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实践报告范例

大学生毕业实践报告

大学生毕业实践报告范文1

关键词:疫情;线上平台;远程毕业设计;化学毕业生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学业生涯所学知识的重要总结,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毕业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在当前疫情仍没有得到根本控制的情况下,全国各高校均延期开学,毕业生无法及时返校。离开学校的资源支撑和老师的现场指导,多数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面临诸多难题,尤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类专业,毕业设计工作举步维艰,停滞不前,影响了毕业生正常的毕业流程和就业进度。因此,为确保大学生毕业设计及后续毕业就业工作正常进行,我们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发挥大数据优势,整合各类网络资源,开发各类平台功能,构建线上平台支撑大学生远程毕业设计。

1大学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毕业设计要求大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独立规划、设计、实验、分析、写作,并形成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因此,毕业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形成师生、校生、校企之间的良性交流互动。当前大学生毕业设计存在一系列问题,发现并分析这些问题,可以为构建大学生远程毕业设计平台提供充分依据。

1.1选题内容欠妥,可操作性不强。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和方向是毕业设计的首要环节,也是影响毕业设计最终质量的重要部分。当前大学生毕业设计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一、选题过大。部分学生在本科期间注重于化学的基本知识学习,能够基本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的专业知识,但是很少去接触科研,毕业设计更注重于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一个具体的科学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如果没有对这化学某一领域的未来发展把握不够精准而盲目选题,导致选题范围过大,失去选题现实意义,实际操作工作量过大,甚至无法保证毕业设计保质保量的完成。二、选题不明确。一些学生由于专业知识不牢,同老师沟通较少,在选题时比较随意,没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选题,在实验时只能疲于奔命,效率低下,影响最终论文的质量。在疫情影响下,尤其是以实践为主的化学类专业大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会被放大,需要更加被引起重视。

1.2生搬硬套普遍,学术规范不够。数据和资料是毕业设计的基础,没有足够的实验数据和文献资料支撑,毕业设计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就得不到保证。毕业生面临毕业和就业的两重压力,常常无法合理权衡二者,做出正确的计划安排,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毕业设计中,没有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不进行足够的实验分析和查阅文献,就将相似的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生搬硬套过来,做出的毕业设计往往存在巨大的漏洞,影响自己的答辩毕业。

1.3监管效率较低,环节衔接不畅。造成大学生毕业设计存在各种不规范,不合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学校缺乏对学生毕业设计相关流程的严格监督管理。一般高校的毕业设计完整流程包括:选题申报,选题确认,开题报告,中期考核,预答辩,正式答辩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包含一定的程度规范,学校要加强管理,在各个环节发现问题都要争取及时处理。高校毕业设计管理环节还存在一定衔接不畅问题,各环节的具体时间在现实操作中存在一定不合理安排,留给学生的准备时间不够。

1.4成果审核随意,答辩把关不严。由于升学率与就业率的存在,部分学校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审核严谨度不高,论文合格标准较低,往往只要字数达到了就能合格。部分高校的毕业论文审核机制不完善,等于是在变相鼓励"混日子"的学习态度,不利于学生形成刻苦学习,踏实实践的优良作风。部分高校的毕业答辩存在形式主义突出问题,答辩过程不严肃,不严谨,不严格,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也是对国家"立德树人"教育政策的无视,应该采取相关措施,严格答辩过程,摒弃这种现象出现。

2构建化学专业的线上远程毕业设计平台

大学生毕业设计工作事关大学生的毕业就业,关乎国家发展的长治久安,在疫情背景下,我们可以构建集选题、学习、管理、答辩于一体的线上远程毕业设计平台,充分调动各方资源,破解大学生毕业设计中的难题,辅助大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以无机生物炭材料在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为例。

2.1构建线上化学学习平台。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不少包含各类精品课程的大学生网上学习平台,例如慕课、网易公开课等平台。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整合各类网络学习资源,并提高资源整合的精度,完善资源搜索的准确度和便利性,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提供更加有用的学习资源。除此之外,线上平台可以整合各类文献资料库,为许多查文献困难的学生提供链接跳转服务。一份优秀的毕业设计,必然是大学生在“尝试———失败———学习———再尝试”的不断循环中完成的。受困于疫情的影响,毕业生无法在实验室进行现场操作,却可以在线上进行自主学习,为返校后的实验做好充分的理论知识储备。我们要构建包含丰富学习资源的大学生学习平台,帮助大学生完成毕业设计。2.1.1化学专业相关软件的学习化学毕业生应以实践学习为主,导师可以在线上为学生提供学习化学计算机软件的学习资源,这些软件包括Jade、Origin、Chemdraw等软件。充分利用丰富的线上资源,指导学生了解化学中大量繁琐的理论计算、公式推导、分子结构的绘制、化学动力学曲线的绘制和拟合等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化学实践工作,提高化学毕业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1.2学习查阅生物炭应用领域的相关文献在确定研究课题前,给予学生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大方向,例如:无机材料方向,有机全合成方向,计算化学等大方向。当学生选择了自己心仪的大方向,通过导师责任制,将学生划分到不同小方向的课题组,比如无机生物炭功能材料制备的课题组,在一个大方向的课题组中也有不同的小方向,比如生物炭制备电池、生物炭降解有机污染物、生物炭吸附重金属和生物炭催化裂解产油等更具体的研究方向。导师及时与学生沟通,并指导学生查看有关生物炭方向的论文。当学生对生物炭领域有大致的了解后,及时与导师沟通自己对生物炭的某个领域感兴趣,导师就可以指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具体研究方向。

