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范例

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范文1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信息技术;几何画板

1前言

数学实验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指导学生借助相应的教学仪器或学具,在遵循现代数学思想理论前提下,通过对学习内容进行系列猜想、操作、探究、验证的实践活动,最终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1]。通过数学实验可以让学生与数学近距离接触,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感受数学、认识数学,与同学一起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再创造”和“再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的开展,促进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2初中数学实验设计原则

数学实验应具有目标性。数学实验应具有较强的目标性,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实验时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实验目标、形式、方法、评价等各方面内容,充分考虑实验应达到的目标和应发挥的作用。数学实验的取材要小,确保问题结论清晰明了。只有遵循目标性设计原则,才能让数学实验各个环节更加合理有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数学实验应具有整体性。数学实验不但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更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所以在设计数学实验时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即不能只局限于某一节课,而是要依托于整个单元或一个章节,设计分层目标,或对实验操作过程进行分解,在单元或章节范围内对某一数学实验的目标、内容、方法、策略进行具体规划和选择,以实现数学实验效益的最大化。尤其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各个实验之间的转化和具体联系,确保实验过程流畅无障碍,强调螺旋上升,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数学实验应具有多样性。数学实验的设计不能拘泥于某一种方式和方法,而是要采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验方式,体现实验的多样性,如动手操作类实验、推理演绎类实验、猜想验证类实验等,还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在数学实验中,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而是要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基础上留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分析和实践能力。

3初中数学实验的具体开展策略

为了开展好数学实验,数学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开展实验教学,以增强初中数学教学效果。论证结合实践开展数学实验。论证与实践相结合指的是在数学实验过程中既要思考实验的理论论证逻辑,又要感知实验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实现知识与实验的有机融合[2]。实际上,实验与论证是两种研究数学知识的不同方法,很多数学猜想是通过实验获得的,而产生的数学结论又往往是进行数学猜想的重要前提。要想获得缜密严谨的数学结论,并让学生感受古今中外的数学家在这条探究道路上的努力与付出,就要在设计数学实验时实现实践与论证的有机结合。实验实际上就是一种尝试性的动手操作活动,所以数学实验应充分体现尝试的过程,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乐趣,感受知识的形成原理,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的直观感知,并根据自己的猜想探究出正确的结论。而论证是对逻辑的推理与验证。数学知识抽象严谨,学生的实验往往存在误差,需要经过一定的逻辑论证才能检验猜想结果是否正确;经过论证无误之后,才能形成最终的结论。如在教学“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设计实验,目的是利用度量、分割等方法探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并对实验结论进行论证。准备材料包括剪刀、量角器、纸张。实验过程:第一步,在纸上分别画出任意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然后用剪刀剪下;第二步,用量角器度量剪下的图形的内角,并求出各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由此猜想七边形、八边形等图形的内角和;第三步,尝试不同的方法将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三角形,找出多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由此判断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第四步,对实验结论进行论证,从而达到认证与操作实践相结合,增强教学效果的目标。借助信息技术演示实验过程。通过信息技术演示实验过程,可以创设真实的实验情境,模拟数学实验的演绎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视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如在判定“垂直平分线”时,当学生已经掌握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后,教师提出问题:“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是否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呢?”利用几何画板的度量功能构建平面内线段AB,在线段外点一点P,使得PA=PB;借助几何画板的轨迹追踪功能,能够动态演示点P的移动轨迹,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垂直平分的判定方法。可见,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探究性实验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活动。此外,要注重揭示数学核心问题的实验活动。数学核心知识往往抽象难懂,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简单明了的信息非常重要,需要数学教师用心为之。科学合理地运用数学实验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烦琐为简单,能够让晦涩难懂的数学概念、定理等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如在教学“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时,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用实物在黑板上进行平移,而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可以利用电脑拖动屏幕上的图象,虽然与黑板上的移动一样,但是电脑技术可以在屏幕上留下图象移动的轨迹,更能直观展示图象的平移特点。实际上,图象的平移与解析式中的某个自变量之间存在直接联系,怎样正确呈现自变量变化和图象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揭示问题的关键所在。现在,教师可以用计算机和大屏幕呈现数轴,然后在数轴上做出一个点作为自变量,点在数轴上的移动表示自变量的变化过程,然后建立自变量与图象之间的链接。结果发现,当数轴上的自变量移动时,与之对应的图象就会发生变化。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但可以揭示问题本质,而且可以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转化。积极开展有效的小组实验活动。小组合作讨论活动也是数学实验的一种,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热情[3]。实际上,课堂讨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表达欲望,促使学生间主动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同时能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小组合作应在实验之前进行,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告知学生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环节等,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过程,通过这一过程锻炼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归纳能力。如在教学“立体几何中点到线之间最短距离”时,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完成。先将学生按照四人一组进行分组,引导学生分工协作,选出组长、观察员、操作员、记录员;当学生完成实验之后,由组长进行总结汇报。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在学生汇报实验结论之后,对学生的实验活动进行鼓励性评价,因为这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认可,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对下次实验充满期待。通过学生反馈,教师还可以看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应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这样才是完整的实验活动,最终才能取得高效的教学效率。以思维培养为中心开展实验.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教师可以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设计趣味性问题,引导学生对同一个数学知识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仔细观察与深入探究,经历分析、辨析、猜想、归纳总结的思维过程,最终达到验证知识和掌握知识的目的。这样的实验教学形式比较适用于探索解题方法的教学中,也叫作“思想实验”,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内在过程比较复杂,因为整个实验过程都在学生的脑海中进行,属于思想的运作,虽不受具体条件的限制,却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实验的数学思想方法源自数学知识又高于数学知识。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想,是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更高境界。如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化一般为特殊、化数字为图形等方法,都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也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能够极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思维实验的分析与计算方法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依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与经验,如果需要检验结果,那么应用的公式及解题方法就是已经被证明成立的;如果需要检验公式或解题方法,那么就需要最初操作中的实际数据和实验外的正确资料,否则,所获得的猜想就缺乏准确性。如在教学“整式的加减”中所引入的“用火柴拼图形”实验,就是为检验数学猜想而设计的以思维为主的数学实验活动。

4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数学知识,并帮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锻炼思维等能力素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加强数学实验的设计和开展,实现数学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光华,卞忠运.数学实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07(3):39-43.

[2]董林伟,孙朝仁.初中数学实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数学教育学报,2014(6):89-90.

