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财务审计范例

村级财务审计

村级财务审计范文1

目前的审计模式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村级财务的运行,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1983年,国家审计开始初期,属于探索阶段,各项资源匮乏,仅仅涉及了国有企事业单位审计和政府预算审计,还未有条件涉及村级集体经济审计,更不用说村级财务审计。现行的村级集体经济审计模式在开始初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当前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外在环境变化,其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仍未解决,使得村级集体经济审计难以进一步推动,也阻碍了村级财务审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中。

(一)村级财务审计缺乏高层次的法律依据和相关制度法规

目前,全国人大及国务院未对村级财务审计设立专门的法律,村级财务审计的权威性不强,发挥的作用也就不大。在村级财务审计中,除了缺乏较高层次的法律依据外,还缺乏相关制度法规,如审计程序规范、审计底稿和审计报告规范、处理处罚制度等。当负责村级财务审计的部门向司法机关报送审计出的问题时,会被司法机关判定为法律效力不足而不认可,也没有相对应的制度法规去约束,给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隐患。

(二)村级财务审计的独立性差

审计监督最本质的特征是审计的独立性,它使得审计得以存在和发展。目前,我国村级财务审计模式比较混乱,多种模式并存,主要模式为乡镇经管站直接负责,其次是审计部门从经管站独立出来。两种方式的独立性均很差,经管站模式既充当经营者又充当监督人,违背了独立性原则,而第二种方式虽摆脱了经管站的束缚,但其业务上受上级经管站的指导,并受乡镇政府领导。

(三)村级财务审计内容和形式单一,审计方法落后

1983年,我国审计制度正式建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审计实践中现有多种审计形式,例如合同审计、资产负债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审计内容也由传统的账项审计将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制度评价过渡,审计方法也同时有了发展。但目前村级财务审计仍处于初级阶段,审计的内容和形式还未跟上村级经济的发展,审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审计方法局限于查处问题为主的财经法纪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而评价和鉴证为目的的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开展较少。审计事项多为事后审计,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涉及较少。审计方法多为传统的全面查账,计算机辅助审计运用较少,对内部控制制度测试、统计抽样和风险评估等未能掌握运用。

(四)村级财务审计未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审计源于委托理论,委托双方在活动中会产生利益追求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审计的作用在于解决此现象。在村级集体经济中,村民作为村级集体资产的所有者,是委托人,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是人,审计作为村民了解村级财务的渠道,承担了重要作用。但现有的村级审计机构并不对村民负责,而是作为乡镇政府的职能部门,仅对乡镇政府负责,这并未解决委托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村民无法了解村级财务情况,无权看到村级财务审计结论,使受托监督人、受托经营者和财产所有者之间关系错位,长此以往,因村级财务审计未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基层矛盾不断加剧。

二、注册会计师开展村级财务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与受托经济责任的产生与发展亦步亦趋,而注册会计师参与到村级财务审计中,也是受托经济责任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村级财务信息的可信赖程度与村级财务的公开有重要关系,公开可信赖的村级财务信息需要建立在健全的监督机制上才可以,而体外监督性质的审计则利于监督机制的完善。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强,参与到村级财务审计中,有助于村级财务审计目标的实现。

(一)注册会计师开展村级财务审计的必要性

拓展村级财务审计范围,要求注册会计师参与其中。国外和我国沿海地区等,业务范围较广,会计师事务所拓展了审计业务范围,增强竞争力的同时增加了盈利途径。村级财务审计在我国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范围中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注册会计师高效的参与到村级财务审计中只是时间问题。当前村级财务审计的主流模式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审计模式是为实现特定的审计目标所采取的审计方法、审计策略的总和,规定了审计应从何处着手、何时着手和如何着手等一系列问题。当前,我国村级财务审计模式较混乱,多模式并存。主流审计模式存在促进了村级财务审计的发展,服务了村级财务管理,但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如审计力量不够强大,无法胜任多元素的村级财务审计任务,审计独立性不强等问题。

(二)注册会计师开展村级财务审计的可行性

村级财务审计范文2

关键词:审计依据;必要性;村级财务;审计建议

一、加强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1.强化农村财务审计,能够有效揭露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弊端。集体所有制也是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一种形式,尤其是集体的财产属于集体成员共有,任何个人不得利用手中权力进行私自侵占、挪用。然而,从目前农村基层管理现状来看,尤其是某些基层领导干部运用职权对集体资产进行侵占、大吃大喝、奢侈浪费情况十分常见;同时整个账目管理比较混乱,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乱收乱支的情况。正是上述种种不良情况致使集团经济力量被严重削弱。倘若不对其进行改变必定会影响农村经济的正常发展。推行农村财务审计机制,不仅能够将农村财务进行透明化,同时能够针对财务管理进行改革,将各种农村财务政策及时的落到实处,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2.推行农村财务审计,有效落实农村财务公开制度。当下仍然存在一些村组没有将财务进行公开,或者就是在公开的各种内容中与账内实际的反映情况大不相同。所以十分有必要在农村中落实农村财务审计机制,同时定期对财务落实审查,整个环节一定要保证公开、透明;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村民能够直观的了解到村组财务的收支情况,同时也就是还群众一个明白,更加有利于优化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农村社会稳定。3.推行农村财务审计,增强农村财务人员综合业务水平。当下,我国多数农村财会人员都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业务素质较低的情况。多数农村财会人员呢并没有通过财务会计专业的培训,而且实际的财务操作中也极易形成捆捆账,还有就是账务处理十分随意,对于会计基础的规范要求完全达不到标准。如此低下的财务会计素质已经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4.推行农村财务审计,提升农村集体资金利用效率。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集体力量不断的增强,同时也积累了大规模的集体资金。但是农村集体资金在运用中并没有将其最高效用发挥出来,反而是走了许多弯路,尤其是诸如对资金缺乏规划、随意开支等等,同时使用的资金还没有投入到建设农村经济中,被不合理的运用,这样就等同于给农村财务带来恶性循环。只有通过农村财务审计的落实,其中涵盖有预算编制,就能够对集体资金进行提前规划,能够将每笔资金都能够做到可追溯,也是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的最有效率的方式;而且通过审计的也能够推动其根据当代会计制度要求,将会计科目、报表、凭证等等进行规范化、完善,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对村级财务审计的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也逐渐受到社会重点关注,对于农村的财务管理问题也是十分重视,不仅关系到农村稳定、村干部廉洁等问题,同时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针对该问题提出一定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强化约束机制,严格监管