2.2构建大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平台。线上远程毕业设计平台,必须要为大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撑。首先,院系可以组织集体会议,对选题的内容进行层层筛选把关,充分关照院系、导师、学生、企业之间的研究互动,建立较为开放的线上研究方向,并对每个科研方向划分化学大类,帮助学生高效地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每类选题的价值意义不同,要让学生在选题时充分发挥主观能性,真正选到自己感兴趣的,自己能完成的,有一定价值的课题[1],同时使学生对选题的流程和重要性有清醒深刻的认识。2.2.1如何选择生物炭研究的毕业设计由于疫情大学生不能返校,对于无机生物炭功能材料的研究只能在线上进行,不能对其进行实验探究,这就需要学生要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探究生物炭在某一领域的现有应用和前景应用。毕业生A对生物炭应用于环境领域很感兴趣,导师指导其查看了大量相关文献,最终选择了探究环境友好型铁基生物炭功能材料优异的理化性质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毕业生A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系统的探究了铁基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如热解法,水热碳化,湿法热解等,从而阐明了生物炭/铁复合材料在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重要作用,表明铁系负载生物炭的功能材料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物理性质及电化学性性能。最后,结合企业发展及国家需求提出了未来铁基生物炭在环境领域的发展方向。在疫情的大环境下,学生应及时与导师沟通查阅大量与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的文献,学生将文献调研结果及时反馈给自己的导师,选择一个小方向的值得探索的某一科学问题,对其科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研究。2.2.2“生物炭工程”科研团队与环境企业协作共创良好的线上学习平台化学是一门实际应用型学科,为了能让未返校的毕业生能深入了解无机生物炭功能能材料的研究课题以及生物炭在近几年中的应用领域,学校可一和环境领域的公司企业形成产学研的合作关系,这些企业可以将自己的生物炭产品做成一份线上报告以供毕业生学习,促进科研与产业结合的发展,使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体验如何将化学应用于实践中,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就业机会。

2.3构建大学生毕业设计监管平台。多数高校在大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实行的是节点式监督管理方式,在选题、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对学生进行监督考核管理,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临时抱佛脚、滥竽充数等消极对待现象。我们需要构建大学生毕业设计点的“一体式”、“全方位”监管平台,实现对大学生点面结合的监督管理。在疫情期间,大学生需要在线上平台按时汇报自己的毕业设计进度,例如:学习程度,大纲修改程度,实验构思程度等等。导师要在平台上对学生进行在线指导与考察,学生也可以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向平台进行反馈,进一步促进师生良性互动。线上监管平台的建设完善,会对学生起到充分的激励和鞭策作用,敦促学生做好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学校可以开发线上平台的相关提醒、对接等功能,使管理工作的消息传达如同QQ、微信一样快速便捷,促进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工作得到顺利衔接。

2.4构建大学生毕业设计答辩平台。在疫情蔓延期间,为保证大学生按质按量地完成既定的课程学习任务,全国各大高校均采用线上教学方式来进行大学生授课,主要依托“腾讯会议”、“雨课堂”、“课堂派”等在线软件进行线上教学,考核与评价。毕业生答辩是一个互动过程,需要被答辩者针对提出的问题提供详实的证明,对被答辩者的资料准备和语言表达有一定要求。“腾讯会议”等线上互动平台“真实、高效、实时互动等特点,实时交互的信息包括文本、声音、图像等”[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答辩过程的要求,因此疫情期间的高校毕业生答辩多采用这些平台。但是这类平台不是为线上答辩所单独设计,页面显示存在一定不合理,不能为答辩提供精准的操作服务,无法为学生提供试答辩操作,不能营造答辩所需要的一定仪式感。我们可以构建审核严格,全程透明,服务精准的线上答辩平台。线上毕业设计平台的每一个环节学生都要按时通过,如果没通过,则不允许答辩。”严格的过程监督、审核制度势必直接影响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工作投入度,也必将极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3]”。高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严格答辩审核机制,对答辩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录像,杜绝"走马观花"式的答辩现象出现。

3结语

在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确保大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按时毕业,及时就业,是高校毕业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构建大学生线上毕业设计平台,对大学生毕业设计进行远程辅助,能够较为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但是建设功能完备的线上毕业设计平台涉及社会、高校、学生等各方行为主体,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和构思。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学生的合理建议,优化毕业设计课程的模式,探索出线上的化学毕业论文教学机制,提高毕业生的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冯璐,张刚林.工科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选题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147-149.

[2]梁恩湘,李露露,刘立超,等.基于“腾讯会议+课堂派”的有机化学课程在线教学实践[J].大学化学,2020,35(5):109-114.

大学生毕业实践报告范文2

【关键词】物流管理;实践教学

2009年3月国务院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使物流业成为十大振兴行业之一。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部署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物流管理专业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物流管理实践能力和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形成物流管理专业特有的实践教学体系。沈阳工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实验教学、实习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四大内容。

一、实验教学体系

在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时,通过实验学习物流知识为主、验证物流学理论为辅,让学生掌握现代物流相关领域的运作方法与实务,具有解决物流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实训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性质决定了还需要理论学习,可通过课堂训练、案例分析讨论、角色扮演法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既领会了理论知识,又加深了与老师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于课堂训练,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关课题,学生以小组分工的形式合作完成。学生自行搜集资料,经过小组内讨论形成报告,并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各组派代表担任评委,对其他组评价打分。最终汇总,形成结论。对于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与生活经验全方位分析案例,指导学生以课堂讨论的方式给出不同解决办法,从而改变以往刻板的授课方式。对于工作角色扮演,学生扮演物流企业工作人员,如业务员、进出货专员、采购员、操作员、物流协调员、运营单证员等。

(二)校内模拟实训

校内模拟实训是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校内模拟实训从两个方面展开。1)物流管理实验室软件模拟实训,通过Witness仿真软件、仓储管理系统软件、配送管理系统软件和国际物流系统软件等软件,物流管理实验室可同时容纳60多人进行上机操作。2)校内顶岗实训,一是去校内“信之正超市”顶岗实训,可提高从事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岗位能力及操作物流设备的能力;二是去学校图书馆,模拟书籍采购,教材存放、储位管理等,还可以组织同学向各班进行教材配送。

二、实习教学体系

沈阳工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与多个企业密切合作,积极探索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主要有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三种形式。

(一)认识实习

学生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的第19周,到合作企业沈阳顺丰快递(沈阳工大服务点)进行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认识实习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特别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认识实习,应使学生了解物流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了解现代化生产过程和企业管理。实习结束后,学生必须对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写出总结,提交一份字数不少于3000字的实习报告。

(二)专业实习

学生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的第19-20周,到合作企业中国储运公司和沈阳运输集团进行为期两周的专业实习。专业实习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学生参观先进的物流设备、生产流水线、自动化立体仓库等,系统消化和巩固本专业理论知识,参观中特别注意与本专业有关的物流运作部分。