初中数学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总复习

对于初中生来说复习是很重要的,大多情况下教师在初三时就会带领学生进行总复习,数学也不例外,而且对于数学来说总复习对于学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中考是学生第一个重要的考试,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于总复习都非常的重视。大部分教师都会对于学生的总复习制定一系列的计划,让学生能够有规律的进行高效复习。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自己以往的一些心得进行了总结。

一、做好复习的准备工作

(一)把握中考内容。首先教师要对当地近年的一些考题有所了解,掌握考题中经常出现的重点、难点,因为中考是对于初中生三年的学习成果的一个检验。所以试题中会出现学生之前学到的所有知识点例如: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等。教师要熟练地掌握这些内容,并且对此进行系统的梳理。保证在总复习的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促进学生良好的复习,最终得到理想的成绩。

(二)把握好中考命题原则。中考是学生升入高中的一场重要考试,所以教师要把握中考时命题的基本原则,即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之间的联系有哪些。中考命题是以高中时的需要为基准命题的,学生与教师都应该将这一点重视起来,将初中学习的数学知识与高中将会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有目的的进行复习,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对于其数学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把握中考重点考察的内容与数学思想。学生在进行重要的考试之前数学教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注重基础,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都要回归课本,注重基本的知识点。其实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中考试卷中出现怎样的题目其根本的数学思想都是从数学课本出发的,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对于数学课本的复习。此外还要注重学生各方面数学能力的提升,比如: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

(四)深入研究学情。总复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学习状态,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总复习之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此为基础制定之后的总复习计划。首先教师在总复习之前对学生进行一个小的测试,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现在的水平,成绩不理想的同学通过这次小测试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成为激发学生复习的原动力。成绩理想的同学也能从这场测试中获得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通过试卷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可以通过试卷进行总结,制定复习的大致方向。

二、制定复习计划,务实复习过程

一般情况下数学教师在进行总复习的过程中都会进行多轮的复习,但是每一轮的复习侧重点都是不尽相同的。

(一)第一轮系统的进行复习侧重课本基础知识。第一轮的复习是最为详细的也是耗时最长的。由于学生刚学完初三的数学对于初三的知识较为了解,所以教师可以先从初三知识进行复习之后再对初一、初二时的知识进行详细的复习,发现学生薄弱的部分进行着重讲解。想要在复习中得到理想的效果首先教师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备课工作,根据课本内容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首先根据知识的关联性可以将复习内容分为几个部分,例如:代数部分可分为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等不同的部分,几何部分再细分为图形与三角形、试图与投影、四边形、圆、图形的相似与解直角三角形等不同的部分。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学习才能提高总复习所发挥的作用。教师在每复习完一部分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再进行一次重点难点的巩固。如此反复直至每一部分都复习结束。然后为学生留出几天时间进行梳理,第一轮的复习方可结束。

(二)第二轮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第二轮的复多是随着模拟考试展开的,在第二轮的复习中主要开始锻炼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第一次的模拟考试教师对于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会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根据这些信息数学教师可以开始进行第二轮的考试计划的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编写一些复习专题,例如:代数专题、几何专题一类的综合类专题还可以编写一些重点题型的专题如规律探索型专题、图表信息型专题、实际应用型专题等。确定专题后教师可以围绕专题逐个开始进行复习,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专题复习时要注重所选的例题。只有选择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例题才能够将专题复习的作用发挥出来。从而巩固学生的知识,把复习的作用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三)第三轮注重应试水平的提高。第三轮复习是最为紧张的一个阶段,因为复习的过程中充满着不确定性,所以大多数情况下第三轮的复习时间是非常短暂的。由于每位学生在进入第三轮复习时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都是参差不齐的,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足进行自主复习,对于不懂的部分多与同学、教师交流。

三、总结

每一次的复习都有着相同的目标,就是通过最后的这段时间让学生成绩的提升程度变得最大化,让学生在中考中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进入自己理想的高中。所以教师要了解自己的使命,将数学总复习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1]曾明辉.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复习有效性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0.

初中数学范文3

一、制约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制约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众多,其中包括学生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教师的综合素质问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方法不能满足学生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导致教学效果不能提高。二,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课堂的基本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双边互动,课堂教学气氛死板,缺少激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三,学生学习方法不正确。除了教师教学方法之外,学生课下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成绩是至关重要的。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在课下可以进行自主复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死板,缺乏灵活性,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些都是导致教学质量低的重要原因。因此,探索能够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科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不能只是局限于教学大纲的要求,而是应该应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教学思维、模式、手段、方法等作为教学工具,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前提,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提升。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进行提高,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更多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探索的精神。数学是初中教学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对其他课程也有很大帮助。因此,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的。

三、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创造教学情景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内容枯燥无聊,学生缺少学习兴趣,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教学效率低的原因,教师应积极改善课堂教学环境,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提问,鼓励学生多思考,敢于回答问题。发现不会或者不懂的问题时,可以先自己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与同学交流合作,共同学习。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积极引导学生探知的欲望。在讲课之前,学生可以先自学课堂内容,有不懂的问题先自己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要学会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发现每道题的解决方法,并且对每道题进行分类归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方便以后复习。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不应该直接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和思路,应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正确的解题思路,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正确答案。

3.正确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层层推进,教师不能只采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应该尝试着各种各样、多变的教学方法,从多种渠道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目标,把要教授的知识和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把各个部分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传授给学生,并且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讨论中找出最佳的解题思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4.利用多媒体技术

初中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形象的,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内容,对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学生的创新能力、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通过互联网技术,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充实课堂内容,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同时还可以在网络上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吸取他们的教学优点,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合理利用教材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包括了代数、几何等内容,导致教学内容的容量大与有限的教学时间形成矛盾。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研究,适量删减教学内容,做到有效、科学、合理的利用教材。

四、小结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的提高方面,教师、学校和社会都应该予以重视。通过不同方法的尝试和创新,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作者:花霞 单位: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

第二篇: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研究

一、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探究

一提起“情景”,我们马上就与多媒体课件联系起来,似乎“情景”是多媒体的代名词、是脱离实际的卡通形象、童话故事……以上这些情景.在这样的情景中教学,往往表面上热热闹闹,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好.给学生感受到的是数学的虚假性和不切实际的胡编乱造.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情景应是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支撑,是数学思维发展的土壤.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从现实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不应该只是追求形式,追求时尚,情景创设要屏弃虚假、形式化,使情景创设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因为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说过的做得来,做会的才能做.也就是说,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景,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以一种真诚的态度去传送情感,这将较好地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因此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人文情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激情,沟通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活动的实效性,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二、如何让学生学会探究

(1)让学生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宜过早地把结论告诉学生,而应给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去分析问题,从而能获得结论,发现新知识,构建新的认知领域.在提出教学问题上,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教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样,问题产生后,学生能快速且本能地就有一种想去探究和思考的冲动,这让学生体验到思考并得出结论的愉快,提高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和勇气.

(2)让学生做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实践活动能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技能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操作和动手活动,如制作模型、动手计算、板书演示等,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生领会事物内在原理,把握规律,掌握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

(3)让学生讲

科学研究表明,多讲话会使人灵感涌现增加创造力,因此,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思维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口头表达、回答问题、阐述理由、进行语言交流的机会,及时反馈学习情况的各种信息,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

(4)让学生交流

在数学教学中,对同一问题的认识让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相互交流意见,争辩不同观点,可以使含糊的问题明朗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增强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

(5)让学生小结

在每节课的内容学习结束时,让学生小结此次课所学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所学的知识更有条理,方法更加凝练,而且便于学生积累、储存和强化记忆.

