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土地管理范例

加强土地管理

加强土地管理范文1

土地资源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财富,从建国以来,中央政府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体系。本论文通过对当前阶段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概述,分析了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失灵的原因,提出了中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重构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土地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现状反思;重构措施

1.当前阶段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概述

1.1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目标

《土地管理法》以及《刑法》作为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依据的主要标准,明确了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目标,即保护耕地以及推进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在保护耕地目标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参考《土地管理法》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制度,从而进行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例如,加强土地管理制度的专业化,建立完善的土地管理体系;对于基本农田的保护制度,防止在农田使用过程中对农田造成损害;关于农田的占用,应按照相应农田占用管理制度,依据对农田进行占用补偿;就区域性范围内,应保证耕地面积与其他地域面积达到一定的平衡,具体到每个农村时,应保证每户一宅的实施标准。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目标实施阶段,主要通过《土地管理法》的国有土地有偿出让制度对土地进行管理。即在管理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过程中,可根据管理法进行乡镇企业的建设工程,同时农村居民也可进行居民住宅的建造,并且可以建设农村公共设施或者公共事业。但是对于一些非农的建设工程,或者企业单位以及个人对土地进行建设,需要向有关部分依法申请土地的使用权。

1.2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首先,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我国每年耕地面积的减少数量在逐年上升。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将土地使用的计划指标提前完成。导致中央政府迫于土地使用的形势修订了《1997-2010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其次,虽然中央政府在进行国有土地的管理时,对土地的供应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常常出现以下情形。例如,在占用土地的阶段,占用的土地面积远超于实际所使用的土地面积,并且存在将较好的耕地作为劣质土地征用,甚至出现乱战滥用的问题。最后,根据《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对农村土地市场进行依法制止。但是从另一角度来说,农民也失去了对自家农地进行自主开发的权利。部分农民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只能进行违法出租或者使用其他用地。而对于大部分的农民来说,只能通过外出务工来解决发展的问题。这就造成城市的人口在逐年增加,城市的各种资源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城市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并且房价也越来越高。而相对于城市,农村则逐渐败落,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降低。加大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差距。

2.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失效的原因

2.1政府土地管理制度的内容存在冲突

尽管在建立国家土地管理制度的初始阶段,政府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国家耕地面积的数量区域稳定,从而保证国家能够生产出满足全国人口生存的粮食。在此基础上,加强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增强地域性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市场中的地位。同时建立严格的土地有偿出让管理体系,增加国有土地的经济效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土地所有者的权利,防止地方政府剥夺土地所有者使用的土地的权利。然而在具体实际执行阶段,通常会由于各种外界因素而对制度进行各种调整。例如,在我国社会经济下滑阶段,地方政府要保障经济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从而稳定经济的发展。而对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阶段,则需要不断加强农耕土地的占用情况。整体来说,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土地管理制度的内容与现实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冲突。

2.2地方官员过分提升自身利益

地方官员为提升自身的发展机会,省级以下的地方政府官员通常在进行土地占用的招标阶段,会尽最大程度的保护本区域的耕地保护指标,同时从各种途径获得建设用地的指标。而对于省级官员来说,只是相对的作为耕地保护责任人,定期对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进行考核。但是只要地方政府能够达到地域耕地保护目标,省级人员没有直接的动力去检测地域耕地保护目标的具体位置。

3.中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重构

3.1确定国有和集体土地的产权

通过研究表明,只有将耕地的使用权利具体到每个农民,才能避免各种外界权利的侵犯。作为国家的主人,公民只有保证拥有并且能够切实的使用土地所有者的权利,土地管理者以及地方政府执行者才不会随意占用自身的财产。

3.2通过比例原则提高土地管理的转变效率

在转变中央政府土地管理职能的过程中,应按照具体的比例原则进行具体转变改革。例如,必要性原则。即政府所实行的土地管理制度作用到具体的实施目标这一过程是必要的。同时不允许存在其他各种形式的措施方案进行替代。相称性原则。即政府在保护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对其他公民或者组织使用土地的权利进行制约,同时应保证粮食安全与城市化建设之间的相对平衡。

作者:窦金野 窦国友 单位:辽宁阜新市国土资源局海州分局 辽宁阜新市国土资源局清河门分局

参考文献:

[1]梁迎修.中国现行法律解释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江西社会科学,2008,01:217-221.

[2]程雪阳.中国的土地管理出了什么问题[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3,03:108-122+126.

[3]王万茂.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现状、问题及改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76-82.

加强土地管理范文2

关键词:新形势;土地管理;经济发展新常态

一、前言

我国土地管理工作已经有着多年的经验,管理效率也获得了稳步的提升,但是随着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我国土地管理工作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消耗高,产出较低,不利于土地价值的有效发挥。因此,必须要明确当前土地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加强土地管理效率,使得土地管理能够真正的为经济发展服务。

二、新形势下土地管理与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农村土地管理问题

农村土地管理作为我国当前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直接关系着土地管理效果。在具体农村土地管理活动中,往往存在管理力度不足、部署不到位、政策教育不科学等问题,严重影响土地价值的发挥。从农村土地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由于我国农村人民普遍文化程度不足,村民委员会执行力欠缺,组织机构不够严密,缺乏科学性、组织性和系统性的土地管理制度,导致土地管理效率的仍然以传统的村民自治管理为主。其次,农村普遍缺乏对土地的合理应用理念,农民相应的防灾知识以及安全知识不到位,政府的宣传工作没有严格落实起来,导致农村土地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农业用地相对来说产业化程度不足,耕地的效率低下,而且农民本身缺乏对我国国策的基本认识,不能够做好农田资源的保护工作,破坏农田以及侵占农田的违法行为比较多,农田荒废现象严重,土地利用的价值无法有效发挥出来。我国农村土地整体利用规划严重不足,乡村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衔接不严密,土地征收工作不科学、不规范,对农民的利益缺乏系统的考虑,严重影响农村土地管理效果。