(三)毕业实习

学生在大学第四年的下学期进行毕业实习,每年的3月1日至4月30日学生可以到所签约的企业进行两个月毕业实习。通过毕业实习,让学生提前了解所签约企业的文化和运作过程,为7月份毕业后进入该企业提前做准备。学校也可以与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实行订单式培养。

三、设计教学体系

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设计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两个环节。

(一)课程设计

沈阳工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包括建模与决策技术课程设计、供应链管理课程设计、第三方物流管理与实务课程设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等。建模与决策技术课程设计内容包括:沈阳职业培训市场调查及其系统分析,沈阳快餐市场调查及其系统分析,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大学生就业、考研、出国深造的收益与风险分析等。供应链管理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该企业背景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该企业供应链设计的目标及解决方案。第三方物流管理与实务课程设计让学生通过试验能够初步掌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熟悉第三方物流软件的基本功能,能够进行基本操作。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通过某工厂布置设计的实际操作,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的规范设计程序。

(二)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一般与毕业实习紧密结合,是实践教学的最后环节,选题结合毕业实习的企业,尽量来自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毕业设计包括开题报告、调研报告、外文翻译和毕业论文四部分内容。毕业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环节要严格要求,使学生真正能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四、活动教学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中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教学体系,主要指各类社团活动、知识竞赛、技能竞赛和大学生创业活动等。新生入学后,开设物流知识讲座并举办新生见面交流会。老师、学长与学生当面交流,对行业背景及就业前景进行阐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尤其是物流相关社团,如物流技能社、市场营销社、科协、ERP协会等。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自学能力,并加深与同学的沟通交流。在大学一二年级中,举办物流专业技能比赛,如物流行业市场调查大赛、市场营销大赛、物流创新设计大赛等。作为专业教师可以在比赛中担任评委,为学生提出中肯意见,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大学三四年级中,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参加“挑战杯”创新大赛等。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掌握物流理论知识,提高应用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方式鼓励学生参加课外调研和物流大赛。

参考文献:

[1]董振宁,高莉,陈浪城,廖诺,张德鹏.高水平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6):177-179.

[2]王丽颖.多视角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物流技术,2015,34:212-214.

大学生毕业实践报告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

一、研究背景

在国内经济调整压力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形势下,2018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包括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等,在“工农学特”四大群体的就业任务中,大学生就业是排在第一位的。在党的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目前国内经济蓬勃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以及“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网络强国”“一带一路”等重大政策,这也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新兴工程技术人才。而目前,工科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已明显不足,与社会相关岗位对能力素质需求存在明显差别。2019年7月,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表示,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出现的问题在于毕业生掌握的技能与用人单位要求有所差别,导致个别毕业生承担了较大的求职压力。由此可见,从大学生个体角度而言,提升就业能力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举措。

二、工科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调研分析

(一)用人单位对近三年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评价

笔者于2017年10月~2018年6月共发放用人单位问卷调查165份,收回调查140份,其中约有33.4%的用人单位明确表示近三年毕业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有所提高,16.87%的用人单位表示毕业生的素质有显著提高,近1/3的用人单位表示近三年毕业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与往年基本持平。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优势

:1.专业能力强;2.积极进取、执行力强;3.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责任心强。不足:1.组织协调能力弱;2.创新精神,社会实践经验不足。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竞聘时面临问题的评估

用人单位评估毕业生竞聘时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1.缺乏工作经验;2.缺乏有效的职业定位;3.缺乏对自己和就业的信心;4.缺乏对应聘单位的了解。

(四)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方面的改进意见

40%左右用人单位建议要强化教学见习、实习,加强应用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及协调能力的培养。虽然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主要评价是“专业能力强”,但仍有20%用人单位提出的教学改进意见是加强专业知识的培养。

三、工科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

(一)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压力愈加凸显,就业市场的竞争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是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竞争。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在于教育教学方式的探索转变。我院紧紧围绕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和科研型人才,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的目标,推进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向每一个学生提供从入学到毕业的优质教育、全程指导和全面服务。

(二)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夯实就业能力基础

1.培养科学素养,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一般来说包括基本的素质和能力、专业的素质和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水平。这三种能力要全面协调发展,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笔者所在的学院在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和巩固,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2018年学院通过举办“地矿学科长江杰青滇池论坛2018”邀请了地矿学科的院士以及18位长江、24位杰青、6位青年长江和优青等10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为地矿专业学生做学术报告。充分利用学科在地方、行业内的发展优势,始终与产业行业为伴,掌握前沿的产业理念、行业工程技术。强化对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努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科学研究是大学的基本功能之一,高校开展科学研究不仅是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学院采取了以下措施:(1)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学年我院本科生获国家教育部立项4项,云南省教育厅立项2项;(2)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专业技能大赛,其中“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获全国二等奖)、“全国测绘技能竞赛”(获全国三等奖);(3)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参与专业导师的科研活动(2018年度我院本科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获校级层面立项28项)。2.着力培育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学院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依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强化扎实推进和加强实验课、实习环节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其次,建立和完善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组织体系。充分利用云南省有色金属王国的优势,搭建学生教学生产实习平台,建立一套符合产业发展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

(三)完善就业相关机制,狠抓落实就业能力提升制度保障

为了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全面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一把手”工程,学院将各职能办公室、系主任、专业导师、班主任纳入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分别承担不同的工作任务,使就业工作形成工作制度规范化、就业工作队伍专业化、就业单位联系紧密化、就业反馈常态化的氛围。

(四)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Oliver根据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新情况于2015年提出了新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即指毕业生能够辨别、获得、适应和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理解力和个人特质,从而使自己找到或创造有利于个人、劳动力市场、社区和社会经济的有酬和无酬工作。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新领军者年会上了《2018年未来就业报告》对未来全球劳动力市场进行了分析,到2022年预计58%的任务时间由人类完成,42%的任务时间是由机器完成,新的工作任务强调员工需要具备精通技术(如工艺设计和编程),独特的人类技能(如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说服力),这无疑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院经过6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很强的行业背景,依托云南省有色金属王国的优势,坚持“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并重,立德树人与术业专长结合”的办学理念,遵循“求实、创新、立德、开放”的办学模式,以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使矿业界和学术界互动合作,深入融合,有效整合学术界的理论研究与矿业界的应用技术需求,形成综合优势,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促进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从中受益。目前学院共有科研平台21个,其中国际合作平台1个,部级平台2个,省部级平台18个。在省内外建立教学实习基地30余个。依托产学研合作平台,一方面深化课程体系建设,按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评估,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突出行业、产业和企业所需的技术、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将实习实践环节放在企业中进行,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培养学生适应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

参考文献:

[1]张瑞琛.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教育评论,2019(03).