1、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首先要做到有章可循,而前提条件就是要构建好的财务制度,同时各村级单位要严格落实新出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以及《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等政策,同时要从各村的实际出发,构建出有效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机制、资产台账机制、票据管理机制以及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等,同时对于村级财务管理人员的聘请要遵循严格的聘请机制,不能够随意根据职权进行财务人员选定。同时要积极的落实内部控制机制,保证各村级部门能够配合落实财务管理机制。2、不断优化,严格监督。主要将其概括为五把关、四签字、三盖章,也就是村民代表议事会和党员代表议事会的审议关、村民理财小组监管关、支书主任的审核关、中心的审核关和县乡财政部门的审计关;业务承办人签字、村委主任签字、支书签字和核算主任签字;村民主理财小组盖审核章、核算中心盖村级财务审核专用章;村财务、村资金统一由财政双代管;每半年向村民公开村集体的财务活动情况。通过这种严格的监督审批机制,断绝村干部运用手中职权将集体资金进行私自滥用,最终为集体组织经济带来极大的损失。

(二)强化集体资产管理,避免资产流失

要将集体财产的归属进行明确,同时在明确过程中要将各资产价值进行评估认定,形成账册,构建资产台账,将集体资产的监管办法进行优化。首先就是以集体经济组织为核心构建出专业的清产核产小组,对于本村的资产进行彻底清查,对当下的资产进行产权界定以及评估,针对账面上已经存在但是实际上不存在的资产必须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核销,将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存量、结果、分布以及利用效率进行明确,将整个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不仅能够将资产所有权进行明确,同时也能够进行产权登记。其次就是结合清产核资的结果,将资产台账进行准确无误的构建。

(三)加大村级财务公开力度,接受群众监督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根据相应的规章制度将村级财务状况进行适当的公布,接受村民的监督,同时财务公开一定要及时,尤其是各种资金的支出、使用等情况,一定要让各村民能够及时的知道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都使用在哪些地方等等。同时整个过程要接受村民的监督,一旦有人反映问题就应该及时的进行核查落实。而且村民也要主动的关心村集体财务的具体情况,增强主人翁意识。

参考文献:

[1]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审计局金源发所著《新常态下村级财务审计应突出五审五促进》.

[2]新干县审计局聂旭所著《关于村级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审计之我见》.

[3]内蒙古凉城县审计局王永在所著《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审计建议》.

[4]荆州市荆州区审计局胡军英所著《村级组织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村级财务审计范文3

杭州市萧山区共有480余个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迅猛。为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村级“三资”监管,自2011年起,由萧山区农办牵头委托第三方(即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村级年度财务审计和任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笔者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参与了上述审计工作。

二、注册会计师和村级财务审计

注册会计师参与村级财务审计具有天然优势。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的行业诚信度和公信力在参与村级财务审计时更容易赢得村民(社员)的普遍信赖。截至2014年6月30日,注册会计师行业拥有执业注册会计师98927人,会计师事务所8271家,全行业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服务的企业组织超过350万家,2013年实现业务收入563.2亿元,其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稳步提升,符合村级财务审计的需要。

三、构建村级财务审计体系和评分系统的设想

(一)建立村级财务审计体系和评分系统的必要性

1.村级财务审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目前的村级财务专项审计报告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存在问题、提出建议等,由于存在问题的描述繁多,且审计报告使用者往往并非财务专家,很难从专业的描述中迅速判断出报告所述问题的严重性,难以快速判断各村间管理工作的好坏。尤其是当两个村都被描述存在同一类问题时,更是难以进行横向比较。例如,两个村的审计报告均反映有工程未进行招投标,但因具体不符合规定的工程个数不同,则违规程度也不同;进一步说,即便两个村未开展招投标的工程个数相同,但由于涉及的金额绝对值不同,其不合规的程度显然也是有区别的。2.村级财务审计实施者的需要村级财务审计报告内容繁多,即使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注册会计师也难以对前任的审计报告作出快速反应,易遗漏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项。

(二)村级财务审计体系和评分系统构建的基本思路

要实现让报告使用者、审计实施者能直观、快速地判断不同村之间在审计中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其村级财务工作的好坏,设想构建一个相对简单明了的评分系统,对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问题予以量化,对每个村进行具体打分。本文试图通过对本人所在单位2011年-2014年出具的萧山区村级财务审计报告进行实证研究,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力求做到全面、客观和公正,对实践中发现的审计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尝试和探索建立相对科学有效的审计体系和相关指标得分体系,为今后的村级财务审计思路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村级财务审计体系和评分系统的框架