(二)城市土地集约经营利用重视程度不足

在城市土地规划过程中面临经济效益和新常态的冲突时,政府往往会优先选择土地应用的效益,忽略了土地应用的持久性和可行性。土地管理部门在实际土地应用的过程中忽略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很多工作人员也缺乏对土地集约利用知识以及土地管理知识的了解,往往局限于上行下效,集约利用以及规划管理的意识较差,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利益,导致土地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冲突严重,难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

三、新形势下土地管理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对策

(一)明确土地管理工作的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也获得了有效的提升,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进行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需要明确当前土地资源的社会需求以及经济需求,并综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合理选择土地利用的方式以及土地布局的空间。采用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获得最高的经济成效,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具体的环境条件下的人口结构、经济形势、地理环境以及交通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展开深入的研究与调研,明确土地资源的最合理的运用方式。树立行之有效的土地资源管理目标,加强对土地资源应用的监督和管理,避免重复投入问题和不合理应用问题,减少新增建设用地对原有耕地和林地的影响,对低效土地加强改造,并提高新增用地效益,实施精细化的管理工作,确保土地资源的效果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同时,避免土地资源应用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实现土地资源应用的绿色化和科学化。

(二)加强耕地保护

在新形势下,土地管理活动中必须要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工作,随着经济新常态理念的提出,原有的土地流转制度、宅基地审批制度、土地征收制度以及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都需要进行升级和改革。相关人员需要结合政策的特点,树立起耕地保护的意识,建立起针对耕地保护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和规范,通过制度约束用地行为鼓励农民耕种,对于放弃耕种的农户,要恢复收取农业税,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效果,建立健全相关监督机制。从而能够实现耕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然后,还需要加强制度的改革和创新,通过有利的政策和标准提高农民进行耕地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探索农村产业用地创新的新途径,强化国家耕地保护质量,提高农民的耕地保护能力。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智能技术的迅猛进步,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不断深化,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当前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大力发展智慧农业,集成无线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3S技术实现农业的远程诊断可视化、在线预警以及精准感知等智能化管理,有效提高农业产量和农业经济效益。同时,还需要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根据土地管理的具体特点以及相关要求使得土地经济与农业经济完美的契合到一起,实现土地经济发展与农业经济发展的互利互助与共赢。比如,可以在价格机制与市场环境许可的条件下适当地增加粮食交易的价格,使得种植人员能够提高经济收入,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耕地的保护。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新形势下土地管理与经济发展进行探究,指出新形势下土地管理的相关对策,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土地管理的价值与作用,通过完善高效的土地管理政策与方针,协调土地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伟,张飞,郭杰,欧名豪.兼顾经济发展与资源禀赋的增量建设用地区域配置研究[J/OL].江苏农业科学,1002-1302.

[2]上官明宗.新经济形势下土地管理创新探讨[J].低碳世界,2017(20):104-105.

加强土地管理范文3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存在问题;措施

为了加快我国经济建设脚步,应推动城镇化建设,21世纪30年代,我国应该全面建设完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基本保证条件是建设新型城镇,在现有农村土地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有限土地资源,完成房产建设以及周围配套设施建设。落实以人为本的观念到农村土地规划阶段,做到现有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符合现阶段国家建设的基本理念,有限的农村土地资源必须在建设前期规划利用,针对土地规划阶段常出现的问题,应采取人本化的管理理念,进行方针的制定和实施。人本化管理符合当代建设和管理的未来发展,以人为本,落实基础观念到土地规划过程中,采取严格的管理手段降低腐败事件的发生,促进我国新型农村和城镇体制建设。

一、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推动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脚步,绿色小镇、工程小镇、工厂小镇、生态小镇是建设的基础理念。我国改革开放到十八大开展期间,城市建设率为51.3%,如此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率离不开基础建设者的功劳,由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常驻居民的户籍问题,实际城市建设率不及31.2%。由此可见,部分城市边缘区域的农村或者乡镇,正在接受被动城镇划分,这不符合新型城镇建设的理念。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建设,其核心理念是加大城市建设率,促进伪城镇化建设项目发展成真正的城镇建设项目,并提出智能、低碳、绿色新型城镇建设道路。智能城镇化建设指的是城市基础建设和市政工程的智能程度,新型城镇应该以智能建设为基础理念,全面建设成为我国新时代的智能城镇。如城镇建设过程中的市政工程领域,采用智能声控设备完成城镇路灯维修和养护,保证市政工程基础建设环节为智能城镇建设提供设施基础。低碳新型城镇建设指的是在城镇建设环节落实低碳理念,建设过程中做到节能减排,保证建设低碳新型城镇。低碳理念作为新时代背景下追求更高要求的生活工作理念,在新型城镇建设过程中,该理念应合理渗透到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为我国步入中等发达国家做城市基础。绿色新型城镇建设指的是加大未来城镇建设的环境保护,在建设初期合理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和绿色植被覆盖率,建设绿色花园城镇。