[2]王新俊.近30年来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现状及进展[J].教育与经济,2018(34).

[3]张吉军.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05).

[4]龚勋.大学生就业能力:要素、结构与培育路径[J].江苏高教,2018(01).

[5]林倩倩.基于适应性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黑龙江畜牧,2017(09).

大学生毕业实践报告范文4

关键词:“95”后大学生;就业观念;改善对策

0引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是报告对就业重要性的再次肯定。跨入21世纪,党中央坚持就业优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1]。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主要群体,其就业是整个社会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2]。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首批、河北省第一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上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实行军民融合职业教育产学研协同发展,以“邢台模式”成为中国高职教育的一面旗帜。然而在当前就业市场上,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更是承担着就业压力。当前的毕业生以“95”后作为主力军。五年的时间里,大学生毕业人数屡创新高,从2015年毕业749万,2016年将近765万,2017年达到795万,2018年突破820万,2019年逼近834万,这一连串的数字对大学生来说,意味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3]。提前掌握了解“95”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及早指导与规划,能够灵活多变,有效地适应多变的市场新变化。本研究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2020届毕业生就业调查为例,来探究“95”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旨在探讨相应改善对策,提升高职教育就业难,就业率低等现象。

1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2020届生源分布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自2014年初建系,开设有会计、财务管理、投资与理财三个专业。五年来,拥有在校生1540余人。2020年将有近550余名毕业生走上就业岗位,学生生源分布多以邢台、邯郸、石家庄为主(图1),河北省内生源约544名,占比率96.5%,河北省外将近20名。

2会计系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会计系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共8个项目,大致分为就业形势、就业意向、就业因素三大类,对2020届毕业生进行调查问卷,共发放560份,有效问卷550份,问卷有效率达98.2%。

2.1就业形势调查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广大毕业生察觉到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担忧,出现自身定位不清晰,就业率低等现象。仅9.8%的学生认为就业前景非常乐观,胸有成竹;41.2%的学生相信能在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帮助之下找到工作;49%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非常担忧,无所适从(图2)。统计数据显示将近一半的学生对自己未来前景担忧,感到择业有些盲目,另外也同时反映出多数学生内心不自信,没有充分做好就业的准备。对于就业单位的实习,83.0%的学生并未联系到就业实习单位,10.3%的学生正在联系单位,而仅有6.7%的学生已经找到实习单位,表明有4/5的学生并未找到工作,

2.2就业意向的调查

就毕业后的去向调查显示,想继续从事跟本专业有关工作的占比22.6%,转行就业的占比32.6%,选择创业的占比4.8%,而已投入专接本考试的占比40%。可见大多数学生选择继续学习深造,充实自己,认为提升学历重要(图4)。此外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政策下,当前会计系学生很少选择自主创业,认为失败风险指数高。就企业意向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乐意到中小微型企业就业,但会同时考虑到企业的区位及待遇,仅有7.3%的同学不考虑中小微企业。说明当下学生对企业定位要求并不高,重在考虑自身在企业中的待遇、企业区位及自我发展的机遇等。

2.3就业因素的调查

针对就业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学生认为学历、专业、技能、经验重要的分别占23.7%,7.4%,43.3%及25.6%,可见普遍认为技能在就业中得到学生普遍重视,然而所学专业并不是就业竞争中的核心因素,学生们认可拥有一技之长至关重要。针对就业区域调查显示,6%的学生选择在家乡就业,8%选择在邢台、保定等家庭附近的市县区域就业,14%的学生则选择在二线城市就业,27%的学生选择在一线城市就业,45%的学生选择在石家庄省会城市。可见有将近一半学生会结合自身需求,选择相对稳定、较繁华且幸福指数高的石家庄省会工作。就月薪期望调查显示,约2/3的学生对工资的期望在4000元/月以上(图8),这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还是有点难度,当她们初入社会后会发现许多现实和自己想法背道而驰,超出自我价值的评估,就业不大乐观。薪酬合理的定位才能扩大同学们的的就业面,从而就业的机会也会更多。此次就业调查问卷分析报告,最真实地掌握了会计系学生就业心理和现状。发现学生对当前严峻就业形势担忧,普遍还未找到就业单位,想通过接本来不断充实自我,加强自身素质。偏向中小型企业,对企业的区位选择并不高,乐于幸福指数较高的城市,认为企业中看着自我的技能实践,然而对薪资待遇要求略高,自我薪资期望值较高。

3存在的就业问题及改善对策

3.1存在问题

3.1.1就业指导力度不足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结合自身需求进行生涯与职业的规划,然而学生在上这门课程时对其不重视,并未深刻体会重要性,致使学生对自身定位不清晰。此外教师队伍缺乏专业性、科学性的有利指导,并未结合当前市场规律,导致学生对自我薪资期望值较高。

3.1.2理论课程与实际脱轨

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并未有利将其转化为实践,与市场需求链接有待提高。此外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需要适应变化的市场经济,应拓展培养与市场、企业直接相关的专业型人才,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毕业后即可直接上岗实习[4]。

3.2改善对策

3.2.1提前规划职业方向,及早定位

从就业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许多学生认为就业难,其实质是学生在大学里并没有对自己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付出的努力不够,等到毕业之际才意识到自己学无所成,从而对自己求职缺乏信心。因此大学生要提前规划职业方向,明确自身定位。

3.2.2努力学习知识技能,强化实践

在校期间学生应加强知识技能的提升,除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应拓宽其他知识领域。对周围的事物时刻保持高度的洞察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努力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未来的多变的市场经济。

3.2.3加强技能实践练习,获取经验

就业竞争中,技能是制约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学生应积极参加技能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达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的目的。

3.2.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水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教学育人的主体,在学生就业生涯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一支专业化、系统化的精湛教师队伍尤为重要。邀请经验丰富的一线专业教师对就业指导教师定期进行系列专业化培训,此外还可以开展教师职业生涯大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水平。

4小结

当代大学生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及早规划职业生涯,明确自身定位。大学毕业仅仅是职业生涯的开始,是知识运用的开始。学无止境,社会和市场在不断变化,知识需要不断的学习、更新,以适应多变的外在环境。因此学生需要认清自己所学,认清自己所在位置,认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选好自己就业方向,选好自己就业道路,准备好自己就业中面临困难的处理。

参考文献:

[1]杨凯丽.独立学院“95后”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现状分析[J].价值工程,2019,38(32):239-241.