对收入确认、预算、固定资产、货币资金、承包租赁、工程、经营费用、长期投资、土地征用费、票据收支、收益分配这11个方面进行审计,提出存在问题,实施有效监督。同时,从如何更好地管理村级集体经济、促进资产保值增值出发,对审计中实际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为报告使用者提供咨询服务。赋予村级财务审计新含义,提出村级财务审计新体系:监督与咨询并行,管理咨询为主,监督为辅。根据上述11个存在问题类型设置指标库和相应的标准值,构建一个评分系统。评分系统采用百分制倒扣分,满分为100分,按发现问题扣分的方式计分。指标分为基本指标和辅助修正指标,其中,基本指标用于对审计中常见的存在问题进行评分,每发现一个问题扣除相应的得分(即标准值×重要性系数);辅助修正指标用于对审计中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分值修正。同时,考虑两类指标间的重复扣分因素。上述评分系统作为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系提供管理咨询的第一步,即让审计报告使用者能够看明白审计报告,审计实施者能迅速评估审计风险。

(四)村级财务审计评分系统的运用

1.重要性系数(经验值系数)的确定

第一步:通过征求本单位中高级职称的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数十名的意见(以下简称专家意见),对收入确认等11个方面存在问题的重要性程度进行排序,形成重要性排序链条。上述重要性程度的排序应综合考虑存在问题的性质和可能出现问题的概率等。排序结果如下:(1)承包租赁;(2)工程管理;(3)土地征用费;(4)经营费用;(5)收入确认;(6)货币资金;(7)收支票据;(8)预算管理;(9)固定资产;(10)收益分配;(11)长期投资。第二步:对重要性链条上的11类问题进行赋值。排位最后一位取基本值1分,每上升一位,增加附加值0.1分,依次类推,则排位第一位的分值为基本值1分+附加值1分(即0.1×10)=2分。上述总分值16.5分。运用上述计分规则,对各专家意见的重要性链条进行分别打分,并计算出每类问题的加权平均得分。最后,对数据尾数进行修正。加权平均得分情况如表1。第三步:每类问题基准值取1,则11类问题总值为11,对上述问题类型的分值进行折算,得到单项重要性系数。具体详见表2。

2.其他评分规则的确定

对于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得分修正。实务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辅助修正指标进行增加。

四、村级财务审计体系和评分系统的局限性

基于发现问题基础上的村级财务审计评分系统,经验值系数和标准值得分的设置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此外,对一些有意识、隐蔽性较强的违规行为,注册会计师是较难发现的,则上述基于发现问题所构建的评分系统不能完全反映某行政村的实际情况。

五、结束语

村级财务审计范文4

关键词:村级财务审计;意义;原则;注意事项

农业和农村工作近年来被各级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愈加重视,在对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上加大监督力度,充分认识村级财务审计重要性。村级财务审计工作主要指对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及行使村民委员会财务审批权的村“两委”成员的相关工作进行评价、审查和监督。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合理规范农村经济,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的意义

施行村级财务审计制度,准确、全面地落实农村政策,更好及时发现并纠正农村基层经济组织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农村干部按照法律政策和管理监督;完善村级财务审计,更好加强村级财务公开制度的真正落实,方便基层干群了解监督村组财务的收支状况;施行农村财务审计,可以有效规范农村财务工作流程;完善村级财务审计,使农村集体资金得到了充分合理使用,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直接影响了农村的合法利益能否被维护,同时也决定了未来的农村经济秩序是否完善。只有将村级财务审计工作进一步完善,才能够更好的规划农村经济秩序,帮助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得到更好的健康发展,从而建设更好的新农村。

2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的原则

2.1合法性原则。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必须遵守国家政策和法令,并按照政策、法律的实施。村级财务审计的证据取得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审计程序以政策、法令为经济活动的准绳。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审计工作与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失去了法律规定的审计结论并不具备合法效益。

2.2针对性原则。审计工作过程中,审计部门要根据村级财务的实际情况,然后对不同的对象和范围采取适合本地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2.3独立性原则。在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工作过程中,需要保证能够接受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监督,从而更好地根据我国国家法律法规来进行相应的审计工作。而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人员不存在经济利益关系。除此之外,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个人都无权干涉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审计机构应当做到独自承担审计责任,不得外包,只对直接领导和主管部门负责。

2.4客观性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原则,如实反映被审单位真实情况,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公正结论。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取证过程中,要自觉遵守审计纪律等各项规定,奉公守法,不准假公济私、借机刁难。审计调查实施和审计总结都不可带有个人偏见,应真实反映审计结果。

2.5保密性原则。除依法公开外,不得泄漏与审计有关的内容及事项,审计的实际结果需要进行保密,这不仅是工作要求,更是法律提出的明文规定。

3 注意事项

3.1确定审计程序。审计一般先确定审计计划,编制审计方案,抽调合格人员组成审计小组,接着送达审计通知书,在村内审计公告,再实施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最后做出审计结论或意见书等程序进行。

3.2坚持依法依规。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开展审计,严格遵守审计程序,认真做好审计笔录,全面收集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应做到慎重认真、尊重实事、客观公正。明确区分个人与集体、失误与舞弊等责任界限,并提出恰当处理意见。

3.3明确评价范围。在审计过程中,村级财务审计工作需要做到与审计单位的财务范围相对应,保证与业绩和责任相匹配。否则在实际审计中,将很难理解会计原始财务资料,也就无法将整体经营范围内的财务情况进行完整的审计。如果发现存在无法全部取证的情况,则需要对审计目标或审计单位进行重新划分取证,如果重新取证之后依旧无法顺利划分,那么将不做评价。要坚持权责对等原则,全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背景,明确划清问题产生的时间界限,明确区分个人与集体责任、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主要责任人与一般人员责任。