(6)让学生提出问题

每节课学完后让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或自己的困惑,让所有的学生共同来解决,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愿意去探究,有兴趣探究新的问题.

三、注重适时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进行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课堂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赏识,作为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从过去的评判者变为现在的鼓励者,从过去冰冷的打分者变为现在热情的加油、呐喊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把学生看成朋友,对学生在主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激励式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关注每位学生的感受.因为注重适时评价,才能使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才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中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多一份快乐,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充分地体现,学生才能学得更加快乐,学生更加富有创造力,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这正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效果.

四、总结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在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同学的分享、交流后可以从中得到自信和成就感,也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完善自己的思路,让学生感到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自主探索,成为新知识的发现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兴趣和好奇心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学习兴趣是探求知识理解事物的推动力.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对学生萌芽状态的、不成熟状态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使其成为高级的学习者.

作者:焦建林 单位:江苏省泰兴市济川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一、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诚如华罗庚所言,“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的确,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学更应该扎根于生活土壤,紧接地气,尽可能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让数学课堂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珍惜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从心灵深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数学是在历史长河中人们对生活的提炼,以及实践中对生活的超越。我们强调数学教育生活化,不是简单地理解成情境的变化和内容的置换。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1.加强数学教学实践性,构建和谐氛围

许多教师都希望能够“把每一个学生教好,让学生多学一些知识,”这种出发点和初衷无可厚非,但关键是有些教师往往是恨铁不成钢,无视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因材施教,而是填鸭式教学或是题海战,学生疲于奔波,不仅事与愿违,而且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能力都会受到极大地影响。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实际出发选择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教学内容不再面目可憎,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为切实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坚实基础。当然在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作为数学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一种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师没有了师道尊严的架子,而是真诚地俯下身子,耐心地倾听学生,真正地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关心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做到无微不至,体贴入微。

2.选择生活实用化材料,凸显学科特色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剥离数学的枯燥无味。一是通过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正负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具备的一定生活经验,借助“温度”理解抽象的负数,帮助学生用负数的知识认识生活世界,将“生活化”和“数学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二是通过模拟“生活经历”,增强学生体验。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特征,有些数学问题不能真切地在课堂中展现出来,教师可通过亲身体验,用问题情境模拟出来,强化学生的理解。如有理数的乘法,可以通过学生在讲台上展示不同时间段自己所在的位置,感受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而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性质。三是通过实践“学以致用”,收获成功喜悦。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这是学习的最终目标之一。如学习了函数之后,我们可以设计旅游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做导游,对于不同景区的门票优惠问题,请学生算一算,如何买票更划算?再如学习了圆锥之后可以请学生拼出不同侧面积的圆锥图形,这样让数学走进生活,注重实践第一,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培养创新意识具有深远意义。

3.培养留心观察生活习惯,提升数学素养

观察就是汲取生活的源泉,积淀数学的灵感。唯有对生活认真细致观察才能拓宽视野,才能启迪思维,增长智慧,这对数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自然、生活、社会都是数学学习随手可得、取之不竭的宝贵的课程资源,所以数学生活化需要强调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乐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而积累生活、思考生活、积淀人生。如在数据与统计中,我们可以通过PPT展示学生旅游的情景,要求学生观察并思考:哪个地方想去的同学最多?哪个地方大家感觉最无聊?……如何用条形图来表示?条形图有什么优点?如果用扇形图来表示,又该是怎样呢?……师生围绕上述展开讨论,学生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情境中进行自主建构。这样通过观察生活素材,把富有挑战性的、极具现实的意义内容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的有效载体,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的体验与感受的同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作者:邵艳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西亭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数学游戏实施研究

一、概念教学中恰当选用数学游戏

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的过渡升级,又是高中、大学数学的理论基础,教师要传授给学生极其庞大的数学概念,而学生对这些概念的正确理解、优质记忆,对于其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很多数学老师往往忽视学生的长远发展,只是让学生生硬的背诵、不断的做题,以此来强行灌输,事实证明,其效果不甚理想.但是,如若教师在传授这样一些枯燥、抽象、令人头疼的概念时,能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将复杂的概念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教学有趣化,必定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启发他们的思维.例如,在老师讲授象限的概念时,先叫两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并向全班规定:当两位同学正面朝向全班同学时,表示(+,+)即他们在第一象限,如果两个同学都是背对大家,那么就表示(-,-)即在第三象限,同理,第二、第四象限都可以推断.老师用这种方法讲解象限的概念,不仅让所有同学都充分记住了象限的准确定义,还使他们对各象限符号的使用更加的熟悉,实乃一举两得之举.又如在讲授无理数概念时,如何让学生充分理解吸收他们从未听说过并且十分抽象的概念?老师可以设计投骰子的游戏活动引入无理数的概念.在授课前,老师可以指出,骰子不仅是用来玩麻将的,它也可以和数学有关,可以用来产生新的数,充分地引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这时,老师请两个学生到讲台上,一个学生投骰子,另一个学生则在小数点后记录骰子掷出的数,每投一个骰子就记录一位数,当达到合适数位时,老师可以喊停.教师再进行适当的提问,从而引出无理数的概念.这样富有趣味的游戏,让学生在形象化的情境中掌握了无理数的概念,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在性质和定理教学中选用恰当的数学游戏

重要定理和性质在初中教材中占了极大的比重,由于这些概念的抽象性,恰当有趣的教学游戏往往能帮助他们愉快而轻松的学习这些复杂的定理.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定理时,就可以让学生在一张A4纸上先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剪下,再将所得的三角形的三个角依次剪下,最后将其拼接在一起,再询问学生看到的角是多少度.通过这个让学生自己动手得出结论的游戏,明显深化了学生对这个定理的理解与记忆.而这样恰当的数学游戏,不仅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还深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启发了他们的思维,让其明白数学就是在生活身边的科学,只要细心观察,每个人的发现都可能成为定理或者性质.

三、在新课教学中引入恰当的数学游戏

从若干案例中不难发现,教师在进行新课时,常常会因为学生沉迷于前面课程的不解或对自己的失望中,而造成新课学习效果的差强人意.在这种情况下,不妨设计富有趣味的数学游戏,活跃课堂的气氛,驱散学生的不安情绪.例如在引入x的概念及其作用时,为了使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可以在开讲之前引入一个经典的数学趣味游戏,即:让学生在心里各想一个数,将这个数+5,所得和乘以-2,再+4,再除以2.最后学生惊奇地发现,不论他想的是哪个数,老师都会告诉他最后的答案是3.伴随着学生的好奇,老师就可以在黑板上写下变量x的作用以及关于x的方程表达式,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了对其的印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中恰当地选用数学游戏,充分体现了孔子所提出的“寓教于乐”经典思想,是符合时展趋势的方法.并且,新课标提出要让更多的实践践行在每一科的学习上,而数学游戏作为一种全体参与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也是一种实践.当然,数学游戏只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一个活跃课堂的手段,一个推进课程进行的小插曲,其游戏能起到的作用更多的还是需要数学老师的调控.