二、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土地规划问题

传统农村土地规划的常见问题有:土地确权未落实、集体用地建设难、土地基价波动大、土地利用效率低等。现阶段农村土地规划最常出现的问题是土地确权未落实,土地确权指的是现有农村种植用地对土地拥有者进行实名登记,无人拥有的农村种植用地归国家所用,包括已故人员的现有土地其子女不再继承其土地的使用权。针对土地确权的开展,我国大部门农村用地已经落实确权,少部分土地无法进行确权,导致农村土地规划难问题。农村集体用地指的是该片土地归集体所有,针对此类型农村土地的规划和建设,需要采纳村民集体意见,出现意见分歧容易导致城镇化建设项目搁浅。农村集体土地的规划和建设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民的意识形态问题。农民对新时代城镇建设方针不明确,单一性认为土地交易仅针对工厂,大量农村土地划分成工业用地,无法完成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房屋用地有偿征收,导致农村土地利用率低,出现规划问题。宏观调控农村土地规划,政府部门制定长远土地应用计划,避免大量城镇建设用地划分为工业用地。

(二)农村土地管理问题

目前常出现的农村土地管理问题有土地基价波动大、土地利用效率低等。土地基价对农村种植用地有偿征收的宏观定价,不受任何人为因素控制,正常的土地基价应该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由土地规划部门和城镇建设政府部门根据现阶段房屋土建和用地的建设方向,及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基础,确定土地基价。不合理制定土地基价会给农村土地管理带来问题,如过高的土地基价导致农村出现土地买卖的问题;过低的土地基价则无法保证土地持有者的补偿力度,这些都容易导致新型城镇建设阶段出现土地管理问题。土地利用效率低是农村土地管理中的常见问题,规划成工业用地的农村土地,其利用率仅为9.25%,如此低的土地利用率不符合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理念。高效利用有限农村土地,实行土地管理制度完成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当务之急,不再浪费城镇边缘农村的土地资源是农村土地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三、提升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以城镇化建设为理念,制定合理的土地管理制度

现阶段,针对我国城镇边缘农村的土地管理过程,应该以新型城镇建设为土地管理方针,制定出合理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的建立,应该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合理参考农村土地持有者的意见,以人本观念制定并完善土地管理制度。针对土地资源逐渐稀缺的问题,农村土地应该加大土地保有力,合理规划农村土地有偿征用过程,应在制度中明确表明工业用地征用范围,合理进行新型城镇建设房屋用地预留,为新型城镇建设提供便利条件。制定出土地管理制度,应该以新型城镇建设的工作方针为管理理念,在施行管理制度时充分利用现有不记名土地,土地管制度应结合管理体系运行而生,农村土地持有者和管理者,应共同落实新型城镇建设方针。农村土地在完善管理体系的同时,应多吸引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一线土地管理工作中。2018年5月召开的土地资源联合会,会上指出加强城镇化建设提升土地管理工作力度和效率,应积极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可为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国家政府部门可针对此次会议,加强农村党建工程的基础建设,在管理者范围内注入高校人才,提升农村党建管理者的思想意识,保证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的有效实施。

(二)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土地监管力度

提升农村土地持有者的思想意识,可以在基础环节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政策的实施,利用农村有利的先决条件,以农村小组的形式定期组织宣传教育工作。如农村在建设阶段,会划分出农村小组,每个农村小组会推选出1名委员,通过委员为村民提供宣传教育机会,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想渗透,提升村民对土地未来规划和使用的思想意识。只有在根本上提升村民的思想意识,才能解决农村土地管理和规划问题。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不能缺少政府部门和村民这两股中坚力量,两者决定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完成程度和效率。在土地有偿征用或者基础管理规划阶段,乡政府应该加大监督力度,保证农村土地利用合理和高效,政府规划的城镇化建设用地不可进行2次工业用地拍卖,通过大力监管,保证土地规划管理阶段的透明性和真实性。根据现阶段房屋土建和用地的建设方向及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基础,确定土地基价,合理制定土地基价提升农村土地管理和规划。

四、结语

加强土地管理范文4

关键词:测绘工程;土地管理;利用;应用

1土地管理与土地测绘概述

1.1土地管理概述

土地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主要是相关部门遵循政府规定,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性、合理性的开发与利用。土地资源开发的目的就是增加耕地数量,维持城镇化进程对耕地占用的占补平衡。因此,在土地管理过程中,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土地的分配具备更高的合理性,使土地的生产潜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对于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可以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保证粮食的生产能力。

1.2土地测绘概述

土地测绘技术是通过对测量仪器的应用,有效使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等技术,实现对地面情况的展示。该技术当前在土地管理及工程建设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属于较为常规的测量技术,该技术具备较快的发展速度,且应用范围也逐渐广泛,使土地资源在信息采集及开发等方面的工作都更加方便。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技术。

2测绘工程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要点

2.1基础测绘

测绘工程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需要做到以下内容:(1)遵循我国土地测绘的相关规定与要求,对我国1∶500、1∶1000及1∶2000的比例尺地形图进行测量与更新;(2)对于土地的基础地理信息要进行不断的更新与完善;(3)建立基础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及空间定位网,并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4)按照相关的要求,对土地的面积进行准确的测量,建立出完善的地籍方面的资料,进而绘制出地形图,最终形成数据库,为后期的土地管理提供详细的参考资料。然后在此基础上使用动态的控制方法对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利用进行有效的监控,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科学性的提高。