3.4客观出具报告。审计报告不仅需要经过全体审计小组成员的开会讨论决定,更需要与审计对象进行详细的沟通,保证听取审计对象的意见,同时需要保证审计对象在提出意见时拥有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如果被审计对象或被审计单位对于审计小组提出的意见持有不同态度,则需按照有关部门提出的步骤进行复审,复审发现确有不属实情况后应进行纠正。如果复审属实,要求审计部门向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对象做出应有解释,同时要接受群众监督。审计结论也应向全体村民公开,并通知被审单位执行。在进行审计评价时,审计单位需要保证以客观事实为主要参考,将客观数据列为研究对象,对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想法需要进行详细化的取证。取证代表着审计单位获取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随后再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审计工作。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并没有获取到合法依据或者依据不充分,那么就不能做出具有法律效益的审计评价。审计报告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所列举的具体事实和客观数据要做到紧密结合,为上级部门提供可靠的使用证据。

村级财务审计范文5

村级财务审计对集体经济的评价监督具有重要作用,确保审计过程信任对称不容忽视。通过对青海省X市D区村级财务审计的调研,探讨村民对村干部、审计人员信任不对称的现状,分析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的原因,从立法、财务公开、审计沟通、审计模式、审计方法等方面提出强化村级财务审计信任对称的措施,探究以专业审计为核心的村级财务审计监督体系。

[关键词]

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审计独立性

村级财务审计是农村集体财产和经济活动的有效监督形式,审计三方关系人的信任对称对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建设,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和谐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对青海省X市D区村级财务审计的调研,了解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的现状,分析产生信任不对称的原因,并提出强化村级财务审计信任对称的对策,以确保村级财务审计规范、有效运行,保持村级财务审计公信力。

1村级财务审计的发展

村级财务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形成的。起初在我国农业生产合作社、化时期,村级集体经济的生产关系比较简单,社内的财务收支、收益分配、财产管理活动的监督主要依靠内部村民民主监督小组、财务相互审查的方式进行,还包括上级部门组织的带有审计性质的财务清查或清理整顿。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革。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出现不良现象,如一些地方放松对集体资产管理,农村财务管理混乱,村级集体资金被部分人员私自挪用、挥霍浪费和长期拖欠。通过国家1980年和1986年进行的两次全国性财务清查,农村集体财务有所好转,但由于缺乏经常性的审计,一些地方农村财务前清后乱。鉴于此情况,1986年以后,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为了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和财务活动实行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逐步建立专门审计机构,配备相应审计人员。这对改善集体财务管理混乱,维护集体资产安全,提高集体经济效益,密切党、干、群关系发挥积极作用。1992年农业部颁布《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审计暂行条例规定》,2008年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各省市也按照规定陆续与之相应的集体经济审计法规、条例和审计办法,以便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提供依据和标准,加快村级审计的步伐。十八大指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些都表明村级财务审计逐步发展,与各方发挥监督作用密切相关。

2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的现状

村级财务审计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和良好运行起到重要作用,从全国来看,村级财务审计由于主体模糊,发展缓慢,其中也存在一些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的问题。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青海省X市D区5个行政村的村民进行调研,包括村级财务管理、村级财务审计、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三个方面。调研中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5份,其中男性75人,占51.7%,女性70人,占48.3%。在调研中发现,村民对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对村干部管理集体经济活动的信任不对称

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76%的填写者认为村干部在村级经济管理和决策方面,存在“一支笔”现象,村民认为村干部并未完全履行自身责任,未遵守竞选干部时的承诺。如某村一位村民指出,其所在村的村长在选举时向村民保证,一定会把村里的公路修好,直至他离任公路并未完全修好。另外,换届时对村干部没有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村民对村干部的任期行政效果并不十分满意。另外,村干部在村中贫困户选择方面未做到公平公正,存在滥用职权为亲近的村民谋福利现象,不能使真正贫困的家庭享受国家政策。通过村民对村干部管理村级活动的评价,70%的受访者对村干部信任不对称。

2.2对审计人员的信任不对称

在回答村级财务审计方面的问题时,有81%的填写者对村级财务审计了解很少,有些甚至没听说过,不清楚自己所在村落有无财务审计。仅有3%的填写者知道村级财务审计,在谈到村级财务审计执行方时,只知道是由省、市、县执行审计。从调研反映出,大部分村民对村级财务审计不了解,不知道审计是对村干部行政的一种有效监督形式,更谈不上对审计人员、村级财务审计报告的信任。鉴于此,在发放问卷过程中,调研者向村民解释村级财务审计相关的知识,村民对村级财务审计了解之后表示,在一定程度上会信任村级财务审计。

3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的原因

3.1集体利益受益不均衡

基层社会公共产品的分配和受益,如基础医疗、教育等,同一地区不同村庄的农民享受待遇不同,通过相互的比较,增加因受益不同产生的心理不平衡感,对村级财务、村干部管理绩效、审计监督产生低信任感。另外,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土地被征用,各村按照人口数及征地面积给予补偿,补偿标准前后存在差异,农民从长远生计考虑,现有失地补偿不能满足生活需求,这与当前物价高涨、生活成本加大的现实形成矛盾,加剧农民对基层政府的信任度。

3.2财务透明化程度低

调研中了解到,村委会都按照农业部监察部印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的要求进行村务公开,但是村级财务管理过程中仍缺乏透明度,财务公开力度不够。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选择性公开与村级财务相关的信息,多数是政策指令、文件,较少涉及村级财务收支明细项目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专项拨款使用途径。某村2015年详细公布第三季度财务公开收支明细信息,但时间在11月中旬,滞后了45天左右,村民未能及时了解财务信息。因此,财务信息公开缺乏时效性,村级的财务信息公开与定期及时仍有一定的距离,不排除村干部为了上级检查而象征性公开的可能。信息公开形式单一,有时不能及时回应村民反馈信息,民主决策无法发挥应有作用。

