产生,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做到权责一致,上下统一。

(三)提升风险管理的精神文化。提升法律风险意识,首先,是认识分辨和解决风险,这也为构造法律风险防范制度奠定稳定的思想基础。构造法律风险运营制度的氛围,必须使企业不同部门在各环节、各层次意识到法律风险存在的危害性,使法律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事半功倍。其次,企业要培养员工对法律的依赖感,用对法律的崇高信仰来引导员工。要让每一位员工意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从道德调整、宗教调整为主上升为以法律调整为主的历史阶段,随着依法治国战略口号的提出,我们更应当坚信法律在我们心目中的绝对地位。凡是法律没有明确禁止的行为,企业都有权自由行使;凡是法律规定企业的每一项义务,一切企业都必须时刻遵守法律,任何企业都不能做法律禁止的事情。最后,企业要培养、增强员工的法律正义感,使得员工在工作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奉献和付出是在维护社会正义,这种通过劳动伸张公平的行为是符合当代社会的法律规定的,而我们对法律的服从就是对正义的追求。

(四)加强企业自身建设适应环境变化。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时代所要求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因为企业的外部经济、政策、法律等客观环境是不断发生改变的。因此企业应该及时适应不同时期环境的要求,调整自身结构,实现长远发展。于此同时,企业应根据环境的变化,建立自己的财务管理和监控体系,创造先进的专业技术,提供专业且有能力的人力资源,领导层不仅要加强自身的法律知识学习,而且定期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与监督,确保企业按照客观环境的要求去发展,只有有效避免财务风险,才能使企业更上一层台阶。

五、结语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个企业经济活动的先决因素,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大中小企业难免会有一些经济漏洞,关键在于相关管理人员如何及时填补,依法治国的理念深入每个人的心中,在企业中也一样,风险管控是对企业运营中存在的比较薄弱一环,我们应该正确运用法律的手段去创造企业双赢,建立健全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风险管理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从企业法人的治理结构到各项业务的运作都有相应的体系,进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径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永丽.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2]王思琪.吉林省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3.

[3]姜彬.美国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4]王正志.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与管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法务风险范文8

1.税务基础工作需提高

目前部分发电企业无专职税务管理人员,兼职人员税务知识较少,不能按照税法要求计算、缴纳各项税款。发票的开具、使用无专人负责和使用登记,收到发票无审核。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管理流程不规范,存在超范围抵扣的风险。财务人员在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时候未进行辨识,对确实不应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行认证,认证后未立即做进项税转出。对非增值税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未全部做进项税转出。如购买餐饮设施用于职工食堂,购买节日物品用于员工个人而进行了进项税抵扣。

2.税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发电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对税务管理的理解有限、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企业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相当部分的企业未建立税务管理制度或已建立税务管理制度,但内控制度建设滞后,制度建设跟不上业务发展需要,治标不能治本;内部控制建设缺乏系统性,控制分散与控制不足并存,容易出现管理上的盲区,结果是内部控制再多最后只是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二、发电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加强会计核算工作

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按照准则的要求如实反映公司的经济业务,建立《财务工作管理标准》,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会计核算方面继续保持精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会计基础工作质量继续稳步提高,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会计核算标准化。结合公司业务特点编制《财务工作管理标准》,对核算中具体操作步骤、摘要的表述、会计凭证的附件、报销业务的发票等进行了统一要求,实现会计核算的标准化。统一和细化会计科目体系,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根据业务内容细化到部门、机组、项目等,满足预算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及其他经营管理的需要。健全财务内部稽核制度:建立“稽核凭证—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整改完善”的闭环控制程序,对于在稽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形成月度稽核报告,提示风险,预防类似问题的发生,提高了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水平,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推动整体会计基础核算水平的提高。以会计核算“零差错”为目标,遵循准则,夯实基础,提高会计核算规范化程度。加强发票管理,严把发票关,特别是针对跨期发票、定额发票的规范性管理。规范财务报表的列报,确保及时准确完成报表的编制上报,为股东方及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2.加强税务管理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

加强对发票的规范性、报销凭证完整性的审核,防范涉税风险。充分利用税务中介专业力量的优势,分别对发票及涉税事项认真梳理,并出具审核报告,避免因会计核算等基础工作不规范引发的涉税风险。针对税务中介提出的涉税事项,逐项确认、明确整改计划、落实责任,实现规范的闭环管理,并将税务自查及税务中介审核问题举一反三,及时共享。建立《税务定期计划登记表》,月度内根据定期工作计划标注税务管理定期工作完成情况,并对不定期工作进行合理标注。建立完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的保管、开具等管理制度,设立《发票使用簿》使发票使用管理规范、有效,建立较好的发票使用登记制度。

3.建立全员税务风险防范的文化氛围

企业管理人员的意识对税务风险防范起着决定性作用,个别发电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认识不足,随着国家稽查力度加大和法制化进程加快,税务稽查面越来越全面,侥幸过关的概率越来越小,所以管理人员必须将税务风险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首位。企业业务形成是由业务人员经办,财税人员一般是对业务进行涉税处理和履行纳税申报义务,所以业务人员对税务风险认知程度及践行情况决定着其业务的税务风险的大小,比如虚假发票的取得,合同的签订方式和形式对涉税均存在影响,业务人员对税收态度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大小。因此需要建立全员税务风险防范的文化氛围,从管理层到业务人员全面防范涉税风险。

4.加强税务岗位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税收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税务管理岗位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只有具备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较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建立税收政策、法规等信息的采集与研究机制,对涉及企业外部和内部的税务信息进行归集、整理、传输与保管,建立公司级的税务知识库,实时更新税收法规政策。积极参加公司和部门组织的各项财务培训,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注册税务师等相关的课程,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及时跟踪新的税务政策,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的获取机制,及时掌握国家税务政策变化。通过《中国税务报》等税务刊物,及时获得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并将相关文章建立导读索引,方便大家查阅。

5.加强税务管理工作,实现由核算向管理职能的转化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税务管理工作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依法合规纳税的同时,应加强税务筹划的工作,通过税务筹划为企业节约纳税成本,规避涉税风险。加强税务筹划与公司生产经营的结合。除争取税收优惠政策外,加强税务工作对公司生产经营的支持,特别是合同管理中涉税问题的研究。针对公司生产经营进行全面的税收筹划。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