2.2子系统的建立

在对土地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数据的采集管理系统、地名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基础空间数据系统等平台进行子系统的二次开发,对于原有的测绘系统要不断进行更新与完善。

2.3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在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初步建立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土地管理的规定与要求,对城市空间数据库及源数据库进行建立,为后期的测绘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3测绘工程在土地管理与利用中的应用

当前我国的测试技术主要以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及全球定位技术为基础。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技术也已经融入现阶段的土地管理工作中。对土地资源的空间及基础的框架进行完善的过程中,都需要使用信息系统。此外,在进行资源共享的过程中,测绘技术是保证此类系统可以进行有效构建的重要基础。在土地管理的过程中,无论是土地决策还是土地开发过程中,测绘技术也都可以提供很大的便利性。对于现代测绘技术的合理化、科学化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高效率管理与开发利用。

3.1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又被称作GPS技术,是当前土地测绘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当前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地图导航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出行的便利性,受到了大部分年轻人的拥护。该技术在土地管理工作中也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全球定位系统的优势是可以快速、准确地对测量点的坐标进行定位,并在最大限度上提高测绘的精确度。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主要是在静态工作模式下,完成大部分的测量工作,提高了测量任务的准确性。

3.2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就是RS技术,该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全天候地进行数据信息的获取,且数据获取的效率较高,内容也较为丰富。该技术的测绘数据范围为0.61~30m,而这些优势导致该技术在进行土地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遥感技术的分辨率也随之而不断提高,当前在土地调查及动态监测过程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3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又称GIS技术,在当前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地理数据进行全面的整合与排序,进而形成图形编辑及数据库管理等集为一体的计算机系统。该技术最初被使用在土地规划领域,进而构成了现阶段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土地开发管理系统,其首要目的就是对土地资源的数据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概括与统计,进而实现对土地数据的评价与管理。

3.43S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3S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以后的土地管理过程中,该技术会得到更加深入的应用。当前,全球定位系统作为根本,遥感技术为其提供参照物,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图形进行直观的展现,进而对每个位置的具体情况进行准确的标注,土地查询任务也就完成了。除此之外,也可以将遥感技术捕捉到的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进而导入数据库中。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测绘工程在土地管理与利用中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土地管理效率,实现土地管理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对测绘工程的应用,对于土地管理与利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田岩,李成.测绘工程在土地管理及利用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9):202.

加强土地管理范文5

 