作者:张玲 单位:贵州省思南县第五中学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互动性研究

一、互动式教学,首先要强调师生的平等

师生互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不要拘泥于一种规格的教学模式。此外,在开展互动教学时,教师还要主要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师生双方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要做一名引导者,要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掌握学生们学习数学时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开展师生互动,让教师在互动中知道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然后再适度地做出调整。例如,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绝对值知识的理解,教师就可以先提出问题:+8的绝对值是什么呢?待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什么数呢?有一些学生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是正数,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就有可能会发现:原来0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设置这种巧设陷阱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从错误中学习正确的知识,而且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掌握。

二、情境互动教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为学生设置一个较好的教学情境,在这个情境当中,让学生都能够有效地去学习,实现互动教学应有的效果。根据心理学家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身的学习能力与聪明才智只是占很小的一部分,其中,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他们的情感因素,也就是说看学生是否愿意学,学生是否对这门学科感兴趣。假如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的时候,没有学习兴趣,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就不高,学生也就不可能学好这门功课,最终的学习效果也就不好了。针对这种情况,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内容,创设情境,然后再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的,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愉快与轻松。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得学生更主动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难题,更好的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探究一些有关于销售方面的问题时,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买东西和卖东西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当中学习相关的知识,大部分的学生都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非常的好奇且感兴趣,他们也就都会积极地投入到情境当中,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顺利地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三、讲究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让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

中“活”起来互动式教学主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生本之间在课堂上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数学教师如果想要让所教学的内容“活”起来,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开展互动教学,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从多个方面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探究“平面图形的认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一改以往的只用教具在黑板上单调地展示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展示,这样的教学既直观、形象,又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且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探究“走进图形世界”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把课堂学习的权利放给学生,上一节手工课,教师则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学生既能够学习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又能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课堂的教学氛围也会活跃起来,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打好基础。

四、互动教学也要注重实践操作

初中阶段的数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都较强的基础性学科,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期,对一些较为新鲜的事物都有着天然的好奇心,而且还都具有无穷的探索精神。在课堂教学中,互动模式可以采取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既可以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又可以促使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例如,在讲解“多边形”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地砖来引导学生对平面图形镶嵌有一定的直观概念。在展示不同的镶嵌图案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图形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以及实际生活中的所见,再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设计出可能的图案镶嵌。指导学生不断地动手练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们也都能够在不断地学习中,意识到数学其实也是一门有意思的课程,同时还是一门动手实践的课程。

五、总结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展互动教学,能在全面提高学生数学整体成绩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开展互动教学还能够实现师生双方间的良好互动,双方在深入沟通中也会使得双边的活动达到“同频共振”的目的。

作者:吴生娟 单位:宁夏盐池县第三中学

第六篇: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推理研究

一、灵活运用合情推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合情推理指的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推理,通过推理这种方式可以不断地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图形与几何”的数学知识中涉及到点线面三部分,内容较为抽象,会使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师中,教师往往直接指出相应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针对与该知识点相关的题目进行练习。这样的学习很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他们的学习。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合情推理,帮助学生提高对于“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合情推理。教师可以选取很多图形让学生观察,然后引导学生注意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教师可以拿出一个方形纸盒,将其摆在讲台桌上,然后让学生回答自己所看到的具体图形。由于教师选取的纸盒的六个面分别为两个正方形和4个长方形。所以,学生给出的答案也肯定会出现不同。当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局部,比如“线段”和“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推理,就可以由局部到一般总结出该图形所具有的一般规律。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大大增强。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事实上也是合情推理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学生在刚接触“图形与几何”时,会觉得其较为抽象。如果学生在相应的教学情境下进行学习,就会使他们能够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根据“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推理。通过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让学生发现重难点知识内容,从而提出自己的推理和假设,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比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结合教学情境进行合情推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见到很多轴对称图形,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举出这些例子。比如,教师可以拿教室内的桌椅和黑板等为例,让学生进行观察。对于这些事物,学生可能平时容易忽视,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就会在相应的教学情境中发现这些图形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教室应该针对这些图形,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和推理,比如“轴对称图形所具有的特点”和“如何作出图形中的对称点”等。很显然,通过在相应的教学情境下引导学生进行回答,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

三、分清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发挥合情推理的作用

从具体问题出发,进行“观察和猜想”,然后再“归纳和类比”,最后提出猜想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合情推理”。“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过程。两者存在一定多个差别,但是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是紧密相连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看到两者的差别,更重要的是看清二者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区分,充分发挥合情推理的作用。比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七章“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中“三角形的内角和”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分清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充分发挥合情推理的作用。比如,教师应该这样说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所以如果图形为三角形,则其内角和一定为180°”就是演绎推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则为合情推理中的归纳推理。教师通过指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这部分时灵活运用推理方式,增强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数学水平。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很大的弊端。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数学教师在讲解“图形与几何”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合情推理”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加深对于这部分的掌握程度。首先,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合情推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应该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后,教师还应该分清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充分发挥合情推理的作用。

作者:贾诗和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第七篇:初中数学教学堂课有效性研究

一、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问题

1.学习机会相差太多

初中数学课堂教育主要是针对大部分学生的需要,不是特别高深的知识,虽然不能做到满足每一个人的学习需求,但能够满足大部分人的学习需求.虽然每个同学听课的时间都一样,但是由于每个人的悟性不一样,接受的程度也不一样,导致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够掌握知识,不能够兼顾到另一部分学生,这种学习机会相差太多,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课堂教育的时间较短,很多老师反映这一情况,认为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教学时间短.然而,课堂教学效率低才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也就是教学效率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学效率低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在一定时间内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较少.在初中生教学的课堂上,大多数老师把时间浪费在维持课堂的纪律上,或没有贴合教材以及言语过于?嗦,或备课不足等现象.也不能过于要求教学的效率,从而忽略了课堂理解、记忆,要做到温故而知新,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不忘旧知识.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要有情感上的交流以及对学生性格上的培养.那么,我们就进一步对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进行分析,针对初中生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有效的途径和具体的方法.