[2]蔡泳帆,王秀成.大学生就业认知与期望调查报告:多方合力破解“95后”大学生就业难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21):49-54.

[3]王圣宇.报告里的就业蓝图[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22):10-12.

大学生毕业实践报告范文5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创新

大学生开展创新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力孵化器,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创新层次,推进国家经济结构转型。2014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愿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极大地鼓舞了大学生创业热情,同时也对高校创业教育提出了迫切需要。但是,由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时间较短,尚未形成完整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以高校创业教育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一、应用型本科创业教育的内涵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含义及范围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教育类型,它是相对于研究型本科教育和实用技术型教育而言的[1]。“应用性”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的核心思想,其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经营、生产以及管理的一线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强调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2014年3月,教育部已明确提出将全国600余所普通本科院校转变为应用型大学,其中涵盖本科第一批、第二批录取院校。应当说,应用型本科教育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我国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二)创业教育的含义

2017年6月,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了795万人,就业压力日益严重。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整大学生就业结构,政府部门不断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鼓励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然而,由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开展时间较短,国内学者关于创业教育的内涵也存在争议,因此尚未形成统一的创业教育体系。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东京会议报告中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从狭义上来说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1”。日本文部科学省中央教育审议会将创业教育定义为:“通过自己的个性,自主进行生涯选择的能力与态度教育”2。国内学者李静薇(2016)认为,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新思维,教授其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与能力,使其成为潜在的创业者或者工作岗位的创新者的教育。上述界定从多方面对创业教育进行了阐释,其共同点是强调从创业精神、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并不局限于商业行为。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问题

当前,尽管大学创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但是在解决就业难、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创业能力的现实要求下,创业教育的成效并不令人满意。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仍呈现出声势大、实效小,形式多、内容少的现状。据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对“大学生创业”看法的网上调查显示,选择“应当积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受访者仅为21.7%;而选择“毕业生应先就业,然后再寻找机会或待条件成熟再积极创业”、“创业谈何容易,大学生刚毕业尚不具备各方面的积累”和“市场风险太大,大学生创业是可遇不可求的事”这三项的比例占到76.8%,说明大多数受访者拒绝主动创业,表明创业教育效果尚不理想[2],也反映出当前院校在创业教育中存在较多问题。

(一)大部分院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重视不够

我国大学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视不够,将大学生创业教育当成教育指导工作的一部分,缺乏统一的创业课程体系安排,课程设置零乱。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直接以讲座或报告代替创业教育课程,导致学生并不重视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根据南开大学“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99所高校中,其中仅有18.2%的学校把创业教育列为公共选修课,并且仅只有40%的学校面向全体大学生授课,仅有21%的高校设置了专门的创业教研室,这与教育部要求的创业教育目标相距甚远。

(二)教师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方法陈旧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授课方式仍以讲授为主,这种方式一方面把教学演变成为教师的“独角戏”,使学生完全被动地被灌输知识,另一方面又使学生过于依赖于教师的知识权威,妨碍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根据105所高校的932名讲授创业教育课程或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调查结果,授课规模在50人以下的占17.2%;在50-100人的占30.7%;在101-200人的占37.2%,在201人以上的占13.4%,可见,各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基本都处于大班教学状态,且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仅有4.5%的教师以讲授、讲座、参与互动和实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3]。在授课内容方面,教师普遍讲授就业知识多于创业知识,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创业兴趣度一般或不感兴趣。

(三)院校缺乏创业教育基地,创业实践环节薄弱

应用型本科院校较少具备专业的创业教育基地,多是与社会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指定其为教育实践基地。这种将创业教育等同于社会实践的做法是对创业教育的错误理解,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而不是为了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这种实践方式与创业教育要求相距甚远。另外,还有一些院校开设了创业实训课程,提高大学生对于创业知识的认知,是一种较好的创业教育思路,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未达到预期效果。现实中,创业实训各环节与专业知识无法做到有效对接,缺乏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育模式设计。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的思路及对策

(一)完善政策与措施,为创业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各高校教务处应大力支持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安排优秀教师讲授创业教育课程,为大学生学习创业知识提供保障。创业教育课程应涵盖金融、会计、税务、人力资源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帮助学生理清创业思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思维和综合素质。另外,各院校应制定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创业,在创业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人格。

(二)加强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创业导师制度

要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各院校支急需一支具备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目前,各院校教师主要来源于学历层次较高的校园招聘,大部分教师从高校到高校,社会实践经验相对匮乏。尽管这些教师在课堂上理论能力较强,但是创业创新能力却相对较弱。对此,各院校应对教师制定培养计划,分期分批进行实践培训,利用暑假寒假送任课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以满足创业教育课程对于实践经验需要。同时,各院校还可以招聘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充实到教师群体当中,以便快速提高任课教师实践经验。另外,各院校还应聘请一些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以及企业中的财务总监,人力总监等有实战经验的人担任特聘讲师,并配备学校专门教师担任助教,为大学生提供情节丰富的现实案例,对于大学生的创业冲击更大[4]。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创业导师制度,创业导师由专业教师、学生辅导员和正在草根创业的本校毕业生共同担任,这种制度既可以发挥专业老师的专业特点,结合专业知识对那些有创业意愿和潜力的学生进行创业方面的指导,还可以通过正在创业的本科毕业生使学生感觉创业实践更贴近自身,创业并不遥远。