所谓文化,就是“以文化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教师而言,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也要传授专业文化。对大学生而言,对专业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是至关重要的,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   一、土地管理文化体系的构建   以“土地法学”课程为例,不应从纯法理学的角度来组织教学,而应该以土地管理的具体工作为导向,分析每项法律、制度、政策产生的背景、实施状况,要让学生明白在“土地法学”这门课中,包含了土地管理的文化,如土地产权保护文化、耕地保护文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文化、科学合理规划文化、可持续利用文化。   (一)土地产权保护文化   土地产权管理是土地管理工作的核心。在现实工作中,由于权属主体不清,权责不明导致的矛盾与纠纷层出不穷,可见土地产权保护非常重要,尤其是农民的土地权益保护。   在“土地法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物权法》的出台进一步强化了土地产权的保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土地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切实维护群众土地合法权益的认同感,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碰到与土地产权相关的问题时,切实保护产权人的利益。同时也要让学生加强产权保护政策的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推进土地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耕地保护文化   耕地保护意义重大,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耕地保护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耕地数量保护;二是耕地质量保护;三是耕地生态环境保护。三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国划定的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耕地的数量,还要保证这18亿亩耕地的质量及生态环境。   数量保护是基础,质量保护是关键,生态环境保护是升华。   如何加强耕地保护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目前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并且把耕地保护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中,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耕地保护工作的开展。但这些基本上都是通过行政的手段来推动的,耕地保护观念尚未真正深入人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强调土地管理工作中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清楚了解保护耕地不仅是耕地数量的保护,更重要的是耕地质量的保护及耕地生态环境建设。   (三)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文化   教学研究与课改CHINAAGRICULTURALEDUCATION89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当今土地管理工作的主题,并且已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上升到了优先战略的高度。土地作为一种资源,面临着禀赋的差异和供给的瓶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剧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失控,大量的优质耕地被城市建设所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呈现高度粗放趋势。在农村,耕地粗放利用、撂荒及非农建设现象也层出不穷。   粗放利用的背后是制度的缺失,归根到底,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文化的缺失。因此,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文化的理解与认同非常重要,这是推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证。要真正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就应切实执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减少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   (四)科学规划文化   目前,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接近尾声,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坚持了土地管理的基本国策,严格遵循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及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坚持“双保”方针,体现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思想的科学性与前瞻性。但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多种矛盾与冲突,尤其是在县(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往往受到各方面的干预,使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受到质疑。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原则是不可动摇的,但在修编过程中,对规划目标的平衡也是科学性的体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应体现科学性,但是其执行必须是严肃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权威性。因此,科学合理地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严肃认真地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是一种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才能确保土地管理工作的可持续性。   (五)可持续利用文化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土地利用管理的最高目标。要做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必须做好前述四方面的工作,即要加强土地产权保护,增强耕地保护意识,坚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科学规划。具体来看,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包括经济效益可持续、社会效益可持续及生态效益可持续。这三种效益同时贯穿于土地产权保护、耕地保护、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及土地利用科学规划之中。   因此,土地可持续利用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它相对比较宏观,统领土地管理的各项文化,是属于更高层次的文化。   二、土地管理文化传播的途径   土地管理文化的传播可以贯穿整个专业课教育的始终,除了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播外,还可以由有学生向学生传播、由学生向外界传播。土地管理文化传播的途径是多样的,包括了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社会实践及校园文化活动,从土地管理文化传播的效果来看,这四个途径是逐渐递进的。   (一)案例教学   教师在“土地法学”的课堂上向学生传播土地管理文化,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采用案例教学。   采用案例教学,方便教师对其中蕴含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同时也便于教师对土地管理文化的总结。  #p#分页标题#e# 另外,采用案例教学,其教学的过程相对比较生动,学生很快就能接受。教师结合案例进行讲解,将其中蕴含的土地管理文化传授给学生,可以将土地管理文化更加具象化,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土地管理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这些案例可以是文字性的,也可以是视频、音频类的。   (二)情景模拟   课堂的案例教学是土地管理文化传播的基础阶段,是对具体土地管理文化的认知层面,而课堂情景模拟则是土地管理文化传播的理解层面。学生通过自编自演情景剧,加深对土地管理文化的认知,逐渐上升到理解层面,同时也是土地管理文化开始向外传播的阶段,主要是在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传播。在这个阶段,还需要教师的继续指导与点评,及时纠正在情景模拟过程中出现的认知与理解偏差,进一步加深对土地管理文化的理解。学生自编自演的情景剧主题多与土地征收、农村土地流转、耕地保护及土地违法调处相关。   (三)校园文化推动   土地管理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能够很好地推动其传播。例如,在中国地质大学,地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土地文化及土地管理文化成为了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地学文化传播的平台来推动土地管理文化的传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使土地管理文化在校园内进行传播,这是土地管理文化向外传播的阶段,同时也是逐步认可相关土地管理文化的阶段。“土地日”宣传活动成为了“土地法学”课程宣传土地管理文化重要的阵地。结合每年“土地日”的主题,通过举办学术报告会、张贴宣传海报、条幅签名、咨询解答等方式来宣传“土地日”的主题,将国家土地管理的方针政策融入到宣传活动中,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识,增强学生对《土地管理法》的了解。这个过程就是土地管理文化传播的过程,对于参与活动的学生而言,也是土地管理文化认同的过程。   (四)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土地管理文化传播的高级阶段,是土地管理文化的认同层面。教师应该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实践主题是非常重要的。参加社会实践,证明学生对与“土地法学”相关的社会问题产生了兴趣。一方面,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了解这些问题,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增强土地管理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宣传相关的土地管理政策、法规等。   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参与土地管理文化传播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有对象访谈、问卷调查、主题演讲、发放宣传资料等。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真正成为土地管理文化传播的践行者,使更多的社会群体了解国家土地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等。   土地管理文化的内涵是丰富的,包含了土地产权保护文化、耕地保护文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文化、科学规划文化、可持续利用文化等。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更多地去挖掘土地管理的文化,采用不同的方式与途径来传播土地管理文化,真正体现“以文化人”,让学生成为土地管理文化的传播者与践行者,推动土地管理工作健康和谐发展。  

加强土地管理范文6

[关键词]土地管理;规划;措施

引言

必须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和调节土地资源,实现国家的健康发展和长治久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土地管理和规划的重要作用。要建立较为完善的土地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规范土地管理,改革创新现有土地管理制度。此外,要着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最少的土地实现产品生产的最大化,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实现人民和国家更大的利益。做好土地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可以更好地化解人与耕地的矛盾,促进城镇化建设,促进人民经济稳定发展。

1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及管理

城乡规划学主要是指在当地政府的主动权下,设计并安排对当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实现城乡空间的合理配置,包括自然和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城市市场的挖掘。实现农产品的价值,推动城市化经济与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均衡发展,对于减轻农业经济负担有着重大作用。农村土地计划是城乡建设计划的主体部分,主要在地方人民政府的引导下,是指国家按照当地精益发展规划的客观要求和具体原则,确定国土资源使用计划内容和方法的主要步骤。而国土管理制度则是指国家为调整国土利益,指导和监督管理国土开发管理,为保障和合理使用国土资源所实行的综合管理、宏观经济、立法和科技等政策。一般包括土地法制定、土地资源调查统计、权属管理、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和土地使用管理。土地规划是土地管理的主要部门,是有效信息管理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通过技术手段,因此做好国土管理工作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非常关键。国土资源本身也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对城乡规划建设的开展作用重大。此外,通过高效管理运用国土资源,还可以为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创造有利空气与各种资源,进一步优化城乡规划建设规划,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的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2做好土地规划

土地管理工作,以规范先行。要充分发挥好国土合理使用规划的城市引导功能,并充分认识高标准城市规划才是高标准城乡建设的起点。特别是在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永远将城市规划质量摆在首位。一是强化科学、综合、全局的规划指导。逐步实现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基础城乡建设规划、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三规融合”,并以充分展示了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个重点产业的相互融合、三者共生为主要行业。经济、生态、住宅等产业的主要功能体现城市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与农村现代化建设和谐统一,并最终体现城市的统一发展。二是增加规划的刚性和灵活性。在城乡建设中,规划体现刚性,是积极的、进步的、不武断的。城乡建设内容的多样化应通过广泛而灵活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来实现。最后,要做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利用、科技进步、社会健康发展。