1.结合实际紧扣教材

只有全面地掌握了教材的内容,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地应对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宏观的认识能为之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具有相关的知识系统,在已有知识的前提下学习新的知识,能够唤醒原来的知识,与新知识相关联,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既要紧扣教材,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设计问题的情景,从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新的知识有助于掌握新知识,从而把数学生活化,有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

2.探究式学习数学

很多学生对学习数学都感到苦恼,因为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概括性特别强,提问的方式有很多,题型又较为复杂,不能利用多做题的方式来学习,因为那样不仅效率不高也不能更透彻的理解问题,所以需要学生们运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来学习,才能全面透彻地了解问题的关键所在,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3.教学过程注意与学生间的互动

原来数学课堂的传授主要是传递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接受的方式比较注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平等的对话和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引导,根据学生们的悟性,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

4.设立教学目标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设立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有助于达到目标,当然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有效的提升数学教学在课堂中所能发挥出的最大优势,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加以兼顾,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设立出具体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在数学能力方面以及学习能力方面的实际情况,采取分组式的教学模式,并且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出较为合适的针对性训练,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实现了教学最根本的目标,达到一种师生共赢的教学策略.

5.应用先进技术

由于网络和信息技术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增多了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初中教师在教学的课堂上,对于新的教学方法要不断的去探索,逐渐转变原来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方式,尽量多开发和制作多媒体的课件,通过多媒体技术来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在数学知识中存在着较多抽象的知识点,而这些抽象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字和图像以及影音这些功能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化的知识,从而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三、总结

本文主要是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了解到,课堂教学作为传授知识的特定载体,其不仅仅局限在教科书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显然已成为学生学习经验的构思过程,此过程是一个动态、不断变化的.新课程的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活动内容,并引领学生从感知、体验、实践与合作来完成整个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数学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巨大作用.

作者:王美丽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北城中学

第八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一、初中数学课堂动态生成式教学实施的原则

1.坚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我国之所以进行教育改革,最终的目的还是让学生接受更为优质的教育,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基于这一目的,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初中数学在实行动态生成式教学时,要坚持从现实出发,将现实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便于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教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这也能更好地体现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2.坚持教学的过程性、互动性、生成性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学生十分熟悉教师的教学过程,尽管不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但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只是被动地坐在那里等待,并不会产生期待的情绪.在这样的状态下,尽管学生依然会学习数学知识,但是学习的效果还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就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经常给学生以出其不意的感觉,从而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并活跃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

3.坚持开放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无法避免,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通过合理的引导,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利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要具有开放性、层次性,以便于更好地促进整体学生的发展.不过,这并等于教师在制定这些内容时,教学要求会降低,相反,要在保证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来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等.

二、初中数学课堂动态生成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1.课前精心预设,为课堂生成预留空间

课前预设是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所必须有的环节,教师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及学习能力,进行精心的预设.然而,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即使是再完美的课前预设,也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前预设的过程中,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为动态生成提前做好准备.在教学目标上,预留空间主要体现在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环节上,要保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

2.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相机捕捉生成性资源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机械地按照课前预设执行教学,而是要根据弹性化的教学目标,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产生新的教学资源,这时,就需要教师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教学机智,对新生成的教学资源进行判断,从而充分地利用生成性资源,获得更大的教学效果.比如勾股定理新知运用阶段教学,该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巩固勾股定理知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通过导入的方式将简单的习题引出,接着让学生利用勾股定理来解决问题.在学生完美地解决之后,再稍微地加深难度,接着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运用,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课堂的实际表现进行总结.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在与教师的互动中产生新的教学资源,而教师通过相机捕捉,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3.课后注重反思,完善修正教学预案

课堂教学完成之后,教师会给学生留一些课后练习题,以便于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不过,对于学生的课后练习题,教师不止要注重学生的完成情况、正确情况,还应该注重学生课后练习题的质量,从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将存在的问题予以完善的解决.同时,教师还要反思自己的教学环节,将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的修正,以便于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避免类似的不足之处存在,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三、总结

结论: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通过数学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提升自身的数学素质,培养出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效果还不是十分的理想,影响了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了动态生成式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有效地提升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作者:陈婷婷 单位: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

第九篇:初中数学课堂说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说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整个课堂的中心,教师和学生很少救数学问题展开交流,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他们的学习。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人,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营造出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该运用幽默的语言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同时教师还应该和学生保持互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课堂的乐趣。由于该单元内容和轴对称图形相关,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比如篮球、教学楼、以及空中舞动的蝴蝶等。你可以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举出相应的例子吗?”学生将发言权叫还给学生,就是的学生积极发言。有的学生回答道:“我们之前学习过的矩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教师可以接着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平行四边形也是吗?”学生通过思考,就得出了否定的答案,加深他们对于该单元数学概念的理解。教师和学生保持互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乐趣。

二、合理发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涉及到很多数学知识,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学生通过学习前面的知识,而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数学知识分割成单个部分进行讲解,这样做并不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联系,而且还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合理发散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推动自己的数学学习。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合理发散教学内容。教师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时,可以向学生对比“二元一次方程”的内容。虽然“二元一次方程”是七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但是教师提前进行对比就可以使学生提前做好学习的准备,帮助他们对方程式内容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通过发散教学,学生就会明白二者的差别在于未知数多少的差别。虽然两者都是一次式,都属于线性方程的范畴,但是如果学生想要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就必须将其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所以也就是说,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是二元一次方程学习的基础。

三、开放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说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样离不开教学方法的改善。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师先将数学概念陈述一遍,然后将书本中的数学例子进行讲解,整个过程都局限于数学教材。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开放课堂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构建数学情境,同时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说数学”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二次函数”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开放课堂教学方法。该单元的内容和二次函数相关,其对应的数学图形是抛物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各类抛物线,然后用鼠标让抛物线经过原点(0,0),接着让学生写出对应的函数解析式。由于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回答,比222如y=x,y=4x,y=3x+3x等。之后,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直接改变抛物线的弧度和开口,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求出对应的解析式。利用多媒体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二次函数解析式所对应的图像变化和解析式存在的联系,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掌握二次函数的原理,同时还能够节省大部分教学时间。

作者:顾丙龙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坎北初级中学

第十篇: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研究

一、着重于基础知识的把握

开放题的解答虽然涉及了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但是基础知识掌握仍然是解答的根本。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要把握学生的教材基础知识理解情况,在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后再进行相关的开放题训练,才是有效可靠的教学方式。例如苏教版初中数学中“函数”的学习,包含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相关知识,教师针对这些函数的学习要落实学生对这些函数特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在处理好这些问题后,便可以进行开放性题目的训练,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解题:“写出一个图像经过点(-2,3)的函数关系式。”这种函数关系式便有非常多的表达法,可以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题目的答案也没有唯一,所以教师根据学生列出的表达式可以给学生总结:“函数的类型有很多,你们现在接触到的函数仍然是不全面的。刚才那个题目告诉我们,针对同一种情况,不同的函数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法,这启示着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扎实地学好基础,然后再灵活地应用基础。这样,所学的数学知识就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了,老师教的某一种知识并不是只能解决某一类问题,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对一种问题的解决可以包含着许许多多的知识途径。所以我们首先要认认真真学好基础,打牢基础。”教师的总结就是对开放题教学的解释,促进学生重视基础的学习,以便今后能够探究更深刻的数学问题。