(三)完善创业实训基地及其服务体系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应建设创业实训室、科技园等,模拟现实办公条件为实训室安装家具、互联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学习环境。通过实训室真实办公场景,大学生可以在教师帮助下体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氛围,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培训方面,针对学生创业团队特点,聘请校外专家,围绕团队组建、团队成员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市场调研、创业设计大赛等主题开展专题培训,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特色投身创业。在信息咨询方面,根据学生在创业团队运营发展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组织教师及校外专家,设立创业加油站、法律援助站等,为学生提供工商、税务、财务以及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在团队孵化方面,对于学生创业中的优秀项目,可以考虑由院校遴选并提供扶持资金,待项目成熟时引入科技园,开展真实的经营活动。另外,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与多家企业开展合作,通过企业家进课堂、学生进企业、企业家沙龙,培养学生正确的创业思维与创业技能,通过竞赛实施创业实训仿真模拟。

参考文献:

[1]吴方鹏.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业创新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15(2):278-279.

[2]周辉.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6.

[3]李静薇.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作用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

[4]邓琪,朱祖琴.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路径[J].阴山学刊,2018(1):102-104.

[5]详见《通过教育开发创业能力——东京小组研讨会报告》,《教育情报参考》,1991年第2期。

大学生毕业实践报告范文6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实习教学;现状及问题;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企业逐渐加大生产工艺技术的机械化、智能化、机器人与物联网等升级改造。为了主动对接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教育部先后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新工科”等重大教育改革举措,着力培养造就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2018年6月和9月,教育部先后组织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会议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阶段[1]。尤其是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以后,“突出学生中心、突出产出导向、突出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越来越得到广大工程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众所周知,工科类专业实习是实现高等院校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重要教学环节,尤其是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工程教育与企业生产工艺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2,3]。然而,在新时代、新工科背景下,传统的专业实习实践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需要,难以满足工程人才培养毕业要求的需要,工程教育实习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笔者结合自身近年来的教学心得及管理经验,系统梳理目前工程教育实习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新时代新工科背景下实习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当前工程教育实习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主要的工程教育实习教学模式

1.专业实习类别:工程教育专业的实习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一般安排2周,主要起专业启蒙教育的作用,通过认识实习,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基本生产工艺及专业的前景与发展方向,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具有一定感性认识,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生产实习一般安排4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班一般安排为15周以上),是工科院校本科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工程意识及创造性思维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过程,是对理论教学的继续、巩固、深化和检验,是综合训练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4]。毕业实习一般安排4周,是高等院校本科生毕业之前,即在学完全部课程之后到实习现场参与一定实际工作,通过综合运用全部专业知识及有关基础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获取独立工作能力,在思想上、业务上得到全面锻炼,并进一步掌握专业技术、提升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与学生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相联系的一个准备性教学环节[5]。2.专业实习组织形式:对大多数工科高校而言,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采用集中实习的方式,一般为教学任务(计划)下达后,由承担实习教学任务的指导教师负责联系确定对口实习企业(或实习基地),并带队组织学生集中或分组集中前往企业(或基地)实习。毕业实多采用分散实习的方式,一般为教学任务(计划)下达后,专业负责人召开实习动员会,安排部署毕业实习任务,并为每位学生配备实习指导教师,一般情况下该指导教师也是该学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毕业实习地点一般为学生签订就业协议的单位、自主联系实习企业或指导教师帮助联系安排实习企业,学生分散前往企业实习。3.实习经费:本科实习费用主要用于学生赴企业实习期间的交通费、住宿费、企业收取的实习管理费、企业老师指导费、学生保险费等。由于受区域经济、学校财力、专业特点等因素影响,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实习费用也不尽相同,大多数工科专业按照实习类型、学生人数及生均标准定额支出实习经费,三大实习生均实习费一般不超过1500元。4.实习考核评价方式: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各类实习结束后均撰写《实习报告》。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一般由带队指导教师结合学生实习表现及《实习报告》情况,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毕业实习成绩评定,多数高校专业采用实习答辩、实习单位鉴定意见、实习日志及《实习报告》等,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

(二)工程教育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发展,传统的专业实习模式陷入了困境并面临巨大挑战,显露出许多弊端,导致实习教学质量及效果急剧下滑。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实习安排困难: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经趋于稳定,大多数工科专业招生规模大多控制在2-3个班,个别热门专业如机械类、电气类、土木类等专业招生规模在6-10个班。为了做好集中(认识、生产)实习地点安排工作,高校的各个专业纷纷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实习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实习企业。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相同时间段扎堆到企业实习,大量学生安排在同一企业同一车间进行实习,生产场地过于拥挤且易分散操作工人注意力,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秩序。不少企业出于人身安全、技术保密、生产环境要求等考虑,接收生产实习的热情大幅下降甚至不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联系安排对口的专业实习企业已经变得十分艰难,很多时候只能靠实习指导老师的朋友关系、同学关系、校友关系、科研合作关系等来安排实习企业。2.实习经费不足: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都越来越重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并增加了教育教学经费投入,但是真正用于大学生实习的经费并没有得到大幅提高。目前高校普遍的做法是采用经费包干制,按照实习性质确定生均标准并包干使用。但是由于物价水平的提高,用于学生外地企业实习的交通费、住宿费及企业收取的实习费均在持续增高,导致学生实习经费不足。为应对实习经费不足问题,实习指导教师大多采用就近安排实习、压缩实习时间等方式来应对,严重制约了专业对口实习工作安排和实习教学成效。3.学生不重视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综合运用全部专业知识及有关基础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获取独立工作能力,在思想上、业务上得到全面锻炼,并进一步掌握专业技术、提升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与学生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相联系的一个准备性教学环节[6,7]。然而毕业实习一般情况下安排在第8学期第一个月,且以分散实习为主,这段实习时间恰好与硕士研究生复试或各高校举办的招聘会时间重叠(冲突),不少学生纷纷请假参加研究生复试或者到应聘找工作,同时由于毕业分散实习管理相对松散,学生实际上都没有真正的深入企业工作一线开展实习工作,大多是在企业停留几天、收集一些毕业设计所需的资料就结束实习。4.实习考核松散、实习成效不佳:由于诸多原因的综合效应,导致了近年来工科专业的实习教学环节大多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实习报告也是照搬照抄、千篇一律,实习环节的过程考核与总结性考核没有针对性,并没有真正发挥实习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二、新时代新工科背景下实习教学改革的对策与思考