3土地管理与规划现状

3.1土地资源管理现状

由于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的项目,涉及到具体管理任务执行的内容很多,管理者必须综合考虑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土地规划科学合理,不能与其他规划相矛盾。不过,正因为目前的我国有关部委和国土资源委会,在建设中并没有协调好与土地、自然资源等综合规划方面的相互关系,从而产生了上述各种现象,并不能适应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需要。

3.2城市规划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中国目前的状况说明,中国的城市规划还没有健全。城市规划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充当了十分关键的重要角色,城市规划的可行性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就中国的实际执行状况而言,中国根本缺乏完善的城市化规划系统,在管理和实施的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漏洞。

3.3土地资源规划管理不科学

伴随我国工业发展与城镇化的逐渐深入,对耕地资源的计划管理与利用愈来愈不科学、不有效,为城市化建设投入了大批资本与人才,农村生产用地和都市建设项目用地相互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凸现。城市土地利用价值可以说是寸土寸金,而且在逐年增加,但农村耕地等土地资源闲置,使正在发展集约化土地资源管理受到严格限制。

4土地管理与规划工作的策略与措施

4.1合理编制管理计划,提升土地管理效果

一是加强土地使用总体的调节功能。与土地利用有关的各项城市规划应当与国家用地整体规划合理相衔接,建设用地实际规模应与土地总体规划相一致。不符合要求的应尽快修复,以减少用地规划。二是合理规划重要设施和发展基础产业。在实际规划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科学安排、时间控制、经济可行的原则,将产业基础建设规划与水资源、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相协调。防止对土地的盲目投入和反复修建。三是要明确用地标准,完善现行建设项目土地标准化管理制度,坚持土地集约利用原则,通过对现有建设用地标准的梳理,制定确保安全和功能的标准。法律法规、建筑标准、土地使用标准的变化要尽快修订。四是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土地的合理利用,必须能够合理减少土地供需矛盾。首先注重发展高效农业,积极增加现有耕地产量,确保生产稳定。其次合理规划、严格执法,不断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

4.2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完善了国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有关规范,促进两者更好发展。为更好地解决筹建时期的问题,要依法管理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并修改相关法律。在控制土地利用指标之前,要检查法律法规的合规性,对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要重新调整相关法律法规,更好地指导和协调各项准备和调整工作,实施城市规划和地域规划。还需要调整规划周期和土地划分,完善相关法律。在保证了一定的效率和协调性的同时,我们也通过不断改进后提出管理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管理的内容与目的可行性,并允许对一些特殊的土地用途进行充分分析。

4.3合理管控土地资源分配

通过科学地选择土地资源,才能比较科学合理地使用土地,根据土地特点制定适合土地特点的使用策略和方法,更加明确土地用途。土壤的合理使用能够改善耕地的性能,从而更好地保存土壤资源,为今后的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此外,所有土地资源在申请过程中必须明确使用,对不同性质的土地资源进行分类管理,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4.4加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性

国土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完善的国土治理计划是非常复杂的,因此需要合理的实施对国土资源的开发与使用计划,以保障国土的可持续开发,并尽量减少对国土资源的损失。一是积极引进遥感技术、GPS定位系统等先进信息技术,提高土地资源勘查效率。二是转变思路,强化创新精神与能力训练,不断提升职工的专业能力与个人素养,使土地经营计划顺利实施。在计划的决策过程中加强实施所谓的公众参与计划,其中邀请工作组以外的部委和公众代表实施计划,交换意见,参加会议。不仅贯穿于问题定义、目标选择、计划批准等规划形式化过程中,还贯穿于规划执行和管理过程。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人文与管理挑战,土地整理计划必须更容易为社会和公众所接受。进一步挖掘给公众,以更好地体现国家公共利益,将有利于增强国土恢复计划的科学化、合理化、可行性和操作意义,并促进实施地区的发展。人民群众参加城市规划决策和管理工作的权力得以充分行使,政府部门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力量进一步增强。

4.5创新土地管理办法,深入推进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

一是合理开发利用村落周围的低效荒山,合理指导村镇建设发展使用劣质耕地,合理兴建工业园区和坡镇,尽量减少影响县城建设的大面积耕地。二是实现了国土资源利用综合发展规划、城乡经济建设规划、林业规划、产业规划的“四合一”。高度重视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和生态系统安全。三是通过在土地利用前期进行灾害危险性评价、水土流失评估、环境评价等多方面评估,合理确定了土壤开采与开发利用的力度与规模。四是以绩效评价为重点,进行差异化评价考核,综合分析经济结构、科技创新、经济增长、资源利用、产业结构、质量效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人口吸收等。

4.6加强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管理

完善制度、完善制度组织、增强基础能力,都是新时期土地管理和规划的有力抓手,应予以特别重视。我们将着重工作在以下方面:①进一步完善《土地整治条例》,把使用地管理与建设规范化,将农村土地使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整合化,以土地整理安排、公共权益安排、项目规划方案实施、项目融资决策和管理为重点,实现土地使用法制化。②虽然按照政府过去推行的土地制度和城市规划机制能够取得较好的工作进展,但是由于责任共担机制的推行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需要逐步完善责任共担机制,形成由当地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上下共同联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责任管理机制,以统筹国土管理工作与城市规划制度的实施;③根据当地土地经营特征,及时实施土地整理激励机制,并逐步优化现行财政转移支持方案。采用“以补贴资、以补贴促建设”的管理方法,充分调动了农民对维护土地资源利用的积极度和主动。④借助项目资金完成土地管理和规划工作,建立土地改良基金管理办法,对土地管理基金实行专项管理,确保设立和设立资金不受阻。并建立年审、定期检查、重点检查三人监督制度,确保专项资金落实到位。