3.3审计被认可程度不高

从调研中看出,西北部地区大多数村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对审计专业知识的理解。虽然村干部的文化水平高一些,但村干部认为审计部门就是来找自己工作中的毛病,往往消极对待审计人员,导致村级财务审计工作不能及时、有效完成。村干部只是肤浅地从表层原因理解审计,并未认识到审计是评价和监督其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以达到为民着想、为民解忧、为民办事的目的。农经站的审计人员大部分是兼职,有些在岗人员未经审计培训即上岗,对审计专业知识掌握不熟练,缺乏必要审计程序。

3.4审计信息不对称

在村民自治组织内部,村民有权自我管理,但不能事事都参与,一部分权力需要委托村干部行使。村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为了保护集体权益和集体经济发展,委托农经站对村级财务管理的情况审计。基于相互之间存在的契约关系、经济责任关系,村级财务审计应运而生。村民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未完全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有些村干部按照益于自身的方式管理村级财务活动,而审计机构发表的村级财务审计报告不能及时向村民公开,村民无法了解本组织的经营状况、财务情况、审计结果,不能有效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另外,村级财务审计立法工作滞后、村级财务审计机构不健全,村级财务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等,导致村委会与审计部门之间不能形成对等关系。审计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财产所有者、受托经营者和受托监督人相互之间的关系错位,从而导致审计信任不对称。

3.5审计主体缺乏独立性

农村经营管理部门除了完成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包括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外,还安排人员从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工作,这种审计模式的公正性和真实性值得商榷,并且审计人员出具审计报告时容易受相关政府部门的干扰。而上级政府组织审计人员对其管辖的村落进行审计工作,类似于内部清查,不能起到审计外部监督作用。即目前常见的审计主体无法保持审计的实质独立,审计人员没有司法权,无权处理涉事责任人,审计问责机制有待完善。

4强化村级财务审计信任对称的对策

4.1明确村级立法,完善村级财务审计制度

农村市场经济要想走向成熟,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监督。建议在法律上规定由县级审计机关成立审计分局,配合农经站进行村级财务审计监督,并能赋予一定司法裁决权,强化法治建设,践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为弱化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关系提供法律保障。无论地区、民族、家族、职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主体地位平等。根据发达地区的经验,以法治保证基层社会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民主自治,符合宪法的精神,也符合国家投入,基层受益、满意的宗旨,以及低成本高效率建设基层政权的目的。制定符合村级特点的财务审计条例,和相关的审计取证、报告办法,如《农村财务审计专项制度》、《农村财务审计程序》、《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2坚持民主理财,实行村级财务公开

根据芮国强,宋典(2012)对江苏市民政府信任实证研究的结果,即政府信息公开会积极影响社会公众的政府信任水平,因此村级财务公开也可以强化村民对村级财务审计的信任程度。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审计结果不仅要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向村民公开、向村民负责,同时公开的内容也要让村民看得懂,以便能够有能力监督。完善民主理财制度,民主理财小组对村级财务公开活动进行监督,审计人员入村审计与村级民主理财相结合。农村财务公开内容全面、完整,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如村干部薪酬、村里招待费、大额债权债务信息等,采取多种渠道及时公开。对在外务工的村民代表采用邮寄方式公布,费用可从村集体资金总额中扣除,使其及时了解本村财务状况。

4.3确保沟通顺畅,认可村级财务审计

村级财务审计的三方关系中,村民、村干部、审计人员应该建立沟通渠道,使各方对村级财务审计透彻理解。村民和村干部之间形成委托关系,在此关系中,村民应广泛接受教育,提高文化程度,以便顺利接受村级财务审计知识;村干部应做到凭证、账簿等真实,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审计接受度,及时与村民沟通,扩大审计知识宣传范围。村级财务审计人员也应具备相应资格证书,保持职业态度,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确保外部监督到位。审计三方关系人之间相互信任对称,最终构建和谐的村级财务审计关系。

4.4引入民间审计,提高审计独立性

在提高村级财务审计独立性的问题上,许多学者(王金凤等,2012)提出由国家审计机关主管农村财务审计,在国家审计机关下,设立农村财务审计监督中心,并下设审计和责任追究部门,二者相互牵制提高独立性。另外,在当前审计模式基础上,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陶媛婷,2015),构建体外独立的第三方审计体系,使村级财务审计实现外部独立的再监督职能,以平衡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关系。

4.5创新审计方法,完善审计技术

目前村级财务审计主要任务是差错纠弊,审计方法简单,需要把现代审计理念引入到村级财务审计中,除财务收支审计外,还需要加强绩效审计,注重事前和事中审计,并采取分析性复核程序,防范审计风险。刘家义审计长指出:“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必由之路。”因此需要逐步建立覆盖市、县、乡镇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各村实行电算化会计记账,开展计算机审计,提高村级财务审计质量,加快基层政府行政效率,把村级财务审计推向现代化审计。

作者:赵思思 邢通余 周欢欢 单位:青海民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孟祥霞,李成艾,吴瑞勤.农村审计的创新与发展—基于浙江省的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98-230.

[2]芮国强,宋典.信息公开影响政府信任的实证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2(11):96-101.