二、解题方式的多样化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在繁杂的数学知识网中,每种知识也存在着各种联系,初中的数学教学也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这样的认识。开放题教学就是一种对数学知识融会贯通、相互应用的过程,学生也在这种方式中才能深化数学的学习和探索。例如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关“图形的全等”这节内容的学习,关于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就存在着多样性,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意到对学生的解题方法进行检测,以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采用更多途径来解决。比如在证明全等三角形时,初中数学知识点涉及到三种解题方法,所以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把这三种方法都运用上,写出相关的思路和过程。这是一种解题方式多样化的训练,推动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熟练度。还比如“一元一次不等式”这节内容的学习,教师同样可以要求学生在解题时把想到的各种方法写出来。对“-2x+3<6x-3”这个不等式的解析,学生就可以结合“因式分解”或者“合并同类项”等相关的问题来解决。这也印证了开放题教学所采用的解题方式多样化方式所达到的效果,学生通过不同的解题方式能够加深各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来说,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三、知识体系的灵活应用

由于数学知识有着相互联系的特性,所以开放题的解答会有着很多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学生对待这些问题的能力,对待某类问题应该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答。例如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全等”这两部分内容,当学生遇到图形的全等证明类型的题目时,如果已经从题目中得到“轴对称图形”的条件,那么以对称轴为中心的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图形。所以知识中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在图形证明的问题上并不一定要遵循判定定理来一步步推理,而是可以从“轴对称图形”中寻找突破点。这种方式的意义在于学生清楚知识体系的关联性,能够从中寻找到解题的方法和途径,对于开放性题目的解答,这种开放性的思路和想法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清晰地建立起解题方法,更能够激发学生对关联知识的探讨,学生也更加深对知识的探究,促进对数学的学习。所以对于教师教学来说,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和归纳,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在面对开放题时能够迅速形成规范的解题思路,从而顺利作答。

四、总结

初中数学范文4

开展初中数学活动,将初中数学活动课与游戏、生活实际、单元教学内容、考试测评、学科渗透相结合,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初中数学活动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数学活动课;活动意义;开展形式;注意事项

初中数学人教版共安排了29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在每个教学章节中都安排了1-4个数学活动,但由于数学活动内容在考试中少有检测,所以很多教师不重视数学活动课。然而,有效地开展初中数学活动课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一、开展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意义

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中曾说过:“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1]当前的数学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思考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归纳总结、形成结论、运用结论来获取新知。但目前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较差,对数学产生畏难心理,所以若能积极有效地开展初中数学活动课,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贯穿其中,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学数学,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推理分析的能力。

二、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数学活动课

(一)初中数学活动课与游戏形式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若能唤起学生对数学活动课的兴趣,我们的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材内容中,有许多课程是可以与游戏形式相结合的。例如,笔者在第十章的活动2谁的反应快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甲准备一把刻度尺,让学生乙伸出一只手,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开,然后让学生甲把直尺直立,刻度0在下方,使刻度0与学生乙的拇指保持同一高度,再松手,学生乙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尺子,并记录下刻度,如此重复10次,记录并整理所得数据,接着结合第十章的知识引导学生画统计图描述数据、得出结论。

(二)初中数学活动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数学知识是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2]许多的数学活动课教学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例如,第八章的活动2,任务是让学生查资料,调查我国吸烟者的大致人数,以及一年中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人数占吸烟者总数的百分比。笔者在教学这个内容时以“吸烟有害于身体健康”为课题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活动,学生很感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分小组做调查研究和收集整理资料,最终形成了研究性学习报告,并在校方组织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上获奖。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实践等方面的能力。

(三)初中数学活动课与单元教学内容相结合

数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开放性和应用性,它是数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综合应用。因此,我们可以把数学活动渗透到每个单元的教学活动中,让数学活动与单元教学内容相结合。例如,第十一章的活动1它涉及图形的镶嵌知识,可以作为多边形内角和课时内容的补充,第二十四章活动2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它可以作为学生学习了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的性质,及过平面内一点作圆,过平面内二点作圆,过平面内三点作圆后的知识拓展。

(四)初中数学活动课与考试测评内容相结合

素质教育已经提倡多年了,但目前中高考的唯成绩论仍然影响着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取舍,也影响着学生对开展数学活动课的认知态度。若能把数学活动课的内容与考试测评内容相结合,那将会大大促进数学活动课的开展。例如,第十二章的活动2用全等三角形研究“筝形”,其相关的知识在2004年福州市数学中考试卷中第19题曾经出现。不过,把数学活动课的内容作为试题的选择,福州地区虽然少有出现,但相信今后会加强。

(五)初中数学活动课与学科渗透相结合

教材中有一些章节的数学活动内容涉及美学,物理学等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将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与学科渗透相结合。例如,第十三章活动1美术学与轴对称,活动2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第十八章活动2黄金矩形,第二十七章活动2位似与美术字,第二十九章活动1观察物体,画出三视图等可以结合美术课的相关知识教学。

三、开展初中数学活动课应注意的几点要求

(一)注重活动的前期准备

初中数学活动有很多教程都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如剪五角星、制作笔筒、车厢模型等等。因此要上好这些课需要师生一同做好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这包含教具和学具的准备,也包含任务的课前分工和人员分配等。有的教程最好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操作,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实验操作的结论,并加以论证。

(二)注重活动的目的和结果

在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会注重活动的趣味性,而忽略了本节活动课的目的和结果。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记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是否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学生通过活动学习,在哪些方面还可以得到提高。例如,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活动1,活动的内容是制作一个表面积为12cm2的正方体纸盒。笔者想通过这次活动实现三个教学目标,一是复习上节课的用数轴表示的知识;二是完成活动内容的要求;三是为今后的“几何体平面展开图”教学做好知识的前期铺垫。为达成上述目标,活动课前,笔者对学生进行分组,每4人成立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小组长,负责任务的分工。每个小组课前要准备8张卡纸,一把剪刀,一个圆规,一瓶胶水。课堂上笔者让学生思考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是多少?棱长是多少?思考姨2cm如何准确画出来?然后学生分小组制作和展示作品。在正方体纸盒的制作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有预留纸张粘合处,对此笔者加以表扬。并提出:“大家动手试一试,是否可以不用六片纸围成六个面?”有的小组经过尝试,运用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知识完成了作品。笔者首先肯定了学生的作法,并请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作品、说明制作方法,从而为今后教学“几何体平面展开图”奠定了基础。

(三)注重活动的总结与反思

一节成功的活动课还应该包含着活动的总结与反思。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教授曾说过:“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3]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数学活动后,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活动的内容加以总结和反思,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更加活跃,促使活动的内容及时巩固。笔者经常利用课堂的最后6分钟来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本节活动课中所运用到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畅谈活动的成功体验与不足。通过总结与反思,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知识也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并形成一定的技能。总之,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条件,积极开展初中数学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学习数学,使数学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钦.数学活动教学刍议[J].新课程(中学版),2008(2).

[2]司文怡.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J].素质教育论坛,2009(8).