4.7提高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与其他工种一样,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管理需要具有过硬技术和综合素质的人员。为此,要求国家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的人员:(1)综合素质方面。作为城市城乡规划与国土规划管理者,要做好自身心理素质建设,在本职工作过程中无私奉献,秉承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做好本职工作。我们将竭尽全力,继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2)专业能力。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许多管理方面已经与先进技术相结合,城乡规划和国土规划管理人员也需要加强先进技术研究,获取和改进先进技术。用自己的技能水平,先进的技术科学地管理土地。此外,有关部门要积极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机会。

5结束语

加强土地管理范文7

【关键词】土地管理制度;城镇化发展;创新

土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础,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过程中,土地管理问题一直是需要注意的大问题。我国土地广阔,但是人口众多,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受到的制约较多,使土地管理制度不能服务于城镇化发展,所以应当将传统的、落后的土地管理制度改进,探索适合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土地管理制度。

一、传统土地管理制度的问题

(一)土地管理模式与城镇化发展不符

现阶段我国土地管理模式与城镇化发展空间需求不符,城镇化发展水平已经明显提升,但是与总体目标相比依旧有较大差距,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需要更多的城市用地,但是国家所规定用地范围只能是建设城市的十分之三,所以对城市建设有严重制约。城市规划缺乏农村用地指导,乡级规划将农村居民土地保存了原本用途,因此不能够对农村土地进行正常利用。人口城镇化速度比土地城镇化速度发展慢,虽然我国人口持续增加,但是我国土地城镇化速度发展更快,存在两者发展不协调情况,对城镇化发展造成消极影响。所以在此背景下,我国城镇化建设达不到预期标准。

(二)农村传统土地产权限制

我国法律对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没有清晰叙述。法律规定农村以及城市郊区土地应当属于农民。但是农村经济组织以及管理全部为集体化模式,农村许多土地并未规划到农村土地制度中。集体土地制度所有权不够完整。在我国土地制度中,土地不能随意买卖,对土地实际用途不能做到有效管理,致使土地所有权在行驶过程中存在负面影响,显现出集体土地所有权缺失的情况。

(三)集体建设用地转让流程存在缺陷

在法律方面,我国法律制度建设依旧不够全面,在土地管理法修订前,集体建设用地在市面转让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农村土地管理基础较差,我国农村土地管理规划起步较晚,在实际工作中长时间未做到良好规划,使城市与乡村存在较大差距。在编制和执行中并未做到良好管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依旧进展缓慢,流转平台实际工作中存在较大缺陷。配套设置不够完备,现阶段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并未有实质性进展,所以在交易过程中依旧存在较多问题,针对不同问题解决措施不足,群众利益没有保障,在此背景下容易引发社会问题。

(四)征地与土地审核制度不够健全

我国部分地区用地已经出现规划指标不足情况,但是依据有部分土地审批后,但是没有供应,出现征收土地多,但是利用率低的情况,造成严重的土地浪费。征收程序不够合理,在征收土地前,农民并未参与到土地规划中。所给予的安置费用都是在征地后开始研究,使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法律保护。所征收土地的农户安置方式较为单一,在农民被安置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费用补偿方式,对于远离城市的乡村,补偿费用较低,农民基本的生活问题无法被解决。

(五)集体建设用地不够合理

把征地作为新增建设用地的唯一途径,通过低价征地、高价出让,扩大征地范围,且征地补偿太低,损坏了农民利益。同时,政府通过指令性规划配置土地资源,其中大部分的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市场出让给了开发商,但为了争夺投资项目,地价优惠很多,开发商拿到地后便粗放利用。而限量供应、招拍挂出让的房地产市场,因指标少,造成住宅用地价格高涨,进而推高房价,致使农民工买不起房,这是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改革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城镇化发展的途径

(一)完善土地产权管理制度

为做好集体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登记工作,使下证速度快,增加下证范围,应当将所需要规划的土地进行细化,合理规划出每一块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明确到个人或者具体组织中,使集体土地制度更加完善,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国家应当出台相应的制度,规范出土地所有权、收益权等事项,有效的将农村土地的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加强与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根据农村抵押融资具体方案,制定相应的法律政策,使土地融资行为符合标准。

(二)建立法律保护农民利益

经过多年的征地,管理部门已经积累的许多经验,明确其中利害关系。国家一般只会征收公益性用地,属于经营性用地应当向农民或者组织征收。利用科学征地方式,使农民分红入股,与投资方建立合作关系,避免企业在征收时支付大量费用,使农民能够得到长远的利益。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所征收的土地与农民利益挂钩,农民具有知情权、参与权等权利,在征收土地组卷过程中,应当做好补偿登记,与农民或者组织协商补偿方案,并签订好补偿合同,所以需要对现阶段不够完善的法律政策进行调整。

(三)建立农业用地保护机制

应当建立农业用地保护机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建立农用地保护组织,强化更低控制措施。被利用的土地中应当提取出一部分耕地开垦费用以及有偿使用费用,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建立先施工后补贴、以奖代补等多种补偿方式,在保护耕地同时也能使农民获得较多的收益。土地管理中应当将农民放在主体地位,加快建立农村用地补偿机制,使农民能够参与到征地中,使农民具有选地权、土地调整权等,鼓励相关农民监督征地项目过程,使农民能够真正参与其中。