村级财务审计范文6

随着近年对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村投入规模范围领域的不断扩大,为了涉农资金使用效果,有效整合财政农业农村投入。切实加强涉农资金监管,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杜绝任何形式的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确保资金使用见到实效。目前,村级各项涉农财政资金的审计应作为重点内容,使财政资金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二、农村重大项目的审计

国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涉及农村的重大项目不断增多,如确“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广播电视、通信等村村通工程,“一事一意”项目工程等,为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的,实行跟踪审计的方法尤为必要。避免重大项目在可研、立项、审批、实施、验收等方面出现纰漏,使项目顺利完成。

三、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的审计

对银行存款、现金等资金的审计,重点审计账实是否相符,有无挤占、挪用、贪玩的问题,资金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并执行。对土地、林地、草原等资源性资产,审查资产管理的各项制度是否完备,重点审计承包经营权确权,查其是否合法、合规、合理,明晰产权归属。对非经营性资产,重点是审计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集体统一运营管理有效机制。审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是否正确、实用。

四、涉农政策执行落实情况

审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制度建设情况,是否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审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制度落实情况。是否积极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是否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主动适应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农民需求,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是否深化水利和林业改革。建立健全水权制度,开展水权确权登记试点,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流转方式。建立健全最严格的林地、湿地保护制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五、村级集体的财务收支审计

随着村级集体经济规模的不断壮大,形式的不断创新,使其财务管理方面不断加强,更需要审计监督。在收入方面的主要是审查经营收入、承包上缴收入、专项收入、其他收入等各项村级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账,核算是否正确,有无隐瞒漏报的问题。在支出方面主要审查经营支出、管理费用支出、专项支出、其他支出等各项支出是否按照财务法规制度执行,有无虚列支出、扩大开支范围等违规问题。通过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审计,避免集体资产流失,使其保值、增值,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六、总结

村级财务审计范文7

关键词:村级工作;财务审计必要性;审计要点;探讨研究

1村级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村级财务管理现状看来,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村级财务人员受文化水平的限制业务能力不足,加之没有经受过系统化的培训,甚至多数村级财务人员都是身兼数职,相关的账务实践工作经验较为匮乏,从而导致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财务工作要求,另外,村级财务人员不稳定流动性较大,很多岗位在人员选配方面存在着不合规的状况,选聘村级会计程序不公开,人员聘用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科学性以及合理性,部分村级财务人员存在着贪污腐败状况,这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整体财务工作质量停滞不前。其次,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费用支出审批流程,缺乏规范性与合理性。由于村级工作的特殊性,自制白条报销情况较常见,部分发票报销存在着人为主观随意性大的状况,在收入支出等资金流动方面数据记录不完善、不准确,甚至存在有大量的跨期报销现象,报销审批手续不完善,报销不合规的票据情况较多,甚至有很多内容不符合相关的财务管理操作要求。村级财务审核人员配置也不科学,有的大额开支只有村主任一人签字就可以完成资金的提取与报销,甚至存在部分发票没有审批人签字及经办人签字就随意报销的状况,这导致经济管理方面的乱象[1]。第三,没有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要求管理现金。在村级财务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村级财务人员会常备一定数量的现金,然而,部分村级财务工作者没有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办理,将部分现金存到个人的银行卡里,然后从自己的卡里负责村里的各项支出,包括危房补助款、征地补偿款等大额类型的开支,这种做法缺乏有效的监督,让所有资金流动完全掌握在个人手中,极容易导致贪污腐败截留挪用假公济私状况的出现,损害村民的集体利益。第四,财务收支核算流程不科学,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等相关制度规定村级所有经济收入与支出应当遵循的核算原则,采用责任发生制,每笔资金的流动都要有相关的责任人进行签字。每笔资金审查一旦出现问题,将由签字人全权负责,从而追根究底,彻查问题的根源。从大部分村级地区的实际财务工作现状看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原则仍然使用收付实现制,也就是以实际获得或者支出的资金作为盈利或者支出,但是并没有考虑受益期的配比问题,这导致部分存有私心的财务人员截留资金私自设立小金库,损害了全体村民的集体利益,也给资金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考验[2]。第五,会计经济业务技术处理不连续统一,同一经济业务在不同的会计科目下开展核算。同一经济业务中的相关资金管理事项具有高度的连续性,理应在相同的会计科目下开展核算,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然而,很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管理不到位,往往按照会计核算人员的主观意愿来进行处理,例如,水电费收支有时候在收支科目核算,有时候又在往来款科目中核算,核算工作缺乏统一连续性,导致核算过程的混乱性[3]。第六,固定资产核算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固定资产核算直接关系到全体村民的利益,如果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那么将会导致一系列资产损失状况的出现。很多村级财务人员缺乏工作规范性,没有按照资产名称设置相应的明细账目,导致账目记录内容与实际物品无法一一对应,缺乏详细的固定资产台账,这对于后续的资产盘点工作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除此之外,部分资产处置工作不到位,没有将部分资产算入总体账目之中,而是作为管理费用或者其他方式的支出,这导致村里实际存在有这部分固定资产,但是这部分固定资产却没有被记录在案,在后续的操作过程中,甚至有部分不法分子把这没有记录在案的固定资产进行了转卖,获取非法利益。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相关管理规定,固定资产必须要盘点清楚,全部记录在案,并要按照一定的折旧方法进行计提折旧,包括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损耗程度等等都要记录清楚,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村级财务人员并没有进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4]。第七,工程建设管理不规范。随着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及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推进,村级工程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建设资金投入变得愈加丰富,资金的来源较多,构成复杂,例如,农村建设项目包括农田水利、饮水安全、道路建设等类型,做好全部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与此同时,目前村级工程建设过程普遍存在着招标流程不规范的状况,有一些大额的工程建设项目并没有做好充足的预算合同以及结算工作,在结算清单验收以及监理过程中,也缺乏相应的资料统计以及审查,甚至有部分承建单位缺乏施工资质,市场信誉较差,不能够让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最后,部分在建工程的核算工作不规范,虽然工程已完工交付使用,但是在村级账务中没有及时转入到固定资产之中,从而导致许多固定资产不能及时有效得到监管,无法有效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