上述问题使得本应培养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实习环节已经变成了工程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新时代背景下必须要贯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新理念,适应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需要,对传统的生产实习模式进行改革,使工程教育实习真正成为培养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政产学研协调育人体系

协同育人模式(体系)需要突破高校、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用人单位等多方联动的体制机制障碍。高校实习工作安排难的问题已经非常突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协同培养衔接机制,搭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平台。对企业而言,应从工商、税务、人才引进方面出台激励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吸收接纳高校大学生进驻实习,如在工商登记时应根据企业性质并按职工规模确定接收高校大学生实习比例;凡是接受高校大学生实习人数超额完成任务且达到一定数量的,可以予以税收方面减免且可以获得引进人才方面的优惠政策。此外还要积极引导企业在追求生产效益,引进高校毕业生、解决就业方面承担了社会责任的同时,更要为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二)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在目前教育部推行的四级专业考评体系中均将“实习基地”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为此,各高校应积极与产业企业尤其是现代化大型企业加强合作,从人才培养与输送、科技服务与咨询等方面加强互惠互利的合作,建立双方“平等、互利、互信”的合作关系,调动基地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高校应充分挖掘校办企业(工厂)、科研平台等资源,建立校内综合性实习实训基地,多渠道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

(三)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加强实习内容设计与考核

实习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成效为目标,科学合理的制定各类实习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做好实习内容与方式的设计,能让学生主动投身到实习并达到预期目标[8]。如认识实习可以以参观、讲座等形式为主,可以是点多面广、走马观花的实习。生产实习主要是以集中分组、轮岗实习为主;毕业实习主要以师徒制、顶岗实习为主。在实习考核方面,要加大过程考核力度,提高企业指导老师或责任人的打分权重,重点考核学生对实习岗位中的技术、工艺流程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口头汇报、实习报告等形式综合考核学生是否达到实习目标。

(四)加大实习经费投入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各高校应加大教学经费尤其是实习经费投入,提高生均实习经费标准或不设标准按需投入,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充裕的经费保障。

三、结束语

大学生毕业实践报告范文7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创新

撰写毕业设计,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撰写毕业设计是一件充满挑战的新鲜事,着实令人兴奋。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中形成的教育类型,是培养各行各业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具有学术性、行业性、应用性、实际性等基本特征。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就是应用型专业及其他需要培养设计能力的专业或学科应届毕业生重要的实践环节,要求大学生针对某一课题,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做出解决实际问题或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设计。比如软件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被要求设计一个程序或者建立某个小型数据库,然后证明其可行性。毕业设计是大学生走上国家建设岗位前的一次重要专业技术实践。

1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1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脱节

毕业设计是对大学生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检验包含工程实践教育质量评价内容,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是一个整体,两者关系是极为密切的。有些同学找的单位,去实习就是为了应付学校,更有甚者找个单位盖个章敷衍了事,如果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脱节,那么毕业设计就失去了毕业设计真正意义。

1.2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行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制定包括毕业设计方案和实施时间、任务、检验方式。每周组织一次学生见面,了解设计进程,指导学生解决理论上的难点和实践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由于前些年高校扩招,随着大学生人数增加,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人数不够用,现在招来的青年教师大多数基本上都是博士毕业的,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他们没有进入公司或者进入工厂工作的经历,对实际工程不熟悉。在对大学生毕业设计上根据自己在大学所学的理论进行指导,不贴合实际,缺乏创新,难以体现应用型人才的特点,难以满足企业和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解决不了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1.3毕业设计的选题不当

选题就是确定毕业设计所要研究的问题,就是选择和确定毕业设计所研究的对象和科目。一个合适的选题,能调动大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现在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的题目大多数都是指导教师定的,许多题目与他们所学专业联系不大,很多大学生自己选题存在题目过大或过小。如果选题的范围过大,选题的难点很高,那么大学生会因为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不足,而产生为难情绪,也是生拉硬扯,或者在网上抄袭了事,最终也不能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如果毕业设计选题过于简单,致使论域狭窄,观点无法很好的展开,最终也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1.4毕业设计时间存在问题

大多数高校毕业设计都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这一时间正是大学生最忙的时期,一些大学生忙于找工作,穿梭于各个招聘现场,这可能使他们无暇更多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上;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准备研究生复试,投入到毕业设计时间也不够。毕业设计所具备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可是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低年级的时候对大学生实训、实验等实践教学不是很重视,对于一个即将毕业大学生让他们做一个具有创新和前沿的毕业设计是困难的。所以,部分大学生快要毕业设计答辩了,他们不认真选题,在网上找材料东拼西凑敷衍了事。

2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的策略

2.1创新毕业设计形式

毕业设计成果的表现形式应该更能展现大学生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除了传统的纸质毕业设计报告外,要注重采用多面体软件、影音文件、图像资料等形式全方位展现大学生毕业设计成果,充分表现大学生独立的工程专业能力、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以及完整的综合素质。应用型本科院校满足当地数量众多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改变过去一篇论文评定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局面,根据不同专业采取不同形式,让应用型人才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参加科技竞赛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创新方式,大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由学校组织的科技竞赛活动,以及国家和省市组织的各种挑战杯竞赛活动,应尽可能地培养大学生独立进行文献检索、选题立项、构思设计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2.2毕业设计与产学研相结合

调查得知,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设计都是在校内完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应用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过去传统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工程人才最后的模式,产学研合作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非常有效的手段。在这一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到企业或公司实习,他们通过实践工作,不仅大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设计方法和手段的综合使用和素质得到提高,而且大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等社会能力也能得到培养。

2.3创新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

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应该采用双导师制。双导师制就是为每一个大学生安排一个高校专职教师和一个企业兼职教师作为导师,除了在大学生个人培养计划制定和整个学习过程中为学习提供指导外,双导师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共同指导大学生的毕业设计。