初中数学范文5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其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占据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未来,数学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更有创造力和生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初中;数学;应用能力;培养;途径

数学是一门严谨、科学的学科,也是推动科学向前发展的重要工具。数学是人类发展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学好数学,不仅要将其作为一种必要的生存工具,还要重视数学的应用,以及数学所体现的重要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这一门学科更加富有生命力。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要力争使学生抓住知识的要点,培养学生的深刻理解能力,面对实际问题可以利用数学进行处理,这样才能灵活应用数学。

1、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这一门学科涉猎十分广泛,从宏观的天体运动到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这些都不开数学知识的运用。而且,数学存在于生活的细节之中,人们的吃、穿、住、行都与数学有关,比如,收入和支出,速度和时间,丰富的几何图形等等。这些细节是否能够灵活掌握,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由此可见,学习数学需要从生活的细节着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逐渐培养对数学的应用兴趣,提升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2、用实际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这就意味着其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1概念从实际引入

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是源于生活。因此,将概念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讲授,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例如在学习在学习“垂线”的概念时,可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讲授,如十字路口的道路位置和电线杆与它上面架的电线位置关系,这些都是学生看得见的实际例子,源于生活,使数学概念不再抽象,学生可以更加直观感受到概念,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

2.2公式、法则结合实例抽象提出

在数学中存在大量的公式和法则,如果一味机械讲解,学生不仅不容易理解,还容易对抽象的知识产生排斥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实例抽象提出,既容易对其作出通俗易懂的解释,又容易对其自身作出本质的揭示。比如,在学习有理数减法法则时,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展示白天和夜晚温度的变化使学生通过观察的方式考虑如何进行温度的计算。学生通过主动的验证和探讨最终得出的结论,也就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公式、法则结合实例抽象提出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2.3公理、定理从实际需要提出

与数学概念、公式、法则一样,数学的公理、定理与实际生活亦息息相关。从实际的需求出发,学习公理和定理,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比如,学习“线段公理”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此公理,可以以走路走斜路更容易达到目的地这一习惯为例,使学生自己体会。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理解公理,并为此而积极探寻。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体现教学内容,是数学教学的常用教学手段。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如多媒体教学手段,视频、图片、音乐等等,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的内容,使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易懂,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巩固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3、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知识的掌握绝不是拔苗助长,尤其从掌握到应用的过程,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师要注重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在讲解“行程应用题”时,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就是,我们通常会选择一条最短的路。遇到和特殊情况,比如最短的路太拥挤的时候,会选择另外一条路,以保证速度和时间。这种情况若采用数学的角度来解读,实际上就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

4、精心编制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精心编制问题是为了更好地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目前,我国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和考题与实际情况脱离,学生的应用能力得不到真正的培养,尽管学生理解数学能力会有所提高,可一旦面临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问题,这种能力就会大打折扣。数学的魅力就在于与实际生活贴近,而且其许多概念、定理和方法都从现实中来。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这一特性,在不违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内容精心编制问题,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对数学的探索欲望,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信念,正所谓学以致用,从而提升应用能力。比如,在学习不等式时,可注意编制实际生活中有关产品的生产、销售与利润问题,旅游选最合算的购票方案问题等。关于不等式相关教学问题的编制,要注意与生活相关,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为学习后面的知识做好储备。这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学生不仅容易接受,而且能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让学生知道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一些适应本地生活、生产需要的实际应用性问题,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素材,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数学探究实际问题,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为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提供可能。

作者:宋印钊 单位:山东省汶上县第一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成营.数学符号意义及其获得能力培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李清.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曾范波.浅谈初中数学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十卷[C].2015:1.

初中数学范文6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辅导;基本原则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之下可能会存在部分学生“浑水摸鱼”的情况,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差,而且不与教师交流,对不会的内容放任不管,教师也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在考试成绩下来时,教师才会知道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在哪里,这样既不利于教师教学,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辅导就非常有必要了。

一、初中数学分层辅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因材施教原则

分层辅导与因材施教的理念是相通的,初中数学开展分层辅导应以因材施教为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结合每一层次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辅导。要保证每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有所获,达到与之相应的数学教学目标,进而较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1]。

(二)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在进行分层辅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心急,对待学生要有耐心。学习数学知识本身就是一个增加难度和广度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通过逐步积累进而培养数学素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进行阶梯式的设计,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可以充分吸收数学知识,并且学生在完成一个阶段的数学任务后可以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加其学习动力,更努力地去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自主性,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三)隐蔽性原则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分层辅导当中,要特别注意隐蔽性原则,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对教学任务、作业等实施分层教学,并不是将学生分为高、中、低层次来区别对待,因为这样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这对学生未来学习的发展和提高没有帮助。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分层辅导须在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上,只对“教学”进行分层,不针对学生的其他方面。有侧重地注重隐蔽性分层辅导原则,是教学取得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四)反馈性原则

在初中数学分层辅导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反馈,也就是要遵循反馈性原则。数学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一个阶段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如果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掌握的效果不好,要及时对其进行帮助和辅导,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有清晰的了解,对学生掌握不透彻的地方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对学生掌握好的部分加强巩固,进行有效率的教学辅导。

二、初中数学分层辅导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分层法

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一般情况下一层为数学成绩优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二层较一层稍逊色,但学习能力也十分强,成绩在班级中处在中等的学生;三层是成绩处在最后的一部分学生,他们学习能力较弱,教师需深入辅导这些学生。实施分层辅导时,设计的教学目标应与各层学生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做到科学合理。成绩优异学生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加强巩固基础知识,在现有水平上进一步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成绩中等学生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基础巩固,培养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其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成绩较低学生层次的教学目标是找出其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加以改善,加强其基础知识学习,初步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使其建立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策略分层法

设定教学目标后,要采取相宜的教学策略推动辅导教学以达到预期的目标。针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的辅导要做到“点到为止”,更多的是让他们自主地去思考和完成数学问题,培养他们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能力处在中等的学生而言,他们掌握的基础知识较全面,但分析、解决问题,尤其是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不足,教师要采取适时鼓励,促进其自主学习。教师要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通过训练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开阔其解题的思路,逐渐缩小其和第一层次学生的差距。对于第三层次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需要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训练。但在此之前先要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让他们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教师要鼓励第三层的学生,使他们树立能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对他们提出一些相对比较简单容易的数学问题,让他们初步获得成就感,然后帮助他们进行基础知识巩固训练。