2村级财务审计的要点

为了充分做好村级财务审计工作,保障村级组织的正常有效运转,我们就必须要深入研究审计工作的具体开展方案,要以详细审计为主,抽查审计为辅,定期进行核算与抽查的方式,以审代训提高村级财务规范管理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研究。首先是收支类项目,要分别对收入和支出进行详细审查,对于收入资金,按照明细详查的方法开展审核,严查收入来源,并且与资金流入方进行详细的征询与核对,确保收入方所提供的信息与实际记录的收入,资金数额一致,防止资金流入不完整,杜绝截留假公济私状况的出现。对于支出,要格外关注是否符合申报流程,注重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合规性,审查是否存在虚假开支状况。第二为实物类资产,主要盘点实物是否真实存在,实物的数量与账面的记录是否具有一致性,审核实物是否具有价值减少的迹象。第三为货币资金。审计人员要重点盘点库存现金,审查是否有工作人员随意挪用公款或者利用便利侵占的状况,要将资金明细与银行的对账单进行审查,确保二者能够一一对应。第四为债权债务,审计工作小组要联系到债权人或债务人并且进行详细的深入查证,如果收集不到关键证据,则应当进行替代测试。最后为项目建设,包括村级建设项目的数量与规模、具体的项目建设流程、项目资金来源、招投标程序的合法性、资金支付的规范性等等,要深入一线进行调查取证和审查,着重分析项目票据等类型的原始凭证,重点审查资金使用是否按照项目计划书进行,是否按照进度拨付,是否符合政策和法规。其次,提高村级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工作的主体,其素质高低对于审计质量而言有关键性影响,县镇一级地方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一方面加强村级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知识提升,确保其能够掌握先进的核算方法与核算理念,提升综合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于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教育,确保其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十足的热情投入到财务审计工作之中,保障审计工作的有效落实。另外,要加强财经纪律及法律知识培训教育,让大家认识到贪污腐败的违法成本,利用法律的威慑力起到良好的教育性作用,规范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第三是审计报告中的重点事项。村级财务审计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会计法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开展工作,要细心审查各项细节之处,如果发现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有违法违规违纪状况,必须要在审计报告中进行严格披露,并且鼓励涉事群众或者团体提供相关的证据进行举证。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运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部分支出和费用入账存在着大量的跨期行为和白条行为,在审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对跨期费用和白条进行调整的状况,审计人员应当在审计报告披露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具体的事件入手进行关注和调整[7]。另外,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并没有完全按照财务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规范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很多资产虽然存在有实物,但是却并没有被记录到账务系统之中。甚至有的固定资产年代较长,甚至出现了损毁和遗失的状况,但是仍然挂在账面金额之中。究其原因,是因为财务人员并没有及时进行资产与卡片清单的核对,因此,在审计报告中应当注重披露这个问题。还有在村集体经济组织账面中存在有较多的往来款余额挂账时间较长,经过村领导的换届,很多账目信息已经无从核实,审计人员也无法获得相应的证据进行核销,在审计报告披露中这也是一项需要关注的重点。公益公积金核算方面存在不科学状况,来源与支出没有经过详细的审查,甚至存在有违规使用的状况,对于这种状况在审计报告中应当进行披露。最后,审计人员应当对收入入账时间与对方资金汇出时间的间隔性问题进行审查,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有挪用集体资金状况,这在审计报告中也应当披露。

3总结

总而言之,在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过程中,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促进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者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综合能力,更好地为基层村级组织运转及农业农村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周欢欢.注册会计师开展村级财务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浅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19):129-130.

[2]郭涛.浅谈农村财务管理问题与审计对策[J].农业经济,2018(12):64-65.

[3]管丽.村级财务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乡村科技,2018(35):35-36+38.

村级财务审计范文8

关键词:村级工作;财务审计必要性;审计要点;探讨研究

1村级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村级财务管理现状看来,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村级财务人员受文化水平的限制业务能力不足,加之没有经受过系统化的培训,甚至多数村级财务人员都是身兼数职,相关的账务实践工作经验较为匮乏,从而导致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财务工作要求,另外,村级财务人员不稳定流动性较大,很多岗位在人员选配方面存在着不合规的状况,选聘村级会计程序不公开,人员聘用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科学性以及合理性,部分村级财务人员存在着贪污腐败状况,这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整体财务工作质量停滞不前。其次,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费用支出审批流程,缺乏规范性与合理性。由于村级工作的特殊性,自制白条报销情况较常见,部分发票报销存在着人为主观随意性大的状况,在收入支出等资金流动方面数据记录不完善、不准确,甚至存在有大量的跨期报销现象,报销审批手续不完善,报销不合规的票据情况较多,甚至有很多内容不符合相关的财务管理操作要求。村级财务审核人员配置也不科学,有的大额开支只有村主任一人签字就可以完成资金的提取与报销,甚至存在部分发票没有审批人签字及经办人签字就随意报销的状况,这导致经济管理方面的乱象[1]。第三,没有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要求管理现金。在村级财务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村级财务人员会常备一定数量的现金,然而,部分村级财务工作者没有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办理,将部分现金存到个人的银行卡里,然后从自己的卡里负责村里的各项支出,包括危房补助款、征地补偿款等大额类型的开支,这种做法缺乏有效的监督,让所有资金流动完全掌握在个人手中,极容易导致贪污腐败截留挪用假公济私状况的出现,损害村民的集体利益。第四,财务收支核算流程不科学,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等相关制度规定村级所有经济收入与支出应当遵循的核算原则,采用责任发生制,每笔资金的流动都要有相关的责任人进行签字。每笔资金审查一旦出现问题,将由签字人全权负责,从而追根究底,彻查问题的根源。从大部分村级地区的实际财务工作现状看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原则仍然使用收付实现制,也就是以实际获得或者支出的资金作为盈利或者支出,但是并没有考虑受益期的配比问题,这导致部分存有私心的财务人员截留资金私自设立小金库,损害了全体村民的集体利益,也给资金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考验[2]。第五,会计经济业务技术处理不连续统一,同一经济业务在不同的会计科目下开展核算。同一经济业务中的相关资金管理事项具有高度的连续性,理应在相同的会计科目下开展核算,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然而,很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管理不到位,往往按照会计核算人员的主观意愿来进行处理,例如,水电费收支有时候在收支科目核算,有时候又在往来款科目中核算,核算工作缺乏统一连续性,导致核算过程的混乱性[3]。第六,固定资产核算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固定资产核算直接关系到全体村民的利益,如果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那么将会导致一系列资产损失状况的出现。很多村级财务人员缺乏工作规范性,没有按照资产名称设置相应的明细账目,导致账目记录内容与实际物品无法一一对应,缺乏详细的固定资产台账,这对于后续的资产盘点工作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除此之外,部分资产处置工作不到位,没有将部分资产算入总体账目之中,而是作为管理费用或者其他方式的支出,这导致村里实际存在有这部分固定资产,但是这部分固定资产却没有被记录在案,在后续的操作过程中,甚至有部分不法分子把这没有记录在案的固定资产进行了转卖,获取非法利益。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相关管理规定,固定资产必须要盘点清楚,全部记录在案,并要按照一定的折旧方法进行计提折旧,包括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损耗程度等等都要记录清楚,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村级财务人员并没有进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4]。第七,工程建设管理不规范。随着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及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推进,村级工程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建设资金投入变得愈加丰富,资金的来源较多,构成复杂,例如,农村建设项目包括农田水利、饮水安全、道路建设等类型,做好全部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与此同时,目前村级工程建设过程普遍存在着招标流程不规范的状况,有一些大额的工程建设项目并没有做好充足的预算合同以及结算工作,在结算清单验收以及监理过程中,也缺乏相应的资料统计以及审查,甚至有部分承建单位缺乏施工资质,市场信誉较差,不能够让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最后,部分在建工程的核算工作不规范,虽然工程已完工交付使用,但是在村级账务中没有及时转入到固定资产之中,从而导致许多固定资产不能及时有效得到监管,无法有效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