2.4毕业设计的选题与生产实践结合

在选题方面要源于企业生产实际,在校企双方导师指导下,大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既可以从企业或公司实际项目或现有课题考虑,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从公司需要解决实际问题中选择。只有加强校企合作,才能使大学生在校内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效地结合,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大学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3结束语

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设计是整个学习生涯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代表着大学生活的总结,也代表着作为一个新人进入社会的开始。毕业设计从某方面体现了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及其在大学学习的总成绩。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类型应多样化,这样不仅满足了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且也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大学生毕业实践报告范文8

近年大学生创业呈现“井喷式”的跨越性发展。关于大学生创业质量目前尚未有完整的官方报告出台。本文借助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创业和就业样本调查来研究大学生创业的内在规律和外在的就业需求。

关键词: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创业就业能力;调查分析

自“双创”活动开展以来,大学生创业活动如火如荼。有关这方面的成功案例时常见诸报端。但至今尚未出台官方的大学生创业质量报告书。因此本文借助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开展的创业活动样本调查后发现无论在创业方式、创业条件还是在创业成效等方面,大学生的创业质量大体上处于低位运行。本文就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和现实需求以及创业活动对其就业质量等影响进行逐一调研并分析。

1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整体情况分析

如火如荼的大学生创业活动尽管出自各不相同的目的,但通过创业这一载体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却高度一致。还有部分大学生想利用创业活动丰富自身的社会经验从而实现更好的就业目标等。笔者调查了所在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温职院)毕业的11级和13级两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部分调查来自省调数据),发现部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创办了个人公司比如小规模外贸公司或成立教育培训机构等经济实体。也有部分毕业生选择跟英语专业无关的行业创办实体店或网店等。其中有占近80%的毕业生通过某些商务平台,比如阿里巴巴、made-inchina等,将个人或团队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或掌握的技术通过该商务平台转化后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但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学生的创业活动大都基于跟风或模仿他人的经营模式,所谓创新型、智慧型创业寥寥无几。因而创业形式的单一性、创业的科技含量低下以及创业过程中的短视行为等弊端都让大学生创业质量大打折扣。

2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现状调查和分析

目前在涉外就业市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和就业压力。如今不少非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提升,原本只有英语专业毕业生才能胜任的工作岗位,现阶段也逐步向越来越多其他非英语专业毕业生敞开大门。笔者所在的课题组成员专门针对温职院商务英语专业部分往届毕业生的创业及就业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并结合调查结果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对策性改革建议,以提升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温职院设立的商务英语专业开设包括外贸和教育两个培养方向。由于选择外贸培养方向的学生多于教育方向,所以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从事外贸工作,这与他们在校内接受的专业教育对接度较高。而另外一部分学生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但不少教育培训机构对任课教师有一定的资质要求,比如需要具备教师资格证持证上岗等,这对部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来说想在短期内考取教师资格证造成一定压力,所以本调查发现选择担任教育机构教师一职的毕业生人数远低于从事外贸的人数。本调查还发现,虽然校内某些课程已涉及到单证跟物流报关,比如报关报检等课程,甚至在课堂上也有过模拟实际操作流程并练习填写报关报检单,但这对初学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保证填写单证的准确性,而填写报关报检单是整个外贸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需要有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才能胜任。所以在接受本次调查的毕业生中几乎无一人从事单证员和物流报检员工作。课题组还发现少部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承受不了压力后跳槽或改行也时有出现。至于创业情况,本课题组发现,在就业状况良好的情况下,部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发挥更好的潜能自愿选择创业。而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创业除了满足自我价值的需求外,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工作难题。但迄今为止真正创业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刚开始创业缺乏管理经验、市场运作策划能力严重不足、更无相关的工作经验来支撑,同时也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所有这些都导致大学生创业举步维艰。

3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创业就业存在的问题及调查分析

3.1就业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

随着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惑和不解。本问卷调查结果如下。你认为影响毕业生就职能力的教育教学因素主要有哪些?见图1。图1说明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最缺乏的是工作经验。众所周知,实践是真实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光凭课本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会到处碰壁,若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还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才是用人单位的宠儿。你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困扰你的最大因素是什么?见图2。从图2可知,在求职过程中困扰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最大的因素包括英语水平不够以及缺乏相关工作岗位的生产经验。建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校内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外,还得利用业余时间去从事一些对口兼职来提高工作经验比如到校内的创业园兼职是个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渠道之一。你认为商英毕业生最欠缺的个人能力是什么?见图3。依据图3不难发现,除英语表达能力不足外,商英毕业生最缺乏的个人能力就是创新能力。英语在涉外事务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对于当今创新社会,如果不懂得创新,就会被淘汰。但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创新对很多正在求职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3.2创业问题

根据本课题组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创业时创办的是一些小规模外贸公司或教育培训机构或为出国留学培训中心等。但创业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从而导致创业市场失序、失范的现象比比皆是。无序的创业竞争导致创业质量急剧下降的同时也破坏了创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4校内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

实施校内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来说具有现实的迫切意义。首先能缓解在校生毕业前的就业压力。通过在校内开展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丰富创业知识并提高创业能力,从而起到转变学生传统就业观念并带动扩宽就业思路。其次能推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是大学生就业前的职业指导、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的创业教育,培养他们的创业基本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就能为他们今后更好就业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课题组调查了校内创业教育对就业的影响,其最终结果如下。你认为校内的创业教育对就业有帮助吗?见图4从图4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毕业生认为校内创业教育对其就业有相当的助益,但也有部分人虽承认有帮助但不明显,这主要归结于校内的创业教育仿真度不够高,且受专业所限,譬如商务英语专业创业教育至今尚未成型。

5结语

通过课题组近一年的调查,我们已认知到校内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不足之处,比如培养的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还不足以应付专业性较高的商务涉外交流活动、学生整体上还缺乏实践动手能力与工作创新意识。部分已创业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抗压能力低下。同时我们还发现校内一些课程与实际生产严重脱节,导致专业方向设置不合理,也没有根据用人市场需求的变化做适时的课程调整。综上所述,校内外语人才的培养应在强调外语知识的同时还得大力培养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和工作实践能力,在树立创新意识的同时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让毕业生无论在创业或就业市场都能够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杨志霞.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问题浅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