三、初中数学分层辅导的实践应用

(一)实施辅导时对学生进行分层,做到公平、合理

分层辅导教学对学生的分层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为依据,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初步的划分,要保证划分的公平和合理。成绩的划分方法是对全部学生统一进行满分为100分的数学测试,80~100分的学生为第一层,60~80分的为第二层,60分以下的为第三层,这是对学生的初步划分。教师要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深入掌握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发展潜力等适时地进行层次调整,做到优势互补,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二)数学教学辅导时设计分层问题,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1.重视提问策略,对问题进行分层。在教学设计时,要将数学教材作为依据,对教学提问进行划分。将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根据学生层次分为三层,要让数学能力强、能力中等、能力弱的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在课堂当中进行交流时,教师也要注意每个层次学生的侧重点,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交流方式。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而言,交流时的侧重点就是要培养他们自主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师从中适当的引导,要让他们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展思维;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来说,侧重点就是基础知识的学习一定要扎实牢固,在基础知识牢固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基础知识的拓展训练;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来说,侧重点就是基础知识巩固,教师要对他们多进行鼓励,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数学课堂学习,要确保他们可以学会当堂课的基础知识。2.重视检验学习效果,对练习题和作业布置进行分层。为了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和课后学习情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布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给中等学生布置难度适中的习题,使其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给能力较差的学生布置一些难度较小的题目,让他们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练习情况布置课后作业,对能力强的和中等的学生继续加大难度,对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根据其学习情况做调整。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辅导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实践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分层辅导教学时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隐蔽性和反馈性的原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美荣.浅谈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29):313-314.

[2]赵广华.实施分层教学追求高效课堂[J].山东教育,2011(11):24-25.

初中数学范文7

借助于几何画板,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将自己的教学思想利用动态对象表现出来,学生能够从这些动态中去探究和发现对象之间的空间结构关系和数量变化关系.“数学实验室”也借助于该软件被创建,学生由原来的“学”数学变成了“做”数学.而几何画板就是“做”数学所必须的工具和手段.

二、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实验中的作用

传统的数学教学在学生眼中是枯燥的公式、函数、练习题,而借助于几何画板所创建起来的数学实验室将乏味的数学学习变得灵动而有活力.教师做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要充分展示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实验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轻松、主动的氛围下学习,发挥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实验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再现数学知识形成过程

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再现,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加快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学生的自信心、获得成功的成就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无论是以后的学习还是生活都会受益,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师通过几何画板的应用,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变成灵动的数学实验,学生可以通过数学实验去验证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猜想和疑问,养成动手操作的好习惯,潜移默化中其应用意识和建模能力也能够迅速得到提高.借助于几何画板,学生主动去探究、猜想和论证几何定理和结论,由此,学生用主动建构过程代替被动学习过程,开启主动探索学习模式.“会话”、“情境”、“协作”和“意义建构”被当作构成理想学习环境的四个必要因素,这也是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室所不具备的条件,而一旦借助于几何画板就可以建构此类理想的学习环境.

3.探索新问题,学习新知识

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和其提供的图像及数据,学生对于数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探索,也有了更多的模拟和试验机会,因此能够通过直觉或者顿悟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疑问,通过几何画板的综合运用,学生的思考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都会有很大提高,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数学实验操作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完全吻合.教师在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用向学生提问题代替了直接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借助于几何画板为学生营造学习环境,通过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讨论和相互合作,对提出的猜想进行验证或者否定,且尽量提出严格证明,意义建构通过这个过程也逐渐建立起来,学生由此而获得了数学知识.

4.发现数学之美,提高学习积极性

数学所呈现出的法则、定理和公式等内容掩盖了其本身源自生活、丰富多彩和生动形象的本质,给人的感觉是枯燥乏味而且单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因此大打折扣.所以借助于几何画板将枯燥的数学变成优美的图形,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能够欣赏到数学之美,增加学习的积极性.这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所不可能达到的,也是其它的教学软件不具备的优势,通过数学实验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之美,进而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也得到提高.

三、将几何画板运用到初中数学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实验中的应用不单单是一种教学软件的应用,还可以由此改变学生在传统教学环境下的学习方式,相比较于传统以模仿和记忆、教师主动灌输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初中数学学习,侧重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最终建构的是一种能够使学生受益终身的学习模式.

1.教师自身素质过硬

运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实验其实质是把数形结合加以规范、标准和深化.众所周知,几何画板的特点主要是操作简便、直观、开放而且准确,因此学生的创造空间就非常大,针对学生所发现的新问题,教师要能够准确解答,所以要求教师自身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状况要有足够的驾驭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几何画板的角色只是一种教学工具,而有些学生可能由于其开放性和灵活性而沉迷于对几何画板本身的探索,却忽略了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和研究,最终舍本逐末,所以教师做为数学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时刻提醒学生的核心任务是探索、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而非研究几何画板.

2.教学过程要灵活

初中数学范文8

一、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前提

在高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方法中,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前提.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于一门科目缺乏兴趣,也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学习动力,那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更是无从何谈起.即便教师讲课再准确无误都是无济于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对于提高学生们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教师需要一改以往的沉闷、低效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尽量迎合学生的特点,营造多样性、趣味性的课堂.

二、增加动手操作,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直观性

增加动手操作意味着将数学课本中的概念、定理、公式等等理论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中,增加动手操作是最直观的方法之一.例如,将生活实践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在学习“两点之间”的定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活动.首先设立一个情景:小明每天步行上学,他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路1是正南北路(长为m米)和正东西路(长为n米)(即需要转一个九十度的拐角),路2是一条直接从家走到学校的直线捷径,问题是,小明选择哪条路上学比较节省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将题目的大意精炼出来,画在纸上,自己动手用尺子测量两条路的长度.在对比下可以发现,路2比路1短得多.类似于此,营造机会引导学生们亲自验证定理,通过习题将数学与生活中可能实际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这些实例可以触发学生的熟悉感.这样既能够有效的让学生们认识到该知识点的应用价值,又能够增强学生对此知识点的记忆.与此同时,更能够提高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得学生们喜欢上数学,从而大大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三、应用多种方式,精心设计知识的引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能否准确、巧妙地引入知识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节课教学是否拥有较高的质量.教师可以采用将多媒体软件技术引入到初中数学的课堂中,增加课堂中教学附件所占的比率.例如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器进行讲课,多多使用ppt教学,对于一些有难度的数学定理或公式,教师可以选择在网络上下载一些经典的推导过程为学生播放.将多媒体教学与液压与气压课程知识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知识教学,形式新颖、简便易懂的优势,使得学生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同时受到熏陶.大大地有助于提高课堂多样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深刻的印象,对知识的掌握更牢靠,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合作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广阔性

在对于理科的教学中,研究讨论一直是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研究讨论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研究讨论中十分有效地提高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多多提供机会将学生个人与小组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加强与组内成员的交流,提供充分的学生自主活动空间,以及广泛的交流思想的机会.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的课程时,关于球、圆柱体、圆锥体、三棱锥、以及三棱柱等几何体的学习和掌握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对各种几何体的特点进行归纳,并进行分类,找出几何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例如,球只有一个面,圆柱和圆锥既有平面又有曲面,只有平面的是棱锥和棱柱.自主地求出每一种几何体的相关参数,再加深一层可以引导学生对各种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进行研究和探讨.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更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合作精神,了解团队的重要性.

五、结语