2村级财务审计的要点

为了充分做好村级财务审计工作,保障村级组织的正常有效运转,我们就必须要深入研究审计工作的具体开展方案,要以详细审计为主,抽查审计为辅,定期进行核算与抽查的方式,以审代训提高村级财务规范管理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研究。首先是收支类项目,要分别对收入和支出进行详细审查,对于收入资金,按照明细详查的方法开展审核,严查收入来源,并且与资金流入方进行详细的征询与核对,确保收入方所提供的信息与实际记录的收入,资金数额一致,防止资金流入不完整,杜绝截留假公济私状况的出现。对于支出,要格外关注是否符合申报流程,注重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合规性,审查是否存在虚假开支状况。第二为实物类资产,主要盘点实物是否真实存在,实物的数量与账面的记录是否具有一致性,审核实物是否具有价值减少的迹象。第三为货币资金。审计人员要重点盘点库存现金,审查是否有工作人员随意挪用公款或者利用便利侵占的状况,要将资金明细与银行的对账单进行审查,确保二者能够一一对应。第四为债权债务,审计工作小组要联系到债权人或债务人并且进行详细的深入查证,如果收集不到关键证据,则应当进行替代测试。最后为项目建设,包括村级建设项目的数量与规模、具体的项目建设流程、项目资金来源、招投标程序的合法性、资金支付的规范性等等,要深入一线进行调查取证和审查,着重分析项目票据等类型的原始凭证,重点审查资金使用是否按照项目计划书进行,是否按照进度拨付,是否符合政策和法规。其次,提高村级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工作的主体,其素质高低对于审计质量而言有关键性影响,县镇一级地方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一方面加强村级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知识提升,确保其能够掌握先进的核算方法与核算理念,提升综合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于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教育,确保其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十足的热情投入到财务审计工作之中,保障审计工作的有效落实。另外,要加强财经纪律及法律知识培训教育,让大家认识到贪污腐败的违法成本,利用法律的威慑力起到良好的教育性作用,规范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第三是审计报告中的重点事项。村级财务审计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会计法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开展工作,要细心审查各项细节之处,如果发现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有违法违规违纪状况,必须要在审计报告中进行严格披露,并且鼓励涉事群众或者团体提供相关的证据进行举证。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运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部分支出和费用入账存在着大量的跨期行为和白条行为,在审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对跨期费用和白条进行调整的状况,审计人员应当在审计报告披露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具体的事件入手进行关注和调整[7]。另外,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并没有完全按照财务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规范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很多资产虽然存在有实物,但是却并没有被记录到账务系统之中。甚至有的固定资产年代较长,甚至出现了损毁和遗失的状况,但是仍然挂在账面金额之中。究其原因,是因为财务人员并没有及时进行资产与卡片清单的核对,因此,在审计报告中应当注重披露这个问题。还有在村集体经济组织账面中存在有较多的往来款余额挂账时间较长,经过村领导的换届,很多账目信息已经无从核实,审计人员也无法获得相应的证据进行核销,在审计报告披露中这也是一项需要关注的重点。公益公积金核算方面存在不科学状况,来源与支出没有经过详细的审查,甚至存在有违规使用的状况,对于这种状况在审计报告中应当进行披露。最后,审计人员应当对收入入账时间与对方资金汇出时间的间隔性问题进行审查,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有挪用集体资金状况,这在审计报告中也应当披露。

3总结

总而言之,在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过程中,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促进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者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综合能力,更好地为基层村级组织运转及农业农村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周欢欢.注册会计师开展村级财务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浅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19):129-130.

[2]郭涛.浅谈农村财务管理问题与审计对策[J].农业经济,2018(12):64-65.

[3]管丽.村级财务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乡村科技,2018(35):35-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