(四)建立土地管理退出机制

根据我国农村发展现状,应当制定出农村土地产权公平交易机制,对所交易的土地、机构、方式、程序等做出合理规划,保障农村集体土地转让流程在合法的方式下。创新新的建设用地交易市场。根据我国土地有偿使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新型综合交易场所,形成城乡统一的土地管理机制,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

(五)转变政府土地管理职能

要转变政府职能,划清政府与市场的界线,改变现在政府主导得城镇化为市场主导的城镇化。要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改变农民弱势地位,必须在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得基础上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把土地资源市场化作为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使地方政府从土地交易中退出,把精力主要放在土地规划的制度与执行上。只有这样,政府职能才不至于缺位、越位错位等情况的发生,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农民的自身利益。

三、结束语

社会发展必然使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我国土地利用率依旧不高,甚至阻碍我国城镇化进程。针对这类问题,政府应当将传统的土地管理制度重新规划,结果我国农村发展情况,做出调整。在保障土地合理利用以及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构建公平、合理的土地转让交易市场,使农民能够完全参与到土地征收项目中,以主体的角色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新城镇化发展必须坚持以民生改善为最终目的,必须以质量为先,城镇化不仅要关乎发展,更重要的是关乎民生和民心,深化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被侵害,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与重要前提,也是加快现代化城镇化发展的重大举措。

【参考文献】

[1]李雪峰.改革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城镇化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2)

[2]赵淑琴,王云,徐铖元,王红艳.深化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考[J].宁夏农林科技,2014(04)

[3]宋迎新,陈建杰,钟和曦.以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J].浙江国土资源,2013(10)

加强土地管理范文8

关键词:测绘工程;土地管理;利用;分析

在土地管理与利用工作中,对土地进行详细的测绘是其开发利用的基础,是开展后续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土地测绘技术进行高效的使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掌握土地信息,从而能够从全局出发,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规划,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将测绘技术应用到土地资源的测量与应用中,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化技术,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土地资源测量中的人力物力投入,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同时,将土地资源信息转化为大数据,利用现代化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决策支持,从而更为有效的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综合发展。

1土地资源测绘及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土地资源测绘不细致,测绘数据无法指导应用

通过对现有的土地资源测绘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对土地资源测绘数据的需求进行分析发现,现有的土地资源测绘数据无法满足应用需求,测绘数据不详细,存在很多数据的缺失等现象,从而导致测绘数据影响土地资源的规划与应用,制约着我国土地资源的高效应用。

1.2主管部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制约着土地资源测绘工作的开展

通过对全国各地土地资源测绘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部分地区主管部门对土地资源的测绘工作不够重视,对该项工作的投入不够,甚至个别地区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从而导致土地资源的测绘工作停滞不前,测绘数据得不到有效的应用,制约了本地区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应用,影响限制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1.3土地资源测绘专业人才匮乏,严重影响着土地资源测绘工作的开展

当前,人才培养工作,高效关注理论知识的教学,对实践教学有所忽视,从而加剧了土地资源测绘专业人才匮乏的窘境,一些土地资源测绘专业人员缺乏实践能力与经验积累,一些有经验的人员又呈现出专业上的不足,难以接受新事物、新技术,土地资源测绘与综合应用工作停滞不前,影响着土地资源的综合应用。

2土地资源测绘与综合开发应用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但是,由于全国人口位居世界第一,导致人均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对我国土地资源的高效应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单位土地资源的综合产出,迫切需要土地资源管理相关从业人员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提升土地资源的综合应用,加强土地资源测绘工作,加快测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3现代化先进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3.1现代化先进测绘技术的应用将无所不在

随着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力推广应用,在土地资源的测绘中,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已经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也根据科技的发展,对先进的测绘技术进行广泛应用,推动地理信息资源的开放与共享。相关部门在进行土地资源管理中,能够利用大量的公共测绘技术资源对土地资源进行测绘,获取土地资源的动态多维度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土地工程的信息化、动态化,满足土地工程项目对现势性、精确性、实时性和信息融合的要求。

3.2加强“互联网+”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互联网技术与土地资源管理相结合,利用互联网系统科学思想,来构建土地资源信息化系统,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举例说明,某地将互联网技术与土地资源测绘技术相结合,以土地资源管理中的智能化的农场建设为目标,构建了“互联网+”的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农场设施的智能化、环境设施的智能化以及互联网技术的结合的研究,探索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农场管理模式,实现智能化的土地资源应用模式的探索,建设高标准的智能化农场。

3.3土地资源测绘以及管理的自动化技术应用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土地资源的测绘与管理中有大量的模式识别及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这些新兴的自动化、实时化程度高的自动测绘与管理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提高了测绘及管理的效率,提升了管理质量,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高效应用。例如,在土地资源的测绘管理中应用无人机飞行航空高清摄像测量分析技术,及时掌握第一手的测绘数据资料,便于主管部门及时做出相应措施,提高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应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土地资源的高效化应用中,利用现代化的测绘工程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从而更好、更系统、更充分、更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尽可能的掌握土地资源详细的信息,从而更好的对土地资源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使得每一块土地资源都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产生最大的价值,实现我国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珊珊.测绘工程在土地管理及利用中的作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0):71.

[2]陈丽.测绘工程在土地管理及利用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No.501(16):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